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田园诗

小学田园诗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田园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田园诗

小学田园诗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田园式 英语教学 农村小学 教学片段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4-0079-02

1 引言

对目前国内各种版本的小学英语教材内容进行分析发现农村题材教学内容较少,而城市题材的教学内容较为丰富。城市小学生学习了单词“hamburg”后(语言输入),很容易把

McDonald里的汉堡实物与之联系,从而课堂的教学在实际生活中得到强化(语言输出)。由于生活条件的限制,农村小学生只能根据教材上的汉堡图片进行想象,在生活中无法接触或看到实物,从而导致语言的输出通道受阻。如果我们把农村广阔的田野作为教学场地,各种各样农村小学生熟悉的农作物、蔬菜、水果作为农村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农村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强化其语言的输入与输出。广大农村小学相比城市小学更有条件实现这一教学模式,即“田园式教学”模式。

2 田园式英语教学

田园式英语教学是指把农村小学英语教学课堂迁移至学校附近的广阔田野、果园、菜地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通过教师带领学生在熟悉的田园情景下组织相应教学活动(参观果园、菜地、田间劳动等),在活动过程中嵌入英语教学内容,把日常生活熟悉的感知与对应的英语知识联系起来。农村常见的农作物、蔬菜、瓜果通过田野里的实物进行展示,利用人右脑对于实物感知和快速反映的功能,自然建立实物与英语单词之间的直接联系。该情境下组织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将形成自然的互动,相应的诸多教学要素(单词、短语、语法、文化常识等)也可以顺利嵌入其中。选择农村小学生经常在日常生活中反复经历的场景(到菜地摘菜、在果园摘果、田间劳动)作为田园教学场景,通过身临其境的英语学习和互动后,其语言将得到反复的强化和输出。

3 田园式英语教学的理论基础

3.1克拉申的语言输入假说

美国著名应用语言学家斯蒂芬・克拉申(Stephen D.

Krashen),提出“语言环境对语言的学习起到最重要的作用。”[2]他认为认为语言习得是人脑思维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创造更多的语言习得环境,将语言“学得”逐渐转化为“习得”,让学生在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中领会语言规律及交际功能,在大量接触实物与语言以及互动的过程中自然习得语言规律。只有在学生有了充足的语言基础后,才能实现语言的自然输出。[3]

3.2儿童认知发展理论

小学阶段儿童思维是处在以表现思维为主的阶段,他们通过自己的视觉、听觉这些感官来接触事物,在大脑皮层上留下所感知的外界事物的感性形象,再逐渐向抽象思维阶段过度。小学阶段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尚不完善,他们的认知活动容易受情绪状态的影响,因此其行为具有明显的情绪色彩。他们比较容易被一些新异刺激所吸引,表现出一种兴奋的状态。[4]

4 田园式教学过程

以下示例是四川省眉山市高家镇中心小学六年级的一次英语秋季支教的实录,该校学生一直使用人教版小学英语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以下简称PEP教材),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较差,学校周围有很多农田。此次教学选择的路线是大部分学生放学回家后要经过的一条路线,在行进过程中对各种农作物进行参观,同时进行英文的互动交流,其目的是通过学生熟悉的实际场景建立英语词汇与实物的直接关联,并同时嵌入其它教学内容要素,其教学片段记录与分析如下:

4.1准备工作

(1)教师对参观路线预进行预先熟悉和评估,排除安全隐患,保证学生个人安全。

(2)教师对现有学生进行分组,保证其在室外课堂教学中的秩序。

(3)教师对本次室外教学过程中将要讲解的农作物词汇和对话中可能用到的短语进行预先归纳总结,特别是农村中常见的农作物、蔬菜、水果,但英语教科书很少提及的词汇,如:石榴(pomegranate),红薯(sweet potatoes),苦瓜(bitter melon),柿子(persimmon)等,做到备课充分。

(4)教师预先在室内课堂讲解室外课堂对话中可能出现的短语或单词,让学生掌握其初步含义,同时准备好室外教学中可能用到的道具。

4.2田园式英语教学片段与分析

教学片段(1):早晨教师带领学生排队走出校门,进入学校后面的乡间小路,大家边走边唱《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穿过一片麦地,大家停站在麦地间的小路上。

T:What’s this on your left?

