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预可研报告

预可研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预可研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预可研报告

预可研报告范文第1篇

结题报告的题目一般格式为:《……》课题结题报告。

关键是该课题题目应具体明确,准确地概括研究的方向、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且有新颖性。具体要求是:①应有价值、有新意。②范围既不会过于宽泛,也不会过于狭窄。③最好能囊括研究范围、对象、内容、方法。④题目内容最好涉及两个变量。⑤题目不要用疑问句形式。⑥题目要避免价值判断。⑦不宜用过分修饰、文学化的题目。⑧用词规范,切忌杜撰。

在研究过程中如果发现题目不当或该研究没有价值,就得终止研究,重新调整研究课题,并呈报立项审批单位。在结题报告中应写新的课题,并附上说明。

二、结题报告的基本结构

结题报告是一项课题研究结束,研究者客观地、概括地介绍研究过程,总结、解释研究成果,向有关部门(机构)申请结题验收的文章。它是课题研究所有材料中最主要的材料,也是科研课题结题验收最主要的依据,其基本结构包括:

题目部分——标题、署名。

正文部分——

(1)序言(问题的提出、研究的动机)。

(2)理论依据。

(3)研究目标。

(4)研究方法(采用哪些教育科研方法)。

(5)研究的主要内容。

(6)研究过程概述。

(7)研究成果(概括性描述、列出图表、研究假设的检验结果)、结论与建议。

(8)存在的问题或研究的局限性。

结尾部分——注释、参考文献、附录。

结题报告要注意基本格式的规范化。根据具体情况,在体例上可作适当调整,我们反对格式呆板化,但也不能违反基本格式。接下来着重谈谈几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三、理论依据的选取、运用要准确

理论依据即本课题研究的科学依据,是选题论证的依据,是研究者对所研究问题预先赋予某种假设的理论依据和指导研究过程的理论依据。

选取理论依据要防止三种情况:①无“论”可依;②有“论”难依;③大“论”小“依”;④有论不依。所选取理论的科学性、先进性、针对性和理解的深刻性直接关系到教育科学研究的水平。

教育理论都有很强的时代性和现实针对性,有的还存在其局限性,运用时不能拈来便用。

四、教育科研过程要作客观、清晰的概述

对研究过程的概述必须符合研究类型特点。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有多种划分标准,因而教育科研有多种类型,诸如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发展研究);理论研究、实验研究、调查研究、追因研究;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等等。对于各种研究,特别是应用研究和实验研究应明确界定。

应用研究用于应用或检验理论,评价它在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中小学教育科研大多数是应用研究。

实验研究是根据研究目的,运用一定的人为手段,主动干预或控制研究对象的发生、发展过程,以探索、验证所研究现象因果关系的研究过程。教育实验可分为探索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推广性实验(当前我国进行的有学校整体改革实验、引进国外教育理论的验证实验、教育政策决策的实验、课程教材的改革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实验)。

这里有必要讲讲教育行动研究,它与教育实验是有区别的。教育行动研究是教育决策者、校长、教师主动利用有关理论、知识、方法解决亟待解决的实践问题。它把解决问题放在第一位,强调研究过程与行动过程结合,注重研究者与行动者合作,要求行动者参与研究,对实际工作进行反思。

在研究中也常有二者交融渗透而以一为主另一为辅的情况。不同研究类型,其研究过程是有不同的。教育实验研究与一般性教育研究在研究过程的表述上是不同的。

1、教育实验研究过程的表述应体现三个阶段:

①准备阶段。选定课题、形成实验假设、确定实验自变量和因量、下操作定义、制定控制无关变量的措施、选择被试、分配实验组或对照组、选定测量方法工具、形成方案和工作计划。

②实施阶段。执行实验程序、方案,观察实验对象,记录所需资料、数据并加工整理。在执行实验程序、方案过程中,有前测和后测设计(即对被试进行的测量),前测有时会给实验带来麻烦,所以并非所有实验都要前测,但后测却是不可缺少的。

③总结阶段。对资料数据的分析,概括研究结果,形成研究结论。(包括判断有否充分的实验控制、实验结果可否实际运用、可否与非实验班组比较、所得数据资料能否确保检验假设、能否充分反映实验效应、是否有相关变量的干扰、实验结果有否代表性、可否大范围推广)。

