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描写春花的诗句

描写春花的诗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描写春花的诗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描写春花的诗句

描写春花的诗句范文第1篇

黄四娘①家花满蹊②,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③戏蝶时时舞,自在娇④莺恰恰⑤啼。

【注释】

① 黄四娘:杜甫住成都草堂时的邻居。

② 蹊:小路。

③ 留连:同“流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该诗句用来形容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恋恋不舍的样子。

④ 娇:可爱的。

⑤ 恰恰:形容鸟叫声和谐动听。

【译文】

黄四娘的家里开满了鲜艳的花朵,连园中的小路都被各种花儿遮住了。千万朵花儿竞相开放,把花枝都压得低垂了。在花间戏耍的蝴蝶上下飞舞,总是舍不得离开。自由自在的黄莺在花枝间来回穿梭,美丽可爱,啼音悦耳。

【赏析】

这首诗作于杜甫定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即上元二年(761年)春。诗人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心情比较舒畅。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一组七首绝句。这首诗为组诗的第六首,记叙在黄四娘家赏花时的场景和感触,描写草堂周围烂漫的春光,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和适意之怀。

首句“黄四娘家花满蹊”,点明寻花的地点是在“黄四娘家”的小路上。此句以人名入诗,生活情趣较浓,颇有民歌味。次句“千朵万朵压枝低”中“千朵万朵”形容数量之多,“压枝低”中的“压”和“低”两个字用得十分生动贴切,形象地描绘了春花密密层层,开得饱满,把枝条都压弯了。在“花满蹊”后,再加“千朵万朵”,更添蝶舞莺歌的动态描写,表现了对大好春光的赞颂和自己此时的欢愉心情。

第三句“留连戏蝶时时舞”中的“留连”是形容蝴蝶飞来飞去舍不得离开的样子。花枝上彩蝶蹁跹,因恋花而“留连”不去,暗示出花的芬芳鲜艳。花可爱,蝶的舞姿亦可爱,不免使漫步的人也“留连”起来,这一句从侧面写出春花的鲜艳芬芳。其实诗人自己也被万紫千红的春花所吸引而流连忘返,但他并未停步,而是继续前行,因为风光无限,美景尚多。第四句“自在娇莺恰恰啼”中,“娇”是形容莺歌柔美圆润,“恰恰啼”是说正当诗人赏花时,恰巧传来黄莺动听的歌声,将沉醉花丛的诗人唤醒。只因为诗人内心欢愉,所以想当然地认为黄莺是特意为自己歌唱。这与上句说彩蝶留恋春花一样,都是移情于物的手法。诗人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手法,使物我交融,情景相生。

描写春花的诗句范文第2篇

摘要 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和现代美国诗人弗罗斯特,都以擅长描写大自然而闻名于世。华兹华斯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的诗以描写大自然中的景物、山水、动植物为主,他把对大自然的喜爱、崇尚之情贯穿于诗文中,表达了对大自然充满和谐、欢乐、恬静生活的向往;弗洛斯特深受华兹华斯的影响,继承了华兹华斯的写作风格,其诗记述美国新英格兰乡村生活的自然情趣为主。两位诗人对大自然格外“钟情”,但他们对大自然的态度却不尽相同。

关键词:大自然 诗人 美丽 荒芜 快乐 孤独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威廉・华兹华斯(1770―1850)是19世纪初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开拓者。他的诗歌对19世纪英国和美国的诗歌影响很大。华兹华斯是大自然的歌者,在他的诗篇中体现了对大自然和人的朴素天性的崇拜。他把自然界生活中每一幅快乐的画面,看作是人类理想的生活。在他的心目中,自然的美丽风光就是人类社会的良师益友。他对大自然和人与自然界关系的关爱和崇尚,得到了20世纪美国著名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1874―1963)的回应。弗罗斯特一生中写了大量自然抒情诗,也被人们认为是一位大自然诗人。二位诗人都坚持法国哲学家卢梭提出的“回归自然”的理想,对他们来说,回归自然是对纯朴美德的回归。但他们的诗中却蕴含着诗人不同的思想情怀和人生态度,弗罗斯特三分之一的诗,涉及的是对秋天和冬天的描绘,他所记述的新英格兰秋天和冬天的自然风光,和华兹华斯描绘的充满快乐和希望的春天和夏天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一 自然画面的描写

