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学名著

文学名著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文学名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文学名著

文学名著范文第1篇

《双城记》查尔斯・狄更斯

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那是智慧的年头,那是愚昧的年头;那是信仰的时期,那是怀疑的时期;那是光明的季节,那是黑暗的季节;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失望的冬天;我们全都在直奔天堂,我们全都在直奔相反的方向――简而言之,那时跟现在非常相象,某些最喧嚣的权威坚持要用形容词的最高级来形容它。说它好,是最高级的;说它不好,也是最高级的。

《百年孤独》加西亚・马尔克斯

很多年以后,奥雷连诺上校站在行刑队面前,准会想起父亲带他去参观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当时,马孔多是个二十户人家的村庄,一座座土房都盖在河岸上,河水清澈,沿着遍布石头的河床流去,河里的石头光滑、洁白,活像史前的巨蛋。

《茶花女》小仲马

我认为只有深刻地研究过人,才能创造出人物,如同只有认真地学习了一种语言才能讲它一样。

《呼啸山庄》艾米莉・勃朗特

1801年。我刚刚拜访过我的房东回来――就是那个将要给我惹麻烦的孤独的邻居。

《日瓦戈医生》帕斯捷尔纳克

他们走着,不停地走,一面唱着《永志不忘》,歌声休止的时候,人们的脚步、马蹄和微风仿佛接替着唱起这支哀悼的歌。

《复活》列夫・托尔斯泰

尽管好几十万人聚居在一小块地方,竭力把土地糟蹋得面目全非,尽管他们肆意把石头砸进地里,不让花草树木生长,尽管他们除尽刚出土的小草,把煤炭和石油烧得烟雾腾腾,尽管他们滥伐树木,驱逐鸟兽,在城市里,春天毕竟还是春天。

《安娜・卡列尼娜》列夫・托尔斯泰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变形记》卡夫卡

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

《了不起的盖茨比》菲茨杰拉德

我年纪还轻、阅历不深的时候,我父亲教导过我一句话,我至今还念念不忘。“每逢你想要批评任何人的时候,”他对我说,“你就记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个个都有过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

《查太莱夫人的情人》劳伦斯

我们根本就生活在一个悲剧的时代,因此我们不愿惊惶。大灾难已经来临,我们处于废墟之中,我们开始建立一些新的小小的栖息地,怀抱一些新的微小的希望。这是一种颇为艰难的工作。现在没有一条通向未来的康庄大道,但是我们却迂回前进,或攀援障碍而过。不管天翻地覆,我们都得生活。

《老人与海》海明威

他是个独自在湾流中一条小船上钓鱼的老人,至今已去了84天,一条鱼也没逮住。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米兰・昆德拉

尼采常常与哲学家们纠缠一个神秘的“众劫回归”观:想想我们经历过的事情吧,想想它们重演如昨,甚至重演本身无休无止地重演下去!这癫狂的幻念意味着什么?

《情人》玛格丽特・杜拉斯

我已经老了,有一天,在一处公共场所的大厅里,有一个男人向我走来。他主动介绍自己,他对我说:“我认识你,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地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

《审判》卡夫卡

一定是有人诬陷了约瑟夫・K,因为一天早上,他没有犯什么错,就被捕了。

《爱玛》简・奥斯汀

爱玛・伍德豪斯清秀、聪明、富裕,家庭舒适,性情快乐,似乎同时有了生活上的几种最大幸福,已经无忧无虑地在世上过了差不多21个年头了。

《旧地重游》伊夫林・沃

当我到达小山头上C连的边界时,我停下来回头眺望那片营房,在灰蒙蒙的晨雾中,下面的兵营清清楚楚映入眼帘。我们在那天就要离开。三个月前我们进驻时,这里还覆盖着白雪,而现在,春天初生的嫩叶正在萌芽。当时我就思忖,不管我们将面临多么荒凉的景色,恐怕再也不会害怕那儿的天气比这里更令人难受的了,现在我回想一下,这里没有给我留下丝毫愉快的记忆。

《查密莉雅》艾特玛托夫

这会儿我又一次站在这幅镶着简单画框的小画前面。明天一早我就要动身回家乡去,因此我久久地、出神地望着这幅小画,好像它能够对我说些吉祥的临别赠言似的。

《唐・吉诃德》塞万提斯

曼查有个地方,地名就不用提了,不久前住着一位贵族。他那类贵族,矛架上有一支长矛,还有一面皮盾、一匹瘦马和一只猎兔狗。锅里牛肉比羊肉多,晚餐常吃凉拌肉丁,星期六吃脂油煎鸡蛋,星期五吃扁豆,星期日加一只野雏鸽,这就用去了他四分之三的收入,其余的钱买了节日穿的黑呢外套、长毛绒袜子和平底鞋,而平时,他总是得意洋洋地穿着上好的棕色粗呢衣。家里有一个40多岁的女管家,一个不到20岁的外甥女,还有一个能种地、能采购的小伙子,为他备马、修剪树枝。

