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幻城读后感

幻城读后感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幻城读后感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幻城读后感范文第1篇

——《幻城读后感

星星依旧 命运无常

月光照亮我心中的神

辽阔的夜空溅落一颗星

潮涨落在天涯

片面中的风激起回忆

星象隐现在它的轨道

(一)

圣战始落三十年

流亡凡世间

发现生命如此脆弱

直到先王打败了火

幸福时刻 命运却开了玩笑

樱雪替换落地时

命运发生了转变

前世霰雪鸟为你而撞碎铁链

今生释为了你又失去生命

原因只有一个:爱

卡索,我年轻的王

红莲即将绽放

双星终将汇聚

命运的转轮已经开始

请您耐心地等待

(二)

王,你心中的悔恨如此强烈

历尽千难万险

去寻找隐莲

打败了东、南、北三大护法

却在西方困难重重

你的同伴一个个死去

却发现星轨死而复生

打败了星轨

见到了渊祭

又一次惊愕

她竟是你父皇的侧室:莲姬

寻到了隐莲

复活了释、梨落与岚裳

(三)

回到刃雪城

寻到离镜与剪瞳

内心却依旧孤单

王,你身穿凰琊幻袍

头顶雪岚冠

威严地坐在玄冰王位

王,我知道你的心底在呼唤:

“释,你在哪?”

当你寻到了释

他却是火族王子:罹天烬

亲人相认 却是生死离别

雪国中孤独的王

天真邪气的释

一个个倾国倾城的女子

无数个灵力高强的幻术师

均成为渊祭的手中玩物

两个同样固执的青年

幻城读后感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骨科; 疼痛; 护理干预; 临床效果

doi:10.14033/ki.cfmr.2016.31.06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1-0111-03

疼痛是骨伤科患者临床常见不适症状,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无法正常进行患肢锻炼,对术后康复构成不利影响。特别是骨伤科患者术后在M织损伤与修复过程中会有疼痛的复杂反应,已经被列为第五大生命体征[1]。笔者所在医院在临床工作中,对骨科患者采用疼痛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9月-2016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160例骨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排除标准:精神异常,意识不清不能进行问卷调查,和其他沟通障碍人群。将16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其中男88例,女72例;年龄15~83岁,平均(49.34±11.45)岁;其中上肢骨折50例、下肢骨折110例;小学以下文化程度20例、中学118例、大学以上22例。两组患者年龄、文化程度、骨折类型、手术方式、麻醉方式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骨科常规护理措施,疼痛明显时遵医嘱为患者应用止痛药物,观察组实施下列疼痛综合护理。

1.2 1 疼痛评估 责任护士了解患者以往的疼痛经历,询问患者以往的疼痛是如何对待及解脱的,以便准确的为患者制定出合理的疼痛护理方案;在巡视过程中,留意询问患者的疼痛感,对其疼痛程度做及时关注和了解,并教会患者如何准确的主诉疼痛部位及程度,以便为临床护理提供准确的参考。

1.2 2 健康教育 编制疼痛健康教育处方,使患者能够了解骨折手术目的、方法及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进行疼痛自评、对非药物和药物方法缓解术后疼痛的自我管理等知识进行宣教;引导患者掌握咳嗽、深呼吸、早日活动的科学方式[2];讲解正确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并适时予以指导。

1.2 3 心理护理 骨科患者多由意外伤害所致,因此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紧张、失落及对伤情恢复的担忧,进行心理护理降低患者负面情绪干扰[3],根据患者年龄、性格、知识构成、经济能力和家庭状况等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主要以情感抚慰和相关疑虑的解答为主,态度亲和,充分考虑患者感受,运用患者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心理安抚。

1.2.4 舒适护理 为骨折患者提供安静的病区环境,放置绿色植物以保持空气清新,病房整体保持较高整洁度,术后和疼痛之间具有一定的关系,指导患者摆放并维持正确舒适的,以缓解疼痛,或在伤椎处放置垫枕,使脊柱过伸;指导骨折患者放松肌肉,保持髋部伸展、肩呈外展的姿势;建立翻身按摩卡,每2 h进行1次翻身,按摩时轴向翻身,避免脊柱发生扭转而加重疼痛等舒适护理干预措施[4]。各项护理操作轻柔进行。

