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关于长城的故事和传说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听说金山岭长城甚早,很多年前看过一部张艺谋为“法国卢米埃尔――纪念电影诞生百年”特别制作的短片,名字就叫做《金山岭长城》。影片从1895年,刚好是中国的清朝拉开序幕,男女主人公在长城下走进了世界的电影时代,画面切换,时光穿梭一百年,在1995年的长城脚下,由男女主人公向未来跑去而结束。这个短片在当时引起了极大反响,金山岭长城的名字也与当时带给我的震撼一并记下,有些趋之若鹜,甚至信誓旦旦:我要去金山岭长城旅行!当记忆泛白,回望自己总是年少轻狂的模样。其实,那时候的金山岭长城离我的生活很远呐!
生活有时像电影,在时光荏苒中充满了戏剧性,当时间在手指间轻而易举再次走过十年,当我的脚步在金山楼上安静伫立,十年前的自己姗然而来,那句“我要去金山岭看长城”的话如身边的尘埃,在十年之后才悄然落地,那时我只想哭。为了年轻的自己,为了整整十年方才成行金山岭长城之旅。
地处河北滦县的金山岭长城,与北京一界之隔,金山岭长城脚下的人们更愿意说成――与北京一条长城之隔,言辞间满是对金山岭的热爱。
史考,金山岭长城始建于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是当时的大将徐达主持督建的。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抗倭名将蓟镇总兵官戚继光和蓟辽总督谭纶在大将徐达所建长城的基础上进行了续建和改建。于是,关于戚继光带领戚家军修建金山岭长城的故事如同满山花草一样遍地芬芳,随便在长城脚下买瓶水,卖水的售货员都能讲上一两个关于戚家军修建长城的掌故和传说,黑楼的传说便这样偶然拾来。
相传,当年戚继光在金山岭修筑长城时,宁夏的一位老将军也奉命领兵前往。老将军只有一女相依为命,叫做黑姑。孝顺的黑姑担心家父风烛年高,修长城离家那么遥远,身体唯恐支撑不住,就再三请求跟父亲一同去修筑长城。老将军不忍让女儿跟自己去受苦,又不放心把她一个人扔在家乡,便无奈应允了她的请求,一同前往。
当黑姑随父亲不远万里来到金山岭,看到修筑长城的士兵们不畏艰难,夜以继日的奔忙着修筑工事,十分感动,便不顾父亲和士兵们的一再反对,毅然投入到了修筑长城中去。她的手因为搬石头磨出了成片的血泡也不喊一声疼,还帮助士兵们缝衣补被,关照他们的生活,于是善良的黑姑得到了士兵们的喜爱。
一次,刚修好的一座敌楼忽然在一个大雨天被雷电击中,并引发火灾,黑姑奋不顾身的第一个冲进烈火中去抢救,不幸在火灾中身亡。将士们流着眼泪把黑姑遇难的事情告诉了老将军,这使晚年丧女的老将军悲痛不已,却仍然不忘安抚士兵,说“为国捐躯,死而无憾。为了纪念黑姑,大家在被烧毁的敌楼上重新修建了一座砖石结构的敌楼,并命名为“黑姑楼”。
传说在岁月的长河里源远流长,好似记忆,难以磨灭的事情总是会沉淀在心灵深处,这个故事沉淀在了金山岭长城记忆的深处,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细节被历史遗忘了,就像这黑姑楼的名字,口日相传,代代相颂之后,竟然丢失了一个“姑”字,变成了“黑楼”。可这个宝贵的故事却永远的留下了。
金山岭长城全长10.5公里,西起龙岭口,东止望京楼,骑山脊而建,放眼望去,随山势平缓而平缓,险峻而险峻着。群山峻岭中,一条城墙在青山墨绿中绵延而去,直到视线尽头,那感觉是雄峻而震撼的。
在金山岭长城的城线中,有敌楼67座,形态各异,各不相同。除了一部分经过修缮维护的敌楼而外,大约二十几座敌楼依然保持了四百年前的原貌,=座烽燧和五处关隘,构成了这段明长城中的典范之作,堪称长城中的精华。岁月风蚀之后,当初的精致和精彩依稀尚存,踩着荒草进入敌楼,似与与迎面而来的历史狭路相逢。
