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血浆置换

血浆置换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血浆置换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血浆置换

血浆置换范文第1篇

【关键词】HUS患儿;血浆置换;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244-01

溶血尿毒综合征的临床特征为微血管病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肾脏,可伴有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典型病例常见于儿童,患儿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升高,多数患儿起病时有乏力,恶心、呕吐、食欲缺乏,伴或不伴有腹泻,部分患儿起病时有上呼吸道感染;目前血浆置换被认为是治疗溶血尿毒综合征最好方法,近年来我院采用血浆置换方法治疗了3例儿童HUS患儿,经过精心护理配合,患儿取得了可喜的疗效,汇报如下。

1一般资料

2009年1月――2012年5月间我院儿科病房收治了3例溶血综合征患儿,年龄6-10岁,患儿有明显血小板减少,重者常有明显出血,表现为鼻出血、皮肤瘀斑、眼底出血、呕血、便血、咯血等;患儿出现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绝大多数患者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多数 患者可持续少尿或无尿,需进行透析治疗。

2血浆置换疗法

患儿行双侧股静脉穿刺置管后,连接机器检测、安装、冲洗好各种管道系统,遵医嘱调整好监控指数参数;血浆置换前应用肝素盐水序贯性充分预冲管道,以肝素钠作为抗凝剂,首剂静脉推注肝素生理盐水5ml+肝素1250U,置换过程中持续5-10U/(kg・h)维持,置换时的血流量为80-100ml/min,置换液量为2800-3600ml,置换液均为新鲜冰冻血浆,置换时间2-3h;置换过程中监测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

3结果

3患儿,每人置换血浆2次,血浆置换后血流动力学稳定,未发生出血凝血、感染等情况,患者临床症状好转,生活恢复正常。

4护理要素

首先做好患儿心理护理,消除患儿恐惧心理,取得患儿的配合很重要,有利于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操作前予血小板输入,既可以减少穿刺时的出血不止,又可以减少其他脏器系统的出血危险;穿刺前予丙泊酚2mg/kg静脉推注,减轻疼痛,减少患儿的挣扎,穿刺中多鼓励患儿,提高穿刺的成功率;操作完毕置管成功后予肝素液10U/ml正压封管,穿刺点予无菌纱布加压包扎,并注意观察局部出血情况及肢体循环情况。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各管路连接紧密,防止空气进入;打开流量泵进行血浆置换,保持血流速度,使血流速度达到100-120mL/min,这种条件下完成治疗约需2-3小时,保证了治疗效果;血浆的正确使用对治疗至关重要,进行血浆置换所采用的血浆是新鲜的同型冰冻血浆,含全部的凝血因子。在操作中我们采用现取、现融、现用的方法保证凝血因子不失去活性。用于融化血浆的温度至关重要,使用恒温箱控制水温在37℃,绝不可忽冷忽热。融化后的血浆在10℃放置不超过2小时,在4℃也要24小时内用完,以免凝血因子失活[1]。

5小结

血浆置换不同于血液灌注,不能通过增加跨膜压增加超滤,跨膜压必须小于100mmHg,否则可能溶血;尽量选择股静脉置管,特别是选用枸橼酸抗凝时,因为大剂量的低钙血流快速通过上腔静脉容易影响右心房和窦房结及局部传导系统;可以在白蛋白和其它置换液中加入葡萄糖酸钙预防低钙血症,但不能向新鲜血浆中加入,以免引起凝血。血浆置换是抢救HUS患儿的有效措施,加强临床护理,积极防治感染,注意补充营养,对症支持治疗;应充分重视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的处理,重视加强营养支持,避免负氮平衡,宜注意补充碳水化合物和必需氨基酸制剂;在血浆置换治疗过程中,护士首先要做好患儿的心理护理,协助医生做好穿刺针型号的选择以及患儿血管通路的建立工作,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观察有无血流动力学改变、有无过敏、出血、低钙血症等情况的发生。

血浆置换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血浆置换;重症医学科;适应证;疗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3.009 

Application of plasma exchange applied in ICU and analysis of its curative effect HOU Yi-han, ZHANG Min-wei. Intensive Care Unit,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amen University, Xiamen 361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application condition and curative effect by plasma exchange in ICU.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made on clinical data of 73 patients receiving plasma exchange. Results ① Common indications of plasma exchange included autoimmune disease, hepatic failure complicated with hyperbilirubinemia, hyperlipidemic pancreatitis and toxication. ② Changes of coagulation function and hemogram: plasma exchange prolonged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 thrombin time (TT) and slightly reduced fibrinogen (Fib). It had no influence on prothrombin time (PT), white blood count (WBC), hemoglobin (HGB), and platelets (PLT). ③ Blood lipid level in hyperlipidemic pancreatitis patients was effectively reduced by 1~2 plasma exchange. ④ No severe adverse reactions occurred during plasma exchange, and the total cure remission rate was 63.0%. This method showed good effect in toxication, rhabdomyolysis, and hyperlipidemic pancreatitis, while its poor effect was in hepatic failure complicated with hyperbilirubinemia. Conclusion Plasma exchange is creditable, along with good curative effect. Its application prospect is bright in ICU. 

