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针灸甲乙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R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 (2010) 02-039-2
失眠症, 中医学称之为“不寐”。祖国医学认为该症多由情志过极、劳逸失度、久病体虚、饮食不节等引起阴阳失调,阳不入阴所致。笔者对《针灸甲乙经》中针灸治疗失眠的内容进行总结,结合文献及临床, 浅谈一下《针灸甲乙经》对于治疗失眠的一点体会。
1循经取穴
1.1多取膀胱经穴因为失眠症多与心、脾、肝、胆、肾等脏腑相关,而脏腑之气输注于膀胱经背俞穴, 刺激背俞穴,可以调整相应脏腑的功能, 从而起到安眠作用。正如《针灸甲乙经》曰:“脑为元神之府”, 而膀胱经“从巅入络脑”, 故取膀胱经穴可“益脑安神”。其常用穴为胆俞、肺俞、心俞、肝俞、攒竹等。
1.2多取脾胃经穴因为思虑劳倦,内伤心脾,胃中不和,痰热内阻,均可导致失眠,所以,治疗失眠亦常取脾胃经穴。常用穴为公孙、隐白、三阴交,阴陵泉;大巨、解溪、厉兑等。《针灸甲乙经》载,三阴交治“惊不得眠,善‘齿介’”,即为一例。
1.3常取任督二脉穴因为气血不足亦是本证病因之一, 其中还包括肾阴不足引起的心火不降之证。而任脉为生气之原、聚气之会、阴脉之海、妊养之本,其拥有“脐下肾间动气”,是“人之生命,十二经之根本”,故取任脉穴以补养气血,益肾安神。常用穴为气海、阴交、关元等。此外,失眠亦与心、肾、脑关系密切,心主神明,脑为元神之府,肾主髓,三者相互依存,故有“脑为髓之海”,“髓又通于脑”,“心又藏神”。因此,失眠症无不与督脉功能失调密切相关,故《针灸甲乙经》载“针百会”, 以达调气宁心、安神镇静的作用。
1.4多取阴跷、阳跷脉穴中医经络学说认为失眠与奇经八脉中的阴、阳跷脉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其中《针灸甲乙经》记载:“病目不瞑者,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也。”故根据上述立论,临床上多用毫针补阴跷脉要穴照海,泻阳跷脉要穴申脉,再取心经原穴神门为用,辨证辅以配穴佐治共同达到通调经脉气血,调整阴阳平衡的作用。
2分部取穴
2.1多取头部穴近年来临床将本证多归于大脑过度兴奋所致,故根据局部取穴原则,多取头部穴,而头部穴又多取督脉,这与循经取穴亦有一致。《针灸甲乙经》云“督脉为太阳之会。”取穴上,临床上亦常用督脉的俞穴之一――百会,针刺百会穴,有调气宁心、安神镇静之功效。另外,针刺头部哑门穴治疗失眠镇静作用好,见效快,由于哑门穴所处的特殊解剖位置,必须十分注意所产生的不良后果。如《针灸甲乙经》哑门“别名舌厌,阳维之会”,“针四分”,是主治舌病,脑病等病症常用要穴。近年来临床亦常有报道用此穴治疗失眠,收到较好效果,尤其对心、肾阳虚所致失眠患者,疗效更佳。
2.2多取四支末端穴四肢末端(即腕踝以下手足部) 穴次较为集中。因为该部的神经末稍十分敏感,刺灸之可产生强烈的感觉,从而引起大脑皮层相应区域的兴奋,这一兴奋可使产生失眠症的皮层兴奋点得到抑制,从而起到安眠作用。从整体学说观点而言,手足与头部相对应,故手足部穴可以治疗头脑的病证,包括失眠。如《针灸甲乙经》载,厉兑、隐白均治“足胫寒,不得卧”,公孙主治“不嗜卧”,太白穴主治“热病满闷不得卧”。
2.3多取上背部及小腹部穴因为本证多与心、脾、肝、胆等脏腑相关,故分布于上背部的与以上脏腑相关的背俞穴用的最多。对于气血不足,肾脏亏损的失眠者,当取任脉等在小腹部的穴位,故小腹部穴位亦多有用。
3针法灸法特点
3.1辨证施刺根据辨证的不同,采用不同的针刺方法。如虚寒证,用补法;虚实夹杂者,则用补泻结合的方法;心胃有火,当用泻法;阴虚火旺,则重在滋肾养心,使心肾相交,坎离既济,阴阳交泰。《针灸甲乙经》云“咳逆心闷,不得卧,太溪主之”,太溪为足少阴肾经的原穴,“五脏六腑之有疾,皆取其原”,取之有滋阴补肾,宁心安神之功。亦云“惊悸不得眠,取阴交”,三阴交乃足三阴交汇之处,取之有健脾利湿,兼调肝肾之功。
【关键词】医患关系;就诊;医疗环境;看病难;看病贵
1 引言
