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打动人心的爱情句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我这一生最奢侈的事,就是途中与你相遇,然后相濡以沫,共闻花香。
因为你,每天很晚入睡,只为了等你,和你聊聊;因为你,我会时不时拿手机,看有没有你的短信;因为你,我会莫名的生气,莫名的无理取闹;因为你,我变得很纠结,变得不知如何是好。你的一句话可以改变我的心情,你的一条短信可以左右我一天的情绪。这一切都只是因为你。
只因你太美好令我无法坦白说出我爱你。
如今我已经记不清,曾经多少次和你一起走在海滩上了。但我相信,那亘古不变的海风海浪会记得我俩的每一个絮语晨昏
每一个人的缘分不同,相爱的时间也会有长短,只有尽心尽力的去做,我能够做到的就是:我会让我的爱陪你慢慢的老去。
我绞尽脑汁想写首赞美你的诗,但我失败了,因为即使全世界最美的言辞集中起来,也不能形容你美丽的万分之一呀!
明天,能和你在一起的一天,就是美好的一天。
遇见你,是我一生的幸运;爱上你,是我一生的快乐;失去你,是我一生的遗憾;没有你,无法感受心灵的震撼。
昆山民歌属于吴歌的嫡系支脉,既有吴歌所具有的一般共性,又有昆山民歌特有的个性。1984年发现的长篇爱情叙事吴歌《老囡嫁人》就是这样一首不可多得的昆山民歌,它保存了昆山地区在那个时代特有的生活场景,蕴含着昆山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是该地人民群众智慧、愿望和心理的真实体现,为我们研究明清时期的思想理念、风俗礼仪、生活方式、婚姻习俗、传统节令、方言俚语等,提供了极其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一、一场缠绵悱恻的爱情悲剧
长篇爱情叙事吴歌《老囡嫁人》叙述了的是农家后生郭华和富家千金殷凤英热恋相爱,但因封建旧礼教束缚,最终未成眷属而抱恨终生的凄美爱情故事。
细细品尝《老囡嫁人》,其吟唱的爱情悲剧很有典型意义:殷家村的殷老伯,人到中年喜得“老囡”凤英。凤英自小讨人喜欢,“果然是聪明的小姣娘”。江南出绣娘,凤英也是绣花高手,她会“绣出八九七十二朵芙蓉花,绣得朵朵带露粉花香”。郭家庄郭华是远近闻名的民歌高手。喜欢对歌,是那个时代年轻人的普遍爱好;两人第一次见面,就因为对歌。郭华大胆地追求爱情,勇敢地情挑凤英;凤英机智聪敏地回应。一来二去,一个有情,一个有意,可谓是一“对”钟情。但是,一旦面对“有意搭情哥来攀谈”的凤英,郭华却反倒显得木讷,还在猜想“勿得知妹妹真心阿曾动”;即便是面对凤英大胆而明确地邀请“跳粉墙”约会,郭华还心存疑虑。郭华赴约之后,两人品尝了爱情的甜蜜,“鸳鸯枕上好风光”;但是事实却是“爹娘作主婚姻办”,凤英含泪远嫁彭家庄。婚后13天,郭华大胆冒充舅爷“假做送礼去望姣娘”。面对天壤之别的丈夫与情人,凤英深切感受到“亲夫勿及我情哥好”,毫不犹疑地“开箱拿出绫罗缎,七尺围巾送情郎”。短暂的见面之后是源源不断的思念……
