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课外活动记录

课外活动记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课外活动记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课外活动记录

课外活动记录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学;课外活动;基本原则

一、小学课外活动的特点

1.课外活动的侧重点

课外活动的设计不受小学课程学科及教学大纲的限制,在课外活动中并不会对学生规定统一的要求。课外活动设计的侧重点是,在学生达到相应课程教学的要求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自己的特长,从而使学生在完成全面知识发展的前提下,培养自身特长。

2.课外活动的灵活性

在正常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会被学校按照一定的方式进行班级的编制,具有明显的强制性,但是对于课外活动而言,虽然学校一般也有一定的要求,但是相对而言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虽然有一些课外活动是学校规定学生必须参加的,但是大多数的课外活动是学生自愿参与的,学生可以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有选择性的参与不同的课外活动。在课外活动过程中,学生由于具有一定的兴趣爱好,所以他们可以非常自觉的结合搜课外活动的教育和锻炼,从而更好的提升自己。

3.课外活动的多样性

课外活动的设计不会因为课程或教学大纲而受到限制,课外活动的内容、方式以及进展速度都是根据参与者的愿望、爱好以及特长等进行设计确定的。而且课外活动也不会受到班级这种组织形式的限制,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是从学生的年龄和活动内容来设计的。可见,课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对学生的吸引力也更强,从而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4.课外活动的自主性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真正主人,而老师是教学的主要引导着。而在课外活动中,老师只是起到一个辅导的作用,课外活动主要依靠学生自己来完成。不论是课外活动的内容、要求,还是课外活动的方式和步骤都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来完成。与课堂教学相比,课外活动更有利于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

二、开展课外活动的有效策略

1.正确处理好三种关系

(1)处理好课外活动与减负之间的关系。课外活动可以有效地反映减负情况的实施情况。怎样才能够有效地减少减负给教学带来的影响,使学生真正全身心的投入到有益的活动中来,必须依靠课外活动的开展。课外活动应该与课堂教学拥有同样的地位,应该对课外活动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但是课外活动并不能增加学生不必要的心理和经济负担。

(2)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课外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不能削弱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只有充分发挥学科和活动的各自功能,才能够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进步。

(3)处理好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关系。课外活动过程中,应该使学生真正成为主体,从而更好的表现出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也是课外活动最重要的目的。学生成为课外活动的主体应该贯穿与活动的整个过程中,老师在课外活动中应该起到指导、组织、点拨的作用,让学生自己去设计、操作、思考活动,防止出现相互颠倒的现象。

2.建立完善的课外活动体系

(1)要有周密的计划。在开展课外活动前,学校应该按照学期或者学年,制定出相应的课外活动计划。学校不同的班级应该从学校制定的课外活动计划出发,并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可行性的活动计划,并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比方说,小学组织的歌咏比赛、六一儿童节汇演、春秋运动会等活动都应该归入到学校的工作计划中去。

(2)有组织领导。在开展课外活动前,学校应该组织成立专门的活动领导小组,由专门的人来对课外活动负责,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课外活动方案,比方说课外活动开展的目的、意义、时间、程序、注意事项等内容。领导小组的领导者应该对课外活动的开展过程进行必要的指导、检查工作,从而帮助课外活动顺利的开展进行,实现最终的课外活动目标。

(3)重视课外活动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实施素质教育最重要的基础就是要提升老师的素质,同样,课外活动的顺利开展也需要高素质的教师,因为,课外活动实施过程应该顺应学生的需要,为了保证课外活动科学健康的发展,指导老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校在安排课外活动指导教师时,应该综合考虑教师的特长、爱好及兴趣,并具有相应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

(4)建立专门的学生档案,加强学生管理。对于学生的兴趣、特长以及爱好,老师和学校应该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将具有共同兴趣的同学集中到一起,实现彼此间的交流,共同提高。因此,建立学生基本的兴趣爱好档案就显得十分有必要,在课外活动报名时,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对其参加的课外活动进行引导。比方说,对于那些缺少集体观念的学生,老师应该引导他们参加一些团体式的课外活动,如合唱队、乐器队等,从而更好的培养这一学生的集体观念。对于那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老师可以引导他们参加一些集体性的课外活动,让他们从集体活动中去享受和品味,提升他们的活泼和热情的品格。而对于那些性格非常活泼,比较好动的学生而言,老师可以引导这些学生参加一些个人性的活动,如阅读、抒发、绘画等课外活动,通过这些独立性的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踏实稳重的性格。对于那些家庭条件较好,但是自私、任性、怕苦怕累的学生,老师可以引导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性质的课外活动,比方说参观、调查、公益劳动等,培养他们吃苦耐劳、团结合作的品质。

