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文言文

初中文言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文言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中文言文

初中文言文范文第1篇

一、强调预习,自主合作

在文言文教学中首先必须强调"预习"这一环节。新课标突出强调了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行解决阅读中的障碍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将学习的主动权下放给学生,改变在古文教学过程中一贯的"替""灌"做法,侧重培养学生使用有关于工具书及查找、筛选资料的能力,让他们学会独立自主地解决阅读中的障碍。同时强调合作,在自主的基础上合作,有的课文由于年代久远,今天的中学生对其中的部分字词(包括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语法习惯、运用典故等都相当陌生,可采取小组讨论的方法,让学生在自主预习的基础上,充分讨论,最后由教师解决学生集体解决不了或认识并不十分到位的问题。这样做,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又为下一教学环节的开展做了很好的准备,也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在诵读中感知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毋庸质疑,他们是在强调读书的重要性,读书不仅可以增强对诗文的感性接触,而且在反复不断地朗读中,还能逐步体会文章的语体色彩和语言魅力,从而会引发了对文章内容的理发思索,尤其是朗读或诵后,则不仅关系着一文一句的理解和感悟,而且由此及彼举一反三,能有效地提高对文言文作品的整体理解和感悟,故熟读基础上的背诵,可谓事半功倍。可前些年,我们总是先由教师疏通文意.扫清字词障碍,然后串讲,是后归纳中心与写作特点,课后才要求学生背诵或熟读。

近年来,我们逐渐认识到中学文言文教学不能丢掉传统:一是普遍重视学生诵读,强调整体阅读;二是文言文初学者最基本的实践是口诵;三是先读准字音和句读,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由浅入深,由熟读到背诵。在此基础上逐步解决疑难问题,最后归纳全文内容和特点也便水到渠成了。

因为诵读有助学生读准字、词的语音。只有读准语音,才能对语言产生语感。诵读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语意。学习语言必须要正确理解语言的含义、内涵.否则就不能更好地学习语言.不能更好地学习语言的真正内涵了。在文言教学中,要注意诵读的轻重音的不同,其意义也是不同的。诵读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语气的领会能力。因为语言是表达一定思想情感的,而这种情感就是通过语气来表现的。比如语言有陈述、疑问、祈使和感叹等四种语气。由于读法不同,语气也将会迥异。因而其所表现出来的人的思想情感也是不同的。诵读也可以帮助学生梳理文章的层次。

若通过教师的表情背读能更好地感染学生。优秀的文言作品要多读熟读,典范著作要能够熟读成诵。所以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教师的范读,虽然我们手里有许多朗读带子,但教师自身的范读自有不同的效果。凡是课本中要求学生背诵的篇、段.我们先背下来,给学生示范。这篇文章是要求学生背诵的,所以我就在讲解课文之前,先给学生一字不差地带表情地背诵一遍,这能给学生很大启示和感染。有人说,要求学生背诵的,教师不一定要背会,也同样可以讲好。但我认为,好文章或重要篇段.我们教师如能背得琅琅上口,对于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语言规律.精通文章思路,运用自如地教给学生都是非常有利的,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教会学生学文言生字

文言文创作于古代,与今天的白话文,读音上相差很大,大量通假字,生僻字严重阻碍着初中生对文言文的顺畅朗读,所以,扫清文言文生字是第一件必作的事,通常运用以下方法:

1、在预习时,指导学生用钢笔逐行逐段给生字注音,生字注音,主要是把注释中的拼音移注到相应得课文中。注释中没给拼音的生字,要求学生及时查字典移注文中。

2、课堂上,为调动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我进行生字朗读的比赛,看谁读得既准确又安全,以自然段为朗读内容,学生轮流朗读该段中出现的每个生字及生字所在的句子。其他学生纠正补充。注释中没给拼音的生字,教师可设计成注音朗读练习,及时用多媒体展示,学生与展示上的读法对比着读。这样,学生对生字的掌握进一步加强,也提高了他们查字注拼的兴趣。

四、教会学生读"阅读提示"

"阅读提示",每篇课文前提教育,主要介绍课文作者,则作背景,内容主题及写作物点。对新课的学习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学习"阅读提示"我经常采用"学生先读诗画画"、"教师后总结"的方法。

