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社会责任感

企业社会责任感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社会责任感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企业社会责任感

企业社会责任感范文第1篇

【关键词】金融企业社会责任国际比较

1国外金融企业社会责任透视

1.1国外金融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基本情况

1.1.1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积极主动地承担相应社会责任

全球背景下,金融企业的社会责任范围日益宽泛,国外的一些大型金融企业就是依靠积极承担伦理道德的社会责任,不断推动自身的长期繁荣和发展。近年来,国外一些著名银行在社会责任方面的具体表现:渣打银行(StandardChartered)支持艾滋病防范和康复事业;汇丰银行(HSBC)减少二氧化氮和污染空气排放,支持环境保护事业;花旗银行(Citibank)推行具体的信贷政策,保护森林和减少污染空气排放;美联银行(WachoviaCorporation)大量投资,支持低收入家庭住房和社区基础设施建设。

1.1.2遵循金融机构社会责任基准——“赤道原则”

赤道原则是由世界主要金融企业根据国际金融公司和世界银行的政策和指南建立的,旨在判断、评估和管理项目融资中的环境与社会风险的金融行业基准。实行赤道原则,金融企业保证只为那些符合条件的项目发放贷款。赤道原则把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作为现代银行的核心理念与价值导向,调整单纯以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治理模式和思路,重视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

1.1.3加入国际企业社会责任组织,披露社会责任信息,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加入国际社会责任机构,约束自身经营活动,已成为国际实力银行的发展趋势。他们只为那些符合评估标准的项目发放贷款,即项目发起人能使金融企业确信他们有能力和意愿遵守商业银行的社会与环境政策和程序。国外先进金融企业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一般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披露的信息非常充分和详实,包括定性描述和定量指标。

1.2国外金融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典型案例

1.2.1德意志银行

据德意志银行2004年度企业公民报告内容,德意志银行在社会责任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慈善捐款方面,该行在2003年和2004年分别达6400万欧元和6700万欧元;社区发展方面,该行投资建立“德意志银行微观信贷发展基金”,支持投资者向非赢利事业部门发展。并通过“德意志银行亚洲基金”援助泰国和越南700多名感染艾滋病的儿童。

1.2.2格莱珉银行

由孟加拉国银行家·尤努斯博士创办的乡村银行—格莱珉银行利用所掌握的金融资源,在创造巨大经济财富的同时也提供了更多的社会福利,承担了更大的社会责任。而且银行的贷款者都是真正意义上的穷人,其中96%为在孟加拉地位非常低下的妇女,而还款率高达98.89%,创造了银行业的奇迹。格莱珉银行颠覆了几百年来银行业“不借贷给无抵押担保能力的穷人”的法典。

1.2.3花旗集团

花旗集团在2004年度在社区服务方面,宣布未来五年内支持全球教育项目的2亿美元计划,发起全球员工自愿服务倡议,给予每位员工一天带薪自愿服务时间,筹资280亿美元投资美国中低收入社区等;在环境保护方面,集团首次向位于印度的风能发电企业投资2300万美元,在美国支持环境保护项目168个,总投资超过129亿美元,在集团投资银行设立环境保护和社会风险管理总监职位等。

2我国金融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基本表现

2.1我国金融企业已承担的社会责任

近年来中国部分商业银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表现如下:农业银行:确立立足“三农”的价值观不断丰富农村金融服务产品;建设银行:2007年正式《2006年度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建行三分之二的贷款投向了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投身公益事业,通过资助贫困大学生、援建希望小学、向灾区捐款等方式关心社会弱势群体;中国银行: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银行合作伙伴,向公益事业和灾区、贫困地区进行捐赠;兴业银行:2008年7月,公告称,公司董事会通过了关于申请加入赤道原则的议案,成为首家公开表态将申请加入赤道原则的中资银行。

2.2我国商业银行社会责任存在的问题

2.2.1尚未建立明确、统一的社会责任目标和相关年度报告制度

我国商业银行几乎没有一家银行在企业目标管理中明确制定社会责任发展规划,并逐年对外公布社会责任年度报告。我国商业银行在经营战略层面上大都对社会责任问题没有清晰、准确的定位,重视力度远远不够。