爱情永远是最具有魅力的主题,爱情悲剧永远是最能够打动人的题材。年轻人始终在追求婚姻自主,但是封建社会婚姻大事得依媒妁之言父母之命。于是:一方是向往、追求、抵制、抗争……,一方是束缚、控制、扭曲、打压……,专制社会,有情人难成眷属,美好的东西被“撕破”,被摧残,被扭曲,从而产生强大的冲击力和感染力,这就是爱情悲剧作品长盛不衰的魅力所在,也是《老囡嫁人》得以流传至今的内在原因。
二、一幅异彩纷呈的民俗风情画
民歌是社会基层群众在漫长的生活、劳动过程中创作的,它是现实生活的写照。艺术是生活结晶,民歌源动力在生活的深处。《老囡嫁人》作为长篇叙事吴歌,其容量之大,场面之丰富,令人叹为观止。洋洋772句,全面反映了江南的地理生态、水乡的生活场景、昆山的风土人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清末民初江南农村的民俗风情画卷。
江南水乡,河网交叉,家居依河而建,出行以船代步,老百姓“时常摇船江里行”。故事开头男女主人公第一次见面时,郭华在摇船,凤英在河埠头。两人约会要用船,凤英远嫁,对方迎亲用的是船,郭华冒名探望也是靠船。
江南是种植水稻的,拔秧、插秧、耘稻等是主要的劳作。为了方便休息,田头搭建了简易的风凉棚。昆山民歌代表作就是《搭凉棚》。
《老囡嫁人》定型于清末,反映了当时的商业氛围。从郭华为准备“新舅爷”的见面礼看,市场不但相当繁华,并具有了很强的品牌意识:“河南枣子长一寸,河北雪梨重半斤。南京板鸭捧台盘。金华火腿江北鹅,苏州麻鸭捧台盘。杭州荸荠斜塘藕,广州橘子捧台盘……”吴地重视美食文化,在全国是比较突出的。《老囡嫁人》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美食王国的传统文化。
三、一部水乡婚礼的经典样本
长篇叙事吴歌《老囡嫁人》分量最重的是婚礼部分,简直就是一部水乡婚礼的经典样本。
婚姻大事,首先是提亲,媒人来女方家里索取姑娘的生辰八字,俗称“请月生”。媒人把“月生”帖子送到有意接收的男方家后,男方请人看两人的“生辰八字”是否相克;如果顺利,就可以定亲。定亲由媒人负责“通讯”女方。定亲以后,“约定好日要做亲,选了好日好时辰,那怕铁路要行程。”结婚的黄道吉日一旦决定,婚礼大典进入倒计时。黄道吉日一到,男方发轿迎亲,“男家发轿闹盈盈,流星花爆勿停声,”“喇叭唢呐迎新人。”接新人有接、迎的规矩,男方备好“六礼”,“花花轿子到墙门,大门关得紧腾腾,六行礼钱全端正,三吹三打就开门。”结婚自然是大喜事,但是作为马上要离开娘家的新娘,却要与母亲哭着分手,叫“哭出嫁”:母亲逐一关照女儿。
一路上吹吹打打到夫君家,第一是拜公婆“四拜天来四拜地,四拜公婆两大人”。最热闹的自然是“堂前起拜结成亲”。“笙箫细乐闹盈盈,红绿牵巾手里捏,夫妻移步进房门。”进了房“夫妻吃盅同杯酒”与“和合汤”。至此,婚礼大典告一段落。
四、一股摄人心魄的艺术感染力
