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李后主诗词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两者生平简介
宋徽宗赵佶和南唐后主李煜都是十分惹人注目的君王,同时是两位故事性很强的人物,他们虽在政治上并无所作为,但在艺术的造诣上却是高山仰止的。宋徽宗,名赵佶,其先后被封为遂宁王、端王,并于元符三年即皇帝位,是为北宋第八任皇帝。据《宋史.徽宗本记》中云:“徽宗.神宗第十一子也,母曰钦慈皇后陈氏。元丰五年十月丁巳,生于宫中。”宋邓椿在《画继》中对于宋徽宗艺术才能有如下判断,从中可窥见其艺术成就之高,其云:“徽宗皇帝,天纵将圣,艺极于神。”南唐后主李煜,史称李后主,字重光,号钟隐,又号莲峰居士,南唐元宗李的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继位。李煜在艺术上极具才能,其醉心翰墨,诗书画样样精通且深谙音律。可以这样说,宋徽宗与李后主二者均是驰骋艺坛倜傥风流的强者,国家政治上的弱者。
二、书画风格之比较
1、书法风格之比较
宋徽宗“瘦金体”作为其独特书风,有其自身的特殊笔墨表现方式,总体来说风格清新健雅、风骨遒劲,中宫收紧而四维开张。宋徽宗传世作品繁杂且大都夹杂与书画题跋之中,通过对其传世作品和书论的分析,后世大体认为宋徽宗书法应是初学薛稷、薛曜二兄弟,进而又汲取黄庭坚之书法营养。宋代蔡在《铁围山丛谈》中有曰:“(徽宗)初与王晋卿诜、宗室赵大年令穰往来。二人者,皆喜作文词,妙图画,而大年又善黄庭坚。故陵作庭坚书体,后自成一法也。时亦就端邸(即端王府)内知客吴元瑜弄丹青。元瑜者,画学崔白,书学薛稷,而青出于蓝者也。后人不知,往往谓佑陵画本崔白,书学薛稷,凡斯失其源派矣。”另外,明代陶宗仪也在《书史会要》中曰:“(徽宗)万几之余,翰墨不倦。行草、正书笔势劲逸,初学薛稷,变其法度,自号瘦金书。要是意度天成,非可陈迹求也。”但是,是否就可以认为宋徽宗书法只是单单吸取这三者呢?我认为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众所周知,褚遂良楷书助筋骨,欧阳询楷书重瘦硬,这恰如宋徽宗“瘦金体”总体的健雅遒劲风格一致。所以说包括褚遂良、欧阳询他们的书法在一定意义上,应该都是对宋徽宗“瘦金体”的形成起推波助澜作用的。况且,我们也不能忽视在思想层面上,诸如宋徽宗信奉的道家思想、文人情怀等对于“瘦金体”的理论的指导作用。所以,宋徽宗“瘦金体”是杂糅各家,取众人之所长而形成的。李后主的书法如其诗词一样透露着清新婉约的气息,他不喜欢字,说其如田间老汉略显粗鲁。只可惜如今,李后主书法真迹已不多见,且鲜有人知。后世一般认为,今藏于博物馆内的南唐画家赵干《江行初雪图》上的标题也被认为是李后主之真迹。李后主书法初学柳公权,进而学习欧阳询、颜真卿、褚遂良、陆彦之等人,最后溯源魏晋书法大家钟繇、卫铄、王羲之。应该说李后主对于魏晋时期的书法最为推崇,也对此朝书法钻研用功最多,其摹仿程度几乎可以以假乱真。此种说法在《天禄识余》中就可佐证,其曰:“《笔阵图》乃羊欣作,李后主续之,今陕西石刻,李后主书之,以为王羲之,误矣。”另外,李后主与宋徽宗一样,不仅仅致力于对古法孜孜以求的学习,更是更注重自身书法风格的创新。以阳刚华丽、古朴顿挫的“错金刀”之法最为其代表。李后主“错金刀”之用笔是利用其手部的颤笔技巧,使其线条成苍劲顿挫之状。宋陶谷撰《清异录》中曰:“后主善书,作颤笔曲状,犹如寒松霜竹。”而关于李后主书法的结体和布局,在《皇宋书录》中张舜民曾跋李后主曰:“江南后主书杂说数千言,及德庆堂题榜,大字如截竹木,小字如聚针钉,似非笔力所为,欧阳永叔谓颜鲁公书正直方正,似其为人,若似书观,后主可不谓直倔强丈夫哉。”
