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们生活及社会发展的根本保障,是人类得以生存和不断发展的一个重要先决条件。因此,为了保证食品安全,必须高度重视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工作。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新技术和新设备不断涌现,多数先进技术及设备的出现为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工作的有效实施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促进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工作效率及质量不断得到提升。因此,在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过程中应积极使用各种先进技术和设备,加强对食品进行安全检验,确保食品安全。
当下不少食品的进货渠道比较混乱,在食品质量方面有着严重的问题部分自办食堂能够按照相关标准来制定配送制度与索证索票,最大限度的公开食品材料具体的来源。只是部分社区以及个人营业食堂与小吃的摊位因为没有严格进行监控,且进货过程中往往比较重视成本与支出,对于食品生产的产家条件与食品质量合格情况并不关注,通常是只要货源的价格低就会选择购买,也就是最大限度的获取自身利益,基本不会考虑到食品质量。这也就导致难以判断流动摊点的食品材料来源,特别是食品的保质期、生产的产家与生产的日期更难以判断,也就容易出现食源性的疾病与食物中毒等情况。例外部分食品摊位与小卖部面积不大,部分食品更是随意进行堆码、没有顺序可言,这样容易导致食品交叉污染的现象,对消费者人身安全非常不利。
2.1部分消费者的消费意识比较低,且经营者的食品安全保证思想相对薄弱
从过去调查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小餐馆经营者学历比较低,普遍是高中以下的学历,其文化教育的水平普遍较低,基本没有受过任何食品安全的教育,在食品安全方面的意识比较低。如:一些流动性较大的摊点,大多都是经营麻辣烫与油炸食品等,这些食品的经营者只是重视食品味道,并不重视食品制作的过程、食品的原料采购与加工过程。而且不少消费者没有较强的自制能力,也没有较高的食品卫生的安全意识,在食品选择过程中经常是按照自己喜好情况来选择,并不重视食品质量。
2.2食品卫生的环境比较差,以及资金的投入了比较少
在调查一些小卖部、规模较小的超市与食堂过程中容易发现,当下部分经营单位私营化与商业化的现象比较严重,不少商家为最带限度的获得自身利益,在运营的过程中会降低成本与支出,在某种意义上也就减小了相关设备资金的投入,这样容易造成食品卫生不能满足卫生部门标准。如:部分食堂处理食品的工作间面积不大以及房间的数量也不多,经常在同一个地方洗碗与洗菜,且污水排放通道不多。此外,更甚者部分餐馆并没有装置消毒柜,相关食堂的工作人员只是简单清洁餐具,消费者会在不知情情况下使用餐具,对于消费者自身安全也就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同时从调查中可以得知百分之六十的消费者不满意周边食品的卫生,可见食堂卫生需要改进的地方比较多。
2.3缺乏监测能力
当下国内食品安全的风险监测过程中检测设备还比较缺乏,以及检测能力高低不一等诸多问题,尤其是西部地区,相关监测设备比较缺乏,而且许多监测的技术人员能力明显不足,以及缺乏从事食品的安全风险管理与监测的专业性工作人员。虽然政府在经费投入方面的力度有所加大,但是按照国内食品安全的现状看来,目前食品安全的监测阶段经费投入比较少,导致食品安全的风险监测工作不能更好的开展。
2.4目前食品安全的风险监测过程中信息共享的程度比较低
按照我国食品安全法中的规定,食品安全管理需要相关卫生部门统一进行协调,通水使其他部门可以分段实行管理。而食品的安全风险管理与监测主要包含环保、农业、质检与卫生,以上的环节中都很容易出现食品安全的隐患,这些信息的来源则是卫生管理的部门,也就会导致食品安全的风险问题。就目前而言,信息共享的平台还处在完善的过程中,和发达国家比起来还存在差距。因为当下广大的消费者与社会公众在食品安全问题上并没有较高的认识,这样公众也就不能真正参与食品的安全分析。
3食品安全的风险监测制度改进的措施
3.1关于食品安全的风险监测工作还要进行规范
在二〇一〇年,因为国内食品的安全风险管理监测工作是出去大范围的展开,所以,食品安全风险的监测工作需要一般规范一边建设,为了更好的展开食品安全风险的监测工作,需要对各种环节进行质量控制与规范性的操作,例如:数据上报、监测采样、数据的审核与检验等环节,同时强化数据的监测,并及时的上报与通知。
3.2严格监管经营主体的资格,以及控制食品的来源
相关食品监管部门应该严格监测全部地区各种食品经营商的资格,尽可能达到各种户口资料完好无缺、数字准确与情况如实,还要使用疏导与取缔结合的方法,对于一些没有证件的经营户,必须勒令停业,只有获得相关营业执照之后才可以营业。此外,还要加强各个地区食堂、小卖部日常的经营活动监督,还要加设专用食品卫生的设备,严格保证食品的安全。例如:部分社区需要建立食品统一管理的系统,对一些流动性较大的摊点进行规范管理,或者是构建流动摊点食品卫生的管理制度,尽可能从食品销售与采购等环节进行管理。
