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空气污染指数

空气污染指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空气污染指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空气污染指数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空气质量;分布特征;污染指数预报

中图分类号P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8-0125-02

0 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空气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近年来,空气质量监测和预报业务也在各省份蓬勃开展。2012年我国省会城市和直辖市开始监测PM2.5。朱永强[1]分析了数值模式预报、统计预报和综合经验预报等三种空气质量预报方法的优势和不足。众多学者运用上述方法分析研究了我国多个城市的空气质量分布特征、空气质量与气象因子的关系、污染过程的气象机理等[2-7]。河北省政府近年来采取了多种空气污染防治措施,空气污染得到了有效缓解。然而,2012年冬季至2013年初春,河北省多地受到持续性雾霾天气的影响,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因此分析气象条件与空气质量的相关关系,建立基于气象条件的空气质量预报模型,提高空气质量预报的准确性显得尤为重要。

1 资料来源

利用河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监测的2003年1月~2012年12月河北省十一个地级市逐日的空气污染指数(API)实况资料。空气质量日报监测周期为24h,数据监测周期起止时间为前一日12:00至当日12:00。空气污染等级划分参照环境保护部2008年的《城市空气质量日报和预报技术规定》。

2 结果分析

2.1 近10a河北省空气质量总体分布特征

统计河北省十一个地市2003年1月~2012年12月共十年的空气质量实况监测资料,有效样本数为40099个,分析发现,除空气质量级别为Ⅰ级不计首要污染物外,河北省各大城市的首要空气污染物均为可吸入颗粒物和二氧化硫,其中可吸入颗粒物为首要污染物的日数占样本总数的64.7%,二氧化硫为首要污染物的日数占样本总数的17.5%。全省空气质量以Ⅱ级良为主,占67.3%,其次是Ⅰ级优和Ⅲ级轻度污染,分别占样本总数的17.8%和14.4%,Ⅳ级中度污染和Ⅴ级重污染日数共占样本总数的0.5%。

2.2空间分布特征

河北省各地市空气质量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通过对2003年1月~2012年12月共十年资料统计发现河北省空气质量大体呈北部好于南部、沿海好于内陆的特征。处于省北部的张家口和承德两个城市空气质量级别为Ⅰ级的日数最多,均达到1200d以上,其次是秦皇岛和廊坊,重工业较为集中的唐山市和省会石家庄最少。优、良等级总日数最多的为处于沿海地区的秦皇岛,达3528d,保定、唐山、张家口、廊坊、邯郸、承德也都达到3000d以上,其他地市在2900d~3000d之间。轻度污染及以上等级的日数属秦皇岛市最少,仅有118d,其次是廊坊。石家庄、邢台、邯郸几个城市轻度污染及以上等级的日数较多,尤其是石家庄,重污染日达14d,属于污染极为严重的城市。从各地市首要污染物的日数分布图(图1)可见,张家口、承德两个城市的首要污染物为二氧化硫,以二氧化硫为首要污染物的日数占样本总数的50%以上,其他城市的首要污染物以可吸入颗粒物为主。

2.3季节变化

曲晓黎等[7]指出,雾霾天气多、燃煤取暖等因素是造成石家庄市冬季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春季局地的扬沙或沙尘的远程输送也容易使空气质量变差。本文分析发现,对于整个河北省而言,空气质量的季节分布特征与石家庄市空气质量的季节分布特征一致,均是夏季最好,秋季次之,冬季最差。图2可见,夏季空气质量为优良等级的日数最多,占夏季总样本数的98.4%,轻度、中度污染日数所占比例仅为1.6%,没有重污染日。而冬季,重污染日数最多,年平均达1.8d,优良等级空气质量日数所占比例为62.3%,轻度、中度污染日数所占比例高达37.6%。

2.4 年变化

2003年~2012年,全省空气质量等级为Ⅰ级的日数呈逐年增多的趋势(表略),2012年十一个城市空气质量为Ⅰ级的总日数为2003年的3倍多。近10a空气质量等级为Ⅱ级的日数年变化趋势不明显,但是可见2005-2009年Ⅱ级日数最多,都在2800d以上。轻度及以上污染日总数明显减少,尤其是Ⅲ级空气污染日数从2003年的1236d减少到2012年的235d。从各地市2003-2012年各空气质量级别分布日数表(表略)也可发现同样的年变化规律,Ⅰ级、Ⅱ级等级日数逐年增多,Ⅲ级以上污染等级日数明显减少。

