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精神分裂

精神分裂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精神分裂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精神分裂

精神分裂范文第1篇

2016年10月26日扬子晚报,《医生深夜家中被捅死 邻居杀人疑似精神病》。

2016年10月26日,大众网记者从日照市中级法院开庭公告中获悉,备受关注的“日照女教师擀面杖打死学生”一案将于27日开庭审理。根据日照警方此前公布的信息,50岁的嫌疑人李某兰被鉴定为“复发性抑郁症,案发时伴有精神病症状”。

2016年7月5日,北京公交站杀人嫌犯被指有精神病,曾称“被国保跟踪”……

精神病患者的新闻报道远不止这些,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个特殊群体――精神病患者。

一问:精神病患者犯罪,要负刑事责任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八条规定:“精神病患者在不能辨认或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间歇性精神病患者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犯罪的精神病患者,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二问:什么是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在青壮年发病,起病往往较为缓慢,临床上可表现出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及精神活动的不协调。患者一般意识清楚,智能基本正常,但部分患者在疾病过程中可以出现认知功能损害。该组疾病一般病程迁延,呈反复加重或恶化,部分患者可最终出现衰退和精神残疾,而部分患者经治疗可保持痊愈或基本痊愈的状态。

三问: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情况如何?

2016年8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的《精神病学》披露: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精神分裂症的终身患病率大概为3.8‰ ~8.4‰,每年的新发病率,即年发病率为0.22‰。

精神分裂症多在青壮年发病,最常见于15~45岁,成年人口的终身患病率是1%左右,估算我国目前有700万~800万精神分裂症患者,占精神残疾人数的70%,是导致精神残疾最主要的疾病。此外,精神分裂症患者遭受躯体疾病(尤其是糖尿病、高血压及心脏疾病)和意外伤害的概率也高于常人,平均寿命缩短8~16年。

四问: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国际疾病分类(ICD-10)的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F20.9):

症状标准 在并非继发于意识障碍、智能障碍、情感高涨或低落等情况下,至少应该符合以下各项症状群第1、2、3项中的一项,或第4、5、6项中的两项,并持续1个月以上:

1.思维化声、思维插入或思维被夺取、思维被播散、被害妄想;

2.被控制妄想、影响妄想或被动妄想,或其他形式的怪异妄想;

3.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幻听或持续数周、数月以至于更长时间的其他形式的言语性幻听;

4.除以上所列举的具有特征性的妄想以外,存在任何其他形式的妄想,并伴有任何形式的幻觉;

5.情感反应不协调、情感淡漠、言语缺乏;

6.思维散漫、思维破裂。

排除标准 若同时存在明显的抑郁或躁狂症状,假如不能够证实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先于情感症状出现,不能作出精神分裂症的诊断;如果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出现在躯体疾病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诊断应参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

五问:目前有哪些治疗方法?

历史上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受到监禁、束缚,20世纪30年代起采用的电痉挛、胰岛素昏迷治疗,才使精神分裂症患者接触到科学、人道的治疗。20世纪50年代初,氯丙嗪引入精神科临床治疗,此后数十年又有多种抗精神病药被用来治疗精神分裂症,使精神分裂症的预后大为改观。

药物治疗 目前,常用抗精神病药物可分为传统的抗精神病药物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两大类。

1.传统抗精神病药物,为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又称经典药物或神经阻滞剂,该类药物使用历史较长。在临床上常用的药物有:氯丙嗪、奋乃静、三氟拉嗪、氟哌啶醇、舒必利、泰尔登等。

2.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近年来问世的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又称为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通过平衡阻滞5-羟色胺(又名血清素)与D2受体(多巴胺的一种亚型),起到治疗作用,不但对幻觉妄想等阳性症状有效,对情感平淡、意志减退等阴性症状也有一定疗效。代表药物有利培酮、奥氮平、喹硫平、氯氮平及阿立哌唑等。

电痉挛治疗 电痉挛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对精神分裂症的兴奋躁动,特别是出现冲动伤人、木僵或亚木僵、拒食、出走、精神分裂症疾病过程中或病后较为严重的抑郁情绪等适合进行电痉挛治疗。此外,有学者观察到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合并电痉挛治疗,可以缩短对患者阳性症状的治疗时间,减少患者的住院期,对患者尽快出院和康复有利。

