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德川家康名言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对白人尊严的捍卫
作者威廉・福克纳试图去改变南方的这种种族歧视观念,于是在小说《押沙龙,押沙龙!》中,作者塑造了一个试图对长期建立起来的南方准则进行颠覆的形象――塞特潘。他将暴力这一全然超验的方法进行反抗,试图来证明自身的存在,进而在宇宙的空间中留下自己的足迹。福克纳作品中的这一形象是对人的尊严的维护,他所表现出的伟大意志力是作者创作的独特特征。小说中的塞特潘是19世纪初来到密西西比河进行定居的普通百姓的后代,由于他的祖先没有一点名气,因此有一天,他到一个富人的庄园门前时,看门人告诉他需要从后门才能进去。年轻气盛的他,此时的内心发生了巨大变化,怒火中烧,迅速逃到树林中,以将自己心中的愤怒平息,将自己的思想进行整理。在他从树林中重新走出来的那一刻,他立志要做一个对这一等级社会进行反抗的复仇者。塞特潘能作出这样的决定,我们没有看出任何的不合逻辑之处,我们完全被他所拥有的自信所折服。
塞特潘带着痛苦来到了这个社会,伴随着他的生存目的,他像一台一旦投入工作便永远停不下来的机器一样努力实现着他的这一目的。塞特潘通过暴力制造了各种死亡事件,并不断尝试各种具有破坏性的行为进行报复。如,他为了建立他的价值体系,他毅然从印第安人的手中夺来了土地,他的这一行为并不是贪婪的表现,而是一种复仇的行为。为了复仇,他从不接受别人给予自己的无法回报的恩惠,甚至他不惜抛弃自己的海地妻子和孩子。为了证明自己的纯正血统和个人的成功,他竟然不认自己的黑人儿子,但是却通过正大光明的决斗来向黑人们显示自己的权威。他甚至让自己的两个亲生儿子相互残杀,直到有一个被打死,但是他却能忍受各种压力而拒绝参加各种对黑人进行谋害的团体。他甚至说出这样的名言,每一个南方人都应该努力将自己的土地赢回来,从而拯救南方的所有土地和南方地区。
在塞特潘的所有到达之地,都充满了各种征服的声音和痛苦的。对他而言,他并不想得到任何具体的东西,只是在他去过的任何地方,如从山里到海地然后再到杰佛逊镇,这些地方在空间上都存在很多相似之处。他的复仇计划接连不断,他不断地去找女人,生孩子,但是每个女人最后都离他而去,生下的子女们也都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残杀而死。他通过各种手段得到的“塞特潘百里地”庄园,最后也离他而去。在对旧社会、旧制度的反抗中,塞特潘表现出的更多的是重复性的冲动行为。作者通过塞特潘的这些相似且重复的行为向我们证明,塞特潘的这些行为没有掺杂任何的物欲成分,只是为了单纯的复仇,从而建立自己的价值观。美国的著名作家罗伯特・斯比勒曾这样描述,塞特潘只是毁掉南方国家的一件工具而已。在整个复仇的过程中,塞特潘自身所具有的独立意识使他具有非常巨大的力量。
二、对于种族对立的沉思
所谓意识形态的对立,表现在整个社会中就是统治阶级采取各种手段和策略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而与之对立的阶级则通过各种伪装的、隐蔽的手段来对他们的这些维护行为进行破坏。在小说《押沙龙,押沙龙!》中,塞特潘的诸多情况都与《八月之光》中的乔・克里斯默斯非常相似,他也是没有一点家庭背景的青年男子,甚至还会被人怀疑自己带有黑人血统。然而在命运结局上,塞特潘却和乔是截然相反的。面对镇上所有白人对他的敌对眼光,他毫不在意,而是开始大力实施自己的“宏伟计划”――攫取印第安人的大片土地来建立自己的庄园,同时他还将商人柯德菲尔德的女儿娶进门,并邀请所有的人来他的庄园做客。这样镇上的人不得不承认他的白人血统,如柯德菲尔德和康普生将军等这些有身份的人都接受了他的白人身份。对于这一结果,就连他的妻妹罗莎・柯德菲尔德都无法理解塞特潘是如何让南方的上层社会接受这一事实的。罗莎・柯德菲尔德认为,这两位首先接受这一事实的人是在南方受到格外尊重的人,享有非常高的社会地位,接受这一背景完全不同的人是一件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情。可是,塞特潘做到了,他不仅娶妻生子,而且还赢得了土地和奴隶,成为南方贵族中的一分子。
