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马拉松协会工作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胡磊:投入与坚持,奏响英雄交响曲
一个看上去文质彬彬的年轻人,一副眼镜,些许略带腼腆的微笑,充满朝气与阳光的眼神,一副邻家大男孩的模样,然而,他的头顶上,却顶着很多耀眼的光环:双文明职工、优秀青年志愿者、优秀团员、优秀工作负责人、优秀技能选手……这一次,他即将戴上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他,就是本次大赛一路过关斩将,最终夺得继电保护工(发电企业)职业技能竞赛个人冠军的中电投安徽淮南平圩发电公司生产技术部电气二次专业点检员胡磊。这个在各级技能竞赛中屡获名次的小伙回想刚刚步入工作岗位时的日子,感慨地说,那是留在他记忆深处最难忘的时光。
兴趣是力量的源泉
2004年10月,在经过新入职员工三个月的运行实习后,胡磊走上了仪控部继电保护班崭新的岗位。当时正赶上企业#2机发变组保护等主要二次设备换型改造,对于胡磊来说,能够刚进入现场就有机会深入接触继电保护的核心设备,令他很振奋,觉得比起书本上的内容,这下更能真真切切地感受继电保护工作了。至今,他仍然无法忘记,当第一次跟着师傅进入现场,望着控制屏前红红绿绿的指示灯忽闪忽灭,还有开关控制柜内那些密密麻麻的接线时,脑子里一阵晕眩。也正是从那时开始,他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所学知识的不足以及继电保护领域的博大精深。站在那些令他有些不知所措的设备前,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练就继电保护的真本领!
于是,平电公司多了这样一个身影:白天,在现场摸爬滚打、挥汗如雨,跟在师傅后面积累实践经验;晚上,挑灯夜战,看图纸、查资料,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这个手脚勤快麻利、做事不说苦和累的年轻小伙,跑现场、看设备,有问题马上就问,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提起胡磊,同事们立即会想到他随身携带的“二宝”:数码相机和移动硬盘。数码相机里有大量的现场图片,移动硬盘里存有海量图纸和技术资料,这些都是胡磊的宝贝。他仔细地研究每一张图片、图纸,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检修结束时,胡磊已经能够足不出户便对现场情况了如指掌。更让大家惊讶的是,面对班组图纸不全,以及与现场实际接线不一致的实际状况,胡磊竟然早已完成了图纸核对,正确标出并更正了错误。大家不由得对这个刚刚工作的年轻人刮目相看!
从事继电保护工作是不是很辛苦?“任何工作都需要付出,只要想做好,都会觉得有些累。工作八年来,现场加班加点,夜间消缺排查故障也经历了好多次,流过汗、受过冻,也有过压力甚至是委屈,但我很喜欢继电保护工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一切都很值!”这个憨厚的小伙笑着回答到。
年轻,没有什么不可以
2006年初,企业一期机组厂用电系统3千伏公用段12A1改造作为当时重大技改项目,受到公司上下的高度重视。工作刚两年的胡磊有幸被任命为此次改造工程项目的负责人,这样一项重大技改工作,即使对于身经百战、经验丰富的老师傅都存在相当大的难度,更何况是工作还不到两年的他。胡磊行吗?大家都在心里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年轻的胡磊带领着同样年轻的团队勇敢地接受了挑战。从接到改造任务的第一天起,他便全身心地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认真编写施工计划书、施工方案以及安全技术措施;仔细翻阅原开关二次回路图纸,并与现场实际接线一一核对;仔细统计每一个开关间隔使用的电缆数量和编号,弄清每根电缆的功能作用;根据厂家图纸,认真绘制新开关二次回路实际端子接线图……胡磊为这次改造特意准备了一个小本子,用于记录改造工作日志。从每天的工作计划、试验数据、接口联系人员电话号码,到现场随时遇到的技术问题,样样信息细致而严谨地记录在案,这个被同事称为“葵花宝典”的小本记录了胡磊的辛勤付出,也成为他成长历程的一段珍贵记录。那段时间,没有了休息日的概念,双休日、五一长假也都在加班,为了把改造工作做好,胡磊全身心地投入着。看似单薄的身体,迸发的是火一样的工作热情与坚毅。终于,12A1公用段改造工程取得圆满成功,系统实现顺利投运,同事们无不对胡磊竖起大拇指。
珍惜机会,刻苦备战比赛
