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销子的种类

销子的种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销子的种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销子的种类

销子的种类范文第1篇

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人生的道路是坎坷的,我们会遇到很多挫折与失败,面对挫折与失败,有的逃避,有的流泪,有的选择了坚强。

那时我家里很穷,只能在村里读小学,教我们的是一位刚初中毕业的小老师,我们的成绩很差,每次考试都不及格,这很让妈妈伤心,经常动不动就打骂我,我一想到考试就害怕,每当考试后,我就躲到学校后面的山上去,一直到天黑才不得不磨磨蹭蹭的摸回家,去迎接那总也逃不掉的暴风雨。

很快又是期末考试了,当老师念到我的名字时,我感到时间都好象停止了一样,我屏住呼吸像做贼似的从老师手中接过成绩单,偷偷地看了一眼,又是不及格!我的心里像有一块千斤重的石头压着一样,喘不过气来。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呀!难道我这辈子就注定不及格?难道我这辈子就注定只有失败?难道我这辈子就不能有一次拿到好成绩让妈妈开心吗?我的脑海中又浮现出妈妈忧伤而严厉的眼神,不行,这次我不能让妈妈再失望!突然,我的脑海里闪过一个念头:改分数。我一下子兴奋起来,不禁为自己的这一高明做法笑了起来,我以前怎么就没有想到这一点呢?可是当我拿起红钢笔时,却觉得手中像拿的一座山一样,不住的发抖。“改,还是不改?”我犹豫着,这时妈妈那忧郁而严厉的眼神又浮现在眼前,“改吧,不能再让妈妈伤心了。为了我们,妈妈操了太多的心,才三十多岁头发就白了……”我迅速拿起红钢笔,一口气把成绩全改了,当改完最后一个分数,“啪”的一声,红钢笔掉在了地上,我的手像是冻僵了一样,呆在原地一动不动。当我醒过来时,同学们都走光了,教室里静得出奇。我抓起书包,逃也似的跑出了教室。天快黑了,突然一阵冷风吹来,我不禁打了一个寒噤,冷冷的月光照在身上好凉,我不由得加快了脚步飞快向家跑去。当我走回家把成绩单递给妈妈,妈妈看看我,看看成绩单,脸上慢慢露出了笑容,笑得那么地灿烂。我终于舒了一口气。

但好事不久,妈妈不知怎么知道了这件事。一天晚上,把我叫到了她的房间,满脸怒气的对我吼道:“为什么改分数?我辛辛苦苦挣钱供你读书,却换来这些假分数,你这样做对得起我吗?”我终于忍不住了,大声吼道:“你以为我想改吗?你以为我想欺骗你吗?不想,不想,不想!我只是想让你高兴,不想让你为我的成绩担忧……”这时,屋里一片寂静,我以为母亲她又要打我了,却想不到妈妈一下子把我紧紧抱在了怀里,对我说:“对不起,我不该逼你。”我抬头看着妈妈,突然发现泪光中的妈妈是那么慈祥、温柔,我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学习,拿好成绩来报答妈妈!

现在回忆起那件事,我仍然很后悔,妈妈流泪的眼光一直激励着不断刻苦努力,在泪光中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未来!

销子的种类范文第2篇

立承诺,大声发出“武大宣言”

与同龄人对专业、大学的犹豫和反复相比,我很早就确定了自己的方向。

初三,一本鲁豫的《心相约》让我初次了解了凤凰卫视,随后,曾子墨的《墨迹》、胡一虎的《我是谁》、许戈辉的《要成功,更要成长》等一系列凤凰卫视主持人的书,令我对这群号称“女人当男人使,男人当驴子使”的媒体人万分崇拜。我由喜欢凤凰卫视的工作氛围,逐渐转变为渴望成为一位理性与感性都能恰当表达的媒体人。高二,我给自己定下了“加入凤凰”的目标,理所当然,新闻学就成了我最向往的专业。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媒体人,需要具备的素质太多:敏锐的新闻嗅觉、洗练的文笔、细致的观察力……这些我都还不具备,有的只是一份清晰的梦想。通往梦想的路很长,要一步步走。在现阶段,什么才是最现实和最重要的?一份足够优异的成绩。如果说成为一名优秀的传媒人是我的远景目标,那么考取一所重点大学,则是实现我传媒理想的第一块跳板。