金山岭长城的军事防御体系极强,障墙、战台、炮台、t望台、雷石孔、射孔、挡马墙、支墙、围战墙等,这样疏而不漏,层层设防的防御军事,在当时称得上固若金汤。倚城墙向下望,沿峰顶而去的几十米高城墙,险峻陡峭,便试想如何才能攀得过这壁垒高筑呢?结果只想到了“插翅难及”。
据介绍,金山岭长城因为地处地势相对平缓,所以防御工事的设计中就产生易攻难守的问题,好在当年有许多其他段的长城工事经验可以借鉴,这对金山岭境内的长城修建起到了很多帮助,并提高了总体防御的能力,组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城关相连,重城护卫,敌楼紧密相望,射界交叉,且能烽火报警的强大防御系统。这在万里长城的军事设施中也极为罕见。
造型别致,风格独到的建筑设计同时也将金山岭载入了世界建筑奇迹的史册,很多中外的长城研究者都多次到金山岭。十几公里的金山岭地段内,就有造型各异的方楼,扁楼,圆楼,拐角楼,箭楼。而箭楼又分为三孔楼,四孔楼,五孔楼等等。
当脚步在破落着的五孔楼中停下,耳边传来山谷里悠远的回声,听山风呜咽低述过去,好像当年城线上士兵的口号声阵阵在耳畔回响。如果透过五孔的墙望出去,似乎一眼就望进了重兵重重把守,狼烟纷飞的苍茫过去。我想,山林一定是有记忆的,不然,我怎么能如此清晰的感受到了肃穆的历史呢?!
很多年轻人一定无法忘记柯受良当年飞跃长城的壮举,那是国人的骄傲,那段长城就是金山岭。如今飞人已逝,可他呼啸的车轮声还在金山岭的上空回荡,与其说柯受良是在挑战自己,不如说柯受良是用飞跃长城的这种行动向世界宣告中国人内心膨胀着的民族感和自豪感。
只有一步步攀爬在金山岭长城的脊背上,只有站在敌楼上放眼群山,才知道什么叫做真正的为祖国骄傲,为民族自豪。这些看似教条的词儿在那一刻如此生动和感动,我骄傲,因为我站在长城上。
金山岭长城管理处的郭处长介绍说,金山岭长城在夕阳下是红色的,金灿灿的红色,非常壮美。这是一种很奇怪的自然现象,也许跟修建这段长城使用的建筑材料有关,也许跟金山的名字有关,一切都无从考究,可夕阳下金色的长城记录了到这里来过的每一个人,记录了一年四季的壮美景色,记录了这里的人们对他的爱,绵延不绝,好似长城万里。
人说“不到长城非好汉”,可真正到了金山岭长城的脚下,方才觉得,只有到了长城才知道什么叫做“非好汉”。在浩大的长城面前,自己仿佛他脚下的一颗草,在砖缝中渺小地生长。仰头便是绵延的城墙,脖子酸了,也不忍将目光移开,伸出去的手高高举起也难及城墙一角。历史在这里凝重,苍生可阅的只是表面上断续的章节,掩藏在城墙之下的动人故事永远都只能被山林间的一草一花,一树一木,一石一砖深深记得,那是只有金山岭自己才记得的关于长城的生命故事。
金山岭长城出行攻略
行
从北京走京承高速,到密云东下高速转101国道 过古北口8公里,即可到达金山岭景区。
公交车
从北京六里桥 四惠长途汽车站均有发往承德的公交车,在巴克什营下车,转乘到金山岭长城的小巴即可,
玩
除了可以在金山岭长城上徒步外,还有很多其他好玩的。别致的长城婚礼,长城冷餐会,长城歌舞晚会……
住
四合院 能同时接待30人 住宿房间为三星级标准间。
长城度假村 能同时接待50人,住宿房间为八处仿古民居。
金山宾馆 能同时接待90人,住宿房间内设空调,彩电,卫生间。
蒙古包 能同时接待30人住宿。
吃
大厅
可以同时接待240人进餐。
冷饮食品部
各种冷热饮料、金山岭长城自产矿泉水、旅游方便食品。
贵宾厅
可同时接待60人进餐,标准自订。
15人以下 100元
15人以上 根据人数另议
登城门票
淡季票 40元
旺季票 50元
索道
索道(单程):30元/人
索道(往返):50元/人
联系方式
电话
想要成为一位合格的小导游,一份精彩、生动的导游词必不可少。导游词中,既要有对景区的整体介绍,也要有对某个景点的重点讲解,如果还能对景点名称的由来侃侃而谈,并且巧妙地穿插景观背后的历史和故事,引用名人留下的诗句或对联,就更能激发游客的兴趣了。快跟上我的脚步,打造一份独特的导游词,让更多的游客进一步领略世界文化遗产的艺术魅力,留下美好的回忆吧!
