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儿童诗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童年是美好的,但童年也是脆弱的,大多数人对童年时的患病经历可能记忆模糊,那些感冒咳嗽的日子,因为躺卧父母亲的怀抱,现在回想来,温馨多于伤痛。但对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急救室的小患者来说,他们的童年可能命悬一线。走近这些抽搐、咳嗽、发热的小天使们,不免觉得有点心疼。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急诊室是一间敞亮的病房,两道门以外,又连通着另一间较小的病房,总计200多平米的急诊室里放着30张病床。粉红色的床单,白色和淡蓝色的医务人员制服,让一切看起来干净、平静。但这只是表面,守候在急诊室里的父母脸上,焦虑之情不言而喻。来这里看病的孩子都是急诊,最大的10岁左右,最小的不过4个月大。
“宝贝,叔叔给你变个魔术吧,哒哒哒,看到没,手里冒出个气球……”“别怕,等会儿阿姨给你看飞机模型……”9月4日,在这间急诊室里,医生、护士们拿出各种绝活来取悦小患者,目的是赢得小家伙们的信任,然后顺利地扎针。
可是,每一名被逗得吱吱笑的小家伙,一旦针扎下去,仍旧会号啕大哭。每当这时候,父母们神情就会显得更复杂,他们有时手足无措,却只能在急诊室外走来走去。
下午3点50分左右,今年30出头的医生赵光远像往常一样整理好一大叠病历本,等待下一个医生来接班。在刚刚过去的12个小时内,赵光远一共接诊了21名小患者。随后,他要带着接班的医生到每一个患者床前陈述他们的病情、接受的治疗手段,后续医疗注意事项。他告诉《方圆》记者,这些小病人有许多患有肺炎,有的则是一些先天性疾病,还有的是中毒、遭遇车祸等等。对于很多家长来说,为孩子候诊是一番体力的考验。因为医院没有供家长休息的场所,很多家长通宵达旦地待在急诊室内外,有的夫妻卷铺盖有备而来;有的来得匆忙,只能背靠着椅子睡觉。
凌晨2点左右,一个家长突然晕倒,赵光远作为值班医生被叫过去,他给晕倒的家长做了简单的护理,建议把他送到附近的医院去,“因为儿童医院没有成人的用药”。
赵光远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已经工作了5年,他从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毕业。给儿童看病,他认为需要耐心、细心和爱心。
“孩子有病,家长最着急。”有一些患有脑膜炎或者白血病的小患者,赵光远总是需要采用腰椎穿刺术进行检查,用一根粗大的穿刺针穿进小患者背后的腰椎进行取样,因为孩子年龄小,体质也弱,坚持不住,家长也会非常难过。
“一开始做这个手术,要从他们瘦软的背部插下穿刺针,每次听到他们哭喊,家长都撕心裂肺地喊停。”赵光远说。
赵光远告诉记者,躺在急诊室内接受治疗的都是没住上院的患者,但他们同样是幸运的,因为还有很多患儿没有排上病号,在医院外等待。由于医疗资源太过有限,医院对不同情况的病人采取轻重缓急的顺序,不同的病人挂号种类也不一样:最快安排就诊的是内科急救号,接诊的范围是各种危及生命的病,比如休克、心力衰竭;其次是新生儿专业号,针对出生后28天内的小儿;最后是内科大夜门诊号,针对的是一些急性呼吸道感染、急性腹泻病情。对于非危重的慢性病,如长期咳嗽、当时无发作危险的反复抽搐等会被安排到日间或者内科门诊,但这些病号常常要排到两三天后。
3岁大的钟欣雅来自洛阳某县,9月2日凌晨,他的父母坐火车把她带到儿童医院,小欣雅初步诊断的结果是癫痫。他的父母千里迢迢从老家来北京就是希望给孩子更好的治疗条件,但由于医院内没有多余的病床,无法将孩子安置下来,父亲焦虑万分,他告诉《方圆》记者,一家人打算晚上坐火车回洛阳。
“我最怕的是孩子在火车上抽搐。”在医院大厅内,孩子一旦病情临时发作,可以随时喊医生护士来帮忙,但离开了医院,面对孩子剧烈的抽搐,他常常束手无策。每天都有很多像钟欣雅一样的来自全国各地的小患者涌入北京,儿童医院的挂号长队经常排到医院广场。9月3日晚上,户外温度不高,不少家长从商店里买来软垫当床席睡在喷泉池边的过道上。为抵挡凉风,一些家长干脆把整个软垫裹在身上睡觉。
一、儿童绘画的实质
许多美术教育研究理论:认知理论、心理分析理论、感知理论、情感绘画理论等,站在各自研究的不同角度,分析认为:儿童的绘画行为源自人类本身的驱动,是天生就具备的,是一种天性和本能;或是认为出于表达情感的需要,儿童借助绘画这一“语言”表达内心的所想、所感;抑或认为是受环境影响的从众心理,日渐习得。