倾情武大,不仅在于它的新闻学专业实力极强,也在于它厚重的历史,博大的胸襟。记得我第一次肯定地跟人说“武大,我要去武大”是在2008年11月10日,刚上高三3个月。依我个人经验,当你第一次向世人宣布自己的理想后,你对未来会更有底气与自信。

如果你是个对自己说过的话负责的人,你就会逼着自己去做规划,给自己动力去发奋,一步步接近目标。“承诺”也是努力的源泉之一。

掌握主动权,从“有差距”到“够得着”

从发出“武大宣言”到高考,我还有7个月时间,这段时间就是最好的自我蜕变。我在武大的招生网站查到,过去3年武大在广东文史类招生的平均分稳定在620~630分,这意味着我要在一年内提高数十分。

既然目标很明确,我要做的无非就是利用各种办法令自己的分数提上去。小到每个科目,大到整个学年的复习进度,我都努力掌握主动权。譬如在第一轮复习阶段,最大的任务是什么?夯实基础。作为文科生,数学是最令我头疼的科目,我分析过,数学无非是函数、三角、数列、不等式以及解析几何、立体几何几大分支,其中函数(含不等式)、数列、解析几何是重中之重。在第一轮复习,对综合程度高的难题,我选择暂时回避,先把基础夯实。然后每天必须拿出2小时来做题,风雨无阻。一开始会很苦,许多知识看着挺面熟,就是不会用。因为在高中前两年一直处于“赶路”的状态,学了A忘了B,一直没有放慢脚步巩固,知识结构已经千疮百孔。但只要能熬过这段时间就豁然开朗了。此外,我每天至少请教老师一道题,不管是不是真有疑问。此举有些“醉翁之意不在酒”,跟老师保持良好的沟通会消除对这门科目的恐惧,而且很多情况下,如果培养了对老师的好感,这门课的成绩也会慢慢提升。我还制订了“1247”学习计划,即跟着老师复习了某知识点后,在第一、二、四、七天后再对其进行回忆。

那时,我喜欢用泰戈尔“上帝的清晨,对他自己来说也是新奇美好的”这句话来勉励自己;我习惯在课桌上“涂涂画画”,把自习时间规划表贴在左上角,把每日备忘贴在正中间,每完成一项就用自己喜欢的彩色笔在上面打钩或写“good”。我也会疲惫不堪,可只要一想到我的精神图腾――武大,我就又有坚持的动力。

在高三,有的人突飞猛进,属于“爆炸型”,这是最浪漫,也最激励人心的。而我属于润物细无声的“蜗牛型”,虽然缓慢,但一直坚定。成绩距离武大的门槛,从一开始的有差距,到后期已经够得着,恰历时7个月。有时,看到身边的同学心情凌乱得像风中的野草,我总会想,是不是因为他们并没有很好地考虑过,在高三这个特殊时期,到底想达成什么目标,又该如何付出,只是像一叶浮萍,被老师牵着走,被试卷牵着走,被时间牵着走,永远在赶路。其实,如果你真心想得到某种东西,整个宇宙都会协力帮助你实现梦想。

再见,武大;你好,传媒!

知晓高考分数那一刻,我抱着妈妈喜极而泣。一个稳稳当当上武大的高分,连同学都笑我“今晚肯定高兴得连做梦都梦到自己在武大宿舍睡觉了”。但在和爸爸讨论志愿的时候,他却希望我留在广东,就读中山大学。

“我已经在广东呆了那么多年!我不想再困在这里,我要出去!”

