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空间设计理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以马斯洛的心理需求理论为基础,根据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唐纳德•诺曼的设计心理学方面研究,系统地从本能层次、行为层次、反思层次三个认知层面,结合空间设计理论与实践,探讨空间设计中的情感设计理念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以室内设计、建筑、景观、等空间设计的作品为例分析设计中的情感需求因素,分别对不同空间设计做情感分析,从而探讨从情感角度对空间设计的法则。
关键词:
情感设计;需求;空间设计
在产品匮乏时期,人们在选择物品时,会理性地分析物品本身能被清晰描述出来的因素,如功能、品质、耐用性、所支付代价的大小等。当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人们选择范围变得更广时,其对产品的选择也许仅仅是因为情感上的“喜欢”。这样,产品的品牌、造型、情感的寄托等因素更加受设计者的重视,而这种情感占主导的选择情况在我们的生活中会越来越多。设计与市场一直以来都存在着一种承载关系,功能主义设计即将发展为一种全新的情感设计理念。
一、人类的情感系统
(一)人脑的信息处理系统
设计是为“人”的设计,设计应以人为本。不管是设计师还是使用者,控制人行为和意识的都是大脑。大脑是一个庞大的信息处理系统,从外界接收信息做出反馈。人脑的信息处理系统主要由认知系统和情感系统组成,从神经学家安东尼奥•达玛西奥《对脑损伤的病人进行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认知系统由全面的分析、理解、逻辑、推论等各部分组成,让人可以做出理性的认知活动。情绪作为一种情感系统的外显,是生物的一种先天性自我保护机制,主要为远离危险、寻找安全而做出的价值判断与直觉选择。
(二)情感系统的组成
诺曼曾说:“认知体系负责阐释世界,增进理解和智识。情感,包括情绪,是辩解好与坏、安全与危险的判断体系,它是人类更好生存的价值判断。”情感通过情绪来体验。情绪有正面情绪与负面情绪。正面情绪让人放松愉悦,思维发散,视听开阔有助于好奇心、创意、新想法的产生,有利于个体的学习发展。负面情绪会让人有危机感从而执着、专注,思路也会变得狭窄,有利于人趋利避害,自我保护。单纯地从设计的角度来看,两种情感不分优劣,没有好坏。例如航天器发射指挥中心的室内空间设计,布满了显示器,提示灯,警示标志,扩音器随时会播放令人紧张的提示音,办公台一格一格,一走进控制室,自然而然地就会集中精力专注工作。头脑风暴会议室的设计则大不相同,创意人员需要在毫无压力的情形下才能更好地开阔思维,提出具有创意性的点子,甚至在头脑风暴活动中对于任何一个建议都不允许批评和质疑,这都是为了避免负面情绪的产生。而在空间设计上是将地面用亲和自然的草坪铺装,漫反射柔和的光线,以及曲线柔和的设计都是为了使空间中的创意人员更加愉悦,这样的放松情绪才是创意灵感的温床。
二、需求理论与设计的层次
(一)情感与认识的外化表现——需求
需求来自于情感的判断与抉择,需求也就成为了情感与认识的外化表现。从马斯洛需求理论出发的设计心理学指出:设计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即从基本的生理需要到发展需要,再到终极需要,从满足物质需求到满足精神需求,设计也随之从自然层面的设计转到社会层面的设计。从空间设计的发展史来看,其首先是满足为人们遮风挡雨、避寒的需求,而后人们逐渐需要在空间内做出交流学习等活动,这时候空间被赋予了不同的功能,最后空间设计成为一种文化的载体,需要体现居住者的审美品位与精神世界。每当前一个情感需求被满足后自然就迈向了更高层次的情感需求。伴随着对精神世界需求层次的逐步提升,情感设计自然也就成了自功能设计发展以后即将迈向的新一个层次。
(二)认知与情感体系的三个层次
唐纳德•诺曼提出产品设计有三个层次,即本能层次、行为层次和反思层次。本能层次的设计是针对外观而言的;行为层次的设计是针对使用者的愉悦和效用而言的;而反思层次则是针对自我形象、个人满足、个人形象和记忆来说的这三个层次的设计并非是独立的,一个设计不会仅仅只是本能层次的设计,或只是行为层次的设计,而是从设计的角度为了满足不同的需求其侧重点不同,这样为了满足不同的情感需求而设计的层次就有所差异。设计师为了满足不同的需求设计不得不设计各式各样的产品。在空间设计中也一样,随着人们的活动多样性增加,空间需求上的不同层次,也贯穿了空间设计发展的历史。
1.本能层次设计
本能层次设计是为了照顾使用者原始的、直觉的情感冲动,是一种自然法则中与生俱来的喜爱,犹如孩童的喜好就是本能的,有的喜欢明亮的,饱和度高的色彩;有的喜欢温暖舒适、明亮的空间;有的喜欢圆润平滑的形状。而成人由于长期受社会环境影响和个体经验积淀,思维的多重与复杂就表现在探索超越本能的情绪体验上。结合西方设计史的发展就会发现,本能层次的设计犹如古典美学所提倡的模仿与拟真,恢复本来形态与原型,尽可能的相似,装饰上采用弯弯曲曲的藤蔓,类似于花朵的造型,各种从自然界概括而来的图案,这都诠释着人类本能层次的审美观念,第一直觉“美”的感受。在这一阶段的设计是为了简单直接地满足情感上的喜爱,很少经过多的提炼及思考,在这个阶段“美”被解释为一种冲动。因为儿童空间的设计要遵守儿童情感的规律从用材、尺寸、光线都要符合儿童本能层次需要的特点,在设计中给予孩童更多的情感关怀。
2.行为层次设计
