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数学类论文

数学类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数学类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数学类论文

数学类论文范文第1篇

(一)类比推理在讲授新知识时的实践应用

高中数学知识点较多,且分布较为分散,在教学过程中易使学生将知识点混淆,造成新知识掌握不扎实.应用类比推理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将已学知识点和新的知识点有机联系起来,形成“知识网”,使知识点的学习更加具有层次性.例如,在苏教版高中数学《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这一章节的教学时,为了使学生准确地认识到“空间向量”应用及运算,可以结合“平面向量”知识,通过举一反三原则使学生更加轻松地掌握该知识点的学习.

(二)类比推理在分析、解决问题时的实践应用

高中数学教学中关键环节在于对问题的分析、推理过程,要求学生具有清晰的逻辑,通过理性分析对问题进行独立的解析.应用类比推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活跃性,使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将问题在脑海中形成一个有机的脉络结构,借助自身知识储备,在分析、推理过程中实现创造力发挥,使问题得到正解.例如,在苏教版高中数学“圆锥曲线与方程”问题的研究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独立分析、论证,学生通过构建圆、椭圆进行标准方程推导,再实现双曲线、抛物线方程的推导.这个过程中学生运用推理思维对圆锥曲线方程进行独立分析和推理,通过这个行为学生将对类似问题掌握更加扎实牢固,对以后解题有着积极帮助.

(三)类比推理在归纳巩固已学知识时的实践应用

类比推理教学在高中知识点归纳总结中有着重要的实践应用效果,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地将知识点进行分类和整合,形成知识系统结构.例如,在苏教版高中数学“数列”知识点的归纳总结中,学生对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及其相关不易区分.通过类比推理方法,可以以这样形式进行知识点总结:要求学生首先牢固掌握“等差数列”特点以及相关知识点,并进行相关习题的练习;然后将知识向“等比数列”推广,同时结合大量习题进行巩固.通过这样的方法使学生掌握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各自特点.这种层层递进的形式能够使学生对知识点巩固更加扎实,相比于零散复习更加有效.该方法进行知识点归纳巩固相比于传统方法需要的时间更多,但效果较为明显,因此需要教师对时间进行合理控制,在有限时间内实现知识巩固.

数学类论文范文第2篇

课堂提问可依据所提问题的类型不同而进行分类,比如美国的贝尔在《中学数学的教与学》中按照事实、技能、概念、原理四种对象与认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种认知水平交叉结合,把问题分成24种类型(如事实理解、事实分析、技能应用、技能评价、概念认识、原理综合等)。也可根据提问的目的和作用分为引入性提问、复习性提问、启发性提问、显示性提问、表现性提问、激趣型提问、联想型提问、类比型提问、悬念型提问、迁移型提问、暗示型提问、猜想型提问、发散型提问、反馈型提问等类型。这是从教师的主观愿望的角度考虑的分类。实际上,提问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教师更要关注的是提问对于学生思维活动的激发和主体作用的体现问题。因此可以按问题本身进行分类,如概念性提问、定理性提问等;还可以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分类,有低级认知问题、高级认知问题,还可细分为记忆型问题、理解型问题、分析型问题、评价型问题等。

我在教学中习惯按问题的作用对课堂提问进行分类。

一、复述性提问

复述性提问,即要求学生复述教材的提问。

教科书里重要的概念、公理、定理、性质、法则,是数学基础知识的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元件”,许多内容学生必须首先熟记它们。

例如,立体几何中直线和平面有关的一系列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学生如果不能熟记,这一章的证明和计算将难以掌握。教师不时在课堂上进行提问并要求学生复述,是促使学生熟记的有力手段。

要求学生复述教材的提问,往往在新教材进行后的一段时间,也可以在以后用到它们时事先提问。当然,这类机械复述要以先讲清产生这些结论的过程为前提,以这些结论的运用为目的。我们仍然不主张不求甚解的死记硬背。因此,这类提问所占比重并不高。

二、铺垫性提问

铺垫性提问,即学生学习新知识前的提问。

这种提问的目的是为学生学习新教材扫清障碍,垫铺性提问的问题所涉及的内容往往是学生已经学过,并且在讲新知识时又要用到的。

例如,在讲“对数函数”之前,教师可先提问指数函数的概念、指数函数的单调性、反函数的概念,然后在此基础上讲对数函数的概念。这样做有利于新、旧教材的相互联系,易于使学生达到有意义学习。教师所提问题的形式应更多注重灵活性,以避免学生照书直答,对于上例,可以这样来提问:

(1)函数y=7x,y=(■)x,y=nx(x∈R)中,哪些不是指数函数?