2、一般研究过程的概述内容应包括:

①简介研究的时间、地点、对象和参与研究的人员。

②对问题、设计和行动步骤、过程措施的回顾;对观察到、感受到的有关现象的描述、整理。

③对行动过程和结果作出判断、对有关现象和原因作出分析,根据新的发现、新的认识和新的思考探讨规律性的东西并进行论证(只有研究过程而没有分析论证,因而得不出有价值结论的研究是无效的研究)。

概述时应强调态度客观,以事实为依据,对事实的描述要明确,遣词用句以中性为原则。尽量避免使用第一人称。

五、研究成果与结论的陈述要简洁、符合科学性

研究成果需作概括性描述,诸如解决什么问题、认识有何提高、师生得到哪些发展。

对于所撰写的一些文章(著作)的观点、要点应归纳说明,所发表的文章(论文、教学案例、资料选辑)列出图表。

主要研究成果如果是巨篇宏论,则应列出该文的纲目结构。

在成果的表述中一般有讨论与分析,即讨论该研究的局限性、尚待解决的问题、应用的价值和推广的可能性。

预可研报告范文第2篇

所谓“教师评语课堂用语”就是指教师在课堂上根据教学任务的要求,针对特定的学生对象,使用规定的教材,采用一定的方法,在有限的时间内,为达到某一预想的效果而使用的语言。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一是善于引导,让学生敢说;二是敏于点拨,让学生好学乐学;三是表达赏识,让学生乐于模仿;四是鼓励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

课题研究包括准备、实施、结题三个阶段(2010年12月―2013年12月),三年来的研究,总结如下研究结果。

一、通过课题研究得出当前教师评语和课堂用语的现状

1.评价语言的含糊性

“很好”、“非常好”、“棒极了”等成了当前教师课堂评价的流行语。疏不知这样的评价很含糊,“好在哪”有几个同学能领悟呢?教师只有融合具体语言环境评价来弥补这不足现象。

2.评价语言的急切性

在教学活动中,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由于其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的独有特点,表达语言和思维方式上的特点,他们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够表述完自己对问题的见解,教师本身的性格特点,或者是为了提高课堂知识传输的速度,他们经常会急忙的下结论,轻率地评价“对”或者“错”,或者过早的对一个可能有多个答案的问题给予终结性的评价,这样就会扼制其他同学思维的空间,发现不了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丧失了许多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宝贵机会。

3.评价语言的随意性

教师一味地盼望学生进步,害怕学生犯错误,常常只盯着学生的缺点和问题不放,而忽视了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一旦发现问题的苗头,便不顾及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尊心,加以批评指责,有的甚至用讽刺性、挖苦性的语言,严重伤及学生的自尊、自信,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意识。随意性的评价语言,严重挫伤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4.评价语言的冷漠性

评价语言冷漠淡然,缺乏感情,没有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评价语言的武断性

教学是一种对话,师生双方的地位应该是平等的,在对话中,相互尊敬,相互学习。可是,在实际教学中,却往往很难做到。有的教师没有足够的耐心,倾听完学生的心声,用武断性的评价语言去评价学生的回答,封杀了学生独特的见解和张扬的个性。

6.评价方式呆板化

新课程背景下老师基本上能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评价这一环节,但令人遗憾的是评价除了语言还是语言,没有其他花样。应该说真诚的评价是心与心的交融,是情与情的碰撞。所以教师和学生在用语言评价他人时再投以一个微笑、一个点头、一个眼神、一下抚摸、一片掌声,这样能使被评价个体获得更多的心理满足。

二、通过课题研究初步得出教师评语和课堂用语的运用方法

1.丰富教师评语和课堂用语,融入师生真情。

教师的的评价语言要丰富。在课堂教学中,老师有着多样、生动、灵活、丰富的评价语,就能让学生如沐春风,课堂内总是生机勃勃。在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能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那么语言的回旋余地就可超出简单的语言范畴,趋向更生动、更丰富的境地。而生动丰富的评价语言课堂用语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活跃课堂的气氛。

