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试卷分析

试卷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试卷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试卷分析

试卷分析范文第1篇

试卷分析是一件十分讲究科学性的事情。中学由于有一个中考的问题,所以中学的分析一直以来都遵循教育统计学的方法进行的。小学却不知是什么原由,一直以来都是采用经验型的分析法,计算平均分、得分率,举出典型例子,然后根据教师的经验判断问题所在。而且问题所在往往只是学生方面的。

其实,影响一张试卷卷面成绩,一般有三个方面: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和试卷的编制,只要这三个方面之一出问题,就会影响答题的成败。

因此我们必须用一个比较科学的方法进行试卷的分析。纸笔考查测试,是检查学生学科学习质量的其中一个手段。通过对纸笔测试结果的分析,获取客观、全面的信息,改进教学,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是我们常做的工作。希望提供的资料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测验结果分析的内容

测验结果分析包括分析测验质量和分析教学情况。通常我们可以采取下列工作步骤:①抽样

②测验效度分析

③测验信度分析

④难度分析

⑤区分度分析

(一)抽样

在测验数量较大的情况下,我们不可能对每一份测验卷都进行分析,因为那样做,人力、财力消耗太大,时间也不允许。一般我们可以通过对部分试卷特征的研究,推断出试卷总体的特征。

因此我们抽取的试卷(称作“样本”)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它们是随机抽取出来的,二是它们的数量足够大,这样,它们对于试卷总体才能有较好的代表性。

所谓随机抽取,就是试卷总体中各份试卷都有同样被抽取的机会。随机抽样,是科学推断的前提。随机抽样的方法很多,对小学语文学科测验而言,较实用的是按分数段分层抽样的方法。具体操作步骤是:将全体考生的分数,按分数的大小划分若干分数段;统计出各分数段的试卷数量;计算出各段试卷数量占试卷总数的百分比;根据确定的样本容量,按上述比例计算出各段应抽的样本数。如果只是一、两个班,就可以是全样选取,即全部都做样本。

(二)测验效度分析

所谓测试效度是指测试能代表所欲测量的内容和引起预期反映的程度。“所欲测量的内容”是指教材,“预期反映”是指学生的行为活动,即对教材的记忆、理解、运用等。测试效度的判断依据:1)分析测试编制的教材和测试对象学习的教材的一致性程度。如果两者一致,效度就高;反之,则低。2)比较测试题目与教材内容的一致性程度。即测试题目所检测的语文能力、知识是否与教材要求的一致,特别是所谓的语文知识。为什么在这里要强调“语文知识”呢?因为语文知识实在是太多太多了,一个字或一个词也是一个知识点,不像理科那样学了一个定律就可以推理应用,一把刀的“把”这个量词就不能推理用到“一把菜”上。效度的高低,同样与一致性相关了。

(三)测试信度分析

测试信度是指测试的可靠性,是指对相同的应试者多次测试结果的一致性的程度。如果在大体相同的条件,几次测试的结果大体相同,那么,这个测试的信度就较高;反之,则低。(因这个分析主要是针对测试题目的编制,在这里就不详细介绍)

(四)难度分析

试题的难度是指一组考生对该题作答的困难程度;一般用难度系数(P)表示。难度是衡量试题质量的基本指标之一。计算公式:答对人数除与总人数等于难度系数(P)。一般常模参

照测试,难度系数P以0.5为宜,P越大,说明此题难度越小;P越小,说明此题难度越大。

(五)区分度分析

区分度是表示试题区分能力大小的指标,使水平高的考生得高分,水平低的考生得低分的倾向力。区分度亦是衡量试题质量的基本指标之一。

试题的区分度计算步骤如下。

1.将参试学生的试卷按分数由高至低排列。

2.将学生参试人数乘以0.27,小数点后四舍五入,取整数n。

3.取n个最高分数,组成上组,再取n个最低分数,组成下组。

4.把该题上组答对人数减去下组答对人数,再除以n。

如:某题要求学生辨识比喻的修辞手法,参试学生总数为58人,n=58X0.27=15.66,取整数16,该题上组答对人数为8,下组答对人数为3,8-3=5,5/16=0.31,得出区分度为0.31。一般区分度总在—1和1之间,0为无区分度。区分度大于0.3,说明此题能很好地区分出学生水平。

区分度大于0.2且小于0.29说明此题尚能区分出学生水平,需改进。

区分度小于0.19,说明此题将淘汰或作较大修改。上例区分度为0.31,说明该题能很好地区分出学生水平。

三、测验结果分析表的编制

(一)测验结果分析表的编制

日常单元测验,或校内组织的测验,我们可以在抽样的基础上,借助下面三张表格进行结果分析。

(1)个别试题质量分析表

题号错误现象例举难度区分度原因分析

基础部分

第()题

阅读部分

第()题

作文部分

第()题

“个别试题质量分析表”是一张分析测验卷上学生出错率高的试题的表格。该表通过计算该题的难度、区分度,结合效度分析,结合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的要求,从而找出学生出错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一般我们可从测验内容如基础部分、阅读部分、作文部分各选一、二题加以分析,但选几题及如何选并非固定不变的。

(2) 测验质量定性分析表

序号内容简要说明

1测验内容与双向细目表是否吻合。

2试题难度与长度如何。

3试题陈述是否简?洁明了。

4试题题型是否合适。

5试题编排是否适当,印刷是否易渎。

6试题评分标准是否明确具体。

7试题有无连环现象。

8试题有否知识性,思想性错误。

“测验质量定性分析表”是教师凭借语文学.科知识,测验原理,经过逻辑判断分析测验过程的科学性的表格。

(3)教学情况分析表

序号项目数据简要说明

1全距(R)R=最高分-最低分

2各分数段的百分比

90-100%

80-89%

…………

3全体平均分X

4标准差S

“教学情况分析表”是通过计算有关数据,来分析全班学生达到教学目标情况的表格。

四、各数据的参考值及说明

(一)难度系数

难度系数以0.5为宜,P值越大,题目难度越小;P值越小,题目难度越大。

(二)区分度

区分度﹥0.3,说明题目能较好地区分学生水平。0.2﹤区分度﹤0.29,说明题目尚能区分学生水平,但需要改进。区分度﹤0.19,说明题目需淘汰或进行较大的修改。

(三)全距

反映学生成绩分布的最大范围。

(四)各分数段的百分比

反映学生的分数主要集中在哪一分数段。

(五)全体平均分

说明全体学生的总体水平。

(六)标准差

表示学生的离差程度,标准差越大,说明分数分布越广,学生水平悬殊越大;反之,则分数分布集中,学生差异小。

在测试结果分析表编制过程中,我们可借助上面的参考值及说明,进行计算分析。

(接续上帖。请注意下面引用的例子,使用的测试卷是1995年的了,虽然测试卷的内容,在现在实施课程标准的情况下,不太适合,但作为测试结果分析方法的例子,还是可以的)

