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师管理信息系统

教师管理信息系统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师管理信息系统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师管理信息系统

教师管理信息系统范文第1篇

关键词:Access;高校教师;成果管理;信息系统;系统分析;系统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11.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09)33-9465-03

Analysis and Design of the Access-based Achievement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for Teachers in College and University

TANG Zhong-li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 Chengdu 610500, China)

Abstract: In long term of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practice, teachers in college and university will produce and accumulate more and more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In order to manage the achievements information by an accurate, timely and complete way, the article introduces main properties of Microsoft Access firstly, categorizes achievements of teachers in college and university, analyses requirements of the system, and then designs the access-based achievement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for teachers in college and university.

Key words: Access; teachers in college and university; achievement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system analysis; system design

教学与科研是高校的两项基本职能,同时也是高校教师所肩负的两项基本任务。在长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中,高校教师会逐步积累越来越多的教学与科研成果。在纯手工作业方式下,在诸如职称申报、年度考核等工作过程中,教师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收集、整理、归类、统计多年积累起来的教学与科研成果信息。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避免数据的重复录入,便于数据查询与统计,提高工作效率,有必要设计并实现一套信息化系统来代替传统的以手工作业方式为主的成果管理信息系统。基于上述情况,设计了基于Microsoft office Access 2007的个人版高校教师成果管理信息系统。

1 Access主要特点

Access是微软公司出品的一个功能强大、使用方便、轻量型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也是office套装软件中的一个重要成员。

Access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可视化操作。Access提供了表、查询、窗体、报表等多种可视化工具。

2)共享性。Access作为微软Office套件中重要一员,可以与Word、Excel和PowerPoint甚至音视频文件进行数据共享和交换。这使得用户可以很方便地建立图文并茂、富有表现力的小型应用系统。

3)数据加工能力。Access提供了许多数值计算、统计等函数,这些函数可以在任何数据库对象中应用来满足数据处理的要求。

4)网络化和可扩展性。Access允许连接到功能更为强大的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 /2005等数据库管理系统。可以Web方式跨平台地访问Access或SQL Server数据库。

笔者正是充分利用了Access上述主要特点,分析并设计出基于Access的高校教师成果管理信息系统。它是一个非常适合高校教师个人使用的小型数据库应用系统,并且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

2 系统分析

2.1 高校教师成果分类

对高校教师成果进行分类可以为系统功能的划分及数据库设计奠定基础。

根据教师承担的工作任务划分,高校教师成果分为教学成果和科研成果两类。教学成果又分为课堂教学成果、指导课程设计成果、指导毕业设计成果、指导实习成果及教学获奖情况,科研成果又分为论文成果、著作成果、项目成果及科研获奖情况。

2.2 系统功能需求描述

系统功能需求主要包括:

1)教学成果管理

可以添加、修改、删除教学成果记录。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成果类别的不同,不同类别成果信息的录入时点和频率也会不同。

2)科研成果管理

可以添加、修改、删除科研成果记录。对于录入到系统中的成果记录,它需要根据成果关联业务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其数据状态。

3)成果信息查询

可以进行简单查询、高级查询及模糊查询。以课堂教学为例,可以按课程名称、授课学期或课程状态(计划、执行或完成)等单一字段或其组合进行查询。

4)成果信息统计

可以对有关成果信息进行汇总统计,以图表形式输出。以课堂教学为例,可以对教师历年来授课门(次)数、专业年级数、总学时与总人数等进行统计。

5)报表打印

可以根据用户对报表格式多样化需求提供多种形式的报表,并且能够打印输出。

6)系统管理

主要是数据安全控制、数据备份与数据恢复等功能。

系统功能的划分,如图1所示。

3 系统设计

3.1 代码设计

代码设计问题是一个科学管理的问题。编码的目的是实现管理对象的惟一化、规范化和系统化。下面以课堂教学成果管理中的“授课学期”代码设计为例。

授课学期编码规则由四部分组成: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前两部分表示教学年度且由4位阿拉伯数字组成,第三部分表示授课学期顺序且由1位阿拉伯数字(取值为1或2),第四部分表示授课学期简称(取值为秋或春,即秋季学期或春季学期),各部分之间用连接符“-”相连。如图2所示。

例如,代码为“2009-2010-1-秋”的授课学期编码表示“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或秋季学期”。基于上述编码规则的授课学期代码不仅具有语义完整的优点,而且便于数据排序、查询和统计。

