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幼儿音乐

幼儿音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幼儿音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幼儿音乐

幼儿音乐范文第1篇

关键词:本性特点 音乐活动

幼儿园是孩子们发展知识的大课堂,有助于他们的对话与交流,音乐活动要通过儿童的亲身参与,才能使他们得到更好的发展,通过各种音乐活动使他们初步掌握音乐的节奏感,增强他们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幼儿音乐教育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它是幼儿之间进行交流、理解和对话的支体,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孩子天性的自身特点,挖掘他们的音乐能力。

一、 幼儿的先天资源是音乐发展的基本条件

当我们关注到孩子的兴趣的时候,也是孩子期待我们为他们做点什么的时候。当我们感到孩子在召唤我们做点什么的时候,我们把这种情景叫做"教育的时机"。教育时机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期望我们做点什么。多尔说:我们必须做点什么,哪怕这种行动就是停顿一会儿。这样的时机也就是生成性资源出现的时机,这时候就需要教师的教育机智发挥作用,能在艺术活动过程中抓住这样的瞬间,生成幼儿愿意并有兴趣去做的艺术活动。

艺术意味着不确定性,艺术活动具有独特性。艺术活动与幼儿教育中的其他类型的活动具有许多不同之处,它更强调人文性,更强调人的感性认识,更强调人的情感上的经验和感受。而每个人、每个幼儿的感受和经验是不同的,对于艺术的体验与情感上的需要也是不同的,这导致了在艺术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有灵活的教育机智来面对诸多的教育时机并合理地利用这些生成性的资源。

二、幼儿的先天自然条件的表现

大致可分为以下几方面:认知错误的处理;课堂灵感的引发;学生质疑的导引;意外干扰的应变;现场需要的调整。

1.课堂灵感的引发。这也具有生成性特点。它包括教师的灵感也包括幼儿的灵感。试想,如果一个教师不注重艺术活动过程中的灵感的启发,那么,多才的艺术课也会变为乏味的认知课。因为艺术需要灵感,充满想象和幻想的艺术课堂将是多么的吸引幼儿和吸引教师啊!在这里,课堂可以变成皇宫的舞台----有许多的"小天鹅"翩翩起舞,幼儿手中的颜料可以变成小仙女的魔法棒,描绘出什么就是什么。没有了灵感,这些都不会出现。

2.意外干扰的应变。它需要教师具有高度的应变能力,能对那些与幼儿自身的全面发展和幼儿艺术教育有价值的干扰因素进行生成,而对那些没有多少艺术价值的干扰因素进行过滤。应变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需要老师具有一定的经验和相当的专业素质。

3.现场需要的调整。这指教师根据艺术课堂的真实情境调整活动的过程。我们总说"计划不如变化快",事实如此,幼儿无时无刻不在变化,教师也在变化,包括环境等因素也在不断变化。如何让艺术活动更符合幼儿的需要和兴趣,如何变得更有价值,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调整。这是一个参与其中的所有成员的共同生成和成长的过程。

三、教师在音乐教育中要重视孩子的本性特点

首先,在艺术活动过程中教师关注这些生成性资源,可以更好地满足幼儿对于艺术的需要和兴趣,是对幼儿主体性的张扬。在幼儿艺术过程中,幼儿的兴趣是教师尤其要关注的地方。在艺术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兴趣会随着活动的进行或者其他偶发性因素的出现而产生变化,这时,需要教师能够理解幼儿需要什么,能够对这些生成性的问题、生成性资源进行价值判断,及时调整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以适应幼儿的需要。因为一切活动都是围绕幼儿来展开,都是幼儿积极地对周围世界的探索,这样既满足了幼儿的需要和兴趣,同时又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能动作用,对幼儿主体性的发展起到了促进的效果。

其次,在艺术活动过程中教师关注生成性资源,可以给幼儿以徜徉艺术领域的翅膀,让幼儿享受艺术。那么如何让幼儿有效、充分且有价值地度过人生中这个重要阶段,是各个领域都在探索、研究的问题。相对于呆板的艺术教育,关注生成的艺术教育更多的是发挥了孩子的认识功能,满足了幼儿对艺术的探索欲望和充分地体验艺术的特性的需要。可见,关注生成的艺术活动是更接近幼儿的生命意识,也是最能激发幼儿本源的东西,这可以从许多幼儿的突发奇想和他们的各种作品中看出。