对于两种完全对立的意识形态,当它们发生严重的碰撞时,往往那种曾经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会因自身尺度衡量而处于劣势地位。对于塞特潘,他的聪明不仅表现在他对南方传统观念的抛弃,也表现在他能非常机智和灵活的处理种族问题。在杰佛逊,大多数的白人对黑人都充满憎恨,他们自身所体现出的优越感反而使他们处于一种非常劣势的位置。而塞特潘,他和黑人奴隶之间没有表现出高低贵贱的距离分别,在他们之间存在的仅仅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他就像一个部落的首领,通过自己的首领来赢得族人的认同。从文学批评的角度来看,政治无意识能够将那些被压抑和被淹没的历史回复到原始状态,以供批评家们进行探索分析其所象征的真正社会行为。在作者看来,塞特潘虽然通过各种手段让自己拥有像南方上层人士那样的金钱和势力,但是他却没有让镇上的人对他另眼相看,还是被描述为南方社会的下层人,有着诸多的缺点。如康普生将军认为他是一个没有教养的人,罗莎认为他不是一个君子,还有很多诅咒类的描述,如这个东西的眼睛就像生面团上安着的黑煤块。在小说中,作者始终将塞特潘和安斯・本德伦、斯诺普斯这样的在性格和道德上存在许多方面缺陷的穷苦白人相联系。作者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在南方社会,塞特潘是一个地道的穷苦白人,他和真正的南方上层贵族是存在着很多本质区别的。在诸多种族主义信仰者的眼中虽然只存在白人和黑人的分类,但是塞特潘却仍然得不到柯德菲尔德和康普生将军的真正认可。这是一种非常矛盾的心态,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就是,种族对立完全是一种有关政治权利的较量,种族意识的划分完全是按照南方上层白人贵族的价值观来进行确立的。
三、预示了黑人和白人平等的社会地位
在小说中,除了亨利和本这样的种族歧视例子之外,罗莎和克吕提厄之间也存在非常明显的种族歧视。罗莎认为克吕提厄就是她的工具,她完全是在利用她。作为一个典型的南方女人,罗莎内心的种族思想非常严重。克吕提厄是萨特本和一个黑人女仆的孩子,在这个家族里,她仅仅是被当做女仆来看待,并没有一点社会地位。在百步庄园的一个晚上,罗莎让克吕提厄跑楼梯,以示对她的惩罚。昆廷帮助了克吕提厄,并告诉她亨利始终躲在楼上看着她。罗莎对克吕提厄的长期怨恨,从而爆发了一场暴力事件。
在种族歧视的思想下,罗莎和克吕提厄都被伤得伤痕累累。罗莎对自己以前的行为感到非常后悔,可是此时的克吕提厄却已经对罗莎恨之入骨。在小说的最后,克吕提厄放了一场大火,意将萨特本的城堡烧毁。在这部小说中,罗莎和克吕提厄的关系是充满戏剧化的。在内战的时候,罗莎和克吕提厄是一对姐妹,她们过着非常平静的日子。罗莎曾经这样说,她们之间的年龄和肤色都没有区别,每个人都得生活、做饭和打扫,她们是只会吃和睡并且没有任何喜怒哀乐的动物。罗莎的这些话,向我们透漏的是内战时期她们之间的姐妹情谊。这个时期,她们之间相互扶持,彼此之间没有歧视,只是单纯地想继续活下来。外面的战火不论有多纷飞,她们的内心依然是安静、平等的。这些正好向我们预示了白人和黑人平等的社会地位。在美国内战这一特殊时期,白人和黑人没有任何歧视,只是互相帮助。在整部小说中,福克纳对南方这种道德和伦理的批判毫无遮掩,萨特本家族的衰败正是南方地区的最终没落。在萨特本家族和整个南方地区的人们眼中,他们有着邪恶的目的,便是不顾一切道德来对其他民族进行奴役,这将必然失败。在和昆廷的谈话中,罗莎如此说,萨特本是一个残忍、虚伪且拥有强烈占有欲的人,他领导的南方战争终将会失败。