教师的评语和用语要符合学科的特点,遵循学科自身的规律。因此,在教学中适时、正确地运用评价手段,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建轻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学生的素养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优化课堂教学中的评语和用语,首先要转变评价观念,引导学生参与评价,教师在评价时要坚持正面引导原则,以鼓励性评价为主。教师还应丰富评价语言,并且融入自己的真情。

2.构建“和谐课堂”,实现平等对话。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施“激励性”评语和用语的基础,活跃的课堂气氛是实施“激励性评语”的有效渠道。教学民主是建立在爱的基础上的,爱是教师改造工作的源泉,也是学生成长发展的源泉。教师以关怀、关爱、理解、赏识的心态评价学生,启发学生的心智,促使他们健康成长。教师把师生关系定位在平等民主的基础上,全面关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生的各种心理需求,积极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激励他们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了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就能够真正实现“平等对话”。

3.坚持正面引导,寻求“鼓励”效应。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曾经有这么一句名言“积极地鼓励比消极的刺激来得好”,它说明鼓励的作用是巨大的,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去苛求学生,不如用一点心力去发现其优点,并以此鼓励他,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滋味。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决不吝啬赞许与鼓励,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学生答得好,及时称赞,如“说得很有道理”“对了,你很会看文章”“见解独到”等;学生发言不对,说不到要害,说不清楚,教师及时补充,不使学生感到难堪,让学生保持愉快轻松的心情,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课堂上我们老师常进行的鼓励性评语,如“相信自己,你们一定能读好。”“老师再给你一个机会,你再试试。”“你真棒”“再努力一下你就成功了。”“你说得太好了,我怎么没想到呢?”“多好的问题,会读,会思考,真棒”……鼓励点燃了学生智慧的火花,使他们感到一种满足,一种驱动。

当然,教师在对学生给予鼓励时还要注意因人而异,体现个性化,一个班的学生的智力、品德、个性等方面往往存在很多差异,因此老师们在教学中给他们的评价也是不用的。赞誉鞭策优秀生;肯定、鼓励中等生;宽容激励后进生。

4.抓好课堂主阵地,注重全面评价。

课堂上老师们注意了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包括对学习内容、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情感态度、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面的评价。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关注学生的学业业绩,而且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施能力的发展,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兴趣与积极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评价过程中,以学生的各个方面的表现为评价内容,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对个体发展独特性的认可,给予积极评价,发挥多方面潜能,帮助学生拥有自信。不仅评价认识层面,同时关注“表现”等行为层面,如当学生读课文流利、有感情时,教师评价“你读得真棒!”学生读的不理想时,一句“再努力一下”给学生以激励。在这样的激励下,每个学生一定会自信满满,不断进步发展。

5.加强心理疏导,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在课堂中,要鼓励学生以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心态去面对激励,鼓励学生“心中有阳光,要求自己每天进步一小步。”教师在运用评语和课堂用语的过程中,应积极关注孩子的心理状况,以及孩子们的心理状况,以及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及时对孩子们进行心理疏导,根据学生不用性格特点、不同情况不同对待、引导学生、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的理解日益全面和深入,对身体健康之外的心理健康也越趋重视。

三、主要成果推广、应用具有一定效益。

课题研究实现预期目标,推广应用具有明显效果。正确使用教师评语和课堂用语,形成适合我校的教学风格,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实验教师撰写论文,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多次做示范课例和专题讲座,推介了本课题的研究成果。

预可研报告范文第3篇

英德现有人口105万,国土面积5671平方公里,是广东省国土面积最大的县级行政区;佛冈现有人口约33万,国土面积105平方公里。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英佛一级公路的通车,两地往来、务工、经商的群众越来越多,人民群众的出行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我市英德-佛冈的客运班线没有开通,许多乘客更是无直通车可坐,要通过青塘或其它地方转车,费用高时间又长,群众热切要求开通英德至佛冈客运班线,以方便群众搭乘。

班线客流概况

英德与佛冈两地均为劳务输出大县,且两地毗邻,来往打工、探亲、经商的人数增长率十分之高,近几年业,众多商家纷纷在英德、佛冈开办工厂,设立公司。随着两地经济、文化、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及英佛一级公路(全程约45公里)的开通,两地旅客纷纷诉求开通英德至佛冈客运班车。据此我公司已初步统计调查每天往来两地旅客不低于300人以上,实载率可达60%,开通该班线路已迫在眉睫。