实例分析

下面我们结合四年级的一次测验,来具体阐述如何借助这三张表格进行结果分析。(使用教材为上海市S版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语文第七册)

S版第七册第二单元测验卷(1995年10月)

一、听写8%

二、看拼音写字、词8%

三、形近字组词6%

四、按要求将下列词语归类8%

五、修改病句9%

1.自习课上,同学们专心致志地认真做作业。

2.在老师的关心帮助下,李华克服了错误和缺点。

3.广场上五颜六色的红旗迎风飘扬。

六、照样子扩句6%

例:胜利的喜讯传遍了全校。

胜利的喜讯迅速传遍了全校。

1.老师走进教室。

2.白求恩给伤员做手术。

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5%

白求恩十分()地站在手术台旁。他接过助手()过来的镊子,从伤员的腹腔里敏捷地()出一块弹片,()在盘子里。

八、读句子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句义。在正确的答案后面打“√”3%

“我不知道奶奶是笑我傻,还是笑杏儿多”。这句话的意思是:

(1):奶奶是见树上的杏儿结得多,高兴地笑了。()

(2)奶奶见我连杏儿都数不清,笑我傻。()

(3)奶奶见树上杏儿多,我数也数不清,笑了。()

九、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青蛙的眼睛

………………………………

1.从短文中选取合适的词,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 4%

(1)写近义词:惊()吃()

(2)写反义词:动()敏锐()

2.选择带点字(“准”字)的解释,将答案前的数字写在口内。3%

“……而且还能判断什么时候跳起来准能把虫子逮住。”口

(1)正确(4)一定,确实

(2)允许,许可(5)依照、依据

(3)标准、法则

3.辨析下面各句分别是哪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将自然段的序号写在口内。6%青蛙只吃晃动着的苍蝇。第口自然段

青蛙喜欢吃昆虫。第口自然段

青蛙的眼睛非常特殊。第口自然段

4.选择正确答案,在()内打“√”。4%

(1)如果一只活苍蝇停在青蛙面前不动,青蛙能吃到它吗?

能()

不能()

(2)因为青蛙不吃死苍蝇。()

因为青蛙只吃活苍蝇。()

因为青蛙看动的东西很敏锐。()

因为青蛙看静的东西很迟钝。()

十、作文30%

题目:———————————————烧菜

提示:先在横线上填上人物“谁”,如“奶奶”、“爸爸”……等。再按“烧菜前——烧菜时——菜烧好了”三步将烧菜过程写清楚。

要求:写一段250字左右的话。

分析:

1.个别试题质量分析表

(1)通过阅卷,该班学生基础部分出错率最高的是第五题:修改病句。全班44人,答对此题的人数是20。难度系数0.45。

上组答对人数是8,下组答对人数是4,

n=44X0。27=12,区分度为0.33。

某题出错率高一般原因是:

①题目涉及了教材以外的知识

②试题表述不清

③试题对思维的灵活性和精确性要求过高

④学生未掌握学过的知识

此题出错原因我们可以做以下分析:此题虽有一定难度(难度系数为0.45小于0.5),但题目能很好地区分出学生的水平(区分度为0.33),且修改病句是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因此此题出错原因是学生未掌握好这个知识,有待教师在教学中补缺。

(2)阅读部分该班学生出错率最高的是第4小题:选择正确答案。错误情况有五种之多。全班44人,答对此题的人数是28,难度系数为0.64。该题上组答对人数为9,下组答对人数亦是9,n=12,得出区分度为0。

据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此题对学生学习程度而言,是一道很容易的选择题,按理不应出错。但此题的区分度为0,说明此题根本不能区分学生的学习水平。再仔细阅读该题导语部分,我们发现导语就选择的答案数未作明确规定。而第4题第2小题的四句话就每句话本身含义而言都可以打√。因学生理解题意上的偏差,导致最终答案的错误。因此,本题出错原因是试题编制上的问题。

(3)作文部分学生错误现象为四种。44人中;有19名学生未有这种情况,难度系数为0.43,上组答对人数是9;下组为5,n=12,区分度为0.33,说明这个作文题能很好地区分出学生的作文水平,但对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分步将一件事情的过程写清楚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为什么学生写作有困难呢?仔细分析学生出错原因,我们发现学生缺少烧菜的生活经历、经验,平时也缺少观察,因此无法写出烧菜过程,出现胡编乱造现象。

1.S版第七册第二单元测验个别试题质量分析表

题号错误现象例举难度区分度原因分析

基础部分……0.450.33此题有—定难度但能很好

(第5题)地区分学生水平。此知识

修改病句点是本单元教学的内容,因

此出错原因是学生未掌握知识。

阅读部分……0.640此题很容易,但不能区分学

生水平,因此出错原因在于

(第4小题)命题中导语不够明确。

作文部分……0.430.33此题有一定难度,但能很好地

区分学生水平,学生出错原因

是缺少生活经历经验,缺少观

察,建议教师多指导学生观察

生活,命题要注意贴近学生生

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测验质量定性分析表

要完成这张表,我们要依据学到的测验原理,如:测验要求,双向细目表等,对照测验卷,了解测验实施情况后一一加以分析,上例卷分析后可完成此表如下:

某班S版第七册第二单元测验质量定性分析表

序号内容简要说明

1测验内容与双向细目表是否吻合。吻合

2试题难度与长度如何。适宜(学生全部能按时完成试卷)

3试题陈述是否简洁明了。阅读部分第4小题导语不明确

4试题题型是否合适。合适

5试题编排是否适当,印刷是否易读。适当

6试题评分标准是否明确具体。明确具体

7试题有无连环现象。第二题与第七题“腹腔”一词连环

8试题有否知识性,思想性错误。无

3.教学情况分析表

教师可通过教学情况分析表,详尽地了解全班学生在本次测验中所反映的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和学科能力的情况。根据该班学生成馈,对照前面的公式附表,我们可以完成本表如下:表12某班S版第七册第二单元教学情况分析表