1.2.5 疼痛护理 指导患者简单的放松及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如调整呼吸、催眠、暗示、松弛训练、生物反馈、音乐疗法等转移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对疼痛症状较重的患者,酌情给予使用镇痛药物,告知患者小剂量、短时间的应用镇痛剂,可提高痛阈、抑制情绪、有效缓解疼痛,且不会成瘾[5],有利于康复。

1.2.6 锻炼指导 术后早期功能锻炼能够有效预防术后疼痛,尤其是四肢手术后手术创伤致软组织损伤、水肿、出血、坏死,可使四肢高度肿胀,影响静脉回流和动脉灌注不足,从而产生胀性疼痛,为患者制定运动锻炼计划,循序渐进的指导患者进行早期术后活动。

1.3 观察指标

(1)术后1 d疼痛评分采用VAS疼痛判定标准判断[6];(2)夜间睡眠时间;(3)镇痛药物应用;(4)疼痛控制满意程度;(5)医疗效果满意程度。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相关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1 d疼痛评分为(4.05±1.45)分、镇痛药物应用率为30.00%,低于对照组的(6.11±1.32)分、5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手术是骨伤科患者治疗的一种必不可缺的手段,疼痛是术后患者常出现的症状,疼痛是患者机体本能反射机制,是组织损伤后人体自我修复的过程,所有患者均会经历,具有防御和保护性的功能[7],然而术后的疼痛一般都是强烈的急性疼痛,属于恶性刺激,会使机体发生病理反应,比如血压升高、免疫力降低、耗氧量增加、代谢紊乱等,会对机体的多个系统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影响骨折的恢复和手术后的生活质量[8]。疼痛与手术本身造成的创伤组织释放五羟色胺、缓激肽等引发疼痛的物质,在外周感觉神经末梢产生作用后传输到中枢神经系统有关,患者的主观因素也是导致疼痛程度的重要因素,例如患者心理情况、对疼痛的认知、疼痛阀值等不同均会导致疼痛程度有所差异,而疼痛护理主要通过改善患者主观影响因素来达到降低患者疼痛感受的作用[9]。

骨科术后镇痛与处理主要是降低患者疼痛感来达到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医护人员应该对患者疼痛问题给予正确处理,不但要运用有效的镇痛技术,同时要加入规范的护理模式干预[10]。首先要有完善规范的疼痛管理操作流程,运用疼痛评估来确定患者疼痛情况,而后制定个性化的止痛计划,让疼痛控制在患者认为微痛或者无痛的情况下,保证患者可以有足够的耐受力,顺利舒适的让患者度过术后康复期;心理护理主要是降低患者心理压力所导致的疼痛感提升[11];健康宣教能够激发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患者变被动为主动,积极配合疼痛治疗护理,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疼痛认知度,提高了疼痛评分的准确度,改善创伤手术疼痛控制效果,通过提升患者对疼痛的认知来降低相关疼痛干扰因素,两者对于降低疼痛程度和提升疼痛耐受性达到很好的效果;疼痛护理分散患者注意力,可减少疼痛对患者身心的影响,促进疾病康复,轻柔进行各项护理操作,能减少疼痛对机体的刺激,提高骨折康复效果;同时为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干预措施,不仅可以提高舒适度,降低疼痛程度,调动患者接受治疗的积极性,在提高患者满意度方面也有显著作用,对改善医患关系有重大的意义,是不断提升医院护理工作质量的关键。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骨科患者术后1 d疼痛评分为(4.05±1.45)分、镇痛药物应用率为30.00%,低于对照组的(6.11±1.32)分、5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总之,在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中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能够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优于普通单纯药物干预效果,有效地降低患者对疼痛的感受,以及疼痛发展的程度,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值得在临床中加以应用[12]。

参考文献

[1]吴景梅,邸晓敏,贾胜欣,等.利用知信行模式对骨科手术患者实施疼痛教育的效果评价[J].临床合理用药,2014,7(4):22-23.

[2]傅欢香,谭颖微.强化疼痛教育对跟骨骨折围手术期患者疼痛认知及疼痛控制效果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15):17-20.

[3]王新琛,丁丽敏,季光芬.疼痛教育在骨折患者术后疼痛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13,20(2):74-75.

