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兵过年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高血压;护理干预;老年患者
【中图分类号】R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285―02
目前,我国老年高血压患者数量较多,但患者多缺乏一定的疾病防控知识,疾病对其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由于患者病程较长、就诊意识相对薄弱且遵医率较低,不能持续严格常规用药,提高高血压急症或高血压危象的发生。患者血压波动明显,靶器官损害明显。本文采用护理干预方法旨在控制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降低并发症,提高疾病防控意识,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选择150例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研究组患者80例,平均年龄(68.7±4.4)岁,平均血压(155.8±10.4)mmHg。合并糖尿病患者11例、冠心病5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7例、脑梗塞后遗症患者1例、慢性肝炎肝硬化2例、尿毒症5例、股骨颈骨折后卧床2例。对照组患者70例,均年龄(65.2±3.7)岁,平均血压(158.8±9.8)mmHg。合并糖尿病患者9例、冠心病4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4例、脑梗塞后遗症患者2例、慢性肝炎肝硬化1例、尿毒症6例、股骨颈骨折后卧床1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研究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比较患者血压、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 、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质量评分量表(QOL)评分及依从性进行评定。
1.3 干预总有效标准[2]
显效:伴有其他疾病,血压小130/80mmHg,普通患者血压低于140/90mmHg,日常生活能力量表、抑郁自评量表以及生活质量评分量表评分明显增高;有效:伴有其他疾病,血压小于130/80mmHg,普通患者血压低于140/90mmHg,日常生活能力量表、抑郁自评量表以及生活质量评分量表评分增高;无效:伴有其他疾病,血压高于130/80mmHg,普通患者血压高于140/90mmHg,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量表、抑郁自评量表以及生活质量评分量表评分无变化或降低,病情加重或发生猝死。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 SPSS 17.0(产品与服务的统计学解决方案)软件来进行数据的统计及处理,以 ±s来表示数据,以t检验应用于计量资料,以X2检验应用于计数资料,采用q检验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
2 结果
2.1如表-1研究组平均血压、规律服药、参加保健锻炼以及定期复诊人数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如表-2,根据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质量评分量表(QOL)评分比较,研究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生活质量均高于对照组,抑郁情绪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高血压主要临床表现以体循环动脉压过度增高为主,老年患者动脉弹性较差,自我调节能力弱,若不进行积极有效的控制,极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存质量。高血压的发病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但与患者所处的环境有关,还与其生活、饮食习惯有关。通过护理干预,可以使患者了解高血压的发病因素、治疗原则,坚持遵医服药的重要性及改善平时生活饮食习惯,加强锻炼的好处,从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本研究中,80例接受护理干预患者的依从性和自我保健意识明显增强,血压控制效果也超出对照组。主要项目为[1]:①健康教育,建立家庭和病史档案,对于患者详细记录患者患病起始时间、病程、其他疾病史、常用药物名称以及剂量、药物及食物过敏史等;对于健康人群记录家族遗传病史[2]。②药物干预,治疗高血压的关键是长期合理地用药,但有些患者因经费问题而擅自停药或减量,从而导致病情复发。因此,应对患者擅自停药或减量的不良后果进行宣传,强调遵医服药的重要性,同时针对患者的经济状况,尽量选择不良反应低、价格便宜的有效药物,讲解药物的作用及规律,用药勿擅自减量或停药的重要性。对特定疾病高危人群重点讲授疾病控制和预防的注意事项。③饮食及运动护理[3],进行饮食营养宣传,要指导患者坚持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多食用新鲜蔬菜及水果,戒烟、限酒。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及年龄进行适当的运动进行自我调节。根据不同患者基础病,介绍各种慢性疾病的相关防治知识、预防意外事件发生;④经验交流,定期举行经验和感想交流会,帮助病患、家属以及高危人群之间进行疾病治疗、生活经验交流,提高患者精神生活。⑤提高患者及家属规范治疗疾病信心和意识[4],教授相关自我保护、自我护理的知识。除了药物治疗和健康教育,心理辅导也是重要环节。长期疾病以及家庭和社会的压力可能使患者失去战胜疾病和未来生活的信心从而影响患者对治疗和医护工作者的信心,造成遵医率下降。必须改善患者心理适应能力,积极与患者交流,提倡患者之间交流和开展各项行动,同时患者家属心理干预也极为重要,进行家庭教育,呼吁家庭成员和社会成员间的互相关心[3]。
总之,结合本文研究表明,护理干预方法能够明显提高慢性病患者遵医率,控制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降低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治疗。
参考文献:
[1] Stuart M,Weinrich M.Home-and community-based long-term care:lessons from Denmark[J].Gerontologist,2001, 41(4):474-480.