心理治疗 病情缓解或稳定期,除了配合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也成为精神分裂症治疗的一部分。心理治疗不但可以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提高自知力、增强治疗的依从性,也可改善家庭成员间的关系,促进患者与社会接触。

行为治疗 有助于纠正患者的某些功能缺陷,提高人际交往技巧。

家庭治疗 使家庭成员发现存在已久的沟通方面的问题,有助于宣泄不良情绪,简化交流方式。

(作者每周四下午有特需门诊)

精神分裂症最常见症状解读

1.思维化声 患者思考时将自己的思想同时变成了言语声,自己和他人均能听到。

2.思维插入 指患者感到有某种思想不是属于自己的,不受自己的意志所支配,是别人强行塞入脑中的。若患者体验到强制性地涌现大量无现实意义的联想,称为强制性思维。两种症状往往突然出现,迅速消失。对诊断精神分裂症有重要意义。

3.思维被夺取 指患者认为自己的思维没有了,被外界偷走,并常常有思维中断现象。如患者称:“特殊部门用一种高科技手段把我脑子中的思想都抽走了,脑子不舒服,想不出问题。他们在考验我,拿我做试验。”

4.思维被播散 指患者觉察到自己的思想还未往外表达或不想表达出来,就已被许多人知道,尽管患者说不清自己的思想如何被别人探知,但确信已经人尽皆知。好似新闻被广播,所以思维被播散也称为思维被广播。如患者在回答医生问题时称:“你们不要装了,其实你们都已经让知道了,还要故意问我。我的想法还没讲出来就已经通过电视、广播全世界都知道了,你还不知道?”

精神分裂范文第2篇

1、因为曲小檀是从现代穿越到古代的,思维比较跳跃,性格也比较活泼,但不是精神分裂。

2、曲小檀和曲檀儿其实就是一个演员饰演的,但观众还是可以凭借演员精湛的演技,很容易就区分了两者之间的区别。曲小檀性格活波开朗,心上人是八王爷墨连城;曲檀儿性格温雅文静,心上人为大王爷墨奕怀。

(来源:文章屋网 )

精神分裂范文第3篇

山东 一对焦急的夫妇

看了这对焦急的夫妇的咨询信,我感慨很多,因为很显然,他们对精神分裂症的了解还很不够。他们的来信中主要涉及三个问题:他们女儿的病是不是真的因为遗传或教养不当所致;他们不让女儿上精神病院治疗到底对不对;他们的女儿将来还能不能结婚。其实,这是几个颇有代表性的问题,很多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都有这样的疑问。下面就分别谈谈这三个话题。

精神病是不是遗传的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尚不清楚,这个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医学难题。如果经过几番思索就能找到答案,那倒是很奇怪的了。对精神分裂症的研究主要是从生物学和社会心理学两方面入手。在生物学方面,遗传因素最容易被家属所注意。一般地说,精神分裂症是有遗传倾向的疾病,家谱调查发现,家族中有精神病史的,其精神病的发病率比普通人群高6倍;父母都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其子女发病率比正常人的子女高几十倍。有遗传倾向的疾病还很多,比如高血压病、哮喘病等。

然而,精神分裂症并不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所谓遗传性疾病,如色盲、白化病,其遗传方式及遗传基因都很明确。对遗传性疾病,或者可以做基因诊断,或者可以对下一代的发病做出概率估计。而精神分裂症的遗传方式并不清楚,既没有基因诊断,也没有概率估计。精神分裂症不是遗传性疾病的另一个理由是,有相当一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没有家族史。社会心理学研究发现,家庭、社会环境因素对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这种促进作用并不是发病所必需的。其实,精神分裂症像心脏病、肾脏病一样,既不是自愿的,也不是想躲就躲得掉的。

由于精神分裂症表现为思维和行为方面的异常,有许多人会认为病人有思想问题,有人会对患者进行一些道德评价,作为父母也难免下意识地对自己做出一些反省。精神分裂症患者跟其他病人一样,他们所需要的是同情、照顾和支持,作为病人家属,没有必要为疾病发生做无谓的责难和自责。研究发现,没有家族史,患者病前受教育较多,家庭氛围良好等因素,都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精神病院会不会刺激精神病患者

