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上海高考语文作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阿凡达》的光芒照射整个地球村。我国一名导演陆川曾经说过一句话,审视国内电影与卡梅隆的大作间的距离,我们不禁要问自己缺乏的到底是资金、技术还是真诚的心?
丹麦人有自己独到的智慧,尺寸不够的鱼让它们放生不是更好吗?我国先贤孟子在冥冥之中,也将智慧的火光迸发于此。我宁愿相信,让小鱼长大不只是单纯的智慧,更是一种气度和心胸。
余秋雨撰写《文化苦旅》时耗费了诸多日夜。但那不是空洞的时光。背起行囊,徜徉于江南水乡的旖旎温婉抑或是行走于丝绸之路的大漠孤烟,都是文化人必不可少的生命体验。
喜爱文学的我常常有这样的体会,锱铢必较想精心斟酌每个字时,文章已于无形中失色,因为计较投入与产出比率的心思太多。当与自然为伴与生活为友,信手拈来有感而发,那种畅快才是无与伦比的。不难理解近年来网络层出不穷,又如昙花一现般迅速沉寂是为什么?兴许我们的鼠标会短暂青睐无厘头的文字,但我们的心不会长久接纳文字背后的浮华与短视。
你有勇气像卡梅隆一样拍完令世人惊艳的《泰坦尼克号》花十几年光阴去打磨一部巨作吗?你有决心像余秋雨带着一颗深味人世沧桑的心踏上旅途边走边记吗?不用细密渔网在池塘里捕捞小鱼,折射出的是一份安然、平和的心境。
我们常说人的欲望是无限的,要会舍才会得。但我想这当中除了舍得的辩证,更需要的要有一颗甘于等待的心。敢于放弃这一刻的光华,等待整个太阳的普照,甘于让青柿子待在树上挂着秋霜,等待下一季满枝盈盈的硕果。对于每一个人,这种等待的方式有所不同,对于文化人来说,这份宁静的守候尤为关键。不要做只为一首歌脍炙人口的歌手,要做让音乐渗透几代人心灵的歌手;不要做只为票房而浪费胶片的导演,要做让唯美画面永驻人心的制作人。
文化创办的起因动念繁多,但归宿只有一个,让文化滋养人心,润物无声地抚摸我们的灵魂。陆川对卡梅隆的崇拜不如说是对丹麦人和孟子的崇拜。每个文化人担负起圣洁的文化使命,整个民族的华丽转身就不难看到。
把网撒开吧,只默默等待鱼儿长大,用这样的情怀不仅拥抱艺术,更要拥抱生活的每个片段。唯有为那些大美、大爱和大求预设空间,鱼儿才得到活水的滋养。到那时闲看花开花落,做观云卷云舒,一拉钓竿,一切尽在不言之中……
上海高考满分作文:舍小利以谋远
丹麦人钓鱼会拿把尺子量量钓到的鱼,将尺寸不够的鱼放归河中。有人或许会对这一做法生疑,辛苦钓到的鱼为何还要放回去,多可惜。但其实,这却是丹麦人智慧的做法,让小鱼继续生长,日后才钓得到更多的大鱼。我想,这就是“舍小利以谋远”的体现吧。不局限于眼前的“所得”而是思虑日后的保障,这才能得到日后的丰收。就像孟子说的“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一味去捕捉小鱼往后就无鱼可求。唯有暂释眼前的小利方能成就日后的满载。
日本的养鱼业有过这么一个事件。过去北海道渔场资源丰饶,似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临海居民都肆意捕捞,不光金枪鱼等品种数量锐减,还威胁到鲸和海豚的生存,因此,日本政府下措施整顿渔业,规范捕鱼制度,特别加强对鲸和海豚等品种的捕杀控制,不能为了餐桌,损害了生灵也隔绝了后代与自然的接触。同样,这也就是“舍小利以谋远”的表现。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因为太多的无限制的索取,危害到了自然应有的平衡,唯有重拾这份和谐,才能长远。可持续地生存发展下去。
舍小利以谋远,关键在一个“舍”字,只有舍得,才能获得。可是急功近利的做法依旧屡见不鲜。股市的急转直下,潮起潮落,让一些人顿失方向;楼市的风起云涌,水涨船高,让一些人倾囊赴火。许多人在追逐眼前利益的时候往往不能预料到日后长远的行动方向,因此常常“因小失大”。股神巴菲特在谈到自己“滚雪球”的盈利的时候,就谈及过在最初投资阶段的不如意,但他面对不顺心,面对蝇头小利却不动心。舍小利以谋远,终成伟业。
舍小利以谋远,懂得舍得,谋求长远利益,才是发展之道。可持续发展的提出正是提倡人们关注自然更长久的考虑,不因急于发展经
上海高考满分作文:放宽网眼让学术长大
孟老先生有云“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然在我们这个日益呼吁诺贝尔奖,召唤大师的年代,无数专家迫不及待地跳入渔网,以求短期内涅化为大师。这不仅使人惊呼“收获”更多的同时惊疑,“将来会有什么?”