[2] 傅华,叶葶葶.临床预防医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329-330.
[3] Fitzpatrick JJ.Building community: developing skills for interprofessional health professions education and relationship-centered care[J].Interdisciplinary Health Education Panel of the NationalLeague for Nursing,1998,19(2):86-90
【关键词】 老年人;肺心病合并冠心病;临床规范治疗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即为冠心病,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即为肺心病, 这两类疾病在中老年人中常容易发病, 对患者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 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1]。对这两类疾病来说, 单一疾病的诊断就目前而言并非难事, 但是如果两类疾病合并发生, 将对临床诊断带来困难, 此类疾病简称肺心病合并[专业提供写作论文和论文写作服务,欢迎您的光临dylw.net]冠心病。目前我国尚未出现有相关诊断标准方面的确切研究结果, 国外的研究也尚未得出结论。一般若患者同时患上冠心病和肺心病, 那么这两类疾病的症状在一定程度上会出现相互影响、掩盖等现象, 这些都会导致患者出现误诊或是漏诊等情况[2]。本次实验选取了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来武汉新江南医院接受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治疗的88例患者,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了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来本院接受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治疗的88例患者, 参与本次实验的患者在入院治疗时均接受相关检查, 其都符合我国对肺心病和冠心病的相关诊断标准。这些患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出:持续性房颤、较长时间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胸部压迫感、心绞痛、心肌梗死等情况。这些患者中有60例男性, 28例女性, 年龄分布在52~85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67.1±3.4)岁。患病时长为4~16年, 平均时长为(11.2±2.9)年。在这些患者中有45例患者有长期吸烟的习惯。
1. 2 方法 对这些患者首先进行常规治疗, 之后根据每一位患者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有感染时使用抗生素治疗, 通常可以采用左氧氟沙星联合头孢他啶进行治疗, 对于感染严重的患者则使用头孢哌酮他唑巴坦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合理使用血管扩张剂, 对患者的心脏负荷起到减轻的作用, 同时可以有效的对患者的左、右心室起到改善功能的作用, 对心输出量的提高也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可以使用强心剂、利尿剂对心力衰竭等情况进行改善治疗。使用适当的氨茶碱和琥珀酸氢化可的松等进行静脉滴注, 以达到对患者的支气管起到扩张的作用。本次实验的患者进行为期15 d的治疗, 同时记录对应时期患者的心肺功能、血常规、超声心动图、心电图、X线检查及血糖、肝肾功能等基本情况。
1. 3 疗效评定标准 本次实验的疗效评价标准具体见表1。
1. 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3.0版, 组间计量数据采用( x-±s)表示, 计量资料行t检验, 计数资料行χ2检验,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88例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后, 有30例患者得到治愈, 有29例患者治疗后为显效, 有22例为有效, 5例治疗无效, 其余有2例患者出现死亡情况, 总的治疗有效率为92.4%, 具体情况见表2。
3 讨论
肺心病和冠心病在中老年人中常容易发病, 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对这两类疾病来说, 单一疾病诊断就目前而言并非难事, 但是如果两类疾病合并发作, 那么将对临床诊断带来困难, 此类疾病简称肺心病合并冠心病[3, 4]。总体上来说, 肺心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呼吸困难、食欲不振、发绀、水肿等, 这些临床表现不会因为患者同时患上冠心病而出现消失或是减轻等情况。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 已有研究表明在判断肺心病合并冠心病上, 从冠心病的一些特殊的临床表现, 如心绞痛等, 同时结合心电图、超声心动图、X线、血常规、血生化等检查可以基本确定患者是否为肺心病合并冠心病, 这一研究结果在对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诊断中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5]。