行为层次设计与使用和功能密切相关。在设计过程中是由:设计师模型-系统意向-使用者模型所组成。设计师在构思、设计一个不存在的空间的时侯脑海中首先出现的一个空间与使用习惯就是设计师模型。使用者模型是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实际操作体验到的一个空间或者实际使用习惯。系统意向便是空间建造出来之后基于空间本身特点和设计概念附加形成的一个抽象意义。在行为层次的设计中更加注重于一个与顾客需求的交流,这样才能尽可能满足顾客的行为要求尽量让设计师模型与使用模型保持一致。这个交流模式就是:构思-模型-测试-反馈-构思-模型……一个好的设计就是不断地反复这样一个过程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的功能性需求。一个良好的行为层次的设计空间不一定是吸引人的,但是一定是好使用的、满足使用者本身功能需求的。就像设计师手中的绘图工具、登山运动员的专业登山用具一样易于使用。基于这个层次的空间设计从18世纪工业革命完成便开始发展,芝加哥学派所提出的“形式追随功能”一直是现当代有机建筑的指导思想。现代功能主义建筑的经典,柯布西耶所提出的新建筑五要素的建筑:1.底层架空;2.屋顶花园;3.自由平面;4.自由立面;5.横向长窗。它的建筑意义远远超过其实用功能。在崇尚机器理性的时代,柯布提倡建筑形式的简化和净化。它所表现出的现代建筑原则,影响了半个多世纪的建筑走向,开启了20世纪现代建筑的新纪元。行为层次的空间设计使它侧重于使用感,空间的功能等实用因素,这也是行为层次设计的特点。
3.反思层次设计
反思层次设计涵盖很多领域,比如文化、信息、符号等。尤其是注重种精神世界设计的层次,常因为它有这样的功能而附加人们情感,同时也会因为有这样的情感而增加额外的附加价值。这增加的附加功能大都是情感上需求的满足。最近几年的体验式艺术形式的不断发展,体现了人们已经意识到艺术的“美”并非是只有来自于本身的形式,更多的是来自于参与者的思考和反思价值。空间设计过程中有这样一个传递链:设计师-空间-使用者。他们之间传递的便是情感与价值观。设计师将情感附着在空间中,然后空间将情感传递给使用者,最后使用者将情感反馈给设计师。若是反馈回去的情感信息与设计者的初衷一致,便会产生很好的情感共鸣,空间这时便成了传递情感的介质,我们就可以说这是一个情感线路健康完整的设计。例如王澍在威尼斯第十届国际建筑展双年展中国馆的作品瓦园,这就是设计师对于一个建筑行业的沉思,以及城乡文化根源性的探讨。
三、情感设计理念
[关键词] 节能策略 建筑空间 设计思考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持续深入,强调建筑环保节能设计,已成为现代人关注的焦点,也是满足现代人舒适、环保生活的重要体现。我国建筑环保设计起步晚,这就强调我国仍需要小断的发展建筑环保设计,特别是在设计理念及力法上,形成一套与中国实际相符合的设计理念,以更好地实现建筑环保节能设计,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建筑空间节能现状
一方而:建筑业的发展使得能源消耗速度不断加快,工业能耗、交通能耗、建筑能耗已经成为我国能源消耗的三人户。我国在建筑行业的能源消耗较高且能源的实际利用效率很低。尽管针对这种情况我国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等相关法律,但是没有明确指出在建筑节能这方而的法律条例,所以导致现在建筑节能工作基本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
另一方而:国家提倡节能环保的理念,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在建筑行业,可再生资源的应用情况依然不明显,国家政府部门开展人规模的建筑节能工作,是采取先城市后农村,先新建后改建,然后从北向南面推进的方式。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建筑节能仍然停留在初始阶段,并没有有效地开展各项工作。
二.建筑低碳节能设计的方法
在整个建筑设计的全过程中,应该自始至终贯穿低碳节能的设计理念,当然,在整个工程项日的全过程中贯穿该理念也是小够的,还要在废弃处理等环节实施低碳节能的理念,将能耗最大程度的降低,降低环境污染和废弃物的排放在建筑质量得以保证的前提下,按照降低资源浪费的原则进行设计,实现对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循环利用。
2.1建筑低碳节能设计中的建筑环境
建筑规划设计阶段,要将建筑物周围环境的实际情况充分的了解并进行客观的分析,要把环境和建筑的和谐统一思想融入设计之中,也要用低碳节能的建筑设计影响和带动周边环境的改变,促使建筑低碳节能设计的实现,从而使低碳节能设计也得到快速的发展在建筑进行低碳节能设计时,首先要最大程度的增加建筑环境的绿化而积,要最大程度的增加建筑环境中植被的密度尤其是在城市建筑的整体规划设计中,要科学合理的对城市环境的布局进行调整,科学的对交通线路进行规划,加强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融合,从而促进建筑环境的大力发展。
2.2建筑低碳节能理念下的建筑材料设计
2.2.1绿色建材的合理选用
建筑材料小管是在生产的过程中,或者是使用的过程中都会消耗大量的能耗,其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比较大如,部分混凝土所散发出的氛气会对环境产生小良的影响,人造板材所释放的甲醛也会影响人体的健康对于城市建筑而言,建筑力式主要是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水泥在建筑中的使用量非常大,其能耗也比较高,对环境产生的污染也是较大的,水泥使用中所寸下放出的一氧化碳量非常大,这种结构的建筑,平均每一个平力所产生的一氧化碳量达到300kg-400kg,尤其是在对该结构进行拆除的时候,建筑垃圾非常难处理因此,从建筑材料的使用力而来看,要是选择小合理的建筑材料,会对建筑的使用及维护等带来诸多的麻烦,所以在选择建筑材料时,要尽可能的选择能源消耗低的建筑材料,这些材料的具有可再生性和可重复利用性,达到的低碳节能设计的要求例如黄土高原地区,主要采用黄土直接加工形成生土材料,混入芦苇、麦草等,可以有效的防庄建筑开裂对于生土建筑来说,其优点较多,首先施工简单,材料储各丰富;其次能耗较低、取材力便对于土坯砖的生产而言,成本较低,相比较混凝土而言,节省80%左右如果采用土坯砖作为建筑的结构。完全可以达到混凝土材料的安全舒适效果,甚至更加土坯砖在加工的过程中,小需要股烧处理,因此几乎没有污染,其材料可重复利用在建筑内部装修材料的选择上,要注重材料的性能特点,尽量选择功能高校简单、能耗低,便于施工维护及对室内环境有调节功能的装饰材料。