序号项 目数据简要说明

1全距R=38全班学生平均成绩较高为88.9,且有34名学生

2各分数段百分比成绩处于82.3(88.9—6.6:82.3) 和95.5

90—10061.4%(88.9+6.6:95.5)之间的范围内,学生水平

80—8931.8%差异不大,说明该班学生基本上达到本单元的

70—794.5%教学目标。

60—692.3%

3全班平均分88.9

4标准差S=6.6

以上的“实例分析”所做的分析,是在测试卷已经做了效度分析,试卷效度高的情况后做的分析,即一分测试卷,要先做效度分析,然后才作其他的计算分析。

1.将参试学生的试卷按分数由高至低排列。

2.将学生参试人数乘以0.27,小数点后四舍五入,取整数n。

3.取n个最高分数,组成上组,再取n个最低分数,组成下组。

4.把该题上组答对人数减去下组答对人数,再除以n。

如:某题要求学生辨识比喻的修辞手法,参试学生总数为58人,n=58X0.27=15.66,取整数16,该题上组答对人数为8,下组答对人数为3,8-3=5,5/16=0.31,得出区分度为0.31。

谁能告诉我这里的上组人数和下组人数是怎么出来的?谢谢了

下面引用由朱伟森在 2006/01/17 11:07am 发表的内容:

1.将参试学生的试卷按分数由高至低排列。

2.将学生参试人数乘以0.27,小数点后四舍五入,取整数n。

3.取n个最高分数,组成上组,再取n个最低分数,组成下组。

4.把该题上组答对人数减去下组答对人数 ...

朱伟森老师:

试题的区分度计算步骤如下。

1.将参试学生的试卷按分数由高至低排列。

2.将学生参试人数乘以0.27,小数点后四舍五入,取整数n。

3.取n个最高分数,组成上组,再取n个最低分数,组成下组。

4.把该题上组答对人数减去下组答对人数,再除以n。

如:某题要求学生辨识比喻的修辞手法,参试学生总数为58人,n=58X0.27=15.66,取整数16,该题上组答对人数为8,下组答对人数为3,8-3=5,5/16=0.31,得出区分度为0.31。一般区分度总在—1和1之间,0为无区分度。区分度大于0.3,说明此题能很好地区分出学生水平。

区分度大于0.2且小于0.29说明此题尚能区分出学生水平,需改进。

试卷分析范文第2篇

一、试卷的结构分析

主要包括:

1.内容结构分析:基本概念和化学原理、元素化合物知识、有机化学知识、化学计算、化学实验等方面的内容比例乃至每一方面的二级结构分析。

2.目标水平结构分析:按照考试大纲所列水平(通常分为知道、理解、应用、综合运用等)种类,分析它们的组成比例并且作内容—水平双向交叉分析。

3.题型结构分析:各类题型的比例分析。

4.分数结构分析:内容—分数和水平—分数的双向交叉分析。

5.难度和时限结构分析:对难度测验作难度分布描述,对速度测验作时限分布描述。

6.试卷特点及横向、纵向比较:就试卷是否符合考试(教学)大纲规定、是否反映化学学科特点和内在联系、符合学生实际水平、合理性、适宜性以及其他特点作出描述和判断。横向比较可以在学校—学校或地区—地区间进行,纵向比较可以在不同学年间进行。

进行结构分析时,分析者要对测验各项目逐一分析和作出判断,因而结构分析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分析者对项目的判断跟编制、设计者不一致的情况经常会发生,对于比较复杂的综合题尤其是这样。为此可以把试卷结构分析结果跟编制试卷的结构设计进行比较。

除了难度结构分析跟答卷情况有关,只有在考试实施之后才能进行外,其他各项分析跟答卷情况无关,在考试实施之前就可以进行,属于试卷的“静态”分析。

二、答卷情况描述

主要包括:

1.成绩分布情况描述:列出频数分布表或频数分布图。

2.统计量描述:列出平均分、标准差、优分率和低分率以及某些因素间的相关系数等数据,还可以进一步作各内容跟其平均得分率、标准差、优分率和低分率的双向交叉分析,各水平层次跟其平均得分率、标准差、优分率和低分率的双向交叉分析,以便从中发现问题。

3.分布形态判断:判断总体分布是正态还是偏态或其它形态。

4.由样本统计量推测总体参数(总体平均成绩、总体标准差等)。

三、试题及解答情况分析

1.题目的内容、水平分析:逐一分析各题的内容、水平和考核意图。

2.题目的难度、区分度、灵敏度、识别度和题目反应分布:具体方法参见文后所附题目分析部分。

四、试卷质量分析

1.试卷的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参见文后所附“试卷的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

2.整卷难度分析。

3.试卷质量评价:就考试目的和试卷内容、结构、形式的合理性、适宜性、有效性和可行性等对试卷作出全面评价。

五、教学分析和教学建议

从得分、失分情况以及某些部分之间的比较、分析,发现教师、学生以及命题等方面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为了使试卷分析全面、可靠和有效地发挥应有作用,试卷分析工作应实行教师分析和学生自我分析结合、“动态”分析和“静态”分析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简明、扼要、有重点地写出试卷分析报告。

附:题目和试卷的统计分析方法

一、常模参照性测验的题目分析

常模参照性测验题目的分析工作,主要是对测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估计题目的难度、区分度,分析答案是否适宜等。

1.难度分析

所谓题目难度是指某一题目的难易程度,通常用答对率P来表示。

一般说来,题目的P值以0.2~0.8为宜。也有人用不通过率Q来表示难度。它们的计算方法如下表所示:

*X高为高分组的该题得分总和,X低为低分组的该题得分总和,H、L分别为该题的最高、最低得分。

P值无等距性,无法对试题之间的难度差异作精确的比较,也不能用于计算平均难度。为了对各题难度作比较,通常要把P转换成标准难度,使之等距化。

值越大,题目难度越大;=13时,题目难度为中等。

运用下表可以方便地由P值直接查得对应的值:

2.区分度分析

题目区分度是指某一题目对被测水平的区分能力。若某题目能使水平较高的被测得较高分、使水平较低的被测得较低分,该题就有较高的区分度。

区分度分析可以采用极端分组法,或者采用相关法。相关法比较复杂,这里从略,不作介绍。在极端分组法中,从总体中分出高分组和低分组(比例均为25%~33%且数值相同),然后计算区分指数D作为区分度的指标,如下表所示:

除了计算方法以外,还可以采用弗拉南根查表法:根据占总人数27%的高分组的答对率和占总体人数27%的低分组的答对率,从专门的表(附表5)中查得题目的区分度。

一般说来,当D<0.20时,题目的区分度太低,必须淘汰或者加以修改;当D≥0.40时,题目的区分度非常好;通常题目的区分度指数D在0.2~0.4之间。题目难度跟题目区分度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难度太大或者太小,都可能使区分度变小;只有难度适中时,才可能有较高的区分度。

3.题目反应分布分析

对于多重选择题等可能有多种答题情况(题目反应)的题型来说,仅仅作难度分析和区分度分析是不够的,还需要分析题目反应分布情况,检查它是否跟预期的反应分布模式符合,从而发现需要修改之处。题目的难度和区分度也可以从反应分布中得到反映。进行题目反应分布分析,先要制作题目反应分布表。下面是该表的示例,表中还列出了有关的分析和判断:

*为答对人数

二、目标参照性测验的题目分析

目标参照性测验题目试测后的分析工作主要是作灵敏度分析和识别度分析,有时也要作题目反应分布分析。

1.灵敏度分析所谓灵敏度是指题目能灵敏地反映教学作用的能力,通常用目标教学前后被测总体的通过率之差来估计。

设目标教学前、后通过试题的被测人数分别为R1、R2,被测总体人数为N,则试题对教学的灵敏度指数S可按下式计算:

当S>0时,试题有效,S越大,试题对教学作用的感受越灵敏;当S≤0时,需要研究是否由教学不当而引起,如非教学不当引起,则可认为试题质量不佳。

2.识别度分析

题目识别度是指某试题能有效地识别达标者的能力,通常用合格者通过本题的百分比跟不合格者通过本题的百分比之差来估计。

设P1和P2分别为合格者和不合格者的本题通过率,则

识别度指标D=P1-P2

识别度指标的最大值为1.0,当D≤0时,该题无预期的识别能力。

题目识别度还可以用被测是否合格跟是否通过本题的φ相关系数来表示。设题目在总人数为N的被测总体中的试测结果如下表所示:

所得φ相关系数需进行检验,方法是:按下式算出φx2

x2=Nφ2

的,其犯错误可能性为0.05。

3.题目反应分布分析

目标参照性测验的题目反应分布分析方法跟常模参照性测验的分析方法相似。通过分析不但可以发现题目中存在的问题,还可以了解被测的错误类型及其分布,具有学习诊断作用。

三、试卷的信度分析

信度表示测量的一致性、稳定性和测量结果的可靠性。测量时的随机误差越小,测量结果就越接近真实值,其信度就越高;样本统计量越是接近总体参数,其信度也越高。

信度常用信度系数rxx表示,其值在0~1之间。若rxx=0,表明实得分数完全由偶然误差决定;若rxx=1,表明实得分数完全不受偶然误差的影响。一般说来,化学学业成绩测验的信度应在0.90以上,甚至达到0.95。

由于Sr和SR难于直接测得,所以rxx通常借助于某些特别方法进行计算。

(一)常模参照测验信度的计算

常模参照测验的信度系数可以用再测法、等价测验法和两半法等方法求得,所得信度系数意义略有不同,分别表示测量的再测稳定性、等价测量稳定性和内在一致性,故又分别称为稳定性系数、等价性系数和内部一致性系数。在化学教学测量中,常用下列方法计算内部一致性系数。

1.两半法,即在一次施测后,把试题分为对等、可比的两半,其内容、预测难度、总分和题数都大致相同;计分时把各被测的两半实得总分分开统计,计算两半间的积差相关系数;

式中,x、y分别为某被测实得的两半总分,N为被测总数。

再将rhh代入下式校正,即可得整卷的信度系数rxx。

采用这一校正公式时,两半的平均数、标准差、项目的组间相关、分布的形态和内容都应相近。否则,整个测验的信度估计rxx将有误差。此时可改用下式计算rxx:

式中,Sa、Sb分别为两半分数的标准差,St为整个测验总分方差,Sd为两半分数之差的标准差。

2.克龙巴赫法

方差。

影响测验信度的因素主要有:

(1)测验长度:测验越长,题量越大,信度越高。

(2)试题难度:当各题难度和平均难度为中等(P=0.25~0.75)时,有利于提高测验的信度。

(3)样本(或总体)大小:样本(或总体)越大,分数分布越广,信度越高。

(4)测验内容的复杂性:测验内容同质性高,信度也高;反之,内容越庞杂,信度就越低。

(5)施测条件的标准化,有利于减小随机误差的影响。

(6)评分的客观性。

(二)目标参照测验信度的计算

复本法:以等价的两份测验对同一被测群体施测,设测验结果的分布情况如下表所示:

四、试卷的效度分析

效度表示测量跟测量目的符合的程度,是测量准确性和有效性的指标。跟测验目的无关的因素影响越小,测验的有效性即效度就越高。

(一)常模参照测验的效标关联效度

在确定常模参照测验的效度时,通常以另一比较符合测量目的的测量结果作为检测效度的参照标准(即效标)。设被测总数为N,x和y分别为被测i的本次测得成绩和效标成绩,则

若已将成绩转换成Z标准分,则

rxy>0时,说明两者相关(正相关),rxy值越大相关程度也越大;rxy=1时表示测量完全反映测量的目的;rxy=0时,表明两组分数完全不相关(零相关)测量结果跟测量目的无关;rxy<0时为负相关,表明一测量得分高者另一测量得分低,测量结果跟测量目的完全相反。一般情况下,化学学业成绩测验的效度应在0.4~0.7之间

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跟实得分数方差比值的大小影响着效度的高低,要提高效度,就必须:

(1)提高测验的信度,减小随机误差的影响。

(2)施测标准化、评分标准化、采用适宜的分数合成方法,减少与测验的目的无关的因素,尽量降低系统误差的影响。题文难于理解、数学计算过于复杂等,均会降低测验的效度。

(3)提高命题质量。试题太少、偏、怪,覆盖面小、编排不当、过难过易等,都会影响效度。

(4)增大样本容量、使之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5)选择可靠(信度高)、符合测量目的的测验作效标。