【Key words】 Plasma exchange; Intensive care unit; Indication; Curative effect 

血浆置换作为抢救危重病患者的有效手段, 可以快速清除循环系统中的抗原、抗体、可溶性免疫复合物及机体有害成分, 在ICU具有广泛的适应证。目前, 已有一部分文献分析了血浆置换术对特定适应证的治疗效果, 但尚未从重症医学科的收治情况出发回顾分析血浆置换的应用与疗效。本研究回顾分析血浆置换治疗的适应证分布、使用情况及疗效, 以其为血浆置换在ICU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临床借鉴,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采用病历回顾法收集2009年1月1日~ 

2013年12月31日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ICU 73例行血浆置换治疗患者的资料。 

1. 2 仪器与操作方法 血滤机采用Edwards Lifesciences Aquarius系统平台4, 血浆分离器采用旭化成模型血浆分离器(OP-08W), 通过股静脉置入GAMBRO GDK-1115 11F留置导管建立血管通路。血浆置换前30 min常规给予地塞米松5 mg静脉注射和非那根25 mg肌内注射防止过敏反应。血浆置换治疗通过血滤机血泵将血液从股静脉引出, 并通过血浆分离器将血细胞和血浆分离开来后弃用血浆, 通过后置换模式补充外源性血浆作为替代品。血泵控制下血流速度

110 ml/min, 外源性血浆补充速度1800 ml/h, 治疗过程中常规补充10%葡萄糖酸钙15 ml/h。 

1. 3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患者完全康复出院, 生活可完全自理, 无须药物控制病情或间断器官功能支持;病情缓解:患者需药物控制病情, 或需间断器官功能支持, 存在病情加重的可能性;死亡:于院内宣布临床死亡或处于濒死状态自动出院者。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基本情况 本组共73例患者(其中直接入院34例, 由他科转入39例), 行血浆置换245例次。73例患者中男40例, 平均年龄(45.0±17.64)岁;女33例, 平均年龄(43.6±17.62)岁。 

2. 2 病种及次数 接受血浆置换的病种:自身免疫性疾病23例(其中皮肌炎及多发性肌炎6例, 系统性红斑狼疮6例, 格里巴利综合征6例, 重症肌无力4例, 天疱疮1例)、肝功能衰竭并高胆红素血症18例、高脂血症性胰腺炎14例、横纹肌溶解10例、中毒8例(其中农药中毒5例, 药物中毒3例)。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接受血浆置换的次数高于其他病种(P<0.05)。见表1。 

2. 3 凝血功能和血象的变化 血浆置换前后APTT、TT、Fi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T、WBC、HGB、P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4 血脂变化 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经第1次、第2次血浆置换后血中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明显下降(P<0.05);第3次血浆置换后未见明显下降(P>0.05)。 

2. 5 疗效 治愈29例, 病情缓解17例, 总体治愈缓解率为63.0%, 死亡27例(含处于濒死状态自动出院18例), 总体死亡率37.0%。血浆置换疗效最好的病种为中毒、横纹肌溶解和高脂血症性胰腺炎, 疗效最差者则为肝功能衰竭并高胆红素血症。见表3。 

2. 6 并发症 73例患者中6例(8.2%)血浆置换后出现低钾血症, 5例(6.8%)出现皮疹, 3例(4.1%)出现低钙血症, 2例(2.7%)出现血小板减少, 1例(1.4%)出现低热。

3 讨论 

不同ICU单元血浆置换的应用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澳大利亚Paton等[1]学者调查发现, 在20张床的ICU病房内, 2002~2011年仅30例患者接受共计135例次血浆置换治疗, 血浆置换发生率仅0.15%;而同期在墨西哥一规模相等的ICU病房内累计有330例患者接受1188例次血浆置换治疗[2]。而本研究共收治血浆置换治疗患者73例, 同期共收治患者2686例, 总体血浆置换发生率为2.72%, 明显高于Paton等[1]学者的调查研究。 