四、结 语
有关小说《押沙龙,押沙龙!》的种族问题,已经有很多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对作者所阐述的种族问题进行了分析。然而在这些研究中,大家忽视了福克纳作品《八月之光》等诸多小说中的种族冲突问题,而该部小说的不同之处则是对种族问题规律演化的探析,并表现出一个现代作家意识形态中对种族歧视问题的分析观点,认为这是一种政治行为的表现。因此,本文从詹姆逊的政治无意识论角度分析小说《押沙龙,押沙龙!》中的黑人群体命运,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者对南方种族歧视问题的深入思考。
[参考文献]
[1] [美]威廉・福克纳.押沙龙,押沙龙![M].李文俊,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
[2] [美]约翰・拉塞尔.现代艺术的意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35-162.
[3] [美]弗雷德里克・R・卡尔.现代与现代主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393.
[4] 邵大箴.西方现代美术思潮[M].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1990:138.
[5] [美]迈克尔・莱文森.现代主义[C].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263-270.
[6] 肖明翰.威廉・福克纳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358.
一、渊源
在《黄帝内经》中广成子有云:“无劳汝形,无劳汝精。”南怀瑾先生用佛学的理论来解释这个“精”,我不敢苟同,窃以为广成子还是指生命的本源:肾气。“无劳汝精”也成为后来发展起来的中国房中术采战派的一项最基本的原则。秘戏派也是以凝炼肾气、闭精勿泄为法要。而传统的内家拳在明代早期就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修炼体系,它借鉴了丹道炼精化气的筑基功法,也是以养炼‘肾气为入门功夫。我十四岁开始修习八卦和形意,应该属于童子功,但据师门的前辈讲,已婚者必须要百日内不可与妻子同房,这也是为了保肾气,为完成炼精化气创造条件。内家拳发展至清代晚期,武学家提出了拳道合一的理论,使内家拳修炼也分为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三个主要阶段,与内丹修炼相辅相成。
二、误区
按我得到的传授,房中术应该分为采补和秘戏两种。采补之法当然是以采集异性的精气而用以养生或修炼丹道。我自幼习武且修炼童子功,压根用不上房中采补术,并一直认为此术有悖天理,有损阴德,因此从未使用过采补术,更没有将其向他人传授过!传说黄帝、彭祖、容成公因御女采战而成仙,其实这也只是传说而已。古代迷恋此道之帝王,如魏武帝曹操、明之嘉靖皇帝,并未因此而羽化成仙,甚至难得寿终。智者如大儒张居正晚年亦因修炼房中术,贪恋胡姬而殒命。宋代王道注疏的《金碧古文龙虎上经》有云:“对境接气,行房中补养之术,男女相交,作吐纳阴丹之法,血气将尽,返至祸患,朽腐形骸,化成灰土。”这无疑是对房中采补派炼阴丹法门彻底地批判,对道家南宗的阴阳丹法及后来出现的人元丹法和龙虎丹法也是一种否定!