浪漫主义诗人对自然风光和乡村生活,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他们把自己融入自然界中,享受自然,并认为大自然所具有的魅力,值得去描绘。华兹华斯就是这样一位生活在新英格兰西北部湖区的诗人,他一生中最美好的童年时代在那度过。幼小的华兹华斯充分领略了美丽的自然风光,尽情享受了大自然的壮丽山水。在他的诗中,河水和高山就像人一样会说话,风和云可以与人交流。

华兹华斯大部分的诗记述了春天和夏天的景色。春天万物新生,植物开始生长,花开了,新的枝叶发芽了。白色、粉色和黄色的花儿装饰着春天,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农民们在天野里播下的种子,鸟儿在欢快得啼鸣,传递着春的信息。春天是一个令人娱跃、奋发向上的季节。华兹华斯的《早春三月》(Written in March)展示了一幅生动的春天画面,字里行间充满了对这个快乐季节的幸福描写:“溪水流汩汩/雄鸡啼喔喔/小鸟鸣啾啾/明湖闪烁烁/沉睡的绿色田野沐阳光……”在语言清新质朴,意趣盎然的诗句中,人与自然都是快乐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情景交融,物我两忘。

读弗罗斯特的诗我们会发现,在他的诗歌里,诗人大量运用了描写秋天、雪以及冬天的意象。同华兹华斯记叙春天和夏天的诗句相比,弗罗斯特的诗歌中描写的冬天、雪以及树林永远在黑暗的笼罩中,诗歌的主题主要是表现“自然界的冷漠、残暴及人类的孤独、困惑”(杨金才,2002:142),如描写秋天和冬天的代表作《荒凉之地》、《一个老人的冬夜》和《摘苹果之后》。

《荒凉之地》(Desert Places)描写的是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诗人一个人在夜色茫茫中观赏雪景,大地和自然界中的一切被雪覆盖,面对苍茫大地,诗人孤身一人,内心孤寂,无法排解。《荒凉之地》(Desert Places)实质上想要表达的是诗人荒凉的孤寂的内心世界。在华兹华斯的诗歌中,自然界往往能抚慰人的心灵,使孤独的人不再孤独,但是弗罗斯特的诗歌展示给我们的,是一幅美国新英格兰凄凉的冬天画面。人类不仅不能从自然界中获得安慰,反而变得更加孤独。

二 对大自然的态度

对浪漫主义诗人来说,大自然是一个宁静祥和的世界,它能治愈诗人受伤的心,抚平他们心灵上的创伤。他们崇尚大自然,甘居乡村,过田园生活。通过与大自然交流,他们感受到了美丽的乡村风光带来的欢乐。华兹华斯称:“(那时)大自然对我就是一切(Nature then to me was all in all),我是长期崇拜大自然的人(I, so long a worshipper of Nature)。”他不是一般地欣赏大自然的美丽风光,他将大自然视为自己精神生命之根,未来生命的归宿。

华兹华斯在经历了人生失意后,于1793年8月他与他妹妹罗西重游葳河,写下了著名诗篇《丁 寺》。他听见潺潺作响的山泉,又目睹岸边的危崖陡峭,还有那黑压压的槭树、村舍院落、森森的果园和树林中冉冉升起的团团青烟,不禁发出了由衷感叹:“多少次/我在精神上求助于你!穿过树林蜿蜒流去的葳河啊/我的灵魂多少次求助于你!”从自然那里找到安慰,是大自然使孤独而敏感的他,在经历了心灵的创伤后,却仍有着美好童年的回忆,他可以在自然那里擦干身上的血迹,又重新站起来。因此,自然是他“心灵的/保姆、向导和护卫”,是他的“精神世界核心”。每当他人生遇到了失意,心灵受到了创伤,大自然总会给他滋养与抚慰。