3.3加大食品安全宣传的力度,提升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的意识
部分食品安全部门应该实施与组织健康教育类各种食品安全知识竞赛,食品安全研讨会和其他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食品卫生安全知识来指导消费者识提高食品安全的意识,然后实现消费者对食品消费的合理性,合理饮食,自觉抵制不合格的食品,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3.4完善各项监管制度,以及规范食品的销售行为
提高食物的系统开始从以下方面:首先,不合格的食品处理过程中,严格防止过期食品在市场中流动,相关操作员一旦发现销售过程中食品的变质,坚决不能让食品上架,其次构建食品控制的系统,检查食品经营者的资格证书以及原材料供应商的合格证书、运营商销售食品的合格证书、生产日期等,只有这样才可以真正保证食品的质量。
3.5构建社会监管体系加大执法的力度
应在政府统筹安排下构建出一个新型的由质检、城管、卫生、文化及工商等部门参与,学校及其周边食品安全管理部门协调的社会监管体系,进而打破各自为战局面,加大执法的力度,确保和控制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此外,还应借助群众力量,或是利用12315网络平台披露相关食品安全的问题,举报有质量问题的部门,实行举报有奖,进而确保食品的安全。
4结束语
关键词:食品安全;检验检测;风险监测
近年来,我国频频发生重大的食品安全事件,例如三鹿奶粉事件、地沟油事件以及瘦肉精事件等。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人们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同时也关系食品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影响整个食品产业链的生存和利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经济问题和安全问题都有可能演变成政治问题,不仅影响社会和谐稳定,还有损国家和社会形象。因此,在构建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和风险监测体系的过程中,要理清不同食品检验主体的职能,明确相应的生存发展关系,使食品检验检测和风险监测体系更加规范化、标准化,从而构建相互制约、统一协调、有序发展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和风险监测体系,确保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得到有效控制和处理。
一、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和风险监测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 出厂检验不到位
首先,企业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致使产品出厂后无法有效执行检验工作,或者片面地认为出厂检验与产品质量没有直接的关系,只要保证产品原料的质量,就不会出现太大问题。这种错误的想法和观点,使得食品生产企业只有等到出了问题后,才会后知后觉,这种不负责任的表现才是影响食品安全质量的根本原因。其次,食品生产企业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产品出厂的检验工作,同时缺乏专业的检验技术人员,为了通过生产许可部门的审查工作,往往是临时安排人员培训,检查过后就不再继续培训工作,致使企业专业的检验人员培养流于形式。最后,在食品生产过程中,很多企业对产品检验设备和仪器的投入较少,或者不愿意在这方面增加成本投入,只是为了应付相关检查才不得已配置检验设备和仪器,而且一般都是配置非常低,检验效果较差的设备仪器。
(二) 规划布局不合理
虽然相关部门都在建立自己的食品检验机构,但是多数部门都是从自身的角度考虑问题,没有顾及整体的规划布局。这样就造成各部门之间的检验工作无法协调统一。同时,食品检验机构建设较多,出现重复建设的现象,投入的资金费用不少,但是从单个检验机构来看,其检验能力和效果相对不足。另外,各地区资源分布不均匀,无法有效利用当地资源,加上基层地区缺乏较强的技术力量,致使我国不同地区的食品检验检测工作存在较大差异,无法实现整体的检验管理。
(三) 风险监测体系无法满足实际需要
当前,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能力和水平尚无法满足实际需要,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食品生产企业和餐饮行业发展速度加快,产业集群数量逐年增加,致使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工作量增加,加上相关安全质量控制不完善,环境污染严重,食品生产和消费环节存在诸多食品安全隐患,致使食品风险监测工作量日益繁重;第二,企业设备能力分布不均衡;第三,专业技术人员不足;第四,食品安全质量控制体系不健全。