四、 充分利用幼儿的本性特点,调动幼儿对音乐的感知

例如,用于观察的小乌龟突然死掉了,它待在透明的水槽里。不管小朋友怎么碰它都不动,原本进行的艺术活动被幼儿围绕着死去的小乌龟所取代。幼儿没有兴趣进行下面的活动了,他们都围绕小乌龟七嘴八舌地议论。"它死了!""它不动了。""它没死,它睡着了。""我妈妈告诉我,它那个样子就是死了!"其中有个小朋友没有更多的语言来表达小乌龟死了以后自己很悲伤,只是一直在说"我很难受,我很难受。"原本要进行的艺术活动没有办法再进行下去了,因为幼儿的兴趣已经完全集中在死去的小乌龟的身上。于是老师决定和小朋友展开讨论,决定接下来该为小乌龟做些什么。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想为小乌龟做什么的都有。最后大家提议为小乌龟举行一个葬礼。这样,所有想为小乌龟做点什么的小朋友都可以在葬礼上表现。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小朋友开始分头行动。有些小朋友开始为小乌龟画像,有些小朋友开始用各种材料为小乌龟制作棺材。最后,老师播放比较舒缓、忧伤的音乐,在这种情境中小朋友们一起把小乌龟埋掉了,许多小朋友还流下了泪。这个艺术活动的成功在于使小朋友得到了巨大的情感上的体验,儿童明亮的眼睛里流出的真挚的泪水不正说明了这一点吗?这是"计划外"生发出的艺术活动,它说明只要教师能关注幼儿的兴趣,其教育的效果是非常成功的。

幼儿音乐范文第2篇

音乐教育是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门类。幼儿音乐教育对于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和谐发展有着积极作用。搞好幼儿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幼儿审美情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幼儿未来表现美、创造美离不开音乐的熏陶。我和我的同事们通过组织孩子开展音乐活动,获得的实践与思考:让孩子学会倾听音乐,让孩子学会表现音乐,将音乐活动与晨操相结合,将音乐与绘画相结合。组织孩子开展音乐活动要尊重孩子,让孩子参与环境的创设。

关键词:

幼儿;音乐教育;实践与思考

音乐教育是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门类。幼儿音乐教育对于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和谐发展有着积极作用。搞好幼儿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幼儿审美情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幼儿未来表现美、创造美离不开音乐的熏陶。这里略述我和我的同事们的音乐教育活动,以期对幼儿音乐教育同仁有所裨益,并期专家指教。

1让孩子学会倾听音乐

处于幼儿期的孩子,接触音乐作品的数量、类别和欣赏音乐的时间都很有限。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情感的艺术,要让孩子们充分感受音乐的美,并引起相关的情感体验,唯有创造机会让幼儿充分接触音乐。在欣赏活动中,我们先让幼儿全身放松,闭目静心去听,并做联想和想象。然后,组织相应的讨论,让幼儿交流各自对音乐的理解。在交流中,我们惊喜地发现,孩子们对音乐的感受力超乎想象的强:他们能感受到节奏的舒缓与紧张、情感的快乐与忧伤,有的甚至还说好像在经历一个故事……当然,还有一些孩子只能凭直觉说很好听。在此基础上,鼓励幼儿通过身体运动方式对显著的音乐特征或发展变化做出反应,表达自己的理解和体验。刚开始有的幼儿只是随着音乐摇摆,但慢慢地,随着音乐体验的丰富,他们会用肢体表现音乐的节奏,通过面部表情的变化表达内心的感受。在幼儿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教师要仔细观察,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适时地给与指导,如指导他们区别器乐曲、声乐曲、儿童歌曲、打击乐曲等。为了培养和提高孩子对音乐的敏感性和领悟力,让他们真正走进音乐世界,使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更加深入,我们除了在音乐活动和日常生活中给孩子提供欣赏的机会外,还要充分挖掘身边资源,尽可能扩大孩子欣赏的范围和内容,如引导孩子们注意倾听大自然和生活中的各种声响;校园广播每天在孩子入园放园时间,都播放20分钟左右幼儿歌曲,使孩子们在欢快的音乐声中高高兴兴来园,快快乐乐回家。