“当得知获得第一名时,那一刻我脑子都懵了,心中只有一个念头,荣誉属于大家。”回想站在领奖台上的那一刻,胡磊这样表达着心中的感受。备战这次大赛的6个月间,胡磊与同伴们并肩作战在每一天的争分夺秒中。2月,首先完成了厂内的初次选拔,此时,他对竞赛尚只是一个模糊的认识。3月,所有的参赛选手来到安徽电力调度中心培训中心,第一次对笔试的类型、思路以及实操的模式、难度有了初步的认识。大家对于没有见过的题型感觉无从下手,无形之中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在这种压力下,每个人都需要消化掉当天的理论试卷,往往把相关知识点看透已经是次日凌晨了。摆在面前的困难不仅如此,面对从未接触过的实操装置和实操考试方式更是不知如何上手,一切只能从零开始。从合肥到南京,历经反复地练习,不断地揣摩,终于在教练的指导下逐步掌握了实操技巧。回到平圩后胡磊继续在培训基地进行全封闭式训练,几周下来,初步掌握了基本教材的理论知识内容,对以前不懂的问题有了深入的理解。6月和7月间,胡磊在单位组织的两场继电保护大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最终入围中电投集团公司备战本次竞赛的集训队。
接下来的两个月中,胡磊与队友们征战于多地,辗转于北京、上海、南京之间,从学习厂家装置,到进行封闭训练,再到学习故障分析,进入到了备战的最后冲刺阶段。快节奏与高强度的生活是他与队友们最真实的写照,从每天早上7点半至晚上11点,除去吃饭的时间,几乎全部是在教室中度过的,常常回到宿舍,对于不清楚的问题还要继续翻阅书籍、上网查找资料,一天下来,睡觉的时候已是凌晨1点钟了。胡磊说,他最喜欢的是培训基地的那面光荣墙,上面贴着各专业获奖选手的照片,每每看到这面光荣墙,总会时时激励自己向他们学习,不能懈怠。
未来,在更高更远处
面对成绩,胡磊一如既往的谦虚与淡然,“获奖只代表过去,这次比赛还是看到了自己的差距,对于一些知识点掌握还不到位,一些结论性的东西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下一步需要更进一步的找些仿真分析、故障分析类的书籍或杂志学习,从更微观的视角看故障现象,从更宏观的视角看二次回路。”
8年继电保护之路,从华北电力大学优秀毕业生、继电保护和计算机双学士,到今天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这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怀着对工作的满腔热爱,在继电保护领域展翅高飞。当问及每天都扑在钻研业务上是不是很累时,胡磊淡然一笑,“这是继保人应该做的,没有什么值不值得。技能大赛为我实现梦想提供了广阔舞台,接下来,我要追求更高、更远的目标!”
苏方伟:踏实与勤奋,谱一曲奉献之歌
高高的个子,不苟言笑,斯文与淡定的神情,是苏方伟留给大家的初印象。比赛中他沉着冷静,大胆发挥,凭着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最终取得了个人总成绩第二名、团体一等奖的优异成绩。是怎样的历练铸就了今天的荣誉?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2002年大学毕业后,苏方伟进入许继电气公司从事继电保护调试和设计工作,转眼已经十年。他说,刚参加工作时,发现自己在学校里学到的理论知识仿佛成了皮毛,很多工作中的问题因为实践知识的匮乏而无法解决。为了能够让自己把所学理论与实际操作紧密地结合起来,他在工作中认真钻研,并利用大量业余时间学习继电保护技术的书籍,把知识充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使自己很快掌握了继电保护专业技术,靠着这份对工作的热情和勤奋好学的精神,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他从一名普通的大学毕业生成长为一名技术骨干,于2004年被评为“许继电气优秀售后服务人员”。
2006年,苏方伟应聘至华能沁北电厂检修部从事继电保护检修工作,也迎来了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新的工作岗位,压力与机会并存,需要学习和掌握更加全面的继电保护专业知识。为了尽快熟悉新工作,每天现场、班组、宿舍三点一线成为他生活的全部,好学的他几乎翻遍了全厂所有的电气二次图纸和相关的技术资料,半年中,笔记做了厚厚的几大本,在坚持不懈地学习中,他对整个电气二次系统有了全面的了解。回顾走过的路,苏方伟感慨地说:“我深深明白所学知识最终要用在实际工作中,抓住一切机会了解现场,融入现场很重要。”每次遇到现场有缺陷,他总是跟着老师傅去现场学习;设备检修时,又会认真地拿着图纸核对每一根线、了解每一个回路。就这样,在日积月累的学习中,他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都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于2008年成为继电保护班技术员,2009年被评为“华能沁北电厂先进工作者”,2010年成为继电保护班长。
