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合理化烟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新系统的投用优化了实验室分析工作的流程,使数据更加全面,报出更及时,为质检中心监控生产提供了更全面有力的依据,产品质量得到明显提高,使燕山石化质量监督检验工作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关键词】系统整合;系统服务器架构;双机互备;负载均衡
【中图分类号】TE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8—0214-02
1.项目背景
燕山石化第一套LIMS是化工一厂2002年开始使用汇博精瑞LIMS系统,2003年原炼油厂开始使用STARLIMS9,2005年橡胶厂使用STARLIMS9,到2008年聚丙烯厂、化学品事业部、聚酯厂相继使用STARLIMS10。随着燕山石化专业化重组的不断深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对实验室组织结构、分析业务进行了比较大的调整,此时多版本,多个系统并行工作的情况暴露出管理和使用中的很多问题:
1)专业化重组后,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对部分业务进行了重组,迫切需要统一的LIMS系统。
2)专业化重组后,质检中心充分发挥实验室组织结构整合、实验室业务统一管理的有力条件,将各分析站独立检验,但又受各站能力的限制而不能完整分析的样品,协调分配到几个站共同完成检验任务,多个系统共用降低了分析检验的工作效率,影响了数据报出的及时性;
3)燕化公司各分厂之间存在广泛的原料互供关系,由于采用不同的LIMS系统,分析数据不能共享,该物料在作为化工一厂产品分析后,还要作为化工二厂、化工六厂的原料进行重复分析,增加了分析检验的工作量和分析成本。
为适应新管理模式下检验工作的要求,提高产品质量监督水平,2009年10月底燕化公司开始对6个STARLIMS系统进行整合升级。
2.系统整合的实现
2.1 总体设计
升级改造涉及燕山石化六个分析站,102套生产装置的94种431个牌号的产品的全部检验业务。
数据量大、访问用户量大、软件结构变化大。基于这些特点,整合项目的总体设计方案主要是:
1)静态数据定义规范化,标准化。对各厂LIMS系统的方法、采样点、质量指标等业务数据,制定统一规则,对于各站都有的重复信息进行合并,严格遵循ISO/IECl7025标准。
2)历史数据整合。保证新系统投用后历史数据的可用性,确保燕化公司多年分析数据的完好性,是系统整合的关键。通过增加数据对照模块,对各厂的LIMS系统的历史数据按照新定义的生产厂、装置名称、采样点、样品名称,分析项目进行对照,查询用户根据新命名查询数据,系统能够自动根据对照信息检索到对应的历史数据。
3)增加小型机和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通过双机互备技术,保证系统整体性能,确保24小时长周期安全平稳运转,同时将原来各厂LIMS系统的服务器通过负载均衡技术,实现应用服务器集群,保证大量并发用户时系统的响应速度又整合了信息资源。
4)功能移植与功能提升。对原系统中实验室分析人员反映比较好,如保留项、质量实时报警等功能,系统移植,增加到新系统中。并根据实验室人员多年使用总结的需求,设计开发新功能。
5)开发新系统与MES\环保系统\中石化质量管理系统\合署办公\中石化炼油技术远程诊断等系统的集成接口,实现质量数据共享,为燕山石化信息系统间的通信搭建桥梁。
2.2 服务器架构的设计
数据库服务器采用双机互备技术。两台小机安装同样的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小机之间使用集群软件OracleRAC实现双机互备,OracleRAC使位于两个小型机服务器系统的Oracle实例同时访问同一个Oracle数据库,数据库所有的控制文件、联机日志和数据文件存放在共享的磁盘阵列柜上,能够被集群中的两个节点同时读写。
两台小型机之间通过私有网络进行通信,两台机器,相互备份,同时工作,当一台服务器出现故障时,另一台服务器仍然可以正常运行,在不需要人工干预的情况下,数据库服务器仍然可以运转,保证数据和检验业务流程的连续性。
另外,我们还给每台小型机操作系统制作了系统镜像,小型机的两块硬盘均为系统盘,同时处理相同的工作,当一块出现故障,另一块还可以正常工作,确保系统连续运转,从操作系统级别保护了服务器。
应用服务器间负载均衡的实现,“网络负载均衡管理”工具,以‘单播模式’进行配置,然后分别将4台应用服务器的地址加入集群,配置端口规则,完成负载均衡管理。
小型机的双机互备,应用服务器的网路负载均衡,磁盘柜的RAID技术的应用保证了系统的连续运行,数据安全和理想的访问速度,为系统的良好运行,构建了扎实的基础。
2.3 静态数据的设计
1)业务及组织结构的专业化、标准化。根据重组后新的组织结构,重新建立部门、班组和岗位命名规则,避免机构整合后,班组岗位名称冲突,明确各站业务范围和职责,严格遵循专业化管理的要求。
2)用户命名的规范化,使用名称全拼加序号的方式解决重名问题共建立1062个用户。
3)仪器设备的标准化,按照分析站代码加仪器类别代码加序号的规则统一命名系统中仪器,同时还将新编号落实到具体的仪器设备中,共整理分析仪器1159台。
4)方法标准的规范化,修改旧系统中方法号与年代号在一起的情况,整理并建立了检验方法1229个。