通过某三甲医院门诊患者或是家属对医院就诊环境调查分析,来深入了解患者就诊情况,从患者角度,探索改进方式。下面就具体医院展开论述。对某三甲医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有效问卷488份,其中参与问卷患者和家属共一千余人。此次问卷共涉及16个科室,包括消化内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科、普通内科、呼吸内科、血液科、耳鼻候科、普通外科(包括普外一、二、三)、心胸外科、泌尿外科、风湿免疫科、骨科,中西结合肛肠科。其中女性占47.6%,男性占52.4%;参与问卷者年龄6―83岁;职业包括学生、工人、上班族、农民、无业(包括家庭主妇或是老人)。问卷一共个方面。其中:1看病科室:消化内科占16.5%, 心血管内科占15.9%,神经内科占21.8%,内分泌科占7.6%,妇科占19.4%,其它占18.8%;2检查项目:胃镜、肠镜占12.9% ,心电图占11.8%,脑电图、CT、MRI占22.9%,激素占2.9%,B超、彩超占26.0%,查血占23.5%;3患者或是家属是否觉得检查之前流程很复杂:42.4%表示复杂、办很多手续,15.9%表示检查很快、挺好的,15.3%表示其它(一般或视情况而定);4对于检查排队的意见:72.4%表示检查应该排队叫号,8.2%表示谁先到谁先检查,19.4%表示谁病情严重谁先检查。
2 某三甲医院门诊设置情况
在此三甲医院里,平时消化内科、神经内科、妇产科、普外科、心血管内科等科室患者比较多。基本上大多科室平时只开放一个门诊,像神经内科、妇产科、消化内科等平时开放两个门诊,一个专家,一个普通。但是现在的患者大多挂专家号,所以专家门诊常常很挤,而普通门诊患者却比较少,大部分人们宁愿挤,等很长时间也要看专家号。医生看病比较仔细的,耐心跟患者解释病情、其他病人相对等待时间较长。热门科室挂号难,有的早上八点多到,快到12点才能看到病。号很快就挂完了,而且有时要做检查,又得等,有时一天不能把病看完,拿不到检查单子。特别是有些家远的患者,态度不好,坐立不安,想插队,不听导护安排。其中还有患者要投诉,乱说一通,不太讲理。对于这些现象来说,大部分患者还是会尊敬医生,只是偶尔一些素质低的患者或是家属会闹事!其实医生看病挺辛苦的,像消化内科和心血管内科专家门诊,医生上班早,下班晚。医生都会把患者看完才会下班。原本12点就该下班的,但往往12点半,甚至12点 40几才下班。遇的到闹事者更影响医生看病。尽管很晚下班,但是医生没有抱怨,他们只是希望每位患者能顺顺利利看病,该治疗的积极治疗,治好患者的病痛。
3 某三甲医院患者对医院印象及就诊心理分析
在各检查科室基本都有安放空调,但有些比较旧,性能不太好。在夏天检查患者多,很多地方还是比较热。其中检查CT\MEI\放射科都比较凉快,其余像B超、彩超、胃镜室外就比较闷热一些,所以患者火气也会大一些。而且做这些检查时,若时间长一些,又不舒服,患者就更不耐烦了。也有部分患者抱怨医院看病贵,一般小病都不会来医院,特别是农民和下岗工人,所以病情严重了才会到医院检查,又会花很多检查费用,特别是螺旋CT\MRI\脑血管照影等先进技术,当然价格比较高些,检查更精确,更能早期发现病灶。但对于不了解情况的患者来说,她们不太理解,认识不够,只觉得花很多钱。患者抱怨空调不够,天热,检查费用贵,但她们不会理解医院是一个集体,需要合理经营,所有开销都得精打细算,用在最需要的地方,用在为患者谋福利的医疗设备上或医疗药材或科学研究等方面。在医院,各个患者比较多的科室都有护士分诊,都有免费水和杯子提供,都有宣传单(有关健康知识或是注意事项)。每天导诊处都有2名以上护士在引导病人看病,解决患者疑问,在这能看到很和谐的场面――很多患者会对护士说谢谢!
查血的人比较多,而且检查处全天上班,但是一部分检查需要两个半小时后才能拿到。很多患者\家属挂号要排队,看病要排队,检查要排队,等到检查完了,已经十点多,上午拿不到检查单子,下午才能拿到。不住附近的患者,中午就在医院等候处坐着或是躺着休息,直到拿到检查单子,有些拿到了,但是医生又不上班了,第二天又是另一个医生上班,虽然不用挂号,但是患者会比较失落,心情会比较烦躁。做检查时,偶尔遇上单位集体体检,所有患者只能等着,从早上到快11点时,才能检查,大家都比较烦躁,不时高声喧哗表示不满,抱怨,不听医生解释,医生很为难。有些检查比较快的,患者抱怨的少些。
4小结
当今严峻的医患关系,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此次调查充分感受到患者就诊情况――医患之间缺乏彼此了解、信任与体谅。建立和谐医患关系,其实可以从点滴小事做起,需要患者和医生共同努力!对于患者:1就诊前应该做好准备,包括病史,看病科室及科室医生的了解。 2医院开设了预约挂号,如果患者都能做到,那么看病就不会挤了,也不会挂不到号了。3往往有这样一个现象,一个患者带一个、两个、甚至四五个家属,导致看病时,感觉很挤,如果患者能自觉遵守秩序,那就好了。患者本身能减少对医院的不良情绪。对于医院,只能依靠国家更好的改革方案,提高患者就诊医疗环境。
参考文献
[1]马家忠.医护人员道德勇气的觉解与实践[j].中国医院管理 ,2013,33(5):1-3.