运营方案

为适应时势,方便两地经济文化交流,进一步方便两地往来旅客提供安全、快捷、舒适的运输服务,拟购置两辆23+1+1座少林SLQ6792CE中型高级客车运营,以经营承包方式,承包者全额购置车辆运行英德至佛冈。每天约(7:30、9:00、10:30、13:00、15:00)时发车,(10:30、12:00、13:30、16:00、17:30)时返回,途经大站、下石太等地。

效益分析

1、拟投入两辆20万元/辆左右25座/辆中型高级客车按公司6年承包期限计算,每辆每月成本支出为:上缴规费4538元,车辆全保险1100元,燃油费5400元,折旧费2780元,维修费1500元,路桥通行费6750元,司乘薪酬2300元,共七项合计共款24368元。

2、营业收入按中型高级座席客运班车计算,基准运价0.16元/人公里,最高上浮0.208元/人公里,公路客运附加费0.03元/人公里,车辆通行费45元/(45公里X45%)=0.067元/人公里,计算得全票价13元,上限票价15元,预计平均实载率60%,执行票价为13元则每车每月总营收29250元,扣减客运站劳务费6%后,平均每车每月营收27495元,则平均盈利3127元,每年盈利37524元。按经营6年期限每车盈利225144元。同时开通英德至佛冈班线对促进两地的经济建设、文化交流、旅游业将起至推动作用,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其它相关经营者产生的影响:

预可研报告范文第4篇

一、主要方法与措施

主要采用调查法、行动研究法,观察法、文献法和经验总结法等。具体措施是:

1.校长及学校行政人员大力支持课题组的研究工作,积极创造条件,为课题组提供各种方便。

2.以教研为主,科研、管理、培训和教研相结合。

3.实行课题研究例会制度。课题组成员每周召开一次例会,以学习平台、教育教学随笔、论坛等形式交流体会,互通各自的研究进展情况,探讨共性问题,凝聚研究的合力。

二、主要内容

根据相关要求,结合实际,研究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

三、成果与成效

1.开发出适合校情的校本课程。我校校本课程内容宽泛、贴近生活,结合学校、学生实际,易懂易记,求真务实,渗透了我校“面向生活育人,面向社会育才”的办学理念。具体分为四类:第一类是文化素养课程。主要是在七年级开始开设经典诗文诵读课,开展美文朗读活动。每学期都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中华美文诵读大赛”,通过“读千年美文”,引导学生“做少年君子”,提高道德品质,提升文化素养,在适应低年级学生心智成长和发展的特点的基础上,拓宽教学面,促进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训练,推进新课程改革,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第二类是与教学相关的课程。主要有快速阅读、快乐英语、趣味数学、绕口令、英语小演讲等。以此开发学生的智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听课效率。这些内容每周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由一线教师协同完成,每个学期都以举办全校学科竞赛的方式检验应用成果。有时学科间共同进行,例如:英汉双语演讲、唱歌、课本剧大赛。第三类是安全教育课程。内容涉及交通、消防、用电、食品卫生、运动和网络等方面的安全知识,教学生在遇到危险和受到侵害时如何规避危险、保护自己,从小树立“珍爱生命,预防为主”的思想。充分利用早会、班会、综合实践活动课,全体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走入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第四类是娱乐活动类。主要有围棋、象棋和集邮等一些根据学生爱好安排的活动。每周固定的体活课是此类校本课最好的载体,学中玩,玩中学,师生其乐融融。

2.有效地弥补了常规教学的不足,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全校掀起的诵读古典诗文的热潮,极大地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学生加深了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树立了良好的安全意识,塑造了良好、健全的人格。