5)采样点和样品名称的标准化,严格按照燕化公司2009年新下发的检测计划的命名要求,重新整理了3642个采样点。建立1062个样品自动登录的样品模板,使任务频次大、下达时间规律的任务都通过系统自动下达完成,从静态数据层优化系统,避免重复劳动,降低工作量。
6)原始记录的标准化,按照国家实验室认可的要求,整理包括记录编号和温度计编号以及平行试验等全部原始记录信息,实现分析数据的全流程追溯,避免分析人员手工计算的错误。
静态数据的规范化降低了日后数据维护的难度,有利于质检中心对各分析站的统一管理,方便装置用户的理解和查询,为各分析站检验流程的整合,新功能的开发提供了便利条件。
3.新系统投用效果
新LIMS系统的投用,解决了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成立后,多系统运行的各方面问题,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实现了燕化公司质量监督管理和各分站质量检验业务的平台统一。各站分析结果独立的同时又实现了相关分析数据共享,避免分析人员的重复工作,实现了资源的优化,提高了数据报出的速度。
2)通过系统整合,做到了检验业务的全部覆盖。实现了燕化公司所有的原料、中间控制、半成品、成品、水气、环保水质、噪声等检验业务全部在整合后的系统中管理,全方位监控燕山石化生产运行中的各个环节,提高产品质量。
3)系统升级后,增强了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质量监督职能。既监督了产品质量,又监督生产装置对不合格产品的反应速度,真正成为监控生产的“千里眼”。
4)系统升级后,每个查询用户都可以通过访问网站,查看与自己相关的装置日报、样品台帐。提高产品合格率,真正为燕化公司带来经济效益。
5)编辑合格证和产品改判等功能,提高了燕山石化在产品销售过程中的灵活性。
1.1项目验收依据
信息化项目主要依据项目成果和项目文档进行验收。项目成果主要是指经项目建设后形成的信息系统以及其他项目交付物。项目文档是项目交付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合同、项目技术文档、项目上下线文档等等项目建设过程文档。
1.2项目验收条件与方式
电力信息化项目完成合同规定的目标和任务,经用户认可后,可提出开展项目验收。针对建成信息系统的信息化项目,需上线稳定运行三个月并经业务部门认可后,方可提出项目验收申请,验收后移交运维,纳入企业信息系统运维统一管理。信息化项目验收工作可视具体情况,采取现场考察、书面评议、网络评审、专家会议验收等多种方式进行。
1.3项目验收内容
信息化项目验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是否完成项目合同或任务书所要求的指标;
(2)项目资料是否齐全完整,并符合规定;
(3)项目成果的应用价值及推广的前景和条件;
(4)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
2.电力企业信息化项目验收流程
在分析电力企业信息化项目特点的基础上,根据项目验收的基本要求,本文将项目验收流程分为申请与受理、验收方案制定、资料审查与测评、验收结论形成四个环节,并对各个环节的具体内容分别进行了阐述,以期能够引导项目验收工作有序开展,加快项目验收流程,更好的达到项目验收目的。
2.1申请与受理
对于符合验收条件的信息化项目,需由项目承建单位和具体建设管理单位提出项目验收申请,经所在建设单位业务部门将验收申请表提交至所在建设单位的信息化职能管理部门,由所在建设单位信息化职能管理部门对验收申请进行受理。
2.2制定验收方案
验收申请受理后,由信息化职能管理部门会同有关业务部门制定具体的验收方案。根据电力信息化项目特点,验收方案需包括以下内容:
(1)建立验收组织机构,根据需要成立验收工作组,下设资料审查组、系统测试组、会务组等。
(2)明确验收具体内容,根据项目规模和性质,确定系统测试具体形式,提出项目验收所要准备的资料。
(3)制定验收计划,明确资料审查、系统测评、验收会议等时间安排。
2.3验收资料审查与测评
电力信息化项目验收的具体工作包括项目资料审查及系统功能测评两个方面,由项目特点可以看出,项目资料、业务需求及项目建设团队的复杂性必然会增加验收阶段资料审核及功能测评的困难,影响项目验收工作的开展。因此需成立专门的资料审核组及系统测试组,制定项目验收资料审核及项目验收测试标准,依据项目验收标准开展验收工作。资料审查组工作职责是审查并归档验收项目的文档资料,按照项目验收资料清单和项目合同要求,审查资料是否提交齐全,材料质量是否符合审查标准。具体审查内容如下:
①检查项目建设的批复文件及有关档案,单项设计、开发、实施、集成、验收等技术档案,各类标准、管理文件、过程控制文件等档案资料是否齐全;
②检查项目建设中发生的重大变更是否获得项目批复机构批准;
③检查项目承建单位是否向运维单位移交系统技术文档、运维管理手册、系统配置说明、用户配置表、系统管理权限以及技术支持联系方式等资料,是否完成运维培训。系统测试组负责系统测评工作,主要对系统的功能性测评和非功能性测评,形成系统测评报告,根据项目规模可提前开展自评工作。功能性测评主要检查系统是否满足设计方案和合同约定的功能,满足实际应用需求。非功能性测评包括系统压力测试与安全评估,重点考察系统的集成性、健壮性、稳定性、安全性、可维护性、复合响应能力、自动监测能力、与架构符合度等指标。
2.4形成验收意见
验收工作组根据资料审查和系统测评情况,根据需要召开验收会议,形成验收意见和结论,验收意见具体要求如下:
