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罗斯福演讲

罗斯福演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罗斯福演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罗斯福演讲

罗斯福演讲范文第1篇

我们唯一害怕的是害怕本身——富兰克林·罗斯福

The only thing we have to fear is fear itself - nameless, unreasoning, unjustified terror, which paralyzes needed efforts to convert retreat into advance.

我们唯一害怕的是害怕本身——这种难以名状、失去理智和毫无道理的恐惧,把人转退为进所需的种种努力化为泡影。

罗斯福演讲范文第2篇

最近比较引人注目的“桥梁”是澳大利亚。澳总理陆克文提出,要做中美之间的桥梁。 陆克文在去年大选期间初提此想法时,笔者倒没感觉奇怪。因为,陆克文不只是学到了纯正的中文。而且学会了中国智慧中的人情世故。中国人讲究“条条大道通罗马”,由此及彼,沟通协调,要做到这些,中间人,协调者,桥梁,必不能少。“桥梁”表明陆克文的一种进取心,至少中国人不会反感。

澳驻华大使芮捷瑞先生也是一位可敬的知华派,为配合陆克文近日访华,特意到中国社科院亚太所做了一次演讲。有人问及“桥梁说”,大使认为,澳也就能起个帮助中美加深了解和沟通的作用,还称不上是桥梁。大使的话,外交而低调。毕竟,“桥梁说”还没得到当事方的承认。再说,即使与布什称哥们儿的霍华德,也没敢提出当中美桥梁的想法。

在我看来,陆克文应大胆坚持“桥梁说”。

陆克文志向高远,一路走来,修齐治平,认为天下归心,心即民意,心即世潮。他认为,世界秩序并非美国秩序。澳不可能成为超级大国,但完全可以成为超级大国之间的桥梁。澳也不可能真正融入亚洲,但完全可以成为东西方之间的桥梁。这份心思就决定陆克文要做世界级的政治家,而不是像霍华德那样自诩为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副警长”。

最近发掘的一个史料说明,陆克文与霍华德对中国崛起的认识是不同的。

陆克文像罗斯福一样,能正确思考和看待中国崛起。二战期间,澳大利亚驻美大使欧文・杰克逊爵士曾参加罗斯福总统在白宫主持的一次会议。会上谈到中国的崛起和因循守旧的丘吉尔。罗斯福说,他与丘吉尔多次讨论过中国问题,他感觉丘吉尔在中国问题上落后了40年,老把中国人称为中国佬(chinks)。罗斯福觉得他这样做很危险,因为罗斯福认为,四五十年后中国将很有可能成为一个军事大国,他想与中国保持良好关系。

悉尼罗伊研究所所长艾伦・金吉尔认为,“的确,澳大利亚工党政府远不像霍华德领导的上届政府那样担心中国的崛起。”

陆克文上台后,开启了外长级的中澳双方的战略对话,取消了美澳日印合作的“亚洲民主弧形带”,拔除了成为桥梁的障碍,建立了桥梁通道。

另外,我们也不能忽略了,陆克文理解美国的程度可能还要高于中国。陆克文与霍华德一样,熟悉美国,对美国人心思的理解更透彻,知道美国要什么。

3月底,陆克文启动大国之旅,在访华前先去见了布什。他在美国布鲁金斯学会演讲说,澳将寻求中国和国际社会在一系列问题上的共同立场,以使中国成为一个“有助于推动全球和地区和谐秩序的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

一句话就把中美澳三国巧妙地连接在一起。在美国听来,陆克文承认对中国“利益攸关方”的定位。在中国看来,陆克文接受“和谐世界”的理念。但,和谐秩序与利益攸关方仍是未来时,得靠澳大利亚的推动。一个扁担两个筐,全让陆克文给挑起来了。相信布什和陆克文自有会心一笑。

陆克文将于4月9日访华,随后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08年年会,并与主席同台发表演讲。此安排堪称完美,颇有成全陆克文的“桥梁论”之意:博鳌亚洲论坛是中国主办,旨在成为连接亚洲和世界的民间论坛。这个舞台,对于陆克文来说,足够大,足够合适。陆克文所能发挥的桥梁作用,又何止是在中国和美国之间?相信和陆克文自有会心一笑。

罗斯福演讲范文第3篇

大家好!

