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关于赞美老师的句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备考点】
会把错误的句子排列成一段通顺的话,整理错乱的句子的关键在于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确定应按什么结构排列。
【应考点】
1、把要排列的几句话默读一两遍,看看主要意思是什么。
2、用“排除法”找出首句。
3、再读剩下的句子,思考整篇文章的写作顺序和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写作顺序:时间先后、事情发展、地点空间转换等)
【链接考题】
把下面排列错乱的几句话,按一定的顺序重新排列。
()1、他想:这是谁丢的,真不讲卫生。
()2、她看见地上有一团白白的东西。
()3、忽然,他看见有几个小同学在打扫操场,学习雷锋争做好事。
()4、下课了,小丽在操场上玩。
()5、她连忙回头,不好意思地拾起了刚才看到的那一团废纸。
()6、想着她就若无其事地走了。
()7、走过去一看,原来是一团白纸。
(分析)解答此题应先仔细读句子,了解其大意,思考间关系和写作顺序。经过阅读分析,我们知道这段话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定的。一般说来,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定的文章,应先交代时间、地点,那么我们就确定其中的第4句为第一句。接着“他看见地上有一团白色的东西”,这会是什么呢?——“原来是一团废纸”,后来事情就顺理成章地发展了。排完以后,再按正确的顺序读一读,如果不正确,再修改。
【专项突破】
一、把下列几个错乱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
( )1、多少静静的深夜啊,老师还在灯下备课、批改作业。
( )2、如果将来我能取得一些成绩,那我要说,是老师用身躯为我架起了通往成功之路的桥梁。
( )3、他们普通而平凡,但他们担负着培育下一代的重任。
( )4、那作业本上条条批语、个个红勾,不全都凝聚着老师的心血吗?
( )5、他既不像科学家那样驰名中外,也不像电影名星那样引人注目。
( )6、老师啊,您为我们无私地奉献了一切。
( )7、老师把一批批学生送到各个工作岗位,而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却像火炬一样燃烧自己。
( )8、我赞美桥,更赞美我们敬爱的老师,老师像桥一样朴实。
( )9、老师像桥一样辛勤。
( )10、老师像桥一样无私。
二、把下面错乱的几句话按一定顺序重新排列,在括号里填上序号,并注明依据。
( )1、周瑜的兵船跟在后面。
( )2、黄盖向曹操假投降。
( )3、选有东风的一天作为进攻时间,并在船上装上引火用的东西。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文赏析;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摇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8-0098-02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3版)在课程总目标中,明确要求小学生要“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遵循这一要求,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大都把阅读教学尤其是课文赏析当成中心工作来做。小学语文课本里的文章无论是哪种体裁,在语言上都是意韵优美、各具特色的。比如,诗歌的情感丰富、语言精练;散文的言近旨远、语言优美;小说的情节动人、语言流畅……在教学的过程中,只要老师注意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课文,就一定能够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获得极大的美的享受,丰富自己的语言库存。不同的文体,不同的章节,语言赏析的方法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小学语文老师要根据具体的文段选择相应的语言赏析的教学策略。那么,小学语文语言赏析的教学策略都有哪些呢?
一、指导学生赏析优美的词语
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是很神奇的。有时候,看似平常的一个字或是一个词就能够传递深远的意义,造就奇妙的意境。入选小学语文课本里的文章都是经过时光积淀的文质兼美的短文。这些短文大都是一些大家的佳作,文章里往往寄寓着深厚的人文情怀。尤其是在遣词造句方面更是应该成为小学生学习课文、模仿写作的范例。因此,可以确定的说,小学语文课本里多的是词语优美的例子。小学语文老师在教这些课文的时候,绝不能轻易地放过这些绝佳的教学机会。从文学体裁看,不论是诗歌、小说还是散文,根据其表现主题的形式、方法的不同,优美词语的使用都有着其独特的特点。但是不管文学的样式如何,在赏析词语的时候都要考虑作者的情感、态度,都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仅以诗歌为例,小学语文课本里选取的古代诗歌都是历经千百年流传至今的,这些诗歌在词语使用的技巧上自是不必多说的。在诗歌教学时,我特别注意这些活用词语的范例的赏析。例如在教学白居易的《暮江吟》的时候,我就抓住“一道残阳铺水中”这句诗中的“铺”字,引导学生赏析这个词形象地把夕阳斜照的情景写活了。在此基础上,我还引导学生从情感方面赏析了诗人一改前人的悲秋之气,尽情抒发了对江景的赞美之情。
二、指导学生赏析巧妙的句式
我国的语言文字历来是很讲究句式的变化的,这是许多国家的语言文字无法比拟的。自古以来,我国的语言文字就有骈文和散文之分。一直到今天为止,很多文章在句式的选择、运用上都还是很讲究的。比如说诗歌,如果是古代诗歌的话,那么相对讲究音韵的和谐、句式的整齐;如果是现代诗歌的话,则在这方面的要求要弱些。再比如说散文,散文通常会以生动的语言取胜,所以相对小说而言,散文可能更加注重句式的选择与运用。有的散文句式对称,讲究工整美;有的散文句式则参差不齐,体现了一种错落美。所以说,小学语文老师在指导学生赏析课文的时候,要紧紧抓住文体的特点,并以此来指导赏析,这样才能做到指导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的时候,我就特地把“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个句子拿出来引导学生做赏析。刚开始的时候,同学们只是感觉这个句子读起来朗朗上口,可是要让他们说说好在哪里却又说不出来。经过指导,同学们明白了这个句子运用了排比的句式,正是排比句式的使用,使得文句显得对称工整、音韵和谐、气势强烈。
三、指导学生赏析传神的修辞
