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膀胱肿瘤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膀胱;肿瘤;二维声像图;超声检查;诊断;鉴别诊断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5(a)-078-02
Bladder neoplasm ultrasound diagnosis
LI Qiang
(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Longkou,Longkou 2657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discuss bladder tumor ultrasound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Methods:To carry out the ultrasound inspection to 28 example bladder tumor patients, and observe the lump body's two-dimensional acoustic image chart, interior and peripheral blood stream characteristic,diagnosis result and pathology comparison.Results:According to the bladder neoplasm two-dimensional acoustic image chart,the union surgery investigation and the tumor pathology check result,the bladder neoplasm acoustic image chart was divided into four issues, and had certain rule.Conclusion:The ultrasound has high diagnosis value to the bladder neoplasm, generalized analysis two-dimensional and colored doppler acoustic image tuteur spot, may enhance the accuracy rate of bladder neoplasm diagnosis.
[Key words] Bladder;Tumor;Two-dimensional acoustic image chart;Ultrasound inspection;Diagnosis;Different diagnosis
膀胱肿瘤在泌尿系统肿瘤中最为常见,本病多以无痛性肉眼或镜下血尿为首发症状。在临床上诊断膀胱肿瘤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较多,如超声显像、CT、MRI及膀胱镜检查等,其中二维超声显像方便易行、无创伤,对膀胱肿瘤的诊断及术前分期准确率较高,受到临床的重视。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肉眼或镜下血尿(病史3 d~1年余),伴尿急、尿频、尿痛者28例。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探查和切除标本病理检查,最后诊断为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27例,移行上皮状瘤1例。
1.2使用仪器
美国GE-LOGIQ-400PRO,探头频率2.5~4.0 MHz。
1.3检查方法
检查前患者饮适量温开水,待膀胱充盈后,取仰卧位,暴露下腹部,然后涂耦合剂,按常规方法,探头在耻骨上方作纵向、横向及斜向扫查,仔细观察各解剖部位的膀胱壁有无局限性增厚,或突向膀胱内的结节与团块,当显示有关病变后,观察并检测其大小与形态,确定其位置,对拟诊膀胱肿瘤患者,仔细观察肿瘤基底部的宽窄,有无瘤蒂及瘤蒂的粗细,肿瘤基底浸润膀胱壁的深度等,并进行声像图分期。