近年来, 随着肺心病和冠心病患者的数量不断上升, 同时患有两类疾病的患者人数也在不断的增加, 并且常出现在中老年人群中, 这些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虽然近年来已有越来越多的研究在关注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诊断, 但是就目前而言, 尚未形成较为统一的诊断标准, 这主要是由于这两类疾病的症状在一定程度上会出现相互影响、掩盖等现象, 从而导致患者出现误诊或是漏诊等情况, 这就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综合分析, 同时还需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相关检查。
本次实验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来本院接受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治疗的88例患者, 对他们进行相关的治疗, 同时对治疗的效果及方法进行分析讨论。本次的研究方法主要为首先对患者实行常规的基础治疗, 之后对患者各自的具体病情实行个体化治疗, 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对于患有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来说, 其病情不断加重主要是由于肺部感染造成, 因此在治疗时首先需要对肺部感染进行有效的控制[专业提供写作论文和论文写作服务,欢迎您的光临dylw.net], 本次试验使用左氧氟沙星联合头孢他啶进行治疗, 对于感染严重的患者则使用头孢哌酮他唑巴坦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 这可以实现良好的控制感染的效果, 对患者的病情起到改善作用。使用硝酸甘油或硝普钠减轻心脏前后负荷。对于有心力衰竭的患者使用强心剂和利尿剂治疗。在参与本次实验的88例患有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中, 通过常规基础治疗结合差异化治疗后, 有92.04%的患者治疗有效。综上所述, 在对患有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中老年患者人群中, 越早的诊断治疗对患者越有利, 同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治疗, 这样可以有效减少患者出现死亡等情况, 对改善病情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吴礼华.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合并冠心病临床效果分析.中国当代医药, 2011, 18(18):138-139.
这一决定,在教育界被简称为“布局调整”,在民间,则被简称为“撤点并校”。初衷无疑是好的,一方面,部分农村学校的学生非常少,另一方面,相对贫乏的农村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这两方面的原因导致农村的很多小孩无法接受基本正常的教育。政策实施后,将有限的教育资源集中起来,对于提高农村整体教育水平有显著作用。
但与此同时,撤点并校也造成另外的后果——为了求学,学生们要背井离乡,家长们有时也要被迫陪读,因此产生部分学生的营养、心理、亲情、文化等问题,随着时间的延续,这些问题慢慢浮现。2011年末的几次重大校车事故,加剧了人们对“撤点并校”的质疑。
选择山西省吕梁市石楼县作为“撤点并校”政策的考察点,并不是因为它撤得多、并得快,而是因为,它是中国极普通的一个县,因此更有样本价值。在这里,我们看到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在“撤点并校”前后所发生的变化,也看到了“中国滋根”等公益组织的积极努力,以及政府和民间为解决现状的有益联合——正是这种联合,让人眼前一亮。
10年,值得对一项公共政策的效果进行整体评估;10年,值得回头望一望,我们已经走了多远;10年后,我们该总结既往经验,完善政策,让孩子们接受到更好的教育。
城乡学校的布局调整进程就像一场百米竞赛,经历了起步、发动,并在十年后即将冲向终点。在这场竞赛中,有村民吃力跟上了队伍,贫困的村民终被抛弃。一份县人大调研报告将乡村教育的现状归结为:“城挤、乡弱、村空”。
凌晨六点半,天还黑着,在黄河边的山西省石楼县,田家岔村已经醒来。伴着鸡鸣狗叫,一台满载学生、顶上摞着行李的中巴车摇摇晃晃地开上村里土路。临行前,有学生家长特意点了一挂鞭炮,给开学第一天的孩子们讨个彩头。
女生白婷婷也在车上。两个小时后,她将正式转学到距离县城更近的马村寄宿制小学。那里每天能吃上三顿饭,有单独的音乐体育老师,宿舍楼下还有饮水机——这在她之前的村庄小学里都是奢望。