2.2.2材料使用率的提高
进行建筑低碳节能设计时,要注重节约材料资源的设计,满足节能的理念,要从降低建筑垃圾排放入手,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首先,保持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的一体化设计,尽量减少建筑结构的要素,降低材料的损耗和建筑的能耗;其次,对材料的各种特性饿性能进行掌握和了解,这样就能对其优势进行充分的利用,和建筑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第三,选择耐久性强的低碳、节能建材,如钢结构构件,这种材料便于搭接,施工简单,施工周期交单,在降低施工成本的同时,有效的减少了材料的浪费和废弃物的排放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2.3低碳节能设计理念下的建筑形式
对于现代建筑而言,注重的是节能设计首先,对于墙体的设计应该选择保温性能好的建筑材料,这是建筑节能的关键指标之一,也是很多国家现在对建筑节能环节开发的重点项日建筑墙体的节能是对太能能的充分利用,包括墙体材料的选择、结构力式及颜色等都会对建筑能耗产生重要的影响其次,对于建筑屋而的设计可以采用立体绿化网络体系的形式,前最常见的屋而保温隔热设计力式主要有架空、蓄水、覆土种植等要将墙体绿化和屋而绿化结合起来,在建筑美化的同时,充分的利用太阳能、雨水等,对室内的温度、湿度达到调节的作用
三、建筑空间的节能措施
1.能源的利用
要将建筑空间设计建立在节能的基础上,就必须充分加强可再生资源在建筑空间设计中的使用力度。例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环保型能源,在我们生活的空间里,接触最多的就是太阳能,相关的技术研究和开发利用也在不断地深入,这也表明建筑空间与太阳能的有机结合。现代建筑中对空间设计人员在造价、安全舒适、健康环保、可适应性、可持续性等方而要求很高,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是满足人们需求的基本条件。
2.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在建筑空间设计中,充分采用智能化技术,智能技术可以通过各种电器设备进行最优化的节能控制模式,从而降低建筑电能消耗,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和湿度,人人提高了室内环境的舒适度。从这些情况可以看出,智能化技术是绿色节能建筑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四、建筑空间设计的意义
其一,人对空间的认识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对空间的感知能力也不断增加,要充分认识和理解空间的意义,需要借助建筑空间的认识才能够实现。建筑空间设计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事态和精神而貌,反映了不同的人在生活、工作、学习上的行为与思想。其二,建筑设计不只是艺术,它反映生活、启发生活、改变生活,创造节能的空间设计是现时代所追求的生活态度,也是促进节能环保事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其实,建筑空间设计的真正意义是把它作为展现我们生活的舞台。
结束语
面对着社会与经济共同进步与发展的现实条件,建筑节能工作任重而道远,只要加快建筑节能政策的制定和落实,推动建筑节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加人建筑节能宣传力度,培养每一位中国公民的节能意识,相信建筑节能在建筑空间设计中能够长足发展,并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儒家文化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表达清楚的,它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礼,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它的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留传下来的宝贵财富,值得现代人去继承和发扬光大。儒家的思想文化涉及道德、政治、生活和教育的方方面面,它作为一种世俗文化,是一种关于人的文化,特别注重对人的关怀,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其精神内涵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概括。一是人本主义精神。就是在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上,更多地关注人在社会中的位置,更主张通过个人的努力和道德的修养的自我完善,来实现人生的价值的一种精神状态。二是内圣外王精神。主要是培养人的奉献精神,是宣扬群体价值取向和培养一种救世主的忧患意识,能以天下为己任,以社会贡献大小论英雄的忘我精神。三是积极入世精神。就是通过对外界环境的体验,从自身内在的生命力量出发,领悟到作为人的尊严、价值和意义所在,在生活中更注重追求现实世界的幸福生活。总之,儒家文化理念的精神已经侵入我国的政治、经济、教育等各个领域,并依然发挥着它巨大的影响力。
二、在高校展示空间设计教学中扩展儒家文化理念的意义