所谓修辞其实就是对语言文字进行修饰,也就是在使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利用多种修饰手段,使语言文字收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种语言活动。修辞的种类繁多,但是每一种修辞都各具特色,起到了很好地修饰作用。因为有了修辞方法的运用,我们的语言文字因此而生色不少。小学语文课本里多的是这样的例子。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课文的时候,对于这些使用了修辞方法的句子应该把它特别地指出来并引导学生进行赏析。关于修辞方法的教学,语文老师应尽量避免过多的理论、概念上的讲解。因为这样往往会给学生一种晦涩、难懂的感觉。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对比手段去进行赏析。还有一点是需要注意的,语文老师在进行修辞教学时,应该坚决避免凡是赏析都由老师包办,或是让学生把教学参考里的赏析范例抄下来苦背的做法。正确的做法是在学习新的修辞时,先由老师对这种修辞手法的特点进行介绍,然后再由老师示范赏析。等到同学们对这种修辞手法有了逐步的了解后,再由同学们自行赏析,而老师只是进行补充、评价。在引导学生进行修辞赏析的时候,我经常引导学生先对使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进行改写,把有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改写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然后引导学生对两个句子进行比较。通过这种办法,同学们往往会很容易的发现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和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的不同之处,也因此更好地领会了修辞手法之于语言优美、传神的妙处。
四、指导学生赏析表现的方法
如果说修辞手法是使句子变得更加优美的话,那么,文章的表现手法就能使文段乃至整篇课文在结构上显得更加的紧凑、合理。这些结构谋篇的手法是应该为刚开始学习写作的小学生们好好地借鉴、模仿的。关于这些结构谋篇的表现手法,很多同学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注意得不够,尤其是那些阅读基础比较差的同学对于结构谋篇往往没办法顾及。这个时候,语文老师就要适时地帮学生指出来并且引导他们进行赏析。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对文章表现手法进行赏析,久而久之就会对文章的结构谋篇有深入的了解,这样的话,他们在进行写作练习的时候就会得心应手了。与引导学生进行修辞赏析的方法相同,在引导学生进行表现手法的赏析的时候,也是可以使用对比的手法的。比如说记叙的顺序,我们知道记叙的顺序通常有三种方式:顺叙、倒叙、插叙。在引导学生进行表现手法的赏析时,我们就可以把不同记叙的顺序的特点与效果进行比较。
小学语文课文赏析的教学策略还有很多,本文赘述的只是其中常用的几种。随着课文赏析的教学策略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还会找到更多更好的策略。但是不论如何,小学语文老师如果想要很好的践行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规定的话,就必须认真研究课文赏析的教学策略,同时还要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况选择相应的、适宜的策略。只有这样,小学语文课文赏析的有效教学的目标才能达成。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黄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建构[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3.
本单元以“万物有灵”为主题,编排了精读课文《白鹭》《落花生》《桂花雨》和略读课文《珍珠鸟》。这些课文都是借助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白鹭》通过对白鹭诗意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欣赏和赞美;《落花生》借助花生的特点,抒发了“要做有用的人”的感悟;《桂花雨》叙述了作者关于桂花的童年回忆,把思乡怀旧之情倾注其中;《珍珠鸟》描述了珍珠鸟从怕人到信赖人的变化过程,展现了作者与珍珠鸟的美好情谊。
内容
教学要点
字词识写
认识24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30个字,会写25个词语。
比较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并能恰当运用。
语言积累
背诵《白鹭》《蝉》。
体会、积累蕴含作者感情的句子。
阅读理解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能结合具体语境,初步了解对比的方法在描写事物中的作用。
能总结交流本单元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口头表达
学会合理控制发言时间。
能尊重不同见解,梳理总结大家的意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班级公约。
书面表达
能仿照课文,写出由某一种事物想到的人。
能把自己心爱之物的样子、来历写清楚,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
实践活动
办一期“我的心爱之物”习作专栏,贴上习作和图片,和同学分享。
1白鹭
【教学目标】
1.认识“鹭、嫌”等6个生字,会写“宜、鹤”等10个字,会写“精巧、配合”等14个词语。
2.能想象并说出作者所描写的画面。
3.能借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对白鹭的赞美之情,了解作者是如何把这种感情融入对白鹭的描写中的。
4.背诵课文,积累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难点】
1.能想象并说出作者所描写的画面。
2.能借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对白鹭的赞美之情,了解作者是如何把这种感情融入对白鹭的描写中的。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时预习卡。
2.准备资料:“状元成才路”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鹭、嫌”等6个生字,会写“宜、鹤”等10个字,会写“精巧、配合”等14个词语。
2.能借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对白鹭的赞美之情,了解作者是如何把这种感情融入对白鹭的描写中的。
【教学过程】
板块一情境导入,初识白鹭之美
1.单元导读,明确单元主题。
(1)导入:同学们,从今天起,我们进入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学习。请同学们先自读课本第一单元导语页,并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课件出示单元导语页上的内容和图片。
课件出示:
(2)引导看图。(预设:图上有一朵盛开的花,它有着金黄的花蕊、洁白的花瓣,露珠在花瓣上摇摇欲坠;空中有展翅飞翔的鸟;能想象到晨曦、微露、田野、清风……)
(3)引读句子:这个单元的课文内容与花鸟、自然有关,(学生读)一花一鸟总关情。这个单元的学习目标是——(学生读)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写一种事物,表达自己的感情。
2.情境导入,初识白鹭之美。
(1)导入:“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自然万物,一花一鸟总关情。这个单元的四篇课文《白鹭》《落花生》《桂花雨》《珍珠鸟》,都是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文章。我国的文学大师郭沫若先生对白鹭情有独钟,倾心赞美。他是怎样通过文字写出白鹭的美,抒发自己的感情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课《白鹭》。
(2)板书课文题目,指导认识“鹭”。
提示:“鹭”是鸟类的一科,常见的有课文中提到的白鹭、朱鹭、苍鹭等。“鹭”是上声下形的形声字。(学生齐读课文题目)
(3)课件播放白鹭觅食、栖息、飞翔的视频(视频约两分钟),引导学生观看视频,交流:你对白鹭有什么印象?通过白鹭联想到了什么?
预设:白鹭雪白的羽毛衬着蓝天碧野,很美。让人联想到杜甫的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和张志和的词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4)过渡:白鹭在不同文人墨客的笔下各有特点,在杜甫和张志和的诗词中,白鹭是和翠柳、桃花等美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的。郭沫若先生笔下的白鹭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感受一下吧!
【设计意图】单元学习伊始,教师引导学生读单元导语,让学生对单元主题与语文要素进行整体感知,明确学习目标,有的放矢。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直观感受白鹭之美,自然而然地激发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
板块二初读课文,感知“白鹭如诗”
1.学生自由读课文。
自读要求:边读边将课文中的生字和带有生字的词语圈出来,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自读反馈,检查字词。
课件出示:
白鹭精巧色素适宜白鹤嫌弃寻常蓑毛长喙黛色玻璃框嵌入
镜匣绝顶嗜好望哨恩惠清澄铿锵韵律美中不足
(1)学生自由认读词语。
(2)指名认读,教师相机正音。
“蓑毛”的“蓑”读suō,“喙”读 huì,“框”读kuànɡ,“嵌”读qiàn,“匣”读 xiá,“嗜好”读shìhào,“澄”“铿锵”都是后鼻音。
(3)学生齐读词语。
3.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4.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在作者眼里,白鹭的形象是怎样的?学生找出课文中的关键句子,勾画出来并相互交流。
课件出示: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1)“精巧”是什么意思?(提示:可以通过近义词替换、拆字相加或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来理解)引导体会“精巧”是精细巧妙的意思。
(2)从全文充满诗意的语言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在作者眼中,白鹭是一首诗。说说你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了“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预设一:从第2~5自然段中,感受到了白鹭的外形美、色彩美。
预设二:从第6~8自然段中,感受到了白鹭在田间“钓鱼”、枝头独立、黄昏时低飞三种不同场景下所表现出的美。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基础上朗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直接赞美白鹭的关键语句,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情感。同时落实“借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这一学习目标。
板块三再读课文,感受外形美
1.学生快速阅读第2~5自然段,思考:这4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预设:这4个自然段是围绕第2自然段来写的,从“色素的配合”和“身段的大小”两个方面写出了白鹭形象的适宜。
课件出示: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1)提问:“适宜”是什么意思?从课文第1~2自然段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引导体会:句子中的“适宜”指白鹭的颜色配合、身段大小都恰到好处。这句话写出了白鹭的外形精巧如诗,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
(2)指导朗读:读好“一切”“适宜”,读出作者对白鹭的赞美之情。
2.感悟对比,品“身段美”。
课件出示: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1)读句子,思考:作者想表现白鹭的美,为什么还要写白鹤、朱鹭和苍鹭呢?句中“太大”“嫌生硬”“大了一些”“太不寻常”等词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预设:作者是用白鹤、朱鹭、苍鹭和白鹭作对比,用“太大”“嫌生硬”“大了一些”“太不寻常”等词语表现出白鹤、朱鹭和苍鹭的不适宜,从而侧面突出白鹭的适宜。
(2)指导朗读:读出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与赞美。(指名读)
3.感悟排比,品“颜色美”。
(1)教师引导:课文中还有哪些句子写出了白鹭“一切都很适宜”的美?学生交流。
课件出示: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2)读句子,想象白鹭外形的精巧美,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引导交流:从“雪白”“铁色”“青色”“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中能感受到白鹭“色素的配合”十分适宜;从“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中能感受到白鹭“身段的大小”恰到好处。这是对“适宜”的具体描写。
(3)提问:“一分”“一忽”是什么意思?怎样理解“蓑毛”“长喙”“素”“黛”?