3.2 数据库设计

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和前文所述成果的分类,笔者将课堂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实习、论文、著作、项目、获奖情况这8个对象设计为基本的数据库表。在课堂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实习前面统一加上前缀“JX-”表示教学类表,在论文、著作、项目前面统一加上前缀“KY-”表示科研类表。这种命名格式统一,便于识别。

下面以“JX-课堂教学”和“KY-论文”两个表为例说明数据库表的设计,分别见表1、表2。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数据库表中的“系部ID”和“教职工ID”为高校教师成果管理信息系统由个人版扩展升级为网络版系统(供院系或学校使用)预留的数据接口。

3.3 用户界面设计

用户界面是系统与用户之间的接口,也是控制和选择信息输入输出的主要途径。用户界面设计应坚持友好、简便、实用、易于操作的原则,尽量避免过于繁琐和花哨。下面以“JX-课堂教学计划课程信息录入”和“JX-课堂教学已完成课程授课情况表”为例,如图3、图4。

在图3中,用户输入界面“JX-课堂教学计划课程信息录入”以红黄两色标记的课程名称、授课学期、专业年级字段为必填字段。其它字段在“JX-课堂教学未结课程信息维护”窗体界面中进行维护。另外,对授课学期和授课时间这两个字段的数据输入格式用红色予以提示。

在图4中,报表“JX-课堂教学已完成课程授课情况表”即输出界面字段的选择根据教师教学工作量上报或职称申报等业务需求确定。基于Access 2007的报表,可以设置字段的条件格式。例如,学历层次字段取值为“专科”则以蓝底白字显示,取值为“研究生”则以红底白字显示。它还可以对类似“总学时”或“人数”等具有统计意义的字段进行自动求和等计算。

4 结束语

将高校教师的教学成果与科研成果及其获奖情况作为主要管理对象,在熟悉教学与科研业务、基本的数据库知识、无需编程的情况下,借助Microsoft Office Access 2007这一轻量型数据库,设计并实现了本系统。这既是本系统的特点,也是其优点。

目前,个人版系统已投入使用。在进一步完善系统数据结构并获得用户反馈信息以后,计划将个人版系统改造升级为网络版系统,供院系或全校广大教职工使用。改造的思路为构建三层结构的Web应用系统,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数据库平台考虑由轻量型的Access移植到大中型的SQL Server,二是设计并实现基于浏览器的Web用户界面,三是设计并实现连接前端用户界面和后端数据库的业务逻辑。

参考文献:

[1] 荣钦科技.Access 2007数据库原理、技术与全程实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教师管理信息系统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教务管理 系统设计 实施 研究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9(b)-0088-02

当前,在科技力量的支持下,各行各业纷纷走上了信息化的发展道路,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近年来,我国信息技术日趋成熟,被广泛应用于管理层中,提高了人员的工作效率,满足了行业的发展需求。因此,信息技术的推广,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管理的现代化。与此同时,在高校日常管理中,为了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也需要建立规范化、合理化、科学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实践证明,应用该管理信息系统后,能够突破纸质化作业,具有很大的优势。

1 总体设计

1.1 设计原则

第一,经济实用原则。首先,页面要便于使用、维护。其次,有利于解决实际问题,并采用成熟的技术。最后,在保证系统性能的基础上,减少投资的成本。第二,灵活、高效原则。保证系统具有良好的性能,提高系统处理的效率,以及运行的速度。第三,投资保护原则。立足于当前的资源,在合理使用的基础上,为系统的开发提供支持。第四,分布实施,规范原则。首先,应用已经走向成熟的硬件技术,延长系统的生命周期。另外,在技术开发方面,要求遵循国家相关的标准。第五,安全、可靠原则。建立严密、完整的网络资源控制体系,明确规定网络用户的权限,防止部分用户超越权限,非法使用数据信息。除此之外,借鉴稳定性高的企业网络操作系统或者数据平台,并采取有效的办法和措施,保证信息的有效储存与访问。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高效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

