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说散就散歌词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原生态;民歌;审美特征;
中图分类号:J6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2-0117-02
“原生态”一词源于自然科学,泛指事物在自然状况下生存、发展的状态。原生态民歌,是“我国各族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原汁原味的民间歌唱音乐形式,它们是中华民族“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①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日益重视,原生态民歌以其独有的审美特征,成为国内外文化艺术界关注的焦点。
一、歌词的审美特征
原生态民歌的产地一般都在偏远山区,歌词都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事情联系在一起的,既没有华丽的词藻,也没有高深的道理,往往通俗易懂,短小精干。
在原生态民歌中,“借字谐音”是其歌词创作的一种常用手法。如云南民歌:三月和风吹,风吹乌云散。高山出红日,到丽江。歌词入谱时,“倒装叠加”为:和风吹,和风吹,三月和风吹,乌云散,乌云散,风吹乌云散……歌词的这种倒装叠加法,对民歌“铰链式重复型”旋法的运用,有着很大影响,同时也体现了歌词的通俗易懂以及它的趣味性。
歌词的野味美。原生态民歌的歌词,不具备诗美的语言特质,它不是诗化的文学语言,既没有外在的形式特征,更没有内在美的内容体现。他们都是百姓在生产生活当中既兴创作的,从创作到成熟都没经过加工的,是土生土长的民间音乐。
歌词的真挚美。原生态民歌歌词是在劳动人民千百年来在劳动、生活中集体创造,通过口头方式广泛流传,真实的表达人民群众思想、情感、意愿的民间歌唱音乐形式。歌词虽然简单、粗俗,但是都是人民群众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歌词的内容与生活联系密切,表达了丰富的生活内容。歌词的创作与演唱基本上是同时进行的,他们常常是想到什么就唱什么,看到什么就唱什么,正所谓“手里打着,眼里看着,心里编着,口里唱着”。由于民间歌手缺乏歌词创作的知识,不能靠所谓的“作词、作曲技术”来生产民歌,只能是在浓郁情感的冲动下、在强烈创作欲望的支配下,自然而然的、类似于脱口而出地创作作品,因而他们的歌词都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堪称“天籁之音”。
二、曲调旋律的审美特征
旋律是音乐的灵魂,它也是音乐语言的核心。一首民歌的魅力,主要取决于曲作的旋律美,而曲作的旋律美,又是由他的音调美、节奏美、和声美等构成的。
曲调的地域美。曲调是构成旋律的基础,我国的原生态民歌大部分都是采用民族调式,这也是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象征。民歌曲调的流传和创作,已经形成了相当稳定的地域性特征。当我们将那些先后不同时期从不同对象那里采录下来的同一地区的某些民歌加以比较时,很快就会发现这些民歌的曲调,既融惯了某些相同的、不变的因素,也存在着相异地、变化了的因素,相互形成了某些变派性的关系。原生态民歌有着鲜明的个性,他的地域风格浓郁,每个地方,每个民族的民歌曲调都有它独自的特点和魅力。例如、江南一带的民歌,主要以小调为主,旋律的起伏不大,轻柔流畅,婉转曲折,主要体现水乡的柔美、细腻、柔媚之美。对于陕西一带的民歌来说,它的特点就是表现一种高亢美,它高亢奔放,深沉质朴,反应了黄土高原人民的精神面貌。曲调多为两个乐句构成的乐段,上句成开放型,常停留在调式的下属音属音上,下句成收拢,终止于调式主音。最具代表性的是信天游,它有两种曲调类型,一种节奏比较自由,旋律起伏较大音域较宽,音调高开阔,具有较强的山歌性格,如《脚夫调》;另一种节奏较均匀固定,旋律较平和抒婉,比较接近小调性格,如《槐树开花》。由于地域和人们生活习惯的差异,才会有今天我们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原生态民歌才能体现它特有的韵味和独具的特色。