(5)进行必要记录和总结。为了保证课外活动的实际效果,在开展课外活动前,学校应该要求老师准备必要的活动记录,记录应该包括活动的内容、时间、程序、方式、工具、预期效果及注意事项等,从而在课外活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课外活动结束后,老师还应该对这次活动进行必要的总结,对活动中的优势以及问题进行详细的记录,为接下来更好的开展课外活动提供宝贵的经验积累。

3.课外活动的设计应该丰富多彩

(1)建立校园内的活动开放教育中心。课余时间,学校图书室、实验室、计算机室、美工室、音乐室、舞蹈室向学生开放,建立以培养学生兴趣、特长为目的的各种活动小组,开展阅读、写作、舞蹈、合唱、腰鼓、队号、书法、绘画、手工、田径、足球、乒乓球、科技、外语、电脑等活动内容。同时,还要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对社会的感性认识,培养他们的研究能力和参与社会、关心社会的公民意识。

(2)借学科教学搞好课内延伸性课外活动。数学课讲解较抽象的几何图形特点时,教师指导学生做学具,拼凑组合图形。通过学生实践,来领会各种图形的特点。

自然课中的“环保知识”,教师可组织学生考察本地生态环境和资源分布,撰写环保科普考察报告,为家乡致富征集金点子,择其善者献给政府部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思想品德上的行为教育,可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来达到目的。比如说晨会、周会、班会或纪念日、各类文体活动等,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总之,课外教育活动是一种多学科领域的活动。活动内容具有广泛性、多样性和时间的伸缩性,它的辅导力量涉及到校内校外,既有教师,也有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因此,必须充分调动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才能搞好课外活动教育。

参考文献:

[1]唐国莲.开展课外活动促进素质教育.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20)

课外活动记录范文第2篇

一、开展兴趣活动

学生在活动中会展现和选择自己的兴趣所在,由于受到课堂限制,在课堂上无法培养自己的兴趣,教师可以成立兴趣小组,让兴趣相同的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和沟通,分享彼此经验和感悟。学生之间的经验分享会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积累兴趣的同时,激感共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得到提升,对终身学习和学习意识起到促进作用,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提高。语文课外活动的开展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课外活动的开展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提供机会,为学生提供愉快和谐的学习环境,在轻松的环境中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实践和探索,提高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自己的兴趣,为语文课堂顺利开展提供有利条件。

二、组织语文竞赛活动,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开展语文课外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开设的所有课外活动均要与课堂教学内容和进度相符。组织开展语文竞赛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符合小学生爱玩的天性;而且可以激起学生好胜心,调动他们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更是对现有语文知识学习的检验。例如,朗读竞赛、默写竞赛、成语接龙等等。在传统的默写中加人竞赛的元素,有效改善以往单纯默写的枯燥,激发学生不服输的斗志,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竞赛结束后,如果教师发现班上学生普遍存在基础不牢的现象,就必须组织进行单元复习,以更牢固地掌握相关知识。开展成语接龙活动时,教师可将班级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每组以上一组成语的最后一个字,作为新成语的第一字,依次进行,并以最后得分评出优胜组。通过这样的课外活动形式,在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同时,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三、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独立活动有机结合

小学语文课外活动最主要的特征,是实践性与自主性,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独立活动为主。但这并不是说教师就可以放弃组织指导的责任。教师是教育者,学生在校的一切活动都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课外活动也不例外。学生在课外活动中独立自主发挥创造力,也正是教师对课外活动精心设计、组织和指导的结果。因此,一方面教师要充分认识语文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的不同点,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能动性,给学生以更多的独立选择、独立组织和独立参与活动的自由,以充分发展他们的个性与特长;另一方面,教师又要通过精心计划、周密安排,檠生自主活动创造条件,并在活动中随时注意激发学生兴趣,提示活动方法,纠正活动偏差,帮助解决活动中遇到的困难,真正发挥教师在语文课外活动中的参谋、顾问和指导者的作用。