对于精神分裂症,如不能及早治疗,将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给以后的治疗带来麻烦。对于病人家庭来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异常行为可以妨碍家中每一个人的正常生活。不对病人进行治疗,意味着这种妨碍将无限期地延续下去。家属不把病人送到医院去治疗,主要是因为有一些错误的观念――害怕送病人到精神病院会给病人造成刺激。其实,这是一个最不值得驳斥的错误说法。

在家属看来,精神病院对患者造成刺激,无非是两种情况:一是医院会做出精神分裂症的诊断,二是其他病人的病态行为有可能影响患者。其实,患者有病态行为,医院才能做出相应的诊断,如果以为医院不做出诊断就不是精神障碍,岂不是类似于掩耳盗铃?在精神病院中,最严重的病人往往是尚未接受治疗的新病人。一般地说,病人间的负面影响,主要是新入院的病人对老住院病人的影响。所谓害怕刺激只是用常人之心揣度病人,因为许多对正常人可能造成的刺激,对于精神异常的病人来说并不造成刺激。

除了害怕刺激以外,许多家庭还害怕住精神病院会使患者的名誉受损,因而不去看病。如果精神分裂症有可能损害患者的形象,这主要是患者的病态行为所造成的,病人呆在家中,其病态行为无法掩饰,而病人住院后,其病态行为就不会被认识的人所知道,从这个意义上讲,住院有利于保护患者的形象。众所周知,小疖肿及时治疗,可以不留瘢痕,如果发展成为痈,那就只能切开排脓,以后还会留下个大疤。这些疾病早期治疗的意义大家都明了。精神分裂症延误早期治疗给患者带来的麻烦,又不像痈所结的疤那样容易被人接受和理解,这只有精神科医生有深刻体会。因此,患了精神疾病,要及早就医,以免延误时机,影响治疗。

患精神分裂症还能不能结婚

精神分裂范文第4篇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社区管理;康复

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急性期经住院治疗后,往往会出现社会功能缺陷,如缺乏主动、兴趣爱好减少、注意力不集中、社会适应能力和人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等,部分病人出院后由于得不到社会的理解、自行停药、生活压力等原因而容易复发,社会功能严重受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严重负担。相关文献报道了社区个案管理[1-2]和社区综合康复管理[3-4]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但就一般社区管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管理效果的报道较少。本研究对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一般社区管理精神分裂症效果进行随访观察。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按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hineseClassificationandDiagnosticCri-teriaofMentalDisease,thirdedition,CCMD-3)[5]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选择2006年6月-2009年5月昆明市东川区精神病院诊断明确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共81例。入组标准:①年龄18~55岁;②无智力障碍和明显的躯体疾病;③初中以上受教育程度;④出院后至少有1名健康人员作为监护人与其生活;⑤药物使用氯氮平治疗。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分为两组,研究组44例,男性27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32.0±7.1)岁,平均病程(6.1±3.2)年;对照组37例,男性22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30.0±6.9)岁,平均病程(5.9±2.9)年。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受教育程度、用药种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社区管理

对纳入社区管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除继续给予药物治疗外,①社区对其建立专门的健康档案,由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②由精神科专业技术人员对患者进行每年至少4次的随访,随访的主要内容包括:a.提供精神卫生知识宣传:采取宣传画册、定期精神卫生知识讲解等方式向患者及家属宣传精神卫生知识,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精神分裂症的认识。b.督导患者服药:向患者和家属说明坚持用药的重要性及药物的副作用,家属成员要监督患者服药。c.康复训练:主要为社会功能训练、学习功能训练、日常生活技能训练、文娱体育训练等。促进患者尽快融入社会生活,恢复社会功能。③建立家属交流平台:定期组织患者家属交流患者服药、家庭护理等经验,相互学习,建立治愈疾病的信心。④构建医患信息平台:与患者及家属加强沟通,家属发现患者有不正常时及时与社区精神科专业医师联系,由专科医师指导处理。⑤心理干预:当患者出现情绪异常如焦虑、抑郁等情况,采取心理疏导等干预措施,必要时给予心理治疗。

1.2.2评估工具及方法

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TheBriefPsychiatricRatingScale,BPRS)[6]、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ocialDisabilityScreeningSchedule,SDSS)[7]于研究前后进行评定,对两组复发率和社会功能缺陷发生率进行比较。评定人员由经过训练的2名精神科专业人员组成,研究前后评定人员不变,选择安静的测试环境,每次测试20分钟。复发标准为症状缓解半年以上,BPRS总评分≥36分。SDSS总评分≥2分认为有社会功能缺陷。