2.2.2贷款投向盲目,只顾追求银行自身利润的最大化

主要表现为商业银行在发放信贷时忽视可能引发的社会风险。如违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支持高能耗、高污染行业发展,忽视信贷投放的“乘积效应”及其对整个社会安全可能带来的严重风险后果,盲目投放信贷资金,影响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协调发展等。

2.2.3支持慈善事业力度远远不够

2006年我国慈善企业排行榜前50名慈善企业中,其中排名靠前的汇丰银行是外资银行,偏后的国家开发银行是政策性银行,四大国有银行榜上无名。而在我国企业500强中,仅四大国有银行就占据前13名的三分之一强。我国商业银行仅在支持慈善事业一方面的表现,就与其自身实力极不相称。

3结语

针对我国商业银行在社会责任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在现阶段强化银行企业社会责任就显得意义格外重大。而商业银行社会责任的履行,需要银行、政府、司法机关及全社会的内外合力才能实现。法律制度是确保商业银行承担法定社会责任的根本保障;政府运用经济的、行政的、舆论的手段积极引导商业银行做出应有的贡献;实施国家社会责任战略,制定具体可行的国家社会责任标准;建立合理的董事会结构,有效监督商业银行运行,确保决策顾及更加广泛的相关利益者的根本利益;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及时公布银行的社会责任报告,强化商业银行社会责任观。

概而言之,我国商业银行还需认真学习国外优秀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义务的成功经验,积极树立社会责任价值观,从而实现企业自身的长期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徐二明,郑平.国际化经营中的企业社会责任概念模型[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3.

[2]查然,聂飞榕.赤道原则的产生、发展与实践[J].金融经济,2008,8.

[3]张长龙.金融机构的企业社会责任基准:赤道原则[J].国际金融研究,2006,6.

企业社会责任感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企业文化;社会责任感;核心竞争力;思政工作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3)-12-0191-01

一、企业文化的含义和内容

企业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经历了风风雨雨逐步形成了独特的精神能量和价值观念,人们对企业文化有着不同的理解。《辞海》对企业文化的定义是“企业生产经营实践中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征的一种基本精神和凝聚力,以及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循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由三个层次构成:(1)表面层的物质文化,包括厂容、厂貌、产品造型、产品质量等。(2)中间层的制度文化,包括管理体制、人际关系以及各项规章制度和纪律等。(3)核心层的精神文化,包括经营理念、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社会责任等,被称为‘企业精神’。”[1]

从这个定义来看,企业文化的要素应该包含价值观念、经营理念和行为规范等,由此可见,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来说,不仅具有精神层面的导向作用,而且具有行为层面的约束作用,能够对员工的思想意识形态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而且逐渐深入的,员工在工作时能够时刻体会到企业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在处处充满企业文化的氛围中体会到企业的核心精神和人文价值。如果在企业精神中充分体现其社会责任,将在无形中增强员工的社会责任感,使员工以更强的主人翁精神为企业的发展尽心尽力、出谋划策,从而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核心竞争力。

二、企业文化的功能与员工的社会责任感

企业文化是在长期的生产经营中形成的特定的观念系统,企业依赖企业文化整合内部力量和资源,形成企业竞争优势,实现战略目标[2]。而社会责任感是在一个特定的社会里,每个人在心里和感觉上对其他人的伦理关怀和义务,主要体现在:坚持道德上正确的主张、坚持实践正义原则、愿为他人作出奉献和牺牲[3]。本文从企业文化的功能着手,分析其在增强员工的社会责任感方面所起的作用,以及对最终如何达到推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标。

(一)企业文化对员工的群体行为具有导向功能。

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在企业文化中都有所体现,如果获得员工群体的认同,将对其行为产生引导作用。而企业的战略目标必然包含企业的社会责任,这种社会责任也必然是广大企业员工共同的责任。优秀的企业能够利用其良好的企业文化,引导员工的群体目标与企业的发展目标和方向相一致。目标和方向与企业一致,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都会不断增强,并产生强大的正能量,坚持实践正义原则。

(二)企业文化对员工的个体行为具有约束功能。

从人文角度对企业的规章制度、行为规范阐释,是企业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企业的各种制度、规范的冰冷面孔之后,对企业员工形成非正式的、不成文的约束,充分发挥员工的自我意识作用并增强自我约束能力,成为员工思想意识形态和行为规范的一部分,对员工的个体行为产生约束力。在当前社会责任制度部分缺失的大环境下,企业文化中的规章制度成为社会责任制度的有效补充,完成了社会责任在企业生产范围内的具体实践,而企业职工的社会责任感也在实践中不断地增强。