二、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和风险监测体系的完善对策
(一) 落实出厂检验的主体责任
随着食品工业化和产业化发展速度加快,为了满足食品组织的各方面需求,对食品安全进行相应的检验工作,因此食品的检验主体责任应该以食品企业为核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根据我国当前的食品安全出厂检验和生产许可的相关管理制度要求,对企业自行检验能力进行考核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实践考核过程中,应将企业自行检验能力的考核机制纳入食品安全检验工作体系中来,并明确其法律效应,按照相关机构的认证和管理以及相关规定,使食品企业自行检验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第二,食品企业检验人员的日常管理执行效率与食品安全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要进一步加强检验人员的技术管理,在食品检测技术、规范标准以及数据处理等方面提高食品安全质量,确保食品检验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检验人员要明确自身职责和权利,严格按照检验工作的操作流程和相关管理文件执行任务,避免出现漏检的现象。同时,还要加强对检验人员进行职业道德和社会素养的教育培训工作,增强检验人员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食品检验工作的合理性和公正性;第三,食品企业的安全检验工作好坏取决于企业承担的社会风险因素,首先,由于食品种类较多,消费者对食品质量问题了解较少,而商家对食品质量信息的了解却非常透彻,这样就导致商家和消费者之间出现不公平的现象,其次,质量不达标的食品,所承担的违法成本较低,违法收益与违法处罚不对称,致使更多的商家都或多或少的掺杂着假冒伪劣的产品销售。
(二) 科学构建政府检验机构体系
针对我国当前的食品安全问题,政府食品检测机构必须充分发挥管理职能,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和措施,综合各方面的食品安全质量现状,以推动检测机构健康稳定发展为基础,将各项检验工作的内容落实到位。在原有的检验工作上,进一步完善检验机构体系,统筹全局,突出重点,明确职责和权益,为构建科学、合理、有效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和风险监测体系提供坚实的后盾。
(三) 统一食品安全标准,规范食品安全检测方法
近年来,我国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为了满足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统一食品安全标准、规范食品安全检测方法是现时期迫切需要改善和提高的重要问题之一。食品安全管理部门、监督部门以及检验检测部门等相关部门都要做好交流工作,尽快修订出新的食品安全标准,使其能够统一化、合理化。对于存在缺陷与不足的地方,要补充说明具体的标准形式。同时,要借鉴国外先进标准体系,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充分考虑食品安全风险问题,在此基础上完善和更新食品安全检验标准。另外,要提高食品安全标准的指标水平,确保食品安全标准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严重性,我国必须明确“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的重要方针,保证我国食品产业健康稳定发展。当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阶段,有效做好社会管理工作,是解决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本途径,在社会管理工作落实不完善的情况下,食品检验工作承担着更大的社会责任,必须任重而道远。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与发展,我国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和风险监测体系将逐步完善和提高,也将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战略目标的道路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肖伦,李大兴.食品安全检验检测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以重庆市九龙坡区为样本[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2(11).
[2]韩锋,王越.泰兴市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资源调查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0(12).