[4]张晓宏.疼痛护理干预在骨科术后疼痛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护理,2014,35(5):618-619.

[5]孙胜男,张春玲,王艳,等.创伤骨科患者疼痛评估单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医药,2013,8(4):554-555.

[6]陈柳.创伤骨科患者围术期疼痛的综合护理干预[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148-149.

[7]安新奇,安玉辉,何荣霞,等.心理治疗对创伤骨折患者心理状况的效果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9):1347-1348.

[8]薛茵,高德华.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管理与炎性因子动态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22):123-124.

[9]陈丽君.心理护理在骨科疾病疼痛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6):912-913.

[10]招少环.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针对性护理[J].当代医学,2015,22(1):109-110.

[11]胡焕婵,杨焕珍,梁健芳,等.疼痛护理干预在缓解骨科患者术后疼痛中的应用效果[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14):96-97.

幻城读后感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脑干出血;昏迷;脑电双频指数;预后

[中图分类号] R74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8(b)-0056-02

原发性脑干出血是一种较特殊的脑出血症,发病较急较重,发病后常出现重度昏迷,昏迷持续时间较长且并发症较多,死亡率在80%以上,重度伤残以及植物生存率也较高,因此,必须快速、准确地评估昏迷程度[1]。传统的评估方法为神经系统查体法,这种方法的主观性很强,且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常用于评价镇静的深度,同时亦可用于昏迷程度以及预后的评估[2-3]。本研究对脑干出血昏迷患者予以BIS监测,并进行昏迷程度评分以及预后随访,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1月~2012年6月本院ICU收治的脑干出血昏迷患者45例,其中,男31例,女14例,年龄44~82岁,平均(57.5±16.6)岁。患者昏迷的原因为原发性脑干出血,临床症状表现为意识障碍、瞳孔变化、呼吸衰竭、发热等。所有患者均属急性起病,且均在发病2~4 h经由CT确诊,其中有高血压病史者31例,有糖尿病史者9例,长期酗酒者3例,有冠心病史者2例。有11例患者在发病2 h内入院,其余患者均在发病2~4 h入院。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均不超过7分。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予以常规吸氧、降颅压、脱水、调整血压、止血、抗感染防治以及水电解质平衡的维持等对症治疗。密切监测呼吸、心率及血压变化,对于呼吸困难且存在进行性加重者,予以气管插管或者气管切开后呼吸机辅助呼吸;对于中枢性高热患者,予以物理性降温。

1.2.2 指标观测方法

1.2.2.1 BIS 患者昏迷24 h内,采用BIS电缆接口(由美国ASPECT 公司提供)、传感器以及BIS模块(美国PHILIPS公司提供,M1034A)监测BIS,将BIS传感仪粘贴在患者的前额,粘贴前用肥皂水对前额皮肤进行清洗,并用干纱布擦拭干净。当质量信号指数(SQI)为100,而肌电图(EMG)在40 dB以下且BIS值稳定后进行数据记录。

1.2.2.2 GCS GCS评分系统主要包括患者的运动反应、睁眼反应以及语言反应,并在此基础上判定瞳孔对光的反射、自主呼吸、脑干反射以及抽搐情况等,即为GCS-Pittsburgh(G-P)评分。

1.2.2.3 预后 观察患者的死亡情况、植物状态、致残情况(即患者的意识基本恢复,但存在智力障碍、肢体活动障碍或者语言障碍等后遗症)、康复情况等。

1.3 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 18.0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Spearman进行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以P

2 结果

2.1 GCS、G-P与BIS的关系

GCS为4~5分和6~7分时的BIS均较3分时明显大(P

表1 GCS、G-P与BIS的关系

2.2 神经系统的检查情况与BIS之间的关系

见表2。

表2 神经查体情况和BIS间的关系分析

2.3 BIS与预后

6个月以后,有32例患者预后不良,其中死亡20例,植物状态12例;13例预后良好,其中致残5例,康复8例;预后不良者和预后良好者的平均BIS值分别为25.3±20.0、70.6±7.2,预后良好者的BIS明显较预后不良者更高(P