千锤百炼,为职责无私奉献
在工作中,苏方伟深知自己所面临的任务艰巨,总是带领着保护班的同事们冲在工作的最前线。每一个重大的缺陷处理,他总是最后一个离开现场;每一次设备的更新改造,从施工准备到竣工的整个过程,他总是全程参与;安全措施和技术措施也会再三考虑,确保安全。24小时永不关机的手机,是苏方伟时刻保持待命状态的见证,哪怕是深夜,只要一个电话,他会立刻赶赴现场。苏方伟说,现场的缺陷是等不得的,尤其是紧急缺陷,晚一步,就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经过十年的刻苦学习和摸爬滚打,苏方伟练就了一身好本领,并从不乏高手的继电保护班里脱颖而出。无论是保护控制系统软件还是现场设备硬件,粗活细活,他样样都能拿得起、放得下,真正成长为一名继电保护专业的行家里手。
成绩的背后,也凝结了苏方伟更多的艰辛与汗水。2010年,不到两岁的女儿因高烧不退住院治疗,作为父亲的他心急如焚,非常牵挂,而此时正值#1机组检修,项目多工期紧,苏方伟咬牙坚持带领着保护班日以继夜的在现场抢修,默默的没有请假,只能在工作的间隙,给妻子打去电话询问女儿的病情,直到女儿康复出院时,他始终揪着的心才终于放下。
几年间,他先后负责和参与完成了4套500千伏保护设备的改造、18套高压变频器改造、500千伏网络监控系统改造、20余次机组和500千伏线路大修工作。组织修编了全厂的继电保护检修规程,绘制了全套继电保护现场二次图纸,大力推广标准化作业,规范继电保护检修报告和台账,取得了显著效果。
刻苦备战,克服一切困难
2012年4月,苏方伟在沁北电厂继电保护技能竞赛中获得第一名,获得代表电厂参加股份公司比赛的机会,自此拉开了他备战大赛的自学之路。时值单位的三号机组大修、500千伏线路定检项目同期进行,在紧张繁忙的工作中,白天几乎没有时间备考。虽然有平日里不懈的学习和积累,功底厚,信心足,但他心里还是有很大的压力。他为自己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认真熟悉相关要求,学习继电保护书籍,仔细查阅大量资料,翻看一张张图纸,记录重点,思考疑点,解读难点,每天晚上都挑灯学习到深夜。经过周密的准备和艰苦的学习,他顺利通过了华能集团内部严格的层层筛选,以华能集团内部选拔第二名的优异成绩顺利获得代表集团参加决赛的资格,并被授予“中央企业技术能手”称号。
然而,前进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7月初,中电联正式下文将大赛使用设备由原来的“南瑞公司的RCS系列保护”调整为“四方公司CSC系列保护”。由于CSC系列保护装置现场使用较少,对其保护原理、调试方法更是一无所知,一切需要从头学起,所有选手又同时站在了同一个起跑线上。
为了让选手尽快熟悉大赛设备、了解保护原理,华能集团公司在江苏淮阴电厂设立了培训基地,并安装了比赛用设备,为集训参赛选手提供了先进的练习平台。但因参赛选手多、机柜数量少,每名参赛选手的训练时间有限。为了尽快熟悉设备原理和回路接线,熟练掌握调试方法和故障排除技巧,苏方伟利用别人休息的时间勤学苦练,经常第一个到实验室、最后一个离开,没有节假日,没有星期天,流了多少汗水,付出了多少心血,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
整个赛前的准备过程中,苏方伟刻苦钻研,虚心请教,学习笔记做了厚厚的一大本,上面记载了每个故障点的相关资料,记录了一个个故障处理时的注意事项和操作要点。在理论学习中,他白天认真听取继电保护专家的讲课,晚上对白天学习过的知识进行总结,与同伴们对疑难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到深夜;在实际操作训练中,克服重重困难,对装置的每一个保护功能进行仔细的校验,熟练掌握保护的每一个功能和逻辑,对每一个故障点进行梳理,对故障现象进行全面的记录和分析,每天训练结束后第一时间与同伴进行交流讨论,每一阶段学习之后就和同伴们进行全面地总结和分析。特别是在赛前的半个月冲刺阶段,他与同伴们惜时如金,总是一大早就来到操作现场练习,午餐也是在现场吃盒饭解决,累了就在现场坐着休息一会,就这样每天学习训练到深夜。功夫不负有心人,苏方伟与他的团队最终获得了个人第二、团体第一的佳绩。
十年磨一剑,在锲而不舍中前行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十年来,苏方伟从一个青涩小伙逐步成长为企业生产上的骨干能手,他一步一个脚印地实践着他的人生目标:努力向前,勇攀高峰!