本组血浆置换患者总体死亡率为38.7%, 但如果根据血浆置治疗换的目的将其分成对因和对症治疗, 则效果截然不同。对因治疗如中毒、横纹肌溶解、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等患者行血浆置换治疗后治愈好转率均>70.0%;对症治疗如肝功能衰竭并高胆红素血症患者死亡率为94.4%, 其原因在于血浆置换不能有效去除肝功能衰竭患者的病因, 故效果不佳。日本Nakae等[3]学者的研究亦提示, 肝切除术后出现肝功能衰竭患者即使予以血浆置换治疗, 其28 d死亡率仍高达54.5%, 90 d死亡率更是高达72.7%。 

血浆置换本身及置换过程中的抗凝是否影响患者的凝血功能, 目前还未见报道[4]。从本研究来看, 血浆置换仅造成纤维蛋白原的轻度下降, 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指标均未见明显改变。由此作者认为, 血浆置换并未显著消耗患者体内的凝血物质, 而APTT和TT的延长可能与治疗过程中的肝素钠抗凝有关。关于血浆置换的抗凝, 由于肝素钠抗凝具有诱发出血和血小板减少的风险, 国际上建议以枸橼酸局部抗凝代替肝素钠抗凝[5]。但枸橼酸局部抗凝仍存在低钙血症、代谢性碱中毒等并发症, Cordoba等[6]学者2008~2011年对44例患者累计行367次血浆置换治疗, 均未予抗凝治疗, 但也未见到管路凝血现象。这说明抗凝治疗不是防止管路凝血的必要手段, 当然, 这个结论还有待大规模的临床验证。 

由于缺乏大规模随机对照研究的临床证据, 2013年美国第6版《血浆置换指南》对于血浆置换治疗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推荐级别仅为2C级[7]。但国内外的临床实践中均对血浆置换治疗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疗效作出积极的肯定[8, 9]。在本次研究中, 血浆置换对于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治疗亦有良好的疗效, 14例患者中仅2例因严重腹腔感染难以控制而死亡, 其余均康复或好转出院。Ramirez-Bueno等[8]学者的研究中绝大数患者(10/11)仅接受1~2次血浆置换治疗血脂即可降至<1000 mg/dl, 而本次研究亦发现患者行第3次血浆置换对血脂水平无显著影响, 因此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行血浆置换治疗以1~2次为宜。 

有研究提示, 血压下降、心律失常、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 

血浆置换范文第3篇

主要应用于高粘滞性综合征(HVS):华氏巨球蛋白血症、多发性骨髓瘤、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输血后紫癜、无肾功能不全的肾小球肾炎咯血综合症、伴肾功能不全的新月型肾小球肾炎、中毒(蛋白结合性毒素)、、甲状腺危象、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遗传性脂代谢障碍等疾病的治疗均有理想的疗效。

重型肝炎病情凶险、复杂,治疗棘手,病死率可高达70%-80%或以上,临床上尚无较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多年来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将治疗性血浆置换术应用于重型肝炎的治疗,是治疗病症的需要,也是医学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治疗性血浆置换术重型肝炎临床疗效研究

一、重型肝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

在研究治疗性血浆置换术对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之前,先了解一下重型肝炎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对更好的进行治疗性血浆置换术对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1重型肝炎的临床表现:

重型肝炎(简称重肝)主要是指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严重的肝细胞损害并导致肝功能衰竭。其主要病理特点是急剧发生的大面积肝坏死,主要临床表现是迅速发展的重度黄疸,除肝炎的症状极重外,常同时伴血液生化及代谢紊乱,可有出血、肝性脑病、水肿、肝肾功能衰竭及多器官功能损害。

1.2重型肝炎的治疗方法

目前治疗重型肝炎的方法主要有:干扰素治疗、重型肝炎的免疫调节治疗、重型肝炎的其他抗病毒药物及中药治疗等,但是效果都不理想,进一步引进先进治疗技术,是治疗重型肝炎的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血浆置换术概念和基本操作:

2.1、血浆置换术的概念

血浆置换疗法PE系将患者血液引入血浆交换装置,将分离出的血浆弃去,并补回一定量的血浆,藉以清除患者血浆中抗体,激活免疫反应的介质和免疫复合物。

2.2血浆置换术的操作

具体操作方法:1.建立血管通道及肝素化法,同血透。2.血浆分离装置:多采用醋酸纤维素膜、聚甲基丙烯酸甲脂膜或聚砜膜所制成的空心纤维型分离器。膜面积为0.4~0.6m2,孔径0.2~0.6μm,最大截流分子量为300道尔顿。3.将患者的动、静脉分别与血浆分离器动、静脉管道连接,调整血泵速度与负压,维持血液流速200ml/分,控制超滤血浆量30~60ml/分,装置时间为90~120分钟,2次/周,每次超滤血浆总量为4升左右。从血浆滤过器静脉端回输4%人体白蛋白林格氏液3.8升(即20%白蛋白400~800ml,其余为复方氯化钠溶液)。