如今我国高校教育是开放的,正面临多种思想和文化价值观的冲击,无论是西方文化,还是中国传统文化,学生都难以取舍。而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力量,具有丰富的内涵,思想博大精深,在我国美学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对我国的教育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在我国文化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在我国高校展示空间设计教学研究上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儒家文化理念中所表达的天人合一的思想,是我国传统哲学的主要特点之一,也是儒家文化理念中的特征。在眼下高校展示空间设计教学中就是通过“绿色、环保、健康”为主题来进行设计的,它强调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就是儒家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理念;而儒家文化精髓中的礼,是中国文化化人伦秩序与人伦原理最集中的体现,它强调整以体秩序为最高价值取向,体现庄重之美的内涵,但在现代展示空间设计艺术中,通过视觉传达呈现出规范的秩序,让观赏者在设计作品中能感受到色彩表现上的朴素和浓艳、大俗与大雅的独特个性,包括在现代展示空间中随处可见的黑白对比和素雅色调都是受儒家文化中的礼的影响而留下的;儒家文化思想中的仁,也就是对万物有仁爱之美,这是儒家生命价值观,也是儒家文化理念的一个重要特点。对现代高校展示空间设计教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本质上来讲就是要求高校展示空间设计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自身内心修养的培养,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去达到更高的视觉设计艺术境界。以儒家文化理念为依托,立足于民族文化特色,我国教育的展示空间设计教学之路才会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三、儒家文化理念下高校展示空间设计艺术的风格定位
目前,我国高校展示空间设计艺术的风格就是在现代时尚元素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这种风格的定位即体现了时代特色,又保留了传统民族文化的独特风格,使其在设计艺术中更能展示强大的生命力。眼下多种风格并存是现代展示空间设计艺术的风格发展的必然格局,但也要在多元共存的基础上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因此一定要坚持真善美的原则,将儒家文化思想进行科学的构建,让其在当代展示空间设计艺术中体现出应有的“美”。也就是说从传统儒家思想美学的角度来考虑现代展示空间设计艺术的风格定位,即要吸纳儒家思想的美学精神,也要吸纳现代的美学精神,要在设计中协调出整体之美,创造出热烈之美,并将其内在之美传承开来。这也是现代展示空间设计艺术教育教学现代化发展形势所趋,渗入什么样的思想理念和意识形态,就会形成什么样的展示空间设计艺术风格,同时在教学创意中,也会呈现出怎样的展示空间设计艺术的风格定位来。因此,在高校展示空间设计艺术风格定位上,要遵循儒家思想的美学精神,将传统艺术设计元素与国际化的设计理念相结合,最终形成自己的艺术设计风格来。如著名艺术设计大师韩美林先生的作品——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标志,就是取材于传统的凤纹,它巧妙地把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精髓融入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理念当中,寥寥数笔却显得那么简洁有力,却能给人们一种舒适的飞行服务和安全保障的感觉,这也体现了设计作品风格定位的重要性。
四、儒家文化理念下高校展示空间设计教学思维的培养
基于儒家文化理念下,人们如何对高校展示空间设计教学思维进行培养,如何开拓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这也是目前高校展示空间设计教学中所要面临的问题,同时在高校展示空间设计教学中扩展儒家文化理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但从目前来看,高校教师在展示空间设计教学过程中对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意识的传播还不是很积极,在培养学生儒家文化思想意识上还很薄弱,以致于学生在进行展示空间设计时,很难将儒家文化的精髓渗透到设计作品中去,使设计出来的作品很难体现本土文化特色,看起来缺乏强有力的生命力。因此,在高校展示空间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将儒家文化美学思想的意识和精髓不断地扩展到设计教学思维的培养中去。正确引导学生去学习儒家文化的内容形式,去了解儒家文化的精神内涵,着重挖掘具有继承价值的艺术素材,学会把中国特色的艺术设计元素进行分类和总结,提高学生对儒家文化的审美意识,在儒家文化思想的指导下能用独特的思维去树立自己的作品设计理念和方法。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去多看优秀设计作品,了解更多的设计风格,并掌握先进的展示空间设计理念和方法。