[2]宋华.对医患关系现状的多维思考[j].中华医院管理,2003, 19(9):517-519.
[3]傅新巧.预约诊疗服务在优化门诊就诊流程中的探究与实践[j].中国医院管理,2013, 33(5): 50-51.
【关键词】 上巨虚;文献研究;医籍整理
【中图分类号】R24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473-01
1 上巨虚的名称及定位
《素问》、《图翼》言其为“巨虚上廉”,《素问》曰:“巨虚者,跷足独陷者。下廉者,陷下者也。”后《铜人》、《针灸大成》命名为“上巨虚”,亦有别名“足上廉”、“上廉”、“上林”、“巨灵上廉”者,不一一赘述。若有古籍独言“上廉”者,需与手阳明大肠经之上廉穴加以区分。《素问・本输》云:“复下三里三寸为巨虚上廉”又云“在膝下三寸,外廉两筋肉分间。”《千金方》言:“三里下一夫,亦腑胫骨外是。”《铜人》、《十四经发挥》云:“在三里下三寸,举足取之”。《针灸大成云》:“上廉(一名上巨虚)∶三里下三寸,两筋骨罅中,举足取之”。《图翼》、《医宗金鉴》言:“两筋骨陷中”。《太平圣惠方》云:“上廉二穴∶在足三里下三寸,两筋两骨罅陷者宛宛中。”故总结以上,上巨虚位于足三里下三寸,胫骨外侧凹陷中,屈膝可取之。
2 上巨虚的特点
《针灸甲乙经》云:“巨虚上廉,足阳明与大肠合,在三里下三寸(气穴论注云∶ 在犊鼻下六寸,足阳明脉气所发。) ”《针灸逢源》亦云:“大肠合于巨虚上廉。”《针灸聚英》云:“巨虚上廉……足阳明胃合手阳明大肠。”《金针秘传》曰:“复下三里三寸为巨虚上廉,复下上廉三寸为巨虚下廉也,大肠属上,小肠属下,足阳明胃脉也,大肠小肠,皆属于胃,是足阳明也。”等等各文献皆言上巨虚为足阳明与手阳明之合,此穴位于足阳明经,可治疗足阳明胃病,同时合手阳明脉气,治疗大肠病。
3 上巨虚的功效
3.1调理胃肠功能
《素问》:“气街,三里,巨虚上下廉,此八者,以泻胃中之热也。”《本输篇》曰∶“大肠属上廉。此以邪在大肠,故当刺巨虚上廉。”《邪气脏腑病形篇》云:“大肠病者,肠中切痛而鸣濯濯,冬日(《类经》作冬曰,盖月者)重感于寒即泄,当脐而痛,不能久立,与胃同候,取巨虚上廉”。《类经》曰:“腹中常鸣,气上冲胸,喘不能久立,邪在大肠,刺肓之原、巨虚上廉、三里。”《针灸聚英》言:“脾胃虚弱。感湿成痿。汗大泄。妨食。三里、气街以三棱针出血。若汗不减不止者。于三里穴下三寸上廉出血。”又云“夹脐痛兮治上廉”。《明堂》言其:“主脏气不足…大肠冷,食不化,飧泄,劳瘵,夹脐腹两胁痛,肠中切痛雷鸣,气上冲胸,喘息不能行,不能久立,伤寒胃中热。”《针灸甲乙经》云:“大腹有热,肠鸣腹满,侠脐痛,食不化,喘不能久立,巨虚上廉主之…小便黄,肠鸣相逐,上廉主之。”《普济方・针灸》云:“治少腹痛,飧泄,次指间痛。唇干涎出不觉,不得汗出。毛发焦脱,肉少气胃中热,不嗜饮食。泄脓血。胸胁少腹痛。”《外台》亦云:“主飧泻大肠痛”。
3.2 通经活络
《甲乙经》云:“主风水膝肿”。《针灸大成》、《针灸聚英》云其主“偏风香港脚,腰腿手足不仁。脚胫酸痛,屈伸难,不能久立。风水膝肿,骨髓冷疼。”《普济方・针灸》云其可治“肿痛,足跗不收…主脚胫酸痛,屈伸难,不能久立。”《神应经》云:“足无膏泽∶上廉”。《针灸资生经》云:“巨虚,疗脚胫酸痛。”
3.3 其他
《甲乙经》云:“胸胁满,恶闻人声与木音,巨虚上廉主之…狂妄走善欠,巨虚上廉主之。”《普济方》言其亦可治“暴惊,狂言非常。女子乳痈喉痹。”
4 上巨虚的操作
《铜人》、《针灸大成》言可:“针三分,灸三壮”,亦有《明堂》言:“甄权云治脏气不中,针八分,得气即泻,灸大良,日七壮。”又云:“藏气不足,偏风,腿手足不仁,可灸以年为壮”。《经穴汇解》云:“凡灸八处…第六上廉穴…灸之百壮。”《外台秘要》云:“又疗骨髓冷疼痛灸法,灸上廉七十壮,三里下三寸是。”
[关键词]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时空差异
引言
城镇化是结合中国目前的现状以及中国提出实现现代化目标两者相结合的产物,被认为是通向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但近几年,随着城镇化的持续推进,经济新常态要点的提出,各种负面影响也随之凸显出来,环境问题、公共资源均享、户籍制度等方面都制约了城镇化质量的有效提升,如何在城镇化的进程中使传统的城乡二元格局的利益分配由失衡走向平衡,实现国民利益分配均等化和无歧视的问题仍有待解决。
正因为原有的城镇化内涵与目前的城镇化发展方向出现了偏离,所以“新型城镇化”的概念应用而出。“新型城镇化”提出的初始目的是为了解决传统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随着对于“新型城镇化”内涵的不断补充,最终在《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了一个官方定义:追求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放弃原来只盲目追求城镇化速度,开始专注于提高城镇化水平与质量:也在讲话中提出新型城镇化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理念。可以认为新型城镇化不再是简单的人口增加和城市规模扩大,更重要的是逐步实现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结构、居民生活、社会保障等由乡到城的转变,进而形成城市和乡村一体化的新型城乡关系。