3.极大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从最初的研讨、制定目标到确定课程内容、开发编写教材,许多骨干教师都参与其中,拓宽了对教育和教学的认识,提高了教学研究的能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一系列的自学、集体学习、培训交流带来了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和课程意识的提升。他们开始由课程最忠实的“执行者”向课程的“决策者”过渡。在学生自选课程、自选老师的形势下,老师们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重视学生的学习需要”是多么重要!“以生为本”的课程理念开始深入人心,所以在编写教材时,他们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建议,以学生的需求来安排内容,确定方式。校本课程的开发激发了教师自我发展的需要和教师的创新思维,构筑起了师生共同发展的平台。

4.连续几年,我们编辑了一系列的校本教材,主要有:语文组的《课本剧表演》和历史组的《历史剧表演》、张丽教师主编的《生命科学的奥秘》、尹淑春主编的《快速阅读》、王易新、王晓峰、凌楠主编的《快乐英语》、杨娟、于杰平主编的《化学趣味实验》、梁爽主编的《趣味数学》、尹淑春、崔晶主编的《优秀作文集锦》、刘雪松主编的《语文名著速读》、张琪媛主编的《心理健康教育》、于海燕主编的《环保小卫士》、刘雪艳主编的《说联联看》和《诗文赏析》、窦丽娟主编的《视听乐谱》、兰凤杰主编的《历史课本剧》等26本校本课程试用本。随着探究的不断加深,近几年,我校还有大批学生荣获各种奖励证书,一些学生的作品也发表在黑河市创办的《教育周刊》上,特别是有些学生参加了县、市组织的数学和英语竞赛,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教学相长,连续几年来,全体老师在教育科研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收获。

四、讨论与思考

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及资源开发过程中,老师普遍感到压力很大,其原因很多,有知识缺陷方面的,有精力透支方面的。采取怎样行之有效的评价方式方法来调动老师的积极性,促进老师的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发展,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教师怎样正确地给自己的定位,怎样使得课程更具有针对性和艺术性……这些都有待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探索。

预可研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高校 体育保健 运动康复 课程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on College Physical Health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Reform

——Introduction of Sports Rehabilitation Programs

LIU Hongyu, XU Pengyuan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 Hohai University, Changzhou Campus, Changzhou, Jiangsu 213022)

Abstract Sports rehabilitation and health professionals is a frontier discipline combined with new sport, health and medicine. College PE health lessons takes Chinese traditional health care methods as the base, mainly teaches fitness, the basic theory of health and method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introducing the sports rehabilitation and health care programs to PE curriculum, as well as related policies and practice methods.

Key words college; physical health; sports rehabilitation; curriculum

1 高校体育保健课及现状

体育保健是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过程中保健规律的应用科学。是运用解剖学、生理学及相关的医学知识,研究体育锻炼者的身体发育,健康状况,锻炼效果;研究常见运动后病的发生规律、防治措施、日常保健措施的一门学科。大学开设体育保健课的教学,结合医学知识和体育锻炼的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全民健康意识,有利于高校学生和青年人健康水平的提高。

大学期间,许多学生因外伤或者疾病等原因部分时间是不能参加常规的体育课的。1998年大学生体格健康标准的修订,使许多身体异常、病弱学生能有机会进入大学深造。上述两部分群体大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也需要接受身心健康教育和保健练习以及身体运动。一部分身体异常、病弱学生群体,由于受身体健康、心理、机能、疾病的影响,不能正常参加体育活动,接受健康教育的机会大大少于普通学生。使这部分学生也能得到全面的身心锻炼,是体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也符合目前在校学生的需求。因此,目前开设的体育保健课主要针对身体异常和病、弱、残及个别高龄等特殊群体的学生,课程内容以保健养生为主。

