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库存商品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借:待处理财产损益,
贷: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借:其他应收款,营业外支出等科目,
【关键词】 工业企业; 库存商品; 管理绩效; 周转天数; 占用率
工业企业库存商品管理绩效的评价通过计算相关指标的方式来进行。企业评价库存商品管理绩效通常是将库存商品资金占用水平同以往比较,看看库存品资金是否节约,现计算库存商品周转天数,同上年实际水平比较,看看库存品周转速度是否加快。这样评价无疑不会有什么不好,但它忽略了客观标准的比较。本文结合企业实际,站在整个工业企业的平均水平来评价库存商品管理的绩效。
一、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的评价
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亦称产成品可供销售天数或库存商品存货周转天数。计算公式如下:
产成品存货平均余额=(“库存商品”账户期初余额+“库存商品”账户期末余额)÷2
峰达工厂2010年库存商品存货有关资料见表1:
计算结果表明,峰达工厂2010年产成品存货周转一次需要25天,则产成品存货周转率为14.4次(360÷25)。
峰达工厂2010年产成品存货周转速度是快还是慢,这不仅要同该厂上年实际数据进行比较,更重要的是要同全国工业企业平均水平进行比较。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周转速度计算表见表2。
从表2可见,2004―2009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周转天数累计平均为20.4天,产成品周转率为17.7次。峰达工厂2010年产成品存货天数为25天,比全国工业企业六年平均周转天数20.4天慢4.6天,说明峰达工厂库存商品管理还有改进的空间。
二、库存商品资金占用水平评价
(一)库存商品资金占用率评价
库存商品资金占用率是库存商品资金占用流动资产资金的比例。计算公式如下:
峰达工厂2010年库存商品资金占用情况见表3:
峰达工厂根据表3计算库存商品资金占用率的过程如下:
库存商品存货平均余额=(238.90+300.77)÷2=269.835(万元)
流动资产平均余额=(1 700.20+2 143.10)÷2=1 921.65(万元)
计算结果表明,峰达工厂2010年库存商品资金占流动资产资金的比例为14.0%。该占用水平如何呢?要同全国工业企业平均占用水平进行比较才能得出结论。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库存商品资金占用率见表4。
从表4计算结果可见,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04―2009年累计库存商品资金占用流动资产资金的比率为11.8%,峰达工厂2010年库存商品资金占用率为14.0%,没有全国工业企业水平好,则降低库存商品资金占用仍需要继续努力。
(二)收入库存商品率评价
收入库存商品率是库存商品资金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计算公式如下:
峰达工厂2010年库存商品资金与主营业务收入比较情况见表5:
计算结果表明,峰达工厂2010年库存商品资金与主营业务收入的比是4.93%。它表明该工厂2010年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要有4.93元库存商品资金占用作支撑。该数据如何评价呢?要同全国工业企业收入库存商品率进行比较才能得出结论。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收入库存商品率计算见表6。
从表6计算结果可见,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04―2009年累计产成品资金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为4.8%。峰达工厂2010年收入库存商品率是4.93%,比全国工业企业平均占用水平高0.13个百分点,说明峰达工厂降价库存商品资金占用很有必要。
【参考文献】
[1] 朱学义,李文美,刘建勇,朱亮峰.财务分析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343.
[2] 朱学义,王建华,吴江龙,任艳杰,曹荣兴.财务分析创新内容与实践研究[J].会计之友,2009(32):36-37.