1.3统计方法应用

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以(x—±s)表示,两组均数比较用t检验,复发率与社会功能缺陷发生率采用χ2检验,以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BPRS总评分比较

入组前两组BPRS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年后研究组BPRS总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两组复发率、社会功能缺陷率比较

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有3例和13例复发,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82%vs.35.14%,χ2=10.17,P<0.01)。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有5例和25例有社会缺陷,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36%vs.67.57%,χ2=27.23,P<0.01)。

3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很大的负担,复发率与致残率较高,即便经过住院治疗,出院后仍需要长期的药物维持治疗以降低复发率。李毅等[8]报道:精神分裂症首次治疗后有81.9%的患者在5年内复发,其中22%~55%的患者在1年内就可以复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缺陷发生率亦较高,特别是长期住院的病人社会功能缺陷发生率更是高达83.5%~100%[9-11]。本研究显示,对精神分裂症病情缓解后采取的社区管理可降低患者复发率和社会功能缺陷发生率,这与其他研究结果一致[12-13]。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采取社区管理模式,能降低复发率,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有利于患者回归社会,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参考文献

[1]仪修芹,卜祥峰,董兰,等.社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个案管理与基础管理效果的对照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2011,24(5):356-358.

[2],林永强,余英仪,等.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社区个案管理的效果分析[J].广东医学,2010,31(14):1836-1838.

[3]邢锋,鲁青芳.社区综合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3,3(17):79-80.

[4]姜雪芳,胡伟明,郑芳,等.社区康复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观察[J].现代实用医学,2014,26(12):1482-1483.

[5]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75-78.

[6]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88-100,263-266.

[7]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2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63-166.

[8]李毅,吕路线.精神分裂症复发的相关因素[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2,29(2):96-98.

[9]移友松,亢明,徐雪云,等.慢性精神分裂症社会功能缺陷的相关因素分析[J].临床医学杂志,1999,9(5):274-275.

[10]李超,李金宛,孙敏勇,等,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社会功能缺陷分析[J].柳州医学,2010,23(1-2):22-23.

[11]郭贵云.202例慢性期精神分裂症的精神残疾临床观察[J].中华精神科杂志,1992,25(1):19-21.

[12]李守春,卢振胜,胡雅伟,等,社区综合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0,20(1):46-48.

精神分裂范文第5篇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复发;相关因素

Study on associated factors of schizophrenic relapse QIN Ying, FENG Xia. Guizhou Mental Health Center, Guiyang 550004,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associated factors of schizophrenic relapse to provide effective references and theoretical basis for its prevention. Methods Choosed improved schizophrenia patients hospitalized in our hospital for 1 year from January 2011 to January 2012, out of which, 45 recurrent patients met the standard as study group and at the same time, 52 patients without recurrence as control group. The selected patients were measured by common circs questionnaire, assessment of family support, clinical features, treatment. Results Proportion of different factors of the schizophrenic relapse was indicated that medication situation, stress events, economic conditions, course, drug adherence, family support were influenced to schizophrenic relapse. There w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Key words】Schizophrenia; Recurrence; Associated factors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的精神病, 病程多迁延。本病的发病率、复发率和致残率都较高。精神分裂症患者首发治疗后康复者不足20%, 有81.9%患者在5年内复发, 其中22%~55%的患者在1年内复发[1]。其余80%会在2年内复发, 10~15年内不会复发也不需要治疗者仅1/6[2, 3]。这对精神分裂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很大的负担。为了解本地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的现实状况及其关联因素, 以便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的相关因素和干预措施提供有效的参考意见和依据, 作者随访观察了48例精神分裂症复发患者, 分析寻找与病情复发的相关因素,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的是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贵州省第二人民医院精神科住院治疗, 临床好转出院后满1年在门诊就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单纯随机抽取45例精神分裂症复发患者作为研究组, 选取同时期随访的52例精神分裂症非复发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病例在住院诊断时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 - 3)中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年龄在18~55岁;既往无物质依赖、药物滥用、无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史;出院时临床治疗均达痊愈标准。

1. 2方法对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 包括性别、婚姻、职业、服药情况、应激因素、家族史等进行比较, 另外对患者复发的部分因素, 包括经济状况、病程、住院次数、家庭支持、服药依从性等进行逐一的分析统计。