1.2 相关技术

在设计的过程中,应用了VisualFoxpro6.0语言来开发系统。该语言具有较高的性能,比以往的版本具有更大的优势。具体来讲,进入到相关界面后,可以利用“项目管理器”对任何一种元素进行管理。同时,也可以访问所有的工具栏、向导,以及其他使用简单的工具。其次,在VisualFoxpro6.0语言的支持下,能够建立对象模型,并最大程度上实现设计的所有功能。再次,通过上述语言,充分记录了所有的数据。在此基础上,使数据的转化更方便。这样一来,就可以将早期版本中的数据进行移植、使用。针对电子表格类型的数据来说,也可以实现数据的共享。另外,在数据库开发中,应用了SQL-Server2000,进而提高了系统管理水平,支持本地系统管理、远程系统管理,以及Windows图形化管理。最后,在处理事务方面,具有强大的功能。SQL-Server2000 可以出色地完成对大量数据的复制、管理,并与Internet紧密结合,进而为广大用户提供一个高效的平台。

2 系统功能模块

2.1 课表管理

在课表管理中,要求以教学任务为依据。该任务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时间、人员分配,教室等。所以,在编排课表时,不能违反相关的规定。比如,相同班级的学生,在不同的教学时间,不能安排两门或者以上的课程;同一个教师,在相同的时间内,不能安排两门或者以上的课程;时间相同,教室相同,不能同时安排两门或者以上的课程;教室安排上课人数时,要求大于某个班级的人数。其次,在安排课时的过程中,必须遵守之前制定的计划,不得任意做出更改。再次,在一周内安排相同的课程时,要注意时间上的间隔性。最后,教师在排课时,可以按照教师使用节次或者上课节次来进行。除此之外,教师在编排课表时,应该先排公共课、合班课、多课时。然后,再排专业课、单班课、少课时。

2.2 成绩管理

在成绩管理中,包括两种方式,分别是学习计划添加、按课程信息添加。其中,按学习计划添加指的是:对该学期课程的信息进行分析,然后再添加。按课程信息添加指的是:采用手动的方式,输入课程的内容,然后添加相关的信息。比如,课程的名称、上课教师等。进入成绩管理系统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当前的成绩,添加重修或者补考的成绩。在这方面,主要是针对不及格的学生而言的。这样做,避免了对原成绩的覆盖。其次,除了添加、修改信息外,教师还可以对课程的类别、学时学分进行添加。然后,将学生的成绩导出,再保存到数据库当中,便于学生方便查询成绩。教学管理员可以打印出系统中的成绩,然后进行其他工作。

2.3 数据库设计

在数据库设计中,应该对用户的综合需求进行分析,便于考虑到以后的需求。同时,还要建立一定的约束,以免数据发生冲突。最终,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完整性。

2.4 需求分析

从教学管理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教材管理、课表管理、成绩管理、毕业资格审核管理等。然后,设计出以下数据库表。具体来讲,在课表管理稻菘庵校详细记录了每个学期课表安排的情况,比如课程的名称、代码、代课教师等。各院系可以对上述数据进行查询,然后进行课表的维护。在成绩管理数据库中,记录了各班级各学科的成绩。比如学时学分、补考成绩等。教务处可以查询并维护全体学生的成绩,并在这方面有特权。另外,各院系只能修改该院系学生的成绩。学生只能查询成绩,没有修改的权限。在教材管理数据库中,对课程名称、使用班级、出版社、出版日期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在毕业资格审批数据库中,详细记录了学生的信息、课程成绩信息,以及专业毕业的要求。

3 系统E-R图

E-R图也被称为实体-联系图,主要是对现实世界概念进行描述。根据上面的分析,规划出不同模块的E-R图。如:《部门实体及其属性》,《班级实体与其属性》,可直接对概念进行直观系统的描述。

4 教务信息管理系统测试结论

经测试,系统基本上实现了设计目标。具体来讲,软件功能完整,用户界面良好,能够正确处理错误,并对其进行分类。然而,在测试软件的过程中,也发现部分不足的地方。比如:在用户权限设置中,存在缺陷。教师与学生的信息量不够,存在遗漏的项目。所以,在后期的使用中,需要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不断加强维护的力度,及时给予解决。总而言之,该系统从总体上来讲,通过了测试,是比较可行的。

5 结语

可以看出,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教学管理尤为重要。应用该教务管理系统后,使教学信息管理更加规范化、有序化。同时,提高了管理的效率。在此基础上,满足了师生共同的发展需求,继而保障了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该文首先介绍了管理系统方面的概念,发展现状。然后,结合实际的工作需求,提出了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希望可以作为参考。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系统中还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需要在后期的工作中,加大研究的力度,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苏晨.浅谈教务信息系统中的细节设计[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78-80.