关键词:专家判定矩阵;连锁零售企业;供应链管理
连锁经营近年来在我国发展迅速,表现形式不仅是数量的快速增加,而且已经渗透到各个行业。但是,随着这种模式的不断发展,也渐渐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其中尤其需要关注的是库存问题。如果库存问题处理不及时,会增加连锁零售企业的负担,导致企业失去市场竞争力。比如库存量过多,会造成资金的浪费,使效益减少;库存量过少,当有顾客需求时不能有效提供满意的顾客服务,不仅影响企业信誉,还减少了顾客的忠诚度。因此,通过科学合理的商品需求预测,能够使连锁零售分店对库存量和成本进行更好的管理和控制。
一、连锁零售企业需求预测存在的问题
(一)预测与消费者需求脱节
连锁零售企业精益物流供应链是以顾客需求作为价值流动力的,包含原材料从供应商出发,到制造商、零售商,再到各个连锁门店的销售,最终被消费者所购买并为消费者提供相关服务的流程,还包括逆向物流的整个过程。在整个流程中,所有的环节都是以消费者的需求为起点。在这个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出现脱节都会导致整个供应链的问题,甚至引起瘫痪。因此,供应链管理应当以消费者为中心,在真正关注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进行预测。
(二)预测模式过于单一
大多数连锁零售企业的需求预测只关注单一产品的预测,而没有涵盖整个品类。其主要原因在于,搜集不同群组、门店、市场的大量品类的预测信息存在困难,而且企I在面对这些繁杂信息时也无所适从;每家商店的购买模式都不尽相同,每家门店同一类型产品的销售模式也不一样,所以,如果采用单一的预测模式根本无法满足不同品类商品的预测要求。
(三)与供应商的预测缺乏一致性
连锁零售企业精益物流供应链要求有较高的智能性和协同性,要求连锁零售企业之间要具备高效的合作机制,那么就要实现连锁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交流。但是目前的情况是,连锁零售企业和供应商由于没有共同的数据交换标准和IT语言,物流与信息难以匹配,造成预测结果不准,直接导致供应链效率低下、整体成本上升。
二、专家判定矩阵法预测连锁零售分店库存商品需求
(一)商品需求预测指标体系构建
连锁零售企业精益物流供应链是拉动型的供应链。以往的预测大多根据零售分店的POS机销售数据来确定供应链的独立需求库存量,但影响连锁零售门店物流需求的因素比较多,包括环境、市场、社会等,单一方式的预测显然无法得到准确客观的结果。为系统客观地确定影响库存需求量的因素,确定以下几个指标作为影响连锁零售门店库存需求量的影响因素:
H(t)时期t商品历史需求量的均值。主要取决于商品本身的特性。
B(t):时期t的销售趋势预测值,影响后期商品的基本需求,由区域消费人口和类型决定。
M(t):时期t的周期因素预测值,由国家长期经济状况决定。
O(t):时期t在基本需求H的基础上考虑销售旺季和淡季因素的需求预测值。
关键词:食品;经销商;库存管理
中图分类号:F715.6 文献标识码:A
20世纪80年代,经销商在中国开始起步。在经历了“倒爷”、“坐商”、“行商”之后,现在进入到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经销商在产业价值链中处于弱势地位,在哑铃型的渠道结构中经受上下游两方面的挤压,利润、生存空间在不断地压缩。因此,经销商不得不积极调整战略方向以抢占市场,扩大生存空间,同时也开始关注内部管理工作,开源节流去创造更大的利润空间。食品经销商作为众多经销商中的一员,也在积极地寻找出路,优化流程。
本文分析了食品经销商的生存现状,总结了食品经销行业的库存管理特点及库存管理的重要性,以新秀实业公司(新秀)为例,以新秀报表为依据,提出库存管理的整改方案,以期对实践有指导意义。
1 食品经销商现状分析
1.1 经销商存在的必要性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都在探索快捷有效的销售渠道,食品行业也不例外。一些厂家在经历了找总到自建终端,自产自销再到把经销权交还给经销商,厂家的经营思路似乎又回归到了起点。不论是厂家的自主经营,还是找经销商,都是各有其利弊的。而最终让厂家做出放弃自主经营权的决定,也是出于对利弊的权衡。对于厂家来说,经销商的存在有以下作用:
1.1.1 资金风险控制
如果厂家直接把货铺到商场,就要有大量的货款压在商场,随着连锁商场的不断增多,厂家面临的资金风险就会越大。但如果把经销权给到经销商,经销商就需要打进货款后才能进货,这就变相地把资金的风险转换给了经销商。
1.1.2 经营风险的转移
如果厂家与市场直接联系,除了资金的风险外,还会有经营的风险。在现在的市场情况下,风险无处不在,特别是在当前全球市场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厂家的经营风险就更大了。而经销商的存在就承担了大部分的经营风险,厂家不必花太多的精力在这方面,可以集中精力抓生产促销售。