三、血浆置换术对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

血浆置换范文第4篇

关键词:护理;药物中毒;血浆置换

血浆置换是治疗胰腺癌,结肠癌,高粘滞综合征,药物中毒,糖尿病,肝昏迷,血友病,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重症肌无力,肾脏疾病和其他几百种疾病的治疗方法[1]。现在,血浆置换是广泛应用于神经系统疾病,药物中毒等疾病,我将22例药物中毒患者采取血浆置换治疗护理进行总结,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22例药物中毒患者进行血浆置换,其中6例男患者, 16例女患者,年龄19~70岁,平均年龄38岁,血浆置换时间是34h。14例患者安眠药中毒,8例患者灭鼠药中毒。传统的方法如输液、保护胃粘膜,洗胃,呕吐等支持疗法和对症治疗和护理。入院的患者在2h内给予血浆置换治疗。药物中毒患者临床症状为昏迷,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压眶反射、对光反射均迟钝,血压平均90/60mmHg。

1.2方法 所有药物中毒患者床旁血液滤过器静脉血浆置换治疗,用血浆置换液在对侧上肢建立静脉通道,新鲜冰冻血浆2000ml作为置换液使用。

2 结果

6例药物中毒患者血浆置换治疗结束时是有意识的,16例药物中毒患者在血浆置换治疗结束10h的意识恢复,所有药物中毒患者均治愈,平均住院时间4d。

3 护理

3.1药物中毒患者仰卧位,由医护人员护理药物中毒患者肢体,注意保温。对上肢和下肢的最佳血管安排置换液静脉通路和血管通路,充分消除更换有毒素的血浆。维持血管通路流量是血浆置换治疗的关键,患者肢体的护理,防止管道弯曲或脱落而影响治疗引起骚动[2]。

3.2无菌操作严格 每1条输液管,要紧密连接血浆分离器,不要进入空气。掌握技巧,选择粗血管,争取1次成功穿刺。血管通道的建立穿刺成功后,连接血管路,与血浆交换打开流泵。

3.3血浆过滤血浆量的输入和调整速度要根据血压的变化 血压的变化注意观察,每30min血压测量,随时可监测血压的变化,测量和记录下来。病情平稳,血压稳定,过滤血浆量和输入新鲜血浆量可以相等;降低血压,降低血浆过滤体积,促进新鲜血浆量输入,使血压上升,注意调整出入量。

3.4注意是否血液过滤膜破裂,在血浆置换过程中观察到破膜时,为了避免血液污染,不应该回血,把血滤器破膜换掉。如果发现血液过滤器有黑暗的血液应立即查找原因,对出血原因分析纠正。可能的话,适当增加血流速度,调整抗凝剂的剂量[3]。

3.5密切观察药物中毒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及药物中毒患者的意识,做好变化的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给予药物中毒患者连续心电监护、血氧监护,给予氧气吸入。观察药物中毒患者的变化,如果饮食轨道反射恢复的患者中发现,呼唤有反应,意识清醒,注意保护患肢静脉管,以避免发生脱管和意想不到的情况。

3.6观察低钙血症和过敏性反应的不良反应 常规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mg治疗,20mg苯海拉明肌肉注射或异丙嗪25mg肌肉注射。观察患者是否有发热,荨麻疹,皮肤瘙痒等表现。8例药物中毒患者低钙血症表现,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10ml后症状消失。

4 体会

在治疗前接受了洗胃血浆置换治疗的,可能残留的洗胃液;胃管刺激咽喉。可引起恶心和呕吐。因此,血浆置换护理确保患者仰卧,头偏向一侧,患者口腔异物及时清除,防止误吸。谵妄患者,但仍有体力活动,甚至不安。床上跌落,弯管和脱落会影响治愈过程。所以对血浆置换前护理应用约束固定四肢,手部护理。本组2例发生过敏反应。过敏反应的发生,更重要的是。药物中毒患者是否有寒战、发烧等过敏症状,护士应该密切观察到,在护理过程中,一旦发现,及时治疗。低血压。本组4例药物中毒患者。大多发生血浆置换1h内。血浆置换在体外血铅,可引起血流动力学障碍;过滤等离子体速度太快,血浆置换可引起血压下降。护士监测和维持药物中毒患者血压变化,记录血浆置换过程。在第1次输入新鲜血浆置换过程中置换10min,注意控制滤波器的输入速度。低钙血症8例,新鲜冰冻血浆含有枸橼酸盐,进入人体后可引起血钙降低。应准备好急救医学的替代过程,然后观察低钙血症表现。一旦发现立即抢救[4]。穿刺部位血肿。本组未发现。我们的经验是要杜绝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尽量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并适当延长局部压迫时间。感染。本组未发现。我们的经验是,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采用一次性管道,透析室内紫外线消毒1~2h/d。