1.儿童绘画是儿童本身一种兴趣的自然展示。绘画是儿童不教自为的一种自然发现,儿童绘画的实质是:儿童本身一种兴趣的自然展示,兴趣是儿童绘画的内在动力。所以,在我们日常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为孩子出示一个绘画主题,他们在创作之前,总是会问老师:画这个可以吗,画那个可以吗?在他们的提问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即使是相同的话题,孩子们感兴趣的事物也各不相同。
2.儿童绘画是儿童游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自生活本身的一种自然展示。儿童把绘画当做他们游戏生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发自生活本身的一种自然展示。因此,当孩子还不会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时,他们就已经想到了如何用手中画笔,描述他们看到的事物,并能将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其中。
3.儿童绘画是儿童天真、活泼真情的流露。无论是儿童漫无目的的信手涂鸦,还是被之为极具艺术性的佳作。孩子们每天都在饶有趣味地进行创作:毫无修饰的、不和比例的人物造型,夸张的人物表情,变形的人物动态、没有调和的原始色彩……无不洋溢着儿童天真、活泼的情感,是儿童旺盛生命力的流露。毫无疑问,美术对儿童是有价值的,对儿童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与玩耍一样,成为他们成长和自娱自乐的重要实践活动。
那么,我们通过辅导儿童画对学生进行的艺术教育,将会对儿童的成长起到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呢?创作儿童画,对于儿童发展的重要意义何在?
二、儿童艺术教育对儿童全面发展的作用和意义
英国艺术教育家赫伯?里德在《通过艺术的教育》一书中指出:“艺术应为教育的基础,美术教育的使命就是通过艺术来教育人。也就是说它是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的。”同时他在《为了和平》一书中阐述到:“我们不仅是要培养少数有艺术才华的孩子成为艺术家,更要引导大多数孩子进行正常的创造活动,尊重他们的个人意志,维护他们的创造才能。”因此,儿童美术教育应着眼于以下几方面的发展:
1.培养儿童的美感和审美情趣。艺术活动的最终目的在于:引导人们去发现美、欣赏美、并为我们的世界创造一切美好的事物。儿童美术教育的功能:从艺术学的角度来看,在于培养儿童对美的感受性,引导儿童审美观的发展。儿童对美好事物的感受带有直觉性,虽然还很幼稚、肤浅,但已有了初步的审美意识。他们喜欢色彩鲜艳、形象夸张的事物。我们可利用周围现实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打动儿童的心灵,儿童作为未来社会的主人,未来的世界开拓者和创造者,必须拥有更为敏锐的美感。因此,从小就要让孩子学会用美的眼光和标准对周围的事物作出思考和价值判断,使他们艺术的心灵不被陈规陋习所束缚,成为欣赏艺术和创造艺术的主体。从这一点上来说,美术教育才真正体现了它的价值所在。
2.使儿童个性得到自然发展。赫伯?里德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启发、培养人的个性,顺应儿童自然本性的发展。”美术教育是表现人们内心世界的艺术,儿童通过视觉艺术这一形式来表示个人的感受,从中体验到快乐、成功,确定自身的价值。美术活动为儿童提供了自我表现的最佳形式。教师应利用现有的课程,创造性的教学形式,在尊重儿童个性差异的基础上,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并给予肯定,从而促进其自我成长。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去思考、去实践。充分发挥其内在的潜能,展示他们自己的个性,鼓励孩子不断的创新。
3.挖掘儿童的创造潜能,培养创造能力。每个儿童都具有创造的潜能和天赋。孩子们喜欢敲敲打打,搓弄着泥巴,堆砌着沙堆,趴在地上涂画。对各种各样的形与色有着浓厚兴趣,他们总是忘我地投入。发展儿童在美术活动中的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的主要方法,是为儿童提供足够的时间和丰富多样的材料,鼓励他们把想到的和感受到的,自由、轻松、愉快地进行表现,在这一自然而然的过程中使儿童的创造性逐渐丰富。