(三)企业文化对员工的内在动力具有激励功能。

企业的终极目标之一是经济利益最大化,这与员工个人利益的基本需求也是一致的。虽然我们不能仅仅追求物质利益,但是,通过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制定合理、公平的奖励制度等方式适当地给予其整体福利,增强其公平感,就能够有效地激励员工,使其充分发挥内在动力,在追究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同时,达到非经济利益最大化。在这种激励之下,员工更能够产生社会责任感,愿意为他人付出和奉献,甚至做出一定的牺牲。

(四)企业文化对员工的价值取向具有凝聚功能。

作为企业文化核心层的企业精神,反映了企业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企业文化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不仅充分体现在员工的个人利息上,更能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荣誉感。优秀的企业文化,在价值取向上有着更高层次的追求,在精神层面应当能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聚集到企业中,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具有共同价值取向的员工群体,更能够齐心合力、坚定自己的目标和企业的目标,坚持道德上正确的主张,担当起应有的社会责任。

三、员工的社会责任感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动力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企业要大力倡导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价值观,这是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旋律。通过企业文化的向导、约束、激励和凝聚功能,能够有效地增强企业员工的社会责任感,员工的社会责任感增加了,无论在生产、经营、服务、管理和科研等各方面,都能产生巨大的凝聚力和内驱力,推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进一步增强。这也是企业的所有成员,包括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M]。6版。缩印本。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

[2]张开云,叶为真。企业文化再认识―――内涵、功能及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2):117-118。

企业社会责任感范文第3篇

在传统的观念中,一个外贸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都是为了获得经济利益。但是如果企业经营者眼中只有利益,那么这个企业在社会上可能会短暂地存在但是断难长时间立足于社会。企业在创造利润获得经济利益的同时,还要承担对企业的员工、产品的消费者、企业所在地区的责任。一个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外贸企业,就要超越“只对股东负责、只要经济利益”这一传统观念,在获得经济利益的同时,强调要在生产过程中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强调消费者、对社会的贡献。除了利益之外,外贸企业还应该创造文化、把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以最低的价格提供给消费者、提供就业机会。这些都是外贸企业应该具有的目标,也可以说是企业的使命或者企业对社会应该负有的责任,即外贸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

外贸企业;社会责任感;发展前景

一、外贸企业的社会责任具体来说,应该包含一下几点:

1.对企业员工的责任。首先外贸企业要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形成的经营理念、经营方式、价值观念、社会责任等的总和。企业文化是企业个性最显著的体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灵魂。企业文化能激发员工的使命感、归属感、责任感和成就感。使得全体员工有着共同的目标和方向,把做好企业当成共同的理想,在每个岗位上多做贡献多出成绩。当企业做大做强的时候,员工们就会引以为豪,就会更努力地争取更大的成就。企业文化还有宣传教育的作用,使员工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社会品德以及家庭美德。同时企业也要特别关注员工的健康状况,这包括生理上的和心理上的。人力资源是社会的宝贵财富,也是企业发展的支撑力量。保障企业职工的生命健康和确保职工的工作与收入待遇,这不仅关系到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而且也关系到社会的发展与稳定。外贸企业对员工负责,对于企业对于员工是双赢:员工努力工作获得更多薪水,企业发展壮大获得更多利润,两者相互促进想和发展,创造出更多更好的产品推向社会。