2 运动康复与健康

运动康复在国内尚属新兴的领域,是体育、健康和医学交叉结合的前沿学科。为了弥补我国健身康复人才紧缺的局面,2005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在全国医学高等院校首次开设。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是适应社会对健康及康复的需求而设立的体育与医学交叉的新专业,主要研究运动与健康的关系。培养适应现展需要,在初步掌握运动人体科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系统掌握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相关知识,成为具有一定发展潜力及创新精神、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级康复治疗师。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运动太多和太少,同样损伤体力;饮食过多与过少,同样损害健康。唯有适度可以产生、增进、保持体力和健康。”运动可以给人带来愉悦,带来身体的强壮与健康。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体育运动中,然而,运动损伤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人们在受到运动损伤以后有的需要休养,严重的需要手术治疗,很多会影响未来的锻炼。手术后伴随而来的关节肿胀、疼痛,以及关节活动度、力量、神经肌肉控制、协调性、灵活性、平衡能力的下降等一系列问题,是影响运动损伤者术后获得正常功能的最大障碍。对于这一系列问题,如果不进行术后康复,很多都是无法自愈的,即不能获得完全恢复,使手术效果大打折扣。运动损伤手术后尽早进行系统、合理的康复,不仅能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水平,加快愈合,防止毗邻未受伤关节的功能障碍,更重要的是可以防止因肌肉粘连、关节僵硬及肌肉萎缩所引起的受伤关节的功能障碍,最大限度地恢复肢体功能,使受伤者及早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3 运动康复课程的设置

3.1 引入运动康复课程的必要性

学校体育任务的制定必须反映国家、社会的需要和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需要。终身体育的发展过程是学前体育——学校体育——社会体育。这个过程所形成的人生体育的整体结构和教育模式,有大部分时间的体育锻炼是靠自己来实现的,学校体育只是个中间的一个过程。运动的本意是给他们带来身体健康的,运动是给人们带来快乐生活的,然而很多人的一生中会有身体外伤和疾病的经历,经常参加锻炼的人会有更多的身体运动损伤的情况。掌握必要的运动康复知识、技能,对自身科学锻炼,减少运动损伤,受伤后坚持以锻炼的方法积极康复都是实用性很强的、十分必要的。如今,运动康复的理念已经被很多运动医学科和骨科的专家认可。基于国家培养高素质、具有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目标,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更应该掌握一些运动康复的理念和知识以及普通的技能,因此,开设运动康复课程相当必要。

3.2 引入运动康复课程的可行性

要达到使学生健康的学习和生活的目的。有必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保健知识,并结合体育课的运动项目自发地参与课外体育锻炼。学生获得的直接健身经验和医务监督能力,会激发学生自觉参加科学锻炼的热情,指导学生逐步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最终为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坚实基础。但是,我国高校目前开设的体育保健课主要针对身体异常和病、弱、残及个别高龄等特殊群体的学生,以中国传统养生方法为基础,讲授养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对于身体健康,喜欢运动的普通学生,因为教学内容不能满足需求,参加体育保健课的热情也不高。如果体育保健引入运动康复内容,学习人体运动器官功能障碍进行的康复,给予相应伤病合适的体育运动处方、学习系统检查、评估、诊断,以及多种治疗方法的结合(包括功能训练、手法治疗和理疗等),帮助患者减轻疼痛,增加关节运动幅度和功能,重建身体机能,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机能重要性的同时,也能满足学生提高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的需求,最终的结果是使更多学生自觉投入到体育、健身、保健中来,使学生掌握终身健身的知识、方法和技能,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具有强健体魄的复合型人才。

3.3 实施运动康复课程的策略

与体育保健相比运动康复的教学目标则更加深入、具体、细化,侧重方法。高校引入运动康复课程,首先可以选送具有体育保健课教学经验的教师进行学习、深造,培养具有运动康复课程教学的教师。由授课教师负责,以教学研究立项的形式探索、完善课程设置的各项内容,选取适当教材,由课题成员和授课老师编写教学大纲和课程设计,逐步扩展体育保健课程的教学内容,根据不同基础的同学,完善班级授课制的教学模式,大力宣传,向学生介绍运动康复课程及相关课程,吸引学生锻炼的兴趣与爱好,培养学生的养生保健意识,创造条件,鼓励学生通过自身的知识和技能帮助自己,帮助他人进行外伤和疾病等的康复。教学中通过“区别对待,因材施教”的原则,多安排实践课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合理安排运动量和学习内容,并注意根据学生身体情况的变化灵活调整方法和方式,对学生生理、心理进行干预和影响,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康复方法和实践能力,不仅能自我康复,而且能帮助一些有需要的人进行康复训练,最终达到保健和终身锻炼的目的。

基金项目:河海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BZX/10B101-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更多

中国体外循环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供水技术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天津市自来水集团有限公司

工业加热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西安电炉研究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