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北岛的诗

北岛的诗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北岛的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北岛的诗范文第1篇

诗歌之夜的诗人们分别朗诵自己的作品,北岛最后一个登台,他读的是《走吧》和《乡音》。“这个年龄都会有困惑,这是青春期的必然阶段,只是我们困惑的来源不太一样。”朗读开始前他说。

北岛参加过香港中学生诗歌朗诵会,听他们朗诵自己的诗,他吓了一跳,“非常夸张,字正腔圆,完全是同一腔调,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得高分”。

儿子的经历更让他痛感学校教育包括诗歌教育的问题。儿子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参加朗诵比赛。老师分配给他一首诗,题目是《假如我是一支粉笔》,大意是心甘情愿贡献自己:“我不需要你们的保护/但求你们不要让我粉身碎骨。”

北岛正和朋友一起编选一本《给孩子读的诗》。编辑定位在新诗,包括外国诗歌的翻译:“或许诗歌可与教育体系抗衡,救孩子们于水火之中。”

分享活动结束,北岛特地站起身来,嘱咐学生们去门口购买诗歌之夜专门制作的诗集:一本诗集只是一瓶水的价钱。

孩子问的总是真问题

南方周末:“诗歌之夜”是怎么办起来的?

北岛:中文大学希望我为大学做些国际交流活动。我想不如从诗歌入手。从2009年起,我们有两套计划,一个是“香港国际诗歌之夜”,一个是“国际诗人在香港”,相辅相成构成某种“织体”,为的是让诗歌逐渐成为香港人精神生活的组成部分。

诗歌节可以在短期内让人们注意到诗歌的存在,但没有常设机构不可能每年都办,但两年办一次又容易让人淡忘,于是我们开始推行“国际诗人在香港”,每年分别请两位世界级诗人,邀请最优秀的译者把他们的作品译成中文,由牛津大学出版社为每位诗人出版精美的双语对照诗选。在诗人到访前,由译者或专家组成专门的诗歌工作坊,除了介绍该语种的文化背景与诗歌源流外,还带领学员细读作品。诗人访问期间举办一系列活动。到目前为止,“国际诗人在香港”已请了三位诗人:日本的谷川俊太郎、美国的迈克・帕尔玛和俄罗斯的阿尔卡季・德拉戈莫申科,下一位是美国诗人盖瑞・施耐德。

南方周末:你说过谷川俊太郎来做工作坊的时候,中学生有很多良好的反馈。

北岛:我们请谷川到拔萃男书院,差不多有三四百个中学生来参加。他们和一般观众的反应不同,非常热烈,急着问各种问题,有的孩子是学日文的,就用日文问问题,或是用日文朗诵诗。谷川那天特别高兴,最后居然唱起歌来,显然他被那种无拘无束的热情打动了。孩子们的问题乍听起来幼稚,但都是真问题,不像被学术驯化过的人拐弯抹角。

南方周末:好诗是有的,好读者是有的,只是他们之间还没有建立起联系或者说好的读者是需要培养的。

北岛:对,需要培养,最好从小开始。这话像陈词滥调,但是实在话。到了大学,他们的整个思维方式、感知方式已经定型了。可以说,我们整个教育系统奠基于西方的工具理性,俄罗斯思想家索洛维耶夫特别反对的就是西方的工具理性,他认为与心灵无关的知识,不仅无益,甚至有害。

我们在自己受教育的过程中也能体会到这一点。欧美从19世纪就开始对此有所反省,提倡通识教育,一个大学的好坏往往首先取决于通识教育。难道我们真希望子孙后代都成为只懂专业知识的准机器人吗?或许诗歌可与教育体系抗衡,救孩子们于水火之中。

如果有进一步的可能,比如得到基金会支持,我们还想做一套诗歌活页,选一些好诗,中英文对照,送给学生做课上或课外的读物。

精英教育把孩子“修理”了

南方周末:你在诗歌之夜的媒体见面会上,引用了林怀民的一句话“在水泥上种花”,香港的文学环境就是这样的吗?