【关键词】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现状;建议;宁夏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867―02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的安全性是食品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是系统和持续收集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以及食品中有害因素等相关数据信息,并应用医学、卫生学原理和方法,对人群健康风险进行评估的过程。为了保障食品安全,《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管理规定》相继,并把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作为一项重要的法定要求。因此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能力建设确保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保障任务的有效落实是各级卫生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
1 工作开展基本情况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有两个技术核心,即食品污染物监测网和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简称“两网”)。宁夏回族自治区从2006年开始承担了国家食源性致病菌的监测项目,但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缺少大型的仪器设备,没有参与食品污染物的监测。2010年开始全面开展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并由自区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全部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同承担,可以开展全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项目和部分化学污染物检测项目。按照每年卫生部等6部门联合制定的《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的要求,全面落实了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保证完成常规监测,努力完成专项监测任务。如2010年和2011年食品化学性污染物和有害因素监测中,真菌毒素和违禁药物及所有非法添加物检测项目无法开展,2012年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到疾控中心、江苏省疾控中心,学习检测技术,填补空白项目,全面完成了监测任务。2013年区级疾控中心能独立完成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中的化学污染物的监测类别10类、56项中的55项,开展率达到98%(除苯并芘),开展的项目及数量均比往年增加。
2 能力现状
目前,虽然自治区列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可全面开展风险监测工作,但是专业人员、检验能力、仪器设备、工作经费仍与国家的要求和标准有较大差距。
2.1 检测人员相对较少
近年来,疾控工作任务重,要求高,省级和基层工作人员编制少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各级食品检验人员均相对不足,同一检验人员需要同时承担多项检测任务,特别是市级尤为突出。普遍存在市县级技术人员后备力量薄弱,工作经验不足等现象,基层和哨点医院监测人员接受国家级培训机会较少。
2.2 仪器设备配置不足
宁夏属西部欠发达省(区),各级财政经费有限,没有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专项保障经费,省级疾控中心依托国家发改委2011-2012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建设项目,配备了33台件大型仪器设备,但市县级疾控中心无能力建设经费,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设备缺口很大,如五市疾控中心均缺少样品前处理设备和理化分析仪器,只能采用传统方法,耗时长、效率低,严重制约了全区的监测工作。
2.3 检验能力较弱
目前自治区级疾控中心能保证完成大部分常规理化监测项目(金属元素、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真菌毒素、违禁药物、工业染料),但是部分专项监测项目(食品加工过程中形成的有害物质)由于分析方法和仪器设备等条件的限制,很难完成。而市级疾控中心由于多年来实验室投入不足,检验人员技术水平有限,基本仅能承担化学污染物中的金属元素、食品添加剂指标。全区各市、县(区)疾控机构实验室的整体能力较低,仪器设备装备比较落后,监测任务无法分解,实验室技术能力严重的制约了全区的监测工作。
2.4 保障经费不足
更新落后的仪器设备、对监测人员进行技术培训,购买样品和进行实验检测等都需要大量工作经费。监测经费问题是制约监测工作开展的瓶颈。近年来,虽然依托国家发改委下达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建设项目》省级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能力有了较大的改善,但是由于地方财政配套经费不能及时到位,影响了项目的执行进度,目前2011-2012年度中央预算内投资1630万元资金全部到位,33台件分析仪器可正常运转,而地方投资经费至今仍未到位。其中由于无法购置食源性疾病及其致病因子与病因食品溯源平台,省级开展疾病的溯源仍旧要依托国家疾控。
2.5 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开展不利
由于哨点医院对此项工作的认识不足,配合度差,致使辖区疾控中心无法开展监测工作。
3 问题和建议
3.1 整体规划,理清职责