石家庄市空气质量为Ⅰ级的日数由2003年的2d增加到2012年的60d,增加的幅度最大,其他城市也都相应增加,张家口2012年空气质量为Ⅰ级的日数高达190d。由此可见,随着全省对空气污染治理力度的逐渐加大,河北省近10a空气质量明显好转。

2.5 空气污染指数预报模型

分析发现,空气污染指数与能见度、降水量、露点温度、风速、气温呈负相关,其中与能见度呈最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54,其次是降水量和露点温度,相关系数分别为-0.31和-0.28。与相对湿度呈较为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1。因此选择2003-2011年的32175个有效空气污染指数和前一日的能见度、降水量、露点温度、相对湿度等四种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建立空气污染指数的气象学预报模型,见公式(1),模型的复相关系数为0.64,通过了公式(2)信度为0.001的F检验。运用2012年河北省十一个地级市空气质量监测实况共3960个样本对预报模型进行实际应用检验发现,预报等级与实际监测等级相差1个等级以内的占72%,相差2个等级的占25.8%,相差3个等级以上的仅有87个样本。同时发现模型对空气质量等级为Ⅱ级良和Ⅲ级轻度污染的预报效果最好,对于Ⅳ级中度污染的预报效果稍差。说明该预报模型的准确率超过了70%,可应用于日常空气质量预报业务。

3 结论与讨论

1)河北省十一个地级市空气质量等级以Ⅱ级良为主,近10a空气质量呈明显好转趋势,中度污染和重污染日数共181d,逐年减少。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和二氧化硫。全省空气质量大体呈北部好于南部、沿海好于内陆的空间分布特征。空气质量等级夏季最好,冬季最差;

2)空气污染指数与能见度、降水量、露点温度、相对湿度等气象要素有较好的相关关系,可以运用上述气象因子为自变量,通过多元回归方法建立空气污染指数的气象学预报模型;

3)本文仅研究了河北省空气质量的分布特征和空气污染指数的气象学预报模型,对于首要污染物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及其预报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朱玉强.几种空气质量预报方法的预报效果对比分析[J].气象,2004,30(10):30-32.

[2]付宗钰,季崇萍.气象条件对奥运测试赛机动车限行期间空气质量的影响[J].气象,2008,34(s1):274-278.

[3]刘彩霞,边玮瓅.天津市空气质量与气象因子相关分析[J].中国环境监测,2007,23(5):63-65.

[4]朱玉周,刘和平,郭雪峰,等.郑州市空气质量状况及冬季持续污染过程的气象机理分析[J].气象与环境科学,2009,32(3):47-50.

[5]王宗涛,余卫东,董博,等.商丘市空气质量统计预报方法[J].气象与环境科学,2006(4):44-45.

空气污染指数范文第2篇

关健词:特殊气象条件;环境空气质量;影响分析:

中图分类号 :X824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丹东地处黄海之滨,鸭绿江畔,位于辽宁省东南部,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隔江相望,是一个以工业、商贸、物流、旅游为主的沿江沿海沿边城市。近年来丹东市环境空气质量一直处于良好状态

1 丹东市区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及污染特征

1.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2010~2012年,丹东市区环境空气质量持续保持良好,各年度PM10、SO2和NO2年均值均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空气污染指数API达标天数均保持在350d以上,其中Ⅰ(优)级天数稳定在120d左右,首要污染物以PM10为主。

1.2总体污染特征

1.2.1季节变化特征

空气质量随季节变化差异较大,总体冬季污染最重,夏季污染最轻。PM10冬、春两季污染明显重于春、秋两季;SO2和NO2冬季污染最重,春、夏、秋季节差异较小。

1.2.2功能区污染特征

各功能区中交通区污染最重。SO2和NO2交通区污染最重,工业区和居民区次之,清洁区最轻;PM10交通区污染最重,清洁区较重,工业区次之,居民区最轻。

1.2.3受气象条件影响

环境空气质量受特殊气象条件影响明显。当污染源排放量没有大的变化情况下,气象条件直接影响空气质量的好坏,使空气污染指数会有很大的差别。2010~2012年,丹东市区环境空气质量共有32天超标,其中有30d是由特殊气象条件影响,占超标天数的93.8%。3a间,春季受内蒙古中部地区沙尘天气影响,出现7d超标,占超标天数的21.9%;冬季受雾、雾霾及逆温等天气影响,出现23d超标,占超标天数的71.9%,详见表1。