节奏的韵律美。由于原生态民歌是在人民生产和生活中即兴创作的一种音乐形式,因此,社会的分工和各成员之间的劳动场地的不同都与原生态民歌的创作有着直接的联系。民歌在人民劳动和生产中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不同环境中创作的民歌它们之间是有一定的区别的,不论是从它们的节奏,还是它们的旋律都有它们独自的特点,比如;船渔号子,它是指人在从事体力劳动时可以根据一定的节奏来调整呼吸、积蓄力量,这是喊号子时人体必然的生理反应。在《拼命号子》中,由于在过滩时的紧要关头,若不加速冲过滩去,船就有后退和击毁的可能。此时号子的速度加快,节奏更加的紧凑,呐喊声和节奏声浑然一体,这是一场与激流的紧张搏斗,也体现了人类的一种力量美。
三、演唱个性与技巧的审美特征
“望穿秋/你如泪/隔岸轻拂着衣袖/弹指间/心被兰花淡淡触摸。”我站在石桥上,盼君从我桥上走过,盼过了昨日,又盼今朝,盼来盼去魂也消。却未见陈公子踏着哒哒的马蹄声,带着清风向我赶来。是否在你的小径上,木兰花撒满一地?你划过的痕迹,把碎在地上的花瓣卷起在空中,迟迟不肯飘下。宛若我的相思,无言时便沉寂在寂静的一处,若风来袭,便在风中不断回旋。图片
“那一世的相思/我们经历了生死/就在这一世/情愿自己伤心/你在我眼里/始终是唯一最思念和眷恋的爱人。” 我曾把木兰花夹在指尖,双目凝望着这朵洁白无瑕的花,好像在寻找某种情愫,是前世的情丝吗?我不知道,也说不清那种感觉。只是每每念起时,泪会不经意浸透了衣裳,在衣角处,还残留着木兰花的香味,甜蜜着我荒凉的心。图片
“消失/是你不说一句结束的方式/故事/进行一半突然停止/迷失/是你不在身边以后的样子”每一次短暂的相聚似乎早已写好了结局,而你的离去却是惊慌失措。为你,我曾用了半年的积蓄,飘洋过海来看你,为了这次的相遇,我连见面时的呼吸都曾反复练习。你给的温柔却未曾凉却,回忆的余味突然泄漏,传出的爱来过似乎又离开了,留下的残局无人收拾。透明的寂寞,隐藏着脆弱,轻轻一碰,就散在了现实中。
由于歌唱活动对歌曲的掌握有一定要求,所以教师往往陷入“跟我唱”“跟我大声唱”的拷贝误区,以致于原本音乐活动中情感、认知目标都被忽视,教师只注重幼儿对歌曲的掌握。而单边的“教”与“学”将师生互动割裂开来,不仅使幼儿毫无兴趣,也影响了教学效果的达成。而音乐活动中的情境教学则能引人入胜,是符合幼儿发展需要的有效方法。所以在幼儿音乐活动中引入情境教学是十分有必要的。我觉得一首歌的意境是可以通过具体的音乐形象来表现的,恰当地根据歌曲的内容创设生动具体的情景,使幼儿通过想象、联想来理解歌曲,可使教学活动情趣盎然,生动活泼。当幼儿真正领会了歌曲的含义,就会身临其境,从而达到“心”临其境的效果。在音乐活动中让幼儿身临其境,可以增强幼儿的主动参与意识,自然地将自己角色化,与角色贴近产生情感共鸣,这时就不需要教师过分的引导和指令了。而教师幽默风趣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比喻、充满情趣的设问、拟人化的动作就能创设出这样的情景,从而激起幼儿的活动热情。具体的做法有:教师可用语言描绘情境,可用实物演示情境,鼓励幼儿表演,体会歌曲情境。
那我觉得音乐想象情境的创设,不仅有助于幼儿在感受和表现音乐时达到审美共鸣,而且会为幼儿带来新的审美体验,审美愉悦。
二、音乐教学中多元想象情境的创设
想象情境,指的是能激发幼儿想象的热情,留给幼儿自由想象空间的教学情境。只有通过艺术想象,音乐所包容的内涵才能在音乐形象的世界里得以体现。
1、主题想象情境的创设。主题想象情境指的是教师预设一个想象的主题,引导幼儿围绕所设定的主题进行有指向的音乐想象活动。比如,在幼儿演唱《再见吧,冬天》的歌曲时,我要求幼儿想想可以用怎样不同的演唱方式来表现人们对冬天不同的感受。经过思考,有的孩子提出用不开心的情绪来演唱,可以先由一个人唱,最后一句大家一起唱,且越到歌曲的最后要唱得越快,因为冬天太寒冷,每一个人都希望它快点离开;有的孩子说用留恋的情绪来唱,且越到歌曲的最后要唱得越慢,因为在冬天下雪的时候,我们可以堆雪人、打雪仗、溜冰,真是太有趣了,如果冬天走了,这一切就会消失了,把歌曲唱得慢些,可以表达人们对冬天的依依不舍。由此可见,幼儿演唱技巧的学习和训练,不需要教师深奥和枯燥的讲解,让幼儿进入一定的想象情境中,就能自然而然地表现,而且这种表现是富有创造性的。