能够打动人心的作品,离不开艺术手法的娴熟运用。与大多数民歌一样,《老囡嫁人》同样注重运用中国传统的艺术手法――赋比兴。铺陈、排叠的句子,比比皆是。凤英面对媒人,询问夫家的情况,“吃郎茶,是郎妻”,铺陈5组40句,显示凤英的关注。当这对有情人难成眷属时,两人喝分手酒,从“初杯酒”到“第十杯酒”,铺陈10组40句,刻划“两人肚里痛伤心”的情景。凤英出嫁,铺陈10组40句,描摹母女俩“哭出嫁”时心有千千结的心态。有时叠用比喻:“好像三岁孩童呒娘叫,早啼夜哭断肚肠!好像新出壳小鸡呒得老鸡孵,正要同道却各自行……”极富想象力,生活味道十足。
楚地民歌历来以缠绵悱恻、情意深长见长,刘邦采用四面楚歌,给了楚霸王致命一击。昆曲“水磨腔”就是吸收了昆山民歌的莞尔多情、感情细腻。《老囡嫁人》郭华摇船去探望凤英的场面,可谓是淋漓尽致的刻划:“摇得船头上清水纷飞飘,橹板头刮水翻波涛。摇得生丝橹绷纷纷烂,橹人头出火水来浇。摇得船舱里礼物蹦蹦跳,情哥送礼眯眯笑。摇得一河两岸水发跳,岸上人人都赞好。”形象生动,语言流畅,节奏明快,琅琅上口。
五、一本方言俚语的“活字典”
1、钻石像情人炯炯有神的眼睛,深情的注视着你,它是纯洁爱情的标志,表达对爱情的永恒追求和忠贞。
2、其实在每个人胸中都蕴藉着一块蓝钻,她在心灵的深处独自闪烁着雅洁的莹辉,她关注着我们的一言一行,时刻都在提醒着我们要谦和友善,要沉稳内敛,警示着我们应该淡然地面对人生。
3、金刚石是碳的同素异形体,其特有的晶体结构,使它成为一切已知物质中最硬的一种。金刚石指的是未经加工的原石,经琢磨而成装饰物的叫做钻石。世界头号钻石“库利南”钻石被誉作“宝石之王”。英国王冠上镶的是印度名钻“光明之山”,王杖上镶的是南非名钻“非洲之星”。
4、话说1939年,由于经济不景气,戴比尔斯为了打动世界钻石需求,打出了“A diamond is forever”的经典口号,这20世纪堪称经典的广告语跨越了一个世纪,打动了无数沉溺在爱河中的情侣,并让他们更加期待爱情的永恒。人们开始习惯将结婚60周年称为钻石婚,坚强、庄重,美满幸福。
5、这么璀璨,这么晶莹,这么透亮,钻石啊!你的美丽,你的灿烂,你的魅力,还有你的熠熠生辉,令人无法抗拒。
6、是什么在发光?是金子?是钻石?不是金子却胜似金子,不是钻石却胜似钻石,那是父亲爱子女的心,父亲的话是少的,笑容却是甜的,父亲的背是弯的,田地却是绿的。
7、人生最可贵的事是人与人之间于患难处同舟共济,风雨同行,不计个人得失与生死。这样的人都有一颗钻石般的心。
8、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有何尝不是这样呢?有许多眼前看似鹅卵石一样的东西被我们如敝履般地丢弃了,然而,忽然有一天,当我们需要它的时候,它就变成了钻石,而我们却不得不为以前丢弃它而懊悔不迭。
9、昨天还是一块煤,明天被一道无名的液体浸润过后,立刻成为毫光万道的钻石了。
10、铂金与彩金的交相辉映完美配合了希腊的神秘韵味与现代的高贵气质,双色搭配流露独特的风格。
11、在各种名贵首饰中,钻石向来最得女士们青睐。然而,古代中国人研究珠宝器玩虽出神入化,但对“宝石之王”竟然有眼不识泰山,连被誉作“贵族生活百科全书”的《红楼梦》也对它不屑一提。这是何故?