[2] 王爽.浅谈高校教务管理工作者的素养教育[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58-59.

[3] 孙亚鹏,李润求,龚日朝,等.教务管理信息系统顶层设计的研究与实践[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6):94-96.

教师管理信息系统范文第3篇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案例教学;虚拟场景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2)09-0120-05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于1967年率先开辟了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此后各国大学都纷纷推出了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国内一些高校陆续开展《管理信息系统》教学和研究。管理信息系统逐渐从一门面向信息系统开发人员的课程变为一门面向管理人员的课程,从一门技术类课程变为一门讨论如何从管理者的角度认识与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的课程,从研究一个仅涉及管理系统的课程(狭义的MIS)变为讨论组织信息化进程中各种问题的课程。管理信息系统也从计算机专业课程延伸到经济、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在这些变化的影响下,传统教学已难以适应新的教学需求和教学内容的要求,对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方式也有了变革的需求。

一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在国外有着悠久的应用历史。1870年,哈佛法学院的C.C.Langdell院长就提出了案例教学法,最初应用在法学“法院判例”,随即在医学院、商学院有了大量的应用。特别是哈佛商学院,组织了大量的商业案例来充实传统教学。国内正式引入案例教学法比较晚,相对国外显得非常的薄弱和不成熟,尚需进一步积累。

1、案例教学的核心理念

传统教学中教师多采用讲授课本知识的形式,要求学生被动地接收知识。这样的教学模式很难调动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积极性,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案例教学的出现充分弥补了传统教学缺乏互动和实践的不足。案例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自主分析、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教学针对某一观点、方法或理论,设计或选择一些典型、疑难、有争议的案例,教师作为辅助,引导学生切身参与讨论、分析、推理,并提出相应的应对和解决方案,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和特定环境下的特定问题联系起来,简单地说,案例教学有如下优势:

(1)以学生为中心

案例教学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需要积极开动脑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都能够得到很好的锻炼,而教师,则只是作为辅助,引导学生的思考、交流。

(2)学生模拟决策

管理信息系统是现代组织的神经系统。让学生学习管理信息系统这门课程的目的,就在于使学生了解及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拓展视野,启迪思维,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站在决策者的角度(不同层次的决策者),运用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建立模型,用量化的、科学决策的方法解决实际的问题。

(3)问题驱动的学习最有效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发现,知识的获取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接受新知识,并与记忆中相关的知识建立联系;其次是巩固和转化知识,更新及进行新的学习:然后是提取和运用知识,将知识应用于一定的问题情景并解决问题。在管理信息系统教学中,前两个阶段主要是指基于原理、理论和概念的知识学习。而案例教学,则是指在这两个阶段的学习之上,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和深化。

案例教学是基于情景的教学方法。案例就是对知识应用的具体情景的描述。有研究表明:人们通过语言形式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记忆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记忆25%,而把听觉和视觉结合起来,能记忆的内容达65%。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中,就算学生能记住所学的理论知识,但这仅仅停留在对书本上理性思维的认识和收获,是一种单一、静止、孤立的抽象认识。而案例教学法通过生动的视觉材料,学生在深入思考的同时,将书本的理论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获得的收获要比单纯的课堂讲授丰富许多,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也会更深刻。

(4)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交流和讨论不仅能加强学生对基本概念和理论的理解,而且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我学习和自我认知能力。

传统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掌握知识。案例教学法则更注重能力培养。能力培养是案例教学法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案例教学法不寻求唯一答案,重视的是求解答案的过程,学生需要在不充分信息的条件下,对复杂的商业环境做出判断和决策,在寻找解决问题具体方法的过程中,提高自己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2、案例教学的教学特点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系统、集成的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理解、消化吸收知识的效率。

(1)归纳式学习

归纳是一种推理方法,指由一系列具体的事实概括出一般原理。和理论教学直接将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概念、理论、方法传授给学生相反,案例教学就是一种归纳式的教学方法。案例并不单纯是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它所描述的是组织应用管理信息系统所采取的举措,以及或成功或失败的经验和教训。对于学生,要求他们分析、总结、升华这些行为之后蕴含的理论思想,从这些管理实践中归纳概念和原理,以深化对概念及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教师管理信息系统范文第4篇

