首页 > 文章中心 > 舆情监测

舆情监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舆情监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舆情监测范文第1篇

关键词:网络舆情 网络舆情分析与监测

当前,网络已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重要途径。网络舆情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成为了一股强大的、不容忽视的舆论力量。因此,如何识别和分析网络舆情信息,如何对舆情进行监测和有效引导,对于维护当今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我国网络舆情现状

由于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变革和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凸现,各种社会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们愿意通过各类信息渠道表达自己的个人观点和想法。随着移动互联时代到来,借助移动终端和各种网络互动软件,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的发表观点,报道事件,尤其在突发公共事件中,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对事件进行现场报道,社会舆论的生成机制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当前我国网络舆论场的强度,在世界居首。2011年,我国网络舆论力度骤然增强,上网发声的阶层越来越广泛,网民高度警觉和关注着现实社会的各种热点事件。特别是“7・23”动车追尾事故和郭美美事件等敏感事件,造成网上网下人声鼎沸,成为当时最大的网络热点。

因此,在当前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加强舆情信息工作,及时掌握舆情动态,积极引导社会舆论,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的重要举措。而研究和分析网络舆情信息,明确舆情信息的来源是前提和基础。目前,微博、微信、即时通讯软件、博客、跟帖与网络留言、网络社群和网络社区等是传播网络舆情信息的最主要途径。

2 网络舆情信息主要包含的内容

2.1 重大事件。所有的重大事件的发生都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在网络上传播开来,与事件发生有关的各个报道,新闻,各方面的消息和热点都会在各个网站上铺天而来,在短时间内就会出现大量的评论,跟贴和发帖等等。

2.2 突发事件。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突发事件产生的一个重要阶段,例如“日本大地震后我国的抢盐事件”,在发生初期,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关注,只是在民间出现了许多的“谣言”,但其迅速扩散,就会影响到广大群众,并有可能造成整个社会的恐慌。

2.3 国家的经济工作和重点工作。网络上的主流的意识形态还是需要各个新闻媒体来传播,需要政府和组织来引导,继而形成被大众所接受的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政府部门要引导人民群众,最大限度地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形成共识,来统一不同领域,不同阶级中的意识和信念,形成了社会的主流言论。

2.4 一些关系国际民生的重大政策的改革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形成网络舆情热点事件。

2.5 和大多数人民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件。因为舆情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人民群众对自身利益的诉求表达的一个重要渠道。在群众利益受到伤害时,他自然需要一个平台来寻求帮助和进行诉求,网络就是这样一个很好的舆情平台。

3 网络舆情监测系统的设计

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包含三个层次,自下而上分别为信息采集层、信息挖掘层、信息服务层。每一层为其上一层提供基础数据,以及为进一步分析奠定基础。其系统结构如下图所示:

网络舆情监测系统结构图

3.1 舆情信息采集层。信息采集层的基本任务是从数据格式多种多样的网页中采集出其蕴含的丰富的、各种各样的舆情信息。采集层的最下层为信息采集的目标网站,如新浪、网易、搜狐、新华网、人民网、凤凰网、猫扑、天涯社区等;中间层包含爬虫管理模块、预处理模块、分类存储模块,爬虫管理模块主要采用网络爬虫技术获取互联网上的舆情信息;最上层将采集的文本信息分为Web内容信息、Web结构和使用记录信息两部分内容。

3.2 舆情信息挖掘层。开展舆情信息深度挖掘,发现的热点问题、分析其态度倾向、处置构成危害的敏感信息是互联网舆情信息挖掘层的主要任务。它通过分析舆情信息采集层提供的数据,能够检测网络话题、分析民众的态度倾向、监测网络敏感信息、评估舆情态势等,为舆情信息服务层服务相关部门提供客观依据,是舆情信息处理的核心内容。主要包含文本信息预处理模块、网络话题检测模块、舆情倾向性分析模块、敏感信息监控模块。

3.3 舆情信息服务层。舆情信息服务层是舆情信息挖掘的目标,其辅助相关部门把握舆情动态、关注民情民意、做出正确决策。它一方面提供舆情信息摘要,为相关部门快速了解舆情动态、掌握舆情事件的来龙去脉提供便利,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综合考虑话题热度、传播扩散度、态度倾向程度、内容敏感度、者影响力等舆情评价指标,并做出舆情评测、适时舆情预警信号,为相关部门及时做出反应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王磊.公安网络舆情分析系统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06).