12、钻石带给女人的不仅是梦想与美丽更闪耀出知性睿智的动人光芒,当设计师的非凡创意遇上钻石的玄熠多彩,成就了一段相辅相成的姻缘。
13、一清如水的生活,诚实不斯的性格,在无论哪个阶层里,即使心术最坏的人也会对之肃然起敬。在巴黎,真正的道德,跟一颗大钻石或珍奇的宝物一样受人欣赏。
14、钻石恒久远,一颗永留传……钻石就是宝石级的金刚石。
15、那是一条紫色的圆形钻石项链,上面有一个小小的方形纯银吊坠挂着,散发出一种纯洁的光芒,晶莹剔透的颜色,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
16、人们把钻石视为勇敢、权力、地位和尊贵的永恒象征。
17、刚踏上社会的我,就像离开高山的岩石,有棱有角,以为自己是块钻石,经过岁月的打磨,原来只不过是块鹅卵石。
18、1993年,这经典广告语的中文版本问世,“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也从此改变了中国人婚庆以配戴黄金、翡翠的传统局面,进而形成了中国新婚人们“无钻不婚”的全新理念。代表贞洁、高尚和爱情永固的钻石,成为了承载两人爱情最美好的信物。
19、独一无二的钻石,紧扣相系,一生相守。
20、每一颗钻石都独特罕有,就像每一段爱情也各有新意。而钻石的每一种切割形状更有不同的寓意。选一颗最能表情达意的钻石,代表属于自己的爱情和婚姻。
21、这条钻石项链,是灵魂的晶体,凝聚着璀璨,晶莹,透亮。
22、如果,你的心灵深处的那个人不是你的婚姻伴侣,那么就将她(他)尘封,让她(他)在你的世界里冰封!成为琥珀,最后成为钻石!
23、这条项链,钻石的炫彩与铂金的自然有如相濡以沫的恋人。
24、人们开始习惯将结婚60周年称为钻石婚,坚强、庄重,美满幸福。
25、那银色的项链镶嵌着蓝色的钻石,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戴在她光洁的脖子上显的更加美丽。
26、而在现代西方社会的习俗中,钻石还是“四月生辰石”。人们往住在这个月份来临之际购买钻石首饰赠送四月份诞生的恋人或朋友,以表达对爱情和友谊的坚贞、牢固。
27、钻石镶嵌于花朵中闪耀着光与影的恒久魅力撩人心扉。钻石的炫目华彩令她纯美娴淑的气质更加锦上添花。
28、繁富而灵气的钻石以自身的色相吸来光束吞下再软软地吐了出去,那是温润委婉的具各种意向的芒辉:绿中滴翠,黄里透蜡,白间溢奶,赤中怀丹,紫里藏贵,黑中裹黛……,把宝玉世界的精髓都一一抖了出来,让它们在你头脑里流连忘返,相互顾盼。
29、除了无比坚硬,钻石最吸引人的特点就是璀璨耀眼。古希腊人相信钻石是天神的眼泪,将钻石列为行星宝石中的“太阳”;有人说钻石是星星撒落在地面的碎片;也有人将钻石列为狮子星座的吉祥宝石。
30、除了无比坚硬,钻石最吸引人的特点就是璀璨耀眼,闪出七彩光芒,迷惑了了女人的心。
31、珍惜现在要比期望未来要重要得多,生活给予我们的实在太多了,可惜大多数人都不懂得珍惜。钻石就在我们身旁,关键是我们要有一双发现生活,发现钻石的慧眼。
32、高贵华丽的金色不仅仅是一种颜色,也是一种价值,取向和品位,散发着含蓄的光芒。()
33、她深情款款的看着他,他打开精美的首饰盒,在这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钻石戒指闪出七彩光芒,让她开心不已,他单膝脆下……
34、只要精神保持完整,不在高谈阔论,勾心斗角,着书立说,研究学问,治国治民,发明创造,驰骋疆场等等上面消耗,它就能吐出非常强烈的潜伏的火焰,好像一块未经琢磨的钻石保存着所有的光彩。一有机会,这一点灵性就会突然爆发,有飞越空间的巨翼,有洞烛一切的慧眼:昨天还是一块煤,明天被一道无名的液体浸润过后,立刻成为毫光万道的钻石了。
关键词 天鹅 表现手段 审美价值
引言