一、探寻——童诗的价值溯源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注重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在低年段引导学生进行儿童诗(儿歌、童谣)的创作,是发展学生语言,培养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
1.童诗,荡涤学生心灵的旋律
诗是飞舞的歌,诗是跳动的生命。
在所有的文学形式中,诗是最富有灵性和美感的一种形式。简洁的语言,明快的节奏,丰富的想象,蕴藏了深刻的寓意,体现了无限意境。如《家》这首童诗:蓝天是白云的家/森林是小鸟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这首小诗洋溢着浓浓的儿童趣味,当教师将小诗呈现给学生时,学生一下就被这活泼欢快的诗句吸引了,兴致勃勃地读起来。通过反复口诵心惟,学生借助文字逐步走进童诗中,体会到白云、鸟儿、种子、小鱼等世间万物其实都有家,大自然就是万物的家,小朋友在祖国温暖的大家庭中,幸福地生活,健康地成长。读完这首小诗,有的学生竟激动地喊道:“老师,我爱我们的家!”“老师,我还知道其他小动物和植物的家!花园是蝴蝶的家/学校也是我们的家!”一石激起千层浪,一瞬间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地说道:“蓝天是风儿的家。”“池塘是青蛙的家。”“泥土是蚯蚓的家。”“森林是松鼠的家。”……瞧,诗中的美深深感染了孩子,他们已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去寻找和感受大自然的美。
孩子阅读童诗、创作童诗的过程,是不断提高审美情趣的过程。学生阅读童诗时,感受着深邃的哲理美,奇特的幻境美,语言的流畅美,节奏的韵律美,生活的质朴美,始终沉醉在诗意的氛围中。用心观察、仔细聆听,他们会不禁惊奇地感慨:春雨是那样的神奇,可爱的雪娃娃是那样的淘气,还有美丽的柳树阿姨,善良的青蛙弟弟,原来大自然中的语言是那么丰富,大自然中还蕴藏着那么多有趣的故事。
2.童诗,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
诗是想象盛开的花朵。
诗中跳跃的思维,奇特的想象,是培养学生创造性品质的源泉。想象成了学生与诗人最好的沟通和对话方式。学生借助童诗,插上想象的翅膀,去感受、体悟、寻找生活中的真善美,触摸世界的跳动。如阅读《雨点》一诗:雨点落在池塘里/在池塘里睡觉/雨点落在小溪里/在小溪里散步/雨点落在江河里/在江河里奔跑/雨点落在海洋里/在海洋里跳跃。诗中描述了雨点落进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等不同地点时的不同姿态,形象而生动,活泼而富有童趣。学生阅读这首童诗时,可引导他们体味:为什么雨点落在池塘、江河、海洋里的样子都不一样呢?学生乘着想象的翅膀,思绪随着雨点洒落。有的说:“池塘里的水是静止不动的,雨点落进去就像在睡觉。”有的说:“大海上波浪翻滚,雨点在海洋里一会儿上,一会儿下,不停地跳跃。小溪的水是慢慢地流着,雨点就在悠闲地散步。”有的竟然联想到这样的诗句:“雨点落在树叶上,在树叶上跳舞。”“雨点落在屋顶上,在屋顶上唱歌。”“雨点落在柳枝上,在柳枝上荡秋千。”听,这是多么动听的语言,这是多么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想象给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想象点燃了他们智慧的火花,学生创新的灵感从想象中迸发出来,学生成了创造的主人。
3.童诗,尊重学生特点的言语实践
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孩子的天性就是诗。