爸爸耐心告诉我,如果我立志干新闻传媒这一行,留在广州读大学、实习,是比去武大更英明的决定。广州的传媒业很发达,媒体氛围在中国内地数一数二;而且留在广东,极易积累人脉以及建立在本地就业的优势。这些优势是武汉这座中部城市所没有的。爸爸说:“如果你的最终目标是做一名传媒人,那就要找一个媒介环境合适的地方慢慢修炼。这么一分析,发现武大并非最适合你。”

诚然,我的大目标是“做传媒人,做新闻人”,相比之下,考上武大是小目标。当距离武大仍有距离的时候,成绩是首要问题,我自然可以以武大为标杆,激励自己;当我有实力选择武大的时候,我静下心想想:它是不是我的最佳选择?它真的是我通往终极目标的最短路径?抑或只是一个激励我的精神图腾?

经过数日的分析论证,我妥协了,放弃追逐了大半年的武大。舍弃,绝不是容易的事。那个暑假,在报纸不小心看到“武大”两个字,眼泪都会不自觉地流下来。不管是曾子墨从摩根斯坦利到凤凰的华丽转身,还是胡一虎带着父亲的期许跨越海峡落地凤凰,促成他们职业生涯的改变,也许就像我放弃武大一样,根本不曾出现在他们预设的轨道里。

后来,我看到蔡康永的一条微博,大有感触:“大人常教我们要‘懂得妥协’,这我同意。但我们用到‘妥协’二字时,最好能记得,‘妥协’二字的珍贵之处,不在于我们让步了什么,而在于我们坚持了什么,哪怕只是坚持一点点。如果什么都不坚持,怎么会叫‘妥协’?那是放弃。”妥协,是为了更好地坚持。

销子的种类范文第3篇

我只不过是一个小配角。没有人会过分关心小角色的伤悲,我只能躲在幕帘后,偷偷地撩开猩红的幕帐,看着主角肆意的在观众面前哭,笑,他们的无关痛痒的难过,他们的无病,都可以任性的去索取别人的眼泪,任何的关心,任何的同情,在他们看来,都是理所应当。而配角,所能做的,就是掩饰内心的彷徨,悲伤,麻木的附和,不管那些牺牲会在过往划下多少伤口,配角永远会默默的忍受,因为,无论是什么样的痛苦,都无人关注。希冀着会有人去关心,但是,得到的,只不过是一句不耐烦的,别闹了。

人最在意的,永远是得不到的。无论身边有多少温暖的事物,最无法离开的,往往是那个冰冷的存在。而当身边唯一的关心也绝望的远去时,才会开始又一个轮回的缅怀。

替身的悲哀,在于他们无法演出真正的自己。只能活在别人的阴影下,没有具体的名字,没有真正的认同。只是顶着别人虚伪的外衣,违心的帮助他们去完成他们不想做的事情。当被利用完竭,便会被扔在外面,无人理睬。戏依旧上演,只不过,替身只是一个串场,在演员表中不会留下痕迹。偏偏有一些人,入戏太深,把谎言当成了诺言,一再的询问主角,曾经的誓言呢?曾经的许诺呢?那都是假的吗?可惜,没有人会回应。那些誓言当然不是假的,只不过,发誓的对象不是替身,而是那个他替代的人。没错,主角总是会许诺很多,但是,很抱歉,不是对你。作为一个替身,你没有要求被爱的权利,你唯一能做的,就是让主角以为你是那个他爱的人,戏演完了,你也该离场了。