2雾、雾霾及逆温气象条件下颗粒物和气态污染物的污染特征

2.1颗粒物污染特征

将2010至2013年丹东市区由雾、雾霾及逆温等气象条件导致空气污染指数API超标情况下的各功能区监测点位PM10日均值及全市日均值进行统计,详见表2。由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在雾、雾霾及逆温等气象条件下市区PM10污染呈现以下时空分布特征:

与API的关系:3a间,由雾、雾霾及逆温等气象条件导致的API超标的23d中,PM10全市日均值全部超标,并且均为首要污染物。

2.2气态污染物污染特征

2010~2013年,由雾、雾霾及逆温等气象条件导致空气污染指数API超标情况下各功能区监测点位SO2、NO2日均值及全市日均值统计见表3,月统计见表4。由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在雾、雾霾及逆温等气象条件下SO2、和NO2污染呈现出以下特征:

2.2.1与API的关系 3a间,由雾、雾霾及逆温等气象条件导致的API超标的23d中,全市SO2日均值有2d超标但不是首要污染物,NO2全市日均值全部达标,详见表3。

3 浮尘天气条件下空气中颗粒物和气态污染物的污染特征

2010~2013年,有7d空气污染指数API超标是由浮尘天气导致,全部出现在春季,其中3月和4月分别出现3次,5月出现1次。由浮尘导致API超标情况下PM10 、SO2、NO2数据统计详见表5。

3.1颗粒物污染特征

3.2 气态污染物污染特征

4 结论

丹东市区空气质量随季节变化差异较大,冬季污染最重。各功能区中,交通区污染最重。当污染源排放量没有大的变化情况下,丹东市区空气质量受特殊气象条件影响明显,2010~2013年有93.8%的单日API超标是由雾和沙尘等特殊气象条件导致,并且首要污染物均为PM10。冬季,尤其是12月、1月和2月,丹东市常会出现雾、雾霾及逆温天气,直接影响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导致空气污染。雾、雾霾及逆温等气象条件对PM10影响最大,此时PM10呈现出与丹东市总体情况不同的污染特征,即清洁区污染最重。雾、雾霾及逆温等气象条件对SO2、NO2也有不同程度影响,此时SO2、NO2日均值均高于正常气象下的浓度水平。春季受内蒙古中部地区沙尘影响,丹东市会出现浮尘天气。在浮尘天气条件下,PM10监测值明显升高,PM10超标直接导致空气污染指数API超标,而浮尘天气对SO2和NO2无明显影响。

参考文献

[1]丹东市环境质量报告书[C].2010、2011、2012.

[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Z]. GB3095-1996.

空气污染指数范文第3篇

关键词:沙尘暴;浮尘;可吸入颗粒物

2010年春,我国出现一次规模较大的沙尘暴天气。这次沙尘暴起源于中亚、我国西北部沙漠地区,但是其路径是通过我国黄海、东海,然后到达香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广东省21个地级以上城市在3月15至21日API基本都在100以下,22日有部分城市API超出100,个别测站达到500以上,首要污染物均为可吸入颗粒物。粤东沿海是此次沙尘暴影响的重污染区,23日污染程度有所减轻,但仍较严重。深圳空气质量继2009年4月26日第一次受到北方沙尘暴天气影响,再次受到了影响。南下的沙尘昨日染黄深圳的天空,令空气污染指数升至有纪录以来的最高位。全市平均空气污染指数为289,属中度重污染,福田、罗湖、盐田和宝安区空气质量为重度污染,主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这也创下近14年以来,深圳空气污染的最高值。这次沙尘天气对南方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引起了市民的广泛关注。如何应对和改进现状,促进我国空气质量预报预警体系建设,为市民日常活动提供健康指引的一项服务;如何使预报预警信息更通俗易懂、更贴近民生,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市民。2010年春出现的较大规模沙尘暴天气给我省沙尘暴预警预报工作带来一些思考。