除此之外,还要让学生不断去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的优秀设计作品,使自己的视眼变得更加开阔,掌握的设计形态更加全面,并能对西方文化进行分解和还原,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进而达到东西方文化的有效融合。这样设计出来的展示空间艺术作品才会具有强烈的民族传统风格。例如我国香港著名设计师靳埭强,在他的作品中就经常主张把中国民族艺术和儒家美学思想的精髓跟西方现代设计理念进行结合,使创作出来的作品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同时又具有浓厚的东方韵味,处处体现儒家文化理念的“美”。因此,在高校展示空间设计艺术教学实践中要找到一个最佳契合点,要将儒家文化中的“传承、融合和创新”理念贯穿到整个教学实践过程中去,引导学生重新解读儒家文化理念,并能理解其中的精神内涵,并将儒家文化的精髓与现代展示空间设计理念完美结合起来,通过作品表达出来。也只有在儒家文化理念的影响下,才能培养学生先进的、具有时代气息又不失民族风格的展示空间设计艺术思维能力,才能创造出更多更符合现代审美需要的展示空间设计艺术作品来。
五、儒家文化理念下高校展示空间设计教学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展览会、博览会及商业展销中心如雨后春笋,这也间接地体现出展示空间设计艺术在我国各个相关产业受到关注的程度,其前景是极为广阔的。一个好的展示空间设计艺术作品是展示活动能否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通过展示空间设计艺术作品能够呈现出一种融合、多元的格局,给人传递一种美的享受。而这种美正是我国传统儒家文化理念下的美学精神的真实反映。如今,我国高校对展示空间设计专业的教学越来越重视,展示空间设计作为一门涉及多领域、多学科的空间艺术设计专业在内容、时间、规模上有着较大的灵活性和差异性,即具展览、观赏、文化教育的功效,还起到商务推广的重大作用。特别是在传统儒家文化理论的指导下,萌发了新的发展趋势,在展示设计艺术教学中要以不同的设计理念体现时展的脉络、特征,并将时代的精神、文化的观念,充分能反映出自然及社会的精神文化内涵体现出来。可以想象得到,在不远的将来,在儒家文化理念下,高校展示空间设计教学将以一种竞争、融合、多元的格局呈现出来。展示空间设计艺术作为一种现代视觉语言的传递方式,其特点就是不断寻求创新和求变,只有把主要力量放在多种因素的互动设计上面,使其形成相连的、内存的、互动的关系,最终体现出一种整体的作品展示效果。再说,在全球来看,不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展示空间都具有历史延续性,越是工业发达的国家对各种文化的需要就越急切。这就要求展示空间设计应该努力去挖掘关于地域、民族以及不同时期的历史文化遗产,利用现代的设计手法进行新的诠释和传承,这是现在及未来展示设计探索面临的又一大课题,也是展示设计向地域化或者本土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在我国现代高校展示空间设计艺术教学的探索过程中,也要学习发达国家的长处,立足于儒家文化,将儒家文化思想内涵充分体现在展示空间艺术设计教学上来,用儒家文化理念中的精髓来指导展示空间艺术创作和教学。笔者相信在儒家文化思想下我国高校展示空间设计艺术将会打开新的发展局面。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北方 居住空间 空间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10(c)-0177-02
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对于居住空间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其已经不再仅仅满足于传统的居住环境和条件,而是要求更加具有舒适感、现代感和节约性的居住空间。并且,因为人们对于绿色发展的理念越来越重视,因此,在进行居住环境选择的时候,可持续发展理念也被考虑在内。如何在可持续发展理念广泛发展的近体,对人们的剧中空间进行更好的设计,已经成为设计师们所要考虑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阶段进行房屋设计的主流趋势。
1 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影响空间居住的因素
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城市生活空间也开始向着节约化、节能化方向发展。对于城市生活空间来说,影响其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自然生态环境要素
自然生态环境能够带给居住者身心愉悦的感觉,让居住者有回归自然之感。其主要从地理位置、地质条件、地貌类型、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条件以及自然环境七个方面对生活空间产生影响。只有这几个方面均处于良好状态,才能给居住者更好的舒适感,才能让居住者对环境的自然生态化产生震撼的感觉,也才能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1.2 居住环境要素
居住环境是城市人群生活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产生影响。第一,居住环境对生活空间和生活质量产生影响;第二,居住生活单元、小区和环境对生活空间和空间的可持续发展产生影响;第三,公共绿地和专用绿地对空间和空气产生影响;第四,娱乐设施和卫生保健对城市生活质量的影响;第五,社区氛围对生活空间质量的影响;第六,居住环境对可持续发展产生的影响。
1.3 基础设施环境要素
