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如何教育叛逆期的孩子

如何教育叛逆期的孩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如何教育叛逆期的孩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如何教育叛逆期的孩子

如何教育叛逆期的孩子范文第1篇

许多家长都知道,孩子在青春期会经历性情急躁、不听话的叛逆期,但是很多家长忽略了孩子幼儿期间的逆反。其实,人的一生,一共有三个叛逆期,两三岁时出现的叛逆行为是人生第一个叛逆期的表现,称“幼儿叛逆期”;七八岁左右,则来到人生第二个叛逆期,称为“儿童叛逆期”;在12~18岁,是人生第三个叛逆期,这是大家最常见熟知的“青春叛逆期”。不同的叛逆期,有不同的个性发展、心理生理发育特点,父母应对的方法也要不同。

二、幼儿叛逆期的集中表现

幼儿出现了叛逆,这是成长的迹象。叛逆是孩子顺利成长的标志,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几乎每个孩子都会出现反抗父母的叛逆行为,只不过表现出来的程度不同而已。家长如果不了解孩子的这种心理特点,一味训斥、打骂,就会产生不良后果。

处于“幼儿叛逆期”的孩子,其心理是以自我为中心,喜欢做一些夸张行为引起别人的注意,以做对抗为快乐;这个时候的孩子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像个大人,所以什么事情都喜欢亲力亲为不喜欢别人帮助他完成。

三、幼儿叛逆期的需求

这个时候的孩子心理也特别需要尊重,是一种平起平坐的尊重,所以他们不喜欢被指挥,被使唤。这个阶段的孩子感情剧烈,又变化无常。

四、如何正确应对幼儿的叛逆

1.要理解幼儿的感受。不再把自己放在孩子的对立面,而是学着站在孩子的立场用心去体会他的感受。

2.要学会理解孩子的动机和愿望

幼儿期的孩子时常会有一些出人意料的行为,当成人限制他们的愿望或制止他们的行为时,孩子们就会表现出对成人的不满意甚至反抗,与你背道而驰,喜欢说“我不”等。在这种情况下,理解、尊重、暂时满足幼儿的意愿或不合常理的行为,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迂回教育手段。

3.适当的时候采取“不理睬”的态度

当孩子没有道理而又不能满足他们时,我们可以采取暂时不理睬的方法,让孩子闹、让孩子自讨没趣,等孩子情绪好转,能听进道理的时候,再慢慢来进行教育。反复几次,让孩子明白什么是合理的要求,什么是不合理的要求。

4.培养儿童的爱心、同情心

幼儿的叛逆很多时候表现为破坏性、性。在孩子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进行“爱心、同情心”的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如果幼儿有了这种爱心、同情心他们的叛逆性心理就会大大的减弱。

5.寻找宝宝的良好表现给孩子一些“自主”权

表扬能间接地让宝宝明白是非。我们要留心他们的一些良好表现,及时地提出表扬。我们还要给宝宝一定的自。既然宝宝处于逆反期,有些事就不能再做硬性规定,而是应有条件地让孩子享受民利,不处处受约束。

如何教育叛逆期的孩子范文第2篇

[关键词]青春期;叛逆;独立自主

[作者简介]陈兆丰,攸县教育局干部,湖南攸县412300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0)05-0187-03

孩子进入初中之后,许多家长发现原来性格温顺、乖巧可爱的孩子变得脾气暴躁、行为异常了。一位家长对我说,自从儿子进入初二以来,变得不愿搭理父母了,一周也跟他说不了几句话。你说东他偏往西,你说那是不对的,他却偏偏那样做。你多说他几句,他要么就不理不睬横眉冷对,要么就冲你暴跳如雷大发脾气。仿佛突然之间你成了他的敌人,真是叫人摸不着头脑。其实这是孩子进入了青春叛逆期。这时做家长的需要多了解一些这方面的知识,懂得如何正确与孩子沟通交流,做到及时正确地对孩子加以引导,以便帮助孩子平稳顺利地度过青春叛逆期,到达灿烂光辉富有成就的成人期。

一、什么是青春期叛逆

在心理学上叛逆心理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种心理状态,在13~18岁的青少年中表现得尤其明显,这个时期的孩子对家长心存对抗,他们内心有时也明白父母的要求和道理都是合理和正确的,但行为上却有意违抗父母,看见父母生气、伤心,自己反倒高兴。有时又觉得父母的思想僵化保守,不可理喻,从而不屑一顾不予理睬。家长遇到这种情况往往心中忧虑,甚至束手无策。