2.对产品消费者的责任。外贸企业不同于一般的企业,它们不生产产品,而是通过把境内的产品出口的境外或者把境外的产品进口到国内通过赚取差价从而实现利润。外贸企业的特殊性要求外贸企业在进出口的过程中严把货物的质量关,认真执行不同货物的检验标准。严格把控产品的质量,是外贸企业赖以生存的根本。例如服装外装企业,对于进出口产品的总体要求是:面料、辅料品质优良、款式配色准确无误、尺寸误差限制在合理范围区间,做工精、产品干净整洁卖相好。除了以上的总体要求,在检验过程中还要对外观、做工方面的各个细节进行严格检验,以期符合消费者的需求。诚实守信,不向消费者出售假冒伪劣产品,是每一个外贸企业必须坚持的道德标准。好的产品能赢得更多消费者的青睐,而更多的消费者也会让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所以,对产品消费者负责,就是对企业负责,这又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3.对企业所在地区区责任。任何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生产经营场所,外贸企业也不例外,它们虽然不需要生产场地,但是必要的经营场地是必须的。具体主要体现在按时如数缴纳利税以及提供就业机会方面。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是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企业按时如数缴纳税收才能使国家机器正常运转。企业在选用人才的时候,应该适度向企业所在地倾斜,多选用当地的人才,这样即为当地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也避免了员工的经常性流失,使得企业更加稳定,经营活动更加有序进行。对于企业,对于地方都是有益的。

二、外贸企业作为比较特殊的一类企业,除了上述的一些基本社会责任以外,我认为还需要肩负以下社会责任。

1.外贸企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它们需要经常性的跟外国企业以及外国消费者进行沟通交流。这就需要外贸企业必须注意在与外国企业和消费者沟通交流的过程中的礼仪,时刻注意企业的形象,提醒自己代表的是中国。在外国人面前展示企业的良好形象和面貌。企业良好的形象和面貌也会吸引更多的外国企业和消费者前来合作。

2.近年来,我国外贸企业越来越重视发展慈善事业。虽然我国的经济有了巨大发展,国民生活水平有了巨大提高,但是作为一个有13亿人口的大国还存在很多困难。总理强调,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仍有近两亿贫困人口。特别是农村的困难就更为繁重,更有一些穷人需要扶贫济困。这些贫困人口的脱贫工作虽然需要政府来做,但也需要外贸企业为国分忧,参于社会的扶贫济困。为了社会的发展,也是为企业自身的发展,更应该重视扶贫济困,更好承担起扶贫济困的责任。外贸企业在发展慈善事业的同时,也是在展示企业的品牌和实力,扩大自己的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对于企业自身也是大有裨益。

三、总结

企业社会责任感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 管理框架 构建方式

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的不断推进,市场经济的构建使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励,企业在发展自身的同时,也需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这是企业作为社会主体、市场主体应尽的义务。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方式决定了管理的内容过于层次,目前大多数企业管理者都能够从社会责任的视角来调整经营行为,但是针对会计框架调整,依旧需要深入研究探讨。

一、企业社会责任为导向的会计框架调整的重要意义

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相互的竞争日益激烈,决定企业长远发展的要素不仅是产业方向、管理理念,还包括良好的社会口碑与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社会学与经济学领域的专家都意识到,履行社会责任对企业而言意义重大,对于企业的未来发展具有积极推动作用,无形中也为企业积聚了发展的力量。企业的社会责任体现在企业的经营行为、公益以及对消费者的态度方面,管理者要以全新的管理理念来融入企业文化中,将社会公共责任注入到企业发展的每个环节中,明确公共责任的基本内容,在经营行为中重视社会效益。除此之外,要以社会责任为导向,调整公司内部的会计框架,逐步规范企业的会计会计管理模式,将公司利益、社会利益协调起来,实现企业的全面发展,这也是为企业赢得良好名誉的有效途径,进而取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二、以企业社会责任为导向的会计框架调整

从我国的社会学领域与经济学领域,将企业的社会责任融入到会计框架中的相关研究并不多,但是这是企业长期发展必须经历的阶段,社会责任是每个社会主体应该具备的基本伦理道德要素,也是推动企业会计管理、经营战略的重要理念。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探讨企业如何在发展过程中,以社会责任为导向来调整会计框架。

(一)以社会责任伦理进行会计框架调整

理论上认为,会计管理的职能是以经营目标的多样性为基础,并且满足企业利益最大化的经济管理活动,进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利益。在会计管理中,以社会责任外为导向的管理系统是与其他的控制体系共同作用,优化内部的会计管理框架。但是在企业社会责任伦理的创新发展中,要寻求一种新的途径来融合到会计管理中。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传统的管理理念已经转变为战略性的社会责任伦理理念,通过法律与道德责任行为来展现企业的经济行为,并且将企业的长久发展与多种风险关系结合起来,抵制其他形式的违道德行为,包括欺诈、经济犯罪等。企业需要向社会展示一种积极的社会责任感,营造良好的健康的经济发展环境,这是企业社会责任感的重要体现。