(1)验收意见应明确给出验收结论。验收结论分为“通过”、“进一步完善后重新审议验收”、“不通过”三种。
(2)对于验收发现的问题,要明确整改内容、责任单位及时间要求,项目承建单位应采取措施按要求认真处理。
(3)项目通过验收后,统一建设信息化项目的验收意见印发至项目建成系统的应用单位;各单位独立建设项目验收信息报总部备案。
(4)需重新审议的项目,要在三个月内再次提出验收申请。第二次验收仍未通过验收的,则验收结论为“不通过”。没有通过验收的项目,由信息化职能管理部门依据实际情况,提出处理意见。
(5)由于不可抗拒等因素造成责任书或合同无法全部执行的,项目承建单位应需提交相关报告和经费决算表,同时提出项目终止申请,由信息化职能管理部门审查后,同意项目终止。
3.总结
关键词:工程管理;管理层次;综合集成化
中图分类号: TU19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目前,针对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我国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导致了这种现象的发生:第一,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之间的经济交流不断的加强,发达国家新兴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不断冲击着国内的传统的模式;第二,由于国内的工程管理模式仍然处在传统的发展阶段,主导工程项目管理的三个方面都是各司其职,并没有形成系统的管理方式。因此,要想真正的实现工程项目建设的成本低、进度快、质量高的目标,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我国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使它能够适应我国现阶段的发展模式。
一、工程项目管理的内容及相互间的关系
(一)建设项目管理
所谓项目建设项目管理,即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点,它对建设项目达到了客观的、全方位的管理。项目管理的内容也体现在很多方面,主要贯穿用于建设项目成立直到完结时的全程管理。
建设项目管理是整个项目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它的构成、分工、实行关系到整个项目的发展,因此要明确每个部门的工作内容和程序,对工程项目的投资目标、项目预算、成本控制、施工进度、施工质量等等各方面的工作进行监控,并且还要进行后续的跟踪与管理,因此,建设项目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它贯穿于工程管理的整个项目。
(二)设计项目管理与施工项目管理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设计管理与项目管理都是处于整个项目管理的中期发展阶段,因此在整个工程项目管理中它们处于被动管理的地位。相对于建设项目管理来说,它们的管理面非常狭窄,仅仅只体现在项目管理的局部部分,即在工程项目中的签约部分。
设计项目管理是项目的设计单位,针对项目要求,主要体现在对工程项目的质量、进度、投资等等方面的控制,它对工程实施的要求非常高。在施工中要针对项目的实施形成具体的设计方案,使得工程能够更加顺利的开展。
施工项目管理是根据建设项目和设计项目来让施工单位进行工程承包,它的工作内容非常具有针对性,在确定好项目的施工方向后,在企业技术的支持下,不断的落实经营目标。
(三)工程项目管理三个方面的关系
作为工程项目管理的组成部分,三者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由于三者都是处在工程项目系统的管理之中,共同遵循一般特征和规律,在对它们进行管理时,可以使用相同的管理理论。三者之间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的管理主体和管理的性质上面,建设项目管理则是市场上建设材料等等的买方,追求最少的投资获得最大的收益,从而实现项目工程管理中的利益最大化。而设计项目管理和施工项目管理则是与建设项目管理主体相反的卖方,他们以产品的使用价值作为媒介,来实现利益最大化。
二、我国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弊端
我国的传统工程项目现在还处于传统的发展阶段,造成了建设项目管理、设计项目管理与施工项目管理三者独立发展的现状,导致了在整个的工程项目管理中缺乏全面的、系统的综合管理的局面,这就非常不利于在项目施工过程中的信息的交流和传递,使得各部门掌握的信息都不全面,同时信息的真实性也有所缺失。正因如此使得各个部门在面对问题时常常顾此失彼,对工程项目的的进度、管理等方面的影响极大,很难达到项目建设的预期效果。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项目建设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面对现在的大型化与复杂化的项目建设,人们也不断的意识到改革传统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的重要性,针对目前项目建设管理的发展现状,人们已经提出了解决工程项目管理的有效方法,即加强建设项目管理、设计项目管理、施工项目管理之间的交流,使工程项目的管理达到系统化的发展。