Ss:En....en...小麦(学生没有学过小麦这个单词,用中文回答。)

T:It’s wheat. Look at this,(教师拿出准备好的馒头),what’s this?

Ss:En....en...it’s bread.

T:No,(教师微笑)it’s steamed bread.

Ss:Yeah!S-t-ea-m-ed bread!Steamed bread!

T:面包是烤出来的,馒头是蒸出来的,baked bread! steamed bread!What steamed bread is made from?

小学田园诗范文第2篇

为了使学生树立“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成长理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的健康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我校的大课间、阳光体育活动开展的丰富多彩,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以下考核评价制度。

一、活动的实施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教师讲授、指导为辅。让学生多练、多动,多给学生以尽可能多的时间与想象空间。

2、学生在“自选”科目时,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意愿,项目确定后按各自选择组织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教学内容、方法应以学生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以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应用,及时对教学内容和形式进行调整,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4、充分挖掘体育、艺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发挥学校、社会和社区的功能,走学校、社会和社区相结合的教育之路,解决个别项目由于师资不足而无法开展的问题。同时,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管理,以便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5、文体活动的实施与教科研工作、假日活动紧密结合,前者为载体,后者为训练提供条件。文体活动是学校体育与艺术课程的组成部分,教师在制定水平、年度、学期教学计划时要给予充分考虑,要根据运动水平等级和艺术能力目标,合理安排有关内容和足够的课时。要体现教学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宽适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和教学评价的主体性。

6、班主任是文体活动的组织实施者之一。班主任积极配好学校文体活动整体工作的开展,将文体活动作为班级一项重要工作,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加强学生文体活动档案资料的整理,为评价学生提供真实、完整的数据。支持专业教师的教学工作和活动的开展,班主任也应提高体育、艺术的修养,提高文体活动的管理水平。

7、体育、艺术教师是文体活动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要加强理论学习,改进教学办法,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正确指导其训练,为终身受益打好基础。

二、大课间活动的巡视和检查制度

1、在管理上我们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实施"扬长"教育,以情感教育为突破口。

2、在正面教育的前提下,多给学生以表扬和鼓励。

3、坚持从严管理,确实做到严中有爱,严中有章,严中有信,严中有度。

4、嘴勤--勤说勤问勤提醒;眼勤--勤看看勤观察;腿勤--勤走动勤转转。

5、加强巡视和检查,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看到老师,消除不安全因素和不安全隐患。

6、加强巡视和检查,经常对学生进行点播,给学生以警示。

7、大队部负责检查。学校大队部的值班队员负责全面的检查,检查班级人数,教师指导情况和活动质量。

三、活动的教学评价

1、对学生评价

每学年评定一次。

(1)文体活动技能评定以本人现场表演、创作和测试等方式进行。美术类还应按标准规定数量的作品进行评定。

(2)对学生评定的登记分为:优秀、良好、及格。

(3)对学生的评定由学校组织实施。

2、对教师(班主任、专业教师)评价

(1)教师从教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学生考勤记录。

(2)有完整、真实的学生文体活动情况档案资料,并指导学生保存好自己的作品。

(3)教师应按学校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课时与教学目标。

(4)学校通过对教师听课、查阅教学资料、访问等形式,每学期对教师进行考核,并记入教师业务档案。

(5)教师履行工作职责情况综合评价。

四、注意事项

1、制定学校大课间活动和文体活动方案,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做到时间、场地、内容、学生和指导老师五落实。

2、成立领导小组。组长:仇乃运,副组长:赵亚楠,组员:各班班主任。

3、落实责任制。

小学田园诗范文第3篇

在高职院校发展过程中,随着教学观念的不断改革,教学的模式也处于不断创新过程中,当前最新应用的教学模式就是研究性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更加注重的是教学的理念,要正好符合当前高职院校发展田径技术教学的特点。

