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保护水资源手抄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校园环境;环保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33.9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03―0074―01
初中美术教学在学生学习美术这门课程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一阶段的美术教学是引领学生进入美术自由王国的关键时期。因此,这一阶段的美术教学应着眼于美术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同时也要注重其在学生生活学习中的综合实践运用。
一、将美术教学延伸到手抄报活动中
手抄报是初中教育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展示学生才艺的重要平台,它对学生学习语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语文教师深化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而想让学生创作出一份高质量的手抄报,学生就必须要成功地使用美术教学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一定程度上,美术教学的成果决定着手抄报的品质。因此,初中美术教学应该延伸到学生手抄报活动中,成为学生办好手抄报的引领者。
美术教学延伸到手抄报活动中,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图文并茂,以文为本;图做绿叶,为文服务。当然,手抄报活动中,美术教学不宜成为主角,否则有悖于手抄报活动的最基本宗旨。同时,美术教学也不宜袖手旁观,否则是缺乏团队精神的体现。在整个手抄报活动中,美术教学要积极参与,全程配合,甘做配角,画龙点睛。
二、将美术教学延伸到黑板报活动中
黑板报是初中教育教学中营造教室文化氛围、丰富学生课外生活的舞台,其对学生了解时政、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提供了方便,同时也是形成良好学风、班风、校风的有效手段。黑板报的创办一般由班主任一手操办,而在班主任组织创办黑板报活动中,也会时时请教美术教师为创办黑板报出谋划策。因此,美术教师可和班主任多交流,多沟通,力争做到让黑板报主题鲜明、形式新颖。在创办黑板报活动中,为了让学生最大程度地参与进来,创办出不断翻新、不断提升的作品,可以大致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全员策划,筛选出最佳方案。不能让一个学生受冷落,不能让一个学生做局外人。在创办黑板报活动中,美术教师应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热情,让学生分为若干组,设计出自己的方案,然后通过公议、评比、投票等方式选出最佳方案,作为该次创办黑板报的蓝图。第二阶段,精心创作,绘制出最美作品。在学生绘制作品过程中,美术教师要全程指导,对一些不足及时提出并予以纠正,促使学生精益求精。第三阶段,评价总结,找出经验和不足。在这一阶段,教师应一分为二看问题,既要看到成功之处,以鼓励学生,也要看到不足之处,以提升学生。
三、将美术教学延伸到爱护校园环境活动中
“创建绿色校园,爱护校园环境”已是每一个学生的共同认识和自觉行为。每一个学生都在自觉地为“创建绿色校园,爱护校园环境”贡献自己的才智。各种“创建绿色校园,爱护校园环境”的活动也如火如荼地开展着。面对如此契机,美术教学也应该延伸到“创建绿色校园,爱护校园环境”活动中,深化教育教学成果,巩固课堂教学技能,为美化校园添砖加瓦。美术教学可以为“创建绿色校园,爱护校园环境”活动开展以下内容:1.制作图文并茂、新颖活泼的《爱护校园环境倡议书》;2.绘制“爱护花草树木”的宣传画和宣传标语;3.定期更换文化墙内容,设置“创建绿色校园,爱护校园环境”专栏;4.定期举办“创建绿色校园,爱护校园环境”的书画比赛;5.总结各项活动的成果,制订新的活动方案。
四、让美术教学延伸到环境保护教育活动中
生态道德教育是一种生态教育活动,一种全新的德育观。它是指教育者从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睦相处的生态道德观点出发,引导受教育者为了人类的长远利益和更好地享用自然、享用生活,自觉养成爱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生态保护意识、思想觉悟和相应的道德文明行为习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对生态道德教育的理论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实践途径上提出要加强法治保障,社会、家庭、学校三方面共同努力,构建绿色社区家庭,培养学生生态道德素质。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所以,充分利用语文活动无处不在的情感体验,渗透生态道德教育,提升学生生态道德行为,是德育的重要内容也是语文教育的总目标之一。