舆情监测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校BBS;网络舆情;监测;热点分析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16-3688-04

1 概述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高校信息化的建设,各大高校都拥有自己的BBS网络,学生在网络上进行交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表达思想等,舆情的影响和规律都不容忽视。然而,对敏感和突发事件的不实言论和恶意煽动,会误导和欺骗学生,扩大学生的不满情绪,影响和破坏校园的和谐稳定。因此,有必要对高校BBS网络涉及意识形态安全的议题和言论进行有效地监管。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互联网舆情进行分析、整理,才能建立起全面、有效、快速的舆情监测预警机制,使高校网络得以健康、快速的发展,成为当前研究和应用的热点。

在目前的校园网络舆情监测应用中,还没有比较成熟的网络舆情产品,因此,针对高校BBS网络的特点,结合高校网络舆情监控机制和引导策略,开发高校网络舆情监测平台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2 舆情热点分析方法

2.1网络舆情的形成

2.2主题关注度分析

主题关注度是指过去某一时间段内,舆情主题被关注的程度,用该主题的相关帖子回复数或与该主题的相关网页数进行衡量[1]。在进行舆情分析时,要统计某一主题或事件被关注的程度,首先要明确事件或话题本身所处的阶段;其次,应该在分析某一舆情热点之前对其进行科学的类型界定。热点事件主要分为突发自然灾害事件、生产安全事故、、公共卫生事件、公权力形象、司法事件、经济民生事件、社会思潮、境外涉华突发事件等。

2.3 主题热度分析

主题热度分析即在某一时同段内相对更加被关注或集中关注的舆情主题,用该主题的关注度进行衡量。统计所有舆情主题的关注度,在某一时间段内,对所有设为热点的主题按关注度的降序进行排列,生成某一时间段内的热点主题排行榜。排在榜首的主题网民的关注度最高,也就是热点问题所在。

3 网络舆情监测关键技术

网络舆情监测技术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话题检测与跟踪技术(Topic Detection and Tracking),二是文体倾向性分析技术(Sentiment Classification)技术。主题检测与跟踪作为舆情分析的重要技术手段,是近十年自然语言处理和信息检索领域的热点研究课题[2]。要对高校网络舆情进行监测,就是运用网络爬虫、文本挖掘和文本情感分析技术,实现热点话题发现、话题跟踪、关联分析、敏感信息监测的功能。

3.1 主题爬虫技术

3.1.1网络爬虫的分类

网络爬虫也叫网络蜘蛛,是一个按照一定的规则自动提取网页的程序,这种技术可以检查站点上所有的链接是否有效,并把相关的数据保存下来,成为搜索引擎[3]。

通用网络爬虫首先把网络上的HTML文档使用超链接连接起来,就像织了一张网,爬虫程序从一个或若干初始网页的URL开始,获得初始网页上的URL列表,顺着这张网,不断的抓取网页,将内容抽取出来,直到满足系统的停止条件为止。

聚焦爬虫技术是根据一定的网页分析算法地过滤与主题无关的链接,保留有用的链接放到待抓取的队列中,通过一定的搜索策略从队列中选择下一步要抓取的URL,重复以上步骤,直到满足程序的停止条件。