华兹华斯和弗罗斯特都被誉为田园诗人。华兹华斯的诗歌唤起人们回归大自然的强烈愿望。然而弗罗斯特的诗,与华兹华斯的诗歌《丁 寺》完全不一样。弗罗斯特的诗歌展示给我们的,是人对大自然的惧怕,大自然具有破坏性,令人厌恶,而不是盲目的爱。他的诗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大自然总是被描述成邪恶的产物,是有邪恶的元素构成的,对人类具有掠夺性。他想象的世界,也许被令人吃惊的黑暗设计所控制,他的这一想法在他的著名诗歌《设计》(Design)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设计》(Design)讲的是作者在早晨,发现一只白色的蜘蛛在一朵白色的花朵上捕捉了一只白色的飞蛾。整首诗重复最多的是这两个字“白色”(white)和“死亡”(death)。蜘蛛在白色的花朵上捕捉了一只白色的飞蛾,整幅画面就像一块坚硬的白色布料上,布满了死亡和枯萎的气息,像巫师做的有毒的汤药的配料一样,已经死去的飞蛾的翅膀就像白色的纸风筝一样。当我们读到这首诗时,白色的恐怖气息几乎使人窒息,压得人喘不过气。

在诗的最后诗人不禁发问: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蜘蛛刚好落到那样的高度去捕捉一只飞蛾呢?是黑暗的设计吗(Design)?这首诗表面上看是说飞蛾,但实际上,飞蛾象征着人类,蜘蛛象征着冷酷的宇宙。在残酷的宇宙面前,人类是无能为力的,是软弱的,人类永远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就像那只飞蛾一样,永远也不会明白,自己会在什么时候由于什么原因而死去。这首诗揭示了自然界的冷酷无情,深不可测!

三 人与自然的关系

大自然包括山川、河流、电闪、雷鸣等等。太阳、月亮和所有的自然现象都是大自然的统一。大自然是人类的物质基础,自然界中每一件物体都有它的特殊价值,它的涵义很广。

自然界中所有有生命的东西,都是诗人喜爱描述的对象。华兹华斯从大自然中得到创作灵感,他认为“人们的热情,是与自然的美而永久的形式合二为一的”。大自然是人类的精神家园,人们能从大自然中得到精神上的放松,大自然既是美丽的又是充满智慧的,自然界的和谐给人们带来了欢乐,使人们忘记了人间的烦恼。更重要的是,人们从大自然中获得了智慧和知识。

在华兹华斯的诗歌《早春吟》(Lines Written in Early Spring)中,表达了大自然不仅是美丽的,而且是和谐的。自然界中所有有生命的东西都能和睦相处,人们能从自然界中获得美德。诗中写道“I heard a thousand blended notes.While in grove I sate reclined.”描写的是一天诗人来到小溪边休憩,听见有百曲千歌的谐唱交响,快乐的思绪涌上心头,在小溪边,他还看到“绕着绿阴下的葱葱樱草/长春花绾出了个个花环/我深知每朵花的心奥/如吐纳氤氲而觉着心欢”。长春花和樱草在绿荫下和睦相处,它们共享大自然的自由和欢乐。与祥和快乐的自然界相比,人类社会充满了烦恼和冲突,诗的最后两句写道:“Have I not reason to lament/What man has made of man?”诗人有足够的理由悲哀,因为人类社会的不幸福和不公,人们应向大自然学习。

根据浪漫主义的特点,大自然不仅美丽,还能给人们提供知识,人们真正的老师就是大自然,大自然是一本令人不厌的奇书,能启发人的智慧,教给人真理。在华兹华斯《转折》(The Tables Turned)一诗中有明显的阐述:“Books! Is a dull and endless strife,Come, hear the woodland linnet,How sweet his music! On my life,There is more of wisdom in it.”华兹华斯告诉人们,林间红雀甜蜜的歌声包含着智慧,小画眉的歌声也是不同凡响的,他号召人们都来聆听自然的教导。大自然中有丰饶完美的宝藏,能启发人的智慧。而自然这本书永远读不够的。