当我们与游客初次见面时,首先应向游客问好,然后进行自我介绍,再说欢迎词,最后告知将会带大家去哪一处景点,说明游览的目的,最重要的是别忘了带上你的热情与礼貌哟!请注意,本次列车即将到达旅程的第一站――八达岭长城。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搭乘我们的游览专列,我是你们的导游。首先,我要祝贺大家即将成为真正的‘好汉’!因为我们今天将登上八达岭长城,真正感受‘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意境。”
在游客们准备下车,开始今天的游览行程之前,小导游不妨先总体介绍这处景点的基本情况,比如它的地理位置在哪儿,它在全国甚至全世界有什么地位,等等。
“现在,我们的列车马上就要进入八达岭景区了。大家看,前面的那座就是军都山,长城就像一条巨龙盘踞在这座山上。长城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被誉为世界建筑的奇迹!它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血汗的结晶,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象征和中华民族的骄傲。我们今天要参观的八达岭长城是明代修筑的,它气势磅礴,正是万里长城的精华。”
当游客步入景区时,导游的核心任务就是向他们展示这一景区的最大魅力与特色,并重点介绍几处著名的风光或景观。简单来说,我们可以按照游览顺序,对所选景观逐一进行生动的、具体的描述和解说,使游客尽情览景点风光。
“朋友们,我们现在已经来到了长城脚下,请大家先朝远处看。长城像不像一条在崇山峻岭上伏卧的巨龙?它时隐时现,正准备腾空翱翔呢!长城高大坚固,它是由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军事防御工程。
让我们登上长城看看吧。这里的城砖十分平坦,道路十分宽阔,要是在古代,五六匹马可以并排行走。请大家再走近些看看,这里的城墙外沿还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大家能猜到垛子上方形的口子有什么功用吗?大家猜对了!这些方形的口子又称为t望口或射口,供古时戍守的将士们t望侦察和射击防御。我们再稍稍抬头,可以看到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那是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还可以相互呼应呢。”
成功的导游词不需要“眉毛胡子一把抓”,但要使内容更丰富、语言更生动,快向我学习这几个小妙招:首先,恰当地使用比喻、拟人、夸张、象征等手法,使静止的景观化为生动鲜活的画面,让游客沉浸和陶醉其中;其次,运用列数字的方法描述景观的特点,让游客真正游有所得、有所收获;再次,可以不失时机地穿插趣味盎然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诗文典故,引发游客的好奇心理,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八达岭长城的墙体平均高7.8米,墙底宽6.5米至7.5米,顶宽4.5米。往下看是由两个门洞和U字形墙组成的瓮城。由于长城是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因此它不仅有瓮城和城墙,还有传报军情的烽火台。
大家知道吗?长城是有感情的呢。关于长城有一个传说,相传秦始皇时劳役繁重,青年男女范杞梁、孟姜女新婚不到三天,新郎就被抓去修长城了。孟姜女在家等了很久也不见丈夫归来,就万里寻夫来到长城脚下。不料丈夫已经变成一堆白骨,孟姜女悲恸不已,在此大哭了三天三夜,哭倒了长城,自己也变成了一块望夫石。”
当我们旅游专列第一站的游览接近尾声时,小导游们可千万别忘了有礼貌地向游客道别,顺便也给今天的游览行程做一个小结。
〔关键词〕 常德汉剧 孟姜女 传奇 戏剧
从范喜良有了逾墙之举后,孟姜女本可以有一个美满姻缘,就像柳梦梅喊了那一声“姐姐”,杜丽娘从此就“断无生理”。这个故事的源头久远――《左传》记载的雏形是“杞梁妻哭夫”、《礼记》中曾子所言“哭之哀”等,其实都是夫子们要表达一种合乎“礼”的观念。老百姓当然不满足,于是便有了“崩城”的刺激想象。