3.1.2爬行算法

基于主题的聚焦爬虫搜索策略主要有人工预选策略、过滤策略、启发式搜索策略。人工预选策略是由人工预先浏览各个站点,从中选出与主题相关的网站,然后再用爬虫程序对这类网站进行持续的访问;过滤策略是将爬虫抓取下来的网页,先进行过滤,删除与主题不相关的页面,保留相关页面;启发式策略是考虑特定问题可应用的知识地优先选择合适的操作算子,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搜索,以搜索效率。下面介绍比较有代表性的算法Fish Search算法。

Fish Search算法是模拟自然界中的鱼群的行为来进行最优搜索,依据自然规律,鱼群总是朝一个方向流动来寻找食物并繁殖,子代鱼群的数量和强壮程度取决于能找到的食物的数量。在Fish Search算法中,每一个URL看作是一条鱼,当一个Web页面被抓取后,它包含的新的UEL也同时被解析出来。其中,有用的URL的数量取决于该页面是否与主题相关以及它本身包含的链接数量。当增加一个文档,鱼就繁殖一定数量的后代,若文档相关也就是指鱼儿找到了食物,可以繁殖出更多的后代,则再增加此文的链接深度;若文档不相关,鱼就越来越少,后代也越少。在某一方向上经过几条链接仍未找到相关文档,就表明此鱼已死,就不再沿着这个方向进行查找了,将此URL加入到完成队列中。若一条鱼读取文档的时间过长,说明该鱼已进入污染区,则尽量少沿着这条URL搜索,以免出现死循环。

Fish Search算法不像传统的搜索算法按照URL在父页面中出现的顺序来依次搜索,而是动态的根据网页的搜索深度值来决定搜索的顺序,实现了可能的主题相关网页优先搜索。该算法的不足之处在于相关度的计算过于简单,容易使算法过早陷入局部最优的陷阱,导致整体回报率不高[4]。

3.2 文本挖掘技术

3.2.1文本表示

文本表示包括两个方面的问题:文本的表示和计算,文本的表示是指文本特征的提取,计算指权重的定义和语义相似度的定义。

目前,文本的表示通常采用布尔模型、向量空间模型、潜在语义模型和概率模型文本表示模型,用某种特定结构去表达文本的语义。

3.2.2文本相似度计算

3.2.3文本聚类和分类

文本聚类通常对已有的文本集合进行聚类,文本聚类技术是主题检测技术的基础,它的目标是将文档集合分成若干个簇,要求同一簇内文档内容的相似度尽可能的大,而不同簇之间的相似度则尽可能的小。

经过多年研究,聚类算法已经很成熟,主要可分为五类:以k-means为代表的划分方法,利用同一聚类中的对象相似度高,不同类的对象相似度低的特性进行分类;将类别看作是在层次的层次聚类方法,有两种分类方法:整合法和分裂法;主要考虑数据空间的密度、连通性和边界区的基于密度的方法;将数据的分割方法转换成对空间的分割的基于网络的算法;在高维空间进行聚类的核聚类算法等。

不管采用哪一种聚类算法,文本聚类的流程如图2所示,主要有以下步骤:

①将原始文本进行预处理,抽取词条,词条选择等其他处理;

②抽取文本特征,建立模型,例如向量空间模型、概率模型等其他模型;

③将维度进行约减,需要用到的算法有层次算法、划分算法等其他算法;

④得到聚类结果。

3.2.4 关键词和摘要提取

由于网络上的文档信息量比较庞大,如果直接对全文进行检索,其检索的速度会很慢,而且检索的效率不高,经常检索出无关的内容。因此为了提高检索质量和效率,必须对文档建立关键词和摘要。关于关键词自动提取的方法主要有主要包括基于统计、基于语义理解和基于机器学习三种方式。

关键词的抽取过程非常复杂,设计思路是首先建立一个通用的主题词表,然后基于这个主题表对处理后的页面文档进行主题词的抽取工作,主题词的抽取过程主要包括预处理、选择候选词、计算关键词权重、输出关键词等几个主要步骤。

4 实验结果

5 结束语

本文立足于高校网络舆情监测的实际需求,研究了高校舆情监控系统的关键技术:网络爬虫、文本挖掘等多种信息技术。在多种技术的支撑下,开发出一套适用于高校BBS网络的舆情监测平台,实现了对新闻的实时跟踪,校园热点话题的监控、敏感信息的监测等功能是可以是实现的,这项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

参考文献:

[1] 林兴发,肖照.基于大学生BBS论坛的舆情热点分析——以武汉大学珞珈山水论坛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 2010(18):188-189.