2、绘画风格之比较
宋徽宗同时痴迷于绘画,尤其是工笔花鸟画。在后世的眼中,宋徽宗甚至是达到了“艺极于神”的地步,对其推崇者代不乏人。南宋张在《画录广遗》中曰:“(徽宗)用意兼有顾、陆、曹、吴、荆、关、李、范之长;花竹翎毛,专徐熙、黄筌父子之美写江乡动植之物,无不臻妙。”可见,宋徽宗绘画以其天纵之姿,同其书法取法之策相同,同样是杂糅各家之长,然后自出机,将自然之趣与精工笔法、雅致的色彩相融合。邓白在《赵佶》中对宋徽宗花鸟画有一段评价,其曰:“赵佶的花鸟作品,以极其严肃的态度,观察周密,重视形似。赋采华而不俗,重而不板。用笔挺秀灵活,与它的瘦金书法有共同特色。从画面上流露出来一种富丽气氛,一望而知是吸收了黄筌父子的风格,而又有所发展,造型更加生动,构图也更简练。一幅之中极少有多余的笔墨,而丰神飘逸,气韵高妙,表现出花和鸟德精神特质,给人以优美高贵和愉快的感受,艺术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邓白对于宋徽宗花鸟画作品的认识可谓是高屋建瓴般的,其分析徽宗作品往往是用笔精细,勾线力道十足且气韵高雅,这与其“瘦金体”清劲高妙的气韵风格确有共同之处。诚然如此,宋徽宗书法与绘画确实是相互汲取营养,同时又都重视筋骨、气韵,都喜欢去追求一种清新雅致的风貌。李煜李后主同赵佶宋徽宗一样,都是艺术全才,诗词、书法、绘画已是皆臻妙绝的境界,同时两者在艺术上的卓越成就,除了其自身敏锐的艺术感知外,应还与其特殊皇家身份有直接关系。关于李后主绘画,在宋代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就有记载:“后主,才识请瞻。书画兼精,尝观所画林木飞鸟,远过常流,高出意外,金陵王相家有家禽,花木、李忠武家有竹枝图,皆为稀世之物。”可见,李后主的绘画之法在其朝代就十分推崇,其绘画成就同样影响深远。李后主、宋徽宗之于绘画取法,是不可避免受到其自身书法的影响的。宋徽宗勾线之法应与其“瘦金体”有所关联,而李后主绘画之法也应与其书法中“金错刀”“、铁钩锁”有关。在《豫章黄先生文集》中就有一则记载李后主作竹之法,其中涉及此说法,其云:“世传艰难李主作竹,自根至梢,极小者,一一勾勒,谓之铁钩锁,自云,惟柳公权有此笔法。”总而论之,李后主的绘画风格应该是重自然率真之神韵、注重筋骨线条之勾勒,可惜李煜没有绘画作品传于后世,饶有遗憾。
三、诗词风格之比较
宋徽宗赵佶本人的学术思想上有明显的文人价值取向,这种泛文人化的价值取向不仅表现在其书法、绘画之中,在其诗词创作中也有所体现。邓白在《赵佶》一文中曾这样评价其诗才:“至于赵佶的诗才,为他的书画所掩,不以诗名世。然从他的题画诗中,不论五绝或七律,都流丽清新,格律谨严,显示了宋诗的本色足见他诗、书、画可称‘三绝’,非附庸风雅者可比。”宋徽宗赵佶资质聪慧,不仅体现在书画方面,诗词领域也造诣颇深。如《徽宗诗集》后记中云:“徽宗聪敏,实由天纵,特非帝王之材略。无论诗文词赋,为艺苑英才所不及”有此可见,宋徽宗不仅工于丹青之法,同时在诗词上也卓有建树,其诗词风格大多文人一路,被金人囚禁期间也曾作过些许凄凉、婉约的诗句《,宴山亭》《、醉落魄》都是出于这位皇家才子。现如今其诗词之作大都被诸如《,二家宫词》卷上(宋徽宗)、近人曹元忠所辑《宋徽宗词》所收录。