四、紧扣校园文化生活设计活动

小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是丰富精彩的,如何让学生更好地融入文化氛围,在这一环境中得到熏陶、得到成长?教师需要对课外活动进行精心的设计。例如,编辑文学小报、学习小报是近年来在小学课外活动中运用较多的形式,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设计,或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设计。从小报内容的选择、主题的确定、框架的安排及美术排版等都让学生自主进行,还要在班级进行评比活动,配合学校整体文化氛围在橱窗中进行优秀作品的展览。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课余有更充实的内容,为了出一张精品小报,他们广泛搜集资料,充分借鉴一些优秀的习作,融入自己的创新思维,结合学习生活进行有效的研究,所创作出来的作品既充满童趣又美观大方,让学生的业余生活变得更具有文化气息。

五、要不断总结开展课外活动的经验

课外活动记录范文第3篇

秘的热情。

【关键词】生物课外活动原则形式

生物课外活动是生物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把书本知识转化成综合能

力的重要途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个性特长的重要渠道。但是,如何生动有效

的开展生物第二课堂,一直是中学生物教师感到困惑的问题。下面就我几年来开展生物课外活动的经验和

体会,简单地谈一谈开展生物课外活动的方法。

一、确定生物课外活动的活动内容要遵循的几个原则

1.相对独立原则

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是两个不同的教育范畴。课堂教学主要是一种认识活动,而课外活动主要是一种实践

活动,二者是两个不同的哲学概念。生物课外活动的内容,既不能与课堂教学脱节,又不能只是课堂教学

的补充和附属,更不能将课外活动变成变相的课堂教学。二者既要有机联系,相辅相成,又要相对独立。

比如在植物学教学中,可组织学生进行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的活动。在动物教学中,可组织学生开展饲

养家蚕,蚯蚓这些小动物的活动,使学生能直观的观察到这些动物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在巩固和深化

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又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加一些常见病的防治知识,比如针对近期我国发生的手足口

病,组织学生讨论传染病的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以及控制传染病的方法,提高学生对一些传染

病的认识,从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是课外活动的重要特征。实践活动不仅能使学生获得一系列直接经验,有利于对课堂间接经验的

理解和巩固,而且还能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面对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从而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这使得生物课外活动的实践性具有广泛的领域和广阔的前景。比如生

物标本的制作,植物的栽培,动物的饲养,环境污染的调查等等,都是实践性很强的课外活动内容。比如

安排学生进行调查家庭种植植物的活动,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让学生知道哪些植物是不能在室内种植的

,哪些是对改善室内环境有用的,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3.技术性原则

生物学课外活动的实践,不应是一些简单的实践,而应具有一定的科学技术含量。这种科学技术含量不能

太少,也不能太多。太少了,不能恰当地刺激学生的求知欲和好胜心;太多了,又会使学生望洋兴叹。技

术含量的量度,应以学生"跳起来能摘桃子"为宜。如植物的扦插,既要求学生掌握扦插的原理,又要求学

生掌握一定的扦插技术。

4.创造性原则

对学生创造性的培养,是生物课外活动的主要目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比具体的知识,技能和智力更为

重要。生物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重要途径,具有课堂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学生的个性形成

和发展以及个性的表现,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使学生具有了更大的自主性,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

行认真深入的探索。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进行有效的指导,同时还可提出一些探索性的问题让学生自主

选择,为学生创设创造情景。比如探究影响鼠妇生活的环境因素,除了湿度外,还有哪些?

5.可行性原则

任何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一定的条件,生物学课外活动也不例外。它受场地,器材,经费,时间,季节,

气候领导观念,学生情况,当地生物资源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每个学校都要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创造条件

,充分利用当地的地理优势,灵活机动地选取生物课外活动的内容。比如大城市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

观花卉的组织培养基地;比如山区学校,可以开展中草药的栽培,食用菌的栽培;比如处于水资源丰富的

学校,可以开展鱼类养殖的活动。

二、开展生物课外活动的几种形式

在以上原则的指导下,开展生物课外活动具体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形式:

1.参观生物标本室,诱发兴趣

根据初中同学性格活泼,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强等心理特点,有意识在开学初带同学们参观本校的生物标本

室(标本室中既有植物蜡叶标本和浸制标本,又有各类动物标本,如鸟类和哺乳类剥制标本等),通过同

学们自己认真仔细的观察和教师逐一作简要介绍,同学们群情振奋,对生物的多样性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

,并由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采集和制作动、植物标本

利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带领课外活动小组的学生到公园,郊外,山上采集与教学有关的常见植物或珍