朴实且不善言辞的苏方伟,用真真切切的全部身心,脚踏实地的拼搏在自己热爱的岗位上。在谈到取得技能竞赛的优异成绩时,他朴素的答道:“我只是把领导交办的一项工作努力做好了。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我仍看到了自己的差距,还有太多的专业知识要学,还有太多的操作技能需要总结和提高。”从容淡泊的心境,和着永不言败的信念,这就是一个真实的苏方伟。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他将继续奉献智慧与汗水,不断超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王福晶:蕙质兰心,让青春一路美丽放歌
巾帼不让须眉的她,一举夺得本次继电保护工技能大赛第三名,是前三名获奖者中惟一的女性。灿烂的笑容始终挂上脸颊,平缓如水的气质里,藏不住的是她的聪颖与坚毅,她就是来自华能淄博白杨河发电有限公司策划部的电气专工王福晶。
“如果说成功是人生道路上的丰碑,那么坚定的信念和脚踏实地的奋进就是走向成功的阶石。”谈及获奖后的感言时,王福晶这样说道。沿着这条信念与奋进的路,从18岁到32岁,王福晶这15年一路走来,由一个稚气未脱的女孩到令人敬服的生产技术骨干,一串串荣誉串起她身后的脚印,在这些荣誉与光环的背后,蕴含的是她扎根岗位不断拼搏的成长历程。
从小女孩到“拿奖”专业户
从1997年技校毕业参加工作到现在已经15个年头了。刚踏上工作岗位时,通过工作的不断深入,王福晶越来越发现自己对知识的匮乏和渴望。得益于企业大力支持并创造机会鼓励青年职工成才的战略,她顺利通过了专科、本科学习,2009年又取得了研究生硕士学位。大学里浓厚的学习氛围,老师们渊博的知识,同学们的刻苦与努力,都激励着她加倍去珍惜那些求学的时光。
2005年,王福晶在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系统举办的维修电工技术比武中获得一等奖,这个奖项的获得对于她有着非同凡响的意义,“这次比武让我在认识到自己价值的同时,更为日后的努力和奋进注入了不竭的信心和动力。”若非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在王福晶不断超越自我努力向前的路上,她成了企业无人不知的拿奖专业户:2006年获得“全国电力行业技术能手”,2008年被评为“淄博市首席技师”、“山东省优秀青年岗位能手”(记三等功),2011年“中央企业青年岗位能手”,2012年“中国电力职工教育协会电力教育新星”二等奖、“山东省首席技师”、“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华能集团公司“杰出”青年荣誉称号……如今,提起王福晶,企业无人不竖大拇指。
如果把王福晶多年来所获的各类获奖证书摞起来,能垒将近两米高,奖杯更是摆了满满两个书柜,面对这堆积如山的荣誉和奖项,也许只有她能够深切地去理解和体会这一路走来的艰辛与拼搏。
“我要做到最好”
在王福晶的性格之中,有一种倔强是对她自己最好的激励:“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到最好!”谈到成功的秘诀,她说其实只是对自己要求的更多些,在日复一日的忙碌工作之中,她始终不忘提醒自己做好这几点:
第一就是要勇争第一、自强自立。2003年,本科毕业后她分配到继电保护班工作。继电保护工作技术含量高,“长期形成的学习习惯始终伴随着我,每天下班后对当日工作做一个总结,把每一天的问题作为一个技术的挑战,是我持之以恒的学习方法,”她在学习中不断积累经验,提升业务。
第二就是要勇于担当,专一行精一行。王福晶说,在继电保护班工作期间,企业、车间对好学上进的青年人很重视,签订了师徒合同,班长尽可能地给大家创造学习和积累经验的机会。“当班长把技术性比较高的工作让我负责时,我知道这是对我的信任、更是一种锻炼。我很要强,不想落人后,只有扎实认真地做好每一项工作,努力争当专业的排头兵。”
第三就是要勇于攻坚,积极进取。这些年来,王福晶先后负责、参与了厂里几十项技改项目,面对艰巨的任务,她深深知道,拈轻怕重是行不通的,在每一次的任务中,她都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投入到工作中,“苦点累点是必然的,但每一次看到技改成功带给企业的效益和正常运转的设备,我心里就特别有成就感,那种感觉就像打了胜仗的将军。”
第四就是要敢于拼搏、甘于奉献。2010年,王福晶通过全厂公开竞聘成为检修部电气专工,工作中与大家并肩战斗,她说,优秀的团队精神和饱满的工作热情,是她与同伴们能够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的保障;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的拼搏精神和甘于奉献的敬业精神是大家一次又一次攻克技术难题的前提与动力。“今天的荣誉,既有我自身努力的点滴,也是我们整个团结奋进的大集体共同努力奋斗的成果”,王福晶深深地热爱着自己的团队。
应对挑战,艰辛与幸福同在