1.4膀胱肿瘤的分期方法
按国际统一标准对膀胱肿瘤的TNM分期方法,共分四期。T1期:肿瘤仅限于黏膜;T2期:肿瘤突破黏膜层入浅肌层;T3期:肿瘤浸达深肌层;T4期:肿瘤突破膀胱浆膜层,固定于盆腔,或有周围脏器转移。
2结果
2.1膀胱肿瘤大小位置与形态
本组28例膀胱肿瘤,单发肿瘤21例,多发性7例,共计34个瘤体。二维声像图表现为膀胱黏膜局限增厚,局部可见状结节或菜花状团块突入膀胱无回声区内,状结节多有蒂,蒂粗细不一,菜花样团块蒂较粗或基底较宽呈浸润状,内部回声较高。
2.2声像图分期
根据本组28例膀胱肿瘤,34个瘤体浸润膀胱深度的二维声像图所见,结合手术探查和肿瘤标本病理检查结果,参照膀胱肿瘤国际统一的TNM分期方法,将膀胱肿瘤的声像图分为四期。
T1期:肿瘤仅局限于膀胱黏膜层。本组有13例,15个瘤体。声像图所见膀胱黏膜带状回声连续性破坏,可见边缘不规则的肿瘤结节或团块突入膀胱腔内,表面呈状或菜花样,其内部回声略低于膀胱肌层,呈分布不均匀的点状低回声或高回声,结节与团块多有蒂,且较细,肌层回声连续性好。
T2期:肿瘤浸入膀胱浅肌层。本组有8例,11个瘤体。声像图显示膀胱壁增厚,局部有边缘不规则的团块状回声突入膀胱腔,表面多呈菜花样,蒂较粗或无明显瘤蒂,基底较宽,浸入黏膜下,与肌层带状回声分界模糊或有低回声凹陷。
T3期:肿瘤深达膀胱深肌层。本组有5例,6个瘤体。由于肿瘤相对较大,基底较宽而浸达膀胱深肌层。声像图显示肌层带状回声连续性破坏或中断,低回声团块浸润,膀胱壁外呈膨隆状,可因其周围组织受压而回声增强,但分界较清晰。
T4期:肿瘤固定于盆腔,并浸及膀胱周围脏器,本组有2例,2个瘤体。具有T3期声像图表现,团块突出膀胱肌层,由于肿瘤浸润而与膀胱周围组织回声分界不清,膀胱周围或其他脏器可见结节与团块回声。
3讨论
3.1膀胱肿瘤的病理基础及超声诊断机制
3.1.1膀胱肿瘤的病理基础膀胱肿瘤的发病率居泌尿系统肿瘤首位,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膀胱肿瘤分为上皮细胞性与非上皮细胞性肿瘤两大类;上皮细胞性肿瘤占膀胱肿瘤的95%~98%,上皮细胞性肿瘤又分为移行上皮状瘤、移行上皮细胞癌、鳞状上皮癌和腺癌等。非上皮细胞性肿瘤占膀胱肿瘤的2%~5%,主要见于血管瘤、纤维瘤和平滑肌瘤等。膀胱肿瘤多为单发性,多发性者较为少见,占16%~25%。肿瘤可能发生于膀胱壁的任何部位,绝大多数见于膀胱三角区,其次为两侧壁,发生在膀胱顶部者较少见。膀胱恶性肿瘤的转移方式有淋巴转移、血行转移或直接浸润、局部种植四种,主要为盆腔淋巴结转移,晚期转移多见于肝、肺、骨骼等处。
3.1.2膀胱肿瘤的主要临床表现膀胱肿瘤多发生于40~60岁的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约为4∶1。膀胱肿瘤最常见的症状为无痛性镜下或肉眼血尿。肿瘤侵犯膀胱壁,刺激膀胱黏膜及并发感染时,可引起尿频、尿急、尿痛。膀胱肿瘤晚期瘤体较大时,可于腹部触及浸润性肿块或出现严重的贫血、水肿等临床表现与体征。盆腔广泛浸润时可出现腰骶部疼痛、下肢水肿等临床表现与体征。
3.1.3膀胱肿瘤的超声诊断机制 膀胱是一个中空性肌囊,可分为底、体、颈三部分,膀胱具有充盈尿液的特点,当膀胱壁发生肿瘤时,瘤体突入膀胱腔内,由于膀胱壁及其腔内尿液与肿瘤的组织密度不同,声阻差别较大,超声通过时可引起明显回声,鉴于瘤体的大小、形态、组织密度及其浸润膀胱壁的深度与范围不同,其声像图表现也各不相同,上述为超声显像诊断膀胱肿瘤的物理基础。在二维声像图上,膀胱肿瘤呈明显高于膀胱腔内尿液无回声区而略低于膀胱壁的结节与团块。
3.2 膀胱肿瘤的声像图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膀胱正常充盈时声像图表现为:呈类三角形或椭圆形的无回声暗区,膀胱壁亮而且光滑整齐,连续性良好。当膀胱内出现肿物时,声像图则表现为膀胱壁增厚,以黏膜增厚为主,大多数为局限性增厚,膀胱无回声暗区内出现大小不一、状或菜花状、回声中等或中高的不均匀团块,后方不伴声影(钙化时可出现),团块以宽基底或蒂与膀胱壁相连,当振动腹壁时,实时超声观察可见瘤体抖动,带蒂者漂动。晚期膀胱壁受侵犯时,声像图表现膀胱壁连续性中断,并可见肿瘤浸润膀胱肌层,甚至可见淋巴结及脏器转移,内部回声相对减低,并且分布不均匀。