《天鹅》是音乐爱好者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有两首,其中一首是俄罗斯伟大的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笔下《天鹅湖》里的《天鹅》,另一首是法国作曲家圣桑笔下《动物狂欢节》里的《天鹅》。我们分别试从以下几方面去欣赏她们各自的精彩和魅力:
一 《天鹅》的创作背景
柴可夫基是十九世纪俄国伟大的作曲家,他的作品不仅在俄国,而且在欧美都大量上演,他赢得了人们的普遍尊敬和爱戴。其笔下《天鹅》的雏形创作于1872年的6月和7月之间。热爱大自然的柴科夫斯基来到美丽的乌克兰。住在卡绵卡的妹妹家里。妹妹家里的孩子们深得他的喜欢,他根据中世纪的德国童话为孩子们写了一部小型芭蕾舞剧音乐《天鹅湖》。3年以后,柴科夫斯基接受莫斯科皇家剧院经理部委托,以此为雏形创作芭蕾音乐。
圣桑是十九世纪法国的作曲家,最先创作了交响诗这种体裁和歌剧《参孙与大利拉》。赢得人们的永久怀念:并以在开拓法国音乐方面所作的努力为人称颂。十九世纪的法国文学艺术界是以浪漫主义为主流,1886年初。圣桑应邀为法国大提琴家夏尔,勒布克举办的狂欢节音乐会写了《动物狂欢节》这首组曲,《天鹅》则是这首组曲中的第十三首标题小曲。
二 《天鹅》背后的故事
柴可夫斯基笔下的《天鹅湖》是一个神话故事,取材于俄罗斯民间故事《天鹅公主》和德国作家姆宙斯和童话《天鹅湖》。描述的是美丽的公主奥杰塔与女伴们在天鹅湖畔采摘鲜花,被住在悬崖上的恶魔罗特巴尔特用魔法变成了栖息在湖面上的一只白天鹅,只有到了晚上才能恢复人形,一日,公主与齐格弗力王子相遇,相爱了,公主向王子叙说了自己的悲惨遭遇,并告诉王子:唯有真诚的爱情才能破除魔法。最后爱情的力量战胜了魔法,奥杰塔得以恢复人身。
圣桑笔下的《动物狂欢节》是采用当时某些音乐大师及他自己一些作品中的素材揉合其中,加以夸张和变形,并冠以动物的曲名,含有善意的戏谑成分和明显的讽刺色彩,因此。作者禁止在他生前出版和继续演出。只有第十三首《天鹅》是同意作为大提琴独奏曲单独出版和演奏。作者在乐曲中赋予天鹅某种拟人化的情操与美感,描绘与赞咏了天鹅的圣洁、优雅。
三 《天鹅》主题乐句
柴可夫斯基笔下的《天鹅湖》全剧分四幕。《天鹅》主题音乐b小调,中庸速度。4/4拍。如下图:
这一主题由双簧管以动人的音色从高音区出现。扣人心弦,接着一个音阶级进式的上行乐句子出现,描绘出纯洁、端庄、温柔而略带忧伤的天鹅公主的形象。
圣桑笔下的《天鹅》主题音乐G大调。中速,6/4拍。如下图:
这一主题由大提琴在中音区奏出,它那优美而舒展的音调,高雅而圣洁的气质立刻拨动了人们的心弦。紧接着一个音阶式的上行乐句出现,音域更加扩展,描绘的是舒展自由的天鹅时而徐缓地飞旋在天空,时而从容不迫的浮游于水面的形态。
四 《天鹅》的表现手法
柴可夫斯基笔下的《天鹅》是四幕芭蕾舞剧《天鹅湖》音乐里第一幕第一场结束前的音乐。先由双簧管以动人的音色奏出温柔的略带忧伤的天鹅主题,这一主题在全剧中贯穿发展,起着主导动机的作用。
在呈示这一主题的同时,竖琴在弦乐的震音陪衬下,奏出了悠缓舒展的琶音,使人仿佛看到静静浮游的天鹅,在湖面上漾起了层层涟漪。竖琴的伴奏使天鹅主题更为柔美清纯,这一主题反复一遍后续继发展,双簧管奏出渐渐上行的旋律,使乐曲的情绪逐渐激动,仿佛在诉说着奥杰塔的不幸遭遇。如下图:
接着。在乐队伴奏下圆号用柔润的音色再现天鹅主题,小提琴和中提琴重复了双簧管奏出的如泣如诉的旋律。随后,整个乐队奏出悲愤的乐声,表现了对奥杰塔命运的同情。天鹅主题再次由整个乐队奏出后,大提琴等低音乐器将这一主题再一次轻轻地重复,仿佛在为奥杰塔的命运黯然神伤。
圣桑笔下的《天鹅》是《动物狂欢节》里的第十三首小曲,由单主题发展而成的三部曲式。乐曲一开始,钢琴就以弱的力度在通过G大调的主和弦上的分解和弦,清晰而简洁地为我们奏出引子。使人仿佛透过淡淡的迷雾,看到了森林环抱之中的一泓湖水。宁静而清逸。接着由大提琴在中音区奏出旋律优美的天鹅主题。