再看弗罗斯特的诗,唯一的主题就是人与自然间的矛盾关系。自然以各种各样的消极、负面形象出现,或者冷酷残忍,或者荒凉漠然,或者潜伏着危险,或者阴险狡诈,根本就无视人类的存在,自然不仅不能抚慰人的心灵,而且还给人的心灵带来巨大的创伤。

如《一个老人的冬夜》,诗中“屋顶白雪”是老人的白发,“墙上的冰凌”是老人的眼泪,暗示老人与屋子之间的关系,老人的生存状况受到了大自然的威胁。老人与外界失去了联系,在夜晚他只能与月亮为伴,表达了人与外界的隔阂,强调老人的孤独、绝望和无助。

通过对两位诗人的诗歌比较,华兹华斯诗歌最大的特点,是采用朴素、生动的日常口语,描绘大自然的景色和劳动人民的不幸与质朴,抒发自己内心真实的情感,开创了一种清新、自然、抒情的新诗风。弗罗斯特诗歌风格是语言朴素无华、含义隽永,寓深刻的思考和哲理,于平淡无奇的内容和简洁朴实的诗句之中,强调人与自然的对立,强调自然界的冷漠无情。他在看到冷漠的宇宙同时,能够勇敢地面对人生。

四 两位诗人不同自然观的成因

从以上对两位诗人的诗歌比较和分析中,我们看到两位诗人给我们描述了不同的自然画面和他们对自然的不同态度。这与两位诗人所生活的人生经历有着密切的联系。

华兹华斯出生在新英格兰的西北部湖区内,湖区以秀丽的山色和星罗棋布的湖泊闻名,他在那度过了一生中最美好的童年时代,领悟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他深受法国哲学家卢梭的影响,认为人应该回归自然。所以华兹华斯对大自然表现出了一种独特的敏感。

而弗罗斯特可谓尝尽世间的艰辛困苦,他幼年丧父,很小的时候就担起生活的重担。婚后不久,第一个孩子夭折。他的妹妹死于精神病。1938年,妻子心脏病突发而死。1940年,他成年的儿子自杀身亡。从他这些坎坷的人生经历来看,死亡、宇宙的冷酷、命运的无情、未来的无法预测等等成为他诗歌的主题也就不难理解了。

弗罗斯特诗歌深受华兹华斯的影响,他也以自己生活的新英格兰乡村和乡下人为素材,描绘了大自然以及人与大自然的联系。两位诗人都对英语语言的诗歌文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 Bateson,F.W. Wordsworth:A Re-Interpretation. London:Longmans,Green and Co,1954.

[2] Baym,Nina. The Norton Anthology of America Literature. New York:Norton and Company,Inc.1994.

作者简介:

描写春花的诗句范文第3篇

1、我爱春天,爱她那绵绵的春雨。是她润醒了小草,润绿了杨柳,润开了报春花,告诉我们春天来了。杨柳摆动着腰肢,随风舞蹈,报春花也鼓起了小喇叭,奏响春的乐曲。

2、我的家乡有一条清澈的小河,春天来了,小河从沉睡中醒来,清澈的河水唱着欢快的歌儿向前流去,在春雨的滋润下,麦苗长得更绿了,油菜花开得更金黄。果树舒展着枝叶,贪婪地吮吸着甜甜的雨水。嫩嫩的小草从地里钻出了脑袋,花儿探出了美丽的花瓣,有红的、白的、黄的、粉的、紫的……

3、春天是百花盛开的季节。迎春花开了,金黄金黄的,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亮。粉红粉红的樱花也开了,整齐斗艳,一团一团的挤在一起,好像在说着什么有趣的事,最能代表春天的到来,要数罗平的油菜花了,金灿灿的油菜花,开遍了田间地头,一阵风吹来,油菜花的芳香引来了一只只勤劳的小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的忙碌着。

4、春天来了,田野里小草破土而出,远远望去一片嫩绿。路旁那高大的白杨托起一层绿茸茸的嫩叶,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生机勃勃。河边的垂柳已是枝叶繁茂,柔软的枝条弯弯曲曲的垂下来,微风一吹,他们便尽情的舞动。这时,我不禁想起了古人的诗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是啊,温暖的春风已吹醒了万物。