一、互动式研究性田径教学

(一)研究性田径教学的互动模式

对于研究性田径教学的互动模式,主要有三种:(1)共振式,这种共振式的互动模式主要的教学主体是教师,在教授课程的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更多的互动以及相互之间交流的机会,同时也更多地去鼓励学生敢于提出教学相关的问题,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进行有效地培养。同时,在课程结束之后,学生和教师之间也存在比较多的互动和交流,更好地教学习氛围营造得更加和谐,在课后可以更好地巩固着课程教授的知识点,这样促进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关系发展,有效地将田径知识的学习效率提高。(2)活动式,在教学过程中开展有意义的活动,将学生们分组,以分开的小组作为评教单位进行评教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以及促进学生之家的互动和交流,也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3)主体式,在平常教授田径课程的过程中,让学生轮流换着成为课程的主体,轮换制地成为教师,让学生拥有足够的提升空间。尤其在这个主体式教学过程中,学生也学会自主备课,完成上课以及下课等工作流程,长期坚持下去能够有效地让学生技能得到提升以及更好地掌握着田径相关的知识点。

(二)互动式研究性田径教学方法分析

对于互动式研究性田径教学方法,也主要有:(1)小课题研究法,通过分组进行小课题研究讨论,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研究精神;(2)比较分析法,在对不同的课题以及问题分析过程中,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发展特点,同时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着学习的正确方法。(3)主题讨论法,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主题选定,在进行不同主题讨论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状况进行结合。(4)问题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只有不断地提出问题以及解决好问题,才能够更好地解决相关的课题,有效地促进学生掌握解题能力。(5)直观教学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借助新媒体进行教学,通过新媒体将教学知识点在视频或者是录像中展示出来,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

二、高职院校互动式研究型田径技术教学效能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高职院校互动式研究型田径技术教学,对于技术相关问题的回答,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思维来回答,思维不会受到任何的限制,尤其不会局限于教师教学中的结论或是教材知识点,可以结合自身的理解来表达独特的观点。在解答相关的技术问题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对学生学习能力以及掌握教学知识的程度来设置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知识掌握情况来更好地提高学习的效果,也更加容易掌握全新的技术方法,从侧面更加容易将技术的经济性以及时效性体现出来。同时,要更加说明在高职院校田径技术教学过程中应用互动式研究型,可以对学生的创新技能以及思维活跃性进行有效地锻炼。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高职院校互动式研究型田径技术教学过程中,大多数的学生都能够感受到自身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在掌握技术以及学习新技术的过程中,也会更多地去寻找好的方法提升学习以及掌握的效果。同时,要更加说明在高职院校田径技术教学过程中应用互动式研究型,可以对学生思考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行有效地锻炼,也能够提升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有效地让学生的技术水平以及身体素质得到更好的发展

在互动式研究性教学过程中,学生也会更加主动地身体素质锻炼之中,这样的身体素质锻炼效果很好,学生的各项素质检测成绩也得到明显的提高。同时,要更加说明在高职院校田径技术教学过程中应用互动式研究型,可以有效地让学生的技术水平以及身体素质得到更好的发展。

小学田园诗范文第4篇

关键词:师范 天文 教学

中图分类号:Pl-4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5.03.135

天文学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球科学并列为六大基础自然学科。天文学从其诞生之初起就为人类社会提供定位、时间和历法等服务。时至今日,天文学理论已发展成为含天体测量学、天体力学和天体物理学三大分支的完整学科体系,天文学的应用已经渐拓展到人类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中国现行的天文普及教育尚未形成完整体系,零散的天文学内容通常归并人中小学的《地理》或《科学》课程中,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大众天文知识的缺乏正在从教育体制问题衍生成社会问题。建立大众正确的宇宙观和世界观,是现实生活的需要,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高等院校师范生是基层科学普及工作的主要参与者和实施者,科学教育和地理教育的专业师范生成为基层天文学普及师资的主要来源,提高相关专业高校师范生的天文学素养成为天文普及教育工作的当务之急。然而,传统强调数理基础和观测实践的天文教学,面临着专业师资缺乏和仪器简陋等诸多现实问题,影响了天文学的教学和普及效果。笔者通过长期面向不同层次师范生的基础天文学教学实践,系统探讨了师范院校基础天文学的教学和普及经验,为区域科普天文教育人才的培养和中小学天文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1 整合资源和营造氛围

