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植物的现代诗

植物的现代诗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植物的现代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植物的现代诗

植物的现代诗范文第1篇

今年是首次假定暗物质存在80周年。如今,80年过去了,我们依然不知道这种难以捉摸的物质到底是什么。

尽管天体物理学家们比过去更有信心,声称我们宇宙的大部分质量属于暗物质,但在追寻其本质时,往往空手而归。

暗物质的故事发端于1933年,当时聪明又古怪的加州理工学院天体物理学家兹维基(Fritz Zwicky)发现了后发星系团的一些奇异之处:尽管其中的星系看似以引力作用相互束缚,但从它们很高的运动速度来看,星系团将不可避免地分崩离析。然而后发星系团却并未瓦解。难道这个遥远星系团中的恒星比我们星系的恒星更重?或者宇宙中并不处处适用相同的物理定律?难道,尽管看到星系团解体的可能性微乎其乎,但我们看到的恰恰就是这一时刻?在考虑了各种可能性以后,兹维基推断,如果假定后发星系团中存在大量的不可见物质,这个难题就可以迎刃而解。随着这个想法的提出,暗物质假说应运而生。

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关于宇宙中存在大量不可见物质的假设获得了很多观测支持。尽管兹维基关于后发星系团的论文当时并未说服大多数科学家,但到了70年代末期,暗物质存在的证据已经相当有说服力,使得天文界中很大一部分学者转而承认确实存在着一个“失踪质量问题”。Vera Rubin、Kent Ford等科学家对星系旋转的精细观测清楚地表明,仅仅依赖从望远镜中直接看到的物质——恒星和气体——远远不足以解释许多星系和星系团的运动。科学家们目前估计,宇宙中六分之五的质量属于暗物质。

关于“失踪质量”是由什么构成的,有很多种猜测,其中包括各类奇异的恒星,这些恒星过于暗弱,难以用望远镜观测到。不过对白矮星、中子星及其它暗弱天体的搜索,并未发现足以解决问题的数量。最近的搜索也排除了暗物质是由行星、褐矮星及大质量黑洞构成的想法。不过,无论暗物质到底是什么,它都不是由原子构成的,或者任何已知的其它物质形式。

一些物理学家提出了更加大胆的猜测,认为宇宙中的引力作用可能与牛顿或爱因斯坦预言的方式不同,这就会使星系旋转的方式改变,这样就消除了假定有暗物质存在的必要。最初,这种“修正的牛顿动力学”(MOND)看起来是很可行的,不过,近期对星系团及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观测数据都强烈地支持暗物质的存在,而很不支持“MOND理论”。

如今,所有的迹象都表明,星系和星系团都包裹在暗物质粒子所构成的巨大物质云(晕)之中,这种物质被称为“弱相互作用大质量粒子”(WIMP)。尽管这些粒子可能就在我们周围,不过它们与我们熟悉的普通物质的相互作用极其微弱,导致我们无法直接观测它们。直到现在,情况依然如此。

你预感到发现了吗?

科学史上有很多重要的发现就好像在月黑风高之夜悄然出现的窃贼,其到来会令所有人都大吃一惊。不过比较偶然地,某一个重要的科学成就也可能被提前预见。近期,瑞士日内瓦附近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发现了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迹象。粒子物理学家已经对希格斯子的性质非常了解,并知道用什么样的实验能够探测到它。尽管由于希格斯子的质量太大,很难在早期的实验中发现它,但是物理学界一直坚信,只要希格斯子存在,就一定可以利用LHC发现。相信不久后你将会亲眼看到这一发现。

类似推理,如果暗物质是由WIMP构成的,那么我们已经清楚地知道应该采用何种实验来进行直接观测。几十年来,科学家们开发和改进了这些实验,使其越来越接近探测到WIMP所需的灵敏度。这些技术包括在地下深处进行的实验,用来探测单个暗物质粒子的撞击。还包括搜寻两个暗物质粒子相互反应时可能产生的高能粒子和辐射的望远镜,其中美国宇航局的费米伽马射线空间望远镜无疑是最有希望的一个。最后,LHC被寄予厚望,成为能实际产生暗物质粒子并直接确定其存在的仪器。