我是来自六年五班的李嘉龙,我演讲的题目是《心存感恩,回馈人生》。

一滴水,要感谢大海,让它汇聚成了无尽的水流;一朵花,要感谢雨露,滋润它在阳光下茁壮成长;一只鹰,要感谢长空,赐予了它前进远方的力量;一座山,要感谢大地,用自己的臂膀,给了她高耸的方向;一个人,要学会感恩,才能托起世界的脊梁!学会感恩,不仅是报答,更是心存感激的表示。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世界的主宰——人,更要充满感恩之情。一颗感恩之心,化干戈为玉帛;一颗感恩之心,化腐朽为神奇;一颗感恩之心,化冰峰为春暖。学会了感恩,才会在生活中发现美好。一次,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家失窃,被偷去了许多东西,一位朋友闻讯后,忙写信安慰他,劝他不必太在意。罗斯福给朋友写了一封回信:“亲爱的朋友,谢谢你来信安慰我,我现在很平安。感谢上帝,因为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只偷去我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对任何一个人来说,失窃绝对是不幸的事,而罗斯福却能在失窃中找到美好,因为他拥有了茁壮成长的感恩之树。

在人生的路上,缺少了感恩,就缺少了阳光雨露。这种人生的哲理,让我们不断地面临生命的挑战,人生的巅峰。感恩沟通了人的心灵,让他人的帮助铭记在心。在这个时代,如果人与人之间不存在感恩,那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不复存在,社会也将成为一片大沙漠。

感恩是人与生俱来的本性,是生活美好的基础。我们心怀感恩,就能回报社会,报答自然。马斯洛曾说,心若改变,态度就跟着改变;态度若改变,习惯就跟着改变;习惯若改变,性格就跟着改变;性格若改变,人生就跟着改变。我们若播种感恩的心,就收获诚恳的态度;若播种诚恳的态度,就带动良好的习惯;若播种良好的习惯,就升华为健康的性格;若播种健康的性格,才收获成功的人生!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罗斯福演讲范文第4篇

美国历史上曾诞生了许多有影响力的总统,他们的机智幽默在其政治生涯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可惜这些趣事散落在美国的大街小巷里,快要被人遗忘了。本期我们扛着锄头去美国,不辞辛苦,挖掘出历任总统的机智趣事!出发前,请大家跟老叔一起喊一个响亮的口号:“只要锄头挥得妙,没有幽默挖不到!”OK,出发!

1.玩冷幽默的乔治・华盛顿(美国第1任总统)

乔治・华盛顿有一名年轻的秘书。一天早晨,秘书来迟了,发现华盛顿正在等候他,感到很内疚,便说他的手表出了毛病。华盛顿平静地回答:“恐怕你得换一只手表,否则我就要换一名秘书了。”

2.金口难开的卡尔文・柯立芝(美国第30任总统)

由于柯立芝总统的沉默寡言,许多人便总是以和他多说话为荣耀。在一次宴会上,坐在柯立芝身旁的一名夫人千方百计想使柯立芝和她多聊聊。她说:“柯立芝先生,我和别人打了个赌我一定能从你口中引出三个以上的字限来。”“你输了!”柯立芝说道。

一次,一位社交界的知名女士与总统挨肩而坐,她滔滔不绝,高谈阔论,但总统依旧一言不发。她只得对总统说:“总统先生,您太沉默寡言了。今天,我一定得设法让您多说几句话,起码得超过两个字。”柯立芝总统咕哝着说:“徒劳。”

3.妙语答记者的富兰克林・罗斯福(美国第32任总统)