李后主李煜,其诗词实乃五代之冠。其性格特点也如同宋徽宗一样,他也是位情感丰沛、醉心于艺术的天子。其诗词大体以时间为节点,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其前期风格大多柔美妩媚、充满糜烂的宫廷气息;后期风格随着其人生轨迹跌宕,转而题材丰富、风格清新、感情真挚而深远。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也曾提到:“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从这个意义是是否可以说,李煜是日后苏轼、辛弃疾等“豪放派”诗人的先行者,还有待进一步探讨。其诗词代表作,如《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相见欢》等,现今见《新五代史》卷六二,录有《南唐二主词》。
一天夜里,风雪交加。赵普正在家里烤火取暖,忽然听得门外一阵敲门声。赵普心里奇怪,这么寒冷的夜里,还有谁会来找他?他打开门一看,只见一个人披着斗篷,在雪地里站着。赵普定睛一看,大吃一惊,原来来的竟是宋太祖。
赵普连忙把宋太祖请进屋里,拨红了炭火,在炭火上炖上肉,叫他老妻拿出酒来招待。
赵普问:“雪下得这么大,陛下为什么还要出来?”
宋太祖说:“我想起一件事,反正睡不着,就来找你商量一下”
赵普想了一会,说:“如果我们先打下北汉,就会受到辽朝的威胁。还不如先削平南方,回过头来再打北汉。小小北汉,不过像弹丸一样大,晚一点收拾也跑不了。”
宋太祖笑着说:“我们想到一起去了。”
宋太祖和赵普决定了先南后北的计划以后,约摸花了十年时间,先后出兵消灭了南平、后蜀、南汉。这样,南方的割据政权只留下南唐和吴越两国。
南唐是“十国”中最大的一个割据政权,那里土地肥沃,没有像中原那样遭到战争的破坏,所以经济繁荣,国力富裕。但是,南唐的国主都是政治上十分昏庸无能的人,后来弄得国力渐渐衰弱下来。
最后的一个国主李煜(音yù),历史上称南唐后主,是一个著名的词人,对诗词、音乐、书画,十分精通,可就是不懂得处理国事。北宋建国后,李煜每年向北宋进贡大量金银财宝,想维持他的地位。后来,他看到宋太祖接连消灭了周围三个小国,才着慌起来,赶快派使者给宋太祖送去一封信,表示愿意取消南唐国号,自己改称“江南国主”。但是这一点小小让步,怎么能改变宋太祖统一中国的决心呢。
公元974年九月,宋太祖派大将曹彬、潘美带领十万大军分水陆两路攻打南唐。曹彬从荆南带领水军沿江东下,很快就占领了池州(今安徽贵池),进驻采石矶(今安徽马鞍山市)。潘美带领的步兵到了江北,被辽阔的江面挡住了进军的道路。
有人向宋军献计,如果用竹筏和大船搭成浮桥,步兵就可以全部顺利过江。潘美听了这个计策,马上赶造浮桥。这个消息传到南唐的国都金陵(今江苏南京市),南唐君臣正在喝酒。李后主问周围大臣该怎么办?大臣说:“自古以来,没听说搭浮桥过江的,一定办不成!”
后主听了,哈哈大笑说:“我早说他们是小孩子闹着玩罢了。”
过了三天,宋军搭好浮桥,潘美的步兵像在陆地上行军一样,跨过长江。南唐的守将败的败,投降的投降。十万宋军很快就打到金陵城边。
那时候,李后主还正在宫里跟一批和尚道士诵经讲道,宋军到了城外,他还蒙在鼓里呢。有一天,他到城头上巡视,发现城外到处飘扬着宋军旗帜,这才大吃一惊,回宫以后,派大臣徐铉(音xuàn)到东京去求和。
徐铉见了宋太祖说:“李煜待陛下,就像儿子待父亲一样孝顺,为什么还要讨伐他?”