二、产生青春期叛逆的原因

1、思维发育趋于成熟

初中生刚刚进入青春期,大脑发育逐渐成熟并趋于健全,对事物和世界开始有了自己的认识和观点。从前他们崇敬父母,相信父母和老师教的总是正确的,而现在他们通过自己在社会上与别人的实际交往,以及从电视和网络等媒体上得到的信息作出自己的判断,发现父母的观点不对,在现实中往往是行不通的,只是一些冠冕堂皇不切实际的大道理,与自己的认识恰恰相反,从而对父母的说教产生了不信任。同时,随着生活空间和交往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发现从前一味相信父母总是正确的看法也很不对。进而产生了对父母管教的质疑、否定,甚至全盘否定,于是逐渐出现语言上的顶撞和行为上的逆反。

2、精神上追求独立自主

由于初中生思想尚未完全成熟,常常顾及不到他人的想法与心情,因此会出现认识上的片面、偏激、固执和极端化,对家长的正常教育往往会从对立面去思考,把父母的劝说批评以及指点提醒都看成是对自己的管制,是对自己自由的干预和限制,是和自己过不去。所以只有通过反抗和对立才能达到追求自己的独立自主的目的,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从而向别人昭示自己已经长大了,是一个大人了。有调查显示,青少年与父母冲突最厉害的时期通常是在13岁左右,这个时期的孩子,企图反抗所有的管束以及所有的权威,都想实现自己早日独立自主梦想。如果他们一旦发现这些反抗受到了阻挠,反抗失去作用时,就变得十分沮丧,甚至充满愤恨,觉得全世界的人都不理解自己,都与自己过不去。初中生大部分的不良行为都起因于此。但孩子们并不承认自己有反对父母的倾向,相反却认为问题是出在父母那里,是父母不理解自己,不体谅自己。

3、性别意识强化

初中生随着第二性征的出现,性方面的发育逐渐成熟,由于性的发育而导致的性别意识、性意识的增强,进而形成渐趋强烈的个性意识、独立意识和成人意识,他们认为自己的一切行动都应该与幼小儿童的表现区分开来,同时又由于对异性产生好奇和兴趣,萌发了与性相联系的一些新情绪体验,开始对异性产生好奇和兴趣,萌发了对性的渴望,但又不能公开表现这种愿望和情绪,所以体会到一种强烈的冲击和压抑,也会激发逆反情绪。所以在逆反期往往会出现儿子更容易与父亲作对,女儿更容易与妈妈唱反调。

4、父母自身的缺陷和教育的失当

根据笔者的观察,父母自身的性格不好,父母自己行为习惯上的缺陷越多的家庭,他们的孩子青春期的叛逆行为表现得就会越明显越强烈。有些家长对孩子总是居高临下,管教孩子的态度是粗暴的、不容质疑的命令式,家长作风严重,民主气氛不浓,甚至使用暴力使孩子屈服,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从心里反感走向行为上的反抗。有的父母以前对孩子溺爱而疏于正当的管教,现在孩子出现了问题,就好像突然醒悟过来,马上对孩子严加管教。甚至制订了详细的家规,要求孩子应该怎么怎么做,不应该怎么怎么做。让孩子一下子觉得无所适从,甚至觉得自己根本就达不到父母的要求,于是干脆破罐子破摔。有的父母教孩子应该怎样怎样,而背后自己的言行却是另一套。让孩子觉得大人道貌岸然,非常虚伪而不可信,从而从心里反感父母的说教,甚至从心底里瞧不起父母。特别是父母不和睦的家庭,以及经历了父母从冷战到公开反目到最后家庭破裂的单亲家庭和一些重新组合家庭,这样的孩子会更容易产生对家人和他人的不信任感,从而对一切家人和老师的说教和管束都会予以坚决的抵制和反抗,不管对与错。那怕明明自己已经觉得父母说得对,也会条件反射地作出反抗的决定。

三、家长应如何应对

1、完善自我,做孩子成长的榜样

父母作为孩子人生的第一任教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家长要注意加强自身修养,广闻博见,对具有逆反心理的子女能够采取一种更科学、更宽容的思维方式去对待,用为人父母的多重人格魅力取得孩子的信赖和尊敬。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批评、嘲笑他人,包括别人家有逆反行为的子女;不要用不公正的态度和方式处理或抗拒成人社会里遇到的问题。树立孩子的独立人格,不要指手画脚,许多事都可以放手让他们独立进行,为他们创造锻炼和成长的机会。教育的本质应该是给孩子自由,实行自我管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教育就是要迫使人去思考自己。”科恩在《自我论》中谈到自我教育时也说:“在关系到最高生活价值方面,教会别人是不可能的,每一个人都应自己教育自己,可能做到的只是帮助他更深刻地理解周围世界和自己,成为自己,实现比他身上现有的更好的东西。”科恩的论述,绝好地说明,克服逆反心理的最好办法是进