一、沙尘影响广东空气质量的基本情况

这次北方沙尘天气对广东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分四个阶段,如图1:迅速攀升阶段:3月21日11时至3月21日16时,短短5个小时,首先受到北方沙城影响的粤东某市国控测点的可吸入颗粒物浓度由0.107 mg/m3升至到该站最高值0.862 mg/m3;高位稳定阶段:3月21日16时至3月22日12时,该国控测点的可吸入颗粒物浓度一直比较稳定保持在0.8 mg/m3附近;逐步下降阶段:3月22日12时至3月23日9时,该国控测点的可吸入颗粒物浓度降至0.467 mg/m3;迅速下降阶段:3月23日9时至3月23日11时,2个小时内降至0.154 mg/m3,已经接近于沙尘暴影响前的浓度水平。

粤东某市区控制点可吸入颗粒物浓度

图1粤东某市国控测点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变化

这次沙尘暴突袭广东,是由全省各地市空气自动监测网络发现的,首先从粤东的汕头站发现,随后珠三角的广州、东莞、深圳等市的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均监测到沙尘天气对可吸入颗粒物浓度的影响响,但气象部门并没有提前发出预警。环境监测部门经过事后的各种资料分析,包括风场、卫星遥感、环保监测数据等资料,都证明这是由北方沙尘带来的外来源引起的颗粒物浓度升高。但在这严重影响身体健康的恶劣天气过程中,并没有一个部门相关信息,让市民得到相关的指引,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二、沙尘暴源区到广东沿途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演变分析

由于沙尘影响的区域东移南下,在沙尘暴源地到广东沿途城市的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先后出现异常快速上升, 1d内空气污染指数升幅超过400,空气质量级别急降多级,由优、良天气直接恶化到重度污染天气,跨过轻微污染、轻度污染、

中度污染、中度重污染的逐步演变过程。由图2可知,距离沙尘暴地区最近的西宁、兰州空气污染指数由 4月23日低于100,空气质量为良,到 24日空气污染指数突变超过500,空气质量为重度污染, 25日浮尘南下影响成都、武汉,空气质量也由24日的优和良迅速恶化为重度污染,污染指数超过500;4月24~26日长沙空气质量每天恶化2级,由24日优到25日轻度污染到26日重度污染;广东地区则比长沙推后1d,由25日良好到26日的轻度污染到27日中度污染。空气污染指数的演变显示,沙尘暴的影响从北往南减弱,各个城市都观测到空气中有明显的浮尘。这是受沙尘暴的影响。

图 2沙尘暴源区到广东沿途城市空气污染指数变化

三、深圳市的空气质量预报预警会商机制

为了保障“绿色大运”的承诺,深圳经过该次北方沙尘的影响,已初步建立起了预报预警机制和信息机制。

1预报预警会商机制的建立

1.1与气象部门无缝对接

环保部门和气象部门拟定了两个部门的合作协议,制定空气质量预报会商、预警及信息方案,应急预案等五个合作方案。平常每天会商一次,大运期间每天三次;建立信息机制,两个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能相关信息。对于容易令群众产生误解的气象数据和环境空气质量指标,由联席会议办公室组织双方会商,达成共识之后联合,统一信息口径和进行解释。

建立了预报预警联动机制。根据深圳市空气污染现状及气象特征,将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划分为3个等级,在出现极端不利气象条件,或者出现灰霾天气时,按照空气质量预报预警等级,分别启动相应的联动。