(二)设置企业的会计责任部门

以社会责任为导向,调整企业会计框架,首先要设置企业的责任部门,基本职能是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并且引导有利于提高企业社会责任的经营行为。责任部门需要积极应对存在的企业欺诈问题,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在社会责任标准上构建企业自身的会计管理评价机制。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中,很多公司一味追求经济利益,忽视了社会责任的承担,也很少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例如在广东地区,尽管社会经济发展速度飞快,但是一些进城务工人员的工资水平并没有显著提高,企业自身的发展没有将社会的整体发展带入其中,从某种意义而言这也是社会责任的一种缺失。

(三)协调社会贡献与企业会计管理的关系

企业要在自身的发展中,也要协调社会贡献与企业利益的关系。根据一些调查研究显示,企业开展具有公益性质的活动,与提高收益是具有相关性的。企业从事的社会活动体现了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也会提高其信誉,为更多人熟知,这样无形中为企业积累了宝贵的财富,获得更多的合作机会。也可以这样理解,企业的公益性活动的开展与财务成果是具有正面的相关性,经济效益好的公司会将精力投入到社会公益活动中,展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在这样的活动中,企业的投入并非无限制的,仍然要将考虑到企业的经济收益,因此在经营活动中,重视会计管理工具具有战略意义,以便为企业的经济负担,同时提升经济性指标。

(四)充分发挥企业内部的审计职能

以企业社会责任为导向的会计框架调整,要重点发挥企业内部的审计职能。企业内部的审计制度是提高企业会计调整的重要途径,确保企业管理者与董事会履行职能。以社会责任为导向,构建会计管理体系,在审计工作上要明确具体工作内容,既能够对企业财务进行管理与监督,提高财务人员、会计人员的责任感,充分发挥审计职能,避免出现危险企业利益、危害社会利益行为的出现。除此之外,合理的审计制度也能够使企业内部的会计管理趋向有效性与科学性,保证会计审计工作的开展,进而不断优化企业的会计框架。

三、结束语

在企业内部的会计管理中,要将企业的社会责任融入到其框架中,注重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而不仅仅是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企业要根据产业发展内容,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借鉴相关的发展经验,以社会责任伦理进行会计框架调整,设置企业的责任部门,并积极协调社会贡献与企业利益的关系,在战略发展上推行社会导向的产品,并且重点发挥企业的审计职能,实现会计管理在社会责任管理中的根本目的,推动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将企业的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相统一,为企业的长久发展提供动力。

参考文献:

[1]冯巧根.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管理会计框架重构[J].会计研究,2012,08(15)

[2]夏晨曦.论以企业社会责任为导向的企业文化对公司治理模式的影响[D].河北大学,2013,05

企业社会责任感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企业 社会责任 形象

一、 引言

对于现代企业而言,企业的核心经营理念不应再是单纯的追求股东利益的最大化,而应该是追求顾客、员工、股东、合作伙伴和社会价值的统一。面对现代市场激烈的竞争环境,企业之间的差距不仅是体现在资金、技术上的,更是观念、价值观和整合资源能力上的。一个企业如果以单纯的追求经济利益来作为企业的经营理念必将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不利。企业的崛起不仅需要表面经济实力的膨胀和“量”的提高,更重要的是企业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相统一带来企业“质”的提高。企业只有取得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才能形成企业的长远与可持续发展。然而从 “万科事件”到“毒奶粉事件”中,我们无不看到我们一些本土企业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商业文明的不成熟。地产界的大腕万科地产,因为董事长王石的一番话,被广大网民批得体无完肤。经过多年积累的好评几乎丧失殆尽,差点将企业和品牌推进一个很危险的境地。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王老吉,因为捐助了一亿元人民币,一下好评如潮。 通过舆论的好评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品牌的美誉度。历史上王老吉就以悬壶济世的救世理念闻名于天下,一百多年的发展始终没有放弃,在大灾面前的义举使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收获。“毒奶粉事件”不仅是对中国民族奶业企业形象的打击,更是对国家制造形象的损害。在互联网和传统媒体蓬勃发展的今天,负面信息的传播将会变得更加容易。企业形象的提高不仅需要社会舆论的约束,更需要回归企业制造的基本面。企业社会责任不只是评价企业自身道德高低的标准,而且是企业能否得到可持续发展形成特有的竞争力优势的一个重要依据。如何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下塑造企业良好的企业形象是现在许多中国的本土企业所欠缺的能力。