行自我教育,别人不能代替,只有自我教育才是形成个人品德的根本动力。有必要提醒的是,“无形驾驭”绝不等于放任自流,事实上,无形驾驭的过程,正是家长时刻关注并通过自身努力来引领孩子成长方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善用“表扬”工具,表扬是孩子做对事情、取得成绩的时候给他加油的核心方法。家长善于发现优点,并不断强化优点,甚至在“缺点”中发现优点,给予肯定,用强化优点的方法来帮助孩子克服缺点,战胜缺点,这样的表扬会使孩子将优良行为固定下来,直至成为一种为人处事的习惯。事实上,不论孩子缺点有多少,每一天、每一周总会有些优良的行为,或者取得小的成绩,比如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比如清理了自己的书包,家长都应及时表扬,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被表扬就意味着被认可了,他的自我价值会上升,自信会增强。至于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家长要帮助孩子分析错误的原因,讲明道理,找出避免重犯错误的方法,最大限度地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尊重他人,树立平等意识,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谈论他人隐私。更要尊重孩子的“隐私权”,不私拆子女的信件。不偷看子女的日记,选择正确的关心和尊重孩子的方法帮助他们。保持冷静理智的处事态度,避免与子女发生冲突而作出过分的举动。家长要理解青少年阶段是容易犯错的时期,要尽量指导孩子少犯错误。期望其不犯错误,显然是不现实的。做父母的要求孩子怎么做,先应该想想自己应该怎么做。孩子反感自己时想想我是怎么做的,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对我?这样可以帮助家长从改变孩子的角度转到自我改变的角度上来,只有当家长不断自我完善、自我成长,他就自然地为孩子树立了一个成长榜样,孩子就会仿效父母,从而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这是最好的教育,胜过一切语言说教。一位家庭教育专家说过,一个家庭,就是为了每个成员而存在,是为了支撑和帮助每个家庭成员的自我成长、自我实现的单位。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也需要家长相应成长。因为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他们的身心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成熟,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成长,孩子长大了,如果家长没有“长大”,以自己的“不变”应孩子的“万变”,必然遭到孩子“自卫反击”。反之,家长及时地、适当地调整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方法,随时学着做父母,不断提升自己做父母的本领,同时以身作则,努力工作,善待他人,时时处处做孩子的榜样,有了这样的成长意识,就能适应孩子的成长需要,构建一个生机蓬勃的成长型家庭。

2、尊重孩子,做孩子的朋友

在教育理论中,“平等尊重”常被作为首要原则提出来,很多家长似乎也懂这个道理,但在日常生活中,却往往不由自主端起家长架子,耍起家长权威,要求孩子顺从自己的意愿。初中生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渴望独立,如果家长过多干涉和保护,甚至表现出不信任,比如偷窥孩子日记、盘查甚至跟踪孩子行踪等等,就会让孩子感到独立自主的权利受到了限制,必然产生抵触情绪。因此,对于初中生的教育,家长一定要放下身段,真正将孩子视为平等独立个体,换位思考。没有平等和尊重,就不会有和谐的亲子关系,家庭教育的效果也就无法保证。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努力接纳孩子的感受。少指责,多鼓励;少责骂,多微笑,多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多理解孩子,像尊重朋友一样尊重自己的孩子。逆反行为严重的孩子,其背后大多是恶化的亲子关系。父母作为孩子成长的重要引导者,要正确认识两代人之间的认知差异,冷静对待已经发生的矛盾与冲突,运用倾听、交谈等适当的沟通方式进入孩子的世界。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交流不要太郑重其事一本正经,最好选择在双方共同参与的活动时进行,比如一起做家务、一起散步、一起看电视的时候,彼此心情都很放松,也容易接受对方的观点。家长与孩子的谈话内容,最好是多谈一些如何学习知识,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等,对孩子的不良言行,批评要注意方式方法,切不可站在家长的立场上指手划脚严厉批判,要努力使孩子与家长之间达到无话不谈的境界。