引导体会:
①两个“一分”和两个“一忽”,在文中都是强调数量极其微小,小到极致。作者用词准确,说明了哪怕色素、身段发生一丁点儿变化,都会影响白鹭的美,凸显白鹭美得精巧、适宜。
②查字典理解“素”“黛”。(“素”的意思是“白”,“黛”的意思是“黑”)
③课件出示图片,引导学生根据图片理解“蓑毛”“长喙”。
4.对比阅读,体会情感。
(1)教师介绍:“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这处描写,是借鉴并化用了战国时楚国文学家宋玉的作品《登徒子好色赋》中的句子。
课件出示: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郭沫若《白鹭》
·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宋玉《登徒子好色赋》
(2)朗读文段,比较并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3)学生交流体会。
预设:运用“增减、长短、素黛、白黑”这几组反义词构成了排比式的语句,使语段整齐匀称,如诗一般。
(4)点拨:作者将对绝代佳人的描写用到白鹭身上,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到白鹭的外形之美,以及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赞美白鹭“精巧如诗”。
(1)导读:同学们不仅感受了白鹭精巧的外形美,也体会到了文章表达的精巧。作者用诗意的语言写出了白鹭因为常见而被人忘却的美。老师将课文中的部分语句以诗的形式写了出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教师指导朗读。(配图片和音乐)
(2)学生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5自然段。课件出示配文的插图,指名配乐读。师生合作读。试着背诵第1~5自然段。
【设计意图】阅读就是与文本对话的过程。这个环节紧扣“适宜”二字,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抓住“嫌生硬”“太不寻常”等关键词,在对比阅读中体会白鹭的美。同时引入宋玉的赋,让学生通过类比阅读进一步体会白鹭之美,其外形的“适宜”程度无可挑剔,实在精巧如诗。帮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将图画、文字、音乐结合起来感受和体会,通过形式多样的读,体会表达方法,抒感,背诵积累。
板块四学习写字,抄写积累
1.学习本课要求会写的字。
课件出示:
宜鹤嫌朱嵌框匣哨恩韵
(1)引导观察,说一说:哪些字比较难写?在书写这些字时,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
(2)指导书写。教师范写“嫌、嵌、匣”,边写边提示书写要点:
①嫌:左窄右宽,左部“女”的撇点与右部“兼”的撇形成避让。
②嵌:“山”扁小,“甘”上横向左探出,中间是一横,“欠”的捺要舒展。
③匣:三包围结构,注意先写横,再写里面的“甲”,最后写竖折。
(3)学生练写,展评。
(4)学生自主练写其他字。教师边巡视边提示书写要点:
①鹤、韵:左右宽窄相当,“鹤”字第三笔是长撇。
②框:左窄右宽,写时要注意右半部分的笔顺是先写横,再写“王”,最后写竖折。
③哨:“肖”上面的部分不要写成“小”。
④恩:上长下短,“因”字不要写成“田”,注意框内的“大”末笔捺变点。
2.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词语表中的词语。
(2)背诵课文第1~5自然段,并摘抄你喜欢的自然段。
【设计意图】五年级学生识字、写字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和功底,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己观察、发现生字识记、书写的规律,相互提醒、交流,培养学生自主识写生字的能力与书写的自信心。本文语言优美,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典型范本,学生可以通过摘抄文句积累语言。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想象并说出作者所描写的画面。
2.背诵课文,积累喜欢的段落。
3.能借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对白鹭的赞美之情,了解作者是如何把这种感情融入对白鹭的描写中的。
【教学过程】
板块一配乐朗读,回味形象美
1.导入:“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让我们一起来朗读课文第1~5自然段,再次欣赏白鹭的美吧!
2.配乐,教师和学生一起朗读。
3.过渡:“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作者为什么又说“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呢?让我们走进课文第6~11自然段,去感受白鹭的神韵,感受课文的意境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美的独特感受吧!
【设计意图】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回味白鹭那精巧如诗的外形美,积累语言。提出问题“为什么又说白鹭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激发学生进一步品读课文的兴趣。
板块二想象画面,感悟神韵美
1.小组合作,读中想象画面。
课件出示小组合作学习单,学生按要求学习,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想象画面。
课件出示:
小组合作学习单
·小组内轮流读课文第6~8自然段,试着读出画面美。
·选择第6~8自然段中的一个自然段,发挥想象,说说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第6~8自然段描绘了三幅优美的图画,请你为每幅图画起一个名字,写在教材上每个自然段的末尾。
2.引导交流,说中悟神韵。
(1)比较归纳,取画名:课文第6~8自然段描绘了哪三幅优美的图画?你为每幅图起了什么样的名字?