宋太祖反问说:“那么你倒说说,父亲和儿子能分成两家吗?”
徐铉没话说,回到金陵向李后主回报。过了一个月,末军围城越来越紧,李后主又派徐铉到东京去。
徐铉苦苦恳求宋太祖不要进攻金陵,宋太祖听得不耐烦,一手按住利剑,怒气冲冲地说:“你不要多说了。李煜并没有什么罪。但是现在天下一家,我的床边,怎么能让别人睡着打呼噜呢!”
徐铉眼看再恳求也没用,只好再回到金陵。李后主听了回报,知道求和没有希望,连忙调动驻守上江的十五万大军来救。兵到皖口,受到宋军两路夹攻。南唐军放火烧宋军。哪知正碰到起北风,火反烧了自己。南唐军全军覆没。
曹彬派人进城告诉李后主,劝他趁早投降,免得城里百姓的生命财产遭到毁灭。后主还想拖下去,曹彬就下令攻城。
在高中的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个性化阅读可以提高高中学生语文的阅读能力,教师在教学中也可以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教学 个性化阅读
0.引言
高中语文教学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以及综合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个性化的阅读促使学生获得更加深刻的阅读感悟,同时,文章的鉴赏能力以及阅读能力,也可以获得较大程度的提高,因此需要重视个性化阅读的意义与作用。
1.个性化阅读
1.1个性化阅读
阅读是对语言符号进行认知并且取得其意义的一个心理过程,是一个人获取知识的基本途径,也是人们智力提升的重要途径。个性化阅读强调个体以及心理倾向的不同,在阅读中需要依据学生的情感以及心智活动来理解与感知阅读材料的意义,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提高人文素养,从而释放学生个性。
1.2个性化阅读教学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学,主要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教师以及教学文本之间进行多重性的对话,进而在思想上、心灵上产生情感与认知的交流与互动的过程。由于学生的个性以及心理特征的不同,在阅读中产生的情感以及感知阅读的能力也是不同的。
2.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意义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利用各种生活体验和长期积累的知识,让学生结合语文教学材料,来获得自身对于阅读材料的独特的感知与体验。个性化阅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与文章作者进行精神上的交流与对话,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能让学生在语文教学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而组织相关的阅读活动,能调动语文教学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对文章产生情感共鸣,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以及艺术修养,产生创造性的理解与感悟。
个性化阅读对于学生的个性的培养、阅读态度的培养、独特的阅读心理的培养,具有深远的意义,对于学生独到见解能力以及批判精神的培养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这种阅读能力的培养,来释放学生的天性,展示学生的个性。同时也要注意,要注重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阅读的效率。
3.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的作用
3.1可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在语文教学中,对于文章的阅读与理解,很多教师教育学生按照参考答案的思路走,参考答案即为标准答案,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培养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个性化阅读的培养,强调学生个性化的理解与感受,尤其是要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例如,在高中语文诗词讲解中,对于古人的诗词的学习与考察上,传统的阅读教学,需要的是让学生对于诗词的理解能够一致,与教材分析或者是文章解析的思路一致。如对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中“春花秋月”的理解是:李后主以前是位皇帝,现在是一名囚徒,所以看到这情景出于一种仇恨的心理希望“春花秋月”可以早早的结束。但是在个性化阅读中,学生对于这句诗词的理解却产生了质疑,如,有的学生说:“‘春花秋月’表达了李后主对于过往岁月的追思与怀念”;有的学生说:“是希望‘春花秋月’可以快快结束,以免勾起过往回忆,减少内心的痛苦”;还有的同学说:“这是李后主的一种内心感慨与无奈心理的表达”。这些说法和表达,正是个性化阅读启发学生的求异思维,激发了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培养了学生的个性创造能力。