而武学修炼又偏执于禁欲,如我的内家拳启蒙老师陈先生就是一生不近女色,刘常春先生也一直与师母分居。但历史上练成绝世武功的除了董海川是没有妻室之外,余者如戴隆邦、杨露禅、杨班侯、杜心武皆有妻子。而我有缘接触到的一些世外高人,居然在五六十岁时还能娶妻生子。张紫阳在《悟真篇》有云:“休妻谩遣阴阳隔,总与金丹事不同。”阴阳感应可以激发肾气,尤其是对于没有童子功的人。曾经是亚洲首富的某先生已是百岁高龄,据说得高人指点,所以经常与港姐和演艺界的年轻美女在一起参加各种活动,为的是感应异性的气息,刺激肾上腺素以促进内分泌。
多年以来修炼内家拳和房中术的男性还有一个很大的误区:还精补脑,乃后天有形之物,怎能用于修炼先天丹道!其实是内家拳修炼至空灵境界,房中秘戏至达到空乐状态后,脑垂体会分泌一种精微物质,此物质可有助于抗拒衰老。千万别将沿着督脉运进脑子里,那样你离中风就不远了!要炼精化气,以气合血,运达四肢才能强健筋骨。翁葆光注《悟真篇》有云:“运双关于夹脊,脑补精还,不过修阳里一物而已。”
三、同修
然而道家的男女双修之房中术确实有益于养生,尤其有利于女性。东汉时期的张陵和张衡父子在蜀中传授房中术治病,《后汉书》记载:张衡之妻因修炼得法而有少容,能以姿色迷人;赢政之母得吕不韦之门客,而行房中秘术,年愈半百还能连生两子;武则天古稀之年落齿重生;赵飞燕中年时仍妙如少女。但女性一旦有过房中秘术的经验后,就不能再与普通男合了,不仅味同嚼蜡,还因为得不到足够的方法和能量来激活身体的内分泌系统,反而会导致气血淤塞,百病丛生,如同喝了没烧开的水一样。如赵姬失去舍人后,则很快枯萎;武则天失势后,不久即死亡。
传统的男女双修秘术是一种娱乐性很强的健身运动,它要求男女双方都要精通吐纳和导引,修炼的效果验证是:男性内脏凉爽而无半点火气,但手足却很热,这是气血通达四肢的体现;女性则在之后,九窍顿开,醴泉之水清爽甘甜如冰。
内家拳修炼的验效也是饮刀圭,而本门的太极桩更是以炼得醴泉之水为根本。
行房中秘戏之术也与内家拳和丹道的修炼一样,首先要修心,心不定则不能达到空乐境界,只能是凡夫俗子的而已。同时需要铸剑应该在十六岁之前修炼童子铁裆功,使之不惧怕一般性击打。如果没有筑基功夫,只能用药了,如《金瓶梅词话》中的西门庆就弄了一个药托子。用药铸剑外硬内脆,刚过易折。各种铸剑之法最后都需入炉以金水锻炼后方可使用。
古时修炼房中术、阴阳丹法、人元丹法和龙虎丹法,讲究法、财、侣、地。今天寻找伴侣,不可能像传统择鼎那样,选一些十六岁以下的女孩来供自己修炼,那样不仅会被道德谴责,同时也触犯法律。一定要选择两情柑悦的伴侣,决不能做出财色交易的勾当!否则宁肯不修此道。选择伴侣是修炼过程中最难的一件事,当年陈健民先生在康藏等地寻觅瑜伽女作为事业印,也是徒劳无功,因为修炼时轮金刚至化光阶段,则必须运用双修法门。我一直只与真心相爱的女合,而不掺杂任何非感情因素,不以修炼房中术为主要目的,而是寻求空乐状态下的虚灵感觉。古人将山中修炼之地称为“洞天”,我曾经在武夷山、莫干山和长白山修炼过,感觉到了山中的五行之气与我们之间的交合融为了一体。但我感觉更好的是在海边,在大连、青岛、烟台,尤其是在兴城海边松林中的宾馆里,那种感觉真是妙不可言!可能是男女的节奏与大海的潮汐产生了共振,从而形成了磁场!,
内家拳的修炼,虽然不像修炼人元丹法和房中术那样,对法、财、侣、地的要求都非常苛刻,但过去有句老话:穷文富武。在练功初期,习武者需要充足的营养供应,没钱能行吗?然后要有一个好的环境,林木茂盛,空气清新,人少安静的地方才适合练功。武学修炼至一定层次需要有特殊的环境,像李光普在奉天时,专到小河沿后面的坟地里转掌,是为了调阴阳。陈先生告诉我,过去剑仙修炼多选择长白山、兴安岭这些苦寒之地,为的是汲取那里的煞气,还要在蕴藏金属的山里修炼,以便将金气炼到身上。我经常在兴城海边的松林里修炼转天尊和太极拳,很多次都有与行房中术时同样的感悟。