尽管理论研究尚未如研究希格斯玻色子一样给予我们关于WIMP性质的详细描述,但大多数暗物质理论已经取得了许多共识,在上述的三位一体实验策略中发挥着作用。如果我和我的同事们所料不差,暗物质真是由WIMP构成的,那么这种粒子就无法再隐藏多久了,发现暗物质的曙光已然在望。

深入地下

过去25年里,物理学家们已经在地下深处的矿井里进行了许多实验,希望观测到射入地下的暗物质粒子的微弱碰撞。这些地下实验能够屏蔽绝大多数宇宙射线,而在地表由于宇宙射线的干扰,几乎不可能观测到偶然出现的暗物质粒子。不同于宇宙射线和大多数普通物质,暗物质粒子不会被散射或吸收,能够在地球内部轻易穿行。当一个WIMP粒子穿过地壳到达地下深处的探测器,只有非常微小的机会与探测器中的原子相撞。就像台球桌上的母球,这种碰撞会使WIMP的能量转移到被撞击的目标上,从而产生微小但可被测量的热信号或光信号。有很多科学团队在他们的探测器中使用了不同的材料,使探测器对于不同质量范围的WIMP敏感。这些实验多年来静心等待,期待这种难以捉摸的粒子到来,以便证实其存在。

XENON-100是这些实验中最敏感的之一,它使用161千克液态氙作为WIMP的受撞目标。它深埋在意大利格兰萨索国家实验室地表下1.5千米处。如果暗物质粒子的质量相当于质子的约10到数千倍,那么XENON-100就能够探测到。搜索仍在进行,但2012年7月,XENON团队公布了目前所获的结果,令人印象深刻。尽管XENON-100尚未真正找到WIMP,但没有检测到信号这一事实本身就已经排除了许多理论推测的粒子类型。

近些年,地下探测器的灵敏度以惊人的速度稳步上升。就像描述电脑芯片的运算速度自70年代早期以来,每18个月增加一倍的摩尔定律一样,暗物质探测器在过去12年左右的时间里,灵敏度每15个月就增长一倍。这种趋势很可能在至少未来十年内还将持续,不久就将使探测器强大到可以检验形形的WIMP理论。如果在未来5到10年内,这种粒子的信号依然没有被检测到,那么我倒会感到很惊讶了。

实际上,有一个名为DAMA的实验宣称,他们已经探测到了这些粒子。DAMA实验以2.50千克碘化钠晶体为反应介质,也设置在格兰萨索山的地下。13年来,DAMA观测到的信号呈现季节性变化,夏天出现的多于冬天。DAMA团队认为,这种年度变化是由于地球围绕银河系中心和太阳的轨道运动所致。在北半球的夏季,围绕太阳的公转运动会使地球高速冲入看不见的银河系暗物质的云中,增加WIMP击中探测器的几率。

最近,另外两个合作项目CoGeNT和CRESST的观测结果似乎支持DAMA的说法,但是其它实验并未检测到类似DAMA实验的WIMP应有的信号。目前,关于DAMA、CoGeNT以及CRESST究竟是的确观测到了暗物质粒子,还是仅仅被一些鲜为人知的背景所干扰以致形成了期待中的信号的假象,科学界尚未达成一致意见。

瑞士暗物质工厂

宇宙中的所有物质,无论是暗物质还是其它物质,其起源都可以追溯到大爆炸之后的最初一瞬间。在那个短暂的瞬间,由物质和能量构成的,高热、致密得令人难以置信的等离子体充满了整个空间,粒子不断被创造和摧毁,在其诞生或湮灭的时刻闪现光辉。同时,由于在原始汤中能量异常丰沛,所以在我们熟知的物质形式以外,还有许多奇异的物质形式出现。