2、发散性想象情境的创设。发散性想象情境指的是教师利用音乐本身所具有的不确定性的特点,为让每一个幼儿展开充分的音乐想象所创设的空间。比如,当幼儿学会了《秋天来了》的歌曲以后,我有意识地向幼儿提出了“还有谁可以告诉我们秋天来了”的观察任务。在复习歌曲《秋天来了》的时候,我再次向幼儿提出: “还有谁可以告诉我们秋天来了?把你们观察到的告诉老师。”幼儿你一言我一语说开了,这个说稻子可以告诉我们;那个说苹果可以告诉我们;还有的说树叶、可以告诉我们……我进一步激励幼儿想想:“能不能将你们观察到的秋天唱到歌里去,为歌曲创编新的歌词?”“能!”小朋友异口同声地大声回答。“秋天来了,秋天来了,我怎么知道?稻子熟了,稻子熟了,稻子告诉了我。秋天来了,秋天来了,我怎么知道?苹果红了,苹果红了.苹果告诉了我……”当孩子唱起经过自己改编的歌曲时,不仅情绪十分高涨,而且对歌曲的理解也更深刻了。
3、留白情境的创设。这里的留白指的是在音乐活动中,教师在充分了解孩子的能力水平、以及分析教学材料的基础上,不将教学内容全盘托出,而是留有孩子自由发挥和创造的空间,让孩子在感受、理解音乐作品后,进行顺应作品思想情感且符合逻辑的再扩展和再创造。例如《颠倒歌》中歌词的相反颠倒营造出了歌曲幽默诙谐的情感,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我在开展该活动时,尝试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在范唱歌曲时,将歌曲第二句的歌词用唱衬词“啦”代替,留下空白,由幼儿来创编。歌曲第一句的歌词为:“小小老鼠森林里面称大王,大狮子害怕那个小老鼠。”在引导幼儿发现歌词内容颠倒的秘密后,我有意识地运用歌曲本身所塑造的两个音乐形象――老鼠、狮子,启发幼儿顺着第一句歌词的意思,根据两个形象的感受和情绪来创编歌词,结果幼儿在思考后将歌词的前半句创编为“狮子很生气”。我又顺应幼儿的思维启发他们思考:“那老鼠呢?”幼儿马上又编出后半句歌词“老鼠很得意”。接着我又抓住大狮子和小老鼠的形态和情绪,启发幼儿用相应的歌声来表现。一个活动下来,幼儿在积极的思维和丰富的音乐表现的体验中,获得了更好的发展。
4、角色扮演情境的创设。角色扮演情境指的是幼儿扮演音乐作品中的形象,在动情的音乐表达中深刻地体验音乐作品的内涵,学习和提升相应的音乐技能。比如,歌曲《哈哈镜》(由笔者创作)虽是一首简单的双声部合唱歌曲,但由于同时演唱不同的声部对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为此,在教唱的方法上,我采用了创设一种表演情境的教学策略,一部分幼儿当哈哈镜,另外一部分幼儿当照镜子的人,不同的角色自然地将幼儿分成了两个不同的声部。在将自己的心理位置有效地迁移到音乐形象中的心理位置后,幼儿不仅能努力保持自己所演唱的声部,亦能较好地注意与别的声部的相互配合,这样就较好地完成了双声部合唱的学习。
孤独地盛开的花朵
突然间,就喜欢上了《叶子》,喜欢那淡淡的旋律,喜欢那忧伤的情调,喜欢那直白的歌词:我一个人吃饭旅行,到处走走停停,也一个人看书写信,自己无法叹息。
我渐渐听懂了,曲中带给听歌者的感伤。
我渐渐看透了,词里透露着的写词人的伤感。我终于明白,最后--也许还是会曲终人散
天,终于开始冷了。或许他终于伤心了吧,就像我的心,一点一点被冰冷残蚀。请别说永远,或许,这个世界本来就不存在永远!我的亲爱的朋友们!可是我怎么变得这么绝望了呢?上帝,您告诉我!热爱绝望,就是要以惨烈的方式坠落吗?我只是苦海中的一叶小舟,我要去等着被援救,还是自寻彼岸?我观察自己很久很久:我发现自己逐渐孤寞了。不,我的内心亢奋着。我不是,我还有快乐,我还有记忆,是最美好的回忆。可是,我还是不得不承认:我是孤独的。甚至因为--我的朋友一个一个离开。我们究竟怎么了?难道是哭泣的落叶,归根了吗?难道是炫彩的泡泡,在一步步拥抱蓝天时,破碎了吗?我终究还是会被忘记,正如我曾被忘记。
