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吊顶实训总结

吊顶实训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吊顶实训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吊顶实训总结

吊顶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装饰材料;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0

一、高职“装饰材料”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建筑装饰设计与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其根本任务在于运用物质材料技术和艺术手段创造适应于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室内环境,通过室内装饰表达出人们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建筑装饰材料是具体艺术表现形式的物质基础,亦即建筑装饰材料也是建筑装饰工程的物质基础。其材料本身的纹理、色彩、光泽、质感、质地、形状和物理性能等都直接影响着设计风格和装饰效果,优秀的室内设计项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不同装饰材料和施工去完成和体现。另一方面,在建筑装饰工程中,装饰材料的成本占建筑装饰工程总造价的50%-70%。因此,装饰材料是建筑装饰设计专业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室内设计师完成一项设计项目所必须细致把握的一项工作。

建筑装饰材料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从本专业选择的教材来看,其主要内容是以介绍材料的技术性能及化学组成为主,对材料的视觉效果和对空间的创造能力、艺术表现和对人的心理反应等涉及的内容较少,这对高职院校为培养从事建筑装饰设计的设计师来讲,是极其匮乏的。同时,多年的教学经验与毕业生调研反馈,很大一部分同学在毕业后的装饰设计工作过程中对装饰材料的材质感观与视觉感观的转换,需要很长时间来适应。一般学生对装饰材料课程的学习非常重视,但无从入手,经常在毕业后的半年间大部分时间泡在材料市场。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建筑装饰设计专业发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优化装饰材料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二、高职院校建筑装饰材料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多年的教学和调研中发现高职院校“建筑装饰材料的传统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建筑装饰材料是建筑装饰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所述内容是装饰装饰装修工程的重要物质基础,其内容繁多,经验性、实践性强;而现行教材内容较为驳杂,且整体性、逻辑性、各章节间的连贯性较差,多为理论性内容,对于高职的学生来说,学习过程常常感到枯燥乏味,失去兴趣,也会因内容较多难于记忆而产生畏惧情绪,这些显然是高职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不利因素,也给这门课程的教学带来了重重困难。

第二,传统的教学方法通常是课堂上进行理论课的教学,课外带学生去材料市场调查收集装饰材料相关的资料和信息,由于每个班级的学生数量较多,教师的数量有限,加之材料市场场地分散,装饰材料的种类繁多,另外商家的商业化模式,很多材料市场和材料商若知道是学生考察实习,都不太欢迎,甚至对考察学习的同学进行恶意驱赶,直接打击了同学的学习热情,不利于同学们的材料认知学习。

第三,尽管绝大多数同学期末理论考试成绩优秀,但是在课外动手进行各类材料饰品的制作和真实的工程设计案例时常常无从下手,他们对装饰材料的真正理解和实际运用呈现红灯一片,造成大批毕业生会讲,在校的三年学习不如在企业呆半年更有成效。

第四,部分学校实训实习场地内的工具和操作平台数量相对较少,展示的材料样品陈旧,很多装饰材料及施工工艺展示手法单一,新旧材料缺少更新,材料实训室实际成为材料样品的摆设区。

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根据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学特点及当今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要求,基于职业能力的提高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为导向,建筑装饰材料课程的教学要由室内走向室外,由课堂理论教学走向施工现场教学。基于我校优越的实训条件,在建筑装饰材料课程的多年教学过程中,大胆尝试了各种各样的教学改革。具体包括:针对课程特点,优化课程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使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实践教学环节,提出多种的学习实践。

(一) 教学内容改革

根据装饰材料的学习特点,课程内容从具有实用性、针对性、先进性和经济性原则考虑,课程内容优化具体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首先,课程内容要具有实用性。任何知识都应学以致用,特别是装饰材料与实际设计案例联系尤为紧密。课程内容的空洞、乏味极大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实用性教学内容使学生更加明确学习的目的和动机。因此,课程内容的选择上,根据装饰材料在建筑装饰装修过程中的运用特征,重点以培养学生熟悉各装饰部位装饰材料的类型、特点、性能及价位档次,擅长于在各类工程和使用环境下,合理、正确、艺术地选用不同装饰材料的运用能力作为教学目标。

第二,教学内容及时更新。装饰材料类型的更新不仅受到当前建筑装饰设计的趋势影响,还受到当时的各种工艺技术发展的制约。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设计多样化的趋势与新工艺新技术的成熟推动着装饰材料不断地更新换代,教学内容的及时更新与学生在未来的职业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以至于影响到学生在装饰行业内的竞争优势和生存机会。