由于诸多原因,我只能传授武学和部分丹法,从没披露过房中术的核心秘密,因为我不想害人。20世纪80年代后期各种房中养生的书在市面上出现了,1996年成书于宋太宗雍熙元年(公元984年)的《医心方》正式再版,书中收录了房中典籍《玉房秘诀》。其中有警示秘戏者的名言:“用之失度,男发痈疽,女害月经,百病丛生,寿命消亡。”女人痛经多与有关,而痈疽即是现在的肿瘤。萧天石先生的著作中提到了叶德辉编辑的《双梅景暗丛书》,我在网上查找,竟然搜索到在上海有售,而且售价还很高,看来房中秘戏真的有市场!
漫步剑桥:
追寻人类文明前进的身影
文・党宁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让人体悟到剑桥大学每一寸草木的青春与灵动,也吸引着无数游客涌向诗中那迷人的康河(River Cam)。漫步在剑桥古老的青石路上,不时伸手触摸那一幢幢饱含沧桑的中世纪建筑,你就会恍然大悟,原来剑桥大学八百年来的学术灵魂早已沉淀其中。难怪乎那位才高八斗、桀骜不驯的中国文人会甘愿在这异国小流中只做一根水草。
剑桥大学是与牛津大学齐名的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与牛津的传统和保守有所不同,剑桥从创建伊始就孕育着叛逆。1209年,牛津的一群学者由于与学校当权者意见不合,就举家搬迁到剑桥并建立了自己的研究领地。还有最令人津津乐道的就是,曾经有一名剑桥学生为了表示对亨利八世独断专权的强烈不满,趁着夜色将其雕像右手中的权杖换成了一把椅脚。剑桥当时的校长不但没有处罚该学生,反而认为他见解行为与众不同,虽然大胆放肆但却真实可爱,因此没有追究这件事。就是在这样一种渴求真理而又无拘无束的学校环境中,诞生了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个学术巨匠。剑桥大学辉煌的荣耀既属于英国人民,更属于整个人类。
文明的承载:小桥流水 至纯唯美
剑桥大学坐落在英国剑桥郡的首府,故而得名。但是只有走进剑桥的大街小巷,才能体验到它的名副其实。剑桥(Cambridge)的得名可谓恰到好处,蜿蜒曲折的剑河(也译作康河,英文:River Cam)从城中穿过,仿佛一缕随风飘浮的青色丝带,而七八座静雅别致的小桥(英文:Bridge)将整个校园连接成一体,又如雍容的贵妇身披着一件华彩霓裳。倘若乘舟顺河而下,只见那桥跃水面,水映桥影,相得益彰,浑然天成。
前校长布罗厄斯说得好:“这些自然景物孕育着剑桥的魅力,那种不变的静谧让你感受历史的存在,体味历史的真谛。”在河的两岸,剑桥大学的31个学院星罗棋布。富丽堂皇的国王学院代表着剑桥的学术之灵,他头枕着剑河气势如虹;而王后学院一边倚靠着她的丈夫,一边还怀拥着那座精巧绝伦的“数学桥”,似乎在守护着剑桥这顶“数学王冠”;泛舟向前,闯进视线的当属宏伟的亨利八世雕像及其后面昂然矗立的三一学院;而与之遥望的则是隽永秀丽的圣约翰学院,她毗邻“叹息桥”,多少年来见证了无数才子佳人的点滴往事。
此外还有基督学院、伊曼纽尔学院、卡莱尔学院、耶稣学院、圣凯瑟琳学院等等,它们虽风格各异,出身不同,却都象征着剑桥大学八百年一路走来的坚实步伐。每当剑桥小镇响起教堂沉沉的钟声,这些河畔的古老建筑都会像一个虔诚的基督徒一样,歌颂着那来自上帝的真理,文明的启迪。
文明的飙进:风流人物 各领
剑桥大学建立于13世纪初期,也就是文艺复兴的火种开始燎原之时。摆脱了中世纪基督教的思想钳制,人类文明即将踏上一段飞黄腾达的旅程。文明的发展离不开思想的启蒙和科学的创见,而剑桥大学适时地扮演了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角色。
首先是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弗朗西斯・培根,他先是就读于三一学院,然后又在剑桥建立了自己的实验室,并主张学校教育应传授百科全书式的知识。接着是被一颗苹果砸出万有引力定律的埃萨克・牛顿,他发现了力学三大定律并创立微积分学,奠定了经典物理学和高等数学的基础,并为此后自然科学的迅猛发展创造了理论可能。还有就是给此前妄自尊大的人类以当头棒喝的达尔文,他的生物进化论将人类归为同猩猩一样的灵长类动物,并把它们当作人类的亲戚来对待。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地球上所有物种的命运。进入20世纪以后,先是原子物理学家卢瑟福的量子力学理论将人类科学带入微观领域,又有伯兰特・罗素对哲学和数学的有机结合,再到最近那个由于肢体残废只能有三个手指活动的史蒂夫・霍金,竟然提出令全世界健全人都匪夷所思的“宇宙爆炸”理论。总之,剑桥大学至今为止已经产生了78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远远超出世界上其它任何一所大学。