文学名著范文第2篇

一、文学名著阅读的现状

我曾对我校的学生作过一次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发现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对中国四大古典名著并非人人涉猎,对其他有影响的作品读得不多;(二)是 对古典诗词缺乏热情,有把苏轼说成唐朝诗人的;(三)是对现代文学作品兴趣不高,连茅盾、路遥都不知道;(四)是对外国名著知之甚少;(五)是喜爱看的偏重通俗刊物(如《故事会》、《民间故事》);偏重情节离奇、刺激性强的武侠、言情小说。

造成此原因主要有: 观念淡漠,认为读不读不会影响考试成绩、把大量的时间化在对语文知识的操练和掌握上,缺少阅读的时间、由于远离阅读,长期享受不到阅读的,没有阅读的兴趣。

二、文学名著阅读的方法

(一)转变观念

古人很早就给我们指明了学习语文有效的方法和途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和“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分别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读书的重要性,只有多读书,才能有充足的“源头活水”,只有多读书,才能“腹有诗书气自华”。现实的事例也告诉我们:鲁迅、郭沫若、茅盾等哪一位文学巨匠不是通过大量潜心阅读而取得辉煌成就的?哪一位高考状元在谈到学习经验的时候不是把“多读”放在第一位的呢?因此我们必须树立大语文的教育观,明确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开拓学生学习视野,把学语文、用语文放到社会大课堂的广阔背景中去。课内学方法,课外得“营养”,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展。紧紧抓住文学名著阅读这块重要阵地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培养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学习才会有成效。首先我们应该让学生感觉到阅读是一种寻找美和欣赏美的旅程。我们可以根据中学生阅读的特征,举办各种类型的阅读课或阅读讲座,引导学生理解作品所反映的不同时代背景下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所包含的深刻思想内容以及卓越的艺术成就,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产生美的追求,提高文化修养和欣赏水平,从而培养健康的阅读兴趣。因此在开学初,我就给学生讲明阅读的意义、要求和方法。同时开列了80多部作品书目,简单介绍情节,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文学艺术价值、思想价值,使学生有个初步的印象,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学期中间我利用教科书上的名著选段引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还利用多媒体教学,播放VCD,让学生欣赏名著拍成的影片,从而获得较直观的感受,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拓展阅读渠道

(1)要求班中每人购买一本名著,各各不同,相互交流著看,无形中就在班里形成了一个小型书库,有语文课代表管理并督促同学定期借阅。

(2)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的图书,由8个小组长负责做好学生的借阅工作。

(3) 通过网上查询资料,熟悉相关网址,推荐给学生阅读。

(四)加强阅读指导

1.课内示范,教给方法

在课外阅读初期,我们可利用课堂适当延伸,以起到示范与抛砖引玉的作用。例如:在讲《香菱学诗》时,先让学生仔细阅读有关文字,了解作者对香菱的刻划是多视角、全方位的,并通过对香菱苦志学诗的细节描写品析讨论,使同学们对香菱的性格特征达成公识:天资聪慧、专心致志、废寝忘食。然后布置同学们回去看《红楼梦》第一、五回等,联系香菱(甄英莲)的悲惨身世,对香菱的强烈求学欲望和专心致志的精神进一步体会。由此学生们不难悟出作者对香菱悲惨的一生寄予了深深地同情。而这也为学生了解其他人物特别是有著类似经历的林黛玉指点了迷津。

2.组织学生相互交流

文学名著范文第3篇

1、《日本沉没》:由小说家小松左京创作的科幻小说,于1973年由光文社出版发行,2005年中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发行了中文简体版,2016年天津人民出版社再版。

2、《地球杀场》:是哈伯德科幻小说的代表作,全世界以12种语言发行了400万册。是一部值得一读的充满想象力的作品,它是聚悬念、怜悯、战斗、幽默、欺骗等于一本的集大成者。

3、《末近》:是作者史蒂芬·金写的一本有关末日的小说,讲述了蓝色专案中,新型流感外泄,造成美国超过九成人口死亡,故事就此展开。

(来源:文章屋网 )

文学名著范文第4篇

那么,如何来指导学生阅读文学名著呢?