效度系数也可以视具体情况改用二列相关系数或者点二列相关系数、φ相关系数等来表示。

(二)目标参照测验的效度

目标参照测验要求测量结果的变异最好为零,故不能用变异量来表示其效度。此时,可以通过内容适宜性来确定其效度。

五、试卷难度分析

试卷难度跟试题难度相似,可以用得分率表示:

试卷分析范文第3篇

首先,通过每一次的考试以帮助教师把握好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因为每一次考试都是围绕着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来进行的,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才能好好地去把握好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

其次,通过考试对学生也是相对比较公平的竞争。可以说,在当今教育的时代,对于检验学生是否掌握所学知识以及掌握所学知识的多少,考试还是相对比较公平和公正的,学生机会均等,公平竞争。

最后,通过每一次的考试可以帮助教师提供反馈信息,通过考试,老师可以知道学生哪些知识点还不懂,哪些知识点是比较熟悉的,可以知道我们学生是比较好的掌握了课堂知识点呢,还是半懂不懂的情况,从而调整教学的方方面面,因此,考试就可以给老师提供这么一个全面反馈。

为使试卷讲评有更好的效果,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那么在试卷讲评前让学生试卷自主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因为学生试卷自主分析有下列几点效果。

第一,让学生自主分析试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可以对自己做的试题做个由总到分、由粗到细、由表及里的深入分析,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第二,让学生先自主分析试卷,有利于培养学生及时发现自身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对自己因粗心做错的题目可以先自己重新做过一遍,对自己因不会做而做错的题目再进行思考试做,然后在老师讲评试卷时学生目的性更强了,也知道自己要认真掌握的重难点,积极性会大大提高。

第三,让学生先自主分析试卷是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整合、再应用的过程。让学生先自主分析试卷是学生进一步探讨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提炼数学思想,探寻总结解题规律,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优化思维品质。

既然让学生先自主分析试卷有那么多的优点,为何大部分老师都直接讲评试卷而不让学生先自主分析试卷呢?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里我就谈谈我是如何让学生进行自主分析

试卷:

第一,可先将班级分成几个小组,每组指定一个组长,试卷自主分析就可在小组内进行,每月可进行一次。

第二,老师指导学生对试卷进行总体分析。即引导学生分析试卷的整体结构以及知识点的分布。

第三,老师指导学生在同一题中寻找不同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即一题多解。在八年级的一次考试中,有一道几何证明题,该题虽简单,但解法颇多,我通过这一题引导学生多去寻求不同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如图1、图2,已知ABC中,点D、E在BC上,AB=AC,AD=AE,请说明BD=CE的理由。

解法一:

证明:过点A作AFBC,垂足为F

AB=AC

BF=CF(三线合一),

AD=AE

DF=EF(三线合一)

BF-DF=CF-EF

即BD=CE

解法二:

证明:AB=AC

∠B=∠C

AB=AC,AD=AE

ABE≌ACD

BE=CD

BE-DE=CD-DE,即BD=CE

……

第四,老师指导学生从不同的题型去寻找共同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即多题一解。如,在八年级的一次考试中,有一道几何证明题,该题辅助线虽难想,但辅助线一经想到,可多题一解。

如图3,在正方形ABCD中,点E是BC边上的中点,∠AEP=90°,且EP交正方形外角的平分线CP于点P,交CD于点F,求证:AE=EP。

证明:取AB中点G并连接GE

正方形ABCD

AB=BC,∠B=∠DCH=90°

∠AEF=90°

∠AEF=∠B

∠AEC=∠B+∠BAE,∠AEC=∠AEF+∠FEC

∠BAE=∠FEC

G是AB的中点,E是BC的中点

AG=BG=■,BE=CE=■

AG=CE,BG=BE

∠BGE=45°

∠AGE=180°-∠BGE=135°

CF平分∠DCH

∠FCH=■=45°

∠BCF=180°-∠FCH=135°

∠AGE=∠BCF

AGE≌ECF(ASA)

AE=EP

本题可变形为:如图4,在正方形ABCD中,点E是BC边上的任一点,∠AEP=90°,且EP交正方形外角的平分线CP于点P,交CD于点F,求证:AE=EP。

证明: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AB=BC,∠B=∠FCE=90°

作BG=BE,连接GE,那么AG=EC

BEG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BGE=45°,那么∠AGE=135°

CP平分∠BCD外角=90°

∠DCP=45°

那么∠ECP=∠DCB+∠DCP=90°+45°=135°

∠AGE=∠ECP=135°

∠AEP=90°

那么∠AEB+∠CEP=90°

又∠GAE+∠AEB=90°

∠GAE=∠CEP

AGE≌ECP(ASA)

AE=EP

以上两题辅助线一样,解法一样,解题步骤亦类似,可谓一样通,百样通。

第五,老师指导学生通过对典型题型的思考、探索,拓展类此题型的解法,即举一反三。如在八年级的一次考试中,有一道几何证明题,在原题适当增添条件,从一般到特殊,举一反三,以得到更多的结论,可以考验学生对知识的全面性,把所学知识贯穿

起来。

第六,老师指导学生在错题订正、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举一反三的解题过程中,不断地积累,形成资料,最后以小组的形式展示成果。俗话说人不会总结就不会进步,学生在不断积累和总结的过程也就是不断进步的过程,同时学生在不断积累和总结而形成的资料甚至成果,会让学生有成就感和自豪感,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第七,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总结、点评、提升,抓学生通病与典型错误,抓解法和典型思路,不断要求学生追求“一会,二对,三

提升”。

试卷分析范文第4篇

试卷体现了语言交际性原则,加大了应用能力考查的力度,考查不只停留在对于语言知识的识记与简单再现上,而且考查考学生语言知识的运用能力,即词汇及重要句型所用的语境是否恰当、得体,是否达到准确表达思想的目的。