陆大道(2014)指出长江经济带凭借着强大的综合运输能力,具备着与海岸经济带完全不同的优势,提出我国应该坚持长江经济带的建设,将其作为我国宏观经济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促进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例,在《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针对长江经济带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不同而提出不同的建设新型城镇化的意见。在最新的《长江经济Х⒄构婊纲要》也指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也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在这份《纲要》中指出要建设高水平的城镇化,追求更加合理的城市结构,促进人口城镇化,依托大城市建立一批有特色的中小城镇。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成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长江经济带的发展状态。长江经济带在我国区域格局中地位重要,且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再度成为热点地区,所以将长江经济带和新型城镇化这两个问题结合起来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文献综述
(一)新型城镇化的理论研究
自“新型城镇化”概念提出以来,国内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分析和解读,赵永平(2013)、王新越等(2014)根据已有的对于城镇化以及新型城镇化的政府材料解读,认为新型城镇化的主要内涵是将人作为城镇化的主题,不同于以往的追求土地城镇化;单卓然,黄亚平(2013)、王千,赵俊俊(2013)、段进军,殷悦(2014)、宋连胜,金月华(2016)分别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对于新型城镇化内涵的理解,总结为新型城镇化更加注重人民生活质量、追求高质量的城镇化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做好城乡统筹规划:也有学者将新型城镇化与传统意义的城镇化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主要集中体现在生活方式(包括家庭生活方式、社会生活方式)、公共服务的享受、社会管理的城镇化。
(二)城镇化评价体系相关研究
由于对新型城镇化内涵理解的角度不同,相关文献出现了多种评价体系。在新型城镇化概念提出之前,衡量城镇化水平的指标主要体现在经济发展上面,随后的研究发现:单一的依靠增加经济增长对于城镇化的提高并不能显著的增加城镇化(朱孔来、李静静、乐菲菲2011),随着时间的推移衡量城镇化的指标体系日益丰富,经济因素对城镇化水平影响越来越低阴,以张少辉(2004)和陈延军、赵炜林(2011)认为人口城镇化与经济健康发展速度才是影响城镇化进程的最大因素:孙长青,田园(2013)、杨惠珍(2013)、王际宇等(2015)分别采用综合的指标体系评价了新型城镇化的评价体系应该包涵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建设情况、集约发展、民生问题等等:孙雪(2012)通过对新型城镇化与传统城镇化在发展理念、发展目标、促进机制等方面的比较,得出新型城镇化应该是追求高质量、高水平、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根据这些提出了新型城镇化评价体系应该包括城乡发展动力、城乡发展公平、城乡发展质量:戚晓旭等(2014)、吕丹等(2014)在参考《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以及前人的基础上对于新型城镇化又有了新的理解,分别提出了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在现有的指标体系中加入了可持续发展与公共服务共享。
(三)长江经济带城镇化的相关研究
在指标体系建立后,相关文献往往会选择对某一区域进行实证分析与评价,如张少辉(2004)、杨洋等(2015)、钟茂初(2016)等;由于概念提出时间不长,从邹辉、段学军(2015)已有的关于长江经济带的文献综述中,我们发现针对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研究的文献相对较少,肖金成,黄征学(2015)从目前城镇化程度、城镇化的动力机制、存在的不足分析了长江上中下游三个地区的城镇化特点,提出了建设城镇化的基本思路与相关政策建议但这些研究没有进一步对其城镇化水平的差异性做细致分析。
总体来说,现有文献缺少针对长江经济带城镇化的研究,且主要局限在研究城镇化的动力源与影响因素上,特别是对城镇化水平的时空演变和差异性研究不深,研究对象多为省级区域。本文运用改进的熵值法从生态文明、经济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共享四个方面对于长江经济带包含的60个地级市的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测度,重点进行差异性分析,以期为我国长江经济带区域城镇化进程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指标的选取
传统城镇化指标体系的构建偏向于“硬件城镇化”,对于诸如提升居民幸福感、内涵增长等概念重视不够,而新型城镇化的则更注重“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
基于此本文结合相关最新规划,对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的构建其内涵及特征进行了尝试性描述:在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这个一级指标下,分为4个二级指标和对应的24个三级指标。二级指标分别从生态文明、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四个方面诠释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的内涵。