稀动、植物制成标本,植物可采集不同的根、茎、叶、花和种子;各种植物类群;本地特有的或经济价值

较高的药用、油料等植物。动物还可采集各种无脊椎动物和鱼、蛙、龟、蛇等小型的并允许采集的脊椎动

物。采回的生物,根据需要和可能制成各种标本。植物可制成切片标本或者蜡叶标本、浸制标本和立体标

本等。动物可制成剥制标本、浸制标本、骨骼标本、透明标本、昆虫标本及生活史标本等。

3.在班上开展生物角或生物园

生物角是学生课余观察活的生物、标本等教具及实验的场所,也是生物学课外活动的一个基地。可因

地制宜,利用楼顶、阳台、花坛及教室边角空地开辟园地等,配合生物学教学栽培花、草,培育种苗等;

饲养小鱼,乌龟、蚯蚓等;也可用生物角把演示的教具陈列出来,让学生课前课后充分观察,有利于提高

和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培养观察能力,这样让初中生们旺盛的精力找到了消耗的地方,同时也提高了他们

的动手、观察能力和社会实践的能力.

4.举办生物知识竞赛和成果展览活动

在竞赛前收集各班对是生物有兴趣的学生,组织课外活动小组辅导生物教材重点,难点和专题讲解一些有

趣和可延伸的生物知识;训练学生熟练掌握显微镜的使用,装片、切片的制作和观察。在普遍的训练基础

上开展竞赛,并评选出优胜者颁奖。同时可展出课外活动小组栽培的植物、饲养的动物或制作的标本等成

果。这样大大的提高了学生们学习生物的兴趣性和积极性,又能使其它学生受到教育。

5.宣传生物学知识

在每年的植树节、爱鸟月,世界环境日,艾滋病日等可通过出墙报、办展览、专题报告、电影晚会、等形

式在学校或者向当地群众宣传优生、防止环境污染,爱护有益动物,保护生物资源,以及除害灭病、计划

生育等知识。在每次活动中不仅普及了很多的常规知识,也受到了群众的好评,同时也规范了同学们自己

的很多不良行为。

6.组织学生撰写小论文

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研究问题的能力,在开展动物课外活动时,我们要求学生对某一动物进行专题研

究。学生们长期观察了蜜蜂、蜘蛛、蝴蝶、蚯蚓等动物,并做了一些实验,记录了很多数据。要求学生们

依据自己记录的材料,进行思考、分析、归纳和总结,并写成小论文,如"蚯蚓的饲养","美丽的蝴蝶"等

以上是我在开展中学生物教学课外活动时经常采用的一些方法。总之,人类对于自然界的认识是无止

境的,学生只有通过课外活动,参与实践,所取得的知识才能保持长久,才能从中获得更多的生物科技信

息及技能,才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激发探索奥秘的热情。

参考文献

[1]刘恩山,(2003),《中学生物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

课外活动记录范文第4篇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课外活动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1 中学语文课外活动的特点

1.1容易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的特点

中学语文课外活动无论其内容或形式,都与社会生活的需求直接联系,是语文知识相能力综合运用于社会生活的实践活动,在语文课外活动中能使学生体会到,学习语文的根本目的不是为考试,而是因为它有很广泛的社会应用价值。语文知识是进行社会活动的必备知识,语文能力是进行社会活动的一种重要能力。一个人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直接影响着他的社会活动的范围、内容和质量。这种广泛的社会应用性还决定了口头语言活动与书面语言活动在语文课外活动中同样重要。

1.2容易与学校各项活动、与其他课程的学习互相配合的特点

中学语文课外活动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语文活动和非语文活动没有明显的界限。凡有语言活动的地方,包括学校、家庭及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都包含有语文活动的因素。学校里的书法小组、文学社团、黑板报、壁报、手抄报活动,已带有语文课外活动的性质。即使是科技活动(如科技报告、写作科技论文等)及其它课程的课外书籍的阅说也带有语文课外活动的性质。