各个年级语文教材都安排了鲜明的环境保护主题的课文,比如写景文本本身就包含了生态知识和情感的因素。笔者对语文教材粗略统计,与生态直接间接的有关文本占总篇幅1/5以上。抓住文本中这些含有生态价值的人文思想,在言语实践中进行道德生态教育,无疑是生态道德教育实践中易行有效的方式。笔者就自己的教学实例来谈一谈这方面的具体做法。
一、在文本学习中渗透,初步培养生态道德意识和道德情感。
1.主题阅读,营造生态文明的文化环境
执教《长江之歌》,笔者没有简单地引导学生读读本文了事,而是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功夫:提供歌词创作背景的阅读材料;收看电视节目“话说长江”,欣赏“走进科学”、“人与自然”等相关节目片段;向学生介绍关于长江、黄河水资源的历史发展状况。上课开始,组织学生交流感受,用第二人称说一说“长江是……”。预设话题:“长江,你是母亲,你是无穷的源泉”、“长江,你风景秀丽,宛如一位俊美的少年”、“长江,有时你也是一头洪水猛兽”。
学生根据自己占有的资料从不同角度认识了长江的文化历史和生态变迁,以及对我国生产生活的重大影响,体会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激发了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有了这样的铺垫,学生对课文的朗读、理解就有了文化背景的支撑,在言语学习的同时感悟到诗作广阔的文化历史背景,明了壮丽的祖国山河存在于良好和谐的生态环境之中。
2.文本阅读,领略生态环境之美
引导学生在阅读《九寨沟》《鸟岛》《拉萨的天空》《灰椋鸟》等描写风景优美的课文时,笔者尤其注重引导学生在品词析句中体验情境,渗透生态道德教育。比如学习《拉萨的天空》,一方面让学生通过品词析句从文本中感悟拉萨天空“蓝”的特点,同时配乐播放各种天高云淡、令人心旷神怡的拉萨图片,令学生仿佛置身在空气纯净、高远壮观的大自然中。学生感慨之余,自然而然感悟到没有被破坏的原生态的自然之美,激发起珍视并自觉维护生态环境的道德情感。学习《灰椋鸟》一文时,灰椋鸟归林的壮观景象不仅让人产生愉悦感,也对为此做出贡献的林场工人产生敬意,在交流这些话题的时候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积极的生态价值观。
二、在拓展学习中渗透,加强生态道德情感体验,树立生态道德价值观。
1.在“说”中渗透
“说”是有效地将“读”到的语言内化为自己语言的训练方式,也是学习者对文本所包含的思想、感情吸纳、表达的过程。如学习《黄果树瀑布》,学生在赞叹气势非凡的黄果树瀑布的基础上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作用,接下来笔者设计了一个拓展练习: 同学们,由于近年来干旱频繁,很多游客不远千里去欣赏黄果树瀑布,却只看到几缕稀稀落落的水流甚至是干枯断流的情境,如果你在场,你能给游客描述一下壮观的黄果树瀑布吗?为了减少因生态环境破坏造成的洪涝或旱灾,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2.在“写”中渗透
相比较“说”,“写”更能促进思维和语言的精确性和深刻性。《长江之歌》课堂学习后,笔者又设计了一个拓展练习:写一份《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倡议书》或《保护家乡盐河的倡议书》,拓展了知识,锻炼了写作能力,也在学校、家庭掀起一股保护生态环境的道德舆论。又如抓住写公益广告的教学内容,鼓励学生观察校园、公园、山林等处的宣传标语,自己也练习从各个方面拟几条保护环境、文明生活的广告语。
这样,学生在“说”(“辩”)和“写”中既训练了思维,发展了语言能力,也经历到生态道德情感体验,有助于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生态道德价值观。
三、在社会实践中掌握生态保护技能,养成生态道德行为。
对于学生们来说,保护生态环境,要紧密联系实际,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利用大语文学习观,将文本学习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在平常熟悉的生活中挖掘教育契机,培养生态道德习惯。