其中在具体指标选取上,生态文明方面的指标主要突出环境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经济发展水平方面主要突出该区域在城镇化过程中经济发展效率和强度等方面: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主要突出居民生活便利程度:公共服务方面主要突出城市人口幸福感、个人发展空间等方面。具体内容见表1。
(1)生态文明
城市所处的环境系统是一个特殊而复杂的生态系统,它集聚了大量的人口和工业,在人类进行生活生产的过程中排放了大量的垃圾和污染物,只有对这些垃圾、污染物做好达标处理和控制改善人居环境,扩大城市绿地面积,才能推动人与城镇环境和谐相处。在当前城市发展进程中,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人居环境又越来越受到城市居民的重视,导致环境质量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良好的人居环境有利于提高城镇的开放度,有利于提升城镇的吸引力,有利于扩大城镇的辐射力,进而实现城镇可持续发展。所以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到城镇化进程中,因此,将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工业废水排放量、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等指标作为评价新型城镇化人居环境的指标。
(2)经济城镇化
经济增长是城镇化发展的动力与基础,也是推动社会进步与人类文明发展的源泉,特别是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集聚经济与规模经济产生,另外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城镇化进程也会随之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资本、生产、交换和消费等要素开始向城镇集聚。新型城镇化离不开经济发展,二者之间相辅相成、紧密相关。所以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PGDP)、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职工平均工资、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吸引外资数额和人均固定资产投资作为衡量新型城镇化水平中经济发展方面的重要内容。
(3)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要加快城市综合交通网络建设,优化街区路网结构,建设快速路、主次干路和支路级配合理的路网系统,提升城市道路网络密度,优先发展公共交通,要统筹公共汽车、轻轨、地铁等协同发展,推进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和自行车等慢行交通系统建设:实施城市地下管网改造工程,统筹城市地上地下设施规划建设,加强城市地下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大城市在有条件的地区规划建设市郊铁路,提高道路的通达性。可以说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基础,因此,将排水管道长度、人均铺装道路面积、每万人拥有公交车数量、年用水量、移动电话用户、自来水普及率、燃气普及率等作为衡量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方面的主要指标。
(4)公共服务共享
在当前的发展时期,“城市病”问题日益严重,这表现在城市管理运行效率不高、城市空间无序开发、人口过度聚集、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不足等方面,而新型城镇化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提升城镇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居民“幸福感”,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城镇综合服务功能,是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关键。因此,本文选择了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每万人医院数、高等学校总数、在校学生总数、高校专任教师总数等指标衡量评价新型城镇化中社会城镇化和公共服务水平。
(二)数据来源
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等9省2市,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发展潜力。改革开放以来,长江经济带已发展成为我国综合实力最强、战略支撑作用最大的区域之一。本文以长江经济带5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例①,计算新型城镇化协调性的综合指数。所有数据来源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
(四)指标体系计算实证结果
由于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在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设施以及资源环境等方面不尽相同,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根据上述熵值法计算过程,本文将整个长江经济带地区按流域分为三部分,并分析2004-2014年11年间的数据,各指标权重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最终计算得到各地区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值。