所谓"读"指学生自读,"画"指学生的画出超出考题的知识点。如作者、体裁、内容主题、写作特点等。在此基础上,我再按作者、体裁、内容主题及突出写作特点的顺序整理总结为几道填空题,展示在黑板上,让学生回答,并布置课下做作业,加强巩固。学生训练一阶段后,可让学生试着自己总结填空题。

五、教学生翻泽文言文

翻译文言文,是学习文言文第一重点。文意不懂,思想内容就学不通。阅读、课文注释,是译懂文意最有效的方法。通常课堂上,我先朗读一个完整的句子,再组织学生利用注释轮流口头翻译。对难懂又易出考题的句子可多叫几名学生反复翻译。大家在不断纠正补充中,就会译出最通顺的意思来。学生在难译出的句子,教师就要及时点拨学生加注到课文中。课下,我还布置作业翻译重点句子,全文翻译文意,就会顺利进行。同时我还及时纠正学生依赖课外资料翻译和在课文中逐字逐句移注的不良方法,不保持学生翻译的主动性和自主性。

六、教会学生抓准主要内容

文言文的主要多在名句,其中既蕴含着作者的主题思想,又是考查文言文背诵默写的试题来源,是又一教学重点,理应牢固掌握。

我一般先用提问方式找准主要内容,再提示背诵默写。如《岳阳楼记》围绕主要内容提出问题有:①写岳阳楼大观的句子有哪些?②迁客骚的"悲"和"喜"各是什么?③故仁人的"忧"提什么?④表达作者旷怀和远大政治抱负的句子是什么?⑤以上各内容之间均有联系,通过讨论以上问题,学生也就明白了课文的主题思想和主要内容。至此,文言文才算真正学通学懂。

七、注重内容分析,陶冶道德情操

在文言文教学中,还应结合语言学习中的特点,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如在孔子的《论语》则的教学中,就应该依据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态度,培养良好的学生方法。在《岳阳楼记》中,就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广达胸襟和博大抱负,从而树立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在学习周敦颐的《爱莲说》时,就可以启发诱导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洁身自爱,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八、教学生背诵文言文在牢固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基础上,如何达到通篇背诵?段内容几个小层,便于有效记忆。

整篇读熟背诵,不太容易,但化整为零,把全篇分为几段,再把一段分成几小层,这样背诵一个个小层次,难度就大大降低了,一层背会背两层,几层背会背一段,段段背会背整篇,文言文背也就不可怕了,这就是化零为整法。

初中文言文范文第2篇

初中文言文精选

1.陋室铭

朝代:唐代

作者:刘禹锡

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2.爱莲说

朝代:宋代

作者:周敦颐

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甚爱 一作:盛爱)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口技

朝代:清代

作者:林嗣环

原文: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朝代:先秦

作者:孟子及其弟子

原文: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是人 一作:斯人)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5.曹刿论战

朝代:先秦

作者:左丘明

原文: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徧 同:遍)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6.邹忌讽齐王纳谏

朝代:两汉

作者:刘向 撰

原文: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谤讥 一作:谤议)

7.桃花源记

朝代:魏晋 作者:陶渊明

原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间隔 一作:隔绝)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8.岳阳楼记

朝代:宋代

作者:范仲淹

原文: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具 通:俱)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隐曜 一作:隐耀;霪雨 通:雨)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9.醉翁亭记

朝代:宋代

作者:欧阳修

原文: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0.出师表

朝代:两汉

作者:诸葛亮

原文: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初中文言文范文第3篇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文言文教学,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开发学生智力都有重要意义。下面,本人就以多年来在初中文言文教学工作中积累的一些经验,浅谈自己对文言文教学策略的个人体会:

一、编写“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习,提高学生的自读能力

新编中学语文教材,文言文篇目的数量很多,涉及的文学体裁也非常广泛,字词句知识越来越丰富。学生学习时有较大困难,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有的教师担心学生不懂,讲课时采用传统的“灌鸭式”教学方法,其效果往往十分不理想,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其实,在上新课前的一个星期,教师可以编写每篇文言文的“导学案”,指明每篇文章的学习目标、重难点、特殊句式、重点文言词语等,让学生自读的时候抓住重点、弄清难点,初步掌握文章的大概意思及主要学习内容,提高自习能力。在《桃花源记》中,好多古今异义词让学生很难理解,所以在“导学案”中不妨就把这个难题当作课前预习的任务让学生先去寻找答案。“世外桃源”是一个作者虚构的故事,“导学案”中可以让学生利用小说的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结局”四个环节去分析文章的主要线索,初步掌握文章的结构。此外,还可以让学生在上课前通过历史课本或陶渊明的诗歌去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创作目的等等。这样,学生的预习有了目标,预习就有了针对性,既培养了学生的自读能力,也避免了教师在上课时的沉闷现象,学生渐渐就成为了学习的主体。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

传统的录音机、小黑板、投影仪等辅助教学已不能满足学生对学习文言文的需要,课堂教学也不能局限于简单的声音和图像辅助。因此,在教案设计中应充分利用远程网络教育和多媒体技术参与教学。

比如在《大道之行也》的教案中,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彩色图片、录音、影像等结合到教案中形成一个完整的课件。通过孔子的肖像、和谐社会的一些图片或影像、朗读录音播放等,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学中让学生的眼、耳、脑、手、口都能充分调动起来,课堂气氛就不再沉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就提高了,学习效果也就得到提高了。

三、善于引导,以教学提纲为主线,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教学提纲只是主线,很多知识都是通过归纳以后才能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和文言文词语。如何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也成为教师文言文教学的一大难题。

1.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加深对字词读音、字形以及作者的感情的掌握。

我们可以通过教师的范读、播放录音等方式,让学生尽可能多次、反复地朗读文言文,在这个过程中纠正学生的错误读音并强调朗读的语速、语调,让学生能在准确朗读的基础上感受作者的感情。

2. 让学生学会查阅文具书,翻译课文。

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结合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进行简单翻译,训练学生一边朗读一边理解文意的能力,这样学生对文言文的字形、字音、字义,甚至一些重点的文言词语都能自我掌握。

3. 引导学生在掌握本篇课文知识的同时,联系学过的文言文的一些词语进行知识点的归纳和积累。

文言文的实词、虚词非常繁杂,想要学生系统地掌握文言文的词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收集、归纳。学生可以互相交流、讨论,教师在讲解练习的时候要多多表扬和鼓励学生,委婉地纠正学生归纳知识点时出现的错误或不足,以树立他们学好文言文的信心。

4. 让学生根据教师的“导学案”分析文章并归纳文意。

“导学案”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是文章的主要提纲,让学生据此去分析文章,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可以多让学生分组讨论、自主探究,鼓励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纠正问题后再让学生自行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外作业,把归纳的内容系统化,形成课堂内、外一条龙。

5. 加强当堂训练和课外训练。

初中文言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文言文教学;有效教学

文言文属于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先人留下来的宝贵遗产。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教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虽然目前初中的教学任务只是要求学生能理解简单的文言文内容,但这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仍然不是件容易的事,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文言文属于一个教学难点。与整个语文课程改革活动相比,文言文教学的改革相对滞后,致使在文言文教学工作上所要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多,并且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如何有效提高文言文教学,成为目前教育工作者所关心的问题,本文对文言文的有效教学进行了探究。

一、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

现在很多教师在文言文教学课堂中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但这种方法使得教师在台上讲得辛苦,学生在台下学得吃力,整个课堂显得枯燥乏味,且由于学生所接受的知识是一种被迫接受方式,缺乏主动性,所以很难让学生牢牢掌握所学知识,因此难以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只是一味地在课堂上讲解,使得整个课堂缺少生气,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由于文言文课程在整个语文课程中就是个难点,所以更应该避免采用传统的没有生气的教学方法,如“满堂灌”等,应选择一些可以提高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让学生投入到课堂的教学氛围中,才能让学生掌握到课堂上所传授的知识。