对硕士、博士、导师、学者的种种论文指标,舆论对大师,对诺贝尔奖的偏执的渴盼化为一张张细密的渔网,捞起了本应该继续成长的小鱼,留下一潭池水。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可见做学问,做出真正具有价值的学问是需要长时间。司马公三十年著《史记》,曹雪芹十年语红楼,这其中凝聚着他们的血与泪,超绝的学者必使用超长的时间来成长。由此看来,我们今天那细网中无数未成大鱼专家们大师背后浮现的是一个个看似华丽的泡沫。何不将网眼放宽,让鱼儿们有更多时间来经历人生,充分成长?
除了时间,细雨带去的还有学者们本应坚守的宁静。学者,本应是耐得寂寞的。钱钟书先生笔耕一生,留下无数让人惊叹的华章《围城》、《谈艺录》、《管锥篇》,先生以他的博学一次次震惊世界,然而人们在惊于其文时却总是忽略先生两耳不闻窗外尘嚣事的用心苦读,忘却了先生图书馆的一杯淡茶,一本书的宁静身影。梦醒推窗望残月,哪堪只影映孤墙,也许,只有宁静淡泊的心才能在文化的殿堂中行得更远。书中曾说到剑桥为霍金留下了一个宁静的空间,可我们为什么就一定要急于将学者们套入网中,曝于公众之下,给他们留下一片宁静吧!
使鱼们甘于入网的另一个原因是名利。不可否认,求得一桩大富贵自古就是文人们读书的重要原因,但,那些真正名垂青史的,却大多没入名利场。孔子曰:“学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他不甚赞赏为名利而做学问的行为。看淡了眼前的富贵,忘却了功名利禄,留得那颗菩提心,学问之门方可开。塞林格先生以《麦田的守望者》轰动世界后却躲入乡下小镇,从此远离喧嚣。他在逃避什么?他在守望什么?
今年高考作文题都是啥?