一、观影视,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现在,不少中外名著都已改编成影视作品,我们可以带领学生观看影视。形象生动的动感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背景,精彩的故事情节,个性化的人物,能把学生带进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里,从而为名著阅读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像《三国演义》还拍成了动画片,重要的故事情节基本保持了原著的风貌,画面唯美,战争场面宏大,音乐动人,肯定会吸引住学生,激发他们去阅读原著的兴趣。通过观看影视,学生便能较快地掌握原著的基本内容,吸收原著的精华,能更好地理解原著。

二、制定阅读计划,巧取时间

“凡事预则立。”首先,要指导学生制订一个具体、可操作的阅读计划。高一时,时间从容些,要将《红楼梦》《三国演义》这些大块头的名著全书阅读完,高二时可以读完鲁迅的作品及其他文学作品。高三时学生进入紧张的复习阶段,学习时间比较紧,主要阅读作品中的精华部分。计划制定好,教师则要要求学生严格执行计划,不可一曝十寒,读读停停。阅读的时间不需要大块的时间段,让学生学会见缝插针,挤出时间阅读。如每天的午饭,晚饭后的休息时间,晚上临睡前的时间,晚自习抽出半个小时。当然,教师也可每星期抽出一节语文课让学生阅读。双休日,五一、国庆长假,寒暑假等是学生读课外书的黄金时间,要指导学生充分利用时间,多读书。

三、巧用合适的阅读方式

文学名著可首先采用略读的形式。略读前可先让学生找一些有关作品的内容梗概、名家评点来读读,让学生可先粗知大体内容。略读时教师要训练学生养成默读的习惯,注意速度,达到“阅读一般现代文名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的要求。然后再具体指导学生细读、精读。对于文学名著中一些重要的章节和片段,教师可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使学生阅读的目的性更明确,或者先阅读再做题目,教师检查其阅读的效果。另外,还可指导学生借鉴“三遍阅读法”,茅盾说:“读名著起码要读三遍,第一遍最好很快地把它读完,这好像在飞机上鸟瞰桂林城全景;第二遍要慢慢地读,细细地咀嚼,注意到各章各段的结构;第三遍,就要细细地一段段地读,领会、运用,这时要注意到它的炼字炼句。”

四、学写读书笔记,鼓励多交流

阅读文学名著最实际的目的之一在于多积累知识来应对考试,我们要指导学生学写笔记,以加强阅读的效果。

首先,读书笔记可采取多种形式,如写入小册,或载之卡片等。但都要立即动笔,看完后就要马上总结去写,否则,时间一长就会忘掉内容。

其次,要指导学生写名著的读书笔记。一要做到全面而简洁地反映出所读文章的内容,体现文章的行文脉络。很多学生在读完名著后过一段时间就记不清名著中的内容了,人物关系,事件总是搞混,这就需要对所读的章节篇章列一个简单的提纲,内容要能够反映本章节的故事情节,行文思路脉络等。二要做到适当摘抄佳词妙句和一些重点的小片段(细节描写)等,然后进行揣摩,吟诵、领悟,或对原文中的某些观点加以分析和发挥,对原文提出批评和商榷,或把原文的内容、观点与其他同类的文章从不同角度加以比较和分析,写出自己的体会和看法。这样,学生便能加深对作品内容及艺术风格等的感性或理性的认识。

教师要让学生懂得,名著阅读要取得预期效果,还须良师的启蒙和与益友进行探讨。教师要鼓励学生互相交流,适时组织学生举行作品讨论及阅读经验交流会,指导他们与别人交流阅读的方法、经验与体会,谈对作品内容的理解、人物的评价、技法的运用等。要指导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这样,学生就会从中获得更多的知识。

五、巧联课堂,提高语文素养

名著阅读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文学素养,我们应指导学生将名著阅读与日常的语文学习有机地联系起来。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不少便是名著节选,教学时,如能指导学生适时地阅读原著,便会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

文学名著范文第5篇

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名著阅读量严重不足呢。我认为首先是重视不够,校园阅读氛围差,不少老师和学生根本没认识到名著阅读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其次,阅读难度大,动力不足。文学名著大多经历了长时间的考验,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就远了,读起来难度大,需要顽强的意志和持久的动力支撑才能进行。第三,阅读习惯差。现在学生习惯于浅阅读和休闲娱乐式的假阅读。他们对手机小说、网络小说、校园低俗刊物饶有兴趣,却根本静不下心来进入这些经典小说中。

那么,怎么改变这种状况呢?在学科教学上,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组织开展常态化的训练。将文学名著阅读指导从课外转到课内,利用每节课前五分钟的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名著阅读交流讨论活动。

一、 创造条件,努力营造阅读氛围

首先,要明了名著阅读(特别是“裸读”名著)的意义。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最基本的方式和途径。我们“必须十分重视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精神感悟和独特体验,重视发挥中学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作用” 。同时,要让学生知道,提高自己的文学与文化素养,必须丢弃各种辅导用书以及“导读本”“简写本”“图画版”之类的东西,真正“裸读”名著。让自己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发展自己思考的能力和习惯,提高思维品质和人文素养。其次,要满足学生的硬件要求。比如文本要做到人手一册,并带到教室来,以便于在阅读训练时及时地圈画批注,记录下阅读的痕迹。这样,随时翻阅,随时圈画,及时交流,班级的阅读氛围也可以很快营造了起来。第三,要坚持好每天五分钟的交流汇报活动,让书香溢满教室,让心灵徜徉书海。