天文学是研究宇宙的学科,而肉眼看到的宇宙是极其有限的,所以天文学从某种程度上是基于“望远镜”的科学。国际天文热唤醒了人们的天文热情,也引发了网络和现实天文教学资源的大爆发。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多媒体课件设计和制作是开展天文科普教学的首选方法,多媒体手段通过图片、动画、音频和视频等形式可真实再现望远镜里的宇宙,从而缩短学生与天体之间的距离感,但多媒体手段是对宇宙空间的简化和抽象,与现实的宇宙尚存在距离。而综合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和空间观测技术最新成果的计算机和手机星空模拟软件( Stellarium,StarryNight,SkyView)通过虚拟的三维数字宇宙,更是为基础天文学教学提供了一个综合性的全天候的虚拟教学平台。学生学习过程中仿佛置身于真实的天空之下,根据需要演示即时即地的天文现象,并通过随时更新的天体数据库了解目标天体的基本特征。基于星空模拟软件的基础天文学教学突破传统的“先讲授后演示”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在现实中学习,在现实中应用,减少不必要的教学环节,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更重要的是切实提高了学生对于天文学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应用能力,特别适合于基础天文教学,值得普及和推广。

2 热点导入和激发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基础天文学教学的首要环节。国际盛行的天文热使天文现象和天文事件常常见诸于报端,大众对基本天文概念似乎都已耳熟能详,但对于基本概念背后的天文学原理却不得而知。教师应即时抓住学生这种基于有限的感性认识而引发的求知欲望,结合近期天文热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导人理论课程内容,使学生的学习从零散转向系统,从感性到理性,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索,这种教学模式符合人的心理认知规律,也符合建构主义的教学理念。如讲授“太阳系”时,可结合狮子座流星雨、火星探测、冥王星的归属等太阳系的相关科学问题等;而讲授“地月系”时,可结合日月食和月球探测等;讲授“星空区划”时,可结合国际星空区划中的“星座神话”和中国星空区划中的“星官”和“分野”制度等。从而使学生从天文现象人手,自觉迈人天文学习的殿堂。

3 侧重过程和注重类比

现代天文学包括天体测量学、天体力学和天体物理学三大学科分支,而这也代表了天体研究由浅人深的三个层次,不同尺度天体由于观测条件的差异研究程度自然也不尽相同,反映在天文学教材上不同尺度天体介绍的详略不同。但传统天文学教材对此并未说明,从而使初涉天文的学生往往对这种相对凌乱的知识体系准备不足,对课程的重难点也把握不准,深陷于海量的天体数据和轨道参数等天体测量学特征,无暇顾及测量学特征背后的天体力学和天体物理学原理。鉴于此,面向非天文专业学生的基础天文学教学应强调面向天体运动过程的原理解释和现实意义,测量学内容作为天体静态特征可随时查阅。此外,宇宙是不同天体系统形成的自组织结构,不同尺度天体的形成、分类和演化具有类似的特征。实际天文学教学中在从宏观到微观讲授天体系统时,应注意教学内容前后的逻辑性和类似性,以点带面,合理分配学时。如宇宙的演化、星系的演化、恒星演化、太阳系的演化的教学;再如星团的分类、星系的分类、星云的分类等内容均可实现类比,不仅有效提高了理论课堂的教学效果,增强了学生对于天文学原理的迁移能力,而且可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更为重要的天文学应用的教学中。

4 仪器演示和数字模拟

天文学相对抽象的理论内容需要学生有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敏锐的逻辑思维能力,而初涉天文的学生的宇宙框架尚未完全建立,实际教学通常配合配备相当数量的天文演示仪器辅助理论教学,加深学生对天文学原理的理解和认识。常用天文演示仪器有天象仪、天球仪、三球仪、电子活动星图等等。值得注意的是,考虑到地区天文发展水平的差异,天文演示仪器的选用在经济条件有限的前提下应尽量小型化、便携化、自制化、数字化和拟人化,在保障课堂演示效果的同时,有效降低教学成本,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有机会自己重复实验过程,便于课后巩固和复习,也利于天文学的普及和推广。近年来数字星空模拟软件的成熟为这种教学思路提供的契机,该类软件可集中展现天体周日视运动、周年视运动、四季星空、日月食、行星凌日、五星连珠、彗星回归和流星雨等诸多天文演示功能,从而在有多媒体教学条件的课堂中成为最佳的教学和实验平台,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5 角色扮演和时空对应