没有人会愿意披着别人的外壳,可是事实,却不容你去选择。

销子的种类范文第4篇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新旧经验间的矛盾冲突时,就会主动提出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更具动态性、深刻性和创新性,是弥足珍贵的课堂动态资源。教师既要对学生在课前、课后产生的问题进行梳理,更要捕捉住学生经过自主学习而感觉困难的问题,并对其进一步挖掘,随机调整教学思路,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教学“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时,笔者借助实物,提问道:“你能求出它的体积是多少吗?”此举旨在引导学生以任务为导向,诱发学生探究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欲望。但事与愿违,笔者话音刚落,蔡同学就举手说道:“长方体体积等于长乘宽乘高。”学生已经知道了计算公式了,这节课该怎么办呢?还能进行知识的探究吗?我灵机一动,继续问道:“知道长方体体积是怎样计算的同学,请举手。”结果竟然有半数以上的学生举起了手。见此,笔者追问道:“那么,你们还想了解些什么呢?”有的学生说:“我想知道长方体体积为什么用长乘宽乘高来计算?”这正是本节课需要着力解决的呀,笔者趁势说道:“下面我们就来研究长方体体积为什么用长乘宽乘高来计算的道理。比一比,哪个同学能利用手中的学具最先得到验证?”

本片段的教学中,笔者抓住了“你还想了解些什么?”“长方体体积为什么用长乘宽乘高来计算?”这些问题性资源,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学生探究意识,使课堂教学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正视差异性资源的存在,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笔者让学生用一张长方形纸片折出1/2,学生很快折出了各种各样的1/2,但侍同学竟然折出了1/4。笔者故意耐心地问他是怎样折出来的?他说,将这张纸对折再对折就得到了1/4。笔者为他竖起来大拇指,并夸奖道:“侍同学真了不起啊!老师还没有教,就已经能创造出1/4啦!”此时,学生们学习的热情被激发起来,纷纷动手,很快又创造出了1/3、1/6、1/8、1/16等许多分数,学生对分数的意义又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发展性教学认为,差异是一种资源。教师在教学中要正视差异,尊重学生间的差异,承认个体差异,并帮助个体形成适合各自学习能力的差异目标,充分利用个体差异,将其视为一种交往资源去开发、利用,扬长避短,使每个个体得到最优的发展。

三、善待错误性资源,促进学生积极地思考

错误性资源是学生学习情况及学习思维的真实再现,是一种宝贵的生成性教学资源。教师要正视和善待课堂上出现的错误现象,及时捕捉和利用其中所蕴涵的有价值的信息,适时呈现和处理错误资源,让学生从错误中比较、分析、争辩、反思,并在教师点拨、归纳正确方法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变式、延伸,从而把错误化为一次新的学习契机,使之成为突破重点、难点的鲜活材料,更使其成为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资源,让数学学习在曲折中走向深度。

教学“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时,学生根据主题图中的信息列出了53-26的算式,笔者让学生尝试计算后再进行汇报。交流时,学生们畅所欲言,说出了多种计算的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这些方法分别作了评价。这时,一向沉默寡言的郝飞同学站起来说:“6-3=3……”学生哗然,嚷嚷道,怎么可以倒过来减呀。笔者连忙示意全班同学安静下来,注意倾听,只听到郝飞同学接着说道:“6- 3=3,50- 3=47,47- 20= 27”,不少学生将信将疑。“倒着减”的算法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纷纷将目光投向了我,我没有急于下结论,而是将问题继续抛给了大家,问道:“这种算法到底对不对?我们请郝飞同学将自己的想法说一说,好吗?”郝飞同学解释说:“个位上,3减6不够减,用6减3等于3,就是说3减6不够,还差3,再从50里减去3得47,最后再减20得27。”郝飞同学的解释让大家茅塞顿开,师生一起用热烈的掌声表扬了这位学生的创造性。

这样,在议错、辨错中不但使学生熟练掌握了解答此类试题的方法,更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开发和利用生活性资源,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销子的种类范文第5篇

【关键词】嫂子;传统婚姻观念;妇女地位;女性意识

阿蕾在小说《嫂子》中思考了彝族女性的生存境遇和生命意义,对彝族包办婚姻等旧习进行了有力的批判。“嫂子”是彝族传统旧习恶俗压迫下千千万万个悲剧女性的缩影。小说中的“嫂子”有着彝族妇女典型的落后思想,以及阿蕾作为彝族女性代表,所提倡的先进性思想,揭示彝族女性的社会地位和人生悲剧命运。而这些悲剧是彝族社会男尊女卑思想、强迫包办和买卖婚姻制度以及转房、换亲和表姑通婚等陈规陋习造成的。阿蕾以作者的良知,写出对备受折磨的妇女,对身陷民俗困境的妇女的同情和怜恤,实质上是对旧恶俗的控诉。