7日上午2018年全国高考语文考试结束。今年全国高考语文考试共有8份试卷、9道作文题,其中3道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6道由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命制。
2018年全国Ⅰ卷适用地区: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安徽、福建、广东、山东。
2018年全国II卷 适用地区:甘肃、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陕西、重庆、海南。
2018年全国卷III 适用地区:云南、广西、贵州、四川、西藏。
每年高考后,作文题目都会成为大家关注的话题。目前,各省命题试卷、全国卷作文题已经公开,一起来看看
【关键词】 新题探析 语言运用 诗歌鉴赏 文本阅读 写作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02-023-01
著名高考研究专家王大绩曾这样评价高考语文试卷: “一枝一叶一盆土,一词一句一份题。”冷静下来认真想一想,此言不虚!不难发现,近年来的高考语文试题越来越凸现出了人文性和科学性,在考查学生对语文相关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更加进一步突出了对能力(理解、分析、迁移等)或语文素养的考查。大家在平时的备考中,不仅要对试卷的长度、题量、结构模式以及考点样式做到心中有数,还要从中总结出命题规律以及把握将来的命题趋势,以做到未雨绸缪,有的放矢。下面就从高考中可能出现的新题型作探究,以期对积极备考中的莘莘学子有所帮助。
一、语言运用部分是语文高考试卷中最为活跃、变化最大的一个板块,它的考查涉及到学生的思想意识和思维能力,涉及到语言的具体应用和操作。该考点试题正在逐步和生活实际接轨,体现了大语文的理念。语言表达试题样式新颖,兼容性强,能力要求较高,并且极具应用性和创新性。因此复习中应及时把握新题动向,以更好地采取有效的方式应对。
1. 图文转换中的漫画类试题。这类题型“新”在素材的选取,所选素材大多能反映时下的某种现象(尤其是不良现象);“新”在能力的考查上,所考查的能力较为全面,会涉及到理解、分析、概括、表达等能力。
这类试题的考查点有:描述漫画内容、给漫画加标题、揭示漫画寓意等。对于这样的题的应对方法可分三步走:一是要分析把握漫画内容,从整体内容上抓住漫画的“焦点”;二是以“焦点”为切入口,分析漫画指向――揭示了什么现象、讽刺了什么人物、弘扬了什么精神等等;三是审清提干要求,科学合理作答,作答时务必弄题干的要求――字数限制、修辞使用等等。
2. 拟写类语言表达题。该题型“新”在考查角度,它的考查角度是从常见实用文体方面来考查语言的运用,兼及到常见修辞、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等考点。其突出优点在于试题真实性强、实用性强,能够和实际生活较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拟写类试题的拟写方向有:欢迎辞、解说辞、建议、邀请信(请柬)、广告词、通知、活动口号等等。应试技巧是:一是清楚文体要求,并熟悉文体格式和特点;二是把握拟写方向,体现拟写要求;三是语意明确,语言得体,思路清晰,结构完整。
二、诗歌鉴赏一直是高考中的必考点。全国卷最近几年尽管在诗歌取材和考查角度都有一些变化,但考查的样式一直是单一型的。而复合型(两首诗歌的比较鉴赏)一直只是自主命题地区的“实验品”如上海卷、辽宁卷、浙江卷、湖南卷、重庆卷、湖南卷、湖北卷。不过它以独特的魅力充分展示了它的“新”:内容更丰富、考查更全面、能力更加高。
一般考查题型有两种:一是两首(或三首)题材相近或相似的诗歌的比较;二是更换某个词语某个诗句与原诗相应部分的比较或不同版本的比较。应对策略为:一是分别把握两首诗歌各自的内容、情感和技法等;二是综合两首诗歌,从相同角度比较异同;三是运用鉴赏常识,按要求鉴赏。但最基本的就是要做到“知同辨异”,即把握其共同点,辨别出其不同之处。
三、文本阅读方面。该考点在将所有试题改为主观试题后一直比较稳定,尽管文章取材面越来越广,考查的能力也在逐年提高,但样式上就缺乏了创新。而对文章某个角度(技法、结构、思想内容等)的鉴赏试题就弥补了这一缺憾,这类试题的优点是突出了高考对人才选拔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其“新”表现在:一是文体样式新,需要考生有基本的鉴赏知识和语言;二是鉴赏方向新,这样的现代文阅读就不再单单停留在某个层面上,而是更进一步促使对文章的深刻理解。
