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建筑材料

建筑材料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建筑材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建筑材料范文第1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建筑建材;检测

1 建材市场存在一些问题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筑事业的发展,建筑工程在实际的运营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如个别建筑商为了谋取暴力偷工减料,创造最大的利润空间,建材质量违规,达不到国家的标准要求,监督部门管理疏松。由于建筑材质不达标造成工程质量低劣,影响着建筑工程质量的有序运转和良性循环。更为严重的是建筑商越级承包,非法层层转包的混乱现象。打着“一级企业的牌子,二级企业来投标,三级企业进现场,包工头来施工”这种高资质等级的企业将承包的工程随意肢解,倒手转包给低资质等级企业甚至个体包工头施工,造成层层盘剥、偷工减料、赶工省钱、降低质量标准,而又以包代管,不派出相应的技术管理人员到现场,建筑建材产品质量无人问津,其结果一方面造成在施工中不按标准规范作业,使用假冒伪劣建材产品,粗制溢造,直接对工程质量造成极大的威胁,另一方面工程一经转包,只顾赚钱,不顾质量,施工任其发展,转包者坐收渔利。这样破坏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范,从而影响建筑市场的健康发展,制约了工程质量的提高。

2 建材的质量检测

2.1 检测试验项目

施工现场所用的建筑材料品种繁多,进场需检测,试验的材料检验项目要服从国家、行业及当地建设主管部门(或所属有关部门)的规定。比如混凝土试配需要如下步骤对各种原材料进行检验:首先配制混凝土所用的水泥要每批次的强度、凝结时间和安定性等指标进行检验;其次,配制混凝土所用的粗、细骨料按常规进行密度、含泥量、泥块含量、颗粒级配等项目检验。总之,通过对进场建筑材料检测试验能确保工程质量。

2.2 取样试样

取样要有代表性,一般是以一批材料(不同材料每批数量不同)不同部位随机抽取规定数量的样品,即不仅取样数量要正确,取样部位及方法也要按规定进行。试样的数量关系到试验结果的准确性,数量过少,取样部位及方法的偏差,都会使试验误差增大,甚至会得出相反的结果。但是,在实际检测中常常出现取样不具有代表性、取样数量不够,取样方法不正确等情况。

2.3 环境温度与湿度

温度与湿度对一些建筑材料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故在检测标准中对材料养护、测试时的环境条件有明确的规定,必须严格遵守。如GB /T 17671―1999《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规定,试体成型时的环境温度应保持在20 ℃ ±2 ℃,相对湿度应不低于50 %;试体带模养护的养护箱或雾室温度保持在20 ℃ ±1 ℃,相对湿度不低于90 %;试体养护池水温度应在20 ℃ ±1 ℃范围内。又如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SBS)等防水材料,其性能对环境温度较为敏感,进行拉伸试验时在GB/T328.8-2007《沥青类防水卷材试验方法――拉伸性能》要求室温应控制在23 ℃ ±2 ℃。

2.4 设备

设备要定期检定、校准及期间核查,以确保其能够满足试验室的规范要求和相应的标准规范要求。试验机加荷速度的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常温试验情况下,如果在测试材料力学性能时加荷速度较快,试件的变形将滞后于加在其上的荷载,测出的强度值就会高于材料固有的强度。例如在测试钢筋的屈服点时如果加荷速度较快,屈服点值会有所提高;测定水泥、混凝土、砖等试件的抗折、抗压时,加荷速度的快慢对测定结果都有影响。因此,应严格按照材料的相关标准和操作规程操作试验仪器,加荷要连续均匀,当试件开始迅速变形接近破坏时,停止调整试验机油门,直至测出试件最大的荷载值。