由于爱因斯坦的质量一能量关系式E=mc2(这个关系式是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重要推论,其中E代表能量,m代表质量,c为光速。——译者注)的缘故,暗物质和许多其它奇异粒子在大爆炸中被创造。方程里虽然仅有五个字符,但爱因斯坦的质-能关系方程式高度概括了能量可以与质量相互转化这一事实。但两者之间的转化比率很悬殊,大量的能量只能转化为很少的质量。例如,自发产生电子需要比太阳核心高1000倍的温度。在大爆炸的极热状态下,温度非常之高,使得电子和其它普通物质被大量创造出来,而WIMP也是如此。虽然理论预期大部分WIMP会迅速彼此湮灭,但终将有一小部分会以暗物质的形式存留至今。

在周长为27千米的圆形隧道里,LHC将重现宇宙大爆炸的瞬间。它可以将质子束加速到超过光速的99.999999%。当这些质子束对撞时,质子碰撞的能量相当于大爆炸后一万亿分之一秒的状态。LHC很有可能创造出暗物质粒子,成为我们的WIMP工厂。它的运行很可能是大爆炸以后,在宇宙中首次有相当数量的暗物质产生。

植物的现代诗范文第2篇

关键词:园林绿化植物配置问题措施

Abstract: At present, many of the deficiencies in the design process of the garden landscape plant with King, it is worth our attention, how to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resolve it, is designed to improve the garden greening effect and achieve ecological planting. The article is mainly working practices combined with the author for many years, analyzes the main problems in the configuration of the modern garden plants, and put forward effective measures to resolve.

Keywords: landscaping, plant configuration, the problem,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K928.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园林绿化是现代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人类生存和生活质量的好坏密切相关。作为绿化的主体一植物,它不仅能增进居民身心健康、陶冶情操、提高修养,而且在平衡城市生态环境、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美化城市面貌的作用。而这种作用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园林植物的选择和科学配置。园林植物的配置千变万化,不同的地区、地点、场合和目的要求,有多种多样的组合与组织方式;同时,由于植物是有生命的有机体,其在不断地生长变化过程中,能产生各种各样的效果。因而,植物的配置是一项相当复杂的工作,已经成为现代园林绿化建设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但是,在当前园林绿化建设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植物配置不合理,造成了大量资金、苗木等多种资源的严重浪费与生态失衡。本文就当前植物配置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详细地分析,以促进植物配置向科学化、艺术化和合理化的方向发展。

1现代风景园林植物配置中的主要问题

1.1 植物品种选择出现很大的随意性

植物的品种具有多样性。由于各种植物的生长习性和环境适应的要求不一样,彼此之间也有相互影响。例如,有些植物喜阴,有些喜阳;有些喜肥沃,有些喜贫痔;有些喜湿润,有些喜干旱;有些耐修剪,有些不耐修剪;又如有的落叶,有的常绿;有的开花,有的不开花的;还有的特定季节才开花;有的花叶具有红、黄、紫、白等不同颜色;有的对酸性特别敏感;有的带刺;有的又有毒等,选择起来具有相当的难度。再加上各个设计要求和功能需求不一样,给设计者带来很大的难度。因此在植物选择上就出现很大的随意性,给园林景观绿化作品带来不协调、乱搭的局面。

1.2 植物品种单调,果树品种应用少

目前大多数绿地植物品种主要以乔木和灌木为主,乔木品种主要有槐树、柳树、法桐,灌木品种有红叶小聚、金叶女贞、黄杨。在植物品种选择时,有时过分强调“四季常绿”,造成落叶品种比例大大偏少,以损失秋冬“红叶之美”、“落叶之美”为代价,换来的却是呆板和单调。像银杏、水杉、红枫、合欢、亲树、红梅等都是很好的落叶品种。此外,果树品种应用极少,只有“观花”,没有“赏果”,不能不说是园林植物配置的一大缺失。其实,像杨梅、柿树、抽树、枣树、桃树都是很好的园林果树植物。