2让孩子学会表现音乐

幼儿的音乐表现力主要指对音乐情境的再现,这是最基本的审美能力。表现力建立于倾听、感知、理解的基础上。以大班音乐欣赏《喜洋洋》为例,这是一首三段体(ABA)结构的乐曲,教师先播放一、二遍乐曲录音,让幼儿完整地感知乐曲的旋律,然后分段欣赏、讨论。在幼儿自由发表见解后,老师做提示性总结:A段音乐小朋友听了感觉欢快,B段音乐听起来优美、抒情。而后再次听乐曲,要求孩子们尝试用不同的形式为乐曲伴奏:用肢体动作表现节奏;用铃鼓、碰铃、响板、大鼓、锣等乐器击打节奏。再让幼儿互换乐器打节奏,要表现出强弱、快慢的结构变化。在音乐表现活动中,教师要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法,鼓励他们用不同的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

3将音乐活动与晨操相结合

将经典诵读内容、歌曲、音乐融进晨操,边唱边舞、边诵边操。每月更换一次韵律曲目。只注重幼儿积极的参与,不在乎幼儿跳得好不好和跳得跟老师一样不一样,只要孩子们跟着音乐的节奏舞动就行。每天早晨“快乐15分钟”晨操锻炼时间,由老师在前面示范,幼儿在后面模仿。在短短15分钟里,幼儿跟着老师欢快的舞动、歌唱。在一个月的周期里,孩子们每天重复同样的内容,慢慢地便熟而生巧,一个月下来,大多数孩子都能熟练地表演了。现在我们大班的孩子竟能跟着音乐、诵读着《春晓》、《悯农》、《三字经》、《唐诗新唱》等经典,熟练地表演《小懒猫》、《小螃蟹》、《虫儿飞》、《浪漫樱花》、《世界真美好》以及“礼仪操”、“小动物模仿操”、“QQ成长操”等十几个体操、歌舞了!

4将音乐与绘画相结合

幼儿音乐范文第3篇

一、为幼儿创设情境,加深音乐的感染力

幼儿年龄小,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只有有情境的音乐活动才会具有感染力,才能引起幼儿情感的共鸣,更易于被幼儿理解和接受。

1、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带领幼儿走进活动,促进情感的体验,从而有效的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听老师讲故事是小班幼儿最感兴趣的事情。在音乐活动中,我因势利导将其主要内容编成小故事讲给幼儿听,让他们从小故事中理解音乐活动内容,这样,他们就能够在强烈兴趣的支配下,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我在教幼儿唱歌曲《小马》时,就将歌曲的内容编成故事导入活动,帮助幼儿很快的理解歌曲要表达的情感,学习起来很投入,幼儿能用不同的表情和动作来表现歌曲的第一段和第二段,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让形象直观的图画吸引幼儿注意力。小班幼儿生活经验贫乏,其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作为教师应该开动脑筋制作一些形象直观的图画、头饰等,幼儿便会很快地被形象直观、精美的图画所吸引,从而增强学习歌曲的兴趣。如:音乐欣赏活动《小小蛋儿把门开》,我做了一个精美的立体蛋,再把小鸡放在蛋里,以夸张的表情加上敲门的形式,开出一只小鸡。幼儿一下子都被这个有趣的情景给吸引住了,通过看精美的图片,一下子就了解了歌曲的内容,对唱歌曲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发的跟着唱了起来。又如:歌曲《青铜神树》,在已经用CAI课件认识了青铜神树的基础上,我出示我园制作的精美的神树图片,引导幼儿进一步观察,虽然他们已经了解了一些,但幼儿同样被图片所吸引,积极踊跃地说出了神树的基本特征。当我请幼儿在图片上找龙和鸟时,他们都想上来摸摸,找找,兴趣很高,为学习此歌曲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尽管这首歌曲学习后没有经常唱,他们大多数幼儿仍然能脱口唱出,印象较深。