天文学的基础教学通常不可避免的涉及到基本概念的识记和理解,也成为天文科普教学中常见的门槛。例如,星空区划是是科普天文教学的重点,但其中涉及的全天88星座的记忆是实际教学中的难点,也是学生识别四季星空的基础。实际教学中,教师按照传统方法根据当地星空的可视情况对多星座进行简化的同时,可将特定星座的名称和相对位置与学生的姓名和籍贯的地理位置逐个对应起来,每个学生扮演一个星座,地球表面的学生籍贯的相对位置也对应星座在天球上的相对位置,而且教学时也要求“对号入座”,保持彼此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从而使教学过程中的每一次“点名”和“落座”都成为星空区划知识的复习巩固。更重要是,在课时有限的前提下,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从抽象晦涩的天文学理论中解脱出来,在轻松的氛围中到达满意的学习效果。

6 来源现实回归现实

天文学是来源于现实的科学,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而面向非天文专业师范生的基础天文学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将有限的天文知识运用到学生自己的专业和社会实践中。理论课程讲授要从现实出发,最后又回到现实。引导学生从天文现象的感性认识出发,探讨的天文现象背后的基本原理,了解研究这些基本原理涉及的基本方法,进行总结归纳分类,然而再推而广之。实际教学中,可针对学生不同的知识背景设计不同专题应用内容,如面向文科生的“天文年代学”教学,面向理科生的“天文气候学”、“天体物理学”等专题。这种面向现实的基本教学理念应渗透到天文学基本原理和方法的教学环节中,减少不必要的中间教学环节,切实提高学生对天文学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实际应用能力,而且为自己将来的教学和科普奠定基础。

21世纪以来,以载人航天和空间探测为主题的天文热开始在全球盛行,现代天文学进展和各种天文现象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大众关注,良好的社会氛围为我们开展天文科普工作提供了契机。高等师范院校是区域天文科普教育的中心,提高科普天文教育人才的培养质量,促进地方天文科普事业的发展,是区域高等师范院校应履行的社会责任。高等师范院校应充分整合天文教学资源,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并结合丰富的天文实践,使高质量的天文科普教育通过高校辐射到基层中小学,从而使天文学真正从书本回归社会。

参考文献:

【1】胡中为,萧耐园.天文学教程(第二版)上册【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余明.简明天文学教程(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金祖孟,陈自悟.地球概论(第三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4】朱慈.天文学教程(第二版)下册【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苏宜.天文学新概论(第三版)【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6】胡中为.普通天文学【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

【7】刘学富.基础天文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8】袁启荣.高校天文选修课教学实践中的困难和挑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233-235.

【9】王志刚,王庆禄.如何在理论力学课中加强天文教学【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255-257.

【10】毕雄伟,朱肇瑞,张雄.云南师范大学天文学教育的发展与展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249-251.【11】孙艳春.天文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改革和全校天文公选课的设想【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241-243.

【12】苏宜.以人为本说理而不说教学生评书不为应试为修身【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252-254.

【13】张燕平,杨静,杜升云,刘学富,张同杰.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天文教育中的应用――天文教学系列软件“探索宇宙”简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297-299.

小学田园诗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无锡市大专院校 “学生每天体系活动1小时” 影响因素

一、引言

世纪之交,热点纷呈,体育已成为社会生活的热点,然而当一批批大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走向生活,接受时代挑战和社会检验时,我们困惑地发现:他们的素质结构是那么脆弱,那么不健全。所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落实保证每天体育活动时间的意见非常重要。下面我就每天体育活动不足1小时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关措施,以期为后来者提供参考依据。

二、研究对象及方法

1.研究对象

无锡市大专院校: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无锡商业技术学院,无锡信息技术学院。

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调查问卷法、综合分析法。

3.调查问卷法

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50份,回收率83.3%。问卷内容包括:早操、课间休息、课外活动、上体育课情况等。

4.文献资料调查法

利用文献和网络技术查阅有关大学生正常体育活动情况,明确研究目的和范畴。

5.综合分析法

根据统计结果进行分类综合来说明三个主要原因。

三、结果与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可归纳分类为三种主要原因:一是对体育活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二是对体育锻炼缺乏强有力的制度保证;三是体育活动缺乏吸引力。学生往往屈于家庭、社会、学校的学习压力,从小就没有养成锻炼的好习惯,总认为学生的全部任务就是学习。学校领导也不重视,过于轻视学生的身体健康,家长也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根本很少关心孩子的体育活动,甚至反对孩子锻炼。整个社会对体育比较歧视。