学生交流预设:白鹭垂钓图、白鹭瞭望图、白鹭起舞图……
(2)描述画面,悟神韵:请你选择第6~8自然段中的一个自然段,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①预设一:学生交流第6自然段的内容,感悟白鹭垂钓时的悠然、宁静。
a.引导学生想象,体会“钓”字的形象传神:白鹭怎样钓鱼?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学生交流预设:一个“钓”字用得极其形象传神。作者用拟人的写法,将捕鱼的白鹭想象成在钓鱼,使白鹭捕食时的悠然自得,与清水田的宁静澄澈浑然一体。
b.提问: “玻璃框”“镜匣”指什么?“嵌”是什么意思?通过这些词语,你能想象到怎样的画面?
学生交流预设:清澈的水田就像玻璃框,一两只白鹭悠然地站在水田中,望着水田里游动的小鱼。突然,一只白鹭迅速地叼起一条小鱼,一口吞了下去,随后又静静地站立不动。一切都那么安宁,似乎什么都没发生过。水田就像透明的镜匣,倒映着白鹭的身影。远远看去,就像一幅水墨画,画中的主角是白鹭,美得让人心旷神怡……
c.指名读:带着这种感受,读出白鹭在水田中“钓鱼”的悠然、宁静之美。
②预设二:学生交流第7自然段的内容,感悟白鹭闲立枝头远眺的独特、悠然。
a.引导想象:白鹭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不是在望哨。“望哨”给人紧张、不安稳的感觉,而白鹭站在树顶时的状态是悠然的。)
b.提问:“嗜好”是什么意思?白鹭的嗜好是什么?从“孤独”“悠然”“嗜好”这些词语中,你能感受到什么?你能想象白鹭在干什么吗?
学生交流预设:“嗜好”指特殊的爱好。枝头独立是白鹭的嗜好,凸显了白鹭高雅脱俗之美。白鹭站在树顶上,让人感受到孤独也好,悠然也罢,作者的意思是说白鹭优雅矜持,让人产生美的联想和感受。它可能在眺望远方的风景,可能在思念久别的朋友,可能在等待觅食的同伴……总之,它是闲适的、悠然的。
c.指名读,读出白鹭闲立枝头远眺的悠然之美。
③预设三:学生交流第8自然段的内容,感悟白鹭低飞时的清纯、美丽。
a.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在黄昏时的乡村,人们偶见白鹭低飞的画面会是怎样的?他们会有什么感受?
学生交流预设:黄昏的空中,白鹭翩翩的身影,时而掠过……时而盘旋于……时而飞向……晚归的农民们,放学的孩子们……看到白鹭,它的蓑毛是那样洁白,映着余晖,清纯美丽,宛若仙子,让人感受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诗意之美。
b.为什么作者说“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怎样理解“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
学生交流预设:黄昏的空中白鹭低飞,把人们所向往的安定、纯洁、恬静的境界形象地展现出来了,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是一种享受,因此作者说这“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清澄”原指水清澈透明,在课文中比喻画面清纯美丽。白鹭在黄昏的空中低飞,这本是乡村偶见的情景,在作者眼里却是“清澄的形象化”,正突出了画面清纯美丽的特点。
c.男女生分读,读出画面的清澄之美。
3.看图练习,背中悟表达。
课件出示第6~8自然段描述的三幅图画及提示词,学生看图朗读或背诵相关文段。
课件出示:
第一幅图——白鹭垂钓图 在清水田里时有站着钓鱼
第二幅图——白鹭瞭望图 晴天的清晨每每站立于小树的绝顶
第三幅图——白鹭起舞图 黄昏的空中偶见低飞
4.小结:水田“钓鱼”、枝头独立、空中低飞,这些本是白鹭的生活习性,然而,作者运用了拟人和对比的手法,写出了白鹭在不同场景中如诗如画般的美丽,表现了白鹭的优雅独特,看到这样的画面就如同在读“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设计意图】白鹭的神韵之美以及“清澄的形象化”等,学生难以感悟。突破难点的方法还是读与想象。通过引导学生品读第6~8自然段中的关键句子,反复运用图文对照的方式朗读,想象补白,描述画面,在文字与画面的转换中,体会作者的情感,感悟文章借物抒情的表达方法。
板块三读写结合,学习表达美
1.抓关键句,体会情感。
(1)导读:白鹭不仅外形美得如精巧的诗,而且生活的场景也如诗如画。这样美的白鹭激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让我们一起读课文第9~11自然段。
(2)教师引读“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学生接读后面的文段“白鹭不会唱歌……”。
(3)引导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①快速默读全文,思考:文中哪几个地方写到了作者对白鹭的感受与人们的不同?用横线画出相关句子。读读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
②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作者发现白鹭的寻常之美)
·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作者能欣赏白鹭的独特、悠然之美)
·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
——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句话,说说作者为什么说“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白鹭优美而不张扬,它常见且平凡,孤独而又悠然,它清澄得如诗如画。这句话总结全文,抒发了作者对白鹭的赞美之情,与课文开头相呼应,使文章浑然一体。
2.整体回归,学习表达。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完成课文结构图。
课件出示:
(2)看结构图,回顾全文。说一说:作者是怎样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对白鹭的描写中的?