二、提高初中文言文有效性教学的办法

1.掌握教学情况,确定教学目标

建立科学准确的教学目标是有效教学得以实现的保证,而学生的实际情况是确定教学目标的关键。教师建立教学目标除了要掌握教材内容外,还要了解学生的情况。对于初中学生而言,由于他们刚开始接受文言文方面的知识,在文言文知识积累方面仍比较少,所以他们在文言文的学习方面比较困难。如果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只是强调识记和讲授文言文词汇,无疑会加大学生的学习难度,使得学生更惧怕和厌烦学习文言文,最后影响到文言文有效教学的实施。但如果学生没能认真积极地学习文言文知识,就不能完成课程要求,则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就不可能实现。所以,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可以采用能力训练的办法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将文言文的知识渗透到该教学方法中,消除学生对文言文的惧怕心理,进而使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提高。

2.合理处理教材,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

有效教学的前提是教师能读懂和理解教材。合理处理教材需完成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教师要了解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选择和组织相应的教材内容,然后将教材内容罗列好,用学生易于理解的语言将该内容重新诠释出来,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所诠释的内容。另一方面是结合学生情况和教材内容,分析和确定教学的重难点。这样可以让难点突破和重点突出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体现,进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文言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文言知识。文言文的教学方法中常采用的方法为诵读法、讨论法、讲授法、评注法、读书指导法等。

3.强化文言诵读

古语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到现在仍然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尤其是在文言文的学习中,采用这个方法能让学生有效地学习文言文。因此,在文言文的学习中让学生重复多次朗读文言文,有利于加强学生对文言内容的识记和理解。学生在首次朗读时,需根据相应的文言词汇注释来大致地理解整篇文言内容,之后对整篇文章再进行细读。在朗读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根据阅读提示的内容理解课文,把握文章的主体内容。最后,学生在朗读时可以立足全篇,把握重点,揣摩和分析文章的精华内容,归纳文章中心,融入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在反复朗读中,让学生理解全文。

4.进行合理有效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要以学生为主体,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和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学理念。将过去的“以教材为中心和以怎样教为重点”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和以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为重点”,这体现了现代教学的理念。教学设计要求明确教学目标,合理板书,精炼习题,突出重点难点,有清晰的思路和分明的结构。

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教学实践情况与有效的教学联系紧密。语文教师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理念,在教学方面不断地探究新方法和大胆进行改革。

参考文献:

[1]杨秀丽.正视存在问题,寻求解决策略:简要论述如何做好高中文言文教学[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吴敬良.论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初中文言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方式;学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18-0058-02

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方式应该改变以往琐碎的分析而进行整体感悟,通过传统诵读与激趣探究,利用韵语和属对训练来辅助,“言文结合”,达到传承传统文化的目的。

一、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方式需尊重文言习性与促进学生发展

1. 整体感知,诵读体悟

最初的古文没有标点,不分段,文章的意义主要从整体把握。知道的整体越多,了解的个体越多。因此,应将文章看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把握文章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之间的联系,而不能脱离整体,单纯就句子学句子,就段落学段落。汉语言很强的“人文性”特征,决定了教学应更多地注重整体阅读感悟而非逐字逐句地分析理解。

关于传统的诵读是否适合文言文学习,不一定能找到确凿的科学论证,但几千年的实践证明,诵读对于文言文的学习是有效的。姚鼐认为:“大抵学古文者必要放声疾读,又缓读,只久之自悟。但若默看,即终身作门外也。”“读古文务要从声音证入,不知声音,终为门外汉耳。”(选自《惜抱轩尺牍与陈硕士》)通过整体感知、诵读体悟,将“言”“文”结合起来,不再割裂,不再肢解,还文本一个鲜活的生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有了真实的体验与感悟。

2. 激趣探究,言文并重

文言文是古代流传下来的佳作,记载的事实与现代文明相去遥远,但却与现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类对不熟悉、不了解的文明有着天生的好奇,而正处于求学阶段的学生尤甚。在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不应提供现成的知识,而应创设让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究。

例如,《孙权劝学》一文的关键词是“劝学”,需要师生探究的有“但当涉猎,见往事耳。”何为“涉猎”?涉猎的对象是什么?也就是说孙权让吕蒙学习的内容是什么?这些学习内容主要由教师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探究。

3.“韵语”与“属对”辅助教学

利用“韵语”和“属对”训练是古文教学的主要辅助手段之一,也是古代汉语教学的一个鲜明特点。古诗、骈体文有押韵、有对仗,甚至一些唐宋散文也有相同的特征。但这些训练已渐渐淡出今天的语文课堂,越来越不能引起教师的关注。将这些既符合汉语言教学规律,又符合学习心理的传统教学方法弃之不用,是非常可惜的。