剑桥大学由此被人们视为现代科学的摇篮,这确属实至名归。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人文社会科学在剑桥的衰落,相反地,在培养出一位又一位自然科学巨匠的同时,剑桥大学诞生出许多伟大的思想家。他们甚至用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改变了整个人类文明的方向和前景。最早是英国人文主义大师约翰・弥尔顿,他写作了《为英国人民申辩》、《失乐园》等作品,为文艺复兴精神在英伦三岛的深入人心助了一臂之力。19世纪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拜伦,他的作品开启了世界文学史的一代新风。此外还有经济学家凯恩斯,政治学家马尔萨斯等,他们都如剑桥名人天空中的繁星,共同照亮了人类文明的前进道路。
文明的延续:紧握时代 推陈出新
虽然剑桥大学拥有足以傲视群雄的光辉历史,但人类文明的飞速发展使得古老的剑桥曾经一度在学术竞争中显得力不从心了。尤其是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大学的迅速崛起,确实对剑桥和牛津等传统名校造成了巨大冲击。
然而剑桥大学与牛津大学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牛津以极端保守著称,而剑桥则始终存有一种叛逆和变革的精神。当牛津人还沉浸在是否应该打破以往纯粹的学术传统,建立商学院并扩大招生对象等问题的争论时,剑桥人已经开始了稳中求变的历程。面对巨大的竞争与生存压力,剑桥大学摆脱了以往财政完全依靠政府拨款以及学术研究仅凭个人兴趣的窠臼。首先,剑桥大学的领导机构主动向美国大学学习,并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募集捐款的任务中。此外,剑桥大学力图把自身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高度统一起来,其下属的研究机构也逐渐能够敏锐地掌握英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并采取积极地予以响应。例如: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当英国为振兴经济而大力推行新的科技和教育政策时,具有悠久科学传统的剑桥大学就当机立断实行科技产业化措施,遂成为了英国大学与企业合作发展的绝佳典范。1971年,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创办了全英第一个也是最为成功的一个高科技园区。由于背靠剑桥大学这一强大的科技源泉,剑桥科学园从创立起就吸引了大批的高科技企业纷纷前来落户,而这其中大多数企业都与剑桥大学各学院的科学实验室维持着良好的业务往来。1999年,剑桥大学为助推英国政府的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政策,又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联合创建了剑桥麻省理工研究院,并提出四项核心使命:1、进行交叉学科的综合研究;2、促进本科生教学水平进步;3、开展专业技术人员实践培训;4、建设并完善英国国家竞争力网络中心。通过这些改革措置,剑桥大学一方面承担起提高英国竞争力和经济实力的重任,同时也获得了政府的巨大资金投入,并且引起了私人企业的浓厚投资兴趣。而这一切显然都将有利于实现剑桥大学追求卓越的学术目标,并保持和加强剑桥大学在国际科学研究和教育领域的顶尖地位,可谓一举多得。
