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狂妄自大

狂妄自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狂妄自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狂妄自大范文第1篇

有一天博士出差了,只有小女孩在家,小女孩名叫扬扬,活泼好动,她拿起那个放大镜,心想:“爸爸这么喜欢它,它一定很好玩。”她拿起放大镜,走出门外,天上正挂着月亮和星星,扬扬把放大镜向月亮照去,她想看看有没有外星人,但结果却一无所获。扬扬不喜欢放大镜了,因为她认为放大镜除了能把东西放大一点,其它细菌呀,什么微小动物根本看不见。放大镜心中很失望。

扬扬最近又迷上了玩显微镜,放大镜心中嫉妒得不得了,天天骂显微镜,又说它丑,又说它是个驼背,显微镜不自大,也懂得忍耐,不论放大镜说什么,它也不说话,放大镜见这不行,就要和显微镜比一次争论赛,放大镜气鼓鼓的说:“我能放大东西,比如一只粉笔,我能放大,而你只能看到微小的生物。”“嗯。”显微镜不慌不忙,说:“是的,我不能放大东西,不过我能看到许多微小生物。”一比一平了,这怎么办,放大镜一点也不服气,显微镜不想让放大镜伤心,于是说:“好了,大大!这次算你赢,OK!去休息吧!”放大镜一晚上也睡不着,它想起显微镜的话。“大大!这次算你赢。”就睡不着。第二天,放大镜突然失去了理智,发疯似的撞向显微镜,因为它实在受不了了,结果呢,它哪时对手呢,不但把自己摔个半死,对手也没伤到。

它后悔,怨自己不该这样,可有什么用呢?

狂妄自大范文第2篇

前一刻还在大谈战略突进和加速扩张的房地产企业们,似乎迅速转入了研究如何生存及怎样过冬的尴尬境地。然而,在政策刚刚明晰、市场反应还未完全显现时,房地产企业就准备过冬会不会有些杞人忧天?

吉姆・柯林斯在他的新书《再造卓越》中给了最好的解答。在书中,柯林斯将企业衰落划分为狂妄自大、盲目扩张、漠视危机、寻找救命稻草、被人遗忘或濒临灭亡五个阶段。如果说前段时间房地产市场的向好,给了大多数房地产企业狂妄自大、盲目扩张的机会和平台,那么突如其来的政策严冬,则可能会让部分房地产企业,或者跌入漠视危机的陷阱,或者陷入寻找救命稻草的怪圈,最终成为衰落企业的一员。

时刻关注并保证现金流的安全,无疑是房地产企业首当其冲的过冬手段之一。过于乐观地看待中国城市化进程、人口红利、经济增长带来的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机遇,是部分房地产企业乃至整个行业逐步走向狂妄自大的最主要表现之一。狂妄自大的结果往往就是不计成本地盲目拍地、不切实际地蓄意囤房、不加思考地疯狂并购,以牺牲财务安全尤其是资金链的安全为代价,来实现战略意图和构想。不可否认,中国城市化进程还将继续深化和加速,人口红利和经济增长所带来的正外部性将继续恩泽房地产市场。在一个较长时期内,房地产行业和房地产企业所面临的形势仍然较为光明;激进的战略突进行为有可能带来更为客观的收益和发展成就。但是,对于以个体存在的房地产企业来说,未来的宏伟蓝图是以企业存续为基本前提和基础的,在政策严冬下,任何牺牲资金安全的行为都有可能将企业拉入濒临灭亡的边缘,倘若企业这个肌体不能够在严冬下存续,再美好的愿景也只能是海市蜃楼。所以,当我们每每唏嘘顺驰气运不佳的时候,又可曾想过这也许是一种偶然中的必然。

狂妄自大范文第3篇

中图分类号:TU3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Keywords: big column grid, frame structure, the well character floor, component selection, economic indicators, contrast

一、概述

随着商业和工业的繁荣和发展,人们对商业建筑和工业建筑的大空间使用要求在不断提高,采用大柱网、大开间的建筑结构形式已成为建设单位一种基本要求,同时专业化开发商业地产和工业地产的开发企业对成本的管控也越来越细致,越来越多的建设单位对经济技术指标越来越看重,现在基本大部分的建筑设计合同中均含有关于经济指标控制的条款,结构经济指标在业主眼中已经成为衡量一个设计院结构水平的标志之一。而建筑结构的经济技术指标一直困绕着结构工程师,现在甚至已经开始影响到一些设计公司的经营活动,设计公司如不重视这方面的工作,将极大地影响设计公司结构设计的声誉甚至正常的经营活动。现就我个人这几年在设计多层大柱网框架结构楼盖中的经济性作个简要的总结,让结构设计人员在方案阶段根据功能要求就能预判出一个经济目标指标,同时充分认识到一些看似平常的结构措施会让结构技术经济指标得到很好的改善。