1.3学生参与的自由度大,少受时间、空间与群体活动限制的特点

中学语文课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都不受课堂教学的约束和限制,都由学生独立选择、独立吸收、独立运用。这种自主性带来了强烈的涩味性。例如学生在自办刊物和向外投稿中,他们的习作不是作为错误的东西来批判,而是在适应某种需要的过程中逐步完善起来,其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可想而知的。但这种自主性也能带来随意性,在跟着流行走和追逐新潮流中有时不辨真伪和美丑,这就需要教师的正确指导,使他们及早把课外语文活动纳入自己成才的轨道,并具有鉴别真伪美丑的能力。这种自主性在学生进入高等学校后将更增强其地位和作用,进入社会后将发展成为独立性。

2中学语文课外活动的内容

2.1以指导阅读为主的课外活动

配合讲读教学的课外阅读;配合社会教育的课外阅读;利用学校阅读园地的课外阅读;发展学生个人兴趣爱好、才能的课外阅读。

2.2以指导写作为主的课外活动

指导学生写日记、札记、摘录;指导学生课外写文章,发表见解主张,抒发思想感情;指导学生积极为报刊投稿;指导学生编写墙报、手抄报等。

2.3以指导听说为主的课外活动

指导学生课外进行采访活动、整理会议记录等,指导学生课外朗诵活动;组织指导演讲会、报告会,组织指导讨论会、辩论会,组织指导故事会、戏剧表演等。

2.4其他方面的语文课外活动

如语文知识竞赛、语文能力竞赛、语文游艺活动、展览会、灯谜晚会等。

3中学语文课外活动的管理与指导

3.1语文课外活动的管理工作的关键

其一是制订周祥而切实的语文课外活动计划。计划应包括活动项目名称、目的要求、活动内容、实施步骤和方法、活动时间地点和规模、主要负责人等。其二是培养骨干、健全组织。在此基础上,还要建立一定的活动制度。

3.2语文课外活动的指导原则

3.2.1内容健康丰富与形式生动活泼相结合的原则

语文课外活动的内容可根据社会和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和语文课的教学任务来确定。要注意内容的实际性、针对性、时间性和地方性。语文课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许多与最新信息有关。特别是从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中获得的信息,基本上都是关于国内国际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学、艺术、军事等方面的最新动态。许多语文活动也都有浓厚的时代色彩。

3.2.2寓教于乐,尊重自愿与积极指导、热情扶持相结合的原则

语文课外活动更要寓教于乐,要尊重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体现自愿的原则,在愉快的活动中受益。语文课外活动对学生的作用方式,往往是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就这一点来说,母语教学的非课堂教学作用,远远超过其它各门学科,因为它有最广泛的学习环境和最广阔的学习途径。

3.2.3发现人才,发挥特长,普及和提高相结合的原则

在语文课外活动中,应鼓励并指导学生发展专长,指导学生及早把语文课外活动纳入自己成才的轨道。

3.2.4立足课内,利用课外,课内课外教学相结合的原则

立足课内指导课外,利用课外促进课内。语文课外活动既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又是课堂教学的开拓。首先,任何一个人的语文学习和语文活动,都不是从学校教育才开始的。儿童在入学之前,就已经进行了长期的语言实践活动。语文教学一开始,就是在课外活动的基础上进行的。其次,学校教育时期的语文学习和语文活动,远远不限于课内,还广泛地存在于课外、家庭和社会中。而且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语文活动的范围和水平要不断地扩大和提高,对课堂教学也不断提出了新的要求。课堂上学到的规律性的知识和能力,要在课外活动中应用、检验和强化,并得到扩展和延伸。所以任何一个阶段的语文教学,课堂教学都是在课外活动的基础上进行的,或者说,课外活动永远是课堂教学的背景。最后,对任何一个人来说,学校教育的结束都不意味着语文学习和语文活动的结束,而是进入了到更广阔的领域里完全独立地进行语文学习和语文活动的时期,它是课堂教学的广泛运用,是课外活动的直接继续。

参考文献

课外活动记录范文第5篇

一、细化课堂活动环节,纵度基础性评价

常规美术课堂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主要包括课前准备工作、课堂互动与表现、课堂美术创作和评价等内容。

1.课前准备工作评价。除了常规的工具准备,美术课堂相较于其他学科,对学生课前准备的要求更为丰富。

比如:四年级《家乡绿梦》一课,让学生收集关于家乡特色的文字或图片资料,培养学生对乡土的感受。学生通过书籍、网络、询问长辈等各种途径进行资料搜集准备,在这其中也学习着获得和筛选讯息的能力。通过课堂的学习及与同学间的信息交流,在每次下课时,请同学进行自我评价,在书本内页通过小贴纸形式评价课前准备情况,列入期末课业评价。