三、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差异性时空分布分析
根据2004-2014年长江经济带城市群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得分情况,分别从整体、城市群区域、地级市3个层面对其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综合分析。
(一)整体层面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分折
就宏观层面而言,11年间长江经济带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不断上升,目前已经进入了城镇化发展的快速阶段;平均发展水平由2004年的15.30提高到2014年的30.24,11年间提商14.94,年均增长率为7.05%,各城市的新型城镇化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升。
接下来将分别根据区域的时空差异详细分析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情况。
(二)各区域城市群层面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分析
表2分析对比了2004-2014年长江经济带内部上中下游三个区域城市群之间的得分变化情况,就中观区域层面而言,长江上游、中游、下游三个区域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均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但是区域差异较大。整体来看:下游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最高,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中游地区居中,上游地区最低,并且上游和中游地区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另外,虽然新型城镇化水平均稳步提高,但在不同时间段相互之间发展特征存在差异性,所以根据发展阶段可做进一步具体分析,可将其划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平稳发展初期),2004-2006年,三个区域城市群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差别并不大,并且均稳步提高,综合得分提高幅度均处于1.00-1.50,其中下游地区的增速较快,中游的发展速度与下游接近,而上游地区增速较慢。;第二阶段(快速发展期),2007-2012年,三个区域城市群之间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差距总体呈现出先拉大后缩小的状态,较上一阶段发展增速加快,上游地区的增速开始增加,逐渐与中游和上游地区同步,至2010年底,三个区域城市群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差距达到最小:而之后的2011、2012年是其增速最快的时期。第3阶段(均衡发展期),2013-2014年,三个区域新型城镇化发展速度有所减缓,甚至出现了评价值停滞的现象,而下游地区依然保持着增长的势头,其与中下游地^的差距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
这是由于长江下游地区经济较为发达,城镇密度和规模相对较大,城镇化程度和质量相对较高,而上中游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城镇分布密度较小,而且城镇化发展的质量较低。这种差距和矛盾一方面与我国整体的发展规划相关,另一方面与各地区的地理位置、发展政策等相关。
(三)地级市层面新型城镇化发展分析
从表中可以看出2004-2006年,变异系数逐渐增大,由2004年的0.54增大到2006年的0.67,达到最大值,此后几年变异系数减到最小,为2010年的0.51,2011年又_始增大,直到增加为2014年的0.56。纵观整个研究阶段,所选取的长江经济带5 9个城市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差异在研究基期较小,首先经历第一阶段的大幅度上升,然后进入第二阶段的突然下滑,最后差异性又逐渐增大,在研究末期新型城镇化水平又出现不均衡状态。可以看出2006、2012和2014年59个城市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最不均衡,2010年区域差异性最小。
另外当选取有代表性的城市做具体比较时发现,上海、苏州、南京等下游沿岸较发达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较高;攀枝花、宜宾、乐山等上游欠发达的地级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较低。从各地区2004 2014年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可以发现,近11年来所有城市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都呈现上升趋势。这是因为近年来各地区的城市在水、电、路、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医教文卫等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也得到明显改善。但是,城镇化发展带来的耕地、资源相对不足,城市拥堵与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也愈加严重,所以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各地区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