富兰克林・罗斯福连任了四届美自总统。在1944年3月25日,富兰克林・罗斯福第四次连任美国总统。《先锋论坛报》的一名记者采访这位“第32任”总统时,问他就连任总统之事有何感想。罗斯福笑而不答,请记者吃两片三明治。记者觉得这是殊荣,很快就吃下去了。罗斯福又请他吃第三片,记者受宠若惊,虽然肚子已不需要了,但他还是硬着头皮吃下去了。这时,罗斯福微笑着说:“现在已经不用回答您的提问了,因为您已经有了亲身的感受。”

4.机智回敬的约翰.F.肯尼迪(美国第35任总统)

在总统候选人的提名过程中,肯尼迪的年轻和孩子般的外表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不利条件。众议院发言人雷伯恩就喜欢以此攻击肯尼迪。肯尼迪的应对是:“雷伯恩可能认为我年轻。不过对一位已是78岁的人来说,他眼中的大部分人都年轻。可是这个问题始终纠缠着肯尼迪。杜鲁门在一次全国性演讲中向肯尼迪挑战:“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极其成熟的人。”肯尼迪用逻辑和机智回敬了他的挑战。他说:“如果年龄一直被认为是一个标准的话,那么美国将放弃对44岁以下所有人的信任。这种排斥可能阻止杰斐逊起草《独立宣言》,华盛顿指挥独立战争中的美国军队,麦迪逊成为起草《宪法》的先驱,哥伦布去发现新大陆。”

5.让人左右不是的林登・贝恩斯・约翰逊(美国第36任总统)

约翰逊26岁时曾被任命为全国青年总署德克萨斯州分署署长。他在任期间,对手下人十分严格,喜欢指出他们做错的地方。一次,他走过一个下属的座位,看到他的办公桌子上堆满了文件,就故意提高嗓门说:“我希望你的思想不要像这张桌子一样乱七八糟。”这位下属费了好大的劲,才在约翰逊第二次巡视办公室前把文件整理好,并清理了桌面。约翰逊再次来到办公室时,一看原来乱糟糟的桌面变得空空荡荡,于是说:“我希望你的头脑不要像这张桌子一样空荡荡的。”

6.机场化解尴尬的吉米・卡特(美国第39任总统)

罗斯福演讲范文第5篇

实际上,这种孤立主义态度在美国一直甚嚣尘上,直至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才得以彻底转变。而在此之前,只能依靠一场悄悄而又有效地改变美国民众孤立主义态度的“战斗”,这就是罗斯福总统退出“四大自由”理念公关。

“四大自由”公关改变美国的孤立主义危机

1941年6月罗斯福总统提出“四大自由”,在他自己继任美国第77届总统的任职演讲上提出:人有四种自由,分别是言论自由、信仰自由、免于匮乏的自由、免于恐惧的自由,这四大自由是人生存的基础,必须捍卫。提到免于恐惧的自由时,罗斯福特别强调需要控制世界的军备竞赛,支持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使任何地点的任何国家都可以免受邻国带来的恐惧。

3个月后,罗斯福总统和英国首相丘吉尔签署了《大西洋》,表示共同反法西斯。这一行动是1941年3月美国通过《租借法案》的后续和加强。美国扩大对英国等同盟国一方提供军事物资,自己也大发其财。

罗斯福总统创造“四大自由”理念,经过了深思熟虑。他意识到如果美国民众响应“四大自由”,加入同盟国作战,肯定会牺牲巨大。为了获得人们稳固的支持,必须建立美国人民和这次战争之间的可靠情感关联。而通过引导公众去认识战争的神秘,了解外交或者国际法,没有多大作用,信息很难传递到民众之中。罗斯福总统感到他所领导的事业必须需要“四大自由”理念贯彻到美国民众之中,这样美国人才会支持身边人不惜牺牲,为反法西斯而奋斗。