1.利用节日纪念活动进行渗透。教学《走,我们去植树》,学生们在优美的诗歌诵读中感受到植树造林对人类环境的重要意义。为了将意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在恰逢植树节前,倡导学生行动起来,每个人栽种一棵树,并认真看护管理小树直到它生根长大,以此激发学生的劳动荣誉感,形成生态道德行为;学习《放小鸟》《鸟岛》等课文或者在爱鸟周时,动员同学们了解鸟类对于生态环境系统的作用,利用各种宣传,禁止捕鸟;利用环境日布置学生搜集资料出黑板报、手抄报并积极参加学校的手抄报比赛;无烟日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帮助家庭成员戒烟,远离。在丰富的活动中让学生明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意义,养成崇尚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用联系实际,抓住关键句,理解关键词在文中的含义等方法理解课文,使学生明白“只有一个地球”,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激发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情感,并付诸实际行动爱护地球。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理解“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2.向学生渗透说明文的阅读技巧。
教学过程
一、感受地球的美丽、渺小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乘坐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神舟号”飞船去遨游太空。请大家闭上眼睛,我们的飞船马上升空了......到了,快睁开眼睛看,我们的家在哪里?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课件出示:宇宙遥望地球的图片)
师:请大家小声读一二自然段,注意准确找出说明对象的特征,看文段描写了地球哪些特点。
师:在这两段中,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突出地球的美丽、渺小? ( 课件出示:1.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2.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
说说句子运用了什么手法,把什么比做什么?为什么把地球比作母亲、摇篮?为什么说地球在宇宙中像一叶扁舟?
师:(深情范读)“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读到这里,我们不由得感叹我们的地球母亲实在太 !(让学生说感受如美丽、可爱等)。再读这两段,读出你对地球母亲的赞美和热爱。
二、感悟自然资源有限
过渡语:地球美丽壮观,慷慨地为人类提供与生存息息相关的各种资源,那人类又是怎样对待地球母亲的呢?下面我们来学习课文的三四自然段,阅读时注意:1.把握段落的中心句、关键句,2.理解关键词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3.联系实际,对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推断想象。
师:默读三、四自然段,找出概括这两段内容的中心句,思考问题,小组交流。
(课件出示问题
1.填空。
自然资源有两类:一类是 ,如 ;另一类是 ,如 。
2.思考问题: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破坏有哪些?会造成怎样的后果?在文段中找到答案。)
检查交流结果,相机向学生渗透要把握段落的中心句,理解关键词“本来”等在文中的含义,帮助对课文的理解。
师:让我们来亲眼目睹一下人类的愚蠢行为吧!
(课件出示:森林资源、水资源、大气资源、生物资源受到人类破坏的画面)
师:看到这里,我们的心中不能不有所感触,请同学就给你印象最深的画面来谈谈你的感受。
师:地球母亲无私地慷慨地向人类提供资源,但竟遭到人类如此的破坏,看到这样的画面我们不能不痛心,不能不对那些地球破坏者大喊:停!只有一个地球!
师:宇航员也是看到了这样的现象,不由得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说地球可爱是因为什么?说地球容易破碎是因为什么?“同时”说明了什么?
师:再读三四段,读出对人们破坏环境的焦虑、痛心来。
三、明白无法移居
过渡语:如果有一天地球上的资源枯竭了,宇宙无限,星球无数,我们能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呢?
师:课文从几个方面来说明无法移居?细读五、六、七自然段,结合课外搜集到的资料说说无法移居的原因。
四、总结全文,深化感情
师:既然只有一个地球,破坏了它,我们别无去处,那我们更应该怎样做?大家齐读最后一段,发出你的呼声,让大家一起醒悟,一起保护地球。
五、作业(选做一题)
1.说说作为地球母亲的孩子,从日常生活做起,我们可以为她做些什么呢?