引导学生总结表达方法:描写了两个方面,三幅画面;运用了对比、比喻、排比等手法;直接抒情;用词精确等。
(3)看结构图,引导学生背诵课文。
3.仿写练习,学习表达。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完成仿写练习。
题目一:学习课文第5自然段的写法,写一种小动物的外形。
题目二:学习课文第6~8自然段的写法,写一种小动物,抓住一两个生活场景来写,突出它的特点,抒发自己对它的感情。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当堂训练,以评导写,指导修改,落实一课一得,并初步了解对比手法与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表达方法。
板块四课外拓展,享受阅读美
1.合作读描写白鹭的古诗,享受古诗中的自然美。
(1)过渡:白鹭,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喜爱描写的对象,让我们到古诗中欣赏白鹭的美吧!(老师说上句,同学们接下句)
课件出示: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2)引导:不光白鹭,自然界中的万物皆有情趣,皆能为我们代言。自由朗读课本第14页的古诗《蝉》,体会诗人的情感。
2.交流知作者,享受课外读物中的情感美。
(1)教师引导:让我们像作者郭沫若一样,做一个热爱生活、细致观察自然的人。
(2)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郭沫若的资料。教师相机推荐阅读:郭沫若的诗集《女神》、历史剧《屈原》剧本。
(3)小结: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希望同学们课外多观察、多阅读,发现平凡生活中的美,用本课学到的表达方法写出对美的感受。
【设计意图】拓展读古诗,感受古诗中白鹭的美;推荐阅读,让课内阅读向课外延伸。
【板书设计】
1白鹭
【作业设计】
见《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白鹭》这篇散文语言凝练含蓄,句句含情,白鹭的外形之美和在不同场景中展现出的美跃然纸上。课文有些语句比较抽象,例如“清澄的形象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等。根据文体特点,我主要采用以下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借助关键词句,感受白鹭的形象美。
首先我从整体入手,抓住课文首尾两个关键句,让学生初步感受白鹭的精巧如诗,是“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然后紧扣“精巧、适宜”,在对比品读中,体会白鹭的外形精巧如诗,在品读排比句的描写中,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接着抓住对“悠然”“清澄”等词语的理解,读出白鹭在不同场景中的美;最后找出文中作者直抒胸臆的三处语句,读出文中之情,体会语言之美。
关键词:现代文阅读 读文 解题
《江苏省考试说明》对于现代文有这样的规定:“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高一高二的课堂教学虽然也涉及相当篇目的现代文(散文和诗歌),但更多侧重于带领学生阅读文章鉴赏文章;高三关于现代文的教学则要将“考试”这一因素考虑进来,所以如何提高学生对于现代文的阅读鉴赏水平,使之适应高考的要求,是所有高三语文老师要探讨的问题。
现代文一向是同学们的薄弱环节。同学们做现代文阅读,总是轻阅读,重做题。而教学一线的老师们评讲现代文也总是将关注的重心放在题目的评讲上,对于读文缺少应有的关注。高三年级的老师,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急于追赶复习进度,很多时候甚至于略去“带学生读文”这一环节,而直接进行题目的讲解,这样做,看似节约了时间,加快了复习进度,实则只会对学生的现代文阅读产生误导,事倍功半。
下面,我就以小说《钓鱼的医生》为例,谈谈现代文阅读的课堂教学。
一.阅读文本
1.我选择从《三国》中“曹操的被围与脱困”的一段文字引入,让学生概括其情节特征,并从情节特征入手,对小说进行分类。
《三国》第九回写吕布和曹操大战,这样写道:“操不能前进,无计可脱,大叫:‘谁人救我?’马军队里,踊出一将,乃典韦也……典韦杀散敌军,救出曹操。众将随后也到,寻路归寨。看看天色傍晚,忽然背后喊,吕布骤R提戟赶来,大叫‘曹贼休走!’此时人困马乏,大家面面相觑,各欲逃生。不知曹操性命如何,且听下文分解。” 从情节特征入手,对小说进行分类:情节淡化的和情节波澜起伏的;并归纳不同情节特征的小说阅读方法。淡化的,圈划关键词,分层概括;有波折的,按照事件发展顺序,梳理情节;在此基础上确定本文类型(情节淡化的小说),按照阅读方法,梳理文章情节,概括文章主旨;
2.从情节入手整体感知文本。指导学生粗读与精读相结合;并圈画关键词、关键句;进行讨论交流,在此基础上归纳概括,梳理情节。
情节如下:
(1)作为医生的王淡人钓鱼、吃鱼(洒脱);
(2)王淡人家的匾(侧面写医术精湛);
(3)王淡人家的小院(生活情趣);
(4)王淡人看病(认真负责、善良、甘守清贫);
(5)王淡人到被洪水包围的孤村就诊,村人送匾。(急公好义)
3.从小说反映社会现实的广度和深度上,提示学生。广度上:作者由写王淡人,到写以其为代表的一类人;深度上:由写王淡人,到写王淡人身上具有的传统美德,也就是由写人上升到精神品质层面。在学生充分交流基础上,我进行补充完善。