北岛:我想台湾应该比香港好些吧,总体来说,台湾文化破坏得不太厉害,香港问题很多,我刚来时挺绝望的,但绝望也会逼出做事的愿望,想试试看有没有可能改变绝望的环境。

南方周末:什么事让你绝望?

北岛:我来中文大学,最初是教诗歌写作课,我原来在美国也是教这个。说实话,美国大学生对国际诗歌的了解非常少,但至少还有一点。第一堂课我问学生,除了美国诗人以外,你们还知道几个外国诗人?一般的学生大概能举出三五个。到了香港我再问,几乎没有一个回答。他们的诗歌知识几乎是零。

我调查了一下才知道,就整个香港来说,中文大学中文系的水平应该是最好的。我还误以为香港是双语地区,学生英文会非常好,其实也不是。所谓双语指的是工具性语言,此外的水平很有限。他们根本不可能读外文诗,没时间,也没兴趣。

关键是年轻人对世界没有好奇心。这是教育的恶果。教育体制往往越是精英化,问题就越大。在整个华语地区,包括香港、大陆和台湾,都是不断把精英教育提前,为了建立一个精英教育的金字塔。我在我的儿子身上深有体会,他今年上小学一年级。总体而言,我是反对精英教育的,但我很快就意识到,这是配套一条龙――要上精英大学就要上精英中学,要上精英中学就要上精英小学,再往前就是精英幼儿园,听说香港有些父母在孩子出生前就开始着手准备了。整个教育系统是迫使孩子过早进入社会化过程。

我们做过试验,把一部分诗歌活动放到中学去做,发现他们对诗歌既热情又开放。一旦到了大学阶段,他们就被工具理性“修理”了,失去了对文学的兴趣,失去了对创造性与想象力的感应。

与“行话”和“俗话”开战

南方周末:不止一家媒体问到诗歌边缘化的问题,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北岛:这是陈词滥调。精神不一定能转化成物质,你总不能说精神就因此边缘化了吧?现在中国不是诗歌活动太少了,如果你看看那些报道,会让你产生诗歌繁荣的错觉:几乎每天都有各种诗歌事件在发生,各种诗歌杂志和诗集问世,可是又有多少好诗出现呢?从前写过诗的人,赚了钱,现在又回来写诗办刊物,无论如何,这毕竟是个好现象。

说起国内的诗歌节,背后往往都被无形的手所控制,一个是权力,一个是金钱,要不是某种政府行为,所谓的政绩;要不是房地产商赞助,总有什么地方不对劲儿。听说厦门最近搞了一个什么中国诗歌节,规模很大,花了上千万,真是劳民伤财。一些所谓的国际诗歌节,连作品都没有互译,各说各的,各念各的,怎么可能进行真正的交流?

南方周末:你在这次诗歌之夜出版的《词和世界》的序言里面写到:中国现在生活在各种不同的行话当中,诗歌界也有很多行话,在你的心目当中,一个理想的语言表达方式是怎样的?

北岛:我还是引用序言中的片断,“诗歌在词与世界之间。诗歌是用语言的钥匙,打开处于遮蔽状态的世界……如今,我们正在退入人类文明的最后防线――这是一个毫无精神向度的时代,一个丧失文化价值与理想的时代,一个充斥语言垃圾的时代。一方面,我们生活在不同的行话中:学者的行话、商人的行话、政客的行话,等等;另一方面,最为通行的是娱乐语言、网络语言和新媒体语言,在所谓全球化的网络时代,这种雅和俗的结合构成最大公约数,简化人类语言的表现力。诗歌何为?这古老的命题,在当今有着特殊的意义。”

我认为诗歌不仅没有边缘化,反而要占领中心,与上述的两类语言开战。尽管众声喧哗,但其实我们正处在全球化时代的“失语”状态,只有诗歌,才能让我们的舌头得救。

北岛的诗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祥子 得失 悲剧

由凌子风导演的电影《骆驼祥子》虽然已经有近三十年的历史了,但今天再重新审视这部影片,不由地感到导演对原著主题内涵认识的深刻和独到视角把握。由于影视改编和小说创作的不同,因此在这部影片中导演特别着力表现的就是祥子和虎妞之间的情感悲剧,也就是这部影片的主题――得失倒置的悲剧典型。