3、及时发现问题。做孩子的心理医生

如何教育叛逆期的孩子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初中学生 叛逆心理 数学教学 主观障碍 途径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学生的思想日益早熟,在这个过程中,有许多孩子偏离了正确的学习方向,受控于自己一时的叛逆心理,甚至误入歧途[1]。如何正视学生叛逆心理,跨越教学中的主观障碍是初中数学教学应该解决的问题。

一、初中学生叛逆心理的成因

在初中教师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面对叛逆的学生,多数教师会感觉到“头疼”,而这些学生之所以产生这样的心理,与其所处的家庭环境、学习背景及社会发展有着莫大的联系。具体分析如下。

(一)家长

人在成长过程中,随着身体和心理的不断发展,逐渐塑造了自我,形成了自己的精神世界。一旦精神受到打击,超出承受范围,往往就会感到被压垮或是被生活抛弃,情绪就会处于失控状态。部分父母常常采取批评、指责、讽刺、挖苦、唠叨、压制、强迫、暴力的手段,用自己孩子的缺点与别人的优点比较等方法,严重侵犯了孩子的尊严和精神世界[2]。

(二)成绩

这些学生之所以会产生叛逆的心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的学习成绩。一部分学生本来成绩比较好,由于各种因素成绩下滑之后,不敢面对这种结果而选择逃避。此外,一些学生将成绩看得过重,认为自己努力就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而一旦考试成绩与自己的实际努力程度不符,就会因受不了打击而选择放弃数学学习,产生逆反心理。

(三)教师

在日常数学学习中,一些数学教师习惯“偏向”成绩较好的学生,而一些学习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遇到难题时,教师表现出的“爱理不睬”的态度,直接影响了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导致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严重的偏科现象及叛逆心理。

二、完善初中数学教学的途径

针对学生的叛逆心理,教师要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及自己的数学教学质量,就必须克服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数学教师还应及时转变教学观念,认识学生是一切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更好地投入今后的数学学习中。完善初中数学教学的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诚心

数学教师在面对存在叛逆心理的学生时,要想改变学生对数学的看法,就要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诚心,放下对教师及数学知识的警惕。而教师在表现诚心的过程中,应“坦诚相待”,除了使学生感受自己的诚心之外,还使学生从心里认可自己。例如:在学习三角形中线的过程中,一些学生无法准确地运用三角形的中线。对于这些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教师应与学生一起制订数学补课计划,一段时间后,学生自然能够感受教师的诚意,将心比心地投入数学学习中。

(二)细心

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面对学生的叛逆心理,教师还应表现出细心的一面。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相应的教学模式。一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由于无法理解数学概念或无法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而产生叛逆心理。对待这部分学生,教师应细心指出学生问题的根源,还应加强课下练习,在提高学生数学成绩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3]。例如:在学习数轴的过程中,一些学生总是忘记画数轴的箭头,针对这一状况,教师要细心地指出学生的问题,详细讲解数轴箭头的重要性,使学生牢记在心,避免今后忘记画箭头。

(三)耐心

学生的叛逆心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化解的,需要数学教师长时间地开导与付出,还需要数学教师具备一定的耐心,坚持到底。教师在面对学生叛逆心理的同时,也应在适当的时候换位思考,以便从根本上理解学生。教师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开导学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四)及时与家长沟通

针对学生叛逆性格形成的家庭因素,数学教师应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将学生叛逆心理剖析明白,使家长认识到在今后的生活中要改变家庭教育的模式。此外,在必要的条件下,数学教师可以与学生家长“合作”,使学生在学校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同时,还能享受到家庭的温暖,树立为父母争光的理想,端正学习态度。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及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除了面临学习压力之外,还需要面临生活及家庭的压力。初中数学教师在面对叛逆的学生时,除了要表现出自己的耐心、诚心及细心之外,还应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从根本上消除学生的叛逆根源,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到今后的数学学习中。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也才能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周丽莉.老师,请点亮那盏灯――谈谈如何帮助初中生走出青春期的迷惑与叛逆[J].学问:现代教学研究,2009,(7):14-15.