四、政策建议
本文通过构建新型城镇化水平评价模型对长江经济带进行了综合评定,并对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时空演变做出了差异性分析。基于上文的分析结果,提出四条促进我国长江经济带型新城镇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1.应针对长江上中下游地区的城镇化建设目标采取因地制宜、多层次发展的治理策略。根据上中下游区域城市群评价的分析可知,长江下游地区经济较为发达,城镇密度和规模相对较大,城镇化程度和质量相对较高,而中上游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城镇分布密度较小,城镇化发展的质量较低。由于长江下游地区经济发达,其对农村人口转移具有较强吸引力,因此要将妥善安排外来人口作为工作重心并落到实处。根据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统筹推进外来人口落户和控制城市人口规模,健全有利于人口合理流动的机制。
【关键词】头痛大头风
前言
头痛又称为头疼,疼,义同痛,是指整个头部以及头的前、后、偏侧部的疼痛总称,其性质可呈跳痛、灼痛、胀痛、重痛、针刺痛等,甚则伴恶心呕吐,难以忍受。头痛是临床常见疾病,在历代的医学文献中,关于头痛病名有着多种不同的称谓。为了准确把握疾病的内涵,必须对其病名加以考证。
1头痛病名的演化
1.1早期与头痛相关的病名
1.1.1甲骨文中的相关病名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卜辞中,记载有疾首、疾目、疾耳、疾口、疾舌、疾齿、疾言(喉)、疾自(鼻)等头面部疾病。其中的“疾首”即与头痛相关。
1.1.2古代书籍中的相关病名《周礼•天官冢宰下》记载:“疾医,掌养万民之疾病,四时皆有疠疾:春时有?首疾,夏时有痒疥疾,秋时有疟寒疾,冬时嗽、上气疾。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1]其中的“?首疾”,即是与头痛相关的病名。《诗经•卫风》中有“愿言思伯,甘心首疾。”《左传•成公十三年》中有:“诸侯备闻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昵就寡人。”[2]以上古籍中所提到的“疾首”“首疾”等名称,均与头痛有关。
1.2头痛病名的出现头痛一名,最早见于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中的《阴阳十一脉灸经》:“钜阳臵(脉):……目内廉。是动则病:潼(肿),头痛,……。其所产病:头痛,耳聋,项痛……少阳臵(脉):……其所产病:头颈痛……”[3],指出了太阳、少阳经头痛的症状。《素问•奇病论篇》:“帝曰:人有病头痛以数岁不已,此安得之,名为何病?岐伯曰:当有所犯大寒,内至骨髓,髓者以脑为主,脑逆故令头痛,齿亦痛,病名曰厥逆。”[4]提出了厥逆病证中所出现的头痛这一症状。
明•王肯堂《证治准绳》中明确指出:“医书多分头痛、头风为二门,然一病也。”[5]头痛、头风为同一病,明代以后大多不列头风一门。因为头痛一名较为准确地概括了本病的病位及临床特点,故将头痛定为本病病名。
2头痛病名的相关称谓
2.1描述头痛部位的称谓
2.1.1偏头痛也称为头偏痛,指头痛部位偏于头的一侧,又名偏头风、边头风,为周期性发作的血管-神经功能障碍性疾病。由于寒邪凝滞头部经脉,致使血行不畅,不通则痛。《太平圣惠方》卷40:“夫头偏痛者,由人气血俱虚,客风入于诸阳之经,偏伤于脑中故也。”晋•王叔和《脉经》卷2:“左手寸口人迎以前脉阳虚者,手太阳经也。病苦颅际偏头痛,耳颊痛。”指出了偏头痛的发生与手太阳经脉相关。明•朱?《普济方》卷44:“夫偏头痛之状,由风邪客于阳经,其经偏虚者,邪气凑于一边,痛连额角,故谓之偏头痛也。夫偏头痛者,由人气血俱虚,客风入于诸阳之经,偏伤于脑中故也。又有因新沐之后,露卧当风,或读书用心,目劳细视,经络虚损,风邪入于肝,而引目系急,故令头偏痛也。”指出了风邪入侵、劳累过度等,均是造成偏头痛发生的原因。
2.1.2头项强痛指头项部牵强不舒作痛,多因邪在肌肤或遏阻经络,“不通则痛”而导致头痛的出现,可见于某些神经系统感染性疾患及颈椎病等[6]。汉•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2.1.3头项痛指头痛连及颈项,多于病邪入侵太阳经脉之后而发。《素问•疟论篇》“疟之始发也,……阴阳上下交争,虚实更作,阴阳相移也。……巨阳虚,则腰背头项痛。”《素问•热论篇》曰:“岐伯曰:伤寒一日,巨阳受之,故头项痛,腰脊强。”《伤寒论•伤寒例》曰:“尺寸俱浮者,太阳受病也,当一二日发。以其脉上连风府,故头项痛,腰脊强。”[7]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缪刺》云:“邪客于足太阳之络,令人头项痛,……”
2.1.4头囟项痛多见于太阳经脉病变,其经络循行部位所出现的疼痛。《灵枢•经脉》有:“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是主筋所生病者:痔疟狂癫疾,头囟项痛。”
2.1.5头项肩痛指头痛牵涉到颈肩部位,多由于病邪侵犯足太阳膀胱经而致。《素问•缪刺论》有:“邪客于足太阳之络,令人头项肩痛,刺足小指爪甲上……”
2.1.6头顶痛重指头痛伴有重坠感,或如有布带困裹的感觉,多由湿邪停滞而致。《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太阴之复,湿变乃举,体重中满,食饮不化……头顶痛重。”
2.1.7头背痛指头痛连及背部。《灵枢•经脉》曰:“足太阳之别,名曰飞扬,去踝七寸,别走少阴。实则鼽窒,头背痛;虚则鼽衄,取之所别也。”[8]