1.1.3 销售团队成本的转移
厂家自建销售终端和网络,是需要通过组建销售团队、搭建销售网络,才能实现的。而网络的搭建和人员的招聘,都是要花费成本的。而且,对这些销售网点和团队实施远程管理,也需要厂家拥有一定的管理设备和管理手段。这些都需要厂家花费大量的精力、时间和成本。而一旦厂家把这些销售网点的组建交给经销商,由经销商利用自己现有的团队来进行网络搭建和终端操作,便可以大大降低其经营成本。毕竟,经销商手上拥有现成的销售网络,也有固定的人员和设备。利用经销商手上的这些现成的销售网络和人员,不但可以大大地缩短厂家自行搭建销售网络、招聘人员所需要的时间,也能够降低费用成本,同时经销商可以利用当地的社会环境去开拓新的销售模式。
1.2 经销商和商场的关系
在当前的市场状况下,商场是食品销售的重要渠道,商场销量在食品经销商的销售中占有越来越大的份额。但是,食品经销商和商场之间也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集中在商场多如牛毛的各种费用上。在目前的经销商和商场的博弈中,商场是强势的一方,经销商不得不陪着小心与商场周旋。进场费、条码费、促销费、店庆费、破损费、堆头费、赞助费……各种费用应接不暇,同时还要满足商场苛刻的付款周期及较高的返利要求,以及承担商场较高的退货比例。过多的退货导致经销商次品仓库存增加,管理成本增加。另外,在传统的节假日,商场要求供货商(经销商)大量压货,经销商不得不增加库存,假日过后,商场退货回仓,经销商需要进行二次配送,不仅增加了物流和运输成本,同时大部分退货进入到次品仓(商场不接受超过保质期三分之一的商品)。由此可见,经销商和商场的合作关系影响着经销商的库存管理。
1.3 经销商和厂家的关系
厂家与经销商是一对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体,厂商关系也永远是在博弈之中。经销商和厂家是建立在“互助、共赢”基础上的合作关系,经销商为厂家减低各种成本,实现经济效益和风险转移,厂家为经销商提供机会,提供品牌。厂家往往根据其品牌的所在的不同时期而调整与经销商的关系,在品牌导入期、成长期和成熟期采用不同的厂商关系。对于品牌比较强的厂家,经销商处于弱势地位,厂家把经销商看做一个产品购买者的角色,强势的厂家会给经销商设定销售任务,如果任务没有完成,就没有相应的返利。经销商为了完成销售任务常常在年尾大量采购,导致产品积压,资金和库存压力增加。并且,厂家为节省运输成本而设定订货基数,经销商需要按照订货基数进行采购,否则厂家拒绝发货或将几个订单合并发货,经销商必须调整库容或面临商场缺货。因此,在经销商的库存管理中,厂家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解读到:经销商本身没有自己的产品,以销售厂家的产品和提供服务来获取利润,在其整个供应链的节点中,库存管理是其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但是,经销商作为厂家和商场的夹心饼,它既需要满足厂家的销售要求和商场的压货要求,又要对库存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库存过高,成本增加,资金的控制风险和经营风险增加,利润减少;库存过低,服务水平下降,缺货而导致公司销售额下降,销售指标无法完成,利润下降,同时为紧急订货还需要支付额外的运输成本和人力成本。并且订单满足率达不到商场的标准,商场会处以缺货产品2倍的罚款,破坏了经销商和商场、厂家的关系。
2 经销商高库存的原因
在库存管理方面,经销商的高库存、高资金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关键词】三四线城市 商品房去库存
一、龙岩市情
龙岩市通称闽西,位于福建省西部,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东临厦门、漳州、泉州,南邻广东梅州,西连江西赣州,北接三明。现辖新罗区、永定区、漳平市和上杭、武平、长汀、连城四县,总人口302.55万人,其中龙岩中心城市(新罗区)常住人口70.6万人。龙岩也是著名的革命老区,1929年12月,同志在上杭县古田镇主持召开著名的红四军第九次党代会,形成了《决议》这一建党建军的光辉历史文献,是我党我军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201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73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049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39元。
二、龙岩中心城市(新罗区)商品房库存现状
(一)库存量巨大,消化周期长