美国战争情报署公关不力,“推销”不动宣传反法西斯战争的“四大自由”,美国战争情报署(或翻译为战争信息局OWI)是美国政府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公共关系组织,负责人是一名在当时名声很响的新闻记者艾莫尔,戴维斯。该组织的成立借鉴了美国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公共信息委员会的经验,那时的公共信息委员会监管美国战争期间的宣传交流工作,著名的公共人物爱德华·伯奈斯都曾经和这个机构合作过。1942年,美国战争情报署精心印制了_一本宣传册子,名为《美国为人类利益的“四大自由”而奋斗》。册子的文字匠心独运,简单扼要、充满活力、富有激情,每一部分都是精心创作,以迎合民众最深沉的感情,激发人们的热情。

然而,这个宣传“四大自由”的册子几乎没有什么效果,因为很少有人读它。1942年美国战争情报署的一个调查显示,仅仅有约1/3的美国人知道一点“四大自由”的相关内容,甚至不到2%的美国人能够清楚判定“四大自由”具体是什么。

为了加强宣传册子的效果,美国战争情报署想了很多办法。如登载一系列“四大自由”的广告,拍摄一些宣传“四大自由”的电影,但都徒劳无功。作为被授权全权处理公共宣传和公共关系的美国战争情报署,不得不承认自己是失败的。这个失败也是有原因的,如美国战争情报署里面很多成员并非公共关系专家,大量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充斥其中,但是有时候他们在里面并不适宜,他们特立独行的思考方式和实际行为,和公共关系从业者存在很多不同。美国战争情报署的这种内在异质性导致了自己的失败。这个时候诺曼,洛克威尔出现了,出于一腔爱国热情,他决定帮他们走出困境。

诺曼·洛克威尔热情创造《四大自由》

1942年,洛克威尔正处在自己艺术生涯的巅峰,他提出了一个想法,就是把罗斯福的“四大自由”可视化,这样美国公众就能更好地消化、吸收其中蕴含的信息。洛克威尔不像20世纪的很多小众化的艺术家,他为《周六晚报》、《童子军年历》以及其他大量的报刊画了很多封面、插画,他的作品有着成功的剧场效应——画面上的每一个要素都被赋予富有功能性的作用,彼此融合,共同营造出让人印象深刻的效果。这些作品适销对路,很受欢迎,也使得他在民间广为人知。

洛克威尔清醒地意识到,非常有必要建构起人们简要清晰的情感联系,同时减少美国战争情报署制造传递出来的那种不必要的复杂性。洛克威尔认为,要把“四大自由”从庄重的正式声明中抽离出来,生动地植入到每一个普通人都能理解的情景中去。与纽约闹哄哄的大城市生活相比,洛克威尔居住的阿灵顿小镇的生活是简单纯粹的,居住于此的人们平凡可亲,他们的特点被洛克威尔认为是美国社会优点的完美化身。激发洛克威尔将罗斯福的“四大自由”转化为图画的灵感,就源自于这个小镇一幕真实的场景。

有一天,小镇一个叫做吉姆,埃杰顿的人在一次镇里集会上大谈自己的一个看法,虽然与大多数人的想法大相径庭,人们却能够表示出应有的尊重。这一幕触动了洛克威尔的灵感,他感到可以通过这一幕画面来展现人们丰富情感之中的那种可贵的价值观,于是创作了《四大自由》这一系列画作。

构成《四大自由》画作的图像简单,实际上却包含着大量让人捉摸不尽的内容。实际上,简单只是表面上的,传递信息的图像却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四大自由》画作主要聚焦在积极的价值观上,在不谴责敌人的同时,赞美美国的政治和社会制度,所有的中心集中在说服、劝导效果上。最终的目标,就是将美国人的注意力引导支持战争上,即使这个支持意味着奉献和牺牲。