[2] Pimwadee Chaovalit,Lina Zhou,Movie Review Mining:a Comparison between Supervised and Un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 Approaches,In Proceedings of the 38th Hawai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 Sciences,2005.

[3] PINKERTON B.Finding what people want:Experiences with theweb crawler[A].Proceedings of the SecondWorld2WideWeb conference[C].Chicago,Illinois,1994.

舆情监测范文第3篇

[关键词]舆情监测;系统框架;网络环境;模板功能

中图分类号:TP3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5-0306-01

2016年1月22日,CNNIC(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我国第37次《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该报告中指出,截止到2015年底,我国网民的总数量已经达到6.88亿,年增长率为6.1%,计算机、互联网在国内的普及率超过50.0%,数据表明我国互联网的普及速度较快,手机、电脑等移动终端已逐步覆盖于人们生活,只要在有网的情况下,人们接收、传播信息的速度将会变得更快。极大程度改变人们沟通交流方式的同时,也对网络舆情监测提出了更高要求。

1.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发展研究现状

互联网是一个全开放型的交流平台,与传统媒体相比,传播信息的速度更快,同时人们也可通过微博、论坛、贴吧等平台,成为传播信息的主体,这也加速了网络舆情的形成。受到网民素质、网络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网络中仍存在很多不良消息,如暴力、恐怖等,如果被某些不法分子利用,将会造成极大的网络动态,导致社会中存在不稳定因素。因此,相关政府必须加大对网络舆情监测的重视程度,采取针对性解决措施,为网民创建更安全的环境。

网络舆情监测工作在国际中发展历程较长,最为传统的监测手段一般采取手工操作,以人工方式为基础,通过员工监测指定页面的方式,检索出页面中重点监测词汇,从而寻找出最新的舆情动向。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该种监测技术已经不能适应大量信息的需求,基于此,TDT研究项目产生,其核心内容包括话题追踪、监测、报告及关联监测等。

2.构建系统模块框架

构建网络舆情监测系统框架,需要广大技术人员与政府机构共同努力,结合我国网民实际需求,不断健全系统监测模块,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从监测过程及程序的角度分析,其框架本质为获取收集数据、整理数据、依据不同用户要求分析,整个系统模块的构造如图1所示[1]:

2.1 收集数据模块

收集数据模块是网络舆论监测系统框架最基础的模块,主要发挥着获取网络信息的功能,具备全天候不间断收集、自动收集等特点,既可收集整个网络也能指定网络进行收集。在收集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两方面的事项,一是尽可能获取最为全面的数据,保障数据的完整性与原始性;二是提升数据收集的准确性与可靠性,所有被收集的数据应尽量符合网络用户关注的舆论热点,满足以上两个条件后,才能更好地进行舆情预处理与分析。

当前,收集数据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网络爬虫技术[2],HTML协议作为互联网中基本协议,以URL(统一资源定位符)为基础,将互联网中绝大部分资源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而网络爬虫技术是指从预先设置好的URL列表出发,按照顺序对列表中页面进行访问并获取数据,并通过分析页面中其他URL,并智能选择出符合系统要求的URL,将其放到待访问队列,通过遍历式访问,搜查限定范围,更为精准的获取数据;二是元搜集技术,搜索引起是大多数用户进入网络的途径,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提供搜索引擎的服务商越来越多,通过对不同的搜索引擎设置元搜索的方式,从而更为广阔的收集不同引擎间的数值,该种技术构建简单,且数据获取准确率较高。

