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生作文老师我想对你说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抓住内心感受,引导学生乐于表达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他们无论是在学习生活中,还是在与同伴的交往中,都会产生各种心理变化。这种变化就是一种心灵的体验。教师要抓住学生这种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关注它、领悟它。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用文字记载下来,这就是写作时的真实材料。于是,每当我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时,我总会给学生出这样一个作文题目:《老师,我想对你说》,并鼓励大家:“同学们一定有很多心里话对老师说吧,就借此作文的机会,尽量表达出来,实话实说,把老师当作你们的知心朋友,老师非常乐意听你们倾诉自己的心声:快乐、幸福、烦恼、委屈、痛苦、成功、失败……总之,你们想说什么就写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兴趣盎然。因为他们早有许多心里话想对老师说,只是不敢面对面跟老师讲。批改作文时,我被同学们的真诚、坦然、稚气所感动。有的同学写道“老师,我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希望你能答应我,当我做错了事时,请你不要在同学们面前批评我好吗?那样我觉得多丢人啦!……”有的同学写道“老师,我的爸爸、妈妈都在广州打工,好几年都没回过家了,我多想他们啦!您能帮我打个电话,让他们回来看我吗?我想,他们一定会听您的话……”同学们一个个畅所欲言,我觉得这一句句感人肺腑的话语一下子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同学们也在这种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对老师产生了更加深厚的感情,对作文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二、抓住偶发事件,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小学生习作时的最大难题是“无话可写”。如何帮助学生拓展选材思路呢?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景和物。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不要为预先设计好的教学计划所束缚,要抓住各种有利时机,进行即情即写训练,让学生体会到“真实”的作文素材就在身边。如一次少先队大队活动结束后,同学们提着凳子回教室,有个男同学把王小凤同学放在桌角的文具盒碰掉在地上,文具撒了一地,可那个同学只是回过头瞥了一眼走开了,没当回事。第二个同学踩着文具脚下一滑差点摔了一跤,他抱怨道“真倒霉”,也就走过去了。就在这时,人群中有两个同学蹲了下来,把地上的文具捡到文具盒里放回到了原处。同学们坐定之后,我心平气和地说:“同学们,你们不是觉得写作文没有材料吗?刚才发生在教室里的这件事,难道不值得同学们思考?不是写作的好题材?”我就引导学生对涉及这件事的几位同学的行为发表自己的看法。全班同学顿时情绪高涨,积极参与讨论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学生选材的门径终于被打开了。象这样的偶发事件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只要教者抓住契机,正确引导,学生写作的兴趣就会更一步激发起来。
三、创设实践氛围,引导学生体验生活习作的乐趣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1-160-01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
自我从小学语文教学以来,一直在农村小学教高年级语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我觉得作文教学是最棘手的。
农村小学生的作文,常常缺乏真情表现,有时只是虚情假意,乱编的多。语言干巴巴,情思不见影。往往只是只言片语,写不实在、不生动。原因之一是学生平时佳词妙句积累的量较少,感到无语可写。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能力差;原因之二是学生手头题材匮乏,没有“真事”,也缺乏“发现”,不善于捕捉素材,对于眼皮底下的好材料,往往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就很难抒发真情,进而害怕写作文。一些学生为了应付老师的作文任务,笔下的故乡是他乡,笔下的家是别人家,笔下的美景却从未见过……很多学生的写作凭空想象,东拼西凑,乱写一通,甚至有些学生都弄不明白自己写的是什么内容,这样的作文质量每况愈下。针对农村小学作文的教学,下面谈谈自己在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激发学生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没有写作的欲望,那么习作的教学目的就很难达到。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强迫工作是违反心理学原则的,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因此,让学生饶有兴趣的习作,是习作成功的第一步。那么,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1、作文命题开放
布置习作时,作文命题要放宽,紧紧围绕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以学生周围人和事,景和物作为作文内容,以此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感到有一种表达的愿望。如笔者在写作教学时常布置学生写一些命题为《我的故乡》、《爸爸、妈妈、老师,我想对你说》、《校园的早晨》、《我的妈妈》的作文。
2、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活动
笔者经常在作文教学里开展各种各样的作文交流活动。有时,我声情并茂地朗读学生的习作;有时让学生上来读自己写的作文;有时让学生互评互改,指出对方的长处和短处;有时把学生的习作贴在教室的佳作栏里。这些活动可让学生在充分肯定的评价中树立起作文的自信。
3、给予学生写作充分肯定
要让学生有恒久的写作兴趣,必须要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把写得好的作文,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宣读,让学生有成就感,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哪怕学生写得不成功,教师也要给予鼓励性的评语。为作文中的有点“喝彩”,哪怕只有一个词用得生动,一个句子写得好或一个地方有新意,也要为其叫好。让学生觉得“我也会写”,从“怕写”向“要写”、“乐写”迈步。
二、指导学生多阅读课外书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其中悟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文章愿与积累。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否则,总有思绪万千,笔下也难有只言片语。因此,教学不仅在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还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阅读课外书,积累好词好句,积累语言材料。为此,笔者让学生购买一本课外读物,利用周六、周日来阅读。并要求学生在阅读时摘录书中的优美词语,妙语妙句,精彩片段……并反复吟诵。只有长期积累,语言才会丰富,写作时大量生动的词句才会涌现笔端。同时,阅读也是学生获得作文范例的基本途径,学生可以从读中学到“怎样写”。所以需要我们教师长期有目的地培养,让学生从阅读中积累语言材料,从读中学写,读写结合,提高写作能力。
三、引导学生就地取材
要想让学生写好作文,必须让学生在“实实在在”的环境中捕捉作文题材。农村小学的学生写作文时往往对自己身边的事物听而不闻,视而不见,总去写一些自己凭空想象的人和景物。总觉得自己身边的东西太平常了,没什么可写。歧其实农村孩子的作文题材比比皆是,问题是如何引导他们去捕捉、积累。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观察是认识客观的世界、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所以我们平时就要注意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农村田野风光美、自然景观美、身边的人和事等等都是学生写作的好题材。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在熟悉的家乡寻美,在题材中孕育美,才能在写作中表真情。引导学生就地取材,就是让学生从平平常常的熟视无睹的事物中去发掘事物的形式美与内在美,激发小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也可以避免舍近求远,浪费资源,避免猎奇心理,锻炼学生捕捉素材的能力。因此,我每天总不忘提醒学生在放学的路上,要仔细观察在路上的人和事物,把所见的有特色的情景记下来,每天利用早会时间或者下午活动课时间让学生讲讲“所见所闻”。这样学生就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也提高了认识水平和表达能力。有时,我就带学生一起去参加义务劳动,帮农民干农活,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劳动的兴趣,利用这样的机会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干活的过程,人物的衣着、神情、动作、语言等及景物的静态与动态;有时带学生去听老人们讲以前的故事,让学生观察老人们讲故事时的神态、动作、语言等,并学习从故事中感悟道理;有时带学生到田园里去观察农作物,要求学生在观察时抓住农作物的形状、大小、颜色、味道等特点细致观察……学生通过取材、思考、表达,把对家乡的爱洋溢在习作的字里行间,获取了最有感受的写作素材,可以避免虚构故事冷冷而谈,虚情假意的作文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