自五月中旬,我校积极响应市文明办及教体局提出的《关于开展“讲文明树新风”主题活动》的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在全校内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现总结如下:
一、“学生文明礼仪”系列教育活动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净化学生的心灵,增强学生的文明礼仪修养,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相处,学会求知。学校首先把文明礼仪教育纳入了本次主题活动的重要议事日程,开展了“学生文明礼仪”系列教育活动。
(一)宣讲礼仪,提升认识。
积极开展学习礼仪读书活动,礼仪的养成需要学习,没有学习,便无从谈起礼仪规范。为此,我们创设了“人人讲文明,人人重礼仪”的浓厚氛围,各班大力宣讲礼仪,学习礼仪,利用班会时间多次组织学生学习了《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相关礼仪知识,利用板报、漫画、文明礼仪知识竞赛等途径,让学生掌握一般礼仪的做法,让礼仪知识深深地扎根于学生的心灵。
(二)开展活动,循序渐进。
1、开展“我身边的不文明行为”调查和认识活动。礼仪贵在自知。为充分了解礼仪知识,我们开展了文明礼仪的自查活动,要求全体学生从校园、家里、公共活动场所搜索身边的不文明行为,然后再通过主题班会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谈一谈这些现象的危害性,让学生明白“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然后向学生普及文明礼仪常识。这一活动开展以来,校园里的不文明行为明显减少,学生的自律性得到了加强,文明素质得到了提高。
2、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教育系列活动。礼仪重在实践,为让学生真正实践礼仪,我们开展了“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如,“与文明并肩同行”作文比赛,“文明礼仪伴我行”手抄报设计比赛,“校园中美的寻访”调查活动、“文明游戏在课间”活动以及“文明礼仪”的主题队会等。从文明礼仪习惯到卫生习惯,从学习习惯到体育锻炼习惯,从严于律己到爱班爱校,循序渐进,由点及面地开展行为养成教育。通过这些形式多样、内容充实、富有针对性的学习实践活动,充分培养了同学们的自主性、自觉性,进一步规范了同学们的文明言行。全体同学对文明礼仪知识已有了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并能潜移默化地内化到自己的日常行为习惯中去,整个校园始终能浸润在浓郁的文明有礼、热情友好、宽容谦让、诚实守信的和谐氛围中。
(三)师德表率,感染学生。
教师文明礼仪最重要的是体现在教师的行动上。为了使学生真正记住自己所学习的文明礼仪知识,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平日里我们教师之间见面相互礼貌问好,相互帮助;不在班上、校园内乱扔一点废弃物,见到地面上有一点杂物主动弯腰捡起来……所有的这一切都让同学们从老师的行为中受到深刻教育。在老师们的带动下,同学们的主人意识、团结意识、乐于助人的精神……更加强烈了。许多同学都像老师们一样,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文明礼仪。
(四)树立典型,巩固成果
在整个文明礼仪活动中,"争当文明礼仪之星"一直贯穿始终。"文明礼仪之星"的争当,必须是通过自荐、班级核实二个程序。通过这二个程序,当选"文明礼仪之星",同时也自然成为一名“文明礼仪监督员”,监督其他同学在学习、生活中的表现,教育不文明行为,让不文明行为在班内无处藏身。维护文明的班级环境。通过一系列文明礼仪教育活动的开展,各班级内兴起了文明之风,同学们互相关心,监督,集体荣誉感普遍增强。
二、节约用水、爱护水源系列教育活动
本学期我们对全校学生开放教学楼内洗手间的使用,为了让学生懂得节约用水,珍惜、爱护水源。我们以“一滴水,一滴泪”为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系列活动。
(一)在升旗仪式上向全体师生发出《保护水资源,从你我做起》主题倡议。让全体队员立即行动起来,从小事做起,从你我做起,号召大家都来节约保护水资源。
(二)各班开展系列节水主题活动,如:展览节约用水手抄板,召开节约用水主题班会,搜集节约用水妙招,开展节约用水创编环保语,组织全体队员利用网络来查阅当今水资源的现状等等。大队部将学生自己创作的节水标识张贴在洗手间,让学生通过观看同伴作品,进行自我教育,提高节水意识。