1.2大运空气质量保障深圳市空气质量测报实施方案

争取在省环保厅的统筹指挥下,实行空气污染分区控制,以空气污染指数为主要指标,以污染源为主要对象,以"管、限、停"为主要控制措施,最大程度保障极端不利气象条件下大运会空气质量。参照广州亚运会的做法,提请市人大常委会授权政府有关部门,在大运会开幕前一定时间内或大运会期间,若遇到极端不利气象条件、不利大气污染物扩散,使我市空气质量无法达到承诺要求时,将对工厂及机动车临时减排措施作出安排,对到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企业实施停产或限产。编制完成《2011年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空气质量保障联防联控措施方案》,将东莞市凤岗镇与深圳市一同列为空气质量保障核心控制区域,将东莞市及惠州市列为空气质量保障重点城市,确保邻近城市共同推进大运会空气质量保障联防联治工作。实施"五个一律"的强制性特殊空气质量保障措施:一是超标排放的电厂机组一律停产,高排放机组限制上网;二是超标排放的工商业锅炉和窑炉一律停产;三是超标排放VOC的企业一律停产;四是未安装油烟净化设施、未使用清洁燃料的饮食服务企业一律停产;五是易产生扬尘的相关工程一律停止作业。为全面、准确地监测环境空气质量,及时环境空气质量信息,评估和测试环境空气质量保障措施的效果,并为大运会期间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和采取污染控制应急措施提供技术支撑。

2信息机制的建立

2.1充实环境空气质量信息机制,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市民。

1)以API指数为依据,结合能见度、PM2.5的监测情况和天气情况,在预报信息中,给予市民需要注意的意见。

2)在极端不利天气条件下,除了按规定信息和预报外,考虑增加信息指引,如在能见度低,PM2.5以下的微细粒子高的情况下,测报未来6小时API指数可能的变化情况,及时给予市民信息,提出要注意的事项。

3)在极端不利天气条件下,及时启动与气象部门的应急会商,提高信息交流频率,统一信息口径,实现联动和无缝对接。

四.建议

广东省气象部门目前并没有建立起沙尘天气的预警系统,因此,环保系统必须通过在全省范围内建立起来的空气自动监测网络,以省环境监测中心为平台,联合全省各市环境监测站,建立极端不利天气条件下的信息通报机制、会商机制和机制,环保部门就能掌握主动,在出现极端不利天气条件下,让市民及时得到相关指引。

1)倡议各地级以上市在极端不利天气条件下,加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信息的互动、交流,建立在极端不利条件下监测站之间的会商机制,建立联络人制度。及时会商、分析原因,形成统一意见,突出我省环境监测系统在空气质量信息的权威地位,提高对社会的影响力。

空气污染指数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空气质量 污染 治理 因子分析

一、研究背景

空气质量的好坏反映了空气污染程度,它是依据空气中污染物浓度的高低来

判断的。空气污染是一个复杂的现象,污染物在空气中成分的多少,决定着空气质量的高低,也决定着对人类健康影响的好坏。所以我们要通过对空气污染物的研究控制其在空气中的比重,判断空气污染指数,寻找空气污染物的来源进而采取合理的措施,改善空气质量,保证人类健康。

由于有些城市的企业对工业发达的追求,对污染物的负面影响理解不够,预防不利,造成越来越严重的环境污染,空气质量越来越差,从而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的正常生存和发展。我们通过对空气污染物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等其他空气污染物以及空气质量的污染指数进行分析,找出对空气污染起主要作用的因子,控制其在空气中的比列,从而达到治理空气污染的目的。

空气污染指数(API)是一种反应和评价空气质量的方法。本文是通过空气质量达到二级及好于二级天数以及空气质量达二级以上的天数占全年的比重来分析空气质量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当空气污染指数达到三级及三级以上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危害。

二、方法介绍

因子分析是从心理学与教育学发展而来的。1904年Charls Spearman提出这种方法用来解决智力测验得分的统计,这是因子分析的起点。

因子分析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变量(或样品)的相关系数(相似系数)矩阵的内部结构的研究,找出能影响所有变量(或样品)的少数几个变量,并用这少数几个变量去描述多个变量(或样品)之间的相关(相似)关系。这里,这少数几个变量是不可观测的,通常被称为因子。因子分析可在许多变量中找出隐藏的具有代表性的因子。将相同本质的变量归入一个因子,可减少变量的数目,还可检验变量间关系的假设。因子分析方法有很多,本文采用主因子分析法。

三、实证分析

3.1 指标选取

根据空气污染物对空气质量的影响,选取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空气质量达到二级及好于二级天数以及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的天数占全年的比重这五个指标。