2.课堂互动评价。在课堂上,学生的兴趣、参与及表现都是评价的一部分。

比如:二年级《吃瓜果的人》一课,邀请学生上台表演“你最喜爱的瓜果”和“吃这种瓜果时的表情与动作”时,讲台上的学生和台下学生的互动十分热烈,我对学生的这一学习热情报以肯定,鼓励学生多联想,多观察,多表现,充分挖掘学生的想象力,留心肯定学生哪怕细微的创新部分或画面组织,极大保持了学生对课堂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和学习的自觉性。课后及时对学生互动的兴趣、参与及表现做记录,保存总结。

3.课堂美术创作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美术创作往往表现着他们对知识的接受与掌握程度,同时也是探视学生创造性思维、审美情趣、情感因素的要素。评价标准侧重于创造性与个性,内容是否有情趣、是否显示出对周围事物的留意于好奇、是否有一定的想象和个性成分。

二、丰富课外活动形式,深度强化性评价

丰富的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根据评价的多元化、多样化特征,丰富课外活动形式,让学生更多途径参与和表现,将其在此期间活动作为评价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十分有价值的。它能追踪每个学生的美术活动表现,较之课堂表现,更能准备评价学生在丰富情境中的表现。我们可以发现,小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兴趣是最浓烈的,因此,笔者尝试多种课外活动的设计,收集学生参与期间的表现。

1.“课前分享”活动设计及评价。课前分享,利用课前五分钟时间,让学生走上讲台,分享、欣赏与评价美术作品,老师和其他同学一起听评再互评的教学模式。在美术课堂上,低年段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评或互评上一节课的美术作业,既是对上一课知识的回顾,同时也是对美术专业术语的渗透和感受;中高年段的学生对美术作品拥有一定的自主收集、分析与评价的能力,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与交流的欲望。一方面,帮助学生是积累与分享美术作品,激发美术学习主动性,培养包括美术欣赏、语言表达等多方面学习能力;另一方面,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更多有效的参考。

活动开展后,收到了意向不到的效果,学生热情高涨,大胆、珍惜每一次活动机会,常常设计一些精彩绝伦的分享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提供更多美术作品欣赏的机会,更给予学生一个主动探索,表现与积累的平台。在这期间,笔者设计了“课前分享评价记录表”(附一),随堂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记录与评价。表格通过分享内容和类型的客观成分记录以及分享要点、效果、同学评价和教师评价等主观成分记录相结合的方式,不仅是教师个人评价,结合学生一同评价的方式。记录过程主要遵循以下准则:A、叙述清晰,呈现学生分享活动与周围环境的关系;B、同学评价收集意见后再归总,评论简短贴切;力求更客观、全面、多元的形式去对学生进行这一活动的行为表现进行评价,为课业评价积累相关资料。

2.建立班级“美术成长记录箱”活动设计及评价。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学生的“美术成长记录箱”。此记录箱主要功能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在每一个课程结束,学生审查自己的作业,挑选出能代表自己的最佳作品放入班级的“记录箱”中,能掌握学生丰富的信息,准确地、系统地表现个人成绩,证明学生的进步和成长。引导学生正确审视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自信心;另一方面。每一课程结束,邀请同学们用小卡片的方式记录自己的收获或反思:“我学会了什么?”、“我喜欢什么?”、“我发现了什么?”和“我的小建议”等。这样做既是学生为自己做了学习小结,同时让学生学习自我评价,更是教师收获学生成长信息的途径。

3.参与学校丰富课余活动设计及评价。

(1)利用学期末、特定节日(比如国庆节、中秋节、儿童节等)举办主题画展,丰富学生课余活动,更引导学生参与和展示。帮助学生进行分享与交流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鉴赏力和创造力。将参展的次数与质量作为课业评价的一个部分,有助于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利用学校校刊、各级各类美术竞赛征集稿件方式评价。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将优秀作品投稿学校刊物,参加比赛,将其取得的成绩作为美术课业评价的一个内容,有利于技法学生美术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健全了课业评价的机制。

三、建立期末成绩的综合性评定。

根据《大纲》和《标准》的要求,从学生实际出发,将学生分为三个年段,即低年段(一、二年级)、中年段(三、四年级)和高年段(五、六年级)。然后结合学校实际,从“基础知识”、“绘画”、“想象”和“欣赏”四个方面总结评价学生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