2.5 减少试验误差

在试验过程中,虽然严格按标准的规定进行,但由于试验操作者的熟练程度、材料的匀质性、仪器设备、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总会使试验结果出现误差,若该误差不超出标准规定的范围是允许的。试验通常有3种误差,第1种是同一组试件之间的误差,如果该误差超出范围,试验应重做。第2种是同一个样品分成2个或3个试样,用相同的方法在同一仪器上分别试验,所得出的结果之间的误差,称为平行试验误差。第3种误差是用同一材料、同样品在不同试验设备上所获得的试验结果的误差,称为再现误差或对比试验误差。一般是将水泥、钢材等较匀质材料的样品等分为两份,1份交当地权威性的测试中心,另1份本单位留存,分析比较两个测试单位的试验结果,如果相对误差较大,应找出原因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根据需要,这种试验每年可进行1―2次,以提高试验质量。也可以定期使用有证标准物质或参加能力验证或试验室间比对,以此来保证试验质量。还有一些情况是在个别的试验室在进行钢筋原材拉伸试验时,只拉伸到试件出现颈缩而不拉断裂,这种情况不属于试验误差。钢筋不拉断,其测得的伸长率要比规定的试件断后的伸长率低,这是不正确的。

2.6 数据处理

由于各种原因,同一组试件中有时试验数据结果离散性较大。为使试验结果准确,标准规定对一些材料的试验结果数据有取舍的要求。如水泥胶砂强度抗压试验,以一组三个棱柱体上得到的六个抗压强度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为试验结果。如六个测定值中有一个超出六个平均值的±10%,就应剔除这个结果,而以剩下五个的平均数为结果。如果五个测定值中再有超过它们平均数±10%的,则此组结果作废。混凝土和砂浆的抗压强度平均值的计算等都有各自的取舍方法。应予注意,切不可简单地把数据相加计算了事。

计算后的数据修约的方法按GB /T 8107―87进行,其尾数要按四舍六入五单双法进位,并按标准规定保留数据的位数。试验结果数据有时会出现比预期的过高或过低,同一组试件中数据相差悬殊,或同一试件各项性能指标相互矛盾等异常现象,这需要我们特别注意,查明原因,并及时复试和复验。

3解决建材市场的不规范行为的措施

3.1 贯彻执行国家的质量法规、条例,在授权范围内审批和组织制定建材产品标准及有关规章制度。

3.2 组织编制建材产品质量监督工作的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检查建材产品质量法规、标准及质量监督工作计划的执行情况。

3.3 严格检查建筑材料“三证”

为了控制以上材料配件的质量,严把材料进场检验关是一个重要措施。工程所使用的主要材料、成品、半成品、配件、器具和设备必须具有中文质量合格证明文件、出厂质量证明、型式检验报告(部分有)应符合国家技术标准或设计要求。进场时应做检查验收,并经监理工程师核查确认,实行生产许可证和安全认证制度的产品,应有许可证编号和安全认证标志。

建筑材料范文第2篇

关键词:建筑材料;检测技术;水泥检测;钢筋检测;墙体检测;精度;误差

前言

建筑工程质量的保障,不仅需要具有高水平的施工技术,而且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还需要确保建筑材料的质量。建筑材料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整体建筑工程的质量与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所以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做好建筑材料检测工作,使建筑材料的质量能够与检测的标准相符,确保施工材料的质量。

1 建筑材料检测的重要性

随着当前建筑工程项目数量和规模的不断增加,建筑市场竞争越发激烈,建筑施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了能够更好的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则会在降低成本上下足功夫。部分施工企业为了能够有效的降低成本,往往会在建筑材料上做文章,以次充好,从而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所以需要加强对建筑材料进行检测,确保施工中使用的建筑材料能够与相关的检测标准要求相符。另外,部分施工企业在购置完大量的建筑材料后,由于保管不利,存在材料积压及风吹日晒的情况,从而使材料性能产生变化,对材料的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钢筋需要进行焊接才能使用,焊接的质量则会对钢筋的质量和受力情况带来较大的影响。这些问题的存在都需要做好材料检测工作,利用先进的材料检测技术,及时发现不合格材料并对其进行替换,这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则起到非常积极的意义。

2 建筑材料检测方法

2.1 水泥检测方法

水泥作为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材料之一,在水泥进场时需要做好验收工作。检测人员需要针对水泥的品种、出厂日期等进行详细的检查,对水泥的相关性能进行检测,确保能够达到相关的质量标准要求。对于施工过程中的使用的水泥存在颜色异常及超出出厂日期一定时间以上的情况,则需要做好复检工作,当复检结果达到质量合格标准要求时,则可以继续进行使用,对于达不到合格要求的水泥,则需要更换质量合格的水泥。在对水泥进行验收检测过程中,需要按照同一厂家、同一品种及同一批号的水泥进行检查,对于袋装水泥每一批抽查的重量以不超过200吨为宜。