其主要包括生活过程中的供水、供气、供电、供热,以及通讯、道路等情况,其对于人们的生活质量产生影响。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对生活空间和治理的影响,对城市生活空间质量的评价,对邻里基础设施环境要素及其规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1.4 社会交际环境要素
交际环境并不是仅仅指的具有一定关系的自然生态环境要素,其更包括出行设施、互联网、通信、集会场所、文化设施以及文化活动等,交际环境对于人生的生活空间质量,对于生活空间的行为,以及社区的可持续发展产生影响。
1.5 可持续发展要素
可持续发展要素除了包括以上所体积的环境要素之外,还包括一些能源要素,如:水、能源、人口、土地等等。在考虑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前提下,这些能源要素也要进行考虑,其对于人们居住空间的设计具有非常大地影响,也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关键。
2 如何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进行北方居住空间设计
2.1 创造价值,经济合理
任何居住空间的设计都具有一定的价值,北方居住空间也不例外,其需要通过对房屋的价值进行分析,通过其分析与场所营造实现房屋经济的合理化。北方居住空间的设计要坚持“设计引领价值”,从多维度设计理念中体现其价值所在。其经济价值的体现不仅仅表现在房屋的构建中,还包括相应的软设计,比如内部空间的舒适度,室外环境是否洁净、优美,整体是否能够给人以舒服的感觉,相应的配套设施是否完善等。
2.2 做好预期,创设优美环境
居住空间的设计不仅要着眼于当前,还要对未来有所预期,在进行空间设计的时候要对相应的可能发展进行空间的保留,为其未来的发展做好相应的配套设施,保证其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够让居住人群获得更好的居住体验。做好社区未来发展的预期工作,可以有效节省空间设计过程中所产生的浪费,能够起到低碳节能的效果,同时,还要对居住空间的环境进行精心布置。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对环境进行布置并不需要铺张浪费,而是做到“处处用心”。
2.3 注重科技运用,坚持可持续发展策略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其所应用的领域越来越广泛,将科学技术应用到居住空间设计中,能够节约成本,提高技术含量,提高设计的效率。科学技术的融入能够让人们的居住空间更感觉到现代化的存在,比如在安全设施上运用智能识别技术,在监控设施上加入高清摄像头的使用等,都为人们居住环境品质的提升起到了重要的帮助和推动作用。同时,在设计的过程中还要坚持绿色生态的主导理念,注重规划布局、本地化建设、节能节地、单体设计、生活弃物处置以及安防等方面的设计,注重新材料和科学技术的结合,注重在设计施工等阶段对新工艺的合理运用,通过与之相适应的技术为生活品质的提高做好准备。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居住空间的环境,能够让人们的生活更富现代化。同时,也正是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让绿色环保理念深入到人们的空间居住中,让人们的生活呈现可持续发展的状态。
2.4 进行多功能空间设计
在可持续理念下的居住空间设计应当对空间进行多元化的利用,让空间发挥其更大的作用和价值,节省相应的资源使用,同时也给使用者提供更为多样的生活空间。在北方城市,人们更在意的是居住空间的使用价值,因此,在进行设计的时候,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风俗习惯进行设计,保证能够满足使用人多方面、全方位的使用要求。
2.5 融入人性化设计
在进行居住空间设计的时候,要在设计的过程中融入人性化设计。坚持设计从居住者的角度出发,坚持所进行的设计符合居住者的要求,力争所有的设计内容能够满足居住者的需求。可持续发展需要居住者为主体的本位设计思想,需要将居住者的需求放在第一位,从影响因素方面综合考量,给需求人员建设成为一个理想的乐园。比如,在设计的过程中,因为居住空间中人群的多样性,这就要求设计者不仅需要考虑大多数人的考量,同时还要考虑到社区居住的人群中还包括小孩和老人,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就需要将小孩和老人的需求予以考虑。那么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则可以对辅路进行小坡度设计,在对周围基础设施设计的时候则应当将安全因素考虑在内等等。只有坚持人本思想的居住空间设计,才能真正为人们所接受,才能真正走入可持续发展的行列。
3 结语
城市生活空间不是收局限的小角落,其应当成为人们生活的大舞台。其在进行空间设计的时候要坚持以人为本,与自然相融合,让人与自然达到和谐相处、平衡发展的程度。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空间设计,要从居民的切身利益出发,坚持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坚持人文景观的设计,目的是更好的体现人的价值。同时还应当照顾到资源的合理利用,有话社区环境,真正在社区中做到“天人合一”。这个过程前景是美好的,但是需要各阶层的努力,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让居住空间的建设越来越好,才能让生活的环境越来越好,才能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 董琪B,康英.绿色生态住宅室内环境设计的可控性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6):48-49.