因此影片并没有按照小说原著中的顺序来拍摄,而是在影片中直接就凸显出祥子和虎妞的关系。可以这么讲影片直截了当的把车主的女儿,老姑娘虎妞引进祥子的生活圈子,描写了他们感情上生活上的纠葛,使这成为祥子的悲剧性结局更加合理和必然。因为他们的结合,始终都是很不自然的,或者说是祥子一直都是在逃避中接受虎妞的。因此对祥子来说,这是一场比丢车和攒钱买车更加难以忍受的灾难。

这主要还不在于虎妞使用诱骗的手段使他一步一步上钩,也不在于虎妞的死去使他又一次卖掉车子,而是在于这种结合本身与他作为一个独立劳动者的愿望背道而驰。他们之间的两种生活理想生活态度的;中突,造就了祥子进一步毁灭的根本原因,虎妞找上祥子并不是真的甘心“作一辈子车夫的老婆”,而是希望得到父亲的同意由她经营车厂。而祥子却认为只有“凭着自己的本事买上车,娶上老婆,这才正大光明”。婚后拉不拉车一直是他们冲突的起因,直到虎妞同意买辆车让他拉,他才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觉得虎妞也有点好处”。他们之间没有平等的关系,虎妞仗着经济上的优势,要他按照她的意旨行事,成了夫妻,也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原先那种车主与车夫的关系。假如说祥子真得当上了“车主”,对于渴望作个独立劳动者的他来说,也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失败。

我们清晰地看到影片中为了强化祥子的这种痛苦,便特意地去展示祥子是如何试图去摆脱虎妞的纠缠,但又无济于事的情节。从影片中我们便可以看出祥子是从一开始就不愿接受这种强加于他的关系,并想方设法躲避开虎妞。虽然比起大兵和特务,虎妞没有可以任意置他于死地的权力,但是她设下的圈套使祥子有苦难说,他的作为男子汉的责任感又使他不能当她困难的时候把她抛在一边,处处碰壁迫使他不得不回到她的身边,他没有别的选择,他把接受虎妞的安排,看作是“投降”。在这件事情上,他更加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无能和无力,因此祥子无奈地发出了“命是自己的,可是教别人管着”的悲叹。这对于腐蚀他的生活意志,打破他的生活愿望,从奋发有为到怀疑自己进而自甘堕落,起了比前面几次打击更为严重的作用。

在这里悲剧的意味表现为祥子不仅不能获得自己所追求的,甚至无法拒绝自己所厌恶的。这些充分显示出了祥子悲剧命运的必然性因素。

小福子的存在是祥子最后可能重新振作起来的唯一救命稻草,在影片中我们多次看到祥子对小福子的期望和希冀。祥子曾经设想过“她不仅是朋友,她将把她的一生交给他,两个地狱中的人将要抹去泪珠而含着笑携手前进”:“她,现在,就是他的命,没有她便什么也算不了一回事”:“天下的女人多了,没有一个象小福子这么好,这么合适!”当得知小福子已经死去后,祥子感觉到“什么也没有了”。更为可怕的是由小福子,祥子看到了努力一世的下场。虽然不能拒绝自己所厌倦的事物,但是如果能够得到自己所梦寐以求的事物也可重新找到生存的勇气,但是生活却恰恰将祥子这么一点最后的希望之火也无情的熄灭。获得不到自己想得到的,拒绝不了自己所厌恶的,这是对祥子生存的多么悖论的打击。

北岛的诗范文第3篇

继李庄案之后,北海律师案再次令社会神经紧绷,它加剧的绝不仅仅是律师群体的执业风险,更让每一个公民都怀揣深切忧虑:当律师辩护权不保之时,谁来为我们把持权利的底线?