一、“嫂子”婚姻的悲剧

(一)传统婚姻制度——“家支外婚、同族内婚、等级内婚、姑舅表优先婚、姨表不婚”

凉山彝族到民主改革前还保留着较为完整的奴隶制,被外界称为“独立裸裸”。在这个独特的奴隶制社会形态里,以严格的家支外婚、同族内婚、等级内婚、姑舅表优先婚、姨表不婚为传统的婚姻制度,婚姻观特别讲究门当户对,任何人都不能逾越和违反。

彝族传统婚姻形式注重“亲上加亲”,即已联姻之姻亲再连姻。彝族传统观念认为不注重“亲上加亲”,血缘关系就会削弱,亲戚之间的关系也就会逐渐疏远。由于“亲上加亲”,就结成了一个个极为复杂的婚姻关系网。在彝族社会里,姑舅表兄妹有优先婚配的权利。小说《嫂子》中“我”的奶奶娘家姓沙玛,母亲是奶奶大哥家的女儿,“我”的姐夫是母亲二哥家的老二——沙玛姆嘎拉惹,柯惹的妻子即“嫂子”是柯惹大舅家的女儿。凉山彝族谚语有:“姑家的女儿,舅家的媳妇”之说。姑母的女儿,先要征求舅家纳聘,舅家同意可以另嫁后,姑家才能自行为子女择婚,否则会被舅家兴师问罪。因此,“嫂子”和柯惹的婚姻是不可避免的,即便他们尚在腹中,双方父母都有可能为他们“指腹为婚”。“嫂子”在三岁时父母相继去世,与奶奶相依为命,在童年时代就尝尽了孤苦与辛酸。面对长辈强加给她的这段婚事,“嫂子”心里即便万般不愿屈从这段婚姻,但“父母之命不可违”,家族中那些顽固之辈为了顾及家族的颜面,维护“亲上加亲”,绝不会了“嫂子”的心愿。如女方无故悔婚,须加倍赔偿男方的聘礼或举行婚礼时的一切开销。重重无形的枷锁牢牢地束缚着“嫂子”的心灵,让她无可奈何,不得不屈从。

彝族传统婚姻制度所折射出来的便是婚姻的强制性与不自由,也是社会的落后与滞后发展。《嫂子》揭示了落后的封建婚姻制度和习俗是彝族女性在追求爱情的道路上的不可跨越的障碍,“嫂子”与沙玛拉惹最后只能选择古老的殉情方式,来寻求爱情的最后归宿。

(二)父权、族权的枷锁

彝族谚语云:“什么玩笑都可以开,只有婚姻的玩笑不能开”,说明在彝族传统观念中,婚姻具有非常神圣的意义,是件严肃的事情。凉山彝族两个家族互通婚姻,婚姻的主体不仅受婚姻伦理的束缚,还会受家支势力的制约,一旦定亲,确立了婚姻关系便不容反悔。要求双方必须从一而终,如一方无缘无故悔婚,轻则须加倍赔偿费用,重则会引起家族间的械斗。可以说“家支”也是传统婚姻的干涉者和伦理规范强有力的维护者。在凉山无论是在解放前还是在解放后,许多家支冲突都与婚姻问题有关。家族为先,什么事情都要经过家族的商议。从阿蕾作品可以看出:首先,嫂子不守妇道与沙玛拉惹发生私情,已让他们蒙羞,是不可饶恕的,一般会按习惯法与吉姆、沙玛两个家族交涉。彝族传统习惯法规定,只要妻子与其他男人通奸,丈夫可休妻。其次,“嫂子”蹬了柯惹,抢了沙玛拉惹妻子的位,是大逆不道的行为,必须进行严惩。结婚不是两个人的事情,而是两个家族的事。同样,离婚也由不得两个人,在两个人的背后,背负着的是两个家族的命运。