三、工程项目管理综合集成的形成及发展
(一)综合集成化概念的形成
集成并不是简单的要素叠加,它是将两个以上(包含两个)要素进行有机结合的一个整体,得出的是1+1>2的一个结构,通过要素间的的有机集合,让各个系统之间的联系加强,让系统中的各项功能有明显的提高。
整体的优化型和动态的发展型是综合集成化思想的两个显著的特征。要想系统的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问题,那么就需要将各个要素有机的结合成为一个整体,同时集成要素也会随着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因此集成化一直处在一个运动的发展状态。
为了实现管理集成化的进一步创新,达到系统的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又提出了工程管理综合集成化的管理模式,使管理集成化的发展到达了一个新的高度。系统分析一直处在一个动态的发展空间,要求部分服从于整体从而达到协调发展。
综合集成化的提出源于我国的几位知名的科学家在社会、人体、地理这三个研究系统中进化而来,目前,新兴的综合集成化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成为解决各种复杂的问题的唯一有效方法。
(二)工程项目管理层次集成化模式
目前,我国还是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它们之间独立发展,各自的利益着力点也不相同,导致了项目发展矛盾的扩大化,想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就需要建立工程项目管理三者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这样就可以避免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顾此失彼现象,从而顺利到达项目实施的预计效果。
因此,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集成化概念的的使用从根本上改革了我国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在工程项目管理这三者之间建立有效的联系,可以有效地减少在施工过程中信息缺失造成的矛盾。
四、结论
管理集成化的提出和在工程建设中的广泛应用,避免了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弊端,工程项目管理是发展的一个整体,要想让它发挥最大化的作用,就必须协调好各层次之间的关系,建立建设项目管理、设计项目管理、施工项目管理之间的有效交流体系,保证项目信息的交流和对问题的反馈,从而保证工程项目更加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曹伟.戴维.工程项目管理集成化模式及发展趋势[J].交通标准化,2012(8)
[2]陆洵雪,基于全寿命期的建设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模式研究 [D].2012
【关键词】“三合一”管理;管理体系;项目管理;优化
1、前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及石油工业的发展壮大,国内各地兴起大规模的新建、扩建、改建项目,石油化工建筑行业得以迅速发展。
在石油化工建筑企业项目管理的发展过程中,管理体系的研究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企业通过引进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帮助企业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实现更加科学的管理,一体化系统管理理念在国内石化企业项目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运用。
“一体化管理体系”就是指两个或三个管理体系并存,将公共要素整合在一起,两个或三个体系在统一的管理构架下运行的模式。实施一体化管理模式可以简化程序、减少交叉、明确职责、理顺接口,对项目管理而言,实施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可实现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境保护一体化管理,提高效率,实现与国际惯例接轨,满足实施一体化管理的企业认证要求。
“三合一”管理体系是指GB/T1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GB/T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等三个体系在统一的管理构架下运行的模式。
2、陕西化建兴化大化工建设项目“三合一”情况概述
2.1陕西化建有限公司“三合一”管理体系概述