二、结构布置及比对要求

设计参数:结构安全等级: 二级;抗震设防分类:丙级;抗震设防烈度: 7度;场地土类别:Ⅱ类;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0.1g) ;框架抗震等级:三级;

材料参数:混凝土强度等级C30,钢筋HRB400级()

几何参数:一层层高6.0m;二层层高5.0m;

对比内容:柱网:9.0m×9.0m ;10.0m×10.0m; 12.0m×12.0m

活荷载:5.0kN/m2;7.5kN/m2;10.0kN/m2

多层框架结构在不同跨度、不同荷载取值下的经济性对比研究 表2.1

三、结构构件的优选原则

1、柱

(1)、砼的强度等级对柱的截面及配筋影响很大,柱的砼等级尽量高取。

(2)、取用合适的截面及砼等级,使大部分的柱配筋处于构造配筋。

2、梁

(1)梁截面

由于梁的主筋与梁的截面宽度相关度不高,梁配筋 ,从上面的公式可以看出,梁主筋主要与梁的高度及钢筋强度成反比关系,原则上梁的截面高度应尽量做高,以不影响使用及净高为好。

(2)梁的主筋

计算书的每个配筋量对于配筋来说可能有很多种配筋形式,比如说计算书给出10cm2的配筋量,可以配成:①2 25(9.82cm2);②2 22+1 18(10.16cm2);③2 20+1 22(10.09cm2);④4 18(10.16cm2)。上述4种配筋方式可能都有人采用。举例说明一下实际结果。

如下图: ― ― ― 250×600 ― ― ― 底筋配筋量为10cm2

×600× 8400 ×600× 锚固长度按30d考虑

①2 25 ――――――― 9.82(840+30×2.5×2)=9721 cm3;

②2 22+1 18(-1) ―― 7.62(840+30×2.2×2)+2.54×840×0.8=9112cm3;

③2 20+1 22(-1) ―― 6.28(840+30×2.0×2)+3.81×840×0.8=8587cm3;

④4 18(-2) ――――― 5.08(840+30×1.8×2)+5.08×(840×0.8)=8229cm3

相应的比例关系是:①∶②∶③∶④=1∶0.937∶0.8833∶0.846,2 25比4 18配筋截面小3.35%,但实际用钢量反而大了15%。从上面的比较可以看出在配筋中通过一定的构造措施采用适合的配筋形式,在相同条件下可以节省不少钢筋.

(3)梁的箍筋

在设计过程中,梁的主筋我们一般都会精打细算,但对箍筋的配置就比较疏忽,一般采用Ф8@100/150/200、Ф10@100/150/200、Ф12@100/150/200几种形式。在设计时根据梁的受力特点作了进一步的细化。

①框架梁抗震等级三、四级时加密区间距采用@150。(柱根@100)

②对于井字梁、十字梁或受均布荷载的梁根据它们的受力特点及受力情况作细化设计。

③Ф10比Ф8大56%,Ф12比Ф10大44%,因此当增加梁宽≤50mm或砼强度由C25提至C30箍筋可以由Ф10降至Ф8时要综合考虑。

④梁中箍筋的最大间距习惯上采用@200,这实际上与规范的要求相差较大,可以适当采用300间距。

井字梁箍筋示意图

四、对比成果

利用PKPM系列软件计算分析结果,人工配置钢筋后进行了工程量的分类计算分析,分析结果详见简表。

1、相同跨度、不同荷载下的分析结果详见表4.1.1、表4.1.2、表4.1.3。

9.0m×9.0m跨度在不同荷载取值下的经济指标对比表 表4.1.1

10.0m×10.0m跨度在不同荷载取值下的经济指标对比表 表4.1.2

12.0m×12.0m跨度在不同荷载取值下的经济指标对比表 表4.1.2

2、相同荷载、不同跨度下的分析结果详见表4.2.1、表4.2.2、表4.2.3。

活荷载为5.0kN/m2时在不同跨度下的经济指标对比表表4.2.1

注明:单方造价包含混凝土和钢筋,材料单价应以当地当时的材料价格信息为准。

活荷载为7.5kN/m2时在不同跨度下的经济指标对比表 表4.2.2

板厚 100mm 1713

注明:单方造价包含混凝土和钢筋,材料单价应以当地当时的材料价格信息为准。

活荷载为10.0kN/m2时在不同跨度下的经济指标对比表表4.2.3

注明:单方造价包含混凝土和钢筋,材料单价应以当地当时的材料价格信息为准。

五.结束语

1.选择合理经济的结构构件对于结构设计十分关键,既要考虑业主和建筑使用的要求,也应充分考虑结构设计的安全、经济、合理性;既定构件计算钢筋的细化配置对结构的经济性指标贡献不容小视;