这起普通刑事案件如一部悬疑大片,反复刺激着公众情绪――它直接导致四位律师被抓,继李庄案后,又一次让刑事辩护律师群体意识到前所未有的执业危险。

8月6日深夜,一份《延期审理决定书》送达北海律师团手中,裴金德等故意伤害案延期审理。

此时,数十名全国各地的律师已踏上飞赴北海的航班,欲见证原定8月8月的庭审。

这起普通刑事案件如一部悬疑大片,反复刺激着公众情绪――它直接导致四位律师被抓,继李庄案后,又一次让刑事辩护律师群体意识到前所未有的执业危险。

案件发生在中国西南边陲北海。起初是一桩普通杀人案,然后逐渐演变成震惊律师界的案中案。它牵连的律师之多、规模之大、影响之广,当为近年之最。

一切缘于广西北海村民黄焕海被杀。村民裴金德、裴贵、杨炳棋、黄子富等人随后成为被告人,四人一审时除黄子富外均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然而在二审时,由于辩护律师的法律援助,四人中前三者均翻供,而黄子富一直不承认犯罪事实。

北海市检察院随后以涉嫌“伪证”为由将为上述被告人进行无罪辩护的杨在新、杨忠汉、罗思方、梁武诚等四名律师拘捕。杨在新向北京律师杨金柱求助。在他安排下,以陈光武等为代表的律师团一行10人,随即奔赴北海调查此事。但未曾想,遭到不明身份者的袭击。

案件继续发酵。7月21日,当朱明勇律师及周泽律师会见被告人时,被告人在高度紧张状态下拒绝回答律师提问,在场警察竟然说,被告人享有沉默权,他可以不回答律师的问题。

律师谭敏涛愤怒地质问:沉默权制度不是拿来对付律师的,而是被告人针对警察审问时享有的拒绝回答权利,法律赋予被告人沉默权是防止警方诱供,防止侦查机关刑讯逼供,防止公安侵害被告人合法权益而设。而如果北海公安真的懂得沉默权制度,何不将沉默权适用于侦办四律师案及原伤害案件呢?何不采取零口供的方式侦查原伤害案件呢?何不给我们演练一次沉默权制度在北海的试水呢?

谭敏涛说,当事人在面对为其辩护的律师时,当事人还用得着沉默吗?“我想,这个问题不需要高深的法理来解释,三岁小孩都能明白。”

这一连串的案子在律师界及舆论界引起的震动是不言而喻的。由此,北海律师案中,表露出中国律师的群体性焦虑。于是,“北海律师团”采取一种在常人看来极端、无奈但又最不坏的方式――借助媒体进行舆论轰炸――其实他们心里也没底,但即便是这样,也要孤身犯险,放手一搏。

当然,这其中,每个律师方式迥异。杨金柱表现出了一种血性和愤慨,陈光武表现出了充分的理智与克制,陈有西善于借助体制内的行政力量,扭转局势,而斯伟江则痛陈当今律师体制的尴尬与无奈。

尽管行事方式迥异,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夙愿:行走于法律正义和社会正义的轨道之间。

一位知悉案情的法律人士所说,如此简单的案件,却被北海方面搞复杂了。端赖于北海立功心切,急于定案,但不想却弄巧成拙。正因如此,“律师团”此行之目的,或许并不是要为整个案子翻案,更不是要制造伪证,只是履行法律的正义。

正如李庄所说,律师作为刑法第306条的受害群体,除了,不能不发出呐喊,尽其份内职责,虽败,犹荣,何况,胜败未可知!

毫不夸张地说,区分社会野蛮与文明,律师能否充分发挥功能是一把重要标尺。

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德肖维茨有一段经典论述:律师必须要最大限度地维护客户利益,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力的抗衡和平衡。正是律师与控方之间力的制衡,才能够减少冤枉和司法权的恣意。

在法律框架下,律师是唯一站在公权力对面,为公众做无罪或罪轻辩护的人。纵观世界各国,无不把获得辩护权规定为被告人首要权利。然而,刑法第306条却如同一把利刃,时刻悬在中国律师头顶,让他们怀揣着恐惧行走于崎岖的法治之路。