“正月里来是新春, 家家户户挂红灯。老爷高堂饮美酒,孟姜女堂前放悲声;二月里来暖洋洋,双双燕子绕画梁,燕子飞来又飞去,孟姜女过关泪汪汪……”在不同剧种或音乐形式中,那首孟姜女的“十二月调”不知道赚了多少眼泪。在中国民间,孟姜女的传说早已家喻户晓。一个古代的柔弱女子,千里送寒衣,哭倒万里长城,多么惊心动魄。
这情感是夸张的、恣肆的,积壅着太多的民间情绪。然而,当它与戏曲相遇,我却偏爱它仿佛堂前燕、陌上桑的那一部分,比如“十二月调”。因为它不再凛冽,不再洪荒,而是由“礼”入“情”,又从“传奇之情”复归到了“人之常情”。反过来,当它从“人之常情”向“传奇之情”发展、向控诉封建社会升华,就有了具体入微的质感和瞻顾历史的高度。常德汉剧《孟姜女传奇》,就是这样一部由“情”推进并找到思想站位的好戏。
孟姜女的故事,主体情节的戏剧冲突并不强。在大多数的传说中,范喜良筑长城更像是一个遥远的交代,整个故事则像是孟姜女“一个人的天荒地老”。常德汉剧《孟姜女传奇》很好地抓住了一个“情”字,并且运用一种范、孟遥相呼应的形式,让“分离-解决分离”的冲突关系变得具体入微,成为戏曲表演的一系列唱腔、程式、科白。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安徽桐城的六尺巷张大学士留下的诗句,何尝不是好大一片留白,单剩下一个古代的柔弱女子,在白茫茫大地一片真干净中牵肠挂肚、踯躅挣扎。情定、伤别、思夫、过关、哭城……一场一场,线条清晰,叙事简洁,竹节似的往上抽拔。这有点像传统的折子戏,一折折都很凝练精彩,同时整体样式又很现代。比如,舞台上范、孟在不同时空遥相呼应,一边是孟姜女思夫,一边是范喜良掉下悬崖,避免孤线叙事的单调而有更立体的震撼;再如“过关”,风、雨、雷、电四神企图用艰难险阻考验孟姜女寻夫的意志,守关人奢钱如命考验之以世情,不少插科打诨是很当代的。
编剧似乎并不打算去人为地结构一种舞台严整性,而是很轻松地跳进跳出,近乎游戏实则又贴乎情境地让观众“远观”这一个古代女子悲惨遭遇。在“思夫”一场,孟姜女做寒衣,手指被针扎到了,此时观众是身在其境的;而到了“过关”,守关人让孟姜女唱家乡的大鼓,真是敢玩、会玩。试想,以那时候的交通、通讯条件,孟姜女历经千辛万苦方才到达这个边僻关隘,孟姜女的故事怎么可能在当时就已传唱并传播到了这里?但编剧就这么玩了,我就是要孟姜女用澧州大鼓来唱孟姜女的故事。这一看似荒诞的错位,明显是当代的,而观众偏偏能心领神会,无它,因情之张弛,故能摇曳也。
常德汉剧的声腔,有昆腔、高腔、弹腔和杂腔小调多种,此次展演呈现的,主要用的是高腔。清代戏曲理论家李调元在《剧话》中说:“弋腔始于弋阳,即今高腔,所唱皆南曲。”对于它的特点,戏曲理论家廖奔曾言:“它的唱腔比较高亢直劲……”但在汉剧《孟姜女传奇》中,创作者似乎试图寻找一种适于承载情感发展的音乐和唱腔形式,不经意间便藤蔓攀援、郁郁葱葱。像船工号子、扎排号子和澧州大鼓的融入,显然是有意为之。看到主演彭玲唱澧州大鼓,我曾十分好奇,便问在座的专家:“莫非这是给彭玲量身定做的?”得到的回答是,创演双方彼此熟悉,正是根据演员条件做的戏。
临高人偶戏
临高木偶戏是人偶同台演出的木偶戏(也称人偶戏),主要流传于海南岛西北部的临高、儋州、澄迈地区,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临高木偶戏与一般木偶戏不同,采用大舞台、不设布幛,表演者手擎木偶、化妆登台,人偶同演一个角色,互为一体,互为补充,饶有兴味。
临高木偶戏是用临高语言演唱的,传统唱腔有“阿哈”和“郎坦板”,伴奏以双唢呐为主。唱词句式以四句为主,兼有六句、八句甚至十几句,唱句多为五字、六字、七字,唱词不需押韵,但讲究平仄。表演讲究互动,每唱至关键词(第四句末词)只使用音乐过序,让观众脱口唱出。
临高人偶戏虽然也具有节奏和程式性,但“人偶同台”要求演员在操纵人偶时要配以身段、步法和表情,对演员的演出技巧提出了更高要求,因为独特的表演形式较为少见,被誉为“世界少有”、“中国一绝”。
为了适应时展,临高人偶戏也进行了改革,整理、创作近百个剧目和演唱材料,抓住“人偶同演”的特点发展多样的表演形式,加入更多乐器增强音乐的表现力。木偶制作也更讲究精细,使偶像更精美,施展动作更加齐全灵活。
“哩哩美”渔歌
临高“哩哩美”渔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是中华民歌中一朵具有独特魅力的奇葩。相传,其发源于临高古港新盈一带的临高姑娘的方言叫卖声,歌词善用比兴、叠用的形式,渐渐在生活劳作(特别是男女爱情对歌中)都以这种旋律来唱和,“哩哩美”最终发展为成熟的民歌形式,走进婚嫁、建房、考学、拜年和迎送等不同场合,被当地人所普遍传唱。