2012年5月23日,王福晶接到通知将作为山东公司选手参加集训,选拔后将代表华能集团公司参加第八届全国电力行业技能大赛的任务。在这之前,王福晶因为精湛的业务技术一直担任着山东公司继电保护工技能竞赛考务组裁判员,此时距离大赛仅有1个月的时间了,由裁判转为选手,面对几十本复习资料和落后队员们一大截的距离,她二话没说,毅然挑起了重担,迅速投入到紧张的赛前集训。
时间紧迫,任务紧急,面对这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和挑战,王福晶暗暗下定决心:只有付出200%的努力才能做到让自己不后悔。她说,事实证明,经过层层选拔参加技能竞赛的过程是艰辛而又幸福的,对所有选手而言,这不是短跑比赛,而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马拉松接力赛,比赛的过程需要超越的不只是对手,更是自己,不只是专业技术,还有心理素质甚至身体素质。“用我们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自己从‘全运会’选手的实力激发出‘奥运会’选手的水平,所以说这是一次机遇也是一种挑战”,这看似轻松诙谐的话语,却透着她一向的坚毅。
历经集训期的知识梳理与贯通,王福晶的参赛实力一路飙升,在历次小组测验中都是名列前茅。队员们个个都是铆足了劲头,整个集训期间王福晶的手机基本都在关机状态,白天做实操训练,晚上做理论练习,几乎每天夜里都要啃资料到一两点,正如她自己所说的:“我比大家参加集训的时间晚了一半,一定要在有限的时间内争分夺秒。”
有近4个月的时间王福晶都在外地,这期间只有两次短暂的探家时间,谈起集训的那段经历,她既幸福又感慨,“能够代表公司参赛是我的幸运,没什么辛苦的,队员们都是一个样,大家都是抛家舍业的,孩子都不大,有的队员甚至几次推迟婚期。听家人说我集训的这几个月,从未离开过我的儿子就像故意似的,极少在爱人和父母面前提起我这个妈妈。当我们终于赛完归来,时时粘着我不放的儿子最怕听到的几个字就是妈妈又要出差了。”
回想这次参赛的经历,王福晶只是淡定地说:“比赛对我来说是挑战,更是一个自我提升技能的机会,我自身还有很多地方有待进一步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要不断学习,不仅要将自己所学用于生产,更要通过培训带动身边的同事,真正实现以点带面,逐步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业务水平,相信这才是技能竞赛的目的和真正意义之所在。”
王福晶,一个坚毅与奋进者的名字,一个蕙质兰心的女子。对于她,在自己的青春里,只有一路的不断超越与再立新功!
蒋卫东:高塔银线上的光明使者
在崇山峻岭间,在抢险一线前,在高温酷暑下,在风雪严寒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个熟悉而又忙碌的身影,从事输电线路高空作业22年间,他立足岗位,岗位学习、岗位创新、岗位成才、岗位奉献,成长为线路专业专家,先后荣获“国家电网公司技术能手”、“首届金华市首席技师”、“全国电力行业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他就是本届技能竞赛高压线路带电检修决赛个人第一、团体第一的获得者蒋卫东。
“辛苦危险的活总得有人去干”
1990年,快20岁的蒋卫东学校毕业后来到金华电业局,在输电线路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二十几个年头。二十年来,蒋卫东付出的艰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钻深山老林,穿崎岖山路,攀高压铁塔,在烈日下暴晒,在雷雨中前行,在黑夜中摸索,与如影的毒蛇相随,与肆虐的蚊虫相伴,与可怕的孤独为伍,春天一嘴土,夏天一身汗,冬天一身冰,长年累月的在输电线路上高空作业、奋力抢修……这些都是蒋卫东所从事工作的真实写照。
输电带电作业时,蒋卫东必须穿着厚重的绝缘服,徒手爬上几十米高的高塔,置身在运行的高压电场中,耳边只有“嗡嗡”响声……高温盛夏时,汗水会将他全身湿透;隆冬数九,他又不能外套厚衣服,绝缘服穿到身上冰凉刺骨,瑟瑟发抖。有人问蒋卫东,干这行如此辛苦、危险,你有没有想过换个工种?“辛苦危险的活总得有人去干,大家都不愿意干,电网安全怎么会有保障?”他淡淡地回答说。2012年以来,蒋卫东和他的输电带电作业团队,战严寒、斗酷暑,完成110千伏及以上带电作业101次,其中500千伏线路13次、220千伏线路29次、110千伏线路59次,相当于多为社会供电8400万千瓦时。
全心投入,在蜕变中成长
对工作,蒋卫东奉献的是全部;对家人,他内心有的是愧疚。而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使蒋卫东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从一名输电线路高空作业员成长为带电作业专家。从事输电线路高空作业22年间他苦练实打实的硬本领,熟练掌握了本工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专业岗位上起到了骨干和核心作用,并在各类大赛中逐渐崭露头角。2007年,在浙江省电力公司组织的输电线路检修技能竞赛中夺得个人第一名。2008年,在华东电网公司500千伏线路带电作业技能竞赛中获得个人第一名;参加国家电网公司组织举办的500千伏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技能竞赛中获得个人第二名,并带领团队夺得团体一等奖。