陕西化建有限公司“三合一”管理程序文件主要由文件控制程序、记录管理程序、法律法规的获得与更新控制程序、协商与沟通控制程序等24个文件程序组成,并实行每年进行一次外部审核,每季度实行一次内部审核。充分利用了ISO9000、ISO14000、OHSAS18000管理体系之间的兼容性,以及在标准的思想、标准要素等内容上的关联性,在体系的运行模式、文件的架构上的相同性,在文件、记录、内审、管理评审等管理要素的共享性,形成了“三证合一”,有效促使了各管理领域优势互补降低管理费用、减少管理上的不协调、提供整体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管理效率,解决管理体系运行中的问题。
2.2ISO9000、ISO14000、OHSMS18000管理体系的内在联系
首先,在ISO/TC176(IS09000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ISO/TC207(IS014000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制定各自标准的过程中,均涉及到了职业安全卫生问题,两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均有意涉足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标准化工作,但由于职业安全卫生范围广且复杂,远远超出两个技术委员会的工作范围,因而在IS09000和IS014000标准中均没有包含职业安全卫生的内容,但显而易见,三个标准是相互关联的,内容互有交叉,ISO9000、ISO14000、OHSMS18000管理体系的标准在标准的思想、标准要素等内容上有很强的关联性,在体系的运行模式、文件的架构上是基本相同的,这样就为QMS、EMS、OHSMS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提供了可能。其次,三个标准的基本框架是一致的。0HSAS18001与IS014001结构完全一样,2008版IS09001标准虽然不再采用要素的方式编排,但其“过程方法”的模式结构与IS014001、0HSAS18001结构仍是相容的,并且新版IS09001标准在修订时即充分考虑到了与IS014000(OHSAS18000)标准的兼容性。在文件、记录、内审、管理评审等管理要素可以实行共享。最后,就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和安全的性质而言,关联性是很明显的。如果质量控制不好,就要多出废品、浪费能源和原材料,废品处理也可能带来污染;由于环境污染的受害者往往首先是企业职工,就同时产生了职业健康和安全问题。在危机四伏、乌烟瘴气的操作环境中,不可能制造出好的产品。在一些高风险行业中,这种关联性会更加明显。例如:化工行业中发生的火灾和爆炸、核电站放射性物质的泄漏等。这些事故一旦发生,既是质量事故,又是环境灾难,十有八九有人员伤亡。所以,需要采取综合的措施,将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和安全放在一起考虑。
3、影响兴化大化工项目“三合一”管理体系各因素分析
SWOT技术矩阵:优势因素(Strengths),弱势因素(Weaknesses),时机因素(Opportunities)和威胁因素(Threats)交互作用形成的矩阵。SWOT矩阵分析,就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等,通过调查列举出来,并按照矩阵的方式,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而结论通常带有一定的决策性。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对研究对象所处的情景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研究,从而根据研究结果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计划以及对策等。
要对兴化大化工项目“三合一”管理体系进行优化,就必须分析出目前影响“三合一”管理体系在兴化大化工工地运行的相关因素,为下一章的优化奠定基础。
按照SWOT矩阵分析将影响兴化大化工项目“三合一”管理体系各因素列出如下:
3.1优势因素
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过程中的阻碍因素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将创新思想和意识普及化,教育工作者需要将聚焦点放在阻碍因素的重点上,从不利影响的因素着手,提出并推行相应的解决措施。首先,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是阻碍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一大关键。化学专业强调了基础、理论、实操等能力,而传统的教育模式弊端则在于灌输式教学,而这种灌输式教学则容易将所学的知识点分切出来,让各种知识点之间缺乏联系,显得零碎和杂乱,缩小了知识之间的活动范围,也忽略了各学科息息相关的要点。这对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有或多或少的不良影响。
再者,传统教学侧重于大纲、结构、分点的教学,这种由老师组织和编辑的知识骨架图,虽然教学的时候感觉比较顺利,但在实际上,学生的思维一直被束缚在教师的思维范围内,所学的知识都局限于书本、教师、课件这三者之间形成的无形框架之中。这就容易产生学生缺乏主见,以致弱化甚至是失去了创见的问题。