“嫂子”和沙玛拉惹悬梁自尽后,“我”的父亲是这样说的:“哭什么哭?!猪嫂子狗嫂子,猪二哥狗二哥!别再叫嫂子二哥,那不是人,那是一对猪男狗女!……天哪,这对天杀雷劈的狗男女!”很显然,“父亲”的话代表了彝族传统的伦理观念。在他的意识里,“嫂子”和沙玛拉惹让阿蕾家族颜面无存,他们的行为该受天打雷劈,就连吉姆家也为嫂子不光彩的死而感到难堪。沙玛拉惹的哥哥沙玛姆果发现“嫂子”和沙玛拉惹的合影时,也恨恨地骂道:“这对不知羞耻的狗男女!”,然后一把将照片撕了丢进火塘里……

父权、族权的枷锁深深上在彝族人民的头上,让我们恨之入骨,却又动弹不得。如果说“家支”的话是天,而“父亲”则就是家支的维护者。

(三)几千年来女性地位低下、逆来顺受的固定模式

在彝族的家庭生活中,丈夫支配一切,起主导地位,妻子从属于丈夫,无权干预一切事务。由于人们认为妻子是花钱买来的,丈夫对其有支配权,便加深了彝族人男尊女卑的观念,进而女性的地位更加低下。

彝族谚语“奴上主,鸡上冠,妻上夫”。丈夫掌握子女的婚配权,妻子的任务是为丈夫家族生儿育女,特别是多生儿子,因此还有“人兴由女人,人败由女人”的谚语。

在议婚、订婚、结婚等一系列婚礼过程中,当事人特别是女儿,自己是作不了主的,一切都是父兄说了算,体现了凉山彝族的家长制。女儿无法主宰自己的婚姻,只有在出嫁前夕的哭嫁歌中才敢发泄自己内心的不满。女儿的命运正如哭嫁歌中所唱的“养女由妈妈,嫁女由爸爸,彩礼兄长定……妈妈的女儿哟,忆从前,驹子犊子同圈养,驹子是恒产,犊子成了零花钱。忆从前,绵羊羔、山羊羔同山放,绵羊羔是恒产,山羊羔成了零花钱。忆从前,女与弟兄同生活,同穿一种衣,同吃一样饭,以为兄弟姐妹都一般;哪知在今天,男孩才算本家人,女儿不过是外姓,父母轻女只重男……女儿的血液换作酒饮了,女儿的脂膏换作肉吃了,女儿的骨头换作银用了。家族众父兄,心肠真有这般硬,只想吃女卖身钱,不想给女办门好亲事,卖女银钱吃下肚,女死女活全不管。狠心父兄该知晓:嘴馋吃狗肉,吃了狗肉不解馋;饥饿贷耕牛,贷粮只能饱几餐;人穷卖女儿,得钱攒不成家产……”。从这哭嫁歌中我们可以感觉到彝族妇女对包办婚姻和买卖婚姻的强烈不满和无奈。