此外,蒋卫东积极参与工区重大项目攻关,解决生产工作中的实际难题。针对近年来输电线路因鸟害跳闸率居高不下的状况,他带领团队开始了防鸟害课题的研究。他们采用“堵疏结合”的方式,在容易引起线路跳闸的关键部位,设计一些防鸟架,在不影响线路安全运行的区域,设计一些人工鸟窝,经过大量试验后,成功的使金华电网输电线路的鸟害年跳闸率降低为零,这一做法随之在全省得以推广。更换500千伏线路耐张塔第一片自爆绝缘子,在业内一直被认为是个辛苦活。不仅作业时间长,而且参与人员多,所需工量具多且重。他积极开展课题攻关,创造性地提出了卡具分体使用进行作业的工作思路,使作业时间和作业人员均缩短到原来的三分之一,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安全系数。
最让蒋卫东感到自豪的是他率领团队登上了世界最高电力铁塔——舟山大猫山岛220千伏、370米高的输电铁塔,顶着强大海风,来回2000米,历时2个半小时,成功实施了带电检修。凭借能吃苦、肯学习、善钻研的精神,何卫东完成了从技术骨干到线路专家的蜕变。
专业授课带新人,打造人才百花园
蒋卫东所在的金华电业局一直以来非常重视人才队伍建设,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支撑提升员工带电作业技能水平,积极开展了专业、技能、操作、演练等多元化培养,充分发挥老师傅的经验优势与新员工的理论基础,弘扬“传、帮、带”精神,营造师带徒、徒勉师、师垂范、徒争先的良好氛围,实现“老、中、青”三代传承,蒋卫东就是带电作业中年人才队伍中的杰出代表。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在备战2012年省公司高压线路带电检修工竞赛期间,金华电业局选派了“四老+四新”的参赛阵容,力求在获得好成绩的同时,储备一批后备人才,以完善“金字塔型”的人才队伍结构。两个多月的集训,作为队长的他毫无保留的把毕生所学传授给年轻队员们。最终,他们不负众望,整个团队凭借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较强的操作水平,摘得团体桂冠。
蒋卫东在班组担任着班长职务,在搞好班组安全生产的同时,积极承担班组人员的技能培训任务。他过硬的自身素质也得到了省公司培训中心浙西分中心的认可,被聘为该中心的兼职内训师,负责输电线路专业人员的带电作业培训工作。在传道授业上,蒋卫东用情带徒,专长于在铁塔银线上传授技艺,一批青年技术能手在他的带领下迅速茁壮成长,对提高各网省公司输电线路的带电作业水平,产生了积极影响。
“咬咬牙坚持就是胜利”
比赛就是比细节,虽然有了成型的工器具、标准的作业方法,但是在具体的工作环境中,还是会有细微的差别。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优势,他在训练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不放过每一个细节。从作业方法程序,工器具的改进,到一个绳结的绑扎,每一个细节,都可能要改进多次,争取做到尽善尽美。而不管做了什么改进,都需要在阳光暴晒的铁塔上反复验证几个小时。
此次竞赛共有来自全国24个省(市、区)的208名选手参加,可谓高手云集。蒋卫东带领年轻队员们迎难而上,每天辛苦且枯燥的集训。白天准军事化训练,晚上理论学习,还经常反复琢磨训练视频录像。由于学习强度大,年轻队员们的体力、精力透支严重,身心疲惫。关键时刻,蒋卫东以身作则,对年轻队员说:“咬咬牙坚持就是胜利。”
蓝天白云下,铁塔、银线是五线谱,蒋卫东便是那移动的音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依然在高塔银线上践行着承诺,播撒着光明。
李敏:用激扬青春书写竞技传奇
出生于1987年的李敏,今年刚满25周岁,在这次高压带电检修工决赛中,获得个人第二名,团体三等奖,并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和“电力行业技术能手”称号。作为电力行业本工种最高级别的比赛,面对来自全国高压带电检修界的众多高手,年轻的李敏是如何做到的?
初出茅庐,刻苦研修基本功
从湖北黄冈农村长大的李敏,高中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三峡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习。2011年,山东电力去武汉大学招聘,李敏过关斩将,从众多应聘者中脱颖而出,进入山东电力检修公司工作。
随着山东电力主网架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公司对高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是刚毕业的学生也要快速学习检修技能,提前适应工作需要。按照公司要求,新员工一入职就要和老员工一样有自己独立承担的工作。这既让李敏感觉到了工作的压力,也成为了他成长的动力。他扎根班组,虚心学习,不懂就问,将理论与工作实际相结合,积极参加基础培训和轮岗,在多项培训考核中成绩优良。凭着不怕苦、不怕累、勤动脑的年轻干劲,在一线班组他很快掌握了线路巡视、爬塔走线、金具组装、仪器测量等基本功,并参与了邹川线、郓泰I II线等线路的大型停电检修工作,半年工作时间让他在理论和技能上有了快速的成长。现在回想起来李敏仍感叹:“多亏了公司这种培养新人的方式”让他迅速成长。