主旨如下:表达了作者对以王淡人为代表的一类人以及他们身上体现出的传统美德的赞美。
总之,在感知文本这一环节,我选择从小说三要素的“情节”入手,抽丝剥茧,带领学生一步步深入文本,并在此基础上,去把握文章主旨。事实上,通过带领学生这样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阅读,学生不再感到无处着手,而是真正做到了读懂文本。
二.试题评讲
在这一部分,主要是学生展示讨论结果,评析同学答案,(可以它组成员点评,也可以由本组成员点评,尽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进行补充完善。在此基础上进行题型归类小结,明确思维步骤,建立小说各题型的答题模式。
各题目情况展示如下:
11.第三段写到王淡人家的匾,有何用意?(6分)
参考答案:
1.交代相关背景,说明王淡人家世代行医,暗示他医术高超;
2.特别点明送给王淡人的那块匾的内容,突出他“急公好义”的性格特点;
3.为下文叙述这块匾的由来埋下伏笔;
4.暗示文章主旨。
思维步骤:
1.题型定位:小说中重要物象的作用
2.勾连相关知识:物象对于(刻画人物)(推动情节)(揭示主旨)(描写环境)的作用
3.结合文本答题
12.请赏析文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4分)
王淡人看看病人身上盖着的破被,鼻子一酸,就不但诊费免收,连药钱也白送了。
参考答案:“看看……破被,鼻子一酸”,运用动作描写、细节描写,写出了王淡人内心的善良;(人物)“不但……也……”凸显了他对金钱的看淡,对人生命的尊重;(人物)表现了作者对王淡人的钦佩与赞扬。(主旨)
思维步骤:
1.审题,题型定位:表达特色题
2.读画线句,明确分析对象为人物
3.勾连相关知识(手法,内容,效果)
4.结合句子答题
13.结合全文,概括王淡人的性格特点
参考答案:洒脱;富有生活情趣;淳朴、善良;认真负责;甘于清贫;急公好义。
思维步骤:
1.题型定位:概括人物性格特点
2.找出文中能揭示人物性格特征的外貌、语言、行动和心理描写的句子;找出文中作者或其他人物的介绍和评价的句子。
3.归纳概括,规范作答。
14.有评论者认为,汪曾祺的小说充满“中国味儿”,请结合本文,从主题思想和表现手法角度,探究“中国味儿”的内涵。
参考答案:1.主题思想:王淡人身上集中体现了洒脱、富有生活情趣,甘守清贫、急公好义等中华传统美德,表达了作者对王淡人及其具有的传统美德的赞美,从这个角度,其小说有中国味儿。2.表现手法:文章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的优秀传统,善于运用白描手法,往往寥寥数语就能揭示出人物的精神风采。如第二段对王淡人钓鱼、吃鱼的描写,不事雕琢却又准确生动,简练传神,将其性格刻画得栩栩如生。
思维步骤:
1.审题,题型定位:探究题。
2.对于探究的内容多角度思考(本题中较为明确)
3.结合文本,规范作答
在完成试题讲评之后,我结合期中考试的题目,参照第11题(考查小说中重要物象的作用),带领学生创制了新题。题目如下:《珠穆朗玛峰上的魔方》一文中多次写到“魔方”,有何用意?(6分)
答题角度:1、刻画人物;2、反复出现,成为小说的线索,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3、揭示文章主旨。
同样,还可以命制出这样的题目:文中除了明暗线的双线结构外,在情节结构上还有哪些特点?
参考答案:小说运用了欲扬先抑(先抑后扬)的写法。(2分)①老太太一出场就面无表情,言行古怪,让周围的人觉得阴沉;随着交流的深入,“我”渐渐发现她屡遭不幸但性格坚强,外表冷漠却内心充满着爱。(2分)②“我”起初觉得老太太古怪,不想理睬,勉强敷衍她;后来却对她肃然起敬,满怀同情。(2分)这种欲扬先抑的写法,不仅避免了情节的平铺直叙,增强了故事的吸引力和可读性;也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真实,主题更为突出。(2分)
通过引导学生创制新题,可以提高他们研读文本的意识,提高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尤其是可以有效地对业已建立的答题模式进行巩固。
三.课堂小结
关键词:学生;情境;兴趣;情感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03-0044-03
梁实秋先生说过: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事实上我们的语文课只有让学生亲身投入到学习中去,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才能使更多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将语文课堂回归到自然质朴的原生态的课。实际上,一节好课无一例外的是,能给人一种美的感觉,一切是那样水到渠成,一切是那样引人入胜,一切是那样扣人心弦,一切是那样充满活力,这一切都会成为教师和学生一次难忘的经历。苏教版第十二册《明天,我们毕业》这篇课文,通过对六年学习生活的回顾,抒发了对母校、老师和同学的眷恋之情,这篇课文安排在最后一课,就是想激发学生的这种情感。
【案例设计】:
师:同学们,不久你们就要小学毕业了,你们将要告别美丽的校园,告别朝夕相处的同学,告别辛勤培育的老师,此时此刻你们心中一定感慨万千,让我们先听一首歌吧!(教师播放歌曲《友谊地久天长》,生静静地欣赏)
师:这支优美的歌曲,让你们想到了什么呢?