3.2可以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自信心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除了彰显学生个性以及提高阅读能力外,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而个性化阅读对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例如: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中主要是听讲与记录教学笔记,即使有个性化的理解也不敢表达出来。但是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比如:在讲解朱自清的《背影》一课时,教师不会马上表达自己的观点,会让学生对文章进行自主阅读,阅读的过程中,在文章中批注自己对文章内容、表达方式、语言特点以及精彩片段的理解与思考,并且在文章中标注自己的思考与分析过程。然后阅读完文章后,让学生自主表达对于《背影》在层次上、段落上、语句上以及情感上的理解,学生自由表达的过程,与教师之间平等对话,这个过程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
【结 语】
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是高中语文教师的一种教学理念,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辨证思维能力,也利于释放学生的个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参考文献】
王夫之,字而农(1619―1692),世称船山先生,明末杰出的思想家。明亡后,义不事清,艰苦治学。百余年后,其著作始传于世。词曲非其所长,音律多疏,但怆怀故国,立意高远,风格遒上。
下面是他的词《清平乐・雨》――
“归禽响暝,隔断南枝径。不管垂杨珠泪进,滴碎荷声千顷。随波赚杀鱼儿,浮萍乍满清池。谁信碧云深处,夕阳仍在天涯?”
黄昏。风狂雨暴。鸟儿发出凄厉的叫声。在雨势沉重的压迫下,垂杨水流迸注。雨弹猛击荷叶,发出震耳的嚣声,浊流横溢,鱼儿被击荡得满地狼藉。清沏的池塘,霎时堆满了花草的残骸。恬静、优美的世界遭受着巨大的灾难,变得浑浊、紊乱……
这正是明末清初,大好山河沦于异族之手的现实写照。
词意感慨悲怆,使人泣下。
然而,作者一气运旋,猛力提起“谁信碧云深处,夕阳仍在天涯?”在遥远的天涯,阳光仍然照耀着大地,这阳光正是光明和希望,在作者看来,眼前的一切,只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短暂的一瞬。“谁信”二字,一顿,殊觉有力,反映了在历史动荡中不少人的惊惶、痛苦、绝望,也展现了作者远大的目光和坚韧意志。
明亡以后,王夫之过着极为艰苦的生活。并且为了避开清庭的耳目,不得不埋名隐姓和经常迁徙。因此,他的诗词决不能象辛弃疾、陈亮、张孝祥等南宋的豪放派那样直抒胸臆,只能曲折地表现心中块垒,亡国的忧痛。深刻的思想,艰危的处境,决定了他词的风格――表面芳悱缠绵,实则婉转迂回,冲决激荡。与吴梅村、王渔阳相比,实不可同日而语。王夫之属于另一种艺术――思想的艺术,而决非艺术家的思想。
李卓吾说:“追风逐电之足,不在牝牡骊黄之间;声应气求之夫,不在寻行数墨之士,风行水上之文,不在一句一字之奇。”以比论船山之词,殊为切当。
道尽真情便有情
李后主《清平乐・别来春半》――
“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雁来音书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其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凝泞之情毕出,犹为生动。整篇浑溶一体,凄婉动人,饮泪泣血,情意恍惆,情至此绝矣。
李易安词细腻绵密,间或挺拔跌宕,曲折幽婉,自有胜于后主处。秦少游“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飞红万点愁如海”,粗看似后主,然贬谪之情,终非亡国之痛。后主、易安、少游,同为婉约派,但风格迥异。
这正如列宁所说,任何个别都不能完全地包括在一般之中。正因为如此,才决定了艺术创作的丰富多彩和永无止境。
前年赠友人的诗中,有“道尽真情便有情”句。莱布尼兹说:“凡物莫不相异。”由于所处的时代和个人命运以及气质,学识,境遇的差异,世界上绝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两种完全一样的意念,因此,去矫揉,不做作,一一从胸臆流出,自然能使艺术具有个性和生命力。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称后主之词“神秀也”,他说“词人者,不失赤子之心”,“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阅世愈丰富,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水浒传红楼梦之作者是也。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情性愈真,李后主是也。”此论殊可取。情性愈真,文韵愈永,这是的的确确的。然李后主若不经变乱,则无“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等传世之作。由此看来,感情与阅世不能截然分开。
平平而起再入苍莽
唐人马戴《楚江怀古》――
“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
前联清丽,颔联高古,颈联浩博,尾联余韵无穷。
平平而起,继以朗阔,再入苍莽,六句之中,变化起伏,气韵流动。结尾收紧,又轻轻荡出,咏叹之间,甚为感人。
目前的新诗,似乎很少人使用这种手法。
细腻与阔大
细腻主要在于通过细致的观察和认真的提炼,把事物具体特征生动地描绘出来,它与简炼,阔大并不矛盾。
王维五言诗《终南山》,其中有两句是: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回头一看,刚刚走过的地方白云笼罩;远处浮动的山岗,待走近时,却无踪无影。这两句话,容纳的空间不算小,然而却非常细腻形象地描绘出了山间的云气变化的形态和人的主观感受。
再比如坡《后赤壁赋》:“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时间、景物、心情,动态全部跃然纸上。何其阔大,又何其生动、细腻!