5、春天来了,迎春花开了,那一朵朵金黄色的花朵就像一串串风铃。在这温暖春风的抚摸下,田野里的野花也在竞相开放。看,红的、黄的、蓝的、紫的五颜六色,漂亮极了。

6、不起眼的小草,也给大自然增添了许多生机,草地一块绿,一块黄,绿的是刚刚冒出嫩芽的,黄的是还没有返青的。一棵课嫩绿的小草头从大地妈妈的怀抱里探出脑袋,好奇的张望着新的世界。

7、路边的柳枝发芽了,嫩绿色的柳枝像一只只口琴,风姑娘用它吹奏出一支支美妙的歌,一支支柳枝上有青色的柳絮,像一个个稻穗,挂在柳枝上。柳枝的枝干是多么的挺拔,多么的高大,多么粗壮,像草原的哨兵一样。这也是春天的景色。

8、我爱春天,爱她那寒意犹存而又不乏温暖的初春的风。是她轻轻拂醒大地,失眠了一夜又一夜的大地欣然睁开了睡眼,随即又播下了希望的种子。春风是生命的使者。

9、春天就像一个绿色的世界,我就是一只小燕子飞进了这个绿色的世界里。我在绿色的世界里快乐的生活,我听着美妙的歌声、吸着清新的空气、看着优美的风景。

10、我爱春天,爱她一切充满活力的可爱的生灵,尤其是那可爱的小精灵—燕子,我经常望着电线,因为电线上的它们,像五线谱上小巧玲珑的音符,演奏着春天的乐章。

11、春天来了,各种各样的鸟儿斜着翅膀自由自在的飞翔在天空,叽叽喳喳的叫声像优美的乐曲在空中回荡。伶俐的小燕子翘着剪刀似的尾巴从南方飞来了,好像在向我们炫耀春天的美丽。

12、春天,田野也披上了绿装,竹笋也从地下探出头来,呼吸着新鲜空气,看一看这奇妙的世界,柳树姑娘吐出了嫩芽,一阵微风吹来,它挥动着细长的胳膊跳起了婀娜多姿的舞美丽极了,令人陶醉。

13、校园里的白玉兰,还是花骨朵,好像很害羞,不敢向人们露出它那笑脸。远远望去,像一盏灯笼,挂在大树上,近一看,原来是花骨朵呀!它是淡淡的粉色,还发着清香,这是春天的景色。

1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是啊,一场春雨过后,到处生气盎然,春笋得意洋洋地从土地探出了脑袋,贪婪地吸允着雨后的清新空气,并且慢慢地从土地里一点一点地爬了出来。树叶绿油油的,青翠欲滴,大树也好像神气了许多,挺直了腰杆,舒展了额头。真是春雨贵如油啊!春天的土地上也弥漫着独特的土壤味,让人心头舒坦了许多。

15、我爱春天,爱她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阳光斜射在冰雪上,雪堆微微露出了粉色。小草抖落了满身的积雪,将生命的绿色献给大地。孩子们在灿烂的阳光下追逐打闹,一声声喊叫,一阵阵欢笑,回荡在春天那清爽而又微微润湿的气息里,显得格外悦耳、动听。

16、春暖花开的山上,一大片迎着春风扭起秧歌舞,在风中摇摇欲坠,树木抽出了新条,长出了嫩叶,树上的花儿微笑地点点头,小草也是从湿润的土地里伸了个懒腰,打了一个哈欠,然后才胆怯地从土里探出了小脑袋。

17、河里的水碧绿,犹如一面绿色的大镜子,倒影出我们的笑脸,河里的小鸭子和小鹅欢乐的嬉戏着,鱼儿在水中快乐的玩耍着,看那蜜蜂还是一如既往地辛勤忙碌着,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就像花中的精灵翩翩起舞。河岸上那浑身长满了小黑点的蟾蜍也从昏睡中醒过来无精打采的睁开了眼睛,好像想再睡一会似的。看温暖的塑料大棚里小韭菜正在贪婪的吸吮着甘露,茁壮的成长。田野里的油菜花开出来朵朵金花,散发出浓郁香味。