最后,是实验教学的存在问题。化学专业教学离不开实操,而如今普遍高校都出现实验内容及其配置不完善的问题,实验环境条件相对落后,学生能真正亲自动手的机会不够。同时,对于一些基础性的课程,特别是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分析化学等,教师一般采用课堂先讲一遍,并分发实验报告,然后让学生在课后预习和准备,到了实验室就观看教师操作,或者是分组操作。但是,由于实验室的条件局限性,每组的人数颇多,而能真正动手做实验的学生仅有十几个,其他的学生就出现了浑水摸鱼的情况。学生在学校就缺乏动手的能力,对实验的过程一知半解,原本应在实验过程中所学的知识没有学到,长期以往,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对化学没有探究和钻研的精神和态度,在这种情形之下,谈何创新、谈何能力。
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过程中的几点建议
1.针对化学专业的知识,创新教学模式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明确创新能力的基本点:基础知识。若只是单纯的掌握专业知识内容,而忽略了基础知识的扩展和延伸,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一环接一环的教学内容。首先,学生的基础知识,教师务必确保有一定的知识度,其次要引导学生进行独立——联想——讨论三步骤的学习方法。如:在进行分光光度计的教学时,教师需要以实验操作为主,进行各个理论知识点的传授。以邻菲罗啉分光光度计测定水中微量铁为例,教师第一步要教学的是邻菲罗啉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的原理和方法,同时还要对绘制标准曲线图、波长的选择等理论内容要逐渐渗透于实操过程中去。要让学生进行独立的实验,独立的使用分光光度计、选择比色皿、配置铁的标准使用溶液等;再者,要让学生学会联想学习法,要让学生对同系列的实验也有一定的想法和比较,如: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硝酸根离子浓度,并对同系列的实验报告进行详细的记录。最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对于一些具有思考性的题目,如:由工作曲线查出的待测铁离子的质量浓度是否是原始待测液中铁离子的质量浓度?这类具有思考性质的题目,教师不宜直接给出答案,而要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学习,开阔学生的视野,细化学生的心思,为创新能力提供十分的基础知识做后盾。
2.建立并完善创新教学体系,推出激励政策
鉴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人才的创新能力有一定的不利因素,对学生的全方位了解并不到位。因此,建立一个创新形的评估机制,提供一个教与学并进的反馈系统,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全方位思考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的缺失,是必不可少的。同时,还要着重于对学生的评价方面,特别是创新能力的考查。因此,对于考试的种类和形式可以“大杂烩”;还能举办一些创新能力相关的化学知识活动、化学科研的研究、化学创新讲座等等,对学生的各种创新型思维、行为、成果都给予肯定,并鼓励学生持之以恒的坚持创新。如:将学生在创新活动中所参与的情况,给予奖励,并采用积分制的模式,将学生每一次创新都记录在案,并与化学专业的奖励结合起来,如:设置化学奖学金,当分数累计到一定程度时给予学生奖励。作为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要分清主次,注重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以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建立并完善创新教学体系,推出激励政策,是十分必要的。当校方能从政策的大方向上瞄准前方的道路,那教师和学生就能结伴同行,一步一个脚印,慢慢的朝前方走去。
3.注重对学生的心理指导
如今90后的大学生普遍在小学、初中甚至高中时期都接受灌输式教育,为了应付中考和高考,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已深入人心。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显得难上加难,为了让学生从思想上树立正确的创新意识,教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心理指导。首先,要让学生相信自己,要学会三个字:我能行!否则,一切努力都将付诸流水。再者,要让学生投入创新,自主创新,也需要教师的心理指导,在学生勇敢时给予鼓励,在学生迷茫时给予关怀。在学生创新的过程中,教师的心理指导作用犹如火把,既能照亮前方又能温暖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