(2)描述y=7x,y=(■)x的图像的形状,并说明它们的单调性。

(3)y=7x,y=(■)x 有没有反函数?为什么?

这样的问题,学生仅靠翻书是无法得到答案的。学生若要准确回答这些问题,就得开动脑筋思考。这显然比教师直问概念、性质,学生照书直答好一些。

三、理解性提问

理解性提问,即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行的提问。

学生刚学新概念、新规律后,并不是马上就能理解。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师可以提出一些不太复杂的问题,促使学生对所学概念有比较清晰的理解。

例如,学生学了“任意角三角函数”,对“y=sinx的定义域是一切实数”往往理解不深,不易与角的弧度制之间建立有意义的联系。教师可以考虑提出“sin4是什么意思?‘4’这个角的终边在第几象限”或“sin(-2)是什么意思?‘-2’这个角的终边在第几象限”等问题,但此类问题不宜过多、过深。

象这样为深化概念和规律而提出问题,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有广泛的运用。

四、探索性提问

探索性提问,即引导学生探索解题思路的提问。

这样的问题提问应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帮助他们主动探索解题思路。此类问题并不需要很多,并且不能离开学生的实际水平。提问的梯度不能太大,否则启而不发;梯度也不能太小,否则学生的思维过程被教师“包办”。

例如习题:“2n-1与2n+1表示两个连续奇数,说明这两个连续奇数的平方差是8的倍数。”

教学时依题意写出(2n+1)2-(2n-1)2之后,可以考虑提出这样的问题:“将上式变形为怎样的形式,就可以说明它是8的倍数?”为的是启发学生明确变形的目标,避免盲目推导。

这样的问题,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解题的思维过程,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五、效果性提问

效果性提问,即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问。

这类问题的目的在于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补救。这类提问往往和巩固知识结合起来。

例如,学了同角三角函数的倒数关系、商数关系、平方关系之后,教师可提出“哪些关系式可以互相推导?”使学生加深对公式的理解。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依据“反馈”回来的信息,对学生的误解和错误及时给予纠正。

六、概括性提问

概括性提问,即要求学生概括学习材料的提问。

对学习材料能够进行概括,才能提高数学教学的理论水平。教师进行概括当然是可以的,但是,有些时候概括过程让学生来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此类问题的提问可选择中等难度的材料。

数学类论文范文第3篇

一、复述性提问

复述性提问,即要求学生复述教材的提问。教科书里重要的概念、公理、定理、性质、法则,是数学基础知识的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元件”,许多内容学生必须首先熟记它们。例如,立体几何中直线和平面有关的一系列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学生如果不能熟记,这一章的证明和计算将难以掌握。教师不时在课堂上进行提问并要求学生复述,是促使学生熟记的有力手段。

要求学生复述教材的提问,往往在新教材进行后的一段时间,也可以在以后用到它们时事先提问。当然,这类机械复述要以先讲清产生这些结论的过程为前提,以这些结论的运用为目的。我们仍然不主张不求甚解的死记硬背。因此,这类提问所占比重并不高。

二、铺垫性提问

铺垫性提问,即学生学习新知识前的提问。这种提问的目的是为学生学习新教材扫清障碍,垫铺性提问的问题所涉及的内容往往是学生已经学过,并且在讲新知识时又要用到的。

例如,在讲“对数函数”之前,教师可先提问指数函数的概念、指数函数的单调性、反函数的概念,然后在此基础上讲对数函数的概念。这样做有利于新、旧教材的相互联系,易于使学生达到有意义学习。教师所提问题的形式应更多注重灵活性,以避免学生照书直答,对于上例,可以这样来提问:

这样的问题,学生仅靠翻书是无法得到答案的。学生若要准确回答这些问题,就得开动脑筋思考。这显然比教师直问概念、性质,学生照书直答好一些。

三、理解性提问

理解性提问,即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行的提问。

例如,学生学了“任意角三角函数”,对“y=sinx的定义域是一切实数”往往理解不深,不易与角的弧度制之间建立有意义的联系。教师可以考虑提出“sin4是什么意思?‘4’这个角的终边在第几象限”或“sin(-2)是什么意思?‘-2’这个角的终边在第几象限”等问题,但此类问题不宜过多、过深。象这样为深化概念和规律而提出问题,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有广泛的运用。

四、探索性提问

五、效果性提问

效果性提问,即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问。例如,学了同角三角函数的倒数关系、商数关系、平方关系之后,教师可提出“哪些关系式可以互相推导?”使学生加深对公式的理解。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依据“反馈”回来的信息,对学生的误解和错误及时给予纠正。

数学类论文范文第4篇

(一)赏识教育的内涵

赏识教育的含义是指在学校的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和学生管理者在教学和学生管理中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于学生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展现的优点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能及时地予以表扬和赞许,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的教育行为。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和实用主义哲学的先驱,美国心理学会的创始人之一詹姆斯认为,得到别人的认可、渴望以及被别人赏识是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马斯洛的层次需求理论,洛扎诺夫、弗洛伊德及巴甫洛夫等人通过对人的可暗示心理的研究,皮格马利翁、罗森塔尔的期待效应实验也从不同角度向我们揭示了“赞扬”“赏识”“暗示”所潜藏的教育魅力及其成功的依据。赏识教育在我国的应用也比较早。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其实质也是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教育;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充实完善丰富了赏识教育的理论;周弘老师成功地将其聋哑女儿教育成才,成为推广和实施赏识教育的“第一人”,同时也最早将赏识教育理论系统化并全面倡导。这些年来,赏识教育在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和中央教科所的支持和重视下,在著名教育活动家欧阳维健及当代教育家杨瑞清等人的参与和帮助下,成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赏识教育成功兴起并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二)赏识教育的作用

1.使学生树立自信,感觉到自我存在的价值。随着时代的发展,更加注重人的主体性意识的觉醒,赏识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很多艺术类的学生从小生活在亲人的包围里,家长为孩子代劳了本应该自己完成的事情。加之较好的家庭条件,父母尽可能满足孩子在金钱上的要求,导致艺术类的学生花钱大手大脚,没有节度。进入大学生活自理能力差,厌烦学校的伙食,不会自己洗衣服,不能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过度依赖他人。一方面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他们那里不能得到很好地发挥;另一方面过度重视专业技能导致对学习有一种恐惧心理,自信不足。赏识教育是把这一部分学生看成具有发展潜力和处在发展中的人,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意愿。不能看到艺术类学生在文化课领域弱,就片面地否定他们在其他方面的能力。更不能把艺术类学生当做材料来加工,当做工具来驯服。用赏识的眼光去看待艺术类学生,通过表扬的方式让这部分学生感觉到满足,使他们有成就感,在失败时能找到新的希望,克服自卑心理,重拾自信。

2.使师生关系融洽,建设和谐的校园氛围。艺术类学生在课堂上相对于其他普通文理的学生有两个极端,一是思维活跃,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看法;二是走向另一个极端,这个极端的形成主要是教师把艺术类学生积极踊跃的这种行为看成是扰乱课堂秩序,在课堂上冷嘲热讽,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打击,从此一蹶不振,对教师产生反感情绪,进而对学校有抱怨和抵触心理,对学校的规章制度不能很好地执行。赏识教育鼓励教师在课堂上走下讲台,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在各个方面给予学生一定的表扬和鼓励,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和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发自内心地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想法,倾听学生的心声,这样做学生也会更加亲近教师。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教学过程同时也是育人的过程,把学校的价值观和规章制度传递给学生,让学生理解学校是真心为学生考虑未来,这样就缓和了两者之间的矛盾,有利于建设和谐的校园环境。