童诗是最富有儿童味和语文味的言语样式。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在低年段让学生进行写童诗、童谣的语言实践活动,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创造力,增强写作兴趣,还能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语文素养,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孩子的天性是诗。童诗、童谣中朗朗上口的语言,回环往复的韵律节奏感,活泼短小的形式,他们最容易接受。他们处于花一样的年龄,充满着对大千世界的好奇和憧憬。他们常常会感慨:“太阳公公真勤劳,每天都要爬大山,东边上来,西边下。”“白云是个神奇的魔术师,一会儿变白兔,一会儿变个棉花糖。”“月亮上只有嫦娥姐姐和玉兔,她们多孤单!”这些令人忍俊不禁的无忌童言,不经意间却流露出天然去雕饰的诗性来,这是多么质朴而又可贵的习作啊!作为教师应小心翼翼地去呵护和培育,引导学生尽情抒发感受、表现生活,让诗歌的种子在学生幼小的生命里萌芽,开花。你将发现诗会成为他们敞开心扉,释放真情的窗口;诗会成为学生对生活体验最自然、最真实的记录。
二、散步——开启儿童诗意成长之旅
画家克利有一句名言:“画画就是拉根线条去散步。”这最符合儿童的心境,不带有任何预想,只是用渴望的画笔在纸上无意识地画着线条和形状,这些线条到了某一时刻就变得有意识起来,于是一种制约和秩序开始产生,画画就是这么简单,其实,儿童的言语表达也可以这么简单。
1.取道范文,读中悟法,体验蕴藏之美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对于孩子来说,从他一来到这个世界,他的一举一动无不“都是以模仿为基础”,正是这种模仿,才“成为日后形成思维的准备”,从而使他们的“表象能力逐渐得到增强”。小学生作文起步之初进行模仿性操练,将达到迁移内化的效果。童诗的形式自由灵活,或错落有致,或回环往复,或一唱三叹等,这些形式的变化,通过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内化诗歌的特殊表达方式,并模仿形式迁移练写。如《水乡歌》这首童诗,教师先让学生反复练读,感受诗的韵律,接着启发学生思考:水乡还有什么多呢?能不能像诗中那样说一说?经过小组成员的交流补充,学生们跃跃欲试,有的说:“水乡什么多/树多/千棵树,万棵树/大树一棵连一棵/就像绿色小哨兵。”有的说:“水乡什么多/桥多/千座桥,万个拱/小桥一座连一座/连接水乡新生活。”还有的说:“水乡什么多/鱼多/千条鱼,万条鱼/鱼儿一群又一群/游来游去真快活。”此时,教师告诉学生:“刚才你们说得很精彩,如果把你们说的合在一起,就是一首很美的诗歌了,老师来朗诵一遍。”此时,教师绘声绘色地朗诵着,学生听着这流畅的旋律,优美的语言,一颗爱诗,乐于写诗的种子正悄悄播下。
2.就文取材,抓“白”想象,发现生活之美
童诗语言简练,意境优美,感情真挚,诗人根据表达的需要,设计的情节跨度大,具有很强的跳跃性,这就使诗中有许多空白之处,为学生留下想象的空间。如学习《摇篮》时:可抓住空白启发学生想象,为什么蓝天是星星的摇篮?还有什么是谁的摇篮?你能不能也创作一首《摇篮》?学生个个兴趣高昂,他们这样写道:
“草原是摇篮/摇着羊宝宝/太阳柔柔照/羊宝宝睡着了/大树是摇篮/摇着鸟宝宝/树叶哗哗响/鸟宝宝睡着了/泥土是摇篮/摇着花宝宝/水儿轻轻洒/花宝宝睡着了。”
“大海是摇篮/摇着船宝宝/浪花轻轻翻/船宝宝睡着了/宇宙是摇篮/摇着星宝宝/流星悄悄划/星宝宝睡着了。/星期天是摇篮/摇着小宝宝/鸟儿轻轻唱/小宝宝睡着了。”
当笔者好奇地问这个学生:“为什么星期天是宝宝的摇篮呢?”他认真地回答:“因为我喜欢星期天,星期天没有作业,可以尽情地玩,尽情地看动画片。”这稚嫩的语言却表现了学生发自肺腑的心声,学生在诗中敞开心扉,自由抒怀,学生的真实感受都在诗歌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倾泻……
3.善于捕捉,个性创造,抒写心灵之美
孩子是天生的诗人,当他们不知不觉中踏上诗意之旅后,便会用好奇的双眼去观察,敏感的心灵去体验,捕捉世界的真善美,记录下生活的独特感受,笔尖就会流淌出一首首优美的小诗。
如一个学生看到人们居住的环境不断遭受破坏,写下了《我是一只小小鸟》这首童诗:
“我是一只小小鸟/我有一个小小的梦想/让天变得更蓝/让云变得更白/我是一只小小鸟/我有一个美丽的梦想/让我的家——树林变得更绿/让大自然的空气更清新/我是一只小小鸟/我有一个美丽的梦想/让小溪变得更清/让小鱼欢快地在水中嬉戏。”
无暇的童心,纯朴的童真,顺着诗的美妙的旋律自然流淌。在诗中,我们看到了学生眼中对生活的感悟;在诗中,我们倾听到了发自内心最真挚的语言;在诗中,我们感受到了一个个个性飞扬的鲜活生命。