二、本班现状

由于学生基础相差太大,成绩很不理想。这里不提过多的的历史原因。本班所谓的优秀生学生(各科考试总成绩排在前十名的学生中,只有一人勉强算英语学科的优秀生,一名算得上中等生,其余的基本上在差生行列,各科发展存在严重的不均衡问题。另外一些英语成绩相对不错的学生的各科总成绩却排在全班中下游。这种片刻现象反映了学生能力和学习兴趣的不均衡。在日常教学中经常出现这样令人尴尬的局面,在很多学生一再要求和追问下,不知不觉地就讲到了小学三四年级的内容,很多学生正听得饶有兴趣,常常突然有学生喊起来:“老师你在干什么?”他嫌讲的内容太没必要了。当然学生在考试中出现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英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如,我们的学案虽属新课标规定内容,且难度正常,但学生难以接受。降低难度当然没问题,但短期内学好七八年都没学好的内容是不现实的。而且这毕竟是高中教学,而且将来的考试不会降低标准。可能我们过于注重教学形式,忽视教学效果,词汇教学费力不小但收效甚微,记忆力和理解力是制约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的严重障碍。另外学生知识面狭窄也是一些简单教学内容显得得复杂。

三、改进措施

1.加强写作训练

因为学生普遍缺乏英语句子结构意识,乏英语思维习惯。而英语写作的题材简单,学生基本上可以用初中水平的句型就可以得到大部分分数。这是一个突破口。

2.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能力

尽管很多学生见了阅读文章就头疼,还没开始就已经没有读懂的信心了,但还要象牵着盲人走路那样,边引路、边鼓励,尽量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直到使学生能独自行走。相信这只是时间问题。

3.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继续更好的改进、利用学案,引导学生学习,营造真实、灵活的语言环境,珍惜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学生为主体,提高课堂效率。精选适合学生具体分情况的学习内容和巩固练习。

4.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这一长期目标同时,更注重提高考试成绩,强化机械记忆。

高中英语试卷分析(二)

本次高一英语试题满分100分,试题紧扣教材,符合大纲要求,体现了课程标准的方向,题量适当,难度适中。但是,从本校全体考生答题的情况来看,却不容乐观。高一英语平均分仅为54.8分,最高分91分,最低分10分。这些数据表明我们高一英语教学质量不高,学生基础知识参差不齐。为此,我们必须认真总结经验,找出差距,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改革教学方法,为提高英语教学质量而努力。为了搞好教学工作,我们对试题进行了分析,并简述如下:

本试卷分为听力测试、单项填空、完形填空、阅读理解、写作(其中包括单词填空题)五道大题,下面分大题进行逐题分析与探讨,并结合教学提出建议。

本题虽是学生得分最高的题,但是学生成绩之间的差距很大。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多听地道的标准的英美人士的录音材料,在教学中应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鼓励学生在课堂内外大胆地主动地朗读英语,用英语进行对话,不断地提高学生们的听力水平。

本题学生得分较低,说明不少的学生在基本的语法掌握上还有差距。本试题既注重考查语言形式,也注重考查语义内容,还注重考查语言的运用。学生得分低,说明学生在语言的运用上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在今后教学中,我们要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英语语法知识、词汇知识和较为简单的表达方式,还要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指导学生加强阅读,增加完形填空题的训练。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读短文,了解、掌握文章大意,综合运用所学的词汇、语法知识;要严格要求学生多读课文,读熟课文,增强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四、阅读理解本题满分30分,平均得分15.99,最高分30分,最低分4分,很多学生得分情况不很理想,得分较低,多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较弱,特别是差在推断题和总结概括题上。

阅读理解能力是高中学生学习英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在高考试题中占很大的比重,直接决定最后的成绩。针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较弱的状况,我们要加强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加大阅读量,指导学生多读英语文章,既要精读,又要泛读,逐步地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六、单词填空题。本题既考查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也考查学生对英语单词的运用能力。例如,有很多学生把“证明”翻译成了evidence,说明学生对有些词汇含义没有明确掌握,含糊不清。此题得分率很低,最高分5分,最低分0分,平均分2.01分。针对此情况,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强写作训练。在训练中,加强常用单词和短语的复习巩固,充分利用科学方法记忆单词,加强英语五种简单句句型的反复训练。同时,特别要注意学生在写作中对不同词类的运用,培养学生良好的英文书写习惯和写作习惯。

高中英语试卷分析(三)

总的说来,该套试题体现了以下命题特点和趋势:

一、试卷难度适中,符合新课改要求

命题重视“新材料、新情境”的创设与运用,测试考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考生在英语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都得到了考查。试卷难度适中,体现新课标培养目标,符合新课改要求。

二、突出语言语境运用能力考查

从本套试卷的考查内容看,今年的听力依然平稳,只是最后的一段独白变成了对话,且长度较长,难度有所增加。”以往听力最后一段往往是一段独白,让学生根据独白来判断选择答案,但今年由独白变成了对话,而且时间长,给学生判断带来了难度。这是一个新的变化。但是对于单选题,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变化,考查内容均为平时教学的重点,没有偏题怪题。考查的是最基本的语法知识,只要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就能得分。词汇和语法知识均考查考生在进入情境,理解题干,把握内容基础上对词汇或语法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完形填空是记叙文,文章内容积极向上,弘扬做善事的思想,做题的思路强调在语篇理解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能力;阅读理解部分无论是题材还是体裁都是特点鲜明,考查角度灵活多样,真正考验对书面语言的理解能力;阅读表达题体现了语言的综合性和语境化因素,在实际的语境中考查考生的语言知识,体现所解决问题的真实性、情境性和应用性,能够使学生展示个性发展和思维的多样性与开放性。

三、试卷内容贴近现实,体现生活,时代感强

无论是语法和词汇知识,完形填空、还是阅读理解和阅读表达一直到最后的写作,各部分的选材都能够让人感觉到浓厚的生活气息,时代感非常强。让考生普遍感觉到试题来源于生活,试题在体现生活,答题的过程就是在体验生活。无形当中山东卷也在指引着考生去品味生活,感受生活,扩充生活知识,了解社会背景。能让考生在阅读中受益匪浅。这样的选材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良好的反拨作用。

四、继续发扬主观性,开放性的鲜明特色

今年的阅读表达题的题目与往年的题目有所变化,去掉了查找句子和汉译英两个题目,换成了细节理解,这样实质上增加了难度,要求考生对文章要有更详细的把握,增强了对文章整体掌控的要求。书面表达题目设置非常符合学生的实际,应该说没有什么难度,就是考查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语言写作能力,不至于无话可说,也同时有利于互相分享学习英语的经验和困惑。