洛克威尔的天才尤其体现在众多的细节之中,通过这些微妙之处,他把自己的作品赋予了记叙文一般的潜质。如在《四大自由》之一的“免于恐惧的自由”,是唯一一幅人们可以从中直接感受到战争已经临近的图画。画面中家庭的父亲,在和两个孩子深情地默默表示“晚安”的时候,手里正持有一份报纸,报纸要闻一栏显示的是一个不知名的城镇正在被轰炸。在这里,报纸是一个暗喻,代表着受过教育、有文化,进一步延伸,可以指文明世界。通过这一幅图画,洛克威尔诉说道:文明世界正在遭受危险,这种危险来自于一种新的野蛮力量,足以彻底毁灭《四大自由》系列画作所代表的价值观。家庭在这幅画作里,不是代表自然情况下的幸福和庆祝之意,而是代表着安全感的最后一块阵地。这份安全感对孩子们尤为重要。散落在地板上的玩具,清晰表达出孩子们无忧无虑地睡着了,这和焦虑的父母的样子形成显著的对比。观看图画的人们看到这里,也会感到担心,因为图画中的孩子们享受的安全生活,与图画中报纸上报道的城镇的孩子们面临空袭的恐怖生活,形成了非常强烈的对比。

《四大自由》有效地达到了公关目的

洛克威尔说服自己的一个同行米德·谢弗一起去了华盛顿,跟美国战争情报署说明自己想为他们提供免费的志愿服务。没有人拒绝他们的主意,但是,主管者并不愿意将他们的面用在宣传工作上,这也是为什么洛克威尔的《四大自由》首次出现在《周六晚报》上的原因。《周六晚报》是一个私营的报纸,主编本希布斯多年来经常用洛克威尔的插画,了解他的实力,看到《四大自由》系列画作后,立刻意识到这是个很好的作品。于是《周六晚报》在1943年的2月20日、2月27日、3月6日、3月13日,连续使用重要版面予以连载,并且冠以“第某号图画系列之我们为之奋斗的‘四大自由’”。

在每一期的图画上,还附有一个文采飞扬、非同凡响的文字说明。这些文字说明部分的作者在美国名头也很响,分别是作家威尔·杜兰特、小说家兼剧作家布斯·塔金顿、菲律宾裔作家卡洛斯·布洛桑、小说家兼诗人斯蒂芬_文森特贝内。希布斯特别推荐说,《四大自由》图画的整体和细节描绘了这个敏感时代的特点:“它们恰当呈现了这样一个时代——威胁我们的战争正从硝烟弥漫的前线逼近我们,美国人需要《四大自由》所传递的如此有力、优美的信息来鼓舞自己。”

因为有了报纸宣传的良好影响,希布斯还成功说服美国财政部、美国战争情报署和《周六晚报》一起发起一项售卖战争债券、募集资金的巡回展览活动。“让自由之火燃烧不息”成为这次巡回展览的名称。从1943年的4月28日开始,到1944年的3月8日结束,在这特殊的一年,洛克威尔的《四大自由》成为这次展览的核心作品,在美国的16个主要大城市受到了热烈的欢迎。这些城市都围绕着洛克威尔《四大自由》的画作和罗斯福“四大自由”的理念,组织了集会、游行、抽彩券、演出、展览等多种活动。这些活动的组织者多为当地的娱乐业名流和著名社会活动家们,很多战争英雄也被邀请参与其中。

战争债券售卖活动产生了良好效果,截至巡展结束,共有超过120万人现场参观了《四大自由》展览。为了满足人们海量的需求,每天超过2000幅《四大自由》复制品被卖出,最终美国战争情报署一共印制了400万份《四大自由》。同时,超过122万人购买了战争债券,最终的募款额达到了惊人的1.33亿美元!考虑到当时1944年美元的坚挺购买力,这实在是一笔十分惊人的巨款。

无线电广播有效地促进了巡回展览的成功。有超过90次电台节目专门帮助巡回展览,有些还是庆祝洛克威尔画作到达的现场直播。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有关这次巡展共有19425条新闻被播报,超过3100万美国家庭收听了这些消息。这次巡展还成为诸多新的新闻的温床,数以百计的趣闻、事件和个人经历被写作报道出来,翻译成了30多种语言文字,播报给世界。因此《四大自由》又称为美国在国际开展公关的先锋。关于这次巡展的新闻纪录片在15000个以上的电影院中放映。

相关期刊更多

俄罗斯文艺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俄罗斯文化评论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