二氧化硫(SO2)是一种常见和重要的大气污染物,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主要来源于含硫燃料的燃烧,化工、炼油、硫酸厂的生产过程。

二氧化氮是一种棕红色、高度活性的气态物。二氧化氮在臭氧的形成过程中有重要作用。人为产生二氧化氮的主要来源是:高温燃烧过程的释放,比如机动车、电厂废气的排放等。二氧化氮还是酸雨的成因之一。

可吸入漂浮物是指悬浮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

空气污染指数(API)是将常规检测的几种空气污染物浓度简化成为单一的概念性数值形式,并分等级表征空气污染程度和空气质量状况,适合于表示城市的短期空气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

3.2.收集数据

3.3 进行分析

R程序:x

fact

fact$scores

各地区的因子得分:

Cumulative Var为累积方差贡献率,由结果可知前两个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为71.5%,所以可选取前两个因子。

因子模型为:

x1=-0.873f1+0.318f2+ε1

x2=-0.254f1+0.748f2+ ε2

x3=-0.136f1+0.525f2+ ε3

x4=0.721f1-0.527f2+ ε4

x5=0.979f1-0.189f2+ ε5

公因子f1在x1,x4,x5上的载荷比较大,公因子f2在x2上的载荷比较大。

3.4 综合评价

通过数据和分析可知,越是发达地区的污染反而没有欠发达地区严重,我们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经济和环境问题。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经济发展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森林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

我们通过环境质量评价是了解环境质量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发展趋势及其变化规律,制定综合防治措施与方案;可以了解和掌握影响本地区环境质量的主要环境因素、污染因子、和主要污染源,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改善换将质量的污染治理方案和综合防治规划与计划。

四、建议

如何在加快发展的同时,切实保护好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是我们的首要任务。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强化环境意识、树立生态理念。“环境保护,教育为本”,要大力普及环保科

学知识,提高全民环境意识,通过多种途径,普及科学知识,大力倡导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服务业,以及生态环境、生态人居和生态文化建设。

(2)把环境保护作为决策的重要环节,从源头落实环保基本国策。领导必须树立

正确的政绩观,学会用绿色GDP核算体系代替传统的GDP核算体系,把环境保护纳入各级政府的政绩考核。

空气污染指数范文第5篇

人体舒适度指数

指数

分级

人体舒适度感受

86~88  4级

人体感觉很热,极不适应,应注意防暑降温,以防中暑

80~85  3级

人体感觉炎热,很不舒适,希注意防暑降温

76~79  2级

人体感觉偏热,不舒适,可适当降温

71~75  1级

人体感觉偏暖,较为舒适

59~70  0级

人体感觉最为舒适,最可接受

51~58  -1级

人体感觉略偏凉,较为舒适

39―50  -2级

人体感觉较冷(清凉),不舒适,请注意保暖

26~38  -3级

人体感觉很冷,很不舒适,希注意保暖防寒

-4级

人体感觉寒冷,极不适应,希注意保暖防寒,防止冻伤

一般而言,气温、气压、相对湿度、风速四个气象要素对人体感觉影响最大,人体舒适度指数就是根据这四项要素而建成的非线性方程。分为极冷、寒冷、舒适、偏热、闷热、极热等级别,表示人体对自然环境产生的各种生理感受。

晨练气象指数

根据天空状况、风、气温、空气污染程度等条件,建立晨练外界环境气象要素的标准。分为5级:

1级:非常适宜晨练,各种气象条件都很好;

2级:适宜晨练,一种气象条件不太好;

3级:较适宜晨练,二种气象条件不太好;

4级:不太适宜晨练,三种气象条件不太好;

5级:不适宜晨练,所有气象条件都不好

风寒指数

当环境气温降低到―4℃以下时,如果人体未充分采取保暖措施,机体产热量低于散热量,就会出现热的负平衡,时间过久会使机体受到损伤。冬季日最高气温小于或等于10℃时,气象部门就要风寒指数。风寒指数综合考虑阴睛、风、温湿度和大气压等气象要素,给出人们对寒冷感觉的指数标。北京地区风寒指数分为偏凉、较冷、很冷、寒冷、极冷等级别。