二、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

一般我们认为企业天生是为追逐利润而生,而当它完成纳税义务后,企业责任便已完成,然而在20世纪中期,欧美的一些企业认为企业还应附加一种责任,即企业公民责任。

当前学术界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表述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不同的机构都有自己的界定。最早由英国学者约翰・埃尔金顿提出了“三重底线”理论,即企业的行为不仅要考虑经济底线,还要考虑环境底线和社会底线。世界银行把企业社会责任定义为:“企业与关键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价值观、遵纪守法以及尊重人、社区和环境有关的政策和实践的集合。它是企业为改善利益相关者的生活质量而贡献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承诺”。美国权威的帮助会员公司实施社会责任战略进而实现商业成功的组织,它这样界定企业社会责任:通过尊崇伦理价值以及对人、社区和自然环境的尊重,实现商业的成功。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应该是在提供社会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方面能得利的(经济责任),遵纪守法的(法律责任),遵循合乎道德要求的行为准则的(道德责任),对企业运作于其中的社区的福利做出积极贡献的(慈善责任)企业。

著名战略学者迈克尔・波特在他著名的中波特阐述了“以竞争力的方式来解决社会问题”的观点。他指出,企业在谋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社会利益的一种共赢战略。 弗吉尼亚大学企业管理教授爱德华・弗里曼提出了利益相关者的观点。他认为,其他利益相关者是指那些由于企业行为会受益或受损,以及他们的权力会因为企业行为遭到侵犯或加强的群体和个人,或者是对企业有利益要求权的群体,包括供应商、顾客、员工、股东、当地社区以及管理者。他指出,一个健康的企业必然要与外部环境的各个利益相关者之间建立一种良好关系达到双赢结果。这种良好关系可以提高公司社会名誉、反应能力和创新解决问题能力。利益相关者理论与契约理论息息相关。根据契约理论,企业是由各个利益相关者构成的“契约联结体”。企业不仅仅是独立的生产者或法人,它还是依托于各种利益相关者基础上而存在的一个实体,是利益相关者之间一组契约的联结点。在该理论框架下“公司社会责任应该按照契约关系的思路而不是某种特定的行为来加以定义,认识到公司与多重利益相关者定有契约乃是获得对公司社会责任和公司绩效之间关系之理论的工具。”美国管理学家安德鲁克十分赞同企业社会责任的观点。德鲁克认为,企业的目的必须在企业本身之外。事实上,企业的目的必须在社会之中,因为企业本身就是社会的器官。

三、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形象塑造的重要作用

1.形成企业的可持续竞争优势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经常要面对一个或一群强大的竞争者。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是在资金、技术和管理体系上的,还有人才,品牌影响和良好的社会关系的竞争。我们所说的企业社会责任就体现在了品牌影响和良好社会关系上。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会树立一个将企业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想统一起来核心的价值理念。这种价值理念体现在企业的行动上就会形成良好的社会关系。从而在社会公众之中形成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在市场中满意度。一般来说,我们在测量竞争的优势和劣势中,会从每个企业的市场份额(竞争者在目标市场中的份额)、心理份额(当被要求“举出在这个行业中首先想到的企业”时,提名竞争者的顾客所占的比例)和情感份额(当被要求“举出你愿意购买其产品的企业”时,提名竞争者的顾客所占的比例)来分析。在三个测量指标中,心理份额和情感份额能够实现稳定增长的企业,必然会在市场份额和赢利性上有所收获。也就是说从长远的角度上来看,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企业社会形象可以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

从企业自身来看,企业社会责任它所带来商业“优势”包括吸引、留住、激励员工;通过降低能耗和其他投入而降低成本;通过开发新产品和新服务以帮助解决社会问题,带来创新等,有助于树立品牌形象和提高企业声誉。从社会广泛的利益来看,企业社会责任帮助我们更好地协调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发展和竞争。在欧洲,有许多国家致力于推进企业树立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形象,使得该地区更加吸引投资者, 地区市场的产品具有更积极的品牌形象。