[关键词]财经类高校;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改革;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4-0124-03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概念,因为它无可置疑地融入了信息技术这一迅猛发展的科技力量,再集成人和信息的威力,成为一个强大的人机一体化系统。[1]近年来,智能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不断推陈出新,促使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理论、内容、技术和方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认识和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灵活运用各种信息系统或信息技术以解决管理和决策中的实际问题,已经成为信息时代中各类管理人员的重要任务。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作为财经院校管理类学生的必修课程,要适应新常态的需求以及考虑财经院校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有必要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并在实践中不断改革与优化。

一、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体系构建

全球化和不断创新的信息技术,几乎每一天都呈现出精彩纷呈的机会与激动人心的挑战。如何正确理解这些机会与挑战,并及早预见信息技术变革对未来世界经济与管理活动的影响,从而更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进行管理创新,成为当今管理者面临的巨大挑战与机遇。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管理科学、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知识相互渗透的课程。该课程的学习既需要管理学的基本理论,也需要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同时还需要能够充分理解组织管理的各种问题,从而建立IT(信息技术)与管理信息相融合的知识结构。它真正帮助学生获得信息化运营和管理决策方面的专业技能。

因此,从课程的内涵出发,需要构建一个既包括管理学基本理论,又涵盖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体系。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从管理视角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及其对管理的影响;从建设的角度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过程和管理要点;从应用的视角认识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和主要应用技术;从用户的视角理解各类管理信息系统在财经领域的应用情况。

我们构建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体系分成三个层次。[2]在每个层次设置若干基础课程,从而达到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目标。当然,也可以将这三个层次的内容进行组织与融合,成为一门课程进行教学。

第一个层次为社会、人文基础,这部分知识是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课程设置中主要通过学校的通识课程来进一步强化。

第二个层次主要包括组织管理理论、信息技术基础与相关领域知识三个方面的内容。组织管理理论主要通过开设管理学原理课程,掌握一般的管理理论、管理技术和常用的管理方法;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主要通过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和数据库应用两门课程来学习。

第三个层次为课程的提高层次,通过介绍管理信息系统在财经、管理领域的应用情况,使学生了解管理信息系统在组织中的作用与在金融、税务、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等不同领域的应用情况。在这个层面上主要通过开设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来实现培养目标。

结合财经类高校学生的专业特点和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目标,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内容具体可以分为以下4类[3]:

第一类:管理信息系统基本概念。主要介绍管理、信息和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从组织的市场营销、生产制造、人力资源、财务会计等4个职能来理解职能信息系统;从经典的三层金字塔结构分业务层、管理层和战略层来分析不同层次的信息系统;从集成的角度介绍如何将信息系统在组织中进行组合;以迈克尔・波特五种力量模型和价值链模型为基础理解信息系统与企业竞争优势的关系;从流程的角度理解信息系统与企业变革的关系。

第二类: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主要介绍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和信息安全技术,重点是数据分析技术、信息系统集成技术和互联网+环境下的安全问题,特别是大数据、云计算、隐私保护等。

第三类: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管理。通过对管理信息系统常用的结构化生命周期方法、原型法和面向对象方法的介绍,让学生理解在组织如何参与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通过对现实中管理信息系统失败案例的分析,介绍管理信息系统实施成败的关键并将项目管理的思想引入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以提升成功率。

第四类:财经领域的管理信息系统。该部分主要通过对几个典型的财经管理领域的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解决的主要组织与管理问题等进行介绍,包括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会计信息系统、金融信息系统、税务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

二、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而且课程本身大多涉及组织与管理的各种问题。但是,对于在校学生来说,由于缺乏对组织管理的实际经验与感性认知,对组织管理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会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案例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对实际组织的感性认识,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管理信息系统理论的理解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如何理解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本质是系统,按照系统的输入-处理-输出基本模型,应对于每个管理信息系统理解以下三个问题:一是问题背景,主要理解该管理信息系统主要解决了什么样的管理问题。二是解决方法,明白该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提供了哪些功能来解决上述问题。三是成本和收益分析,主要理解该管理信息系统的商业价值是什么,对不同用户来说,其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通过这个基本的思路的训练,大部分学生就能够很好地理解管理信息系统,并能够推广到其他的系统。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课程教学中,一方面可通过案例教学的方法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另一方面可通过课程实验加深学生对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解,在课程中安排了16课时的实验。考虑到学生毕业后主要会使用到Excel,应结合财经类高校学生的专业背景,在教学中主要通过生产决策数据的分析与处理、最优投资与组合两个实验,让学生理解如何利用Excel解决实际管理中的相关问题。