描写春花的诗句范文第4篇

摘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培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已被提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想像是创新思维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之一。美国的学者S・阿瑞提在《创造的秘密》一书中说言:“想像力是心灵的一种能力”,爱因斯坦认为:“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关键词:语文阅读 培养 想像力

正是有了想像,人类才能够超越常规思维的约束,冲破现有知识经验的局限,以大胆、奇特的方式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创造性的探索,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所以说,想像构成了创新的基础,是一种极其可贵的思维品质。

一、紧扣词句,丰富形象

语文课本中,有许多重要词语,显示了作者的思路,文章的脉络,甚至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利用这些词语,细加分析,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进一步发掘蕴涵的意义。

教学朱自清的散文《春》“春花图”时,可以紧扣“春花”内联和外引。先用“温故”之法“内联”,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古代诗人写花的名句。学生们相继背出“映日荷花别样红”,“红杏枝头春意闹”,“日出江花红似火”,“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等诗句。接着,可以继续启发学生“还想知道更多写花的名句吗?”,再用“外引”之法,征引一段冯梦龙对名花品格的描写:(板书)“梅标清骨,兰挺幽芳,茶呈雅韵,李谢浓妆。杏娇疏雨,菊傲严霜。水仙冰肌玉骨,牡丹国色天香。玉树亭亭阶砌,金莲冉冉池塘。芍药芳姿少比,石榴丽质无双。丹桂香飘月蜜,芙蓉冷艳寒江。梨花溶溶夜月,桃花灼灼朝阳。”这样通过外引内联,横向迁移,增加了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意趣,提高了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率,使学生吸取了更多的知识营养。

又如欣赏朱自清《荷塘月色》第四段:“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的裙。”我请学生根据画中的荷叶或生活中所见,把荷叶与芭蕾组合起来,想像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满眼繁茂的荷叶,荷叶片片相连;因为出水很高,才像亭亭的的裙,像优美典雅的芭蕾舞中的的裙――于是,静静的荷塘幻化为动态的舞台,们穿着绿色的裙子,翩翩起舞,轻盈的旋转。随着想像的驰骋,学生们进入到月光笼罩下的荷塘美景中,死的文字变成了活的形象,作品在想像中得到了复活。

二、架设桥梁,领略内涵

文本的作者与学生,他们的人生阅历、文化底蕴、思考背景,语言修养都不可能在一个层面上,这中间的距离有时简直难以逾越。教学中,需要运用想像在这中间架设心灵的桥梁,让学生走近作者,与文本对话,从而达到心灵上的沟通内涵上的感悟。

《项脊轩志》后记部分:“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这些文字乍看并不像正文那样富有诗意、充溢着情思,似乎平淡无味。只有激活想像,架设桥梁,才会感到这是作者在用最经济的笔墨传达最丰富的内涵。我问学生:作者为什么要写小妹们的话,这背后有什么故事?有的说是为扣题,有的说写出了夫妻情深。学生回答的是而又不完全是。“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妻子从作者口中听到了不少精彩的历史典故,从南阁子的书籍中看到了大千世界,她的视野为之开阔,她的精神生活变得丰富充实,所以回到娘家,她充满自豪而又饶有兴味地向小妹们讲述阁子中的生活,引得小妹们油然而生歆羡之情,神往阁中的读书生活,这样便有了小妹们的问语:“且何谓阁子也?”不仅如此,作者的功名情结深深地影响着妻子,妻子亲手栽种的枇杷树,便是为作者植下的祈盼与祝福。因此,对于妻子之死,作者悲痛至极。“吾妻死室坏不修”,有同学用他爷爷奶奶恩爱情深的事来形象地阐释此中深情,说他奶奶死后,爷爷不改奶奶生前喜欢的家中陈设。归有光的笔法不能不令人想到海明威的冰山原则,如果不激发学生的想像,不在中间作适当的点拨,那水下的八分之七的精彩就难以发现。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第二段:“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那些村童居然对着面带愠怒的老头公然作贼,抱起稻草,嘻嘻哈哈,大摇大摆地走入竹林。读到这里,如果不细想,不想像,就会感到杜甫真会幽默,描写出这么好笑有趣的场面。若发问一句:“一根稻草都要,而且是‘群童’,这说明什么?”学生马上想到“贫困”,再一点拨,想到安史之乱后民不聊生、天下贫困的整个局面。这些群童正是因为家境贫困,才会“当面为盗贼”,抱走那些今天视作垃圾的茅草。学生因此而悟到这些正是结尾的伏笔,进而深刻理解作者就是通过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来表达“天下寒士”的痛苦,表现社会的苦难、时代的苦难,最终为杜甫这种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怀所感动。