具体题型分析和解题技巧点拨:

第一节 语法和词汇

26 35 考查非谓语动词

28 34 考查时态

22 31 交际用语

23 25 27 三大从句的考查。

30 虚拟语气

单选题总体难度比去年要相对简单,题目设置强调在特定的语境中语法和词汇知识的理解和灵活使用,突出了词汇和语法功能的地位。同时语言得体,意境明确,避免了偏长、偏难的句子和词汇,所考查的知识面也很全面,仍然围绕必须的和常考的知识点,如:冠词、交际英语、关连词、名词、形容词、动词时态与语态、三大从句、非谓语动词等的应用。只要具备基本的语法知识,一般都可以得分。

今年的单选题有了一定的变化,那就是没有考查动词和动词短语辨析,只考查了名词形容词,还有就是情态动词,倒装句,特殊句型没有考查,降低了考试难度,对于很多基础相对差的同学是个好事情。今年的单选题多考查了时态题,两个,非谓语动词两个,交际用语两个。如:

21. when you are done with the book, just give it to Lucy orHelen or _________.

A. whoever B.wherever C.whatever D. however

解析: A 此题考查特殊疑问词+ever的用法,只要考生读懂句子的意思就可以作对,做题方法,都有ever,所以不用考虑ever, 只要考虑意思。

所以从这些可以看出考查的点降低了难度。不再考查难点语法结合句型,弱化了语法学习,这对我们以后的英语教学有很大的启示。

第二节 完形填空

本次完形填空题基本延续传统的体裁,以记叙为主,议论为辅,文章没有生词,内容积极向上,文章大意是一对夫妻帮助无家可归的人,他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这些人,因此也感动了社会的其他团体参与进来,主要表达了为了社会奉献自己的一份爱心,用自己的爱心和行动来改变这个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些道理对我们考生是很有教育和启发意义。对我们未来英语教学的方向有很大的指导价值,启示我们在以后的英语教学中没必要搞的太难,太复杂,抓基础,重实用。学会如何运用英语理解和驾驭篇章的能力。

第三部分 阅读理解

阅读部分继续保持较大的阅读量,充分体现语言的交际运用功能

总体来说,今年高考英语试题继续保持了较大的阅读量。保持较大的阅读量既对考查学生的语言能力、理解能力、提取和处理信息能力有益又对体现语言的交际运用功能有益。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阅读理解试题中没有偏、怪、难的词汇,某种意义上说是降低了难度,只要考生认真仔细地审题和判断,应该可以取得高分。

第四部分 书面表达

试卷分析范文第5篇

关键词:试卷分析课 讨论 交流 学生发展

新一轮课程改革促进我们努力改善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而“试卷分析”课的研究却很少有人问津。做了十多年的教师,也有了很多次试卷分析的经历,也在不断的反思和总结;初做教师时,对试卷分析不够重视,就是对整张试卷的每道题讲解一下,没有进行针对性分析,也没有进行归纳和总结,事实证明那样的试卷分析没有多大意义,对学生起不到启示与点拨作用,对教学也没起到多大的帮助。

教学有效性必须要在教和学的双方都有效的情况下才能够实现。教师必须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因此,对怎样引领学生能够轻松、愉快和高效的上好试卷分析课,来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值得思考。现在就自己的两节试卷分析课对比分析体会颇深。

一、两节试卷分析课比较分析

试卷分析课1:【教学内容:2012年九年级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科学试卷执教班级:九(2)】

上课开始,我让学生拿出该份试卷。依照往常的习惯,我认为从改试卷过程中发现错误比较多的几道题先拿出来详细分析,然后依次从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分析计算题逐题进行校对答案,少数学生也就应和着回答。其中学生得分不高的3道实验探究题和计算题让6位学生上黑板展示写出他们的答案,并逐一加以指点,其余的题我就逐个校对简单讲解,多数学生都听之任之,无精打采。就这样随着铃声的响起,一份试卷也分析好了。

该节试卷分析课,在教学策略上教师采用边讲学生边答,一方面学生知道了答案,改正了错误,另一方面也能重点解决学生做题中遇到的难题,解除他们的疑惑,但是存在明显的弊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被迫不停的做笔记,教师为课堂的主角,学生是听众。教师采用对对答案,就题论题,只注重分析失误原因。这节课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忽视了师生情感交流,忽视了学生思维训练过程。这样一来,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参与意识淡漠,难以达到学习兴奋点,难以形成良好的学习策略和思维能力,难以达到新课程所提倡的理念,即“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应该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也难以达到新课标所提出的使学生“具有较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较强的评价自己学习效果、总结有效学习方法的能力”的要求。

基于这一节课的分析,我想了很多很多,在试卷分析课中能否改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呢?在试卷分析课中教师该如何发挥主导作用?于是我尝试着一种更加开放的方式,放开手,让学生自己走。

试卷分析课2:【教学内容:2012年九年级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科学试卷执教班级:九(6)】

在这节课上,我首先宣布:“今天这节课的试卷分析我们换一种方式――让你们自己先订正,再通过讨论分析解决自己试卷中的错误,同时为知识点查漏补缺。”学生们习惯了我平时的分析方式,对我今天的话有点意外。“现在开始大家自由组合,找自己喜欢的学习伙伴,每组成员不超过6人。”很快50人就被分成9组,乍一看,优秀生与优秀生坐一块,学困生与学困生坐一块。几个同学围在一起你看我,我看你,不知该从哪里下手。看出他们的心思,我就趁此机会适当引导了:“我们这是一次尝试,由各组自己定,从选择题开始分析也行,从简答题开始分析也行。但有一点得提醒你们,小组中推选一名组长,负责小组管理,成员间要互相帮助,和睦相处,积极参与讨论,遇到小组也解决不了的,可以寻求老师的帮助!好,开始吧!”