二、将音乐游戏的音乐故事情景化,加强了幼儿对音乐理解的趣味性

幼儿音乐游戏具有一定的艺术性、趣味性,然而对于小班孩子而言让他们理解音乐确实很难,怎样在难的音乐与幼稚的孩子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怎样将音乐和孩子沟通起来呢?笔者认为将音乐游戏中的音乐故事情景化,添加角色与情节,能够加强音乐游戏的趣味性,使他们能够在愉快的情绪中轻松、自然、饶有兴趣地去表演感受,从而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如《摇啊摇》的音乐教学中,笔者是将音乐故事分出角色“妈妈、娃娃”,创设妈妈抱娃娃的情节,在活动区创设了一定的情境:蓝色星空下,窗户上透出妈妈抱娃娃的身影。在音乐的带动下,幼儿戴着头巾抱着娃娃边唱边演“摇啊摇,摇啊摇,我的娃娃要睡觉”,孩子边拍娃娃边和着音乐节奏体验做妈妈的快乐。在创设故事情景的同时还以不同的身份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在音乐游戏中,我不仅仅是老师,还可以是其他角色,如在《袋鼠妈妈》的游戏中做袋鼠妈妈轮流抱孩子;在《找小猫》的游戏中做猫妈妈瞪着眼睛寻找调皮的小猫;在《猫和老鼠》的游戏中做大花猫凶凶的抓小老鼠;在《捕鱼歌》的游戏中做渔夫勤劳的捕鱼等。逼真的表演把幼儿带入到音乐特定的意境之中,一个简单的游戏就有了丰富的情感的体现,变得耐人寻味了。加上笔者在扮演角色中潜移默化教育影响着孩子,孩子们玩起来就具有了丰富的面部表情,轻重快慢的肢体动作,从而使音乐游戏具有了生命力,孩子也在游戏的过程中实现了交往合作,表现创造等全方面的能力也提高了。

三、培养幼儿的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

美国心理学博士茄德教授曾说过:每个孩子都有对某种艺术感受和体验的欲望,而幼儿又有着常人无法估量的想象力。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我就注意多让幼儿充分展开他们的联想进行发挥。

在进行歌表演《春天》的教学时,我先不急着教歌词,而是让幼儿自己去想象出春天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幼儿可以自由讨论。稍后才请幼儿把自己想象中的春天用已有的知识和优美的词句描绘出来,也可以用动作来表现春天。等到幼儿说得差不多时,才把歌词展现出来,让幼儿听一听歌里唱的和自己想象出来的春天有何差异,使他们去享受想象后的喜悦,培养他们大胆想象的能力。

幼儿有着非常的想象力,创造力也随着想象力的丰富而提高。韵律活动《我的小手》曲调欢快,内容简短,适于幼儿填词创编歌曲。我就用语言进行提示,让幼儿在原有歌词小手拍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去创编出小手除了拍,还能做的事情,充分去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幼儿先后编出小手能干的动作:拉,提,摸,擦,搓等,并把这些自己创编的动作愉快的进行歌表演,使幼儿充分地体验到创造成功后的欢乐。

四、由教师的权威性转为师生平等对话

幼儿音乐范文第4篇

《纲要》中指出:教师要引导幼儿欣赏艺术作品,培养幼儿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并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地想像,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一、音乐教育的目标

音乐活动目标指向培养和塑造人的个性、才能和创造性,重视在音乐活动中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教师为幼儿提供满足他们需要的经验,刺激他们在所有的领域——身体、情感、智力等方面的发展。在音乐活动中,幼儿是第一位的,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比音乐知识的活动更重要。因此,教师在重视幼儿知识获得的同时更重视发展能力,重视人格的建构,重视培养幼儿创造意识和探索精神。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活动与制定目标时要能考虑到幼儿的个体差异、发展水平和不同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能发现幼儿蕴藏的巨大的创造潜能,关注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自我价值与积极学习的情感等,追求的是幼儿的长远发展。例如:音乐活动《母鸭带小鸭》在教学目标制定时不能只注重歌曲的教授,还要注重让幼儿理解母鸭对小鸭的爱是无私的,让幼儿情感迁移,天下的妈妈都伟大,并通过情感传递的方式改编歌词创编新曲:《母牛带小牛》《母鸡带小鸡》等。

二、音乐教育的教学内容

音乐教育活动在内容的选择上,教师首先要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及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幼儿的实际需求带有许多孩子气的东西,即童龄妙音、童龄妙语、童龄妙舞等。她们是从本能需要出发,追求自然、自发、游戏性与趣味性。因此,我们选择从音乐最基本的结构要素入手编制台阶式、递进式的活动目标及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远到近、由具体到抽象的音乐活动,从幼儿生活范围里选出适当的内容,使幼儿理解,并能运用音乐的手段加以表现。事实上,直接给幼儿现成的音乐活动内容并不多见,大部分都需要教师综合运用各学科的教育手段来进行,在整合性的活动中需要教师和幼儿共同努力探索、挖掘与思考。