2.1.8头项几几指头痛伴项背强硬,俯仰不舒,不能自如的症状。《针灸甲乙经•六经受病发伤寒热病》有:“厥,侠脊而痛,主头项几几,目然,腰脊强,取足太阳月国中血络。嗌干口热如胶,取足少阳。”
2.1.9头皮痛多是由于风火邪气上犯所致的头皮局部肿痛。明•方隅《医林绳墨•头痛》云:“头皮痛者,枕不能安,手不能按,亦由浮游之火上行,当以轻扬散火可也。如芩、连、山栀、天花粉、玄参、连翘之属。”可配用外治法。清•邹存检《外治寿世方》卷2:“头皮肿痛,好鸡蛋黄白调匀,涂肿处即愈。”
2.2描述头痛性质的称谓
2.2.1冲头痛形容头痛发生之时,疼痛感向上传导之势。《素问•至真要大论》有:“病冲头痛,目似脱,项似拔,腰似折”,描述了膀胱经头痛的症状。
2.2.2厥头痛“厥”的含义是指气逆,指经气逆乱所致的头痛。《难经•六十难》有:“手三阳之脉受风寒,伏留而不去者,则名厥头痛。”
2.2.3真头痛指痛势紧急的头痛危证。《灵枢•厥病》曰:“真头痛,头痛甚,脑尽痛,手足寒至节,死不治。”《难经•六十难》有:“手三阳之脉受风寒,……入连在脑者,名真头痛。”
2.2.4头痛如破指较为严重的头痛。《素问•疟论篇》曰:“疟之始发也,先起于毫毛,……头痛如破,渴欲冷饮。”《针灸甲乙经•六经受病发伤寒热病》云:“头痛如破,身热如火,汗不出,瘛寒热,汗不出,恶寒,里急,腰腹相引痛,命门主之。”[9]
2.2.5溺时头痛是指在小便时所发生的头痛,多见于某些疾病过程中。汉•张仲景《金匮要略》曰:“百合病者,……每溺时头痛者,六十日乃愈。”
2.2.6头痛如锥刺之形容程度剧烈,难以忍受的头痛症状。《针灸甲乙经•六经受病发伤寒热病》有:“手足清,烦热汗不出,手肢转筋,头痛如锥刺之,循循然不可以动,……窍阴皆主之。”
2.2.7微头痛形容病势较缓,性质轻微的头痛。《脉经•平三关病侯并治宜》云:“寸口脉弦,心下??,微头痛,心下有水气,宜服甘遂丸,针期门,泻之。”[10]
2.2.8头卓然而痛形容头痛突然而至的特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曰:“太阳病二日,……大便革更,小便当数,而反不数及不多。大便已,头卓然而痛,其人足心必热,谷气下流故也。”
2.2.9头目碎痛形容头痛的严重程度。《中藏经•虚实大要论》有:“胸膈痞满,头目碎痛,食饮不下,脑项昏重。咽喉不利,涕唾稠粘;诊其脉,左右寸口沉结实大者,上实也。”[11]
2.3描述头痛病因的称谓
2.3.1头风指经久难愈的头痛,多因患者素有痰火,风寒客之则热郁而闷痛。《医林绳墨•头痛》云:“浅而近者,名曰头痛;深而远者,名曰头风。头痛卒然而至,易于解散也,头风作止不常,愈后触感复发也”,指出了头风与头痛的区别所在。清•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头痛源流》曰:“头风之症,素有痰饮,或栉沐取凉,或久卧当风,以致贼风入脑入项”,指出了头风发生的原因与风邪入侵有关。头风含义有二:①有痰饮夙疾,又新感风邪。明•李蓇《医学入门》曰:“头风之证,素有痰饮,或栉沐取凉,或久卧当风,以致贼风入脑入项,……”清•吴谦《医宗金鉴》曰:“谓之头风,必眩晕。”②指慢性、易复发的头痛。明•王肯堂《证治准绳》曰:“浅而近者名头痛,其痛卒然而至,易于解散速安也。深而远者为头风,其痛作止不常,愈后遇触复发也。皆当验其邪所从来而治之。”
2.3.2首风《素问•风论》曰:“风者善行而数变,……风气循风府而上,则为脑风。风入系头,则为目风,眼寒。……新沐中风,则为首风。……首风之状,头面多汗恶风。”宋•赵佶《圣济总录•首风》曰:“新沐之人,皮腠既疏,肤发濡渍,不慎于风,风邪得以乘之,故客于首而为病,其证头面多汗,恶风头痛。”《杂病源流犀烛•头痛源流》云:“首风,风伤于卫病也,盖沐则腠理皆开……邪遂袭而入,则卫受之,故成首风。其症头面多汗,必恶风。”
2.3.3脑风指风寒侵袭脑户而导致的头痛。《素问•风论》云:“风气循风府而上,则为脑风。”
2.3.4脑痛指外邪入脑而致的头脑剧痛。《灵枢•厥病》曰:“真头痛,脑痛,节寒,水凌土败,阴邪上填于阳位也。”《灵枢•热病》曰:“热病面青脑痛,手足躁,……此筋病也,故取之筋间。”《中藏经•卷中》曰:“病脑痛,其脉缓而大者死。”元•朱丹溪《脉因症治》云:“脑痛乃风热乘虚而入于脑,以辛凉之药散之行之。”
2.3.5大头风又名大头痛、大头瘟、大头天行,表现为头面大肿,轻者称为“发颐”,头面感染如流行性腮腺炎、丹毒、蜂窝组织炎等都可以引起头面大肿,头痛。《东垣十书》曰:“夫大头痛者,虽为在身之上,热邪伏于内,又感天地四时非节瘟疫之气所著,所以成此疾。”明•王肯堂《证治准绳》曰:“大头痛:头肿大如斗是也。是天行时疫病。”《普济方•头门》曰:“夫大头风者。是阳明邪热太甚。”《杂病源流犀烛》曰:“大头风者,头大如斗,俗名大头瘟,天行时疫病也。感天地不正之气,甚而溃裂出脓,由邪客上焦之故。”
2.3.6摇头风又名风头旋,表现为头痛而摇。《素问•五脏生成篇》云:“徇蒙招尤,目暝耳聋,过在足少阳厥阴。”尤即摇之意,足少阳胆与足厥阴肝,风火相煽,因而作摇。摇头风多从肝、胆、督脉三经论治,也有年高气血两虚,虚火上炎引起的。
【参考文献】
[1]吕友仁.周礼译注[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2]何宗旺.左传[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
[3]周一谋,萧佐桃.马王堆医书考注[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4]王冰.黄帝内经素问[M].沈阳:辽宁科技出版社
[5]王肯堂.证治准绳[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6]李经纬,邓铁涛.中医大辞典[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7]刘渡舟.伤寒论语译[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8]河北医学院.灵枢经校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9]皇甫谧.针灸甲乙经[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