这个16岁的女生是主动要求转学的,“六年级了,村里的小学还在上五年级的英语”。
2012年春季学期,田家岔小学将只剩下19名学生。十年来,随着石楼县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步伐,已有数千名像她一样的孩子选择离开村庄,前往学生更多、条件更好、离家也更远的其他中小学。
撤点并校的开始
从太原坐车,从高速路转到柏油路、石子路,看过满眼黄土、千沟万壑,四个多小时后,才到达这个国家级贫困县。石楼县位于山西省西部,东依吕梁山,西濒黄河,因为自然条件恶劣,当地流传着“山山和尚头,坡坡鸡爪沟,种田难见苗,十亩一担挑”的顺口溜。
散落在5700多条山沟里的500多个自然村里,曾经村村有小学。一孔土窑洞,一位高中毕业的民办教师,少则五六个、多则几十个学生,就是一个典型的村小。人们习惯性地把这种学校叫做“单人校”。
将便宜的三合板涂了墨汁晒干,用作黑板;下雨时,从窑洞顶哗啦啦往下掉土块,“条件确实是差”,石楼县小蒜镇转角小学校长韩志勇向笔者回忆。上世纪90年代,他管理的一所村小有50多个孩子,夏天热得要将窗户卸下来,实在顾不上的时候,给一个年级上课时,就给其他学生每人发些小棍子,打发到窑洞外做算术、玩黄土。
这些像撒出的胡椒粉一样分散在山沟里的村小,以乡镇为单位,统一归中心校管理。村小只有一至四年级,复式教学,教学质量依赖于老师的知识水平和责任心。五年级时,不同村落的孩子们便集中到乡镇的寄宿制小学,然后进入乡镇初中、县城高中。
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下形成的、“村村办小学”的农村教育格局,进入21世纪后被打破。
2001年5月29日,国务院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第13条规定,“因地制宜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从此,石楼县撤点并校、布局调整的序幕缓缓拉开。
起初,县教育局计划撤并15人以下的学校。然而,固守土地的村民们都不愿意放弃孩子在家门口上学的机会,强烈反对。撤并不得不放缓。在2001年后的两年内,实现撤并的学校大多是没有生源自行消失的,为数不多。
随着农村税费改革、退耕还林等政策进行,2003年前后,石楼县政府制定了“撤乡并镇”“移民并村”的总体规划,要把散居在全县506个自然村的8.9万农业人口,集聚到“1城4镇82个中心村”来。
那时,全县还有中小学365所,其中有近90个是不到10名学生的教学点。
“移民并村,学校先行”,是石楼县教育体育局提出的一个口号。2004年,新建了中心小学的小蒜镇教鹏焉村成为全县第一个移民新村。教鹏焉本来只是位于一个三岔路口的山头,周围的三道山梁里分布着十多个自然村,新村建起后,附近教学点陆续撤并至教鹏焉小学。
“客观地说,在2005年以前,以行政手段强行与老百姓意见对着干的情况,非常少,”石楼教育界人士郑化民如此评价,30年来,他做过教师、校长,后进入教育行政部门至退休。
时代及政策的助推
2005年10月,吕梁市人民政府了《吕梁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的实施意见》。意见第一次将撤并标准做了规定,即“调整后保留小学的服务半径,沿川及公路沿线一般约为2公里,山区视具体情况可适当放宽”。
胡建东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风湿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风湿性疾病。
专家门诊:周四下午(青海路名医特诊部),周五下午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慢性多关节炎症为主要症状的自身免疫病,多见于中年女性,受累关节以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肘、肩、膝和足趾关节最为多见,颈椎、颞颌关节、胸锁和肩锁关节也可受累,并伴活动受限。该病如不能及时诊断和早期进行有效治疗,常常导致患者关节破坏、畸形,关节功能丧失甚至永久性残疾,严重威胁患者健康。
发病半年内有效治疗,预后较好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目标主要是控制关节炎症,阻止或延缓病情进展,防止关节破坏和畸形。患者如果能够在发病早期(半年之内)得到有效治疗,预后较好;反之,若延误治疗或治疗不当,则较为难治,预后较差。
过去十年,医学界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理解、管理和治疗取得了相当重要的进展,其中最重要的是治疗理念的更新,即早期治疗的观念――患者一经确诊,即采取有效治疗(以慢作用抗风湿药或生物制剂为核心的治疗)。
起效慢“治本”药物:慢作用抗风湿药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中,慢作用抗风湿药(又称作改善病情药)被认为是目前治疗该病的最有效的药物。这类药物以甲氨蝶呤为代表,被称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基石”,其特点是起效较慢,需1~6个月才能发挥疗效。这些药物虽然不能在短期内消除关节炎症,缓解关节疼痛,但却能通过抑制免疫,减缓自身免疫的病理状态,延缓或阻止病情发展,预防或减缓关节破坏,具有“治本”的作用。