3.3膀胱肿瘤的超声鉴别诊断
3.3.1腺性膀胱炎本病为膀胱慢性增生性炎性改变,系膀胱黏膜上皮细胞过度增生,局部形成真正的腺体,呈绒毛状肿块或半圆形小丘。该病多见于成年男性,且具有尿频、尿急、尿痛或血尿等临床表现与体征。超声可见膀胱内的隆凸性改变,如可呈团块状或呈弥漫性膀胱黏膜增厚,酷似膀胱肿瘤,应注意加以鉴别。
3.3.2前列腺疾病前列腺中叶增生突入膀胱腔时,在声像图上需与膀胱肿瘤鉴别。仔细观察可见前列腺增生表面较光滑,边缘较规则,内部回声密度较均匀,且可显示受增生前列腺压迫而狭窄的尿道内口;当前列腺癌浸润膀胱壁时,二维超声鉴别可存在一定困难,可经直肠二维超声观察毗邻关系,对诊断有较大帮助。
3.3.3膀胱结石膀胱术后以缝线为核心形成的结石和膀胱肿瘤钙化,声像图上均表现为附着于膀胱壁的高回声团。对此,若改变实时观察,以缝线头位核心的结石基底部虽不移动,但其体部在原位游离,呈“吊灯”样,而膀胱肿瘤则无运动征象;应用彩色多普勒于团块内显示血流信号对鉴别诊断有重大意义。
3.3.4膀胱内凝血块膀胱黏膜血管破裂出血形成凝血块时,亦可呈高回声而酷似膀胱肿瘤,对此嘱病人改变实时观察,可见凝血块高回声可随改变而移动,若血凝块附着于膀胱壁,改变移动不明显时,应用CDFI观察高回声团块内有无血流信号,则可进行鉴别诊断。
应用超声诊断膀胱肿瘤有以下优越性:①经腹超声显像简便、易行,患者无痛苦,易于接受,而且不受尿道狭窄、大量血尿、年老体弱、膀胱炎等限制,可弥补膀胱镜检查的不足。②可准确显示肿瘤的大小和位置,尤其对肿瘤浸润膀胱壁的深度,膀胱周围及毗邻脏器有无浸润和转移病灶的观察,图像较为逼真,可为临床提供相关的信息。③超声显像对膀胱肿瘤的诊断及术前分期的准确率较高,临床应用价值较大。
综上所述,超声检查方便易行,费用低廉,可重复性强,受检者无痛苦,无创伤,还可以判断有无邻近脏器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等特点,可作为临床诊断膀胱肿瘤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参考文献]
[1]张武.现代超声诊断学手册[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6.272-273.
[2]张劲元,严君,霍华.膀胱肿瘤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研究[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2,(11):851-852.
【关键词】 膀胱肿瘤;术后膀胱灌注;护理
膀胱肿瘤是泌尿科较常见的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有升高趋势,且复发率较高,膀胱肿瘤以手术治疗为主。为了降低肿瘤复发,术后常应用膀胱化疗药物灌注。通过化疗药物的细胞毒性作用,杀伤术后残留的肿瘤细胞、微小病灶或原位癌,减少膀胱肿瘤的复发机会。恰当的灌注方法及精心的护理,可防止或减少患者在灌注治疗过程中的不适,保证灌注治疗的连续性,提高治疗效果。我院2006年2月至2010年10月对70例膀胱癌术后患者行表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效果满意,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70例,其中男42例,女18例,年龄45~82岁;其中单发浅表肿瘤51例,多发浅表肿瘤19例;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61例,膀胱部分切除9例。术后病理诊断:膀胱移行细胞癌Ⅰ~Ⅱ级。术后1周进行膀胱灌注化疗。