2.2 预先处理数据模块

网络页面中存在的数据较多,且具有自身特点,包括描述与内容两种,属于半结构化形式的数据,如果直接对已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将会增加其分析难度,因此,需对数据进行预处理,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步骤:首先,提取网页中热点内容,从噪音中摘取出用户关注的新闻或者其他内容,并将其转化为HTML标签树[3],并建立出对应的提取规则;其次,进行文本分词环节,对于页面中获取的连续、非结构性文本进行对应处理,使其更加规范化。

2.3 整理数据模块

整理分析数据模块是系统框架中最为核心的模块,具备主题聚类、发现热点、等方面的功能。基于主题聚类而对角度分析,聚类能够更为直观的展示新主题,并将整理过后的内容归结到同一特征的空间中;发现热点主要是指发现人们舆论关注点,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网络中的舆情主题无时无刻不在变化,而舆情监测系统能够将热点问题从诸多主题中科学选择出来,并合理推送到舆情分析工作人员手中。整理数据模块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注意填写好网络舆情监控登记表,具体模块内容如表1所示:

2.4 呈现结果模块

呈现结果模块主要是为科学展示网络舆分析,并为决策提供参考依据,经过分析的结果能够更为简单的传递到决策工作人员手中,其具备以下几方面的功能:查询所有针对性主题;推送最新网络主题;警告拐点或舆情热点;舆情发展变化情况等。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因此,相关政府机构须加大对舆情监测系统的重视程度,结合网络信息传播特点,遵循监测系统运转程序,即收集数据、预处理数据、整理数据、呈现结果数据,在这个过程中,应从以下两方面展开工作。首先,对于收集数据而言,应尽量拓宽监控网页种类,通过搜集社区网页、论坛数据的方式,更广泛、全面的获取专业网络舆论数据;其次,对于分析、决策舆情而言,须以数据挖掘、语言处理等技术为前提,加入自动摘要、热点搜索、智能搜索等用户高级需求,进一步扩展舆情报警等功能,创建出更为和谐的网络环境。

参考文献

[1] 董天策.网络公共事件研究的符号学路径――《网络公共事件:符号、对话与社会认同》序[J].新闻研究导刊,2015,22:200+189.

舆情监测范文第4篇

今年以来,以应对日益复杂的舆论环境,营造积极健康的舆论氛围,维护我市卫计系统安全和树立良好的形象,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根据国家、省卫计委和市卫计局的有关要求,我市建立“分级负责、属地管地、信息互通、上下联动”的人口计生舆情监测与应对工作机制,并印发了市卫计局《关于建立市卫生计生舆情监测与应对工作机制的通知》(卫计〔2014〕69号),建立工作机制,做到完善机构,明确职责,规范程序,积极应对。

根据《关于调整市卫生计生局舆情监测与应对工作领导成员的通知》(春卫计〔2016〕65号)要求,调整了以局主要领导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各股室股长(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各镇(街道)和医疗卫生单位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明确和履行相应的职责,确保全市各级应对舆情组织得当、措施得力。

4月25日,在召开分管的计生领导、计生办主任、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工作会上进行有关舆情与应对方面内容的部署,并每日实施舆情监测和登记,部署各地各单位进行舆情患情排查,确保从源头避免负面网络舆论。

我局通过建立“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信息互通、上下联动”的卫生计生舆情监测与应对工作机制,落实层级设立舆情监测员,各医疗卫生、计生单位和各镇计生办也相应建立机制,指定舆情监测员,每日负责网络浏览,确保负面信息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2018年,全市未发现有重大的卫生计生舆情事件。为我市卫生计生工作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舆情监测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舆情监测;舆情引导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9-0022-02

高职院校学生舆情监测的目的是为了及时掌握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动态,找准舆情关键节点,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引导舆情朝着正确合理的方向发展。也就是说,在高职院校学生舆情监测工作机制构建过程中,树立高职院校学生舆情引导的理念,是做好工作的关键。