北岛的诗范文第4篇

只是现在的自己,沉默的连自己都觉得恐怖,伤感的连自己都无法自控。在别人日志上看到一句话:每个整天都玩手机的孩子是因为她们是真的孤独,于是,我便开始对号入座。

每个人都会给我说着她们的伤感,而我,也会很适当的安慰几句,只是却没有发现那种安慰是怎样的苍白,轮到了自己,才会猛然发觉,那种安慰,还不如没有。

有人说,你不要那种故做的坚强,那样很累,你可以软弱,但是要选对时间,地点,人物,我却是不置可否,坚强如我,怎会软弱?只是从来想过,今天的自己,给别人打着电话,说着我累了。最后哭的“酣畅淋漓”。

我总是在以前的朋友面前叫嚣着,高歌着,让她们感觉自己依旧是从前的自己,只是在每个午夜梦回时,那些无助,仿佛虫子一般,开始撕咬着自己的神经,到最后,自己看着自己,体无完肤。那种讽刺,是任何一个人都给不了的。

有个孩子给我说,哭完了就擦干眼泪好好生活,即使心已经碎的七零八落。只是,现在的自己,断然没了那般的勇气,那种淡然,我还是学不来,可以说,我还是不够坚强。所以,现在,就连哭,我都需要勇气,能哭的撕心裂肺,都已经对我而言,就是最大的恩赐。( 散文网: )

我是那么的看重感情,我怕失去,所以,我总是很自私,很敏感,你是我的,我不允许有人来玷污,我没有经历过真正的爱情,所以,我不知道什么是爱情的吃醋,我有真正的友情,所以,这般自私的我,总是吃着友情的醋。只是,如果你是真的背叛,那好,我不会挽留,正如那句话所说:你我之间,尘归尘,土归土。

我一如既往的秉承着高中以来的坏习惯,唯一变的,是我的脾气,我可以不问孰对孰错,不问原因,只要你生气,我可以立马道歉,然后,便会开始想念那些曾经不管对错,都迁咎着我的她们,然后,又开始无边无际的伤感,到最后,被伤感吞没。

开始很羡慕别人的友情,看着别人闹矛盾,冷战,自己就会着急的仿佛闹矛盾的是自己一般。她给我说,那是典型的看着别人的故事,伤感着自己的伤感,后来一想,又何尝不是?因为高中的我们,就如现在的她们,然后又开始庆幸,我们像她们,又不像她们,因为我们彼此,都会低头。

她们给我说,你怎么又开始码字,我说,因为这样,我才会感觉,我不是失语儿童,我还会说话,还是有自己的思想,这时的我,有血有肉,是真实的。只是,我写很多,里面最真实的感情,只有自己能懂。那是一种悲伤,也是一种解脱。

时间总是过的飞快,有很多形容时间的词语,白驹过隙,时光如梭,可我总觉得没有黄孝瑾的那句说的透彻,他说:光年是距离,还是时间?我对自己说,且把光年作时间。现在已是初秋,她们说,香山的红叶很好看,本打算和最好的朋友去看,现在说来,竟是一种奢侈。

我总是把一切都想的很是美好,友情,爱情,可是到最后,却学会了一句:冷暖自知。还好,还好,最起码,在这个过程中,我总算把冷暖自知感悟的通透。因为现在,再也没有自己胃疼的死去活来时轻声问着自己的她,再也没有死命拉着自己往药店走的她,一切变了,而我,也该学着长大了。她们不理我,没关系,我的生命里,不需要她们做我的归人。我可以继续沉默,继续活在我的世界里。

我还是那般的倔强,只是,倔强的难过,我已经没有了那时的勇气和坚强,我可以给她们打电话,哭着说我的近况,最后弱弱的说一句,我是真的累了。大学就是一个小型的社会,现在的自己,也明白了这句话的含义。