2.2 钢筋检测方法

对于进场的钢筋需要做好验收工作,需要严格按照建筑材料的标准对进场的钢筋性能进行验收,验收合格的钢筋才能才能留在现场,而不合格的钢筋则需要对其进行返厂进行处理,在对钢筋进行验收时,需要对其产品合格证和出厂检验报告进行检查,做好钢筋的取样工作。在取样时需要根据钢筋批量和规格的不同进行,通常情况会以50吨作为一个批次,取样需要分为抗拉试件和冷弯试件两种,在实验室内进行拉但试件和弯曲试检验,而且还要确保试件的长度需要与相关的要求相符。而且在取样过程中,需要从钢筋的端头处进行截取相应长订的钢筋然后对其进行检测。

2.3 墙体材料检测方法

对墙体材料的检测方法主要是通过砖以及砌块的生产方式,对墙体主要的原料和外形的特征进行相关的检查。对于蒸压灰砂砖的抽样检查主要是以10万块作为一个批次,如果一个批次不满10万块的时候,也需要按照一个批次进行检查。但是至少不能少于2万块。对于蒸压灰砂砖检测的样品需要从尺寸上的偏差进行分析,如果尺寸上的偏差符合相关的标准的话,对蒸压灰砂砖的样品按照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15块左右的砂砖。其中10块砂砖作为抗压强度以及抗折强度的检验,另外5块留作备用。对于烧结多孔砖的抽样检查主要是将5万块烧结多孔砖作为一个批次,如果不足5万块的应该按照一个批次进行检测,对于烧结多孔砖的强度检验,首先应该从外观和尺寸偏差方面进行检测,如果外观和尺寸上都合格的话应该抽取合格的样品15块进行强度检测,抽取10块进行抗压强度和抗折荷重的检测,剩下5块留作备用。

3 建筑材料检测过程中精度和误差处理

在对建筑材料精度进行检测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标准的试件方式来对材料的性能进行测试,每种材料的精度试件标准都各有不同,但对于检测时所用的试件,则需要其在尺寸和形态上都要与规定的标准要求相符,确保试件的标准。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试件标准以边长为14cm的正方体为主,由于混凝土试件抗压强度会受到试件强度值的影响,所以需要确保混凝土试件要具有较好的平整度,避免出现偏心受压的情况而导致强度下降。

在对建筑材料检测过程中,检测结果会受到较多因素的影响,如材料匀质性。操作人员操作水平、设备仪器及环境条件等都会对检测结果带来较大的影响,从而导致检测结果存在误差。所以在检测过程中需要有效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控制,从而有效的降低或是避免检测结果误差的发生。通常情况下在对建筑材料检测过程中结果误差出现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平行检测的误差。所谓的平行检测的误差就是采用同一种方法,同一个检测样品和同一种仪器进行分段检测的时候,结果会出现误差。由于建筑材料的自身的特性,在我国有关的建筑材料检测标准方面是允许一定的误差的存在。二是同组试件之间出现的误差。导致这种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操作人员在操作上的失误,或是操作技术掌握不熟练,从而导致语差的产生。三是再现性误差。这种误差是在对同一个材料和同一种样品利用不同设备进行检测过程中而出现的误差,这种误差是对所有可能对检测结果造成的影响的因素进行综合性考虑,是允许的误差,在平行检测误差和同组试件误差中,再现性误差所产生的误差最大。

4 结束语

建筑工程实施过程中,建筑材料具有不可或缺性,在建筑工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面明会对整体工程的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这就需要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对建筑材料的质量进行检测,在检测过程中还需要对相关的检测要求进行重点关注,实现对检测误差的有效控制,有效的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同时作为建筑工程检测人员,需要在检测工作中要严把建筑材料的质量关,确保材料的质量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还需要不断的补充自身的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进一步对建筑材料检测技术进行完善,有效确保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提升,为建筑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向永,郑朋军,贾成伟.浅析建筑材料的环保问题[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

建筑材料范文第3篇

英文名称:Journal of Building Materials

主管单位:国家教育部

主办单位:同济大学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上海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7-9629

国内刊号:31-1764/TU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98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EI 工程索引(美)(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建筑材料范文第4篇