如何教育叛逆期的孩子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班幼儿 叛逆行为 表现 对策

在幼儿阶段,孩子会经历人生阶段的第一个叛逆时期。很多家长在这个阶段,都不知道该怎么去处理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家长在这一阶段给不了正确的引导,会直接影响孩子在叛逆期的心理发展变化,也就没办法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长。以中班幼儿来说,对于他们叛逆行为成因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的办法,从而让孩子能够健康成长。

一、中班幼儿叛逆行为的表现

(一)出现“逆反心理”

中班幼儿的叛逆,首先呈现出“逆反心理”。中班幼儿在自我意识增强的同时,开始以自我为中心,不愿意与家长或教师沟通,对家长或教师的教诲很抵触。他们接受管教的过程中情绪通常都表现得很激动,情绪波动幅度大,有些幼儿甚至行动上表现出比较偏激的一面。这样的负面情绪直接导致幼儿在学龄阶段就出现厌学的状态或是逆反行为,影响着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比如,幼儿在做错事情后,父母对其进行批评教育时,幼儿便会非常抵触父母的教育,听不进父母的话,依然我行我素。

(二)出现“双差学生”

“双差”主要是指心理素质与学习成绩两个方面。有些学生原本的成绩是不错的,但是由于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各种难题,或是教师的教学方式不能为学生所接受,就直接影响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时间长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也就没有了,渐渐地跟不上教师的学习进度,厌学情绪便开始产生,甚至有些幼儿出现更为偏激的情绪或行为,直接转变成了“双差学生”。比如,在幼儿园的学习过程中,有些幼儿的反应速度比别的幼儿慢,时间长了所接受的知识量就没有其他幼儿多。随着成绩差距的拉大,幼儿会出现一种自卑情绪,不敢与别的幼儿比成绩和玩耍,这就逐渐形成了学习成绩与心理上的“双差学生”。

(三)出现“两极分化”

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慢慢地形成了成绩与行为上的两极分化现象。中班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总会出现一批学习成绩与行为表现上都很优异的幼儿,而另一部分幼儿在学习上由于注意力不集中等各种原因,学习成绩就慢慢地差于其他幼儿,时间长了,行为上也表现出比较叛逆的特点。这同时也是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共同失效造成的。

二、中班幼儿出现叛逆行为的原因

(一)心理方面

在中班阶段的幼儿,正好处于人生叛逆期的第一个阶段。幼儿在这个阶段,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他们的自我意识正在逐步增强,渴望自我独立。因此,对于父母等年长者的教诲会产生一种厌烦的情绪,不希望受到他们的管教,情绪上开始表现出比较偏激的一面。另外,这个阶段的幼儿,对于自我情绪的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出现一些比较叛逆的情绪,从而导致一些叛逆的行为发生。

(二)家庭教育方面

在教育方式上,由于家长不正确的教养方式也容易导致幼儿叛逆心理与叛逆行为的出现。家长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对于幼儿在叛逆期的心理特点与行为习惯不能理解与接受,通常都是采用传统的观念与方式对幼儿进行管教,用成年人的心态和旧的思维去看待今天的幼儿的行为习惯。还有的家长对幼儿教育缺乏该有的重视,无法给予幼儿科学的、正确的引导。此外,对幼儿的教育问题,家长通常没有足够的耐心,对幼儿的教育方式过于成人化,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相反助长了幼儿在叛逆期的逆反心理与逆反行为的加剧与恶化。

(三)学校教育方面

学校教育主要是指教师和同伴之间的模仿行为,一个是教师方面。在幼儿园的教育中,教师没有以正确的、科学的态度对幼儿进行教育与引导,只侧重于文化知识的考核,对于幼儿心理的发展特点不太重视。在学习过程中,幼儿若是学习上表现出吃力或是厌学的情绪时,教师不能第一时间内察觉,不能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促使学生出现逆反心理或反常的情绪。另一方面,同伴之间的模仿行为。在幼儿阶段,幼儿会对同伴的行为进行模仿。若是周围同伴表现出一些特别行为,他们也会跟着去学习、去模仿,以获取别人的注意力。

三、解决中班幼儿叛逆行为的策略

(一)尊重幼儿的心理发展,因势利导

幼儿在中班的年龄阶段,恰好处于人生的第一个叛逆阶段。这个时期幼儿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叛逆行为也主要是通过一些夸张或偏激的行为以获取关注。这就需要父母与教师尊重幼儿这一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给予幼儿正确的引导,对幼儿采取他们乐于接受的教育方式,使幼儿能将父母的教诲听进去,并及时改正。无论教师还是家长,都应该充分了解幼儿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发展特点,给予幼儿正确的、科学的引导。