1. 3研究工具采用精神分裂症患者一般状况调查自制表, 包括研究对象的人口学资料及特殊问题。特殊问题调查问卷包括病程、住院次数、家族史、经济状况、发病诱因、自知力、服药情况及家庭支持。

1. 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对两组相关因素进行比较,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

2结果

2. 1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患者的服药情况、应激因素对复发有影响,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两组复发部分因素比较患者的经济状况、病程、家庭支持、服药依从性对复发有影响,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通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的单因素分析, 本研究可见患者的服药情况、服药的依从性对疾病复发有重要影响。药物维持治疗是巩固治疗的关键, 这和以往的文献报道相一致。服药依从性好的患者, 复发率明显比部分依从治疗和不依从治疗者较低, 这与国内外文献报道以及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4-6]。可见, 停药和依从性差是造成患者复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临床工作中这也是最难解决的一个问题。

此次调查显示病程长短对复发有影响。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迁延的高复发疾病, 这使得患者对疾病易产生了厌倦和自卑心理, 家属也易产生厌烦、无望的心态, 成为疾病复发的诱因, 复发几率相应升高。

本研究中应激因素对复发有影响, 这与众多报道相一致。应激性生活事件会对个体精神和躯体功能产生负性作用。精神分裂症者在病后出现认知和社会功能的障碍, 其中最主要的是生活技能的缺乏, 因此不能很好的解决存在的社交问题和技能缺损[7]。这些生活技能的缺损反过来又成为患者生活中的主要应激源.当面对外界的精神刺激后, 不能恰当的解决问题, 更容易导致疾病的复发[8]。

另外本次调查还显示经济状况对精神分裂症复发有影响, 在这方面的文献的观点不一。分析原因可能是本省经济水平较低, 医疗保险的普及率仍不足, 影响了家庭对患者的及时治疗和照顾, 同时患者受疾病影响就业率低对家庭经济状况产生负性作用, 由此造成恶性循环, 最终导致疾病复发。可见精神分裂症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社会困难群体, 医疗费用承受能力明显低于社会其他人群, 在西部地区更需要为精神分裂症患者提供有效的医疗照顾性政策, 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本研究显示家庭支持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有影响。这和以往的文献相一致。目前在我国有大约90%以上患者和家人共同生活[9], 大多数出院后维持治疗的监督和预防复发主要由家人来承担。家庭发挥了照顾的良好职能, 对患者的照顾更能积极有效, 从而间接地强化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从而增加了病情的稳定性。同时家庭支持作为一种外部的督促力量, 不断督促患者坚持不懈的维持治疗, 最大程度地降低了疾病复发。

通过该调查分析, 影响精神分裂症复发的相关因素包括是否坚持长期规律药物维持治疗、服药依从性、病程、应激因素、经济状况及家庭支持, 它们互相联系, 互相影响。如何从药物、疾病特点、支持系统几方面有针对性的帮助患者减少复发需要个人、医院、家庭及社会的共同努力, 应及早预防和干预, 以有效降低精神分裂症的复发率。

参考文献

[1] 李毅, 吕路线.精神分裂症复发的相关因素.外国医学精神病学分册, 2002, 29(2):96-98.

[2] Nadeem Z, McIntosh A, Lawrie S. Schizophrenia. Evidence Based Mental Health, 2004, 7(1): 2-3.

[3] Weiden P, Aquila R, Standard J. Atypical antipsychotic drugs and long-term outcome of schizophrenia.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iatry, 1996, 57(11): 53-60.

[4] Nadeem Z, McIntosh A, Lawrie S. Schizophrenia. Evidence Based Mental Health, 2004, 7(1): 2-3.

[5] Weiden P, Aquila R, Standard J. Atypical antipsychotic drugs and long-term outcome of schizophrenia.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iatry, 1996, 57(11): 53-60.

[6] 王相立, 麻爱华, 杨希文.农村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健康教育的10年随访研究.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02, 31(5):369-371.

[7] Silverstein SM. Psychiatric rehabilitation of schizophrenia: Unresolved issues, current trends, and future directions. Applied and preventive psychology, 2000, 9(4): 227-247.

[8] Liberman RP, Corrigan PW. Designing new psychosocial treatments for schizophrenia. Psychiatry, 1993, 56(3): 238-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