1材料供应管理

1.1充分掌握工程材料法律法规

充分掌握《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对建材采购和使用的相关规定,以及《建设工程材料采购验收使用综合台帐》对进场物资的流程规范。严格按照行业法规进行建材的检验、采购、使用和管理[2]。

1.2材料采购过程中的管理

在材料的采购过程中,须严格把握材料质量这一关。因此在材料采购初始阶段,需考察材料的生产经营商的相关资质,审查生产经营主体的经营手续和经营能力,以及生产企业售后服务情况。对该企业生产的相关材料的质量认证进行考察,严格控制采购材料的质量档次。同时,收集该企业建材在建筑业界的口碑、该企业的信誉、售后等信息,通过建材的实际使用者的信息对企业能力及其生产的材料进行甄别,鉴定。材料的采购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材料购买数量的问题,对于不能实现随需随购的材料,应进行分批采购,计划储存。对于能够实现零星购买的材料,可以不必批量购买,从而减少存储开支。因此应尽量对材料的数量和采购方式进行合理规划,使经济效率达到最优,从而降低材料使用成本。在材料价格管理中,采购模式的对材料成本的影响不容忽视。合理的采购模式在材料价格控制、材料质量控制以及材料运输费用控制方面起到很大作用。

对于建筑企业各个部门,分别设有自己的采购人员,因此其采购批量小,管理不方便。而采用集中采购模式,使采购、储备、配送过程的管理更加方便,集中采购由于采购数量的增加,使采购成本相对降低。建筑施工过程中,应根据采购物资的特性,建立多元化的采购模式。对于涉及全局性、战略性的物资,应采用战略伙伴的采购模式,这样可以降低采购风险,缩短采购周期。对于种类繁多、价格多样的材料,应采用竞标采购模式,这样既能保证所采购材料质量上的优势,又能保证材料价格上的优势,同时使采购行为更加规范化。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建立良好质量口碑的供应商,可以采用定向采购的模式,确立定点采购单位,采用商家直供方式,减少中间环节的不必要消耗,同时在直供模式下,应定期更新直供单位,以做到优胜劣汰。

1.3材料施工过程中的管理

在材料管理的起始阶段,应该了解工程整体流程进度安排,掌握不同时期各类材料的需求情况。及时协调好材料管理相关部门并签订有效合同。在材料尚未购置前做好存放场地、仓库以及运输路线的安排工作。这是材料有效管理的先决条件。施工过程是劳动主体对材料进行加工、改造的过程,也是材料消耗的消耗过程。该过程为材料管理的实施阶段,首先应做好材料质量的严格把关,确保工程使用的材料符合建筑材料规定要求。其次应该根据施工不同阶段材料的需求情况,合理安排材料的平面的布置。再次,材料使用过程中应建立材料限额和余料回收的制度,减少材料的损失和浪费,使建筑成本有效降低。在施工过程中,应该严格根据使用计划进行,避免材料的不合理消耗。施工结束后是材料管理的盘点、收尾阶段,此时应该做好材料使用账物是否相符,对不相符的找出原因。对材料过程中使用出现的错误应及时纠正或追究责任,并向上级主管部门上报提出审核。对剩余材料应及时清理回收,并进行退库或转移,以减少材料的浪费。

2材料价格管理

2.1掌握市场信息,降低材料价格

材料成本占建筑成本的60%左右,因此材料成本和价格的控制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建筑成本的大小[3]。材料价格具有不稳定、水平差异大、工程期内价格可比性差以及受工程周期跨度影响大的特点。为了有效做好材料价格的管理工作,需要充分利用网络手段,掌握材料价格动态变化趋势。同时应采用按工程量清单计价的方式,使材料价格在整个工程周期内保持稳定,从而消除价格波动影响。引入价格竞标承包机制,并签订相应的协议,防止价格上的纠纷。

2.2充分利用市场,合理安排运输

建筑施工过程中材料用量大,如果出现调度不合理,由运输费用导致材料成本上升的问题不容忽视。因此,材料运输费用也应作为材料价格管理一项内容。在材料采购过程中,应考虑供货地点距离施工地点的距离,在价格合理、质量合格的情况下,应尽量采购离施工地点近的企业,以减少运输成本。在施工过程的不同时期,材料的需用种类和数量不同,应将材料分时段运输,防止发生材料不必要转移额外消耗的人力、物力。