三、放飞思绪,彰显个性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培养鹦鹉学舌的模仿者,而是培养能够自己独立思考的创新者。”语文教材固然是经过精心筛选的名家名篇,但这些名篇所昭示的相对于整个浩瀚而复杂的宇宙来说只是一家之言、一孔之见。教育的重任就在于让更多的学生去超越前人。“长江后浪推前浪,当悟新人换旧人”。所以,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让学生放飞思绪,各抒己见,畅谈真正个人的创造性的解读。

在教《石钟山记》一文中,有学生就对苏轼的“而笑李渤之陋也”提出反驳意见。根据教材提供的注释和所附录的俞樾《春在堂笔记》,经过想像推测,这位学生认为:因为石钟山形如“倒扣的钟”,内中空穴很大,所以在崖壁上敲打,南边那座山岩壁厚就发出“函胡”之声,北边那座山岩壁薄就发出“清越”之声,而其他地方的山石敲打,并非“所在皆是也”,李渤的说法未必错,只是说得不够全面罢了。

描写春花的诗句范文第5篇

1、吾挚爱梅,因她苍劲古朴,姿态奇特,秀不故态。虽苍蓊老树,但其老枝扶疏,蓓蕾满载,充满青春活力,溢发勃勃生机。藐视严寒,固雪愈大花愈茵,那就是梅之清傲。与冬之吻,以雪为韵,与雪交融,方显花神。吾所喻清风之高阁,万花谁与比焉!

2、寒冬腊月,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莲花也悄然离开了;那世人甚爱的牡丹也失去了原来的娇艳;那称为“花之隐逸者也”的也失去了原来的风采;惟有梅不畏严寒的生长在冬季,有着“梅花香自苦寒来”的美称。

3、我喜欢很多花,例如荷花、、玫瑰花,在这些花里,我最喜欢的是梅花。它迎雪吐艳、凌寒飘香、铁骨冰心,有超凡脱俗的品格和坚贞的气节。

4、梅花,在严寒中绽了它的花朵,吐了她的芬芳。她献出了她的一生,只为在寒冬中歌唱。是她为这寒冬带来了色彩与希望。她不畏严寒、傲雪斗霜的精神和清雅高洁的形象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我想,这便是她受到人们推崇的原因吧。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它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

5、我不禁想起了那些战斗在荒天雪地的塞北开发者,他们像青松,像秋菊,却更像这梅花。他们在恶劣的环境中,默默地奉献了自己的一生。难道他们不具备梅花这样的品质吗?没有他们,哪会有我们今天的发展?

6、梅花,她迎着寒风而绽放,伴着飞雪而舞蹈。她没有月季的妖娆,没有牡丹的华贵,没有荷花的高雅。但,她却有不畏严寒,独步早春,傲立于雪中的精神。“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当寒冬来临,别的花早已凋谢枯萎,梅花却不畏寂寞孤独,仍然绽放着她最耀眼的一处:有的含羞待放,粉红的花苞鲜嫩可爱;有的刚刚绽放,暗红柔嫩的花瓣惹人喜爱;有的盛开许久,像一位亭亭玉立的舞女在展示自己的“英姿”这般的不畏严寒。