三、分享——徜徉于诗化的国度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的第一条金科玉律就是:给学生以劳动的快乐,学习成绩的快乐,激发他们的自豪感和个人荣誉感。”一次诗歌的完成并不意味着教学的终止,多一些宽容,多一些赞许,能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每一次成功,让学生看到自己在不断进步。当他们用诗自由书写童年,记录生活的酸甜苦辣时,他们便会由衷感到作诗的快乐。
【关键词】 儿童;医疗资源;现况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2-0341-01
基金项目:2012年池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资助课题
“看病难”问题已成为社会的焦点,并且带来严重的后果,如医患关系的紧张、群众的抱怨、政府的焦虑等,而以儿童“看病难”尤为突出[1-2]。近年来,关于看病难的报道较多,而关于儿童看病难特别是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儿童看病难的报道较少。本研究旨在
通过对安徽省某市儿科医疗资源状况和140名儿童家长进行调查,了解该市儿科医疗资资源现状和需求,为制定儿童医疗保健政策和措施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安徽省某市辖区内所有市、县区、乡镇医疗保健机构及私立医院和140名儿童家长。
1.2 调查内容与方法:医疗机构儿科资源调查采用自编的医疗机构儿科资源调查表,内容包括儿科医护人员人数、年儿科门诊和住院人数、床位数等,对该市所有的医疗机构进行调查。
儿童看病现状及需求调查使用自行设计的儿童就医情况调查问卷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140名儿童家长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家长年龄、最近一年儿童患病就医频率、选择就医医院的首要标准、就医场所、儿童有无参加医疗保险、药品价格和儿童医疗费用有无降低、有无感到儿童看病难、造成儿童看病难主要原因等。采用一对一进行匿名问卷调查,调查结束后调查员逐一核对答卷的每个项目,发现有填写遗漏或存在逻辑错误,即时补充和纠正。
1.3 统计分析:调查资料采用EpiData 3.0建立数据库并录入数据,用SPSS 13.0(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软件包进行描述性分析。
2结 果
2.1 儿科医疗资源现状:2012年全市拥有卫生机构994家。其中县级及以上医院9家,社区中心(站)40个,乡镇卫生院59家,民营医院18家。各类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6400人。其中,专职儿科医生45人,占2.00%;其中高级职称10人,占22.22%;该市各类卫生机构床位数5052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数4818张,而儿科住院病床数290张,占6.01%。儿科医生床位配置比为:0.16:1。
2.2 儿童就医状况及需求调查:
2.2.1 儿童就医状况:140名儿童在近一年生病3次以上的占35.7%。有44.3%的调查对象选择去县级及以上医院就医,20%的自己买药吃。去基层医疗单位、私人诊所的分别占17.1%和18.6%。72.9%的调查对象将医生水平作为择院的首要标准。
2.2.2 调查对象儿童看病难看病贵状况及其对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的主观感受:
140名接受调查的儿童家长中,一半以上的家长(61.4%)认为儿童看病既难又贵,仅有8.6%的儿童家长认为儿童看病不难也不贵;造成儿童看病难的主要原因中,排名前3位的
是医疗水平低,儿科医生、专家少,没有大型儿童医院或妇婴保健院和挂号难、候诊时间长、流程复杂;认为药品贵是造成看病贵的主要原因的占27.1%,认为检查费高是造成儿童看病贵的主要原因的占21.4%;本次研究发现,仅有4.3%的调查对象认为医改后儿童药品价格降低,仅有10%的儿童家长认为医改后儿童看病费用降低。
3 讨 论