《动物狂欢节》里的中间部分由第一部分主题的音乐材料发展而成,如下图
它所表现的感情更内在、更热切,犹如对天鹅高洁的形象的歌颂:也仿佛表达了作曲家对美好、高尚的事物的深切渴求。这一曲调的二、四小节在连续上行级进之后,分别下行四度大跳,给人一种感慨万端的感觉。
第三部分,是对第一部分的再现,音乐重奏出天鹅那优美的主题,仿佛是天鹅那高洁、端庄的形象又展现在人们的面前,最后,随着音乐力度的逐渐减弱,旋律的逐渐下行。钢琴伴奏从高音区向中、低音区的过渡,使人感到那美丽的天鹅已渐渐地消失在远处的天际。湖面上又恢复了原来的平静。
五 《天鹅》蕴含的审美价值
好的艺术作品都蕴含着较高的审美价值,《天鹅湖》中的“天鹅”主题音乐写了主人公优美纯洁的性格和忠贞不渝的爱情,体现了人类对美好爱情的永恒追求。音乐具有鲜明的性格和强烈的感染力,使听众沉浸在诗一般的抒情、优美之中,通过“天鹅”主题音乐塑造了“白天鹅”的形象,由“天鹅”主题音乐而深化的富于旋律的《天鹅湖》全剧音乐被评论家们称之为“第一次使舞蹈作品具有了音乐的灵魂”。
电影音乐是电影艺术的重要内容,是诠释电影主题、强化情感表达的重要方式。虽然电影音乐仍保持着音乐的抒情性、含蓄性、朦胧性等特点,但在表现方式上受到很大限制,如要与电影的风格样式、人物性格、题材内容相吻合,必然受电影画面、故事情节的影响与制约。
(一)音乐融合度高
《音乐之声》的音乐曲调简洁流畅、情感真挚朴实,与剧情高度融合而不着痕迹,欣赏影片时会使人感到如沐春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如影片开头马利亚在原野上高唱歌曲《音乐之声》,优美动听的旋律与阿尔卑斯山优美的自然风光融为一体,展现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的艺术美,让人产生无尽的遐想;在修道院中,修女和院长用宣叙调演唱,音乐风格幽默诙谐,表现了马利亚活泼好动、调皮可爱、狂野不羁的个性,令人耳目一新。影片插曲《孤独的牧羊人》《哆来咪》《晚安,再见!》等是值得细细品味的音乐佳作,尤其是抒情之处更是充满了浪漫的生活气息,实现了抽象音符与影片故事情节的完美结合。
(二)音乐通俗易懂
《音乐之声》之所以家喻户晓,与通俗易懂、雅俗共赏的音乐风格有着密切联系。剧中音乐情感朴实、旋律优美、流畅,唱起来合辙押韵,听起来通俗易懂,如马利亚教孩子唱歌时就创作了简单易学的歌曲《哆来咪》,歌谱由七个自然音阶构成,歌词都是形象化的句子,内容生动形象、简单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孩子们的载歌载舞与流动的电影画面完美地结合起来,给观众呈现了一幅美好的生活图景;再如《雪绒花》《孤独的牧羊人》等电影插曲也都具有线条明晰、旋律流畅、简单易懂的音乐特征。
(三)音乐内涵丰富
《音乐之声》中的音乐不仅通俗易懂、贴近生活,而且情感丰富、内涵深刻,有着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作曲家理查德•罗杰斯负责该片的音乐创作,他非常注意音乐的艺术性,通过生动鲜明的音乐形象、丰富的音乐内涵,表达了真挚而朴实的情感,如插曲《雪绒花》就用通俗易懂的歌词、简洁流畅的曲调、奥地利民歌的音乐风格表达了对质朴的雪绒花的赞美,也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雪绒花,雪绒花……永不败,愿我祖国春常在”,虽然音乐形式简洁,但内容丰富,意蕴深刻,有着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能与听众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四)音乐画面感强