由此看来:简炼,阔大,细腻是相辅相成的。
其实,桐城派的文学家刘大魁、姚鼐,早对刚柔华朴、简奥等作文辨证法有过系统的论述。“五・四”以后,人们渐渐地把它忘了,“天下文章其在桐城乎!”固已过时,但也绝不能埋没了那些有价值的东西。几十年来,我们的民族感到自己落后了,要学的东西很多,因而应接不暇,疲于奔命,结果哲学思维和文艺创作的理论十分薄弱,人们的艺术鉴赏力也很浅薄,(当然造成这种状况,还有其他原因)。有志者,当以此为勉矣!
气势相贯
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诗云――
“山瞑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建德非吾土,淮扬系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李煜,我想对你说:我知道成为皇帝并不是你的本意。你生于五代十国的乱世,是父亲李?的第六子,叔叔被二哥所杀,其余兄弟均已病故,南唐皇族只剩下你一人,你不是自己要当上皇帝,而是被父亲“推”上皇位。
李煜,我想对你说:从另一个角度,没有治理好南唐并不是你的错。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你同父亲一样有着极高的文艺天赋,通晓音律,善写诗词,但却没有什么政治才能。在登上皇位之前,你对政事丝毫不敢兴趣,也从没想到过会当上皇帝,登基之后,你曾试图治理好国家;财政紧缺,你采纳大臣建议,将流通的铜币换成铁币,却适得其反,是铜大幅升值。你心急如焚,却束手无策。北宋大军兵临城下,你亲自为国民发放救济粮,这一举动感动了百姓。北宋大军在城外驻扎,然而,城内百姓、士兵饿死无数,却无一人投降!为了不让百姓死伤更多,你暗中携小周后出逃,向宋国投降。降于宋国之后,你名义上是北宋的官员,实际上却是一个阶下囚,被监禁在一座庭院之中。
李煜,我想对你说:你在诗词上的成就值得肯定。在北宋的庭院中,你怀念故国,将万般愁绪化为婉转凄美的词句,“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一曲《相见欢》记录了你心中的亡国之恨,你在这小小的庭院中达到了人生的最高点,却因一首《虞美人》而被认为有“复国”思想,在船上被北宋皇帝暗中毒死,命丧黄泉。《虞美人》也成了你的绝笔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你再次将这心中的愁绪形象化,词中蕴含了你对昔日宫廷生活的怀念,对江南水乡的留恋。
李煜,我想对你说:在位的十六年里,你当然也有过错。在位期间,你不能明辨是非,难以区分贤臣与奸臣,曾错杀了直言讽谏的臣子。你性情温和,优柔寡断,没有识珠的慧眼,有的只是风花雪月的词。你虽在诗词上卓有建树:后期作品善用比喻,情景交融,却缺乏治国的才能,你没有履行一个皇帝的职责,没有让你的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这就是你人生中最大的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