面对这一切,有的彝族女性只是无奈,因知识的缺乏和传统思想的束缚,她们对发生的一切确无能为力,不敢反抗,只能逆来顺受,过着悲惨、平淡的一生。

二、“嫂子”盲从、愚昧、落后、根深蒂固的男尊女卑思想

(一)对于自己的婚姻,顺从长辈之命

“嫂子”是一位容貌俊俏的女人。“嫂子”结婚那天,二舅母对其容貌赞美溢于言表。她对“嫂子”说:“尔果呀,你奶奶给你些啥吃的,十二岁的孩子长得这么高,这么漂亮。瞧,什么衣服穿在你身上都那么好看,恐怕给你披件蓑衣也好看呢。”可是,她的丈夫柯惹却瘦骨嶙峋,像只永远长不大的“狗儿”,极其自卑的他,从未直直和嫂子对视过一眼。他每天上山放羊,晚上吃完饭便和那些单身汉挤在羊圈楼上睡觉,以说荤话聊解的单身汉们常爱拿他取乐,每次哄笑声都以都以柯惹的哭声作结尾。显然,“嫂子”的婚姻是苦涩的,也是无法甜美的。“嫂子”默默地接受了长辈之命,无可奈何地屈从了一桩畸形的婚姻,麻木地恪守着所谓的的“妇道”。“嫂子”是善良的,却死于极不相称的婚姻习俗,顺从了长辈之“命”却给了“命”。

(二)面对沙马拉惹的施暴,选择隐忍和顺从

“嫂子”在森林里遭阿蕾家的女婿沙玛拉惹,“嫂子”对沙马拉惹的痛斥丝毫没有让沙马拉惹畏惧,面对沙玛拉惹的威逼利诱,无助的她只能偷偷地和沙玛拉惹好上。“从那天以后,沙玛拉惹又接连撬了三四晚嫂子家的门。再后来不知是嫂子先就留门了,还是听到沙玛拉惹来了才开的门,反正沙玛拉惹进出嫂子家就像进出自己家那么方便了”,“嫂子”和沙玛拉惹好上了,“嫂子”还是选择了隐忍和顺从,这也是她悲惨命运的开始。

“嫂子”从一开始的“被”、“无奈顺从”、“怀孕”到最后的“殉情”,都显示着“嫂子”的懦弱与愚昧,沙马拉惹怂恿着便跟随着去了。“嫂子”是封建社会伦理道德压迫的典型,她没有自己的思想,没有自己的人生方向,沙马拉惹说什么她就做什么,也是在当时的社会里“嫂子”没有了主见。

三、“沙马拉惹”这一角色,隐射出作者的观点

阿蕾通过沙玛拉惹这一角色,表面给我们的传递的信息是沙玛拉惹是施暴者,是沙玛拉惹的蛮横与野蛮、不顾廉耻造成了“嫂子”的悲剧。其实不尽然,“嫂子”悲剧的发生带有深刻的必然性。沙玛拉惹同样是传统婚姻制度的受害者,他悲剧的真正根源在于追求婚姻自由的欲望与传统婚姻观念和传统伦理规范的冲突。沙玛拉惹不顾世俗眼光,坚持要与自己心爱的“嫂子”在一起,他和“嫂子”一同悬梁自尽……沙玛拉惹害死了“嫂子”,但是也害死了自己。谁何尝不想与自己心爱的人在一起呢?作者借沙玛拉惹这一形象,提倡婚姻自由,对彝族封建社会几千年来的陋俗陋习进行了批判,每个人都应该有平等的婚姻、自由的婚姻。道出了:沙玛拉惹和“嫂子”用自己的死捍卫了自己的理想。

沙玛拉惹的婚姻和“嫂子”的婚姻都是姑舅表优先婚。虽为男儿,他还是无法逃避“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只有当他真正处在不幸的婚姻境地时,才意识到自己的不幸。他偷偷地爱了“嫂子”三年。有一天,他的情感如喷发的火山岩浆,一发而不可收。他对“嫂子”说:“我跟你说了,我要娶你做老婆!我沙玛拉惹是一条汉子,说话是算数的。我想你想了三年,今天才开口对你说……别说不要脸,我命也可以不要!……”他想挣脱婚姻枷锁,义无返顾地与传统婚姻制度和传统伦理制度进行抗争。他按自己的意志付诸行动,并表现出了一种无怨无悔的悲剧精神。