2012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十二五”规划》(简称“规划”),明确提出要重点加强检验检测能力建设。规划要求“各省具备较高的食品安全检验分析能力和一定的研发能力,具备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要求的全项目确证检验能力;各市基本具备按照食品安全检验方法标准开展检验的能力,具备当地主要食品种类、重要食品质量安全项目的实验室检验能力及快检能力;各县具备对常见食品微生物、重金属、理化指标的实验室检验能力及现场定性速测能力”。同时,国家将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监测全部覆盖县级行政区域,监测任务将大幅增加。依据历年来国家下达的《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中要求监测地区全覆盖,指标多,尤其对监测化学指标确定随意性较大,这与地方实际监测能力有较大矛盾,造成检测技术要求较高的违禁药物和兽药残留等检测项目不能及时完成。
建议:统筹规划全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建设,明确各级疾控机构职责,形成省、市、县三级监测网,分级承担检测任务。省级疾控中心承担技术培训、方法建立、标准验证、食源性疾病分子溯源、质量控制、复核检测、应急检测、数据审核、信息处理、预警预测、风险评估等工作。市级疾控中心承担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监测、食品中致病微生物的监测检测及数据上报工作。部分县级疾控中心承担食品中致病微生物的监测检测工作。
3.2 重点装备,提升能力
规划中提出“按照提高现有能力水平、按责按需、填平补齐、避免重复建设、实现资源共享的原则,制定并实施各级食品安全检验机构能力和装备配备标准”。 要建立“以国家级检验机构为龙头,省级检验机构为骨干,市、县级检验机构为基础,布局合理、全面覆盖、协调统一、运转高效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 目前设备缺乏,能力不足是制约我区监测工作发展、履行职责的重要瓶颈。多年来,由于我区实验室投入相对较少,基础设施差,加之宁夏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起步较晚,要适应日益增加的监测任务,实验室能力建设亟待提高。
建议:优先装备市级疾控机构,重点配置市级理化分析及前处理设备,提高分析的自动化、快捷化、准确化;全面加强省级疾控机构装备,在保障基础设备数量的基础上,配置高精尖端设备。
3.3 争取经费,保障运转
自治区疾控中心自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以来,国家三年共划拨监测经费461.5万元(其中2010年177.5万元,2011年127万元,2012年157万元),无地方配套经费,按实际需求测算监测经费明显不足, 高昂的检验成本,巨大的设备运转卫生经费,对于已实行收支两条线,无创收职能的疾控中心来说难以承担。我们深刻的感受到,依靠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建设项目经费的支持,省级疾控中心的能力建设有很大的改观。但是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是长期的、系统的工作,其覆盖面广,影响面大,如果配套经费不落实,将直接影响按期完成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
建议: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属于公益性事业,国家和地方两级财政加大投资的力度,应在本级财政预算内安排经费,着力解决实验室建设和运行维护经费,同时,尽快落实地方配套经费,以保障我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 蒋定国,李宁,杨杰,等.2010年我国食品化学污染物风险监测概况、存在问题及建议.中国食品卫生杂志[J],2012, 22 (3): 259-264
一、我国当前的食品安全风险管理
(一)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及运用现状
目前,我国和食品相关的法律法规主要有《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而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的鉴定,我国法律规定要进行安全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具体来说则是根据食品安全部门所搜集的信息进行监测和分析,评估则是对食品可能给人类造成的伤害进行鉴定等等,在我国有专门的部门进行风险评估,而规范的制度则是以2009年通过的《食品安全法》为标志,而由于这一法律的重要性,其很快就在我国各地区建立了风险监测和评估行为,而早在2008年对三鹿奶粉事件中的监测评估结果就为后来这一法律的出台奠定了基础。
(二)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的作用
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的鉴定,我国法律规定要进行安全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具体来说则是根据食品安全部门所搜集的信息进行监测和分析,评估则是对食品可能给人类造成的伤害进行鉴定等等,安全问题容易导致的严重的后果和危害,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一风险进行提前的评估,简单的说就是提前预防,这样做的目的是能够让监管部门更好的管理和把握,预防原则在国际上产生的比较早,主要是指就算有证据表明某一食品有可能存在一定的危害,也一定得对环境问题采取一定的措施,其目的是提前规划和预防来防止其可能造成的危害,也就是说食品的安全风险管理是提前预防的基础和根据。
二、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风险评估的不确定性