工作之余李敏还积极参与公司组织的QC小组和技术革新项目,在质量管理和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多项创新成果获得表彰,“缩短500kV架空地线出线时间”获得2012年济南市质量管理一等奖,所在“声远”QC小组获得山东省优秀质量管理小组,参与“500kV架空地线飞车”和“合成绝缘子检修专用软梯”两项国家专利的研究工作。
厉兵秣马,机会青睐有准备的人
由于理论和技能成绩突出,2012年3月,经班组推荐,李敏参加了山东电力集团公司组织的第八届全国电力行业职业技能竞赛选拔赛,训练就是残酷的淘汰赛,作为刚参加工作的李敏来说,一切都得从零开始,从不会到会,从会到熟练,前进的步伐举步维艰,但他始终没有放弃,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
为了抓住这次难得的机会,李敏认真钻研带电作业领域前沿理论,刻苦训练竞赛项目,每天额外给自己增加训练内容,虚心向教练和队友请教,全身心投入集训之中,他在参与团体项目的同时积极参与个人项目的训练,成绩提升也最为显著。全国高压带电检修工决赛是电力行业最高级别的比赛,为能挑选出最优秀的员工参加此次比赛,公司系统进行了严格的筛选。从80进30,30进16,16进10,10进8,经过四轮残酷地淘汰选拔,最后确定8人参加比赛,李敏名列其中。
挥洒汗水,锻造高压带电检修尖兵
输电线路的竞赛,要求队员要有力量、有耐力、有理论、有技巧。在泰安电校长达7个多月的封闭训练中,没有双休,没有节假日,每天早上5点半起床,进行一个小时的体能训练,上午和下午完成团体和个人项目的训练,一天爬七、八遍塔。酷暑时候,一遍下来,汗流浃背。有的时候累的腿都走不动,胳膊疼得拿不起筷子。“即便如此,我们晚上六点到十点还得加强理论学习,雷打不动,背二十多本规程和资料,每隔三五天就考试测验。”李敏说。
为了一个标准动作,要练习几十遍甚至上百遍;为了改进间隔棒扳手、四线吊钩甚至一个小小的吊瓶钩,李敏和队员一起画图纸、探讨、验算和试验;为了抓紧时间,把题目贴到洗刷台上,把倒计时贴在床头。“那几身破烂的工作服,长满茧的双手和几本被翻阅的破旧不堪的资料都是我们汗水的见证。”
170多天,每天重复同样的工作,对身体、心理都是很大的考验。训练期间,不许看电视,不能上网,手机也交给教练保管,每天最放松的时间就是睡觉的那几个小时,就这样,李敏咬牙坚持了下来。从不会到会,从会到熟练,李敏的技术技能实现了质的跨越,“现在,爬塔、走线、修理导线、回到地面,一个流程下来,最快只需7分钟就完成了。”
5个月的实践经验,8个月的集中培训,那本印着自己名字的红色证书正是对他之前所有付出的最好回报。
年少成名,青年英才书写传奇
参加工作不到两年的时间,李敏便在全国性的大赛中脱颖而出,获得“全国技术能手”和“电力行业技术能手”称号。有人说他刻苦钻研、那份笃定后面的强大内心,青春印迹才会如此闪光;有人说他技术精湛、勤奋敬业……“85后”、“全国技术能手”,仅两个关键词,就能从山东电力检修公司800多名员工中寻出他。年少的李敏,现在已是山东电力的大名人!
“作为一名新入职员工,能够有机会参加这么大型的比赛,唯一能做的就是学习、训练,训练、学习,同一件事情重复做,就是这么简单。感谢公司给我们提供这样的舞台,我的成绩离不开大家的支持和鼓励,更离不开团队的协作和队友的无私奉献。荣誉属于大家,我只是最终幸运地抓住了机会而已”。对于自己的成绩,李敏总喜欢用“幸运”二字。“虽说获得了‘技术能手’这个称号,但由于比赛的项目很有限,比武和现实工作也有很大的差别,现实工作还有很多没有实践,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以身边优秀员工为榜样,更加充实自己、丰富自己、提升自己,争取在带电作业领域有更大的突破,为公司的发展做一份贡献。”面对获得的称赞和殊荣,李敏谦逊地说到。
李敏,这个阳光、帅气的80后大男孩用骄人的成绩证明了自己,也向世人宣告了80后一代同样有担当、有作为。正如英雄不问出处,优秀是不分时代,也是不分年龄的。
胡春生:少年英雄在路上
作为一名刚走出大学校园的学生,新的环境意即新的挑战,经过为期一个月的入职轮岗实训,胡春生进入了山东电力集团公司检修公司济宁分部。万事开头难,最难迈出的还是第一步,虽然此前通过分部领导对车间和班组的详细介绍,对即将加入的工作环境不再陌生,但对于接下来的工作他的内心仍有些忐忑,带着些许陌生和兴奋胡春生加入了输电运维班,也渐渐融入到了电力大家庭中。
积跬步以至千里