5 小结

血浆置换是药物中毒患者治疗的重要手段,治疗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少,造成药物中毒少,缩短疗程。在血浆置换治疗,护士是主要的技术操作者,血浆置换技术的严格控制,医护密切配合,密切观察病情,是保证血浆置换术成功。

参考文献:

[1]MacLellan SJ,MacKay HJ,Ringash J.Laparoscopic gastrectomy for patientswith advanced gastric cancer produces oncologic outcomes similarto those for open resection[J].Surg Endose,2012,26(7):1813-1821.

[2]黎磊石,季大玺.连续性血液净化[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318.

血浆置换范文第5篇

【关键词】血浆置换;重症过敏性紫癜;应用

过敏性紫癜是由于病原体感染、某些药物作用、过敏等原因,体内形成IgA或IgG类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于真皮上层毛细血管而引起血管炎。血浆置换是常用的血液净化方法,可有效清除相关性因子如抗体、免疫复合物,增加吞噬细胞和网状内皮细胞消除功能,以除去或减少血浆中的病理成分,达到治疗的目的。我科采取全血浆置换方式对4例重症过敏性紫癜患儿进行血浆置换,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我院2006~2010收治4例重型过敏性紫癜,男3例,女1例。具体男1例,5岁半,反复皮疹半月,后9天部分出血性丘疹,部分融合成大血泡,中心成出血性坏死,四肢及躯干臀部均可见,双下肢密集,渗液及渗血明显,四肢肿胀明显,有关节肿胀及消化道呕血及便血,肾脏症状不明显,进食极少,精神差。男2例,6岁3月,反复皮疹16天,初皮疹风团样,瘙痒明显,抓痒后有破溃结痂,后结痂处渗液渗血,中心成出血性坏死,四肢及躯干臀部均可见,双下肢密集,渗液及渗血明显,四肢肿胀呈橡皮腿,关节症状轻,消化道症状腹痛呕吐明显,呕吐4天咖啡渣物,解柏油样便,肾脏症状血尿(3+),蛋白尿(1+),轻度氮质血症,全身中毒症状重。男3例,10岁,一年后复发病例,第一次症状轻,再次发作时极重度腹痛,腹胀明显,呕吐10天,其中呕血7天,为鲜红或暗红色血液,初解柏油样便,后解暗红色及鲜红色样便,量较多,皮疹较上述2例略轻,肾脏症状不明显,腹部透视及腹部B超排除肠穿孔。女1例,8岁,四大系统症状重,双下肢皮肤伴随溃脓,,中高度发热,全身中毒症状重,全身水肿明显,低蛋白血症明显病程14天。全部病例院外及院内均给予正规抗感染、抗过敏、激素、止血及降低血管通透性药物、血小板抑制剂潘生丁等及对症治

疗疗效差。

1.2方法采用动静脉保留插管法及动静脉外瘘法,行皮肤外连接,形成体外分流。操作严格按规程。一周3次,血浆置换量为40ml/kg,时间2.5~3小时,监测生命体征,4例置换前均在使用强的松及地塞米松,故置换过程中未加用激素。

2 结果

血浆置换共11次,治疗一周后3例皮疹严重者渗血及渗液明显吸收好转,结痂,例3置换一次呕血及便血止,2例消化道出血者四天后可进食流质,例2四天后血尿阴性,例4五天后尿蛋白转阴,所有消化道症状缓解,中毒症状缓解,精神好转明显,治疗过程中无明显副作用。

3 讨论

血浆置换技术是一项涉及多系统、多学科的血液净化技术,对多种免疫性疾病、中毒、多脏器功能衰

竭等危重症的治疗起重要作用。有对治疗不理想的IGA肾病、紫癜性肾炎、红斑狼疮等应用血浆置换的报道,由此联想到对重症过敏性紫癜的应用,机制可有效清除相关因子如抗体、免疫复合物、同种异体抗原或抗原抗体比例,增加吞噬细胞和网状内皮细胞消除功能,可降低血浆中的炎性介质,补体产物、纤维蛋白质的浓度。而达到治疗目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