3材料存储发放管理

对于建筑材料,在不同的施工周期所用的材料种类不同,所以对于尚未使用的材料和施工后期使用的材料等,应考虑合理存放的问题,因此材料的贮存和发放管理显得尤为重要[4]。对于材料储备管理,应采用集中储备的方式。如果材料储存过少则会影响施工进度,如果储存材料过多,又会造成资金浪费,增加财务风险。因此集中储存能够使材料数量和结构控制在最优水平。对于建筑材料,应建立专门库房进行存放,以免由于露天存放造成材料质量和使用寿命降低导致的建筑质量的下降。对于型号种类较多,难以区别的建筑材料,应做好标识工作并分类存放,以免引起材料混淆造成的工程质量不合格和材料浪费等情况。对材料的发放管理,能够有效控制材料不良使用等造成的浪费情况。在材料发放管理过程中,应建立严格的发放管理制度,对于按定额使用的材料,应严格执行限额领料制度,并采用分时期分批次发放的方式。对于单产单进的材料,应根据当前时期的使用情况,建立材料发放计划。对于易损耗、已维修的材料,需采用交旧领新的发放方式,若造成丢失的需要进行折价赔偿,以降低材料消耗。对于发放的材料的去向及使用情况进行跟踪了解,及时回收剩余材料,避免造成损耗和浪费。同时材料发放员应建立详细的材料发放档案,有效监督材料的发放情况。

4结论

在建筑工程实施过程中,建筑材料作为建筑成本的主要部分,需要进行严格监管和控制。本文通过对建筑施工过程中材料管理探究,分别从材料采购管理、材料价格管理和材料储存发放管理方面提出了以下几项措施:

1)掌握国家建筑材料的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控制建筑材料采购的质量和价格,同时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合理的采购模式,以提高建筑质量。

建筑材料范文第5篇

关键词:建筑材料;工程

中图分类号:TU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美国著名建筑师丹尼尔・李布斯金在他的著作《破土:生活与建筑的冒险》中记述了一个故事。

“我有一次邀请一位很棒的舞者威廉・弗赛思(WilliamForsythe)到我的班上来,让他跟学生们谈谈编舞和建筑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也让学生们听听他对空间的想法――这对舞蹈和建筑都是很基本的东西。威廉・弗赛思是个生于美国的舞者,70年代去了欧洲,从1984年到2004年中,担任法兰克福芭蕾舞团(BalIett Frankfurt)的总监,着手将欧洲芭蕾迂腐的传统容貌改头换面。

他走到教室前面一倒下,站了起来,然后又倒下。站起来,倒下。他就这么做了45分钟,而每一次倒下的方式都跟前一次完全不同,让人看得目瞪口呆。弗赛思真是―位技艺高超的艺术家,每次倒下的方式,我们绝料不到。学生们都看呆了。

这堂课结束时,弗赛思站起来说:‘芭蕾就是这么回事。’的确如此,所有艺术都是这么回事:用各种工具违抗重力法则,一而再、再而三地重新创造一方天地。”

丹尼尔・李布斯金讲述的这个故事启发我们,画家用色彩、音乐家用声音、舞蹈家用肢体、作家用文字表达他们的思想和梦想,那么建筑师用什么呢?我们虽然能在心里或在纸上设计建筑,但是建筑使用的媒介要凑在一起比较困难,有石头、钢铁、混凝土、木头、玻璃……我们遇到的挑战是如何用这些静默的物质。设计出有生命力和表现力的建筑――能够诉说人的故事的建筑。这个过程就是建筑材料的选择与表达。

1建筑材料的地位

建筑材料是构成建筑工程结构物的各种材料之总称。建筑材料是建筑事业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建筑工程关系到非常广泛的人类活动的领域,涉及生活、生产、教育、医疗、宗教等诸多方面。而所有建筑物或构筑物都是由建筑材料构成,建筑材料的数量、质量、品种、规格、性能、经济性以及纹理、色彩等,都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功能、适用性、坚固性、耐久性、经济性和艺术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建筑材料的运输、存放及使用方式和施工方法。