1.2 治疗方法 准备50 ml注射器将表柔比星30 mg加注射用水30 ml充分溶解,再吸入10 ml左右空气,保留针头待用;嘱患者排空膀胱,按无菌导尿术操作规程插入一次性10~12号或更细的导尿管,放掉残余尿液,用无菌止血钳钳夹尿管末端,将备好药的注射器针头斜面向上,在钳夹尿管近端1 cm处斜行刺入,使空气浮于药面之上。缓慢将药液通过尿管注入膀胱,在药物注完时把注射器内的空气一同推进尿管后拔出导尿管,嘱患者取平卧、右侧、左侧、俯卧,15 min更换1次,使膀胱各部位用药均匀。本组75例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10~30个月,其中7例肿瘤复发,未见全身性药物不良反应。
2 护理
2.1 灌注前心理护理 由于多数患者对疾病充满恐惧及焦虑的心理,加之膀胱灌注疗程较长,患者极易产生消极的情绪,护理人员应态度亲切和蔼地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根据患者不同的心态进行心理指导,积极回答患者提出的有关疾病的问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膀胱灌注的必要性,使患者消除了恐惧及焦虑的心理,以取得患者的理解与配合,使其能够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以促进康复。
2.2 灌注前护理 灌注前需详细了解灌注剂量以及药品的有效期,了解患者有无尿急、排尿不畅、尿频、尿痛等症状;灌注前嘱患者排尽尿液。患者少饮水,以减少尿液对灌注药物的稀释。膀胱灌注前全面评估患者对术后膀胱黏膜的恢复情况,以及患者的自觉症状,尿常规检查,引流尿液的颜色;若尿常规检查为颜色淡黄、清亮、腹痛等不适感、夹管后无腹胀,憋尿时间可达2 h即可在手术后拔管前行第1次膀胱灌注,在第1次膀胱灌注时为防止患者药物灌注后无法憋尿,可在2 h后拔除导尿管以确保疗效。若患者有创伤或感染时,灌注延迟1周。女性患者在经期或有泌尿系统感染时也应禁止灌注。
2.3 膀胱灌注后的护理 嘱患者卧床休息,每次灌注后药物在膀胱内保留2 h,每30 min变换,使药液与膀胱黏膜各面充分接触,保证化疗药物疗效,2 h后嘱患者排尿。用药后注意观察尿量、尿液颜色,有无血尿、尿道烧灼感、尿痛。化疗药物有骨髓抑制作用,应常规检查血象。待药物排出后鼓励患者多饮水,促进尿液生成,起生理性膀胱冲洗作用,可保护膀胱黏膜,避免造成化学性尿道炎、膀胱炎。
2.4 康复指导 嘱患者定期复查,可早期发现复发并及时处理,指导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健康行为,预防感染。注意会清洁卫生,每天温水清洗外阴。饮水量3000 ml/d可以稀释致癌物质,避免接触外源性致癌物质。加强营养,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蛋白的清淡易消化饮食,适当活动,增强机体抵抗力;忌烟禁酒、咖啡及辛辣刺激性食物;注意个人卫生,保持会清洁;教会患者自行观察排尿情况及尿液颜色、性状,一旦发现异常,及时来院诊治。
2.5 不良反应的观察 常见不良反应有局部膀胱刺激征,尿道灼痛,药外渗所致的会不适,这与药物刺激及操作不当有关;全身反应有骨髓抑制、恶心、呕吐、发热、脱发等,与药物副作用有关。鼓励其多饮水、多排尿,注意休息,一般2~3 d症状可逐渐消失。
3 小结
膀胱肿瘤是泌尿科常见的肿瘤,手术治疗是膀胱肿瘤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术后膀胱灌注对延缓、减轻、或防止膀胱肿瘤复发有重要意义。膀胱肿瘤术后必须随访,定期复查可提高膀胱肿瘤治愈率。膀胱灌注需长期且反复进行,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耐心解释膀胱灌注重要性,详细说明灌注的间隔时间及疗程,使患者以良好的心理状态完成整个过程。灌注中的正确操作,灌注后的卧位护理对确保膀胱灌注的疗效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参 考 文 献
[1] 徐杰.膀胱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休会.黑龙江医学,2003,2(27):157.
[2] 杨国华.膀胱肿瘤患者术后膀胱灌注的护理.中外医疗,2010,01:162.