一、高职院校学生舆情监测工作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不同于普通高等院校,生源广泛且多样,学生群体更加复杂,决定了高职院校学生舆情监测工作的特殊属性。当前,高职院校学生舆情监测工作主要基于以下原因:一,在了解掌握学生思想动态的基础上,可以针对性地调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开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二,引导学生以更加积极正面的状态面对学习和生活,让学生群体的主流价值观更加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良好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三,执行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引导高职院校学生完善人格与认知素养,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

二、影响高职院校学生舆情监测工作的因素分析

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特点、学历背景、国内国际视野、社会关注热点方向、意识倾向等因素分析,探讨舆情产生变化的社会影响、经济影响和文化影响因素,以此把握舆情变化的主要影响变量和内在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高职院校学生舆情监测工作的影响因素,可以将其归结为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从舆情主体的角度来分析。在高职院校舆情形成过程中,高校舆情的主体主要包括师生以及员工,无论是教育教学管理人员,还是行政管理人员,或者是师生,乃至校园后勤服务人员,只要是参与校园实践活动的个体或群体,都可能附带着自身的意识,而这种意识在相互交融的过程中相互碰撞,在螺旋交织的过程中逐步酝酿发生舆情,并由此带来舆情热点话题。从高职院校学生的角度来分析,高职院校学生知识水平总量总体偏低,文化基础也不是很扎实;学生群体结构比较复杂,有较为明显的贫富差距;部分学生存在一定程度心理问题,没有人生目标,缺乏信心,并且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点;大多数缺乏政治信仰,社会责任意识比较淡薄。在积极因素方面,高职院校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爱好比较广泛,社交与实践应用能力强,个体“交流圈”不仅仅局限于系或学校。在这种环境下,开展高职院校学生舆情监测和引导,将为研究和实际教学管理带来更多意义。

2.从舆情客体的角度来分析。舆情客体,辐射面积比较广泛,无论是国内外社会发展背景,还是社会重大事件,都可以将其归结到舆情客体的范畴,舆情客体虽然不是构建舆情的核心要素,但是在舆情舆论渗透到高职院校学生生活和学习之后,他们免不了会受到种种外在价值理念的影响,进而成为这种价值理念的忠实粉丝。而此时这种价值理念的正确性,就可能成为影响舆情发展方向的诱因。简单来讲,舆情客体是营造舆情的外在条件,但是在高职院校学生自身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还没有树立的背景下,舆情客体很有可能在舆情形成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进而成为舆情的主题内容。

3.从舆情运行的角度来分析。舆情运行过程也是影响舆情发展的重要因素。这是因为:在高职院校舆情运行的过程中,存在多样的敏感性信息,这会使得高职院校的师生产生特定的情绪,不同群体在结合自身的利益之后,做出了正面或者负面的情绪反馈,在多种舆论、多种情绪相互融合和传播的过程中,公众情绪、公众认知、公众态度之间的差异也会慢慢消失,并且渐渐的形成一种群体性的情绪。至于这种情绪和意见是怎样的,就要看在这样的群体意见交汇的过程中,领导意愿的是哪种理念,在这种意见和建议成为主导的时候,也就决定了高职院校学生的舆情方向和内容,此时的舆情就会展现出稳定性的特点。

三、当前高职院校学生舆情监测工作存在的不足

为了能够对于当前高职院校学生舆情监测工作情况实现全面了解,笔者采取问卷调查法来对于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不同系别的200名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并开展了个案访谈。通过现状分析与调查结果发现,在学生舆情引导工作中存在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其一,高职院校学生舆情监测理念落后,舆情引导重视程度有待提高。调查发现,61.50%的学生认可高职院校对学生舆情引导给予重视,但也有37.00%的学生认为“很少重视”,50%的学生认为高职院校对学舆情引导没有重视。舆情监测的目的性不强,不知道应该如何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导舆情监测工作的开展;其二,高职院校学生舆情监测工作组织体系不健全,各部门的责任划分不明确,舆情监测规章制度不健全。调查结果表现出舆情监测工作行为的明显随意性和自由性,往往难以保证良好的舆情监测工作效益的发挥。其三,当前从事高职院校学生舆情监测工作的任务都被纳入到兼职的范畴,或者是辅导员来进行,或者是任课教师来进行,或者是行政管理部门成员来进行,往往都是在没有进行专业培训的情况下,无论是舆情监测方式,还是舆情引导方案,都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难以保证实际舆情监测工作实际成果。