关键词:想象;创造性;自主性
一、创设情境学习唱歌
教师在富有创意的音乐教学实践中,必须从幼儿的实际出发,确立幼儿的实践主体地位,鼓励幼儿求异、求新,不断培养幼儿敢于创新的意识、勤于创新的思维和善于创新的能力。创设富有新意的学习环境,引导幼儿多角度、多方面地展开联想,让其自主探索,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在情境创设中,教师有意识地加入一些探究性的问题,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去思考。
如在学习歌曲“小树叶”时,老师先让幼儿看动画录像,引导幼儿观察美丽的秋天、美丽的树叶,接着让幼儿欣赏优美的音乐《小树叶》,然后,老师和幼儿玩游戏。创设好秋天的场景,让幼儿扮成一片片的小树叶,教师扮演“秋风”,“秋风”一吹,“树叶”就到处飘呀飘,当“秋风”停时,让幼儿说一说,我这片小树叶离开大树妈妈后飘到哪里去了呢?此时幼儿兴趣浓厚,思维活跃,有的说:我飘到了小河边;有的说:我飘到了草地上;有的说:我飘到了屋顶上;还有的说:我飘到了天空中等等。老师再追问:此时小树叶的心情怎样?我们再来表演一下,在此基础上教师范唱歌曲,幼儿理解记忆歌词。
利用这种方法让幼儿学习歌曲,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激发幼儿的创新欲望。幼儿在情境中主动积极地做游戏,自然而然地学会了歌曲。在其他歌曲的教学中,我们也要灵活地、有针对性地创设情境,开展有效教学。
二、利用图谱学习唱歌
我们经常觉得一次歌唱活动下来,孩子们还是记不住歌词,更不用说什么有表情、感情了。在歌唱中记住歌词的确是关键的一步,但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一味地让孩子记歌词,而没有帮助孩子去理解这首歌的意义,没有教给孩子怎样唱好它、记住它的方法,那么唱歌有何意义呢?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采用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思维能力和表现能力,而这些能力恰恰是创新人才的必备素质。
如,我在新授大班歌曲《歌唱春天》中,课前我想这首歌曲比较长,一共有13个小节,幼儿学唱较难。于是我先让幼儿听一遍录音,引导幼儿回忆曾经使用过的记忆策略。然后说:“今天我们要用一种没有用过的方法来唱这首歌,并且要靠小朋友自己去学,而不是老师教你们,你们有信心吗?”其实我已经准备好图谱,用图谱来让幼儿记忆歌词、学习歌曲。还真有幼儿说出利用图谱画上简笔画来学唱歌曲(这可能受打击乐图谱的影响吧)。我范唱一遍后让幼儿讲述歌曲的内容然后再出示图谱,不过这张图谱有5个空格,其中第6小节、第7小节、第8小节、第11小节和第12小节空着,这空着的5个小节我就准备了5张小图片,通过老师范唱想让幼儿把空格填满。我就先范唱第1~8小节,让幼儿讨论找出3张小图片填进去;再范唱第9~13小节,把第11、12小节填进去,课前我想如果幼儿一时填不好可以再次范唱让幼儿听清楚再填。幼儿表现得较好,我范唱了一遍就会填了,可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也可能是今天的新方法吸引幼儿的注意,一下就记住了。
音乐教育是一种富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审美教育,它借助倾听来感知音乐的美,借助歌唱来表现音乐的美,借助表演来发展音乐的美。它对于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增强对音乐及外界的感知力、培养具有个性化创造力的一代新人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三、使用身体动作学习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