[3] 李艳华,穆敏.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化疗的方法及护理基层医学论坛,20105,14:427-428.
膀胱肿瘤是泌尿系最常见的肿瘤,男性发病多于女性。临床症状多为无痛性血尿,晚期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和排尿困难。膀胱肿瘤分为上皮性和非上皮性两类。前者占95%~98%,且以恶性居多,其中移行上皮癌占90%左右,少数为鳞状上皮癌和腺癌。非上皮性肿瘤仅占2%~5%,有血管瘤、纤维瘤、平滑肌瘤、嗜铬细胞瘤、肉瘤等。肿瘤好发于膀胱三角区,其次为侧壁,发生在顶部者很少。膀胱状瘤属于良性,常多发并有癌变倾向。膀胱癌依据浸润程度可分为以下几期。Tis期:原位癌,病变局限在粘膜内;T0期:状带蒂,无浸润;Tl期:病变累及粘膜层或粘膜下层;T2期:病变突破粘膜浸润浅肌层;T3期:病变浸润至深肌层(全肌层)或至膀胱周围;T4期:病变浸润至膀胱壁以外或膀胱邻近脏器、淋巴结转移。
1 超声检查
1.1 膀胱肿瘤的声像图表现
膀胱肿瘤多数表现为膀胱壁限局性增厚或隆起。隆起呈结节状或菜花状,向腔内突出。肿物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表面不光滑。有蒂肿瘤可随变化摆动或“漂动感”。膀胱肿物以高回声或中等高回声居多数,少数呈中低水平回声。极少数膀胱肿瘤呈弥漫性壁增厚。
早期病变基底部狭窄或有蒂与膀胱壁相连,膀胱壁回声正常(提示未侵及肌层),振动腹壁可见肿瘤在尿液中漂动。晚期病变侵犯膀胱浅层或深层肌层时,肿物基底部增宽而固定,局部膀胱壁增厚,其层次模糊不清,常使膀胱壁回声的连续性破坏,轮廓不清或缺损,甚至侵犯至膀胱周围组织或器官。
个别膀胱肿物瘤体表面附有小结石或钙化斑时,后方可出现声影。较大的肿瘤后方可有轻度声衰减。
1.2 膀胱肿瘤的声像图分期
现代高分辨力超声能够显示膀胱壁的各层结构,故对膀胱肿瘤的分期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认为,精确的声像图分期可通过膀胱镜,应用高分辨力的经尿道探头。经腹部超声扫查对膀胱肿瘤精确分期尚有一定困难,但是适当降低增益和调节聚焦,对于清楚显示膀胱壁的层次,大致估计膀胱肿瘤有无浸润及其程度,对于初步判断其病理分期仍有相当帮助。
1.2.1 非浸润型膀胱肿瘤(T0、T1) 肿瘤基底部局限于粘膜层或粘膜下层。声像图表现为肿瘤基底窄,可见纤细的瘤蒂,膀胱粘膜光滑,各层次连续性好。
1.2.2 浸润型膀胱肿瘤(T2、T3) 病变侵犯至膀胱浅、深层肌层及更深组织。声像图表现为肿瘤基底宽大,肿瘤周围膀胱壁不规则增厚,粘膜回声紊乱并有回声中断现象。
1.2.3 侵犯至膀胱壁外及远处转移型膀胱肿瘤(T4) 超声表现除膀胱壁高回声中断外,病变与周围组织或脏器不易区分,呈不规则的中低回声。肝脏、腹腔淋巴结等处可见实性占位病变。
膀胱肿瘤超声检出率和声像图分期的可靠性在很大程度上受仪器的分辨力和超声扫查技术方法的影响。有时,肿瘤直径小于5mm可能被漏检。位于膀胱前壁的肿瘤可能由于经腹壁扫查产生的伪像(混响)而受到限制,改用5~7MHz近场聚焦探头,或采用经尿道或经直肠超声检查可能有帮助。彩色多普勒显像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二维超声的敏感性,一般在瘤体内或癌肿浸润的部位血流信号明显增加。