三、音乐教育的教学方法

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考虑的是为了幼儿的学而教,改变了过去单纯的示范、讲解、模仿,积极采取了探索发现法、听辩模唱法、感受体验法、情感陶冶法、操作尝试法、综合运用法等多种方法,努力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另外,在音乐活动中教师也更加注重幼儿对物体(乐器、道具)的操作摆弄,让幼儿通过亲身的感受真正理解与获得音乐知识、锻炼能力。在音乐活动中还非常强调教师创造性地教,幼儿创造性地学,如:教师要尽量少地在幼儿音乐操作前提供自己的范例或指导性意见,而是首先鼓励幼儿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以及情感,鼓励幼儿大胆地去探索与创造。例如:在音乐活动《歌唱二小放牛郎》中,充分让幼儿欣赏歌曲,通过孩子的听、对比和想像,让幼儿理解每一乐段表达的不同内容,从而在演唱过程中运用不同的速度和语气更好的表现乐曲。

四、音乐教育的教学过程

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在不忽视教育结果的同时,更注重教学过程的设计,重视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双向互动。其实,注重过程和注重结果两者是不可分割的,注重过程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结果,更不能理解为只有忽视结果才能注重过程。幼儿在探索——发现,操作——尝试,感受——体验,即兴——创作的过程中,从自发性学习到自觉性乐感的形成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经过多次活动才能实现。根据每个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所需的时间和方式也不同。如:集体操作的方式——一起互相迁移促进的作用;个别操作的方式——让每个幼儿以适合自己的方式和速度来建构音乐元素;教师的作用——综合幼儿间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点拨。

首先,让幼儿积极自信地参与音乐活动,让他们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走进音乐。教师可以在区角活动中提供多种可供幼儿操作的乐器,让他们能在参与的过程中充分享受各种形式的音乐活动,并通过音乐表现美和欣赏美。

其次,教师应重视幼儿的活动过程,使之体会到音乐活动的乐趣。教师要更多地把注意力集中在观察分析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存在的困难上,给予适当的等待或及时的指导。

最后,我们不要求幼儿创造出完美无瑕的音乐成果。幼儿在探索、创作过程中的东西必定是稚气的,但这也正是幼儿自己的东西。如:幼儿在木琴上敲奏乐句,一开始是无意识地摆弄,这时教师不能着急的责备:“这像什么音乐!”,而是应该明确幼儿就是在“做中学”,在“玩中学”的。教师一旦认识到这一点就会注意保护幼儿的积极性,使之获得安全感,逐渐让幼儿在尝试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发展。

五、音乐教育的教学评价

音乐活动中,教师重视整体性的评价,教师的角色定位于是音乐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协作者、发现者和支持者。

首先,重视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情感因素,重点讲评幼儿活动过程中所感受到的愉快情绪的体验,帮助幼儿建立自信,获得成功感。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并加以肯定,教师尽量用正面评价去鼓励幼儿发展自我控制能力。

幼儿音乐范文第5篇

关键词:音乐审美;幼儿教育;音乐欣赏

张爱玲曾说,出名要趁早,细想下关于审美的培养何尝不是这样。审美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我们和这个世界的主观联系。相较一些实在的物体(苹果)来说,审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也不具备任何功利色彩,类似人类的思想。和人类的思想的变迁一样,审美不是在某一刻突然形成的,它孕育在不断增长着的生活经验中。从这个意义上讲,审美的能力是不具备天才效应的,没有谁是天生的审美专家。

相对审美这个空泛的命题来说,音乐审美就限定在了音乐的范围内,对音乐的感受。审美不是一个固定的状态,却有共同的特性包含在里面。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多数人能轻易接受舒伯特、肖邦的音乐,而不是一个五音不全的歌唱者的声音的原因了。音乐审美力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相较早已对世界有了自己看法的青年来说,幼儿更容易接受艺术的熏陶。幼儿音乐审美的培养在于透过优秀音乐作品的感染,使孩子形成对生活积极的态度。音乐对幼儿的影响不在于一时学到多少知识,而是伴随其一生的关于美的看法。通过良好的审美情趣的培养可以使孩子具备高尚的品格和优雅的情操。

幼儿的年龄限制和思考能力尚未发展成熟等多种原因要求我们必须将其与其他年龄阶段的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区分开来。传统意义上的填鸭式的培养方案不能适用到幼儿的音乐审美培养中来,同时考虑到幼儿在这个年龄阶段较强的模仿能力,通过找到幼儿与音乐契合点,让幼儿身临其境的参与到音乐欣赏中来,在老师的辅助下,形成自己的审美态度。