二、赏识教育在艺术类学生管理中的运用

在当代学生的特点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对于艺术类学生的管理不能再沿用以前的老方法,要减少人治的成分和单纯惩罚性的措施。赏识教育既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同时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生管理方法。笔者通过研究发现,赏识教育在艺术类学生管理中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

(一)用平等的心态去赏识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不存在有一样想法的学生,学生的素质不可能如管理者所愿处于同样的水平,艺术类学生由于其各自的特长所形成的性格更是千差万别,这种差异是客观存在且无法避免的。每一位学生都拥有自己的特色,特别是艺术类的学生。作为教师要善于捕捉与欣赏学生的每一个亮点。“人人有才,人人成才”出自我国著名教育家吕型伟的一句话,作为学生来讲,艺术类的学生同样具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他们内心里也渴望能和其他同学一样受到老师的关心,不在老师和同学异样的眼光中生活学习。所以,作为学生工作管理者,更应该对学生一视同仁,不因为他们是艺术类学生,文化基础知识差,自控力低,个性张扬就羞辱他们,以一颗真诚的心去关心他们,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接受教育。

(二)做一个忠实的倾听者

在实际的学生管理中,艺术类学生违纪,犯错误时有发生,作为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育人者,不能武断地对学生的行为定性,更不能随意打断学生的思维,急于对学生进行主观评价。任何行为的发生都有深层次的原因。在多年的学生管理中我们发现,艺术类的学生其实更懂得感恩。在他们看似大逆不道行为的背后,都有一定的原因。作为学生管理者都应该拥有良好的心态认真倾听他们的看法。在学生看来,耐心的倾听本身就是对学生的尊重,也是对学生的一种赏识与鼓励。而管理者在倾听中既能走进艺术类学生的内心世界,又能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消除师生间的误会,达到真诚沟通的目的。

(三)培养学生“孤芳自赏”的能力

赏识教育是引导,是感染,不是去控制。赏识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管理者对艺术类学生赏识的能力,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在自己的身上捕捉闪光点,认识自我优秀的一面便能够学会赏识自我,即自我认可与肯定,具体做法是让学生了解自己存在的价值和在学习中的重要位置,从而将自己在学习上的潜能彻底激发出来。

(四)宽严相济铸未来

数学类论文范文第5篇

(一)思想活跃,但缺乏思考问题的基础。

艺术类学生思维活跃,思想跳跃性比较大,但同时也赋有一定的浪漫色彩,在考虑问题时容易忽视现实基础。

(二)情感丰富,好恶分明。

艺术类学生对外界刺激敏感,情绪易受环境的干扰和影响。极个别学生甚至表现为情绪化突出,遇事不冷静,思想偏激,不能够辩证地认识和看待事物的发展。艺术类学生是个特殊群体。他们个性自由、随意,衣着、发型总会与别人有所不同。

(三)自我意识突出。

强调个性化发展,社会化程度不高,集体观念、团队意识相对淡漠,在行为上往往表现出较强的个性及以自我为中心的散漫和较大的随意性。学生的学习风气不浓,厌学现象较为严重,学生行为散漫,由此又加艺术类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难度。

(四)文化基础较弱。

艺术类学生人学考试特殊,设置的是专业、文化课两条线。但是专业课程占的比例比较大,文化课程仅是作为辅助课程来开展的。因此相对而言,艺术类学生文化基础知识面较窄,考虑问题时思想深度不够,文化知识储备不够丰富,对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以及西方的优秀文化遗产不能较好地继承和吸收。

(五)融入社会的机会较多,容易受到社会负面因素的影响。

对他们来说专业课成绩至关重要,所以任务重、压力大。在上艺术专业学生的文化课时,教师感到难以适从,学生也感觉苦于应付。所有这些因素导致了教、学两难的境地。

二、新时期艺术类学生自主学习的内涵

“自主学习”这个定义是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之上的,为自主学习提供理论支撑的主要有:

(一)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下,通过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和周围环境,经过意义构建获得的。学习者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在一定的情景中构建知识的意义和能力,而不是取决于学习者记忆教师讲授课程的能力。刚进入学校的艺术类学生,因综合素质较低,自我约束能力差,以追求自由和张扬个性为理念,不愿意遵守大众认可的道德行为规范,导致迟到、早退、旷课、打架、夜不归宿、顶撞老师、等等不文明行为时有发生。面对这样的群体,需要从改掉不良行为习惯入手来渗透职业道德素质教育。

(二)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注重人的价值、人的潜力和个别差异,强调情感和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重视学习自主性等。罗杰斯认为,学习不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机械联结,而是一个有意义的心理过程。意义学习主要包括四个要素:第一,学习具有个人参与的性质;第二,学习是自我发起的;第三,学习是渗透性的;第四,学习是由学生自我评价的。文化科学素质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基本技术的掌握、基本技能的形成过程进行智能教育,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表达。

三、新时期艺术类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措施

当前艺术类学生的管理存在着诸多问题,诸如过分强调统一严格管理的重要性,而忽视了艺术类学生局部的特殊性;只是注重形式教育,忽略了学生内涵的提升;他们的教学内容很多程度上的一刀切,没有针对学生自己的特点进行分门别类的设计;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比较欠缺的。因此,根据当前艺术类学生的特点,以及社会对艺术类复合型人才的需要,艺术类学生要不断培养自己自主学习的能力,以适应这个千变万化的世界。

(一)、学校要为艺术类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形成良好的校风

我国古代学者认为学习环境对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如墨子认为“: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着变,其色亦变。”荀子主张“求贤师”、“择良友”。艺术类学生的大部分学习时间还是在学校,因此,校园氛围与环境对营造高效的学习环境很重要。加拿大著名学者、幽默散文家斯蒂芬•利考克教授曾经指出:“对艺术类学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他周围的生活和环境,一切他真正学到的东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靠他自己的积极活动,不是作为被动的听讲者学到的。”良好的校园环境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果学生感到被疏离,觉得无法融入学校的学习情境,或者学习风气也不是积极向上的,那么他就很容易受影响,掌握学习的基本技能并发展有效的学习技巧的潜力很可能会减小。因此,学校要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多组织丰富的课外活动,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国外的大学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非常重视课外活动的作用。

(二)、强化自主学习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指人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它与自我能力感是同义的。这一概念是班杜拉(1977)最早提出的,在20世纪80年代,自我效能感理论得到了丰富和发展,也得到了大量实证研究的支持。自我效能感高的学习者,他们对自身能力自信,相信努力的重要意义,这可能使得他们能更有效地利用学习策略,例如:元认知策略、记忆复述策略、控制策略等等来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自我效能感低的学习者则缺乏自信去应对困难,甚至放弃努力,这样也更容易使得他们在学校的学习和未来的生活中遭受失败。因此,强化自主学习效能感,它不仅影响艺术类学生的在校学习成绩,还可以强化自主学习能力。

(三)、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是学习的源泉。每门功课都应该这样开始,使它能引起学生的真正爱好,做法是:向他们证明它是如何的美好、有用、惬意,是如何需要。这些都可以说明人有积极地、主动地掌握某种事物的心理特点,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能力的培养很重要。例如,近几年流行的“愉快教学研究”、“素质教学探讨”,都是以人为本,达到让学生主动学、乐意学的好方法。教育的目的就是要造就热爱学习的自主学习者,让他们明白自主学习的要性,不仅关系到大学期间学习成绩的提高,也关系着未来的适应社会能力。教师应立足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唤醒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对艺术类学生来说,他们的兴趣主要涉及到的是吹拉弹唱等技术活,要把这些专业性的技能与文化专业课程结合起来进行学习,在文化课程中融入技术课程,培养他们将文化与艺术相互结合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