(二)转变家长的教养方式,科学教养

父母在面对幼儿叛逆阶段期间,应该尤其注重自己对幼儿的教养方式。通过采取一种幼儿能够接受的方式,与幼儿进行交流和沟通。在仔细观察幼儿的行为动作的过程中对幼儿进行科学的教养。父母只有转变以前不科学的教育方式,给予幼儿充满关爱的教育与成长生活的环境,幼儿的身心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放松。这样才能确保幼儿在叛逆期的身心健康发展,不至于出现一些过激的情绪或行为。比如,幼儿在幼儿园的考试中成绩不是很理想。这个时候,家长就不能一味地责怪幼儿或对幼儿任意打骂。家长应该耐心引导幼儿,分析这次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原因,并且给予幼儿一定的鼓励,这样幼儿不至于丧失学习的信心与积极性。幼儿在有父母关心与鼓励的环境下成长,就不会出现性格偏激与叛逆。

(三)学校加强对学生的关心,以幼儿为中心

此外,学校还需加强对学生的关心,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幼儿为中心。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多加引导,了解幼儿的心理发展状况以及学习状况等,以便在幼儿的叛逆期能够及时给予帮助,确保幼儿在叛逆期内安然度过,身心健康发展。比如,教师应该坚持以幼儿为中心的原则,无论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上,幼儿都可能出现特殊情况。此时,教师应及时与幼儿沟通,让幼儿感受到教师的关心,这样幼儿在学习或是生活中,能够更加自信、更加乐观。在学习时,幼儿能主动思考问题,有助于他们学习兴趣的激发。在课外与同伴的玩耍中,幼儿才能更好地与同伴相处。

通过对中班幼儿叛逆行为的分析,我们了解到幼儿的叛逆行为主要是由于自身的心理方面的原因、家长的教养方式以及学校的教育三方面的原因造成的。通过转变家长的教养方式,尊重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因势利导,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以及加强学校和教师对幼儿的关心,坚持以幼儿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方式的等措施,相信对于改善当前中班幼儿的叛逆行为是有一定的帮助的。

参考文献:

[1]权建萍.兰州农校不良学生非正式群体违纪行为成因与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

[2]张爽.科研不端行为的成因及对策探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3.

[3]郭菁.幼儿说谎行为成因分析与对策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2(30):153.

[4]朱小琴.家长如何应对幼儿在叛逆期的成长[J].新课程学习:下,2012(11):219.

如何教育叛逆期的孩子范文第5篇

薛亚利,博士。薛博士是上海社会科学院家庭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中国家庭研究》编辑部主任、中国社会学家庭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从事社会学研究近十年,在家庭教育领域,基于多年科研经验,主张应从家庭科学化眼光来开展家庭教育,倡导自然教育理念的多方位教育,注重孩子情商的基础性培养。曾为上海多家亲子教育机构和公益儿童早教机构开展家长课堂,深受众多家长们的好评。在2014年和2015年上海家庭教育高峰论坛上,分别讲授主题为《自然教育理念,培养情商之道》和《孩子发展的新平衡,从智商到情商》的专题讲座。

《科学生活》:提到学习,是孩子家长都头疼的事儿,天下父母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好像没有哪个孩子是天生爱学习的。现在竞争压力大,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孩子和家长都很累,孩子作业也很多,那么,家长该如何处理孩子的学习问题?

薛博士:很多孩子都为作业烦心,小朋友写作业就觉得烦。这里讲一个案例,有一个小孩很沮丧,晚上洗澡和妈妈说,我不想活了。为什么不想活了?作业太多写不完,我觉得人生没意思,不想活了。妈妈一听这还了得?这个妈妈做事方法很棒,第二天就找到学校,和老师说“作业的问题我得和您交流一下,如果在作业和孩子的性命之间做选择,我选择孩子的性命!”这件事有积极的效果,人命关天呐,老师马上做出调整,但是老师说,作业要求是整个班级的规范,不可能因为你孩子一个人打破这个规范。但是你家孩子的情况,如果确实到不想活的地步,可以考虑减半。妈妈就和孩子说,“我去争取了,你可以活下来了!老师说了,你作业可以减半”。孩子做作业的态度立刻变化了。妈妈一看,情况不对了,就问“你怎么把作业都写完了?你可以只写一半的”。孩子说“我不写完太丢人了!人家都写完,就我一个人写一半不行的”。这个孩子,本来在班级不起眼的,结果上学期考试班级第一名,改变这么大。

我想和大家说,你们觉得这件事的转化点在哪里?其实,在“烦作业”这件事上,作业没有什么,关键是父母的态度。孩子的感受得到了肯定,他“不想活”这件事妈妈知道,妈妈想办法帮你减轻这种感受,妈妈尽力了,而且这件事老师也知道,同学也知道,孩子知道这是一件很大的事,闹大了,作业变成一件很大的事情,所以他会想办法解决,会动脑筋去做。这件事给我们的启发,孩子碰到困难的时候,家长做的第一件事不是指责孩子,不能说“没有听到一个人说因为作业不想活了,你就不想活了?不想活,你就去死吧!”。如果父母是这样的态度,可预见,这个孩子的作业肯定不是很快完成的。

《科学生活》:有些孩子写作业很磨蹭,为此家长很恼火,如何让孩子养成正确的时间观念?