1.3 植物配置缺乏艺术效果

园林绿化实际上是一门造诣十分深奥的艺术作品。在植物配置时,不仅要求设计者有深厚的文化艺术水平,而且要求与整个城市的经济、建筑风格、文化底蕴及历史渊源相适应,与城市的发展相适合。目前要做到植物与艺术的完美结合,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

1.4 重外来树种,轻乡土树种

任何一种外来树种搬迁到一个新的陌生的环境,它都会有一定的适应过程,而且这种适应需很长一段时间才能证明是否适合,而乡土树种则早已适应了环境、气候的变化,无论从经济或时间上来考虑,乡土树种都有它的优越性。

2 解决风景园林植物配置问题的措施

2.1 合理地进行植物配置,尽量避免随意性

(1)应充分考虑建设地的历史、文化、建筑、城市发展要求。只有与建设地的历史、文化背景、四周的建筑物、城市的未来发展要求相协调,才能科学合理地配置。例如,参考这个城市有什么特殊的历史故事,有什么特别的文化底蕴,市花市树是什么,建设地四周建筑物的格调是什么,城市的未来发展要求是什么等。

(2)充分考虑建设单位的功能需求。是居住小区、工厂、 学校、道路、医院,还是公园、行政单位;建设单位有何具体功能定位,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是以休憩为主还是观赏游玩为主,是全开放性还是封闭性等。

(3)有效了解掌握植物生长地的气象、环境、水文条件,掌握植物的生态习性。只有配置的植物适合建设地的气象、环境条件,包括病虫害的危害,植物才能生长良好。如果配置的植物不能适应建设地的气候、环境条件,植物就会生长不良,并会增加人力或者财力上的投人,甚至死亡。例如:加纳列海枣、蒲葵、华棕、银海枣等热带植物就只能在南方地区栽培,北方就不适应;又如柏树,适应在高速道路隔离带种植,而一般不在居住小区栽植;而桂花、银杏、雪松等适应孤植,也适应群植等。总之,只有将上述三者有机结合,科学合理,才能有效地避免植物配置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2.2 注重植物配置的艺术性

植物配置的艺术性强调主景与此景分明,突出表现园林景观的特色和艺术风格。绿化植物配置的艺术性好比就是在一张空白纸上画出一幅精美的图画。只有充分利用植物品种的多样性,植物的色彩美、形象美,植物的高矮层次,色差,枝、叶、杆形状,季相变化并结合建设地的历史、文化、建设要求,运用几何美感、创造性的想象,充分利用对比、衬托、动感、韵律、背景的艺术手法,才能表现园林景观的意境,达到步移景异、源于自然的效果。

2.3 充分发挥乡土树种的优势

在园林绿化中,乡土植物的应用极其重要。所谓乡土树种是指本地区原有天然分布的树种,是在一个地区特定环境条件下,稳定的植物群落。它具有很好的适应性、多样性、抗逆性、观赏性、珍贵性和经济性。同时,乡土树种具有多样性:在这一稳定的植物群落中,生长着千姿百态的,各具特色的植物。它们的抗逆性很好,在当地世代繁衍,与当地的气候、土壤环境融为一体,所以它们可以在各种自然灾害前如狂风暴雨、霜寒雪冻、烈日酷暑,正常生长安然无恙。它们的观赏性也很好,由于适宜的环境,植物的各种生理、生化、生态功能都能正常运转,能充分地展示出它的观赏性能。最重要的是它们具有很大的经济优势,乡土树种取材方便、育苗容易、地产地种、随种随取、免去长途运输、成活率高、管理省工、寿命长、成本低。由于生长旺盛,叶面指数高,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绿地功能和生态效益,所以采用乡土树种绿化最经济实惠。