慢作用抗风湿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彻底改变了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前景,使这种被称为“不死癌症”的临床难治性疾病被逐步攻克,彻底摆脱了以往“疼痛-止痛-破坏-畸形”的落后治疗方式。
起效快“治标”药物:生物制剂
生物制剂(又称改变病情生物制剂)是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的“新世纪曙光”。研究发现,引起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元凶"是以"肿瘤坏死因子"为核心的一些炎症因子,能引发关节滑膜炎、活化破骨细胞造成骨破坏和关节畸形。生物制剂则通过直接抑制这些炎症因子来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目前临床使用最多的是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如依那西普、英夫利昔单抗、阿达木单抗等。与传统的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相比,其主要特点是起效快、抑制骨破坏的作用明显、对血液系统、肝肾功能影响较小,患者总体耐受性好。
因为生物制剂起效快的特点,能在更短的时间内控制病情的发展,更符合早期治疗的理念。当然,患者使用生物制剂前应由专家进行严格筛选和评估。
中西医结合治疗:提升疗效、改善生活质量
[关键词] 循证护理;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临床应用;分析研究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9(b)—0146—02
循证护理是源于循证医学的一种护理模式,它是临床护理的一种实践过程,是指在护理的过程中,正确且全面地认识及其所患疾病,并从疑难的临床问题中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然后运用这些方式方法联系患者的实际情况,有效的解决临床中各种问题,并期望取得最佳治疗效果的一种现代护理模式。循证护理是现代新医学模式下护理实践的一种崭新模式,去对于患者的康复具有相当重要的积极作用。为了进一步研究并探讨循证护理在现代临床中的应用方法与价值,为了进一步分析循证护理对于老年冠心病并发心力衰竭患者中的重要作用,笔者选取2008年12月~2011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老年冠心病并发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所有的患者进行了较为科学与明确的分析,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项研究资料为本院2008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00例老年冠心病并发心力衰竭患者,其中,男62例,女38例,年龄68~80岁,平均68.50岁。所有患者的临床诊断均符合内科学的相关诊断标准。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运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即可,而治疗组的患者则运用循证护理的方式来进行护理,其具体的护理方法如下:
1.2.1 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科学的评估并提出护理问题 对患者的详细病情及身体状况进行较为科学的评估和分析,例如评估其各项生命体征、活动耐受力、呼吸困难程度等相关情况,并适时地提出护理问题。
1.2.2 查询相关的护理文献并寻找循证护理的支持 应用图书馆以及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的文献检索工具,对于上述所提出的护理问题进行较为详细与科学的检索,寻找相关的文献资料,并且对这些证据的真实性、科学性以及临床实用性等作出客观的评价,以确定结论。
1.2.3 运用最佳的证据来指导护理实践 首先是患者氧气吸入的护理。由于心力衰竭的患者常常会伴有呼吸困难、心慌以及胸闷等症状,而在此时医护人员则应该为患者提供吸氧的护理,氧气的流量为2~4 L/min,这样可以提高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从而有效地改善其呼吸困难的症状[1]。其次,休息的护理指导。老年人是整个健康群体中最为脆弱的人群之一,其一旦患病便会具有病情复杂且病程较长等特点。休息是老年人患病之后最为有效的康复手段之一,它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的新陈代谢,减少患者身体组织对氧的消耗,从而使其心率减慢,心脏负担减小。所以,在对冠心病并发心力衰竭的患者进行护理时,在保持室内安静、整洁的前提下限制探视的人数及时间,指导患者按时休息并适当的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以促进其心脏功能的恢复[2—3]。第三,饮食及心理护理。对于患有冠心病并发心力衰竭的患者而言,应该多食用一些可溶性的食物纤维,并遵循清淡、低钠、低热、易消化、禁烟酒、少食多餐等饮食原则,以促进患者的恢复。此外,对于患者的心理护理也是至关重要的。老年人的体质弱、抵抗力较差,在患病时常常会感到焦虑和不安。