薛博士:在烦作业这件事上,要认识到大人和孩子的时间观念有差异。我们大人认为,孩子作业时间有一个理想状态,或最佳状态。比如我们讲小学生的例子,设想状态是一个半小时可以做完,好一点两小时,这是家长的标准。虽然你都没有说,但是你在评价孩子作业的时候就在想,用了这么多的时间,你用了三个半小时、你用了四个小时,你离两个小时还是远,作为大人,你心里就是这个标准,为什么?你是一般标准,大众标准,流行标准。你没有想过你孩子的能力是什么标准,孩子做作业的观念是什么?孩子觉得,作业,能完成就行,我并不知道我什么时候完成,也不知道我该怎么完成。孩子不知道,为什么要两个小时完成?两个小时是多长时间?累了我就玩一会儿,动画片很好看,一集挺搞笑、两集很好笑,三集笑完了,一个小时过去了。这是孩子的自然状态,是时间的自然流淌。大人不一样,把这一小时算进去了,你这一小时本来可以写作业,为什么要看动画片?这样孩子的自然状态被破坏了。看孩子的试卷上89分,你怎么弄的?作文扣了7分?五个字是错字,你要能不写错,这七分拿回来,你90多分是班级的前几名?完了,你盯着这个点看了。这本来是整体评估的,你看分数要看分数和上次比有什么变化,丢分的点是哪些。而你就觉得孩子不应该在最简单的事上犯错,错了就是孩子不对。为什么你会写错字?这么简单你都能写错?

作业不是这样的辅导方法。其实,作业辅导,关键就是给孩子一个时间的观念。和孩子说,你觉得你什么时候可以完成作业?作业做得不错,今天的字比上次写得好,今天得了A+,上次没有得。首先给孩子一个基调,你在进步、你在努力。小学生在读书阶段,每个孩子都努力过的,这是绝对的。因为他不知道这些事情,他没有什么对错、好坏的标准时,他都在努力。问题是家长看到什么了?你的标准定的是什么样的?就像孩子一样,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在20分钟左右,孩子写作业的节奏,一般以30分钟为一个小周期。经常的情况是,孩子写着写着,大人站起来了,你带着情绪站在后面,儿子一回头看到你,爸爸是这样的脸色。“你在干什么?橡皮玩了几个了?铅笔尖掉地上被你摔断了吧!”你不知道孩子累了,你让他站起来玩一会儿,这能有什么关系?玩五分钟再写,效率会很高。要给孩子一个合适的写作时间,给孩子合理的时间安排,大家回去做一个示范,对你孩子的作业找闪光点表扬,给孩子建立时间观念。比如说,宝贝,我们今天把表放在你这里,你看看一小时可以写多少作业,或者做一个比赛的活动,爸爸妈妈和宝宝一起写字,一分钟看谁写多少字。这样一来,他会赶快写,因为掐着表呢,他可能写得比你还快,他有时间观念了,让孩子对作业有时间观念。这个做好了,孩子写作业成为自动行为。

我也经历了很多挫折,我的孩子是小学生,写作业之前辅导的时候不得法,呵斥、指责为主,效果很差,孩子觉得很累。后来,就放手了。孩子说:“妈妈,给你提个建议,你不能再仔细一点吗,你帮我指出了错别字,但是没有让我改过来,我都是空白的,老师都批评我了!”。我说:“真对不起,帮你挑出错别字,已经算是我额外的工作了。按理说错别字也不应该我帮你挑,而且我挑出来,不应该看你改没改,那是你的事。”孩子一听,赶紧改口说:“妈妈对不起,不用你提醒了,以后我改错字,你还是继续帮我挑好了!”。她分清了作业是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如果你的孩子有作业的障碍,给孩子制定一个以月为周期的调整计划,哪一周解决时间观念的问题,哪一周解决孩子进步点的问题,哪一周解决孩子作业难点的问题。

《科学生活》:在管理孩子的时候,家长常常情不自禁地会带上负面情绪,而孩子们都很聪明,他们从爸爸妈妈的眼神、语调中就感受到了家长的不满,就会非常抗拒,不愿服从家长管教,遇上这种情况家长们该怎么办?