(二)教学方法改革

为了适应学生在装饰材料课程基础知识和认知过程薄弱的特点,对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整体改革,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以下方法:

1“案例式”教学法。是以一个单项装修工程的施工案例为主线,结合每种构造做法的特点,对装饰材料的性能要求,装饰材料与装饰构造的结合特点,以及装饰构造的表示方法,这条主线贯穿始终,变分散为集中,变模糊为清晰。即针对不同的施工实践在施工过程中的相似性原则,通过记录不同工种在现场施工的视频案例,结合实际施工案例进行有步骤的、阶段性和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以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清晰的逻辑思维方式,保证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完整性、连贯性,增强学生的直观认识,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教学目的。

2对比法教学。对于同一部位可以有不同种类材料使用的情况,将这几种材料采用对比法进行展示,譬如:作为吊顶的骨架材料,可以有四种材料——木骨架、轻钢龙骨架、铝合金骨架和型钢骨架。针对这四种材料的性能、特点、价位及使用条件对比讲解,并结合实训室的吊顶工程,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这几种材料并运用。

3“工学结合”教学法。教学过程中,我们摆脱了“填鸭式”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教学方法,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贯穿于完成建筑装饰材料的调查研究这一主线,从课前的准备、项目设计、检验与评价,教师的主导地位被充分体现;学生接受课题、分工合作、收集资料、整理总结,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整个教学过程实现教学做合一,保证了极佳的教学效果,其意义体现在:对各类装饰材料的质地、性能、特点和使用情况亲身感知,提高学生对各式各样装饰材料的认知效果;分工合作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与组织能力;工学结合教学,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所必备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4“案例评述”教学法。针对某一真实(或仿真)工程设计案例的装饰材料分析布置课题,要求学生分组,每小组成员在课后收集相关资料,根据案例针对性地了解各类材料的质地、性能、特点、价位和装饰效果,讨论合作完成完整的装饰设计材料分析报告。

5“情景式”教学法。对于实践性较强的装饰材料课程,感性认识是学生认识材料的重点。把教室里讲解的内容放在材料实验室、施工现场或材料市场等现场情景中进行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加深学生对材料本身的记忆。

(三)教学实践改革

虽然我校已有条件较完善的配套实训室,但材料市场与实际施工案例的考察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在材料陈列室所陈列的材料均是材料的样品,大规格材料的真实体验更能提高他们对材料的印象,而材料剖析实训室尽管能呈现工程构造,但它是静态的,学生进入动态的施工场景,现场体验材料的分割与肌理的组合,对他们进行更多的审美教育,而且要求他们课后对参观的场地进行实地材料总结,这对学生毕业以后掌握现场是非常有益的。

深入开展市场调查是作为装饰材料课程必须进行的教学实践活动,同时也是学生作为了解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的重要手段。装饰材料市场类型多样,有综合型市场、有建材超市如全国连锁百安居建材超市以及一些分布在社区的小型建材五金店。通过市场调查,学生直接面对产品,了解产品的品种、规格、价格、性能等丰富信息。

四、建筑装饰材料课程改革的绩效和促进

首先,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装饰材料课程改革实践中,学生的学习目的非常明确,就是如何选择适合装饰工程项目需要的、质量符合要求的材料。工学结合的教学方法,除了让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更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外,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掌握课程要求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促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大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课程改革基于材料的综合运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知识运用能力,有利于专业课程之间的衔接渗透。在课程教学改革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能够独立、完整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突破传统,通过解决一些实际工程案例来实现对知识点的掌握,大大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案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而如要解决问题,需要本专业相关课程的衔接渗透,综合运用各类知识,从而既是对先导课程延续又可为后续课程学习进行铺垫。

五、结语

结合高职建筑装饰专业教学特点,优化装饰材料课程教学内容,使学生深刻认识到装饰材料在建筑装饰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以及它与其他专业课程存在的必然联系,使学生学习的思路更加清晰、明确。通过实践性教学活动,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学习过程积极发挥学习的主动性,进一步拓展专业知识面,使得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极大提高,职业素养的培养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朱祖森,筑装饰材料课程教学创新浅探[J],职业教育研究,2004,(10);

吊顶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室内装饰施工教学 教学方法 学习目标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04.045 