全国目前共有儿科医生6.17万人,但0至14岁的儿童却有2.3亿,比例约为0.2598个儿科医生/千儿童,该市比例仅为0.2个儿科医师/千儿童。各类医疗机构床位数4818张,而儿科住院病床数290张,占6.02%,低于安徽省平均水平(6.9%)。全市2012年度活产新生儿15208人,出生率9.72 ‰。通过本次调查发现35.7%的儿童近一年来生病在3次及以上,42.9%的儿童近一年生病1~2次,其就诊量远超过目前该市儿科医护人员的服务能力。提示该市儿科医疗资源严重匮乏,亟须加强儿科人才队伍建设和增加儿科门诊、床位及相关检查设备等硬件的配备。本次研究结果显示,91.4%的调查对象认为儿童看病难或贵,明显高于宗健阳等[3]人对苏州200名就诊儿童家长看病难看病贵研究的率(71.0%),可能因为该市与苏州相比,经济落后,部分患儿处于山区交通不便,儿科医疗资源相对匮乏等,儿童看病难和看病贵显得更为突出。
在儿童看病难的主要原因中,分别有32.9%的调查对象认为医疗水平低,儿科医生、专家少和没有大型儿童医院或妇婴保健院两者为儿童看病难的主要原因,说明存在着儿童家长对儿童医疗服务需求与现有的儿科医疗资源匮乏的矛盾,同时表明加强该市儿科医疗资源建设是解决儿童看病难主要措施之一。全国范围内儿科人才稀缺且难以引进现象较普遍 [4]。该市作为欠发达地区更为严重,2012~2013年全市儿科医护人员离职或转至其他岗位7人,其中医师5人,占儿科医师总数占8.88%,从某一方面揭示了儿科医疗环境形势的严峻。
在儿童看病贵的主要原因中,选择药品贵的占首位(27.1%),进一步调查发现,95.7%的调查对象认为医改后药品价格没有降低或降幅不大,90.0%的调查对象认为医改后儿童看病费用没有降低或降幅不大,提示医改后药品价格虚高现象虽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但儿童医保服务尚不完善[5],在医保报销方面患儿享受的报销比例不大,特别是新生儿患者很多情况下未列入报销范围,一部分药物如固尔苏(猪肺磷脂),无论国产还是进口药品价格均居高不下。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医院存在着“逐利性”以及由于医疗环境形势的严峻所致医生保护性的过度医疗、医疗场所流程的不合理等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看病难”。以上情况表明,有效控制药品价格及防止过度医疗是解决儿童看病贵的重要措施之一。
参考文献
[1] 张艳萍. “儿童看病难”跻身“看病难”、“看名医难”社会民生问题行列 儿科发展令人堪忧 完善基层医院儿科呼声最劲[J]. 中国社区医师,2011,16:4-5.
[2] 吕诺, 朱旭, 贾钊. 医院“逐客令”折射儿童看病难[N]. 新华每日电讯,2012-06-02004.
[3] 宗健阳.2010.苏州市区少年儿童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 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这样的镜头恐怕是很常见的。的确,夏季出汗多,多喝水补充身体丢失的水分是十分必要的,否则容易造成脱水、中暑。目前市场上的饮料品种繁多,其主要成分为小苏打、柠檬酸、香精、糖精、色素等。饮用这些饮料,常会影响儿童对正常食物的摄入。同时,还有许多假冒伪劣产品掺杂其中,达不到合格的卫生要求,饮用这些饮料,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其实,给孩子喝凉白开就挺好,可是很多孩子不爱喝白开水,怎么解决这个矛盾呢?办法很简单,您可以亲自动手,给孩子自制饮料,孩子肯定会喜欢的。
一、温淡茶水:茶叶有较好的清热解毒和杀菌消炎功能,经常饮用有利于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可选用绿茶消暑解渴,也可选用茶清利头目。为什么要喝温茶水呢?因为当饮料温度在20~30摄氏度时,能较快地渗透到胃肠黏膜组织,使机体细胞内外水分达到平衡,迅速解除口渴,同时消除暑热,使身体有凉爽的感觉。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让儿童喝浓茶水,因为浓茶水可影响铁的吸收,还容易造成儿童兴奋过度。
二、西瓜水:西瓜为夏季消暑佳品。它不但凉甜可口,而且汁液中几乎包括了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成分,如维生素A、B、C和蛋白质、葡萄糖、蔗糖、果糖、果酸等。西瓜味甘性寒,有清热除烦、止渴解暑、利尿的功能。制作时,可教孩子自己用榨汁器将瓜肉榨成西瓜汁。孩子不仅会喜欢喝西瓜水,而且还会对亲自动手参与榨汁的过程感兴趣。真是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