1.商品房销售去化周期长。据公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2月底,龙岩中心城市(新罗区)已批准预售未售出的商品房面积高达351.69万m2,按年均销售面积计算库存去化期限高达36个月,其中商业住房的库存去化期限更是高达60个月。
2.商品房土地供应及开发面积巨大。2012至2015年,龙岩中心城市(新罗区)共出让供应商品房用地面积6033亩,规划新增商品房建筑面积将近1000万平方米(人均14.1m2),如果加上同期建设的保障性住房和拆迁安置用房,按照商品房与保障房1.5:1的比例计算的话,则4年来新增住房面积高达1600万平方米(人均22.7m2),一旦集中推向市场,那将是毁灭性的灾难。
(二)商业比例高、库存企高不下
2012至2015年供应的商业建筑面积高达400万平方米,占同期商品住房面积的40%,人均5.7m2,远高于我国一线城市标准。光在城区龙岩大道大约二公里的路段,就有商务板块、金融中心、京华中心、万达广场等8个大型城市综合体,每个综合体都建设甲级写字楼、大型商场和五星级酒店,另外龙岩市区几乎每一栋商品房底层都有商店。由于阿里巴巴和京东等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近年来商业地产受到巨大冲击,供大于求。2015年全年,商业地产销售面积仅占1.8%,使龙岩商业地产库存达到高峰,再以龙岩中心城市2016年5月最后一周的销售数据来看,商业仅成交3套,成交面积302.5平方米,商业地产已陷于卖不动的泥沼。
(三)消费者购房意愿低迷
与前几年商品住房井喷式的开发供应相反,近两年龙岩消费者的购房意愿却持续低迷。一是由于当前房价还企高不下;二是受整个宏观经济持续走低的影响,一般消费者的收入仍然无法承受高额的房价;三是因外来务工人员少,刚性需求群体数量不如沿海发达城市;四是因为靠近二线城市厦门、受厦门楼市火爆的影响,许多有余钱的龙岩人都跑去厦门投资购房。
三、商品住房“去库存”建议
(一)政府严格控制商品住房供地规模
政府要下大力气,敢于走出土地财政的怪圈,真正从源头上控制商品房供给增量,今后中心城市供应商品房用地每年不应超过500亩,而且针对目前商业地产基本卖不动的实际,中心城市五年内要坚决不再新增城市综合体等商业地产的土地供应。龙岩2015年商品房供地面积796亩,仅为顶峰时2013年2827亩供地面积的28%,通过减少供地既增强了开发商的信心又有效缓解了市场的担心。
(二)充分发挥信贷和税收政策的积极作用
针对当前的严竣形势,立即取消商品房的限购和二套房的利差政策,降低首付比例、降低贷款利率、提高公积金贷款的额度,让刚需族和改善性需求族享受同等待遇,切实降低购房门槛、提高购房能力,增加购房需求。同时政府要主动帮助企业降低成本,降低各种税费、融资成本和社会保障成本等。龙岩中心城市近3年房价逐年下降,2013年新建住房均价7907元/平方米、2014年下降到6375元/平方米、2015年进一步下降到6202元/平方米,这充分说明政府通过出台信贷和税收政策下大力气为企业减负、降低企业成本是降房价的关键。
(三)房企主动作为,提高商品住房“性价比”
房地产开发商要切实提升软硬件实力,一是要积极提高房屋的设计和建设品质并完善小区配套,打造高品质楼盘的硬实力;二是要下大力气提高物业管理水平和小区文明的软实力;三是要适当调低销售价格,挤掉房价虚高的泡沫。做到了这三点,房屋性价比高了,理性的消费者还是愿意上门的。龙岩住宅库存量虽大,但2015年龙岩中心城区还是出现了几个逆势而上的“日光盘”。这说明龙岩房地产并非没有需求,关键还是性价比。
(四)打通保障性住房和商品住房的转换渠道
政府应减少安置房和经济适用房的建设,鼓励以货币方式补偿拆迁安置农民和棚改安置居民,出台优惠政策对选择货币购买普通商品房的安置户进行奖励和补助,同时由政府出资购买普通商品房作为公共租赁房和安置房。龙岩市这一方面已走在全国前列,2015年龙岩市政府出台了《龙岩中心城区购买商品房作为公租房、安置房的实施意见》,通过这一办法一是减少了住房的增量,二是增加了商品房的消费需求,有效缓解了商品住房的库存压力。
(五)以市场导向,促进房地产项目转型
以房地产市场需求为导向,允许房地产企业申请土地用途和规划条件变更,用于国家支持的新兴产业、养老产业、文化产业、体育产业等项目用途的开发建设;鉴于城市综合体等商业住房严重过剩的现状,允许商业住房通过整体或部分转型为商品住宅,允许集中式大商场和大酒店等自持面积进行合理分割便于出售,允许商业住房转为企业总部、软件产业、电子商务、众创空间和旅游文化地产。
四、结语
我国的三四线城市楼房库存量过大,消化周期长,这是不理性的房地产建设导致,也是我国前些年投资过热的经济大环境造成的,要扭转这一趋势不仅需要中央财政和信贷政策上的改变与支持,同时也需要当地政府和开发商的共同努力,龙岩这个山区三四线城市采取的以上做法和措施,对缓解商品房库存压力起到了明显的积极作用,相信对其它城市也能起到借鉴和参考的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