薛博士:这里还有一个很失败的案例,孩子的毛病没法纠正。这个孩子马上要上初中了。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坐姿很差,握笔姿势差,握笔非常靠下,为了看清作业本上的字迹,他就要歪着头看,就是这样,握笔姿势差导致他坐姿差。他的妈妈看见了,就在后面拼命地吆喝他。一吆喝,他就直起来了。这个孩子到最后完全是靠提醒的,后来烦了。妈妈觉得喊了那么多次,你竟然还不纠正?你什么态度?孩子才说,我写作业赶着呢,你还要喊,不烦吗?作业多,写作业当中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就是这样一个案例,喊了很多年都没有解决,问题不在喊上面,而是要让孩子做成自发的行动。告诉孩子,首先身材美不美、今后你长得帅不帅,和现在有关系。第二,不要以喊的方式提醒孩子,因为口头表达,人都会带感情。第一次你提醒保证你的状态正常,喊了五次之后,你们肯定会带情绪。带了情绪之后,可能不只是提醒,可能会有批评、指责、唠叨。

和孩子交流有些办法,可以用手势表达,动作交流。这是最有效的指令,这没有任何情绪问题,避免了妈妈的不满、爸爸的呵斥,没有孩子的道德评判。有的家长忍不住了,大声训斥孩子说“就你这孩子,将来不会有啥出息,白养你这么多年……”话讲到这种份上,就太伤人了,伤大人的心,更伤孩子的心。在烦作业的事情上,我们作为父母要更好地克制自己的情感,找更妥善、更科学的办法来和孩子互动。

害怕学习,也一样的,很多孩子有学习障碍。我举一个例子,现在家长知道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重要性,很多孩子怕看书。为什么?这些书是你帮他买的,听说这个书很好看。我也做过实验,我买了我们年轻时候看的那些书,给我女儿看。那些书都是什么《百年孤独》啥的,孩子看了一点,说“妈妈,里面谁是谁我都分不清”。如果是家长认为好的书、经别人介绍的书,可能是孩子不感兴趣的,和他的关系不大。要想让孩子爱看书,首先是让孩子去摸索,让他亲自去挑选,让他自己判断哪些书值得看。当然我不是说别人推荐的书都没有用,一些很优秀的儿童作品,还是值得给孩子看的。这些学习问题,都有一些方法可以纠正、补救,让孩子最终面对和适应。

《科学生活》:青春期的孩子特别叛逆,家长该如何陪伴孩子顺利度过这个多事之秋?

薛博士:很多孩子在青春期都表现为“怒叛逆”,青春期孩子叛逆期到来的时候,家长非常头痛,孩子在想什么?第二天搞什么动作?家长都不知道我举一个身边的案例,有一个家长很不错,她的孩子非常叛逆,在教室里能和老师闹翻天,把老师气哭,会和教导主任拍桌子。孩子叛逆到这种份上,所有人都头疼。孩子在家一个星期不和爸妈说话,和爸妈冷战。孩子叛逆到这种份上,你怎么办?作为家长头疼,你能不管他吗?这个家长做得比较好,他说:“这个孩子有一点好。可能我讲了很多没有用,99%是没有用的,但只要1%我讲对了,孩子立马就变了。”这个孩子现在已经出国了,到瑞士留学去了,非常优秀的孩子。他们之间的对话经常是这样的,一大早在家里,妈妈说,女儿,我再和你说一番话,最后和你讲一次。女儿说,什么最后一次?这个话你明明昨天讲过两遍了,一模一样的难道还要再讲一遍吗?她说,不管你怎么说,我还要再讲一遍。其实家长对一些事情是有想法的,我们一直在动脑筋,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实际上每一次谈话,每一次都有新的思考。不断地尝试,我们期望可能会找到哪一点可以触动到孩子的心。家长说,我不会说你滚、你走,我会说“不管怎么说我是你妈妈,我要对你负责任,这件事我希望你按照这样的方式做,这是我的底线”,妈妈每次会这样耐心地和孩子说,这是有作用的。孩子极端叛逆的时候,她看起来蔑视你所说的所有话,但是你还在用语言和他沟通,这就是情感支持,孩子没有被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