风险评估是为了减少风险自身的不确定性以防止当前的决定在未来产生不利影响。但这并不代表能够代表其评估的结果一定真是可靠,因为,评估所依赖的条件包括人为的及外在的物质技术本身就不一定可靠和确定,尤其是评估所依赖的技术更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向前发展的,另一方面,监管和评估机构所搜集的信息有可能不是第一手资料,毕竟他们不是生产者,没有直接接触到评估需要的第一手资料和信息,除此之外,公共舆论也会引导群众的认识,这也使得风险评估带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二)非传统食品安全风险日益增多
我国的食品安全风险管理主要针对的是传统的食品安全问题,即一般由于环境问题所导致的食物污染,而在科技日益先进的今天,出现了不少非传统的食品安全问题,指的是食品生产商们在利益的驱使下,在食品生产环节不注意安全问题或者随意添加其他不合标准的物质所生产的不合格的产品,最典型的就是前几年出现在安徽的“大头婴儿事件”和婴儿患结石的安全事故,在社会上造成了及其恶劣的影响,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安全事件,原因前面已经说过,风险评估不确定性是其一,这说明非传统的食品安全危害更加的隐蔽和难以监控,另一点则是非传统的食品安全风险及其容易扩散而且其危害性也更大,我国存在很多不规则的小型食品企业,很多都没有合法的经营执照,在法律的空子下,这些企业也就可以不用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进行生产,加之食品生产商本身的职业道德不高的话,为了利润的最大化,其生产的食品就无法有安全保证,而这些都是在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管理体制之外进行,因而管理起来比较困难,其造成的后果也比较恶劣。
三、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风险管理法律制度的措施和对策
(一)多种途径收集食品安全的充分信息
加强食品从业者的职业道德素质,完善商业诚信体制的建设,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自身应该提高食品安全的防范意识,当然这些都是从人各自自身的角度来说,这还远远不够,还应该从行业内外来加强奖惩制度,比如,行业内应该建立一定的举报奖励制度,而食品安全机构也应该利用群众舆论的力量,鼓励群众消费者对食品生产商进行举报监督,食品安全监管机构要对这些举报监督的信息敏感,因为舆论只能做到自身的导向作用,具体风险评估和技术监测问题还得依靠相关的机关机构。
(二)强化法律问责机制和法律责任
食品安全风险管理制度最终还是应该落实到法律层面上来,近些年为什么对食品安全立法的争议越来越大,很大程度上市因为法律给了那些违法者空子可钻,有很多违法生产者明知故犯或者多次挑战法律的底线和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因为对食品生产者的惩处力度远远不及其利润,也就是说,违法生产的成本相对赔偿力度来说,比较“合算”,立法部门应该清楚的认识到,对于危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生产活动决不可姑息,只有完全剥夺非法者获得的非法利益才能杜绝违法生产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对于监管部门的监管评估失职应该加大问责力度,只有做到“任何人都不可以从犯罪中和失职中获益”,才可能避免食品安全问题的再次发生。
参考文献
[1] 杨小敏,戚建刚.欧盟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的基本原则之评析[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2(03).
一、目的
(一)从而了解和分析我县食品污染水平。获得年自治县食品中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因素以及食源性致病菌的监测数据。
(二)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确定危害因素的分布和可能来源。进行风险预警,降低我县食源性疾病发病率,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三)为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二、监测内容及责任单位
(一)其中:检测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完成以餐用具消毒效果监测及食品监测。样品来源采取购买的形式采集(见附表1责任单位:县卫生局(疾控中心)配合单位:县食药监局、工商局、商务局、卫生监督所。
(二)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食品可能危害身体健康的非食用物质、微生物及毒素、易被滥用的食品添加剂、食品中农兽药残留等风险因素进行监测(见附表2责任单位:县质监局。
(三)食品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见附表3责任单位:县工商局。
(四)餐饮服务食品、餐饮具、工用具等进行监测(见附表4责任单位:县食药监局。
(五)生猪、肉牛、山羊饲养场等畜禽养殖和预混料进行检测盐酸克伦特罗(俗称“瘦肉精”和菜克多巴胺及动物疫病等进行监测。责任单位:县畜牧兽医局。
(六)蔬菜、水果等农药残留开展监测。责任单位:县农委。
(七)食源性疾病监测
1.监测单位
①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监测
全县各级医疗卫生机构。
②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监测
对食品安全事故现场进行卫生学处理,县疾控中心协助质监、工商、食药监局等部门开展食品抽样检测。开展食品安全事故的流行病学调查、监测和报告。
2.监测内容
①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的监测、报告。
②食品安全事故(包括食物中毒)监测、报告。
三、质量控制
严格按照国家食品安全相关标准进行质量控制。
四、保障措施
同时每年要安排一定经费用于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设备投入,县财政将各成员单位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增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能力,确保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