室内装饰材料、室内装饰构造与室内装饰施工是室内设计及相关专业的主要课程,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之上,通过实践环节的训练,掌握在室内设计的实施过程中的装饰材料、装饰构造以及装饰施工的相关知识。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这三门课程往往是由不同的老师在不同的学期进行教学,而实际上,这三门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相互之间却是有着紧密联系的。分别的讲授造成了教学的很多障碍与弊端。 

本文试图通过对课程的教学改革,根据室内设计行业中助理设计师与室内装饰技术施工人员的相关工作岗位能力,对课程的内容进行重构,希望将这三门课程进行整合,以工作过程为向导,以岗位的职责为评价标准,消除教学的障碍与弊端,提升教学的质量,使学生能够快速掌握材料、构造与施工的相关内容,为能胜任室内设计相关岗位的职责打下扎实的基础。 

1教学中的问题 

1.1 课程之间相互重复 

装饰构造、材料与施工这三个知识群相互之间有很强的关联性,在进行其中一个知识群的教学的时候,如果不涉及其他两个知识群,那么知识就会变得很孤立。比如在讲构造的时候,如果不讲材料,构造就很难讲的清,讲施工同样离不开构造与材料,所以在分开进行室内装饰材料、室内装饰构造与室内装饰施工教学时,就不可避免地会造成课程的重复,教学的体系就会出现矛盾,造成课程知识点的碎片化,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就不能从完整的知识体系出发,全面了解课程的知识点。另外,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不同的课程有大量的知识点重复,也会影响备课的效率,从而造成课程资源的浪费。 

1.2 教学的逻辑性混乱 

教学是一个科学的过程,需要合理安排课程的教学计划,要根据课程的难易程度、课程的逻辑结构来进行教学安排,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室内装饰材料、室内装饰构造与室内装饰施工这三门课程如果分开教学,那么通常是由不同的老师来组织教学的,而不同的教师会以自己的学科背景和知识结构,对课程有不同的安排,甚至有矛盾的地方,那么学生在接受知识的时候就会无所适从,或者因为课程安排在不同的学期,造成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前后知识点无法衔接,造成教学逻辑的混乱。 

1.3 理论性教学过多 

室内装饰施工与材料类的课程是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课程的教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仅仅靠课堂的理论讲解是无法真正掌握知识点的,而现有的教学往往受教学条件和教学方法的限制,造成理论性教学过多的情况,使得教学效果不尽理想,如在讲授顶面装饰构造时,如果大量的教学时间被用于讲授吊顶的分类方法、吊顶的建筑结构,而不具体地结合材料、施工工艺去学习,在具体的吊顶结构面前去认知,从具体的施工程序上学习,那么学生就会迷失在理论的大海里,无法获得具有实践作用的知识。 

2课程改革的设计思路 

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邀请室内设计行业的专家进行指导,同时通过对室内装饰行业的人才需求的调查,将装饰构造、材料与施工这三个知识群进行整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优化课程的内容与结构,降低了理论部分的比重,增加了大量的案例内容的比重。在讲授理论知识时,穿插实际案例的讲解。在课堂建立虚拟的案例的场景,把学生带入虚拟的场景中,在教师的启发下,让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使原本枯燥的理论教学变得生动起来,通过学生兴趣的建立,使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的模式,变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积极的学的模式。 

确定的课程内容,是选择以施工现场为背景,以相关职业人员的直接需要为依据。根据照施工部位,以装饰施工任务或项目为载体,基于工作过程进行课程开发,并以之为导向进行教学设计;同时,以实训为手段,以学生为主体,设计出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内容。 

3课程学习目标 

3.1 知识目标 

(1)掌握室内装饰施工施工程序;(2)掌握室内装饰材料的特性;(3)掌握室内装饰工程构造; 

3.2 能力目标 

(1)能正确识图,绘图(主要是大样图、结构详图)。(2)具有装饰材料、施工设备与机具选择鉴别能力。(3)具备装饰施工中各项目的施工操作和技术指导能力。(4)具备装饰施工中各项目的质量检查、验收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施工项目的综合管理能力。 

3.3 素质目标 

(1)通过建立理论、实践一体化学习课堂,让学生拥有较强的职业意识。(2)通过分组练习,让学生拥有团队合作的意识。(3)通过教学实践过程中创新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4课程整体设计 

通过对课程目标的分析,按照课程的设计思路,我们将课程分为四个模块,如表1所示,第一模块是课程的导入,解决本课程的一些基本问题。第二模块是对于材料的认知,第三模块通过对地面、顶面以及墙面构造的学习和调研完成对室内装饰三大面的结构认知,最后第四模块,通过具体的装饰实例来深化对课程知识的理解。 