建筑材料与建筑、结构、施工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密切关系。建筑工程中许多技术问题的突破和创新,往往依赖于建筑材料性能的改进与提高。而新的建筑材料的出现,又促进了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的发展,也使建筑物的功能、适用性、艺术性、坚固性和耐久性等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为了使建筑物满足适用、坚固、美观等基本要求,材料在建筑的各个部位,充分发挥着各自的功能作用,分别满足各种不同的要求。如钢材和混凝土的出现产生了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使得高层建筑和大跨度建筑成为可能;轻质材料和保温材料的出现对减轻建筑物的自重、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改善工作与居住环境条件等起到了十分有益的作用,并推动了建筑节能的发展;新型装饰材料的出现使得建筑物的造型与建筑物的内外装饰焕然一新,生机勃勃。因此,建筑材料是加速建筑革新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建筑造价中。材料费所占比例很大,建筑材料的费用约占总造价的50%-60%。因而建筑材料的经济性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造价,正确选用建筑材料,对于降低工程造价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2建筑材料的发展概况

建筑材料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建筑材料的发展是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的。

人类最初“穴居巢处”,后来凿石成洞,伐木为棚,即所谓“茅茨土阶”。人类开始使用建筑材料是从自然界可以直接获取的物质开始,草、木、石、土、冰及兽皮等天然材料首先被人类用作建筑材料。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烧窑、冶炼技术,便开始生产和使用砖瓦、石灰、三合土、玻璃、青铜、陶瓷等建筑材料,于是出现了埃及的金字塔、古苏美尔人的宫殿、美索不达米亚的砖砌圆顶和拱、中国的万里长城、“秦砖汉瓦”、都江堰水利工程以及宏伟壮观的塔、寺、楼阁等著名建筑。

18世纪以前在封建农奴制度下,建筑材料的发展非常缓慢。直到19世纪工业革命兴起之后,随着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建筑材料才迅速发展。钢材和水泥的问世,使建筑技术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使人类的建筑活动摆脱了几千年来受土木砖石的限制,于是有了高达300 m的埃菲尔(Eiffel)铁塔、主跨长达521 m的福斯海峡(Firth of Forth)大桥、高度443m的西尔斯大厦、高度452m的佩重纳斯大厦、高度420m的金茂大厦等著名的高层大跨度建筑。钢材、水泥、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已经成为现代建筑的主要材料。

20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建筑工业的发展需要,一大批新型建筑材料应运而生,特别是作为现代建筑材料的代表,铝合金、不锈钢及塑料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塑料、涂料、新型建筑陶瓷与玻璃、新型复合材料等在建筑工程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从建筑材料发展史可以看出,建筑材料的发展是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和科技水平的提高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材料历来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里程碑,历史上的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都是以材料名称作为标志的。

3建筑材料的选择与表达时应遵循的原则

3.1全面认识材料的性能

在建筑材料的选择和使用时,要根据建筑物的功能要求,材料在建筑物中的作用及其受到的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等,考虑材料所应具备的性能。设计者对建筑材料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掌握常用建筑材料的性能和特点,使材料在建筑物上充分发挥其作用,满足使用上的不同要求,做到材尽其能,物尽其用。以往,由于设计人员对材料知识缺乏了解或选材上的失误,往往会给建筑工程带来很大麻烦和浪费,甚至在建筑质量、功能、效果上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

许多新材料的运用可能并不是从建筑工程开始的,例如钛金属板、玻璃钢原始于航天工程技术;聚碳酸酯材料始于工业产品;耐候钢始于桥梁结构工程……所以,为了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提高建筑设计和建筑创作水平,设计者应关注其他领域材料的应用,关注材料行业的发展,了解建筑材料生产和技术上的新成就。

3.2熟知建筑材料的加工、构造方法

一些传统材料由于加工及施工的工艺都较为成熟,建筑师也相对了解较多,而对于一些现在相对较少应用于建筑工程的材料建筑师往往知之甚少。这种认识的局限性不可避免地束缚了我们的思维,限制了我们的创作手法。

从国内建筑设计的实际情况看,由于缺少对材料及构造的独立认识,建筑师在材料的运用上容易形成追逐流行的一窝蜂现象,马赛克、面砖、玻璃幕墙、铝板、百叶等都曾以雷同的形式大肆泛滥。这固然有其他深层次的社会原因,但是建筑师对材料及构造的学习研究深度不够也是一个不可否认的重要原因。因此,我们必须向材料工程师学习,向生产厂商学习。向施工安装单位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