2.4 力求植物配置品种多样化,优选果树植物

植物配置品种多样化就是要避免景观效果单调、相似。形成春夏秋冬四季有花、有绿的自然景观。春季开花的有迎春、连翘、丁香、蔷薇、玫瑰、紫荆、樱花等;夏季开花的有九重葛、木模等;秋季开花的有黄花槐、木芙蓉等;冬季开花的有腊梅、红梅等。各种观叶的植物有杜英、红枫、银杏、垂柳等。

果树植物作为一类特殊的绿化树种进入城区,应当受到特别关注,果树植物可在道路、 公共绿地、公园、小区里分布,可成为城市绿化的组成部分。

3 结束语

总之,园林绿化植物的配置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在掌握植物的生态习性的前提下,注意避免上述所提的一些问题,根据绿地条件和业主的实际要求,按照“适用、经济、美观、创新”的原则,综合考虑,科学合理安排,才能让园林设计更好地为人们的生活所服务。

参考文献

[1]元炯.园林艺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植物的现代诗范文第3篇

一、“无装饰”的界定

“无装饰”并不等于没有了装饰。张道一先生在设计艺术经典论著选读的导言中指出:“‘装饰’一词至少包括‘装饰花纹’、‘装饰手法’、‘装饰性’三个不同的概念。如果笼统的不要装饰,也就是说连装饰手法、装饰性都不要了,那么‘按照美的规律造型’如何体现,设计又凭借什么,岂不等于说是‘无设计的设计’了吗?”也就是说,装饰的概念已不再是旧的纯装饰主义的概念了(纯装饰时单纯的视觉艺术,摆脱了实用艺术),商品包装装饰包括装饰纹样、装饰工艺和造型结构。

随着社会的变革、科技的发展,新的工艺及新的设计思想的变化,商品包装在传统和现代之间产生了骤变,其差异主要体现为:传统的手工艺状态下的装饰侧重的是“装饰纹样”和“装饰手工艺”;而现代机械化工艺状态下的装饰则侧重于器物本原性的“造型结构”,创造出功能结构与审美同化的装饰风格。现代意义上的这一装饰变化,人们习惯把它称之为“无装饰”。事实上,商品的包装设计在于装饰形态的转换,就商品包装的装

饰而言,“无饰之饰”代表了现代主义装饰的特征。

二、从“文字”上来探求现代商品包装中的“无装饰”

装饰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装饰”,在古代叫作“装束”、“装修”、“装潢”,“束”、“修”、“潢”都具有“饰”的意思。我国已故的著名工艺美术家陈之佛先生曾说“装饰可以说是一种思想,它既是思想的表现,故装饰亦与其它美术同样有其时代背景。”因此,装饰的功用不仅体现为“形式美”,还应该更多的体现为“有内涵”、“文化性”、“功能性”、“经济性”,做到“形式与功能的统一。而本文主要是从文字上来探求现代商品包装中的“无装饰”。