2 鉴别诊断
2.1 良性前列腺增生 增生明显的前列腺可突入膀胱,横断时易误认为膀胱肿瘤。注意显示尿道内口图像,采用纵断面和全面检查有助于鉴别。
2.2 膀胱内血凝块和结石 膀胱内血块在改变病人时,血块常有较大幅度移动,与膀胱壁不相连。彩色超声检查膀胱内血凝块不显示彩色血流。膀胱结石具典型强回声和声影,一般容易区别。
2.3 腺性膀胱炎 腺性膀胱炎结节型与膀胱肿瘤声像图极相似,前者表面光滑,回声均匀,基底较宽大,不累及肌层,不影响输尿管出口。彩色血流图在病变处不显示血流,而膀胱癌即使较小的瘤体,其基底部常显示点状彩色信号,中等以上肿瘤除基底部外,在瘤体内也有彩色血流信号出现。腺性膀胱炎的最后诊断仍有赖于膀胱镜检和组织学活检。
2.4 膀胱壁子宫内膜异位症 二维超声很像基底宽的膀胱肿瘤,但月经期前后声像图有变化;彩色血流图检查在肿块内无血流信号。
3 临床价值
膀胱镜检查可以发现直径1mm的膀胱肿瘤并可进行活检,此为超声检查所不及。但是,在无创性筛选手段中,超声检查可以作为膀胱肿瘤影像诊断的首选方法。对于直径大于0.5cm的肿物,检出率高达90%以上,还有助于膀胱肿瘤的分期。
CT检查对本病诊断与分期和超声内镜相似,总的衡量未必比经尿道超声更为优越。对于小病变和位置隐蔽者以及术后随诊中的早期肿瘤,超声检查常有一定难度,不及膀胱镜检查;对于膀胱肿瘤病理性质的确定仍需依靠膀胱镜检和组织学活检。
参考文献
【关键词】 膀胱肿瘤;经尿道气化切割术;膀胱灌注
本院自2005年4月开始应用铲状电极经尿道气化切割表浅型膀胱肿瘤,术后联合应用无菌蒸馏水、丝裂霉素C(MCC)膀胱灌注治疗膀胱肿瘤5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58例,男42例,女16例;年龄28~86岁,平均62.5岁。病程3天~16个月。无痛性间歇性肉眼血尿36例,镜下血尿12例,体检发现5例,尿频尿急4例,尿流中断1例。单发肿瘤47例;多发肿瘤11例,肿瘤2~30个。瘤体直径0.5~3.5cm。肿瘤位于三角区25例,侧壁19例,后壁11例,顶部2例,颈部1例。术前均经膀胱镜检及活检组织学确诊为移行细胞癌,其中G1 32例,G2 15例,G3 5例。并发前列腺增生6例。
1.2手术方法采用德国wolf型气化电切镜及气化切割电极,气化切割输出功率180W,电凝输出功率80W。用5%甘露醇溶液作为灌洗液低压灌注。麻醉:采用腰麻或连续硬膜外麻醉。:取截石位。先进镜观察,了解肿瘤位置、大小、数目、形态,并观察肿瘤与输尿管口的关系。对较小肿瘤可采用顺行法或逆行法由肿瘤基底部周围0.5~1.0cm的正常膀胱黏膜开始切割,深达浅肌层,连同肿瘤一并切除。对较大肿瘤,可先分层切割瘤体,使视野清晰,再按小肿瘤切割方法切割基底部及其周围正常膀胱黏膜。对多发肿瘤,如较大肿瘤影响视野,应先将其切除,再切除较小肿瘤,如小肿瘤不受其影响,可先切除小肿瘤。对手术时间超过2h仍不能全部切除肿瘤的患者,2周后二次电切。对于输尿管口肿瘤,切除输尿管口时改用电切环,功率150W,快速电切。对膀胱顶部肿瘤,减少膀胱灌注液量,易于切除。6例并发前列腺增生者均在膀胱肿瘤切除后,创面彻底止血,再用无菌蒸馏水反复冲净膀胱后行前列腺气化电切术。