所以,对于老年冠心病并发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应该在常规的护理之上加强心理护理,以使其消除不良情绪,正确对待疾病,从而树立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4—6]。第四,防止压疮的发生及洋地黄的用药护理。由于心力衰竭患者经常被迫端坐呼吸而应该加强对患者的皮肤进行护理。在护理的时候应该加强翻身,并有效地结合气垫床等医疗器械防止患者的皮肤受损。此外,老年的冠心病患者对于洋地黄的使用较为敏感,在运用该项药物之前应该先向患者询问有无恶心、呕吐等症状,并认真听患者的心律情况。当患者的心律出现变化时,即由原来的规则变为不规则或是由原来的不规则变为现在的规则等,都应该考虑到患者洋地黄中毒的可能性,并立即停药,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来解决。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组的50例患者中,满意为32例,较满意为16例,总满意度为96.00%;而对照组的50例患者中,满意为27例,较满意为15例,总满意度为84.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3 讨论
该病诱发因素分析:(1)感染因素。例如患者的肺部感染、胆道感染以及泌尿系统感染等均会导致该项疾病的发生。在本组患者中,约有64例患者均是由于感染因素而导致其心脏负荷加重,从而诱发心力衰竭。(2)情绪激动或过度劳累等因素。本组患者中,约有31例是由于上述原因而导致疾病发生。过度的体力劳累能够迅速的增加机体的代谢,从而导致其心率加快以及心脏负荷的加重。而情绪过度的激动则会影响患者大脑皮层的兴奋,从而增加患者的心输出量,导致其血压升高以及心脏负荷加重,进而诱发其心力衰竭的产生。(3)心律失常。在本组患者中,有5例患者是由于心律失常而导致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是冠心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这种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的现象极易导致患者心力衰竭的出现。
老年冠心病并发心力衰竭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心脏急症,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想要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除了及时、有效的治疗之外,良好及科学的护理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本项研究的研究结果显示,运用循证护理的方式对老年冠心病并发心力衰竭的患者进行护理,不仅非常的安全和可靠,且对于患者的康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在现代的临床中进行大力的推广与应用。另外,应该嘱咐并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健康的运动方式和愉快的心情,来降低老年冠心病和并发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和预防复发[7]。同时,患者家属要多与患者沟通,及时满足患者的各种需求,给予其心理上的安慰和支持,拥有平和、积极、愉悦的心态来配合治疗,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欣颖,江丽丽. 循证护理在高血压病护理中的实践[J]. 吉林医学,2006,27(8):945.
[2] 陈丽萍,吴少琼,王丽娜. 循证护理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作用[J].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7):122—123.
[3] 宁显利,陈金凤,龙小丽. 老年人冠心病并发心衰的临床观察与循证护理[J]. 现代护理,2005,11(21):1830—1831.
[4] 唐钰,刘姗姗,李洁. 循证护理在心血管疾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 中国医学创新,2010,7(3):117—118.
[5] 张青. 循证护理在老年冠心病并发心衰中的应用[J]. 中国医药指南,2009,7(24):194—195.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18023296号-3 川公网安备:51010802001409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蓉零字第CH-B061号 统一信用码:91510108MA6CHFDC3Q © 版权所有:四川好花科技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本站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主要从事期刊杂志零售,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特此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