可以这样说,在牛津大学由于固步自封一度落伍的时期内,剑桥大学通过主动的变革为自身发展赢得了机遇,顽强地守护着英国学术研究的至高地位,继续着人类文明的创造。
文明的播撒:
校门广开 有容乃大
剑桥大学对于人类文明进程的巨大贡献自不待言。即使在世界文化逐渐融合的过程中,剑桥也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有句俗话说得好:“牛津是剑桥之父,剑桥是哈佛之母。”的确,毕业于剑桥大学伊曼纽尔学院的约翰・哈佛逝世时,将自己遗产的半数以及所有藏书捐赠给正在创建中的哈佛大学,他的名字遂成为哈佛永久性的标志。而几百年来,剑桥大学还为欧洲大陆和美国培养了难以计数的优秀人才,他们中的很多人又为整个人类文明的进步立下汗马功劳。二十世纪以来,随着世界文明的频繁交流和加速融合,剑桥大学又开始从全球招收学生,试图进一步扩展自己对于世界文明进程的影响力。仅仅拿中国来说,大名鼎鼎的诗人徐志摩曾经感慨万千地说道,“我的一生只有在剑桥的半年是不曾虚度。”他为剑桥所作的诗歌也成为中国了解这所著名学府的一把金钥匙。而中国留学生在剑桥学成归来建功立业的也绝非仅徐志摩一人。除了家喻户晓的数学家华罗庚以及著名作家萧乾之外,还有蔡翘、赵忠尧、王竹溪、戴文赛、王应睐、伍连德、丁文江、曹天钦等人。他们在剑桥饱受人类文明精华的熏陶后,又为中华民族快速崛起的伟大历程贡献了自己的智慧。
当人类历史进入新的千年,剑桥大学在促进文化共同发展的方面又做出新的举措。近几年来,剑桥大学不断增加在海外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招生的名额。仍旧以中国为例,自2001年剑桥大学对中国进行了教育考察并作出直接招收中国高中毕业生的决定后,又于2006年出台了“向中国中学生开放全部专业,并放宽对报名学生的年龄和学校的限制”的政策。更让人欣慰的是,当81岁的金庸老先生漂洋过海,勇敢挑战剑桥博士学位的巅峰时,剑桥又以其博大的胸怀接纳了他的申请。这一举动更加凸现出剑桥大学海纳百川的文化胸襟,而这也就是世界留学生向往剑桥的重要原因所在。
剑桥大学的校训是“此乃启蒙之所,智慧之源。”漫步在剑桥校园,吟诵这句雄浑高亢的名言,感受着智慧源源不断地走进灵魂深处,你的内心是否真的会闪现那道人类文明进程的绚烂轨迹。
剑桥的生命线:
“标准化”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文・刘福林
剑桥大学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高等学府之一,拥有无比荣耀的光辉历史。800年悠悠岁月使得剑桥的文化根基中沉淀下无穷的智慧。然而只有透过声名显赫的喧嚣与浮躁,才可以真正窥见剑桥长葆青春的奥秘。英国人重视传统,而剑桥人对于教育传统的执著则体现在“教学”这项大学的基本职能上。
“教学才是硬道理” 催生标准化保障体系
大学作为享受国家拨款,并且由公共经费支持的机构组织,责无旁贷地要为社会服务,而大学服务社会最直接合理的方式就是为国家培养所需人才。剑桥大学的辉煌之所以能够延续至今,根本原因就在于该校长期以来所奉行的一整套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这套保障体系以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为出发点,并针对这些基本要素制定出了标准化的执行和控制方法。剑桥大学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将标准化的质量观念渗透进教学的几个基本环节,例如:教师的选聘、学生的选拔、课程设置、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监督和评价等等。