考查题型一般为:要求就阅读文章的某个方面(自选角度)作一定字数的鉴赏,或者,就给定的角度任选其一作鉴赏。应试时要注意这样几个方面:一是要对文章做认真细致地分析,把握文章的内容;二是选好欣赏角度,用好欣赏用语;三是角度要单一,不可在一个欣赏角度中而言其他角度的内容;四是思路要清晰,可分点陈述;五是把握要求,如字数限制等。
四、写作部分。这是高考语文试卷的“半壁江山”,全国的作文命题样式基本上是材料作文“一家独大”,但不管哪种作文样式,都在有所创新地发展,如命题作文,已不单单局限于直接命题,而是再给出部分材料的基础上命题。这也表明,无论哪种样式的作文都有材料,而且绝大部分是文字材料,这就从另一个方提示,图画(漫画等)也可以作文的样式。这就可能是将来作文的一个创新趋势,尤其是漫画作文。其“新”之处表现在:涉入图画,样式不再单调;能力考查更深一层。
【关键词】作文;命题;高考;立意
一、命题特点
1.弘扬社会正能量
广西卷高考作文题目就是取材于一则感人肺腑的新闻事件“农民工与医药费”。这个题目有意引导考生学生联想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鼓励青年人担起弘扬社会正能量的责任,“友善,和谐,诚信,敬业,平等,文明”等关键词都可以作为思考的方向。这样题目的思考方向既是贴近现实,又能突出时代精神。类似方向的命题在全国各省市高考试卷中还有很多,比如湖南作文题直接以“最美乡村干部”为材料,充分体现社会责任感,鼓励青年人正视每一个岗位,弘扬正能量。
此外,全国新课标II卷作文题“给动物喂食”中对 “法治”问题进行了探讨;北京作文命题立意“老规矩引发的新思考”等,都是对“文化传承与现代化”、“高科技与当代社会”、“习惯规则与创新发展”等问题的思考。这些问题都是我国在快速发展中所面临的各种社会问题,引导青年人思考这些社会所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问题,传播社会正能量。
2.鼓励表达真情实感
写作文不能讲空话、套话、假话,只有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江苏卷作文材料有关于“青春不朽”的作文题主要是引发青年人对于青春、对于生命的思考,呼吁青年人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学会直面青春的短暂、生命的脆弱和生活的惨淡,开始对人生有所思考,进而产生自己独特的认知,说出真实想法,抒发出真情实感。
3.激发考生多向思维
安徽卷关于“剧本改台词的争论”的材料是这样描述的,表演艺术家认为演员是在演戏,并非是在念剧本,所以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改台词。这个题目给了考生两方面的思考,有辩证的意境,让学生发散思维,出现多发面的思考,同时也给了学生广阔的发挥空间,让学生可以投其所好,从自己喜欢的角度入手进行写作,产生风格各异的作文。
二、以材料命题作文的利弊分析
为了能客观地反应学生的语文素养,检测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自2013年起,材料作文就形成了一统天下的局面,2014年全国高考作文以材料来命题是一种必然趋势了。可是这种命题方式有利也有弊。
1.材料作文之利
首先,材料作文立意广泛,给出的写作视角很多,无论才能够深度还是广度都给学生更广阔的空间,发散思维,从而尽情表达自己独到的见解,提高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其次,材料作文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和情感,让他们以自己的亲身体验作为素材来写作,不会无所适从,更容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提高学生思维的准确性和灵活性。
最后,增强考生的语言表达水平和思维能力,让他们从自己的实践中获得真知,从而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
2.材料作文之弊
首先,材料作文大多是议论文,考生发挥弹性不太大,表达形式单一。
其次,很多材料让考生摸不着头脑,推敲不出真正符合标准的立意。比如说山东卷,材料是:一个画框一样的窗子,有人透过窗子看到的是雅,有人看到的是俗,有人看到的是闹,还有人看到的是静。这是几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让考生无从下笔,从而会产生“角度”、“相由心生”等错误立意,难免偏离材料的本意。
最后,这种命题方式发挥空间过大。本身考题空间大是好事,有利于考生发挥,各抒己见,但如果发挥空间过大,不加限制的话,在测评标准上就很难达到一个统一的意见,在高考的环境下不利于考试的公平性。