2.树立企业良好的品牌形象

品牌,首先是区分在产品上,其次是通过特定的口号在人们心中留下烙印。他不仅包括物质的体验,更包括精神的体验。品牌想消费者传递一种生活方式,人们在消费某中产品时,被赋予一种象征性的意义,最终改变人们的生活态度以及生活观点。品牌可以是功能性的,形象性的和体验性的。

企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可以树立企业正面的社会形象,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企业的经营特色,给消费者一种良好的感知度。从而提高企业的良好知名度。这种品牌形象的形成可以大大的提高了企业的无形资产,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服务能够较长期地持续的发挥作用。一个以社会公益为诉求点的品牌广告,是树立企业有社会责任感形象的有效手段,也是降低广告风险的重要手段。从而促进企业长期稳定发展。

四、 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下如何塑造良好企业形象

1.从企业的战略角度看企业的社会责任要嵌入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

我们讲企业战略就是企业对未来发展的一种全局的谋划,企业社会责任感的树立就应落实到发展理念和战略当中去。因为只有将企业社会责任嵌入企业的发展战略中。我们才能树立企业社会责任的理念。从而来指导企业的行动。影响了企业的行为才能形成企业的形象。一个企业的成长是其品牌的成长。在形象上,在质量上,在精神上要有社会和民族的认同感。将企业的社会责任嵌入企业发展战略当中。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行为是一个长期的计划,不再是短暂的行为,必定会对品牌形象的塑造有利。企业以及知名企业家的一种有社会责任感的行为,肯定会更加吸引人们的视线。其品牌宣传价值要比平时的广告宣传大的多。同样只有将企业社会责任嵌入企业发展战略当中去我们才能不会将企业社会责任停留在一句口号、一个概念那么简单上,而更多的是代表了一个企业和社会和谐发展的崭新机遇,对企业、地区甚至国家形象的塑造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奥美公关全球CEO Marcia Silverman说:“社会责任并不是简单的慈善,或是为了做好事而做好事。在21世纪,一个明智的商业计划中,企业社会责任也是不可或缺的。”企业只有把社会责任嵌入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中才能形成与社会良好的沟通。才能制定出一个明智的商业计划,为企业的社会公关加分。从而促进企业长期稳定发展。

2.从企业文化的角度看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文化是塑造良好企业形象的重要保障

企业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企业文化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企业的灵魂。其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这里的价值观不是泛指企业管理中的各种文化现象,而是企业或企业中的员工在从事商品生产与经营中所持有的价值观念。从根本上讲,符合社会进步要求和企业发展规律的企业文化就是优秀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既是一种管理理论,又是一种实践方法。其实质是以人为中心,以文化引导为手段,激发员工的一种自觉行为为目的。她将对员工的一种“约束”变成了一种“信仰”。在企业经营中往往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会决定顾客对服务价值的感知,从而决定顾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最终影响企业的形象。

品牌建设过程也是一种文化建设过程。日本企业凭借其独到的企业文化在二十世纪中后期迅速崛起。文化是一只无形的手,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作为企业的经营者要认识到,提高企业的软实力,通过品牌背后蕴涵的社会责任去引导人们的消费行为,用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文化来树立一个品牌形象是企业追求永续发展最明智的选择。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将企业文化深深地融入品牌内涵的过程中与社会方面建立和谐的关系。企业家不可沉湎于过去和现有的成功,必须不断地扬弃过去,超越自我,展望未来,建立新的企业价值观和企业文化。通过品牌背后富含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文化来赢得消费者和公众对品牌的认可。用社会责任心来提高品牌内在核心价值是获取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用文化的较量来提高品牌的竞争力。

近年来,国际知名品牌形象广告悄然“变脸”, 多品牌形象类广告选择与行业密切相关的社会公益主题为诉求点,敏锐地把握住“企业社会责任”的“风向标”,更大程度地帮助企业建立更为广泛的社会关系,赢得好的商誉,更大程度地获取社会资源。有调查表明:在美国,84%的消费者愿意选择更有社会责任企业的产品;在欧盟,44%的人愿意为社会责任和环保产品多付一些钱。在企业500强公司中64%的公司已经了企业社会责任的独立报告和财务报告。有越来越多的广告、咨询公司在“企业社会责任”的塑形、变脸过程中,发现了新的商机。中国的本土企业是不是也应该顺时而动,借势而行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