在参与班组日常工作时,胡春生发现书本上所学的知识和现实中所用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逐步积累,因此在工作中他便从最基本的操作开始学习,积极向老师和同事们请教,并通过自我分析理解,一点一滴的去慢慢消化,不弄明白誓不罢休。从巡线开始:什么是巡视,怎样巡视,要注意什么问题等等,在跟随师傅及同事不断实践的过程中胡春生慢慢掌握了初步的巡线技能,并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不断积累经验,提升技能,走出了最基本的一步。接下来是红外测温,学会了如何使用测温仪,如何鉴定隐患或缺陷;在测交跨时掌握了如何使用全站仪、激光测距仪等仪器来顺利进行测量工作;同时学会了测接地电阻等技能;在停电检修克服高空作业的恐惧心理,从爬塔学起、测绝缘子零值、走线、换间隔棒、换耐张单片绝缘子,从简单到复杂,在参与线路运行检修维护及验收中不断提高自身技能。
技能是根本,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学好理论迫在眉睫。工作之余,在分部领导的大力支持和鼓励下,胡春生从最基本的线路专业知识入手,结合日常工作所学,孜孜不倦的汲取知识的力量,有了理论和技能的双重功底,工作便顺利的展开,逐渐成为了班组的骨干力量。
在参与班组科技创新及QC质量管理活动中,作为输电运维班QC小组成员,结合日常工作时发现的问题,他积极参与班组科技成果的研究及创新工作,参与编写和了2011年度《缩短500kV线路间隔棒更换时间》QC课题和2012年度《缩短500kV架空地线出线修补时间》QC课题,并先后获得检修公司QC成果二等奖,济南市QC成果一等奖,所在QC小组荣获“山东省优秀质量管理小组”荣誉称号,课题成果也成功申报为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同时,他挤出时间潜心学习线路运检专业新技术、新工艺,并阅读大量专业技术资料,不断充实自我,在科技创新活动中荣获2011年度公司技术革新三等奖;在公司开展的学习竞赛活动等各项活动中,工作表现优秀、学习成绩优异,获得“2011年度检修公司优秀工会积极分子”荣誉称号。
从“替补”到“主力”
要想全面发展和提高,不仅需要自身的努力,还需要不断地交流和沟通,在相互学习间不断成长。工作以来,胡春生积极参加公司组织的各项技能比武项目,挑战自我的同时通过交流沟通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在学习工作中不断改进。2012年在检修公司组织的职工技能大赛中,他取得了输电线路普考竞赛第三名的佳绩,这给予了他不断发掘自我和迎接挑战的信心。当得知中电联将于2012年11月举行第八届全国电力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带电检修工决赛时,胡春生意识到这将是一个更大的交流平台,机会难得。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胡春生积极备战,白天在训练线路上不断磨砺自身的技能,晚上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有了夯实的基础,通过近一周的不断巩固和提高,他顺利的通过了参赛队伍的预选,进入竞赛集训小组,迈出了走向大赛的第一步。
作为输电线路的作业项目竞赛,需要的不仅是良好的体能,还必须具备硬实的操作技能和扎实的理论水平,对于一个刚大学毕业两年的新员工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对身心的巨大挑战。对于缺乏现场工作经验尤其是带电作业经验为零的胡春生来说,一切还得从头开始。态度决定状态,通过教练组的合理安排和引导,他逐渐找到了自身的定位,从最基础的带电作业知识学起,从最基础的操作开始研究学习,集训岁月便在白天技能训练,晚上理论学习的两点一线中度过。也许开始还带着些许兴奋,可是激情经不住一天天的机械反复,训练生活开始变得枯燥,当每天拖着疲惫的身躯走出训练场、走向理论学习教室,信心开始慢慢的动摇,是放弃还是咬牙坚持?胡春生不断的心理斗争着。训练成效锐减,发现这一现象后,教练对他进行多次心理的疏导,集训“战友”们不断地给予鼓励,这个年轻的小伙坚定了信念,毅然选择了坚持,“要不畏挑战,不断去发掘自我,不辜负大家的期望,不辜负一起奋斗、拼搏的每一天。”
有了坚定的信念和强大的信心,胡春生重新投入到集训生活之中,对于看似瘦弱的他来说,体能无疑是一个极大的门槛。于是,在每次的体能训练中,他依据自身的条件,完成基本的训练内容后逐步加强,体能关在不懈的努力下逐渐被克服。接下来的技能项目中,集训队员从每一个点做起,通过不断的反复练习、讨论,再与视频进行比对,找出自身的不足及时改进,改进工具,改进操作方法,技能水平在不断的提高。从酷暑到寒冬,白净的脸变得黝黑,手上磨出血泡,最终从个人项目替补选手到成为主力选手代表公司出战,其间的艰辛,对于胡春生来说,只有自己最清楚。170多天的集训收获的是日渐强壮的身体,娴熟的技能以及不断成熟的心智,还有面对挑战时必胜的信心,带着他们胡春生和“战友”们走向了技能竞赛的舞台。
在5天的激烈角逐中,从理论项目考试开始到一项团体项目、两项个人操作项目,面对陌生的环境、设备,面对大赛的紧张,胡春生和队友们在不断地调整中发挥自身的最好状态,不断地相互鼓励,最终克服现场经验不足的种种不利因素,取得了团体三等奖的佳绩,在78名个人选手的激烈竞争中,他本人取得个人项目全国第三的好成绩,获得“全国技术能手”和“全国电力行业技术能手”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