从原始社会进化到现代社会,文字都是交流信息、记载历史、传达感情的工具。从古人们创造结绳记事到历史文人墨客的发展和统治者的参与,文字的功能也已从单一的记事发展到如今集传达、记事、抒情、观赏、审美为一体的文字艺术。文字在包装设计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画面构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信息传达的手段,也是构成视觉感染力的重要因素,无论是表象文字还是表意文字都充分体现着抽象的构成特点,同时作为传达的直接元素,越来越受到设计者们的亲睐。如何搞好文字设计,发挥其特有的魅力,是包装设计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包装文字的构成,包括品牌文字(商品名称)、拉丁字(汉语拼音或英文等)、厂名(厂址、电话等)、说明文字、广告语等,其中品牌和拉丁文字为主要文字,它们在构图中所据位置和面积都比较显赫。有的包装全部画面都是由文字构成的,所有文字由在构图中的地位、位置,决定其字体、大小、颜色、空间比例等。品牌和拉丁字体的处理手法和字体的选择是决定文字在画面中甚至整个包装效果的关健所在,尤其变体字的设计要规范且有个性。有时变体字很可能成为一个品牌甚至一个企业的标志或品牌形象的象征。文字的设计则根据不同商品的整体构思来选用字体,或庄重大方,或轻松活泼。常用的字体有宋体、黑体、变体以及近综艺体、圆体、琥珀体、赫维提卡体等电脑体。拉丁字有老罗马体、现代罗马体、各时期的变体和手写体等,变体中很多规范的变化字型,可根据需要直接选用,也可根据品牌特定字母变型组合。总之,文字艺术设计展示在我们面前的种类非常繁多,风格也是千变万化。在众多优秀的包装作品中,设计者都非常注重对文字的驾驭,单纯利用文字作为设计语言,通过大小、疏密、虚实等对比来组织安排设计,增强字符元素的信息活力和视觉冲击力,在视觉上形成强化定势与风格定位。例如日本威士忌酒包装的设计,整版采用文字元素构成,超大的手写字体突出了牌名形象,细密的辅助文字整齐排列,较好地衬托着主体形象,形成大与小、疏与密的强烈对比,充分体现了该酒品质的高雅与设计的独特;又如“尼康”相机包装设计,在单色的背景上完全以文字设计来控制每个展示面,主体型号信息采用有字角的空心黑体,具有动感的斜体牌名点缀其中,利用方向感的变化,把该产品的属性及精良的高品质感觉表现无遗。

植物的现代诗范文第4篇

1)审美价值

端午节视觉符号本身就具有审美价值,视觉符号包括由色彩、图案、线条、文字等,经过自由组合,在设计中融入审美因素。在设计中,设计师们一直在探求端午视觉符号的魅力所在,其审美价值甚至超过了实用功能。端午节视觉符号大多数最初的目的是出于辟邪,但经过不断的继承创新,其审美性已成为第一目的。端午视觉符号并不是把与端午相关的事物还原出来,而是对其相关事物的简化、抽象,取其精华。端午节视觉符号是历史的载体,信仰的载体、以及我国社会发展史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是我国我国端午历史发展的缩影,深刻的印记着我国社会的精神状况。端午节蕴涵着丰富的文化资源,这些都是我们现代设计的重要资源。端午节视觉符号在形态具有整体审美价值,在我国的建筑、服饰等领域都表现出其极强的装饰性和审美性,体现着人们对形态美学的独特观点。在端午节视觉符号的探索过程中,探寻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内涵,寻找到端午节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的契合点,通过设计作品将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传承下去。这一些的研究与探索过程,其实就是端午节视觉符号运用到现代设计的审美价值所在。

2)文化价值

端午节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文化的载体。视觉符号的提取都是源于文化,端午节视觉符号恰当的运用到现代设计中,可以增加现代设计的文化内涵,赋予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无形当中展示我国的传统文化、民族精神,同时表达出各族人民对生活的美好向往,道德追求,智慧的追求等等。这也是宣扬我国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的新的方式,增强人们对民族文化的了解,提高民族自信心以及我国文化软实力,弘扬民族精神,保持中国特色,还可以增强各民族凝聚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民族自信心的建立就是依附在经济基础之上的,同时民族自信心也是建立在民族文化基础之上的。随着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过洋节,对国外的节日有着超高的兴趣,反而忽略了自己国家的节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非物质文化更是建立文化自信心的精神支柱。借助于端午节视觉符号可以充分展示我国传统文化,还可以增强我国的民族自信心。3)商业价值。视觉符号可以直接展示设计作品的文化内涵,还有提升设计作品价值的功能。设计作品主要通过其包含的视觉符号来定位商品的服务层次以及行业特性。例如现在受广大女青年喜欢的裂帛品牌,个性且富有民族气息浓厚,衣服大都选用刺绣,服饰中的图案有莲花、等花鸟视觉符号。其恰当的运用视觉符号,在众多的服饰品牌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广大女青年的青睐。在现代设计中,定位设计的消费人群、消费档次,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深度挖觉适合的传统节日视觉符号运用到设计中,设计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设计。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在不断提高。现在市场上每个节日对应的产品设计、服饰设计、工艺品设计等,虽然数量众多,但只是对传统图案的抄袭。在设计中融入具有本民族的文化和视觉符号,给人一种高端、与众不同的感觉。总之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生存,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就要不断的挖掘我国的传统节日视觉符号,加以提炼创新,充分考虑不同人群的诉求,才可以在众多的设计中脱颖而出。