[2] 王小雪,陈星.家具设计与空间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初探[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5(8):84-85.
[3] 崔立东.走向未来的艺术设计中空间可持续再发展理念的运用[J].中外建筑,2014(9):108-110.
关键词:COSO理论;基层央行; 内控机制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9-0056-02
内部控制最早出现于1936年。近几十年来,有关内部控制的理论已经从20世纪40年代以前的内部牵制论发展到现在的内部控制系统论阶段,其中COSO委员会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被国际上普遍认为是有关内部控制的里程碑式的文件。COSO报告将内部控制定义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管理人员设计的,为实现营业效果和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及合法合规目标提供合理保证,通过董事会、管理人员和其他职员实施的一种过程。
一、COSO理论内部控制系统的框架
COSO报告认为,内部控制由相互联系的五个要素组成: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和监督评审。
1.控制环境。控制环境中的要素有价值观、激励与诱导机制、精神指导、员工能力、管理哲学与经营风格、组织结构、规章制度和人事政策等。主要的问题是管理层要充分说明内控的完整性;组织内部要有积极的控制环境,使整个组织中的员工具有控制觉悟和自觉的控制态度,特别是领导层要积极地进行控制;员工的能力与其责任要相匹配。
2.风险评估。风险评估中的要素包括关注对整体目标和业务活动目标的制定和衔接、对内部和外部风险的识别与分析、对影响目标实现的变化的认识和各项政策与工作程序的调整。有关风险的识别与评估的原则强调有效的内控系统需要识别和不断地评估有可能阻碍实现目标的种种物质风险,需要不时调整内控。
3.控制活动。控制活动包括高层检查、直接管理、信息加工、实物控制、确定指标、职责分离等。在控制活动中主要关注控制与风险评估过程的联系、控制活动的适当形式及其实施、对执行政策和管理指令保证控制活动的针对性等等。
4.信息与交流。存在于所有经营管理活动中,使员工得以搜集和交换为开展经营、从事管理和进行控制等活动所需要的信息,包括管理者对员工工作业绩的经常性评价。在信息方面要注意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的搜集和整理;在交流方面也要注意内部和外部信息的交流渠道和方式;在信息技术的发展中注意控制信息系统。
5.监督评审。是管理层对内控的管理监督和内审监察部门对内控的再监督与再评价活动的总称。监督评审可以是持续性的或分别单独的,也可以是两者结合起来进行的。主要应关注监督评审程序的合理性、对内控缺陷的报告和对政策程序的调整等等。
二、基层央行内控机制存在的问题
基于以上对内控规范的了解和透视,对比基层央行的内控制度现状,基层央行在内控制度的建设上存在如下问题:
1.控制环境薄弱。当前,基层央行内部控制环节还存在薄弱之处,主要体现在:一是观念模糊,将规章制度与内部控制混为一谈。规章制度只是内部控制的一部分,是内部控制的基础和主要依据,是一种静态的概念,有了规章制度,并不等于有了内部控制; 而内部控制是一种各项业务运作过程中环环相扣、相互制约的动态机制,是风险管理的本源性控制。二是缺乏系统性、针对性的制度体系。内控制度执行的前提首先是要做到“有法可依”。换言之,就是要首先解决内控制度的缺失问题。近些年来,随着人民银行业务的不断发展变化,中央银行职能调整后,业务涵盖的范围逐步扩大,岗位风险防范的范围和难度越来越大,业务领域潜在风险日趋加剧。为了加强内部控制、防范金融风险,相继出台了《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内部控制指引》及《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内部控制报告制度(试行)》等内部控制指导文件。作为部门规章颁布的这些内控制度,其条文的原则性和慨括性较强,显而易见,它们只能关注内控中普遍性的问题,但是作为基层央行还未能做到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明确关键控制点和控制环节,制定适合自身需要和符合实际的内部控制制度。
2.风险意识淡薄,评估空缺。在内控系统中,决策者、执行者、监督者如鼎之三足,组成一个相互牵制的整体。由于受传统体制影响,在许多基层央行中,一线业务部门的相互牵制制度都比较完善,但监督者与执行者、决策者之间的相互制约往往被忽视,常常出现个别人说了算的局面,从而导致内控系统失效,给本单位造成内控风险。加之内控制度缺乏科学的量化评价体系,好与坏的区分标准模糊,奖惩制度无法建立,激励机制跟不上,内控制度执行自然无法到位。
3.信息不流畅,责任不明。一个良好的信息与沟通系统,应能确保组织中每个人均清楚地知道其所承担的特定职务和应该承担的责任,当前,基层央行中还存在各个部门各自为政,部门与部门的信息沟通欠缺,造成内控的事前、事中缺位监控。