1.3灌注方法手术切割完毕,改用无菌蒸馏水多次灌注膀胱,用冲吸器低压吸净组织碎块。术后第1~8周用MCC 20mg稀释在40ml生理盐水中灌注膀胱,每周1次,共8次。接着每2周1次,共4次。然后每4周1次,共2次。再其后每3个月1次,共2次。间隔6个月最后1次。持续1年以上。
2结果
本组5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0~110min,平均30min。术中无膀胱穿孔,出血量较少,均未输血。术后留置F18双腔气囊导尿管1~3天,均不做持续膀胱冲洗。术后无尿路感染、继发出血及膀胱破裂等并发症。联合灌注后均未出现明显膀胱刺激症状。无血尿、发热、全身不适及白细胞下降。所有患者随访5个月~6年,复发9例,复发率15.5%。复发患者均再次或多次做经尿道气化切割术,最多1例行3次手术。6例并发前列腺增生者术后均未发现前列腺窝肿瘤种植性转移。
3讨论
表浅型膀胱肿瘤占膀胱肿瘤75%以上。尽管其生存率较高,预后较好,但复发率仍高达50%~70%。复发的主要原因有[1]:(1)肿瘤细胞脱落,于创面或膀胱黏膜种植生长;(2)肿瘤细胞沿膀胱壁肌肉内淋巴管扩散。实际侵犯膀胱壁远比临床所见宽广,肿瘤往往不能被充分切除;(3)肉眼难以发现的原位癌和癌前病变发展出现;(4)膀胱免疫力低下,致癌物质及致癌环境依旧存在,导致肿瘤复发。选用铲状气化切割环行组织切除,具有切割速度快、气化和凝固止血的作用,每切一刀所形成的1~3mm深组织脱水带凝固层可减少出血,节省了术中止血时间,手术视野清晰,大大减少了冲洗液的吸收量,可迅速使小血管、淋巴管闭塞,减少肿瘤转移。凝固层缺乏组织液及营养,不利于肿瘤细胞生长种植。日后凝固层自行坏死脱落,如有肿瘤细胞附着,也会随之脱落。同时,正常膀胱黏膜在手术过程中没有受到创伤,不利于肿瘤细胞附着种植。相对于开放性膀胱部分切除手术[2],经尿道气化切割术创造了一个不利于肿瘤细胞附着种植的环境,复发率明显低于开放性手术。本组所有复发患者均再次或多次做经尿道气化切割术,所有复发患者肿瘤直径均未超过2cm,这与患者意识提高及定期随诊有关。复发患者手术更容易完成。开放性膀胱部分切除术的复发患者再次手术难度大,大部分需行全膀胱切除术。开展经尿道气化切割术,将以往生长于膀胱颈、膀胱三角区以及多发性膀胱肿瘤需行全膀胱切除的患者改为有效简单的术式,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术毕即用无菌蒸馏水反复低压灌注冲洗,将切除组织及脱落细胞清除干净,使脱落癌细胞及膀胱壁淋巴管内残存癌细胞水肿坏死,减少了复发机会。由于创面有凝固层保护且冲洗时间不长,不会导致水分过分吸收。术后第1周即开始用MCC做膀胱内灌注,能更有效地杀灭脱落癌细胞及膀胱壁淋巴管内残存癌细胞,为了减少对创面刺激及过量吸收MCC,将MCC剂量减至20mg。经尿道气化切割膀胱肿瘤时应注意:(1)膀胱充盈太满,膀胱壁变薄,易切穿膀胱;(2)膀胱顶部肿瘤距离远,难以切除。减少膀胱容量后,距离缩短,易于切除;(3)对膀胱前壁肿瘤,应减少膀胱容量,用另一只手于耻骨上按压。或由助手按压,完成切除;(4)对输尿管口肿瘤,切除输尿管口时改用电切环,功率150W,并快速电切;(5)膀胱肿瘤含水分少,组织较脆,电切电流不宜太大,以180W为宜,肿瘤组织易粘附于铲状气化电极,应随时予以清除,以免影响视野或烧坏镜面。
参考文献
1吴阶平.泌尿外科.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444-465.