“是C”,“是D,应该是先盖上盖玻片再进行染色,不信问老师!”教室里的讨论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我一边走入优秀生小组看看,将小组中的问题分歧化解,一边面带微笑走入学困生小组加以指导,真可谓是近距离的弯着腰指导!没过多久,我竟然发现,平时从未向老师请教题目的学困生们居然频频地高举着手,而且是同组的全体成员一起高举着手,向老师请教不懂的题目,举手的学生一拨又一拨,那个热情劲真可谓热火朝天!此时优秀生小组也正为一些题争论不休,比如:选择题13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汶川大地震是由于地壳变动而造成的

B.我国的农历是一种阴阳历

C.种类繁多的生物也会促使岩石变为土壤

D.温州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冬暖夏凉

受主观意识影响学生们在B与C之间分析各自的理由,之后小组成员们自以为成功解决了这道难题,都沉静在沾沾自喜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后,我就决定最后留十分钟,将学生讨论中提问较多的和共同犯错的题目再现,对于非共同问题,看其他组能否解决;若能解决,则由解决组推荐一人分析讲解;若不能解决,则有教师进行分析点拨。一堂课在讨论和争论中结束了,还有学生跑过来问:“下次有这样的机会吗?我们都喜欢这样讨论!”

该节试卷分析课我不是把试卷的内容简单地讲解一遍,而是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通过生生讨论、生生争论、请教老师等来解决试卷中的疑难知识。两节课比较,试卷分析课2能很好地体现新课程所倡导的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学生发展。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试卷分析课2中,打破试卷的条框束缚,不拘一格地将试卷分析大胆、充分地让学生们自己支配。并以自学(自我订正试卷)――互学(讨论交流)――督学(老师督促学困学生、适当点拨好生、帮助解析疑难)――验学(检验学习效果)链接起来的试卷分析结构模式,整节课以互学(讨论交流)为主,深受学生的欢迎。

(二)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学生切身感受到试卷分析也快乐

试卷分析课2课堂秩序可能乱了一点,但对学生来说,他们的心态开放,他们的讨论情绪高昂,极大地调动了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出极大的潜力。不仅使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而且使学生在试卷分析过程中真正体验到了付出的艰辛和成功的快乐。

(三)学困生学习欲望得到升华

试卷分析课2安排了小组讨论,为人人参与讨论提供了机会,同时,开展生生互评,使学困生所掌握知识和能力的不足得到充分展示,利用学生表现欲强的特点,调动了学困生的学习欲望。课堂上学困生讨论积极,学习开始活跃,学困生的表现出乎老师的意外,实在让人惊喜。小组学习不仅使学困生找到自己的舞台,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同时也增强了自信心,对以后的学习有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试卷分析课2不仅仅表现在课堂形式方面,更重要的是全体学生真真实实地参与了讨论交流,使得知识得到巩固、学习情绪得到升华。

二、试卷分析课今后的路该怎么走

在新课程的教学中,一堂试卷分析课究竟需要怎样的教学过程,并不是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能够完全了如指掌的。要上好试卷分析课,教师要遵循学生认知的路径、思维的张弛和情感的波澜,并利用自己的教学机智随时调整教学环节和思路外,同时要向三个目标努力:一是建构学生自己的课堂;二是调节好严肃与嬉闹的关系;三是处理好学生学习主体与教师主导地位。

(一)建构学生自己的课堂,结果自然深刻得多,有效得多

学生的能力是不可低估的,只要教师大胆地放手,真正将试卷分析课还给学生,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使教师从试卷分析课的主宰者走向教学的帮助者,并且教师可以根据试卷分析的需要,在更加广阔的教学空间里采用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适时地点拨与鼓励,学生会不断地给我们以惊喜。

学习是学生对知识自主地建构的过程。学生的亲身经验、不同学生经验的差异,以及对经验的理解的差异都影响试卷分析中建构知识意义的重要因素。试卷分析课中不断改进先前的同组学生间为同组学生间、不同小组间、师生间的讨论和交流,通过这特定的情景,学生在试卷分析过程中将试卷内容内化后,经过亲身经历而获得的内在的反应或内心感受的过程,其结果自然深刻得多,有效得多。

(二)调节好严肃与嬉闹的关系,使试卷分析教学从表面走向实质

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课堂,必然是教师在围绕学生发展的基础上,充分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与一般的课堂教学相比,试卷分析课最大的特点是比较活泼自由,容易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热情,但这种特点也容易被另一种倾向――散漫无序、纯粹的废话所掩盖,那如何有效地调节好严肃与嬉闹的关系,也就首先摆在我们面前。

1.在课中要调节好学生的情绪状态。教师在把握严肃与嬉闹转换中,让学生适当小声讨论,相互交流有助于学生启发思维与欢乐情绪相融合,形成一个寓教于乐的氛围,有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由被动学变为主动学。对个别学生或小组有独到的见解,或出现创新思维火花时,能及时给以鼓励和支持,才不会使学生的讨论停留在表面的嬉闹上,以便更好地激发其继续交流的兴趣和积极性。

2.在试卷分析课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当学生在小组开展试卷分析讨论时,在许多情况下,单由学生的讨论难以得到正确的答案,这就需要教师就有必要用自己的智慧和经验给予应有的指导,教师要及时介入学生的讨论,才将学生的讨论引向深入,才不会使学生的讨论停留在表面的嬉闹上。时间允许的话对学生的讲解,进行讲评、表扬、点拨、启发,尽可能使他们感觉到“付出总有回报”,使每个学生都能为既定目标的实现尽心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三)处理好学生学习主体与教师主导地位,做到互利双赢

新课程强调教师应成为课堂有效管理者,表明教师在学习指导上的得体与贴切,会对学生有效的学习起到积极的作用。其实,之后的试卷分析课我也尝试着小组成员按照好生与学困生搭配,结果出现学困生在小组中显得很拘束,不敢发言,怕问的问题被其他同学嘲笑,显得自信心不足,讨论氛围远远不如之前的试卷分析课。

回头看看之前的试卷分析课中的组合,在此基础上再放宽政策,增加组与组间的交流。从课后反馈发现,这样的试卷分析课效果非常理想,使学生从心理上产生主动学习的要求,试卷分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由学生提出、疑问由学生解决、知识点让学生概括、过程让学生参与、教学让学生评判、主题让学生升华。教师使自己真正地成为学生感悟情境的引导者、学生精思善问的指导者、学生释疑解惑的辅导者、学生评判自我的诱导者,使学生真正成为试卷分析课堂的主人,真正做到教师与学生互利双赢,真正提高试卷分析效率。

这种试卷分析课无论对学生还是对教师来说都是一个比较新鲜的讨论课。总而言之,试卷分析课要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要在实践中培养浓厚的教学兴趣,精心设计教法,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业务素质。

参考文献:

1.《中学科学新课程课堂教学案例》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

2.《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