5课程改革的教学方法 

5.1 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法是以任务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法,在授课过程中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倡导“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学习,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如在讲授地面装饰构造时,就设计出教学楼地面装饰构造与材料调研、地面装饰材料调研等任务,通过具体的任务,使学生从身边的案例开始,培养学习的兴趣,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提高。 

5.2 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就是利用图片、视频、动画等手段模拟营造实际工作环境和工作状态的教学方法。由于图片、视频、动画等教学手段各有优缺点(见表2)。因此,我们根据它们的特点,并结合课程内容有选择性地加以运用。 

5.3 实践型教学方法 

创造各种机会,鼓励学生到装饰企业、装饰材料市场去调研、实习,以便进一步消化和吸收课堂及实验课所学知识,在实践教学是,通过具体的课程任务书,布置具体的实践任务,将在现场遇到的问题反馈给老师,在老师的指导和启发下掌握解决的方法,提高实践技能。 

6课程改革的评价体系 

课程的考核方法采用过程考核与综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学生的成长过程。本课程满分为100分,过程考核占50%,综合考核占50%。其中过程考核是依据学生上课的考勤情况、课程任务的完成情况、学生课堂互动表现、学习态度等方面由教师综合评定成绩,主要是考核的是学生职业素质方面的能力。综合考核是依据学生项目实践的完成情况、作品的展示效果及过程是否具有规范性,由教师综合评定成绩,主要考核的是学生专业方面的能力。 

7总结 

吊顶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网络;物联网;大数据

目前,党和国家以及贵州地方政府对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高度重视,出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贵州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3-2020年)》《关于支持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意见》等重要政策文件。项目组通过使用“实地调研”“文献研究”“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毕节职业技术学院现有校园数字化建设中已有的信息化建设规范、设施、系统等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后,发现存在“信息孤岛”、网络基础设施落后不完善、信息化运营维护能力较弱等明显问题,然后初步构建毕节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数字化建设规范,希望能为学院决策层提供参考,实现毕节职业技术学院“十三五”规划目标。

1需求研究

1.1需求调研

1.1.1问卷调查项目组根据经验制作了针对行政管理部门、学生的问卷调查表,从而了解到毕节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数字化建设已取得了一定进步,但还有很多不足之处。1.1.2实地调研一是项目组到信管中心机房了解网络、硬件及软件配置情况(网络拓扑如图1所示);二是到贵安新区相关企业调研大数据等新技术与校园数字化建设的关系;三是通过调研了解到物联网、云计算、虚拟现实技术、大数据、流媒体、触控技术等能更好服务教育,推进校园数字化的建设到新的高度。如使用云计算技术提高安全存储管理的作用;通过大数据技术实现学院在决策、管理、教学环节的智能化;物联技术能实现设备智能识别、感知物理环境,如可实现校园智能感应绿化灌溉、资产扫描自动盘点入账。1.1.3文献研究阅读《智慧校园智慧服务和运维平台构建研究》《数字化校园发展现状调查与展望》等大量文献,了解校园数字化建设国内外现状。

1.2现状

毕节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化建设现在较以前已有了较大的进步。然而,伴随各项主体工程的完成,信息化现状已不能满足需求,学院的快速发展对校园数字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需要更科学的顶层规划、设计(包括进一步消除“信息孤岛”“数据孤岛”等实际问题);二是网络基础硬件设施及配套设施需更规范;三是加强信息化运营维护能力。1.2.1顶层规划、设计情况如今毕节职业技术学院校园网现状为金海湖区政府牵头安排规划,对于信息化建设毕节职业技术学院尚未形成统一的、共享的规范,该校管理、教学、生活等各模块“信息孤岛”的情况比较严重。一是信息系统分散建设,OA系统、教务系统、视频监控系统、财务系统、关联性不强,存在重复建设的情况,缺乏统一管理;二是各类信息资源没有很好的共享关联,缺乏数据挖掘有用信息;三是数字身份认证不统一、不规范。1.2.2网络基础硬件设施及配套设施情况一是中心机房位于B栋3楼,目前已接入220伏、330伏电源,机房设施情况如下。一是有监控、精密空调、UPS电源、通风系统、防雷防火设备、门禁等。二是光纤接入情况为联通(300兆)、电信(100兆),学生宿舍不通校园网。第三,中心机房装修情况为:已有吊顶、防静电地面,无监控警报系统。四是无容灾备份设施及策略。五是身份数字认证不规范,校园一卡通系统、设备、管理方法较落后(水控、自助洗衣房、充电等系统接口为不同公司投入经营,均不愿意开放接口),未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园一卡通。1.2.3信息化运营维护能力情况一是信息化管理队伍弱小(信管中心为教务处下设科室,科室仅有3人且都兼任课教师);二是教职工虽然会使用信息工具,但能力不强,需提高信息技术素养;三是虽管理部门和教学部门都增设了大量的信息化硬件、软件,但维护和跟踪不够,信息化设备利用率低下;四是存在管理、教学、教研工作信息化不够导致效率低下的情况(如可以使用物联技术扫描盘点固定资产)。