生:朋友之间的深深离别之情。
依依惜别之情 ……
师:丁雪飞老师在小学毕业时,就是怀着这种情感,写下了《明天,我们毕业》一文。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文章吧,看看是否能产生共鸣!在能产生想法的地方做记号,并简要写出自己的感受。(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有关语句,写下自己的感受)
简评:这样设计是在在奠定了离别时大家依依不舍的情感基调后,让学生自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思路,让学生自己在感受较深的句子旁写写想法,让学生很快进入自由轻松的教学情境。
师:你们读完之后一定会清楚了作者的思路,作者主要回顾了自己六年生活中哪些情景?
生1: 初入学校时的情景。
生2:六年的学习生活。
生3:老师对我们的谆谆教诲。
师:是呀,六年的学习生活多像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
(多媒体出示这一句:“六年的学习生活多像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
师:读一读这句话,就围绕这句话,你能提出几个问题?
(学生小组内先交流,然后指明一个小组回答)
生1:什么是画卷?
生2:怎样的画卷?
生3:为什么说六年的学习生活像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呢?
师:好的,就这个片段作者是怎样来描绘这幅画卷的呢?(自己自读课文)
生:选择了一天的学习生活场景,进行了描绘。
生: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过的一天,我们太熟悉不过了!
师:是呀,就在这样的一天天中,你们茁壮成长,学到不少知识和技能,也懂得了做人的道理,更感受到童年的快乐,这就是母校的给予!你们能说说对母校的感受吗?
生:对于母校的培育之情,我们不会忘记!
师:母校给予你们的精神财富,能把你们心中的这种感激之情读出来吗?
(生自由大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片段)
简评:这是课文的三、四、五自然段,也是课文的重点部分,从写作方法以及情感的互动上,都能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情感体验相贴近,本段内容采用自己提出问题,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对母校的眷恋之情。
师:我们不会忘记快乐的校园生活,也不会忘记母校的点点滴滴,更忘不了我们敬爱的老师。
师:先各自学习课文的六、七自然段,再进行组内合作交流各自感受最深的地方。
(学生在组长的安排下进行自学,并有序交流。接着一个小组先进行汇报,其他小组进行补充)
出示学生交流的句子:
生1:在我们的心目中,您是天使,您是大树,您是海洋。
生2:这句话是对老师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敬爱之情。
师:深入一下,这里“天使”、“大树”、“海洋”你是怎样理解的呢?
(生再次交流,体会比喻的妙用)
师:老师有这样的一道练习,要大家来完成,可以小组共同完成。
投影出示1:在我们心目中,您是天使,您是大树,您是海洋。在我们心目中,您是______; 您是______ :您是______。
师:在这离别之际,你想为老师做些什么呢?
生1:我们要送您一支歌,让您休息的时候听听我们的心声。
生2:我们要把火一样的诗句塞在您的枕下,让您在睡梦中也能感受到我们炽热的心跳。
投影出示2:
在这离别之际,敬爱的老师,我要___我要___。
生3:我们要送您一束花,让您在疲惫的时候,可以闻到花香,驱除一天的烦恼和劳累。
……
师:古今中外,赞美老师的诗词歌,成语,名言有很多,根据你的特长自由选择说一说。
生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生2: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生3:夜以继日 呕心沥血。
……
简评:这一环节,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读、组内交流的学习方法,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又加以一定的知识拓展,让学生打开思路,活跃思维,发挥小组优势,让学生之间的思维进行有效碰撞,不断提升各自的学习能力。
[总评]:
1.课前钻研,深入浅出。钻研教材,首先要在深入上下功夫,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和特点,领会、揣摩教材编写者的意图、目的。这篇课文关键找准了课文的切入点——作者对学校和老师深深的眷恋之情。处理教材首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其次要考虑到学生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三是要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如果我们每一个教师在备课前都能深入地钻研教材,又能浅出地处理教材,而且心中有学生,眼中有资源,那么他在上课时一定会游刃有余,精彩就会“如约而至”,迸发出动态生成的火花。
2.课堂教学,简单扎实。语文课应上得扎实,注重实效,重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该训练时要大胆训练,该讲解时要主动讲解。教师应根据课文内容特点在“训练”与“感悟”之间寻求最佳的平衡点,让“训练”与“感悟”并举,有机融合,训练之中有感悟,感悟之时有训练,让语文学习真正实在起来。如这一课的练习环节:
在我们心目中,您是天使,您是大树,您是海洋。
在我们心目中,您是_____,您是_____,您是 _____。
意在让学生先理解把老师比作“天使”、“大树”、“海洋”的目的,进而让学生想到用更多的事物来感受老师默默无闻、乐于奉献的精神。当然语文课还应追求那种朴素、真实、有效的课堂。如关于小组合作,是否每堂课都要小组合作?小组合作讨论的问题是否有价值?小组合作的成员是否在合作中有碰撞,而不仅仅是几个优秀的学生在撑场面。语文课堂力求“简而精,单而丰”。一堂简单的语文课教学内容须简约,做到合理裁剪,大胆取舍;教学过程求简化,力求突出重点,条理清晰;教学媒体要简便,为“我”所用,简单方便;教学语言应简洁,做到精练、简洁、准确、生动,最重要的是这堂课学生有所收获,学到知识,掌握了要点,体会了情感,领会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