3)总结

植物的现代诗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无为 无为而治管理思想 启示

“无为而治”管理思想是道家学派思想的精髓,它蕴涵着深刻的管理策略。“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并不是不为,而是指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含有不妄为,顺应观客态度,尊重自然规律的意思。

一、“无为而治”管理思想的内涵

时下有不少人对道家“无为”思想持否定的观点,认为“无为”不是道,认为一个治理国家的人,如果真正无为,空悬在万人之上是没有用的。他们反对老子的“无为”思想,认为是提倡软弱退让、无所作为、对社会人生采取冷漠态度等等,这实在是对老子“无为”思想本意的莫大误解。从老子所处的时代背景、人生体验、哲学观点和政治主张等多方面去综合领悟“无为”的含义,不难看出:“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并不是不为,而是含有不妄为、不乱为、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的意思。

道家的“无为”思想包含三层含义。一是顺应自然不妄为。万物的生成变化完全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任何外力的参与和干预都是不必要的。对于一个自然的过程来说,任何不必要的外在作用都是强加的,都是妄为,不但无助于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反而会破坏事物发展的自然过程。只有不妄为、顺其自然,让事物自由发展,才是唯一合理的态度。顺其自然不妄为,实际上也是“为”,是一种独到的、有深刻意蕴的“为”,即《老子》第六十三章所说的“为无为,事无事”,以“无为”的态度去“为”,以清静无事的方式去“事”。二是遵循客观规律去为。老子从来就没有说过要无所作为,就连五千言最后一句话还在强调要为:“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无为”的目的是“无不为”,即“无为而无不为”。(《老子》第四十八章)所谓“无为而无不为”的意思是说:不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的。这里,“无为”乃是一种立身处世的态度和方法,“无不为”是不妄为所产生的效果。这和《老子》第三章所说的“为无为则无不治”的意义是一致的。“为无为”是说以“无为”的态度去“为”,可见老子仍然鼓励人们去“为”,去做,去发挥主观能动性,只是他同时又提醒人们不要强作妄为,不要伸张自己的私欲,要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去为。三是老子根据自己的政治主张而设计的治国方法――无为而治。老子提出“治大国若烹小鲜”,认为君主治国应效法大道的“无为”,用“无为”的方式去应对一切世事,处处按自然的规律行事,不违背自然去追求个人的私利,不违背民意,这样反而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这里老子对管理主体提出了要求,管理主体要“无为、谦退、守柔”才能做到无为而治。

那么什么是 “无为而治”呢?道家认为人道来源于天道,而道家的“无为而治”是从老子的天道论中引伸出来的重要思想。在老子看来,“道”作为宇宙万物的根源,“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这就是说,作为天地之始、万物之母的“道”是自然运行、无虚妄、无偏执、无妄为、无思念的,“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这就是道的“无为”本性,但是,宇宙天地万物,其中包括地球和地球上的人类、花草树木、鱼虫鸟兽等,又都是由“道”演化出来的,并且是由“道”主宰的,这又是“道”的“无不为”本性。

实际上,老子所说的“道”,是“有为”与“无为”的辩证统一。正因为如此,由道而派生的天地万物也是“莫之命而常自然”,“天地无为也而无不为也。”把“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应用于治人、治国与管理企业,就必然引出“无为而治”的管理思想。在道家看来,既然圣人“唯道是从”,对于天地人就理应要求“上德无为而无以为”,即只能从客观上辅助天地万物的自然本性,既不妄为也不强为,更不图达到某种人生功利的目的。