“哩哩美”的音乐基本结构也独具一格,它由三个乐段组成,第一、二乐段为主歌,第三乐段为副歌。独唱多用于主歌,对唱以主歌领唱,齐唱副歌来烘托对唱气氛。“哩哩美”的曲调分为5种:一是唱吉,二是情歌,三是猜谜歌,四是讽刺歌,五是怨歌。年轻的男女相约在月下,唱响渔歌“哩哩美”,唤起那流淌在临高儿女血液中的千年浪漫情愫。男女之间心生爱慕自由抒发的随性唱词有时更是一语双关,出海捕鱼归来的男子与当地女孩在“女子馆”(当时年轻人谈情说爱的地方)对唱“哩哩美”成为当地特色风景。今日“哩哩美”也出现在临高各个中学课堂里,少年们传唱家乡民歌,“哩哩美”在新时代继续绽放光彩,足见其人文魅力。
临 剧
1961年12月15日,临高县成立了临剧团,在临高人偶戏基础上创办一个单纯由人表演的新剧种。剧目《孟丽君》、《张四姐下凡》、《张文秀》、《梁山伯与祝英台》,现代戏《李双双》、《红灯记》、《沙家滨》等演出大获成功,成为临剧经典剧目。
临剧唱腔主要是根据临高木偶戏唱腔和民歌、民间音乐经整理创作而成的唱腔,以啊哈、朗叹腔为主,另外还有快板、哩哩妹腔、七字板、丑脚板、小放牛、嗳嗬哩、平板、月光光、白芙蓉腔、哭板等,吸收、借鉴了琼剧的程途、叹板、苦板、江浪腔、教子腔等。
临剧表演注重唱、念、做、打,过场音乐和道白伴奏音乐除使用本地八音舞曲、民歌小放牛、鞭马哩外,还大量吸收潮州名曲音乐和琼剧拜堂、过场、升堂、迎亲、盅盘舞曲、过江等唢呐曲牌和民间音乐,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
然而,认真审视一下,我们的许多小组合作已走入一个新的误区:学生的合作学习成了一番热热闹闹的课堂摆设,成了课堂气氛活跃的标识,而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深入讨论。具体表现为:教师出示目标思考题后,就急于让学生分组讨论,汇报结果,而作为具有思维独特性的个体――学生却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特别是那些思维迟缓,学习热情不高的同学,这样的合作只能助长他们的依赖性。其次,是学生交流、探讨的时间得不到保障,往往学生还正在进行激烈的思想交锋,处在一种欲罢不能的探究状态时,教师却因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而草草收兵,这样的合作仅仅只是完成了一种形式,哪来真正意义上的交流探究。第三,学生参与不均衡。小组合作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但只要稍加观察,我们就会发现小组活动中真正发挥作用的是那些成绩较好的学生,他们主宰了整个合作的过程,而相对较差的学生却很少有发言的机会。第四,教师指导调控不够。通常情况下,只要学生一讨论,教师就无事可干,或在讲台上踱来踱去,或自己看自己的课本……而不是巡视指导,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因而把握不住学生的思维动态,丧失了小组合作的价值作用。
针对以上小组合作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小组合作,使每一个学生在合作中都能得到发展,提高学习效率,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改善人际关系,提高协调能力,就必须在优化合作准备、优化合作流程、优化合作指导上下工夫,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小组合作 。
一、优化组合,注重自主,是开展合作学习的前提条件
合作学习的成功,有赖于小组成员的密切配合和共同努力,因此,科学地组织好合作小组是开展好合作学习的前提。小组的组合不是三四个学生的简单组合,要对全班学生进行认真研究、设计,按照异质分组的原则,根据学生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思维活跃的程度进行合理配置,并选出小组长负责协调工作,保证合作学习时没有一个组员游离于小组活动之外,以利于形成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取长补短,使每个组员都能在合作学习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同时,在合作学习之前要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思维空间和时间,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独特的感悟和理解,形成观点和看法。