1.对体育活动重要性认识不足

在九项对体育活动认识重要性调查中,数据统计归纳占55.6%,主要有三类:学生自身认识不足,学校认识不足,家长认识不足。因此,学校领导没有重视体育锻炼和认真推行素质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学生自身认识不足,家长和社会对体育更不关心,认为体育可有可无。

2.对落实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的原因

学校领导对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的重视程度不够,加上“学校、社区、家庭”重视程度不一,造成学生的运动素质下降,从小就缺乏体育锻炼意识。学生往往认为活动就是玩,玩就是浪费时间。其实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劳逸结合,所以有良好的身体才是长期健康工作的前提,素质教育不能纸上谈兵,要落实到处,始终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加强体育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广大学校领导要认真落实学生每天体育活动1小时。

3.体育活动对学生缺乏吸引力

对体育不感兴趣的学生约占总数的67.6%。究其原因:体育活动太单调,一些活动游戏太陈旧,没有创新,老师上课也缺乏激情,内容不新颖。还有的学校硬件跟不上,想玩的没有,或太少而不够,教师的业务水平比较差,缺乏吸引学生的魅力。

4.学校体育对学生缺乏足够吸引力的原因

学校体育模式死板,缺乏创新;教师业务能力较差,水平参差不齐,老年化严重,缺乏青春活力;学校条件有限,阻碍教师的创新思维。教师要针对自身的组织能力较差,教学内容呆板,教学不灵活等劣势,摒弃以“竞技为中心”的模式,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根据学生的兴趣设计教学目标、内容,多组织学生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逐渐培养学生的运动意识。

5.落实“学生每天体育活动1小时”要求措施

(1)要把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作为一项全局性的教育工作来抓。

必须把落实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的工作,提高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思想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来认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必须依法行政,本着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全面负责的精神,把落实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作为一项全局性的工作来抓。要把学生的健康状况作为衡量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评价指标。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齐心协力,共同做好这项工作。

(2)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首先要做到时间落实。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首先要根据教育部门有关规定开足体育课时。在开足和上好体育课的同时,具体安排好早操及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并排入课表,保证学生每天用于体育活动的时间不少于60分钟,任何部门、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得以任何理由挤占学生的锻炼时间。大课间体育活动是落实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的重要形式,值得学校大力推广。

(3)加强对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的管理。

各级教育部门行政部门的主管领导与学校校长,为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的第一责任人。学校应该建立以校长为组长,由各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体育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全校的体育工作。学校体育工作领导小组应加强对班主任及热爱体育并有专长的文化课教师的培训,充分发挥他们在次项工作中的领导作用。体育教研组应重点做好学生体育骨干的培训、活动计划的制订、场地器材的安检及活动的业务指导工作,以保证活动安全、有序、有效地开展。

(4)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学校体育氛围。

学校应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广泛深入地开展“每天锻炼1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宣传,并加强对学生体育价值观、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的教育,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精神。在实际工作中,学校还应根据自身的体育传统,逐渐形成自己的体育特色,树立本校的体育精神,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使学生自觉地参加每天1小时的体育活动。

(5)加强督导检查,严格管理制度。

各级教育部门要将落实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工作,纳入综合督导内容及评估指标体系,加强督导检查。同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也要把这项工作列为学校日常工作来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限期解决;对好的经验,应及时进行宣传推广。对不认真落实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的地区和学校,应提出严肃的批评,并限期改正。

落实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的问题,关系到亿万学生的身心健康。而学生的身心健康是关系到民族命运和国家未来的大事,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促进广大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是教育事业的必然要求,也是全社会对我们的殷切期望。我们必须认真落实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为培养体魄强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随着教育的全面推行,为学生创造更多自我发展的机会和条件,激发学生的兴趣,认真贯彻国家教委《确保学生每天体育活动1小时》的精神,既为未来的工作做准备,又为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做准备。所以,要科学合理地安排业余时间,尤其开展课后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建议

(1)学生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学习,做到劳逸结合,学习效率事半功倍。

(2)学校领导要认真落实国家颁布的学生体育活动健康法,推行素质教育,使学生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3)改变陈旧的观念,不对体育存在偏见。

参考文献:

[1]教育厅司长杨贵仁的讲话摘要.体育教学周刊,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