2.通过不同跨度、相同荷载下和相同跨度、不同荷载下案例的分析结果比较可以发现经济性指标不是一层不变的,有时在增加成本不多的情况下可以获得更大的柱网空间或承担更大的载荷,具体设计时需要结合业主要求、产出收益和建筑使用功能综合选择;

狂妄自大范文第4篇

2、目中无人:眼里没有别人,形容狂妄自大或看不起人。

3、孤芳自赏:自命清高,自我欣赏的人。也指脱离群众,自以为了不起。

4、自命不凡:自认为很了不起,比别人高明,瞧不起别人。

狂妄自大范文第5篇

吉姆・柯林斯率领他的研究团队认真分析了11家在历史上走过从辉煌到衰落历程的企业,并对这些企业的历史进行了深入剖析。这一次历时4年多的研究项目向我们揭示了企业衰落的五个阶段:狂妄自大、盲目扩张、漠视危机、寻找救命稻草和遭人遗忘或濒临灭亡。作者所做的这种概括非常深刻,揭示了卓越公司走向衰落的根本原因,抓住了卓越公司走向衰落的共同特征。出现衰落的卓越公司虽然所处行业不同,规模和经营模式不同,但衰落的过程和特征却是相同的。

那么在你意识到许多成功的企业都曾面临衰落和破产的时候,你一定在想能否在企业衰落的早期就发现苗头并实现逆转呢?或者争取更理想的局面,给企业开出抗衰落的预防药?柯林斯形象地将衰落比作疾病,比方说像癌症一样,肿瘤在你的体内,但你看起来还是强壮健康。但和癌症不同的是,疾病往往伴随着不可抗拒的因素而非事在人为,但衰落的企业大都是咎由自取。患病早期,不容易察觉,但却容易治愈;等到病入膏肓的时候,很容易察觉,但却很难根治了。企业也一样,表面看起来或许坚不可摧,其实已经病入肌体了,很有可能会一落干丈、坠入深渊。于是,在患病初期发现它,显得至关重要。

《再造卓越》一书中,列举了众多成功典范的案例。如像摩托罗拉、电路城(Ci rcuitCjty)这种曾经是众人眼中成功的典范都摆脱不了衰退的命运,那么任何公司面对衰落的攻击都将难以幸免。如果像真力时(Zenith)和大西洋太平洋茶叶公司(A&P)这类业界巨头最后都退步到无人问津的田地,那么我们所有人看待自己的成功时都应该小心谨慎才对。

书中说,“每个企业都是有弱点的,不论它看起来多么卓越。不论你已经取得了多少成就,不论你在万里的路上已经走了多远,也不论你已经积蓄了多少能量,你依旧很难摆脱衰落的命运。世上并没有强者恒强这样的铁律。每个企业都有可能走向衰落,事实也正是如此。”

可以想象得到,有些人在读到这里时禁不住会想:“天哪,我们必须得改变才行!我们要采取大胆、创新、前瞻之举。我们必须要改变局势,不能让衰落发生在我们身上!”

针对这些让企业领导们头痛,并希望尽快找到解药的症结。柯林斯和他的研究团队通过全面研究,选取了11家经历过从辉煌到衰落历程的企业,它们是大西洋太平洋茶叶公司、信件和文件复印机公司(Add ressog raph)、埃姆斯百货公司(AmesDepa rtmentSto res)、美国银行(与万国银行合并之前)、电路城公司、惠普公司、默克公司(Me rck)、摩托罗拉公司、乐百美公司(Rubbe rmaid)、斯考特纸业公司(ScottPaper)以及真力时公司。他们及时更新了这些公司的研究数据,并通过财务指标、运营模式、公司愿景、经营战略、组织架构、企业文化、领导力、科技支撑、市场、环境和竞争力等多个维度,对这些公司的历史进行了深入剖析并着力于探究两方面的问题:第一,是什么导致公司出现了明显的衰落迹象;第二,衰落迹象出现后,公司又做出了什么样的对策。

庆幸的是,在《再造卓越》一书中,柯林斯将他们的研究成果公之于众,这无疑让许多企业受益匪浅。本书将研究成果概括为:衰落五个阶段的框架。

企业衰落第一阶段狂妄自大

狂妄自大常常暴露在很多优秀的人身上,而优秀的企业中也屡见潜伏着狂妄自大的心态而不自知,这将会直接导致企业变得故步自封,无法前行。而我们俗话讲,“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同样适用于此。