有了初步的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这才有合作的条件。如果不让学生仔细地研读课文,就匆忙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必然会使学生感到无所适从,讨论也就无法顺利展开。
二、优化合作内容,保障交流时间是合作学习的有效支撑
教学的一切出发点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研究学生实际,科学设计方案,“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设计好每个环节,激发兴趣,循序渐进。如果问题设计得十分容易,学生完全可以自己解决,那么开展合作学习就没有意义,而是一种摆设;如果问题太难,学生依靠现有的认知水平无法解决,那么,就会失去解决问题的兴趣。因此,问题的设计要难易适度,富有探究性、层次性、开放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进来,让每个小组成员都能“跳起来摘到果子”。同时,问题提出后要有充分的时间保证,合作学习才会顺利展开。因为每组成员思考后均参与讨论,时间太短,学生的观点就得不到很好的合作与交流;只有给足时间学生的合作才会在生生互动的碰撞中产生耀眼的火花。
如:我在上《长城》专题时,先组织学生广泛阅读有关《长城》的文章选读,然后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
(1)你收集到哪些关于长城的资料(关于长城的民间故事、传说、成语、谚语、民歌民谣等或从网上查找到的关于长城的最新资料等)与同学进行交流;
(2)有人认为长城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华夏文明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活生生的教科书,一辈子都学不完用不尽;也有人认为长城是古代修筑起来防御外族入侵的围墙,在今天高科技发展的社会里已经没有什么实用价值了,余秋雨也说:“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对此,你有何看法。
(3)你心目中的长城是什么?把你写的关于长城的文章在小组上交流并作简明的自我评价,小组选出优秀习作在全班进行交流。
这三个问题容量大、思维量大、富有挑战性。如果学生在合作前没有自主地学习,对长城的有关文献、资料没有进行大量的收集,没有对前面的文章进行仔细的阅读,没有形成独特的感受、观点,没有形成文字写成作文,就不可能有课堂上40分钟的热烈合作交流;如果不保障学生有40 分钟的交流,就不可能产生激烈的争论、碰撞,更不可能形成对长城正确的价值观取向的认识。
再如,学习邹韬奋的《我的母亲》一文时,在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后,我设计了这样的提问来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1)作者深情地回忆了母亲的四个片段,哪些话、哪些事、哪些细节最让你感动,找出来与同学交流并说说让你感动的原因;
(2)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你认为邹韬奋成长的家庭环境哪些是可取的,哪些是不可取的,为什么?
(3)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你认为对你的写作有何启发?
这三个问题有层次,开放而富有挑战。问题的提出一下子激起了学生争辩的欲望,课堂合作讨论时时冒出智慧的火花,合作学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优化指导调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开展合作学习的质量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