(三)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

借助学校购买的泛雅平台,教师在线上平台提供教学视频和知识点PPT等学习资源,学生课外自主完成对线上资源的学习,而在课堂上(线下)教师则对学生反映的重点难点内容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惑,促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将授课内容移到课外(线上),学生通过在线视频学习重点知识,通过课堂时间(线下)完成知识的消化吸收,这样的教学模式使课堂内容安排和时间分配发生了改变,使师生角色发生了改变,明确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线上线下混合模式可以很好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协作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可以极大地提升教学的效果。[4]

在课程的具体实施中,主要提供课程简介和“系统思想”、“信息与信息系统”、“系统规划”、“信息系统与企业竞争优势”、“信息系统建设概论”等20余个教师上课视频,同时通过链接央视财经频道的“商战之电商风云”和“互联网时代”等记录片视频,让学生通过网络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

(四)案例教学法

在课程教学中,通过引入大量的案例进行教学。每5个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小组通过阅读案例、收集资料、网络问题式学习研讨、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制作汇报n件、课堂汇报、课堂小组间互动等环节对案例进行深入的讨论与理解。

在课程教学中,我们使用的案例包括IT改变物美,西门子公司“恩威并施”的知识管理之道,海尔――互联工厂是“众创定制,产销合一”,“一带一链”――国美O2O超级链接是如何打造的,恒丰纸业――走在信息化路上的一卷纸,免费WI-FI之战,谁在开启进场服务“任意门”,全聚德――打造“舌尖上的”IT盛宴,透视微众“刷脸”贷款时代来临,万达购物中心的数据分析策略等。使用的案例既有传统企业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进行转型的内容,也有基于IT的创新内容。同时将案例流程的全过程纳入课程的考核之中,强化学生对案例的投入学习。

(五)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

在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中我们强化对学生平时课程参与的考核,课程考试分成以下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课程平时成绩(40分)。由课程考勤(5分)、在线学习(20分)、案例分析(15分)三部分构成,其中,在线学习成绩=个人成绩÷在线学习平台最高分同学成绩×100×20%;案例分析成绩评分由小组互评、小组自评和教师评分组成,分别占40%、20%和40%,最终按满分15分折算。

第二部分,课程实验(30分)。根据在教学平台上提交的综合实验报告1和综合实验报告2的分数综合评定,每个实验报告15分。

第三部分,期末测试(30分)。采用闭卷形式。主要考查学生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

三、总结与展望

教与学是课程教学的两个方面。“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从整体上看,理论内容比较多,通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提高学习效果是一方面,另一个非常重要的是教师本身对管理信息系统新的内容的把握与学习。

互联网时代对“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们将不断优化教学内容,从IT使能的产品与商业模式创新、IT使能的业务流程与管理创新和建设、管理信息系统等上聚焦个人与企业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个人工作效率和增强企业竞争优势。

[ 参 考 文 献 ]

[1] 王瑞梅,张建林,王锁柱.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改研究[J]. 计算机教育,2010(5),14-17.

[2] 徐升华,沈波,舒蔚. 财经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教师管理信息系统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教学模式;模块化;项目化;实战化;产品化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0-0115-02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课堂上讲授信息系统开发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特别是本科生缺乏管理实践与调研分析,因而对课堂讲解的内容往往难以理解。在新的教育环境、教育背景下,如何让学生参与实践、提高技能,是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本文结合管理信息系统精品课程建设,探索出一套适合高等院校的“四化一体”教学模式,走出了一条创新之路。

一、“四化一体”教学模式的内涵及应用实践

“四化一体”教学模式是指通过“课程模块化”完善教学大纲,优化课程结构;通过“教学项目化”,明确培养目标,控制教学过程;通过“实验实战化”让学生体验系统开发的全过程;通过“成果产品化”既服务于社会,又体现了课程的价值。

1.课程模块化。不同专业的课程设置、知识结构、理论基础、授课阶段和前导课程大不相同,因此,同一门课程只有根据专业班级的实际情况定制课程内容,才会有良好的授课效果。管理信息系统课程采用模块化教学。首先,将这门课按章节分割成不同模块,每个模块都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知识点进行讲授,若干模块组合构成管理信息系统的金字塔知识体系结构。基础理论知识是金字塔的塔底,做到各专业普及教学;信息系统开发和应用是金字塔的塔尖,不同专业我们选择不同模块搭建各个专业的塔尖。针对管理工程专业,重点突出“生产管理”和“计划管理”两个模块;针对财务管理专业,则以“财务管理”模块为核心进行重点讲解。教学内容和专业特点相结合,符合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宗旨。