从幼儿自身出发,了解幼儿自身条件下对音乐的认知范围对其音乐审美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因材施教的道理便是如此,只有在熟知教育对象的基础上才可以更好的选择与之相合适的教育方法。通常情况下我们将3—6岁的孩子称为幼儿,在这个阶段正是孩子开始对外界事物充满兴趣和不断模仿的阶段,将音乐意识的培养放在这个阶段进行可以消除幼儿的很多抵抗心理,便于将积极乐观的音乐传递给他们。我们把这段时间分成平等的三份,在第一个阶段里,以幼儿体会感悟音乐为主,通过其内心的无意识感悟音乐。第二个阶段里可以通过让幼儿接触音乐器材的方式来增强其对音乐的感触性。第三个阶段里,幼儿已经到了能够认识音乐、理解音乐的时候,这时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使其增强对音乐的认识。

在整个幼儿音乐审美培养的过程中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去依次探讨其影响因素:

1.学校教育的影响。教师的引导和教育是幼儿接触感受音乐的最广泛的途径,这就要求老师必须能够在幼儿的音乐培养中起到主导作用。这种前提下教师自身的专业技能和个人修养将会成为主要因素。作为教师,必须拥有足够的音乐知识,这里的音乐知识是经过系统学习的知识,而不是经过简单的培训便可以的。扎实的基本功是能够将知识熟练运用并传授给学生的关键所在,其次,在教师的教导中不应该存在明显的个人倾向,一个喜欢古典音乐的老师如何培养爱好流行音乐的孩子,这就要求教师在音乐方面必须对各个门类都熟悉了解,这种包容性对幼儿的学习以及培养自己的音乐喜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教学模式上应该选择符合幼儿心理和生理要求的学习模式。考虑到幼儿的年龄问题,在教学模式的选择上可以采取游戏化的方式或者通过音乐与一系列有趣内容结合起来的方式来进行。

2.家庭生活的影响。相较教师提供的音乐教育来说,家庭对幼儿的影响也非常显著。由于受到年龄的限制,幼儿需要在大多数时间里与父母亲人呆在一起,如何在家庭生活中通过合适的途径对幼儿进行审美上的引导就变的十分必要。通过父母了解一些音乐的基础知识,以及营造一个良好的音乐氛围来满足幼儿在音乐审美培养过程中所遇到的诸多问题。尤其在这个年龄阶段,幼儿受到好奇心的驱使,会问出十万个为什么,在音乐方面也是如此,家长需要在一些基础知识上给孩子做出解释。家长在心理层面上对孩子的鼓舞也是有必要的,了解幼儿的心理期许,从侧面帮助孩子的成长。

3.幼儿的自我感受。很多时候我们在向孩子传授讲述知识的时候忽略了孩子自身的思考,给孩子自己独自倾听的时间,让孩子自己去寻找音乐中美好的瞬间,这种自我的关于美的发现,对幼儿审美意识的提高更具积极作用。

说完影响幼儿音乐审美的三个方面,我们需要探讨如何提升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如何通过一系列充满趣味的方式启发幼儿对音乐的热情。在幼儿音乐审美能力培养中,音乐欣赏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在音乐欣赏中我们应该如何有效的培养幼儿的热情呢?

1.必备的音乐基础知识讲解和故事情节的再现。在音乐欣赏前,必要的知识讲解以及故事背景的描述是必要的,不能够将音乐置于空洞的范围里,降低孩子对音乐的热情。简单的音乐知识学习与了解可以将幼儿吸引到未知领域中去,这有利于幼儿集中精力投入到音乐中去。将音乐背景故事化可以有效的提高幼儿的参与热情。

2.合适的音乐氛围。音乐的欣赏是需要一个合适的氛围的,将音乐欣赏置于一个嘈杂的环境中,会降低幼儿的注意力。

3.将音乐娱乐化。通过将音乐和游戏、绘画、舞蹈结合起来提升音乐欣赏的趣味性和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将某一段音乐和一个小游戏结合起来,让每一个孩子亲身参与到其中。听完某段乐曲后,让孩子通过绘画(简单的色块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充分发挥幼儿在音乐欣赏中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理解。将简单的舞蹈和优美的音乐结合起来,把音乐作为一种肢体语言和形式动作表现出来。

音乐的审美绝非一朝一夕就可以看到效果,这就需要家长和教师耐心的等候。幼儿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尤其是这样,如何在保证幼儿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积极的人生观,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结语:

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同时也对幼儿整个人生有着重要的影响。从小进行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能够为孩子创建美好的人生。

参考文献:

[1]李晓莹.幼儿音乐鉴赏素质培养路径分析[J].艺术教育,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