起初,尽管企业的领导做出了糟糕的决策或是丧失了自律性,但企业原先积累起来的力量在短期内仍会推动它继续前进,我们很可能浑然不觉。柯林斯解释说:“当我们变得傲漫自负,认为成功是理所当然的,忽略了最初成功的真正动因时,衰落的第一阶段就悄然降临了。当成功者开始把自己的成功挂在嘴边,而不是深入发掘、洞悉成功的原因,那么衰落很有可能就会接踵而来。很多人获得成功是因为撞大运的缘故,如果这些人不能认识到运气在他们成功中所起的作用,过分夸大自己的优点和能力,最后他们也就难免不狂妄自大了。”当这种骄傲持续下去,并且暴露出来的时候,如果及早发现并纠正,企业也许可以摆脱走到无法自救的死胡同里去的恶运。但如果任其发展,将走到企业衰落的第二阶段。

企业衰落第二阶段盲目扩张

狂妄自大的第一阶段滋生了目空一切的傲慢情绪,这时也许你正在想:“我们这么厉害,我们可以做任何事”,此时会让你进入衰落模型的第二阶段,开始不断地想把企业做大做强,于是开始盲目的扩张。

如果你有这种贪得无厌的心态,就会希望企业的规模越做越大,增速越来越快,听到的赞美越来越多,得到的所谓“成功光环”也越来越炫目。柯林斯的研究团队在经过诸多数据分析之后得出结论,“处于衰落第二阶段的企业已经丢弃了将它们带到第一阶段成功之前的持久创造力,在无法取得卓越成就的领域盲目扩张,或者是过分强调增速而自身的实力并不容许如此大规模的动作,不能确保取得领先优势,或者同时犯下两种错误。”

如果一个企业不能考虑自身实力而盲目扩张,造成关键岗位上缺乏能力超群的干将,那么它就等于自掘坟墓。对任何成功的企业而言,骄傲自满和因循守旧都是成功路上的拦路虎,盲目扩张更能;隹确地解释它们失败的原因。此时处在企业领导地位的你,如果还不觉醒,那你就正在“漠视危机”。

企业衰落第三阶段漠视危机

当公司进入衰落第三阶段之后,企业内部的管理、团队、经营等预警信号开始频现,但是公司外部“固若金汤”的表现让公司领导者对不佳的业绩视而不见,或是认为困难只是“暂时的”、“周期性的”、“不至于那么糟糕”、“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再造卓越》在书中多处提醒你:“在衰落第三阶段,领导对负面的数据半信半疑,对于正面数据则夸大其词,把模棱两可的数据都解读成好消息。当公司遭遇挫折的时候,决策者会把责任归咎于外部因素,而不是去承担责任。高效能团队所特有的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风格也在逐渐消失,甚至完全消失

了。”如果此时,企业的决策者仍然一意孤行,过分冒险而又没有充分考虑冒险的后果时,那么他就会把公司推入虎口,公司马上就会陷入衰落的第四阶段。

企业衰落第四阶段寻找救命稻草

在衰落第三阶段累积的威胁或风险转变成了现实中的不利局面,企业兵败如山倒的颓势尽人皆知时。柯林斯告诉你,“关键的问题在于,公司的领导者会做何反应?是去抓救命稻草,还是回归最初的创造辉煌之道。”处于衰落第四阶段的公司在寻找救命稻草的时候,会有一些常有的表现,包括起用踌躇满志的领导、采用激进却未经证实的策略、推行暴风雨式的变革、研发一鸣惊人的产品、尝试改变行业版图的收购或是寻找其他一蹴而就的良方。采取这些突击战略的效果最开始看起来还不错,但最后的效果就不一定理想了。当读到这里时,有没有觉得柯林斯正在叙述的,就是你曾经经历过的?

柯林斯将卓越企业走向衰落的第四个阶段,概括为“寻找救命稻草”,但是救命稻草往往是不能救命的,因而企业只能走向消亡和被社会所抛弃。这本书所讨论的案例虽然没有一个是中国的,但我们在中国到处都可以找到同类案例、书中的案例分析和思想,它同样适用于中国的企业。因此,柯林斯在书中所表达的思想对中国企业界有着重要的借鉴和警示作用。我国企业在“寻找救命稻草”这个阶段,虽然有许多方式和国际企业有着共同点,但极具“中国特色”:例如,将国际上的一些投行作为“救命稻草”;与这些投行“豪赌”,但都以失败而告终,成为这些投行的“猎物”。而且赌输之后,又往往乞求保护民族工业这根“稻草”,试图以同情换得支持的力量,以挽救败局。尤其是有些企业在“寻找救命稻草”中,还不惜触及法律底线和道德底线,结果不仅不能救自己,而且还会做出违法及违道德底线的蠢事。此时,你有没有觉得耳边已经响起警钟?你是不是该为你的企业做些什么了呢?还是,你正高举双手,准备向第五个阶段膜拜,祷告上天赐予的力量?

企业衰落第五阶段被人遗忘或濒临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