很喜欢两句话:不坚强,软弱给谁看。难过还得自己一个人过。可是自己永远做不到那种洒脱与淡然,有时候是真的羡慕某人的什么都不顾。起码那样,自己不像现在这么伤感。

北岛的诗范文第5篇

一、巧导

李渔曾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文章开头必须讲究艺术,古诗教学的导入,亦应如此。

1.故事导入法。引人入胜的故事最能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在《赠汪伦》的新课导入时,我绘声绘色地给学生讲了《李白“受骗”桃花潭》的有趣故事:汪伦十分敬慕李白,就灵机一动,写了一封信给李白,说自己家乡不仅有“十里桃花”,还有“万里酒家”。李白接信后便欣然前往,才知上了朋友汪伦的“当”了。李白乘舟将要走了,汪伦赶来与他依依惜别,李白送给他一首诗《赠汪伦》。故事导入法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和求知欲,同时又巧妙地介绍了诗人及诗文创作的时代背景,缩小了时空差距,扫清了学生学习古诗时由于年代久远而无法产生情感共鸣的障碍。

2.情境导入法。俗话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小学语文课本中,几乎每首古诗都配有一幅情景图。小学生学诗如能与赏画紧密联系,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我在《宿新市徐公店》新课导入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在大屏幕上给学生展现了初春情景,并配上了轻松愉快的音乐,然后由景及人指导学生观察说话。春天的美景对学生来说是多么美好,采蝴蝶游戏又是多么有趣,所以学生都说得兴致勃勃,对初春充满了向往。这时,我让学生再读这首诗,学生兴趣很浓。情境导入法能以景引人、以情动人,能有效激发起学生的心理共鸣;同时,由形象到抽象,由白话到古诗,大大降低了小学生学古诗的难度,而且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了道德观、审美观的培养。

二、多读

新课标重视“语感的积淀”,要求教师把教学着力点放在“多读”上。“教师少讲、学生多读”应成为古诗文教学的指导思想。入选小学语文教材及推荐给学生课外诵读的古诗文,如《春晓》、《小儿垂钓》等浅显易懂,学生在反复吟诵中即可激起自身无穷的遐想。古诗文的“读”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步骤。下面试以《望庐山瀑布》为例来说明。

对于读书,朱熹曾强调:“须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

第一步,让学生自由练读诗文,要求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初步感受到诗的韵律之美。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教师可以辅以亲自范读或录音范读等手段,并用多媒体出示诗文。

第二步,让学生自由小声再读诗文,想想、说说诗句的意思。不懂之处向同学、老师或向字典求教。学生读后提出了“香炉”“银河”“九天”等几处理解上的疑难,教师帮助学生逐一理解这些难点。

汉语是一种写意性语言,“偏重心理,略于形式”,表达是非线性的,有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在古诗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因此,要求小学生将这些流传千古、意韵隽永的古诗作一番透彻理解是不现实的。特级教师于永正也说:“对语言的理解也是个含糊的说法,很难有个标准,能意会就可以了。”小学生学古诗可以先不要求字字句句全部透彻理解,而应留出足够的时间让他们朗读,在反复的吟诵中加以体会、感悟。

第三步,安排学生反复朗读,读出语感,想象情境,让其景其人在学生脑中“活起来”。古人曰“读书千遍,其义自见。”意即读得熟则自晓其义也。课堂上,当学生读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时不自觉地放开了嗓子,充满了惊奇与赞叹,学生仿佛真的听到了震耳欲聋的水声,看到了瀑布一泻千里的雄姿!因此,只有多读,才能使学生的头脑中浮现出诗文所表现的客观生活画面,才能使学生的情感与诗中的情感发生共振。

三、熟背

智慧的根源在于记忆。小学阶段是人生记忆的黄金阶段。很多人可能早已忘记在中学或大学阶段背诵过的名篇,却久久不能忘记童年时期记住的故事、课文,便是这个道理。小学生的记忆力是惊人的,错过了这个关键期,再记就要难一些。因此,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这种记忆优势,鼓励学生多背一些优秀古诗文,并且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去熟背。如可用联系图像记忆法背《泊船瓜洲》、《江雪》等诗;用紧扣关键词记忆法背《小池》、《绝句》等诗;还可以用表演法加深学生印象,从而记住诸如《寻隐者不遇》等叙事性的诗。

相关期刊更多

游泳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国家体育总局

滁州学院学报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安徽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