二、 认真计划,精心设计训练项目

开学后的第一个星期,就应该结合必修教材里的的名著阅读要求和学生实际,列好一学年的阅读计划。并详细地规划好课前五分钟的具体训练项目,精心设计,循序渐进,逐步把训练引向深入。

1.赏读开始,做到低起步、缓深入。开始两周,课前五分钟训练的项目可从最基本的“精彩片断赏读”开始,仅要求学生能在讲台上朗读自己感兴趣的文本段落。由于起点低,学生都能愉快地参与。让他们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亲近文本。有人说过,好习惯要经过21天的反复训练才能养成。实践中,我发现第一周的赏读过后,学生就开始感觉乏味了。于是在第二周,我及时调整方案,要求朗读完后,再用一句话向班里同学说说你为什么想把这段话读出来大家听。由于难度小,学生易于接受,并为往后的“人物评析――疑难探讨――技法领悟――主题论辩”等阶段训练作好准备。

2.兼顾“听说写”与“句段篇”,让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训练相互辉映。“中学语文教材不是像其他学科的教材那样直接向学生阐述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而是通过提供语文知识与技能的结晶――文章去给学生研读,让他们领悟其中的知识与技能的”……而“技能训练总是跟知识掌握结合在一起的” 。语文科课程论专家王荣生甚至认为语文科“并没有严格对应的‘学科(discipline)’ ,它所对应的是听说读写的活动以及言语作品”。据此,我们在名著常态化阅读中,要特别注意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学生综合领悟,提高语文素养,体会到阅读的成就感。比如,阅读《红楼梦》时,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前5分钟里赏析诗词;阅读《三国演义》时,可组织开展人物形象探讨;阅读《巴黎圣母院》后,就进行小说主题论辩。这样,通过网状的训练设计,有意识地将阅读指导和语言训练有机结合,既激发了兴趣,又掌握了阅读的基本方法。

三、 新读名著,让经典走入生活

阅读名著,需要引导学生“入乎其内”,又要能“出乎其外”。做到既进得去,又出得来。“阅读不光是为了读懂文本,而是为了读懂作者和人物的精神、情感和个性。这一切并不是抽象的,而是在非常具体、非常灵活的语言中” ,所以,我们得引导学生用心地阅读,让身心沉浸入文学作品中。同时,我们又要提醒走出文本,联系生活、思考人生,以深化思想认识,提高思辩能力。如在课前辩论环节中,我注意精选话题,将名著引入现实生活。如“时代需要(不需要)林黛玉”“问天下谁是英雄”“克洛德就在我们身边”“玛丝洛娃与聂赫留朵夫有真爱吗”等等论题,有效地拉近了名著与现实的距离,让学生关注人生与社会,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四、 把握时间,及时总结提高

一是课前5分钟时间的把握。课前五分钟时间极短,我们要有放得开的勇气,还要有收得起的智慧,以免影响紧接而来的 “正课”教学。把握的关键在于教师的点评与指导。如在主题论辩训练时,一些学生只能用“表现了社会的黑暗”这类套话空话来表述,不能进行具体的论述。我就从“哪个时候、哪个阶层、哪个形态的社会?黑暗表现在哪、根源是什么、规律怎样?”等方面引导他们深入思考。而当时间不够时,老师要通过精当的点评,立即收结。如学生辩论林黛玉薛宝钗的形象意义时,一直纠缠不清。我引用李贽《童心说》的“真人”“假人”观进行点评,收结效果挺好的。

二是延伸课外,减轻学生在校课业负担。有人说,把名著阅读引入课内,一定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我不这么认为,因为不读名著,学生未必就会把这时间花学习上。而且从某种角度上说,阅读量并不一定和学习负担成正比。因为,适量的阅读会让学生心情安静平和,从而更有效地进行学习。再说,阅读名著,对于部分学生而言,还是一种很好的休闲方式。当然,针对乡下学生特点,我建议他们更多地利用周末时间去阅读。要知道,学生在家里能捧起书本阅读经典,生活也显得更有品味,家长看了自然也喜欢。对学生而言,这也是一种鼓励,一种幸福。

三是要及时地进行总结。尽量做到一周一回顾,一月一小结。最好一个月能挤出一个课时的时间进行专项总结,如果还能有一些书面的文字成果就更好了。班里还可以搞一些小型比赛,把好的作品打印、张贴出来,或者在校园网站、班级QQ群中发表交流。这样,既可以总结交流阅读成果,又可以持续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