在初中教材选文中能进行韵语与属对辅助教学的有《论语八则》《小石潭记》《核舟记》《陋室铭》《爱莲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卖柑者言》《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出师表》《桃花源记》《捕蛇者说》等文章。

4. 学习文言的行文习惯

古文的行文习惯有用词委婉、援用故实、引经据典、变文避复、词语割裂、避讳改字等。在初中主要关注古今义的差异、援用故实等。

以教学《爱莲说》为例,先让学生朗读课文,然后问:“这篇文章将‘莲’当作女人还是男人进行描写的?”其实,这个问题在学生熟读文章后再问,学生是清楚的,因为有“莲,花之君子也”这句;但对于刚刚读完一遍文章的学生来说,他们的第一感觉不是这样的,因为“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中有“妖”“香”“亭亭”3个词的影响。果然,大多数同学回答是“女人”。

让学生查阅《古汉语字典》可知,妖:①艳丽、美好;②古时称一切反常的东西或现象。“妖”字为形声字,“女”加“夭”,而“夭夭”取自《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是茂盛而美丽的样子。在今天“妖”的“艳丽、美好”之意用得极少,反而“妖怪”“妖精”等词语用得较多,也就是“一切反常的东西或现象”的意思得以加强。而在《爱莲说》中,妖是“艳丽、美好”之意。“香”“亭亭”也可以类似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理解。

二、初中文言文课堂的学习策略应符合文言特征及学生心理

所谓学习策略,就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订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学习策略主要包括学生经历的学习过程,形成的思维方式,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等。

1. 学习应有好奇心

好奇心源自“未知”,学生容易受好奇心的驱使,对探究未知的结果表现出兴趣。所以,布鲁纳把好奇心称为“学生内部动机的原型”。布鲁纳认为,与其让学生把同学之间的竞争作为主要动机,还不如让学生向自己的能力提出挑战。

如《王顾左右而言他》(选自《孟子》),文章简短(100字不到),但道理深刻,说理技巧高。学生容易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角度对齐宣王“顾左右而言他”的行为感到好奇。作为君王,不是想干嘛就干嘛吗?干嘛要“顾左右而言他”?面对孟子的质问,齐宣王可能有以下几种反应:①与其争辩;②干脆承认(默认);③恼羞成怒,有过激行为;④避而不答。要想理清这样的疑问,要注意文本的“大环境”――《孟子》。只有在《孟子》中才能发现故事产生的前因后果以及人物的具体形象,才能解答疑问。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孟子》,进行探究学习。在此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指路”,激发其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这样的学习必有所获。

2. 学习应有过程

学习策略是有关学习过程的策略,它规定学生学习时做什么不做什么、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用什么方式做、做到什么程度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一门学科不是要建造一个活着的小型藏书室,而是要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认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产品。”布鲁纳强调的是,学生不是被动、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积极的知识探究者。

以《陈太丘与有期》的学习为例,如何看待元方的“入门不顾”?师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讨论、合作探究,建立完整的学习过程:①儒家对“礼”的看法(以《论语》论述为主);②元方的性格(以《世说新语》记载为主);③元方的受教育程度(以《世说新语》记载为主)。

学生课后合作探究,课上交流。这样的教学旨在强调学习的过程以及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乐此不疲,逐渐爱上文言文。

3. 学习应有顿悟

格式塔心理学理论认为,顿悟是我们知识技能中永久的部分,常常会伴随着一种兴奋感,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不仅有助于迁移,而且不容易被遗忘。

在《狼》的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方格中只能填写一个字,并且不能重复。请选取自己认为最合适的字填写。

屠户狼狼狼狼

教师先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讨论后形成答案,然后让学生代表写在黑板上。学生学习情况预设如下:第一种是次序不对,如“惧、躲、抗、杀”或“惧、喂、躲、杀”,将“惧”放在第一位;第二种是次序基本对,但用词不一样,如“遇、惧、躲、怕”“怯、抗、防、御”“躲、御、杀、灭”。

学生冲突的核心在第三个词语:是“防”还是“御”?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这样的教学常常让学生有“顿悟”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