空气污染指数

空气污染也成为人们日趋的关注点。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很多,其中汽车尾气、粉尘、工业区排放的有害物质、冬季小煤炉释放的二氧化硫等。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中跑步、散步、做操、练气功等,日久天长容易生病。

空气污染指数预报能提示气象条件与污染物扩散之间的关系,使人们知道空气污染趋势,人们可根据空气污染指数预报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果出现容易造成污染的气象条件,在污染比较严重的地区应减少在室外的时间,少开门窗,尽量降低空气污染造成的伤害。晨练时亦不宜在空气污染严重的地方。

污染指数预报分为5级,当空气质量在1~3级时,均可以晨练;4级时,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而5级时必须停止晨练。

空气污染受季节及气象条件影响,在污染源排放量无大变化的前提下,空气污染气象指数与风、雨、雷电、气压、湿度等有密切关系。

医疗气象指数

分为疾病低发期、易发期、多发期等级别。心脑血管病、感冒和呼吸系统疾病的气象指数分为:发病率小于9%的低发期、发病率9%~20%的易发期、发病率21%~32%的多发期和发病率大于32%的高峰期等。

支气管哮喘指数

支气管哮喘为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它是由于某些过敏性因素(如花粉、尘螨、霉菌、毛屑等)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一种以支气管阻塞为特点,以气道呈高度敏感反应性为特征的疾病。由于哮喘发作时,患者细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粘膜水肿和粘液分泌增多,致使毛细支气管管腔狭窄,造成呼吸困难,严重的会引发呼吸衰竭甚至死亡。哮喘病除与过敏源刺激、遗传有关外,还与天气的变化有关。剧烈的天气变化常常是诱发该病发作的重要因素。

哮喘病通常在春秋季复发。春秋两季花粉散播最多,过敏性物质进入呼吸道刺激人的毛细支气管粘膜痉挛而导致分泌物增多引发哮喘病发作。秋季气温由暖变冷,患者的自身免疫力有所降低,容易引发感冒、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而引发哮喘病的发作。因此在日平均气温和花粉的共同作用下,春秋季哮喘发病率最高。

根据气象条件来制订支气管哮喘不易发作和容易发作及发病程度轻重的等级,就是支气管哮喘指数:

1级:日平均气温<15℃或日平均气温>25℃,哮喘不易发生。

2级:日平均气温在15~17℃之间或在24~25℃之间,哮喘病少发或发病较轻。

3级:日平均气温在17~19℃之间或在23~24℃之间,哮喘发病较多或较重。

4级:日平均气温在19~20℃之间或在22~23℃之间,哮喘病发病多或发病重,较易导致并发症。

5级:日平均气温在20到22℃之间,哮喘病最易复发,发病最重。并易导致并发症如肺气肿等。

如有两天以上雨雪、大雾天气、24小时气压降低10百帕以上时,哮喘指数在2-3级时,其级别将上升一级。

感冒的医疗气象指数

感冒是生活中的常见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感冒的发生是由感冒病毒引起的,目前已知的感冒病毒多达一百六十多个种、亚型。鼻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等是较为常见的感冒病毒。感冒病毒的传播与繁衍及人体的免疫力状况与天气的变化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

依据有关医学理论及感冒发生的季节特点分析,参考祖国医学将感冒大体分为风热感冒(二到五月)、暑湿感冒(六到十月)和风寒感冒(十一月到次年一月)等类型。在对感冒门诊记录及气候资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不同类型感冒的医疗气象指数数据资料。风热感冒与气压及相对湿度关系较为密切,对气温的变化不太敏感,好发于气压明显下降及湿度较大时。风寒感冒发生于冷空气活动频繁及寒冷的时节,发生率相对较低。分析资料提示,在强空气影响时及严寒天气里感冒少发,而在冷空气影响后的升温过程中容易感染感冒。暑湿感冒与气象要素变化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尤其是高温湿热天气,感冒发生率较高,与高温关系较密切,

但与其它要素的关系不太明朗。在平均温度≤25℃时,与日温差及相对湿度密切相关。

指数级别

简要说明

1级

较为安全,感冒较少发生

2级

体质弱的朋友请注意适当防范

3级

较易感冒,体质较弱的朋友请特别加强自我保护

4级

容易感冒,请您注意加强自我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