课堂的气氛非常活跃。我用微笑一一赞许他们列举的例子。又一个学生站起来说:“小草长大。这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话音刚落,一个声音就喊道:“不对!小草长大是化学变化。”顿时,教室里刚才积极踊跃的发言被打断了,代替的是稍稍沉默之后的争议。
看到学生们对这个问题有了争议。我随机将他们分成两组(正方:小草长大是物理变化 反方:小草长大是化学变化)并组织其展开辩论。
稍做准备之后,辩论开始了。
正方:“长大后的草还是草,没有有新物质生成。所以,该变化是物理变化。”
反方:“在生物课里,我们已经学习了小草在长大的过程中,进行着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所以,该变化是化学变化。”
正方:“虽然小草在长大的过程中进行着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但就它体内的淀粉和叶绿素而言,始终没有发生改变。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该变化是物理变化。”
反方:“小草在长大的过程中要发芽、开花、结籽。那不就有新物质产生了吗?所以,该变化是化学变化。”
正方: “这个题目是‘小草长大’,从题意看,小草由小到大,就象你长大一样。难道你现在不是你了吗?所以,该变化是物理变化。”
反方: “你只注重了结果,而忽视了过程……”
……
学生们辩论的很激烈。最后,我说:“大家说的都有道理,是因为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了问题。当然,一切事物都有主次之分。大家想一想,小草长大这个变化主要反映的是什么呢?”再经过大家讨论,确定该变化是化学变化。同时,学生们也体会了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
一场学生的争论过去了。迎接着新课标挑战的我,接受着教改浪潮洗礼的我,思绪久久不能平静。忽然间,有一股强烈的意识逼迫自己去思考,怎样让学生的评价“动”起来?
语言表达能力决定着一个人能否畅通无阻的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只要人与人适时的进行着交流,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激发人创造力的氛围也就形成了。单就化学而言,它的学习方法之一是通过现象得出结论。不管是现象还是结论都要求学生准确的用语言表达出来。所以,培养学生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教学实践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景:有的学生坐在自己座位上回答问题或者集体回答问题时神态自然,语言表达流畅。一旦让他站起来当着同学的面重复他的答案时,他就别别扭扭,结结巴巴;有的学生用书面语言能表达出来,但用口头语言表达时就出问题。其实,出现这样的问题,大家都是可以理解的。我们时常不也有这样的生活体验吗?当在无人的地方或无人注意你时,你可以毫无拘束的放声唱歌,形态自如的轻歌曼舞,表情丰富的自我陶醉。突然,一个人出现在你面前时,你还会那么自如而流畅吗?人的灵感在周围环境纷繁杂乱的时候有易被激发的特性,所以,给学生营造一个“嘈杂”的,“老师没注意他”的环境,同龄的他们之间会毫无顾及的把自己表现的淋漓尽致。课堂上组织学生小组间合作,讨论,交流则是给学生提供表达交流的最好方式。
在教学中不妨把一些教学内容设置成问题,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交流。例如讲《碳的单质》时,先在投影仪上出现了几个问题:1.自然界中以碳单质形式存在的物质都有那些?2.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那些?他俩的物理性质为何差异这么大?3.碳的几种单质的用途分别是什么?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然后,让各小组的成员根据提出的问题自己阅读教材内容,在课本上勾画出有关问题的答案。再让各小组内进行讨论评价。学生讨论的声音越大,越能激发学生急于表达的欲望。最后各小
组选派代表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由于有刚才讨论的基础,大多数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了,胆子变大了,表达也就变的流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