2.教学项目化。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1]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课程结束要求学生完成指定的课程设计,同时又是团队作业,课程实践是以小组为单位实施项目管理,不同的项目小组完成不同的任务。项目实施的流程:(1)明确项目任务:教师提出任务,同学讨论;(2)制定计划:学生制定实施计划,教师审查并给予指导;(3)实施计划:学生分组及明确分工,合作完成;(4)检查评估:学生自我评估,教师评价;(5)归档或应用:记录归档,应用实践。项目化教学具有开放性特点,主要体现在学生围绕主题所探索的方式、方法和展示、评价具有多样性和选择性。

3.实验实战化。信息系统的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组织的内部结构、管理模式、业务流程、数据收集与处理、工程开发方法、计算机软硬件等方方面面。因此,教师必须把握好实验教学过程,才能达到教学实验目的。根据本科生的特点采用视频播放和模拟演示相结合、情景分析和课程设计相结合的实验方法和集声、光、电于一体的多媒体实验技术手段。实验教学过程分三步:第一步,通过视频播放让学生对项目主题的相关业务流程有个感性认识;第二步,通过学习和实践ERP系统,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物流与信息流的转换;第三步,给出一个企业的需求分析资料和部分模块的设计示范,让学生在阅读资料的基础上组成项目小组,继续完成该企业信息系统的分析和设计。实战化实验既有创新性,又有实用价值,其真实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成果产品化。高等院校在知识的创新和传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但要能培养大批高素质、有创造性的人才,而且要不断有知识创新的成果,并将知识创新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现实的要求。因此,高校不仅要在教学改革上下功夫,而且要将改革的成果推广应用,把教学改革的成果及时转化为便于使用的教学资源,充分体现“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指导思想。在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精品化、系列化建设中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基于PC整机的第四方物流信息平台开发”已在企业推广应用,“面向大学日常测试和考试的在线开源流程管理考试系统”已应用于我校部分课程的考试阅卷环节。教学相长,理论与实践结合,既提高了教学水平,又改进了教学环境。

二、“四化一体”教学模式取得积极的效果

1.教材与案例库建设。进一步完善了教学培养计划和大纲、教案等教学文件,定期进行教学内容和学科知识的同步更新,以此建立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编著出版了《管理信息系统》教材,建设了习题库和实践教学案例库。运用典型的实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中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深入分析,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和教育资源建设。积极推行多媒体教学,并制作多媒体课件,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长处。管理信息系统课件已荣获教育厅“2012年全省高校青年教师多媒体教育软件竞赛”三等奖。通过图文并茂、声情并举的课堂效果,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还能有一种美的享受。网络资源建设方面,完成了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网站的建设,较好地满足了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的需要。课程的全部教学内容,包括教学大纲、电子教案、电子课件、授课录像、案例与习题等已全部到网站上,供学生课外学习和复习之用。

3.教学与科研活动建设。组织相关课程教师参加国内高校学术会议,全面了解国内重点院校本课程建设情况,获取经验,提高课程建设质量;走出去,请进来,与同行进行广泛接触和交流。进行观摩教学,切磋教学技巧;改革教案,更新讲义,设立教学反馈机制,及时回应;教学注重科学方法、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4.师资队伍建设。“四化一体”教学模式的实施,有力地推进了年轻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的提升。年轻教师通过多听课、网上观摩精品课等多种形式,学习老教师、优秀教师好的教学方法,通过自身感悟和不断总结,提炼出自己的教学特点和教学风格。通过外出学习培训、攻读博士学位,提高业务水平,形成竞争优势。目前,青年教师群体已逐步挑起教学改革的重担。

“四化一体”教学模式,注重对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的各个主要环节进行全面的、综合性的配套改革,从而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了系统的、具有较强可行性的经验。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四化一体”教学模式必将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完善。“四化一体”教学模式,采用“理论学习+案例分析+模拟实验+课程设计”教学环节,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无缝对接。通过“理论学习”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知识;通过“案例分析”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分析能力;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体验信息系统管理功能;利用“课程设计”开展研究性学习,拓展学生思路,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的,更好地完善了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