4.监督机制不够完善。虽然目前基层央行内部设立了相应的监督部门,并配备了人员,但监督形式还不统一,造成监督人员数量不足、缺乏监督力度。在监督手段上更多的还是沿用着传统的手工常规监督,方法较为落后。与此同时,缺乏有效的监督绩效激励机制和严格的监督检查责任追究制度。
三、基层央行内控机制建设的构想
按照COSO内控理论,结合基层央行在内控机制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应从以下五个方面构建基层央行内部控制框架:
1.强化制度建设,完善控制环境,营造内控合规文化。一是要从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分别设计,构建良好内控环境。加强对决策层与管理层的内控制度建设,同时充分考虑操作层面制度设计的可执行性,制定可供各个岗位人员使用的业务政策、行为手册和操作程序,根据业务的发展变化,及时补充、修订各项制度,做到制度先行、内控优先。二是加强教育增强全员内控意识。应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员工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理念教育,使职工牢固树立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全员对内部控制的参与意识和对风险和内控管理工作的认知度,逐步构建内控合规文化,真正做到以制度规范人的行为,以人的规范行为防范风险发生。
2.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要将风险管理的内容纳入到内控制度中,根据业务的发展、风险点的转移以及环境的改变及时修订内控制度,制定一套涵盖各部门、每个岗位的风险管理制度,各岗位设置相应的风险等级,不同级别的风险岗位制定不同的关注措施,实现实时动态监测,同时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有效落实问责制,确保奖惩分明,违规必究,提高违纪成本。
3.强化管理,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活动。一是狠抓制度执行和检查落实,建立正向激励制和违规惩戒等约束机制,使各项内部控制活动得以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从而不断提高基层央行内控活动的有效性。二是整合并充分发挥监督部门的合力优势。充分发挥内审、纪检监察和事后监督部门的联席会议制度功效,通过定期通报各自监督信息,达到实时监督、过程控制和风险防范等监督信息资源共享、明确监督重点的目的。三是对监督检查发现的各种风险或隐患性问题,监督部门适时做出综合评价结论,提出强化内控及防范和化解风险的建议,及时督促整改。
4.建立广泛的信息交流。在信息方面,要注意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的搜集和整理,拓宽信息的交流渠道和方式,构建内控信息交流技术平台。一是要结合基层央行实际,加强信息收集,汇集各种内控信息数据;二是要加快相关软件的应用和开发,建立可靠的信息系统,涵盖部门的全部重要活动;三是畅通信息交流渠道,做好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和相互促进工作,加强部门间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增进相互之间的理解和沟通。
5.加强内控的监督与评审。内控监督是支持和保证内控管理的必要手段。其目的是保证内控管理按预期进行,并为内控机制的有效运行提供保障。内控监督部门要对内控管理情况进行适时、持续的监测、检查和评价,及时掌握内控管理状况;要依法独立地履行内控监督职责,恰当地确定对内控管理部门监督检查的范围和频率,对内控管理部门及其管理层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准确评价,通过建立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各部门、各项业务和管理活动的内部控制状况进行分析并与内部控制标准进行比较,以确定风险控制和运转效率,从而保证内控监督工作的全面性、有效性;要根据业务发展的变化不断创新内控监督形式,完善对内控监督结果的整改和处理机制,切实纠正内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内控管理部门健全内控机制、提高履职能力、提升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张静.以风险防范为基础 以绩效管理为导向[J].中国金融,2005,(22).
[2]汤谷良.内控制度如何具备持续的执行力[J].财会学习,2006,(9).
[3]吴克刚,陈裕君.对基层央行内控机制建设的探讨[J].福建金融,2006,(4).
[4]胡志成,等.当前基层央行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武汉金融,2008,(11).
[5]陈国琴.对构建内控合规文化的思考[J].现代金融,2008,(12).
[6]许华晶.对基层央行内控机制建设的分析与思考[J].新疆金融,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