四、高职院校学生舆情监测工作机制构建策略

高职院校学生舆情监测工作既然如此重要,就需要以机制化的方式来建立和健全,以高职院校学生舆情监测工作机制构建为契机,在高职院校学生舆情监测的过程中,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是很有必要的:

1.确立正确的高职院校舆情监测理念。正确的高职院校舆情监测理念涉及到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明确高职院校舆情监测机构构建的目标,以形成信息通畅的舆情监测渠道,建立快速的舆情监测反应机制,引导学校方针政策因势调整,可以使得高职院校舆情监测工作朝着目的性的方向发展;其二,找到高职院校舆情监测工作的方式和方法,对于当前高职院校舆情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树立舆情预防意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以高职院校校纪校规为辅助,实现高职院校舆情监测工作的导向性转变,并在此基础上消除不良的影响。

2.建立健全高职院校舆情监测的规章。建立健全高职院校舆情监测的规章制度,是引导高职院校舆情监测工作朝着规范化和标准化发展的重要依据。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应该关注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建立多层次一体化的高职院校学生舆情监测组织体系,从党委宣传部到网络技术中心,从学生工作处到思想政治教育部门,从学校网站到学生学习平台,都应该将其纳入到高职院校舆情监测行为主体中去,明确各个部门和单位的舆情监测职责,在统筹协调的基础上实现舆情监测组织平台的构建;除此之外,注重对于高职院校舆情汇集、分析、报送和应急反应工作的科学管理,组建专门的高职院校学生舆情信息分析权威小组,在得出对应结果之后,实现对于舆情的正向干预,由此保证各个机制效能的有效发挥。

3.打造专业化高职院校舆情监测队伍。针对当前高职院校舆情监测队伍不专业的问题,以高职院校舆情监测专业化为工作方向,积极采取对应的措施改善和调整,打造全新的高职院校舆情监测工作格局。对此,笔者认为应该从如下几个角度入手:其一,在选取各环节高职院校舆情监测负责人的时候,要对于其高职院校学生舆情监测理解程度、舆情风险管理能力进行综合考量,确保其与高职院校学生的接触是最多的,对于学生动态也是最了解的,并且具备舆情干预和引导能力的人,这样的人是做好高职院校舆情监测的关键性人才;其二,组织高职院校学生舆情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以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分析、高职院系学生舆情监测工作内容和规章制度、高职院校学生舆情监测理论为主要培训内容,推动实现高职院校学生舆情监测工作任务的落实。

四、结束语

高职院校学生舆情监测被忽视,与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缺失存在一定的关联,很多的高职院校管理者忽视了高职院校学生的独特性,片面地以普通的舆情引导的方式来进行,往往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实际上在高职院校学生舆情监测工作的过程中,更多的是需要去规划,去培养,去创造,去运营,由此才能够使得高职院校学生舆情监测工作朝着更加高效的方向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王灵芝.高校学生网络舆情分析及引导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0.

[2]缪志波.浅析微博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的监测与引导[J].当代教育论坛,2012,(01):118-122.

[3]湛楠.基于微博的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4.

[4]游佳琳,唐华,顾锋.新媒体时代高校校园网络舆情监测与引导机制研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3,(02):11-13,21.

[5]张思奇.高校网络舆情调控的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6]尹言太.中国高校学生网络舆情发展与引导研究[D].湖南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