沙玛拉惹破坏现实的平静,公开抛弃其妻——阿蕾柯惹的堂姐,拐走阿蕾柯忍之妻,势必会遭致现实各种力量的限制和反对,掀起轩然大波。首先,沙玛拉惹的行为会受习惯法的严厉惩罚。彝族的传统婚姻受习惯法的严格维护,一旦沙玛拉惹背叛婚姻、违背伦理秩序,将会受到严厉惩罚。其次,沙玛拉惹的行为会激起阿蕾家族的愤怒,也会遭致社会舆论的谴责,甚至会引起沙玛家族和阿蕾家族的矛盾。但是沙玛拉惹仅仅只是想要对合情合理的生活愿望和美好爱情的追求,却也不能如愿。的确,在当时那样的社会是不允许的,人们不会拍手称赞他们,只会用唾液和谩骂将他们压在伦理社会道德规范下面,并让他们永不翻身。

四、作者通过小说所要提倡的思想

(一)对封建、腐朽思想的批判

沙玛拉惹是彝族传统婚姻道德规范和传统伦理秩序的叛逆者,是超越中的毁灭者。生命对爱、自由和幸福的追求本身无可厚非,但伦理秩序是理性文明的产物,不会轻易改变。阿蕾要让沙玛拉惹来警醒世人,不能再愚昧无知下去,遵守传统婚姻固然是正确的,但是不能违背自己心中所想,不能成为封建制度的牺牲品。

沙玛拉惹和“嫂子”正是封建婚姻制度包办婚姻的受害者,面对家里给他们的婚姻,受到彝族传统伦理规范的制约,不得不吞下苦果。他们悲惨的故事后面,是社会伦理急剧变迁时期个人与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和严酷的伦理道德规范的冲突。他们用他们的死拷问了这个不合情理的旧俗旧习制度,抨击了封建社会思想,警醒人们反思,我们不能再成为封建旧思想的帮凶,不能再成为旧思想、旧道德的牺牲品。

(二)提倡平等、自由

彝族旧的婚姻制度,是维护夫权制度、等级制和家长制的;维护男尊女卑和传统伦理道德关系,以巩固彝族旧社会的伦理秩序的。这种婚姻道德规范严重束缚了个体的自由,压抑了人性,婚姻仅仅成了一种延续宗族的手段。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体,不应受任何人或事物支配,阿蕾是新时代女性的代表,她提倡女性独立,提倡个体自由。女性不应被依附,应该有自己的思想、人格。个体自由将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嫂子”和沙玛拉惹死后,“嫂子”的亡灵和一条公狗尾巴配对儿超度,再在上面压上一块石板,让她永世不得翻身,甚至连她火葬坑中的骨灰木炭也被清除倒进了洛罕拉达河;错不在“嫂子”,但是她却被千斤石般的伦理道德桎梏着,这一切都源自男女不平等的思想观念,在人们看来“嫂子”是不配上天国的,只能下地狱。

(三)提倡女性独立、自主

所谓女性独立意识是指女性意识不建立在男性意识的对立面,也不以男性意识作为参照,而是依据女性的独特体验、以女性的独特视角、直白地表达女性的独特心理感受。作为新一代的彝族女作家,阿蕾是如此年轻、个性、朝气,在自己精神的空间中确立着彝族女性独立意识的个性觉醒与独立之姿。阿蕾提倡女性的独立、自主,实际上也是在为受压迫的彝族女性指明道路,只有不断吸收知识才能提高彝族女性自身的地位。科技文化知识将引导彝族女性超越传统,消除依附心理和弱者意识。提高彝族女性地位有利于彻底改变闭目塞听、保守被动、易于满足的现状,可以彻底打破几千年来“女主内,男主外”的传统模式,成为推动彝族婚姻家庭进步的内在动力。要彝族女性正确认识自身的能力,需要充分认识自己在婚姻、家庭中的地位,认识自己的性格、情感、能力,追求在社会生活中与男性平等的地位和独立的人格,培养自强意识。

所以,作为新一代接班人的彝族女性,必须用科学来武装自己,将提升全民素质作为己任,只有有了先进的知识和高尚的素质,彝族女性才能慢慢地改变这种现象,做到人人地位平等、家庭和睦、民族和谐、社会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阿蕾.嫂子[M].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