三、高考语文作文命题趋势预测与建议
高考命题的原则是“稳中有变,不断创新”。在纵观近几年高考作文试题的基础上,展望未来高考作文命题趋势,有如下预测与建议。
(一)突出三个方面
这三个方面是―一“体验”“理性”和“人文”。
1.“注重体验”是2014年高考作文命题的基调
教师要鼓励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关注生活,激发写作欲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要学会体验普通人的生活,特别是他们的情感和人生经历,这样才能写出自我风采。如重庆高考作文材料“租房”,就是讲述游客租老人房子,后来被拒租的普通事件让考生从平凡中发现不平凡,学会以小见大。
2.“讲求理性”是2014年高考作文命题中的浓重一笔
“理性”要求人要学会思考地看问题,受理智的控制,做到全面、辩证、不偏激。如湖北高考作文材料“山顶的风景”,有山脚下、山腰、山顶三个地点。这时考生就需要从三个地方的象征义入手,另辟蹊径,得出“人生可以有这三个境界”、“学习如登山”、“实践出真知”等不同的立意角度。
3.“宏扬人文精神”将是以后高考作文命题的精髓
“人文精神”是人类的一种普遍关怀,维护自己的尊严、价值和命运,关切和尊重他人,敬畏生命,尊重自然,同时也保护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这都将是高考作文关注的热点。在2014年湖南高考作文的材料“心在哪风景就在哪”中,就充分体现了人类的奉献精神。广西卷的材料“老王生病”,充分体现了人性的善良和懂得感恩的人文精神。
(二)做到四个“强化”
1.强化审题意识
高考作文的第一个要求是“符合题意”,即指文章的主旨必须符合规定。所以学生在审题时一定要注意。
2.强化思维训练
写作时学生要学会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定势,换一个角度看问题,挖掘新的角度,从而灵活地运用在作文中。
3.强化素材积累
素材的积累来源于现实生活,所以你要有丰富的作文素材,就必须有丰富的生活积累。在平日的生活中,要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提高沟通交往技能,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当然,阅读是写作的土壤,要博览群书,才能使作文枝繁叶茂。
高考作文是对高考生学习成绩和综合能力的测试,但同时,作为一种主观表达意愿和空间非常大的考题,更是对考生高考后无论是走向社会还是到大学深造,所要具备的学习、工作、生活等态度和能力的一次引导。
相比于此前“仰望星空”“手握一滴水”“两条鱼在河里游”等虚幻、抽象、宏大的题目,2013年各地的高考作文题目,明显“亲民化”了不少,“接地气”了不少,大多题目言之有物,让考生有话可说,联系实际,饱含哲理,具有人生启迪与引导意义。
比如直击学生时代、青春等问题,紧扣学生学习与生活实际,让其在作文中反思和受到启发。像江西高考作文题目,要求考生围绕“中学时代,学生有三怕:一怕奥数,二怕英语,三怕周树人,但有些学生喜欢对前面的‘两怕’”发表看法;如浙江卷的作文题目分别引述了中国、英国、美国三位作家的一句有关青春的话,让学生就“青春”发表看法,让正值青春岁月的高考生,有很多话要话。比如全国卷高考作文(大纲版)的“同学关系”,更是直接:“如果同学关系紧张,原因是什么?”
比如引导学生思考、关注实际。像安徽卷作文题目以萧伯纳的名言为题,让考生对已经发生的事情“为什么会这样”和从未发生的事情“为什么不能这样”发表看法。很明显,此题目的亮点在于,引导学生思考事物存在及其原因,引导学生用辩证与发展的观念看待问题。如四川省作文题目“过一个平衡的生活”。什么是平衡的生活,如何来过一个平衡的生活,想象空间很大,但却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如全国卷新课标版作文题“经验与勇气”,切开一颗珍珠,除了经验还需要过人的勇气,这样的命题可谓引人深思。
比如关注时事热点、文化现象等。像全国卷“爱心传递”,广东卷围绕“富翁捐款给三人,得到接受、犹豫着接受表示会还以及拒绝三种不同态度”的作文,均将目标和焦点对准了慈善和爱心,这在红会等慈善机构事件不断的当下,更具有现实意义。像山东高考作文,更是直接将焦点对准了该省高密市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让考生根据“《咬文嚼字》杂志让读者给莫言等一系列知名作家挑错误,莫言等获知后非常感谢杂志和给他挑错误的读者”这一材料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