《音乐之声》中的音乐有着较强的画面感,这些电影音乐往往与描绘的事物、展现的故事情节紧密相连,音乐和剧情的完美结合创造出优美的意境,通过优美的歌词能使人联想到生动的电影画面。如插曲《雪绒花》中简洁的歌词、动听的音乐,使人联想到漫山遍野的雪绒花和微风吹拂下摇曳的小花瓣;《孤独的牧羊人》中简明的歌词、活泼的乐曲,生动展现了简单而平凡的牧羊生活,表现了牧羊人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电影《音乐之声》的音乐功能
《音乐之声》用音乐剧的形式讲述了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那动人心弦的故事情节与悦耳动听的歌声、精彩迷人的人物对白等共同展现了影片的艺术魅力,给人们留下了挥之不去的记忆。《音乐之声》的音乐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推动剧情发展、烘托场景气氛、塑造人物形象、深化影片主题等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
(一)渲染影片气氛
《音乐之声》中导演用歌曲演唱取代对白,用歌舞展现人物动作,用歌声表达思想情感,使音乐成为营造场景气氛、展现故事情节的重要途径。影片开头,导演用镜头展现了皑皑的白雪、连绵的高山、无际的高原,主人公马利亚拥抱美丽的自然风光放声歌唱,展现出一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态度,使影片形成一种积极向上、轻松明快、清新活泼的场景氛围。当镜头从阿尔卑斯山麓推到在山顶载歌载舞的马利亚时,带给观众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雄伟壮观的大自然与美妙的音乐旋律相互交融,产生一种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
(二)推动故事情节
《音乐之声》以音乐贯穿全片,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使音乐成为影片中最激动人心的部分,从高山之巅那充满激情的《音乐之声》到音乐节上深情款款的《雪绒花》,音乐成为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重要方式。巨星成龙说过,我喜欢的不是史泰龙的枪炮,也不是施瓦辛格的特技,而是温馨甜美的《音乐之声》,从那里可以感受到淳朴、简单、真挚的情感。在影片《音乐之声》中,插曲《哆来咪》巧妙地将马利亚与孩子们联系起来,发挥了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独特作用。当家庭教师马利亚进入上校家中,随着上校的哨声响起时,孩子们像小士兵一样冲出卧室,迈着整齐的步伐走下楼梯,上校这种军事化管理方式显然不妥,因此,马利亚带着孩子们郊游时就唱起了欢快动听的《哆来咪》,蓝蓝的天空、清澈的河水、甜美的歌声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当音乐响起,七个孩子就像跳动的音符,随着音乐在草地上欢快地奔跑,展现了自由奔放、朝气活泼的青春旋律。同时,马利亚将抽象的音符比喻为通俗易懂、具体可感的事物,如小路、喝茶、小动物、阳光等,马利亚那活泼开朗的性格、独特的教育方式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受到孩子们的喜爱。
(三)深化影片主题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