1.1病因
膀胱肿瘤是一种相对复杂的肿瘤疾病,其产生原因也甚为复杂,长期工作在具有重金属的环境下,经由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吸收引发泌尿系统感染,引发泌尿系肿瘤的产生;一些细菌、病毒的感染,如HIV、HPV等病毒的感染;一些慢性疾病,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逐渐发展也可引发膀胱肿瘤的发生;不合理的饮食,使身体缺乏一些必要的营养物质;先天性遗传因素等。
1.2临床表现
膀胱肿瘤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临床表现更不单一,可因其膀胱肿瘤细胞成分、病变的进展程度而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由于病情的进展,膀胱肿瘤细胞的不断增殖,其病变的局部会出现包块、痛觉,为发现病变做了提示,此外一些部位会出现分泌物、表层组织的破溃等局部症状,也会在病情的发展过程中出现全身乏力、体重减轻、伴有高烧等全身症状。最重要的表现是引发一系列泌尿系统症状,主要是血尿。若出现以上情况应引起患者的高度重视。
2主要治疗方法
2.1手术治疗
可根据肿瘤的病变部位大小采取部分切除或全切,是绝大部分患者的首选,为膀胱肿瘤的根治和延长患者生命提供便利条件。
2.2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是一种主要应用于防止膀胱肿瘤再次发生的局部治疗方法。
2.3化疗
化疗是应用化学药物来杀灭体内膀胱肿瘤细胞,可应用于全身,可以与手术、放射治疗联合应用。
3外科护理
肿瘤疾病的外科治疗重要,而其外科护理的作用仍不能小觑,良好的护理工作为疾病的恢复提供了可靠保证。想达到一个好的护理效果,需要患者家属及医务工作者的积极配合。目前在卫生保健领域,关于患者护理服务的协调性和连续性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主要护理有:
3.1健康教育
膀胱肿瘤疾病对于每个患者都会有很大的压力,但并不可怕,所以这需要医生护士给与一个正确的指导,给与必要的呵护和关心,以减轻患者的心里负担,有利于病情的好转。
3.2术后刀口护理
伤口清洁是愈合的前提,因此,精心的护理可以使伤口保持局部的清洁和卫生,也要求医护人员具有一个应变即时出现感染、流脓等症状。
3.3在化疗过程的护理
多数肿瘤的化疗都需放置引流管,应保证其通畅、卫生,注意观察引流过程中的量与颜色变化,有助于病情的监测;在化疗时也要求护理人员有优秀的专业技能,在插管时避免不必要的损伤,以防止应激感染的发生。
3.4合理饮食
无论是术后还是放化疗,都要遵循医务人员的嘱托,制定一个合理的饮食习惯,切忌过度油腻的食物,要注意多饮水,防止排尿不通畅引起的感染,在膀胱肿瘤的治疗过程中,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食,这也要求护理人员有一个很好的责任感。
3.5出现并发症后的护理
若出现疼痛、坠胀等泌尿系反应时可给与一些镇定、止痛药。白细胞降低时应给与升白药或是升白针,防止白细胞太低不能应对化疗药物的杀伤。
3.6锻炼身体
膀胱肿瘤疾病虽然不容易治疗,且容易复发,但并不是需要绝对卧床休息的,相反的是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更有利于康复。所以患有膀胱肿瘤的患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的锻炼身体,这也需要医生有很丰富的临床经验,为患者制定一套合适的康复锻炼方案,但不要过度疲劳。
4结果
经过临床外科护理治疗后,膀胱肿瘤康复率73%,存在轻微并发症的23%,复发的4%;未进行临床外科护理的,康复率占50%,存在轻微并发症的30%,复发的20%。两组数据对比分析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5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