2初步构建毕节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数字化建设规范

根据需求调研,使用SWOT图(如表1所示)分析毕节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数字化建设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综合权衡后,初步构建毕节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数字化建设规范。

2.1设计思想

2.1.1统筹规划设计,分步骤逐一实施邀请专家进行设计规划,本着“急、广、优”先建的原则,合理统筹,理清目标,分清阶段,稳步推进。要根据各阶段和各建设内容的特点,量体裁衣,制定科学合理的规范及实施计划,学院要跟踪、总体协调。2.1.2规避重复建设,做到承前启后对于现有系统和资源要充分利用和整合,规避重复建设,在此基础上再着手新设施和新系统的建设,建设中要考虑到技术的升级和可持续发展。2.1.3达到规定水平,具备特色要达到现今高职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定水平,同时建设要充分考虑毕节职业技术学院的实际情况,力争在专业特色资源和管理方面做出特色。2.1.4接地气,建管两手抓把“实用、好用”作为建设数字化校园项目的目标。不能重建设轻管理,建管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要重视维护和运营,要提高全院教职工的信息化素养,扩大信息化管理的队伍,建设和管理使用要相互协同。

2.2实施思路

毕节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化校园建设应与时俱进,向智慧型、智能型校园看齐,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弯道超车,后发赶超。从顶层着手考虑,应在四个方面进行建设:校园服务体系;教育云平台;资源体系;业务应用平台。2.2.1服务体系请一流专业专家团队运营维护,为毕节职业技术学院提供更实用、更优质的服务。2.2.2教育云平台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要求,提供需要的接口标准,扩展基础平台,从而与未来的智慧城市融为一体。2.2.3资源体系这是属于学院内部的软硬件资源,包括硬件设施、数据、信息等内容,要承前启后,做出特色,充分利用,更新及时。2.2.4业务应用平台应整体设计毕节职业技术学院“管理、教学、生活、文化、服务、科研”等方面的业务应用系统,更加智慧、智能服务全员干系人。

2.3平台初步布局

结合毕节职业技术学院实际业务,教职工、学生、家长等作为业务干系人,把业务初步分为“管理、教学、生活、文化、服务、科研”6个主要模块,如图2所示。一是构建统一管理平台、统一门户和数据中心、统一权限管理和运行维护中心,整合软硬件、数据、信息,集成分析和挖掘数据;二是构建管理模块要根据规定标准和实际工作需求再造业务流程,利用物联网传感器等先进技术,实现人、财、物、事的智慧型管理;三是构建教学模块要始终牢记服务学生、教师,实训管理中3D虚拟模仿技术要理实结合,要有丰富的数字教学资源;四是构建生活模块要充分利用物联等先进技术构建智能感知、灵活的校园;五是构建服务模块要扩大服务范围,服务社会的职能要增强,要开发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体系;六是构建文化模块要利用现代化信息化技术,打破与外界沟通宣传瓶颈;七是构建科研模块要项目规范化,随着学校基础设施的完善,软实力的提高相当重要,科研水平必须提高;八是构建资源体系要共享、共建、使用先进云平台,统一数据身份认证,提供资源库平台,应用及运维服务要一体化。

3结语

毕节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目标是要从根本上提升办学和教育管理水平、服务社会的水平、传递知识的能力、科学研究的水平。一是在教学上改良学习模式,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要突出;二是在管理上提升管理水平,加强数据关联挖掘,实现辅助决策、智能推送,做成贵州职业教育信息化的标杆;三是在服务社会上通过大数据、云平台、物联网的技术手段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四是在科学研究上要通过信息化新技术规范科研流程,提高科研水平。

参考文献

[1]于长虹.智慧校园智慧服务和运维平台构建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8):16-20.

[2]沙吉俊.网络规划设计在校园建设过程中的应用研究[J].电子测试,2016(18):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