7、梅花那顽强不屈的精神却更令我赞叹。自古以来,它和松。竹被人们誉为“岁寒三友”,历来竞相诗人所题咏,画家所描绘,艺人所雕刻,游人所向往。暑尽冬来,迎风斗寒,经历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充分体现了梅花不畏困难,不惧压力的强大生命力。这是一种人们看不见而确实存在的品格。

8、梅花的花语是坚强,高雅,高尚的心灵,高风亮节--古人云梅俱四德,出生蕊为元,开花为亨,结子为利,成熟为贞,梅花是君子的象征,我愿成为梅花,为百花迎接春的到来,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青。我愿成为梅花,纵使零落成泥,依然为天地散发出一缕暗香;我爱梅花,爱他的品质;爱他的品行;爱他的品格!我愿走进梅花,融入梅花,成为梅花。

9、梅在刺骨的寒风中,那白里透着粉的花瓣,犹如一位害羞的少女,但“她”不是软弱的,“她”是坚强的。在凛冽寒风的吹打下,无数种植物憔悴的低下了头,无数种颜色的花都像生命垂危的老人无精打采,惟有梅站在凛冽刺骨的风雪中,毫不犹豫,毫不低头,敢于与严寒作斗争。

10、融入梅花,感悟梅花的品格;我赞美贞坚的松柏,我欣赏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可我更爱梅花的傲雪怒放,任你数九隆冬,地冻天寒,梅花依然开的那么艳丽,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

11、我喜欢梅花,它枝干虬劲,在寒风凛冽、白雪飘飞的时节,依然能斗雪怒放,坚韧不屈。它“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梅花在艰苦的环境中也能保持本色,在冬末春初能梅开两度。

12、梅花,把春天开放在寒冬,把清香无私地洒向人间。都说迎春花是报春使者,实际上梅花才是春的引路天使。跟着梅花,闻着花香,走进五彩斑斓的春天。

13、一转眼飘过一丝丝雪白的东西,定睛一看一株腊梅深情地立在家门口,像一位侍女。梅枝上开满了纯白的梅花,它不带一点瑕丝地傲立在严寒之中没有半点失落,只是挺着迎寒而开。自然而然地想起“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的诗句。走上前去轻轻嗅一下梅花,俨然一丝清香独上心头,丝丝的清香化作温暖使整个心房悠然升起一股暖意,才知道原来它是可以给人温暖的。

14、“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梅花不同于温室中的花朵,需要人们的给养。或许,只是些许的阳光,就足以使她们在雪中绽放。我喜爱这梅花,更喜爱她的骨气,她的坚强。中华民族有很多英雄都如这梅花一般经历过磨难,饱受过摧残,但他们没有屈服。面对困难,他们没有选择退缩,而是迎向困难。这种对严寒苦难,永不屈服的精神,正是我们所要学习的。

15、梅,凌霜傲雪,根扎贫寒,正直清高,芬芳馥郁,雍容典雅,常喻人品格。梅开二度,不惧风寒。给文人墨客留下千年记志。梅,象征风华刚毅,享有国花之誉!所亦芸芸者,梅之极致也,惟称盖世,久负盛名,而登台于魁,乃是吾心之花,铭刻于心。

16、任凭天空冷冷,任凭飞雪漫天,任凭天寒地冻。梅花,依然骄傲地开放,依然娇嫩这叶片,娇嫩这花瓣,羞涩着,盛开着,饱蘸这浓浓的情,溢满这盛开。怀着一颗眷恋的心,怀着一颗痴心恋迷。尽管在冬季,依然不离不去,依然不弃不远。相守着,等待着,期许在这冬季。梅花,终于忍俊不住!

17、“鸟鸣山更幽”,周围的死寂更能够显出梅花的活泼与宜人。梅花的温暖不得不使我改变对冬日的看法,知道这万物只是睡着而已,并非是死掉了。但死了又如何呢?不需要再奢求别的什么,只要有这梅就足够了。

18、梅花虽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没有的尊贵典雅,没有水仙的婀娜多姿,却有着超凡脱俗的傲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