二、“无为而治”管理思想的现代启示

老子的“无为”思想包含着广泛而深刻的管理内涵,向我们昭示了管理的原理和模式。“无为”通过“有为”来体现,进而实现“无不为”即“无为而无不为”的至上管理境界。“无为而治” 管理思想的现代意义至少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明晰了管理的基本原则。管理者在决策上应有所为,有所不为,即要求管理者在“大事”上有所为,“小事”上有所不为。只有在小事上有所不为,才能在大事上有所作为。任何一个管理者,随时都会碰到两类事情,一类是事关全局和长远利益的大事,另一类是日常的琐碎小事。而管理中存在的跨度问题决定了即使是精明能干、智慧超群的领导者,也无法事必躬亲、样样“有为”。这是因为一个人受精力、体力、时间和知识的限制,被管理的人数不能太多,面也不能太宽,这样既管不好,也管不了。所以,一个高层次的领导者应不拘泥于小事,善于在小事上“无为”,而在大事上“有为”。

2.确立了管理的基本理念。“无为”管理思想要求管理主体的“无为”,就是要顺应自然,不做违背客观规律和事物本性的事,要“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即宇宙万物都是以“自然”为其本性的。这里所谓“自然”,并不是指存在于人之外自然界,而是指“道”和由它而派生的宇宙万物的“本性如此”、“本然如此”的自然状况和天赋的存在形式与运作方式。把这种“道法自然”思想,运用于治理国家和组织管理上,要求管理者“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提倡“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遵循道的原则,效法天道,实现人与自然的平衡,达到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3.提出了管理的方式。老子提出:“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老子》二十五章)深受道家“无为”思想影响的荀子指出:“仁者之行道也,无为也;圣人之行道也,无强也。”即是说,要求管理者“行道”时既不要随心所欲地去做(“无为”),也不要脱离客观实际勉强地去做(“无强”),而要顺其自然,因势利导,严格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这种“无为而治”的管理方式,就是要管理者按照客观事物的规律,运筹于心而不强作忘为,不任凭主观想象去发号施令,使人们能自觉地去实现管理目标。

4.强调了管理主体的修身。老子说:“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老子》二章)他很看重领导者的修身在治国理民中的重要作用。作为领导者,正人先正己,身教重于言教,不主观行事,胸怀大志自谦而不居功。老子又将慈、俭、不敢为天下先称为“三宝”作为修身原则。领导者要坚持做到慈爱不偏心,待人一视同仁,做到节俭,做到将自身的利益放在众人之后,具备了这样的无形作为才能治家、治乡、治邦、治天下。

5.讲求管理艺术的“无为”,在管理上讲“不争”和“守柔”之道。老子说:“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第六章)这里的“不争”是无形的去争,把“不争”作为“争”的一种策略和手段,达到最大的“争”,实现不争善胜。对于“守柔”,老子认为在自然界里,新生之物都是柔弱的,但总是充满生机和最具活力的,这是“生”的自然法则。“无为”就要“守柔”,去效法自然。所以他说:“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老子》四十三章)在管理上,将自己处于柔弱的位置,充分发掘潜力,扬长避短,后发制人,便能无往而不胜。“不争”和“守柔”体现出“无为”思想的一种高超的管理艺术。管理者也要善于根据被管理者的兴趣、爱好,而采取相应的激励方法,理顺职工情绪,以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达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达到“无为而治”的理想境界。

6.提出了开明的用人思路。一个高层的现代管理者,要想真正做到在“大事上有所为,在小事上有所不为”,就必须在使用干部上实行“君无为而臣有为”的管理方法。在识贤、求贤上有所为,在用贤上则无所为。在中国古代,人们从历代治国的经验中认识到“君闲臣忙国必兴,君忙臣闲国必衰”的道理。实践证明,领导者只有敢于“无为”,方能有大为,这就是管理的辩证法。

参考文献:

[1]黄瑞云:老子本原[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54:59:73

[2]郭 象:庄子[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37

[3]黄瑞云:老子本原[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2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