首先,在教师的聘用环节上,剑桥大学制定出了极为严格的限制条件和遴选流程,其目的就在于保证教师的学术水准和教学水平。对于每一个教师的聘任由专门的选举委员会决定,而选举委员会的成员由各方面的专家所组成。即使这个教师最终被聘任,等待他的还有长达三年的试用期。如果被聘者没有大学工作的经历,试用期则会更长。另外,按照剑桥的规章,所有教授、高级讲师、讲师和助理讲师对大学的基础教育都有着法定的责任。这就意味着即便你是皇家教授和诺贝尔奖获得者,也还要认真地给本科生授课。
其次,恰如剑桥大学副校长安娜・朗斯黛尔所说,“当你把顶尖的学术带头人和具有优秀学术潜能的学生聚拢在一起,教学过程的质量就注定是好的。”剑桥的招生过程可谓复杂而又艰难,从笔试、面试到进一步的家访和补试,只有通过层层筛选才能最后得到有关专家的垂青。
再次,剑桥大学课程的设置是由该系教授一同组织制定,其任何一门课都要成立一个三人以上的课程指导小组,并且对课程实施的结果进行评价。此外,剑桥的导师制教学方法也为教学质量的稳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每个学生一入学就分配有导师,平均一个导师带1至3名学生。每周都至少安排一次面对面的学习交流,导师对学生学习、品行和就业各个方面进行指导。学生可以在与导师的交流中解决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而导师可以得到及时的质量控制反馈。最后,剑桥大学设立有专门负责质量保证和提升的组织机构,例如:考核委员会、学院学位委员会和研究生学习委员会等等。这些组织制定出各种具体可行的质量保障目标,并在教学工作实践中严格把关。
“标准要与时俱进” 彰显创新性文化底蕴
毫无疑问,剑桥大学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具有精确性、系统性和规范性的标准化特色。这些特点一同决定了剑桥大学日常的教学工作紧凑有序,波澜不惊。然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应该以满足各种教学质量需求为目标。当经济、政治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原有的教育活动产生不断的冲击时,与之相对应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就必须迅速创新和变革,以适应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要。剑桥大学的一整套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不仅具有标准化的可操作性特点,而且还兼备与时俱进的创新性特色。正如剑桥大学副校长朗斯黛尔所说的,“创造是一种自我调节的方式,管理不是永无休止的强制,因为它将带来更具有激励性和建设性的效果,以及更低的运行成本。”尤其是对于当前社会所倡导的“终身学习”的教育方式,剑桥大学特别赋予了其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以自我更新和完善功能。这个保障体系设立了不断跟踪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教学质量研究中心,其中的研究人员均为教学理论和教育管理方面的资深专家。它还挑选出科研和教学均非常优秀的教师参与国家的教育教学研究,从宏观层面上把握教育发展的趋势和社会进步对教学各方面的需求。所有这些作法都为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制的不断超越提供了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