3 讨论

昏迷是脑干出血患者的主要症状之一,且昏迷时间较长,病情较急较重,如不及时、准确地对其昏迷程度及预后进行评估和判定,很容易延误诊断和治疗,将造成死亡率、植物生存率和致残率增高[3-5]。目前,临床评故判断的依据主要是GCS评分以及G-P评分等,这两种方法的主观性很强,容易受到镇静药物、患者自身水肿等因素的影响。G-P操作繁琐,评定系统所包含的内容较多,故通常采用GCS评分,但GCS对于患者意识状态的反应不如G-P准确[6]。近年来,ICU中开始应用一种新的检测技术进行昏迷程度的评定,即BIS技术。BIS最初用于监控麻醉深度,近年来逐渐应用于危重症患者的镇静程度的控制,可有效减轻痛苦和不适感。由于BIS对意识状态较为敏感,且能进行准确的判断,因此被认为是评估意识状态最敏感、最准确的客观指标,并且不容易受到上述因素的干扰[7-8]。本研究结果显示,GCS、G-P与BIS均呈显著正相关,且后者的相关性较好,这与相关研究报道结果一致,提示BIS可有效判断脑干出血患者昏迷程度。

临床中通常采用神经系统检查来对昏迷及预后进行评估,但实践证明其敏感性以及特异性均较低。本研究结果显示,BIS与患者的昏迷及预后均有明显的相关性,且预后越好,BIS越高。此外,分析神经查体与BIS之间的关系发现,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P

总之,BIS监测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在评估脑干出血昏迷患者的昏迷程度以及预后判定两方面均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 王军,王晓峰,毛小林,等.102例原发性脑干出血的治疗[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1,8(1):40-41.

[2] 李涛,张明,钱俊英,等.脑电双频指数与昏迷患者GCS评分、GCS-Pittsburgh评分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J].山东医药,2010,50(51):12-14.

[3] 韩文军,邢永国,关永强,等.原发性脑干出血29例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0,29(21):91.

[4] 苏艳超,王志强.持续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对昏迷患者预后的评估[J].中国实用医药,2012,7(31):60-61.

[5] 彭冬华,吴建新,袁向华.外伤性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术后BIS监测及其意义[J].医学临床研究,2010,27(3):496-497.

[6] 缪文丽,李海玲,任红贤,等.昏迷患者脑电双频指数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国急救医学,2010,30(12):1140-1141.

[7] 干朝晖,张立群.脑电双频指数与严重颅脑外伤程度的相关性及预后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2):22-23.

幻城读后感范文第4篇

首先,营造书香氛围。班级是学生成长的摇篮,要让学生走上快乐的阅读之路,首先要在班级中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用环境来引导学生走入“书香”。我把几位学生从家里漂流来的85本好书作为一个“原始小书库”,让学生有书可读。“书非借不能读也”很多孩子都踊跃地把自己的好书带到学校与大家共享。大家都急切地想在有限的时间里多读一些好书,所以个个都卯足了劲,一有时间就坐下来醉心阅读。现在,班级图书已经有260多本书在漂流,一种书香的氛围在无形之中就营造起来了。

其次,开展多彩的活动。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我一直要求学生坚持写阅读笔记,并且鼓励学生大胆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利用晨会课时间让学生介绍自己的读书心得。孩子们通过讲故事、美文诵读、读后感言等活动,分享了读书的感受,体验到了分享的乐趣。每个年级年龄不同,就开展不同的活动。一年级开展的名人名言书签制作,二年级开展的红心向党童诗创作,三年级开展的想象作文,四年级开展的学雷锋征文,五年级的参加的全国读书建设幸福中国征文,六年级参与的美丽中国征文等活动,丰富孩子们的视野,提高孩子们的知识。特别在三年级开展的亲子读书活动 ,孩子、家长收获更大,他们不断感受书香墨趣,培养了自己的读书习惯、提升了个人文化素养。通过“让读书成为习惯, 让书香飘满班级”这一主题读书活动。让学生的小手牵着老师和家长的大手一同幸福在共读时光,通过师生和家长共读活动,使我们班的读书活动在原有的基础上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刘姗姗同学还专门到市少儿图书馆借阅《了不起的狐狸爸爸》(英罗尔德达尔)、《装在口袋里的爸爸》(杨鹏)、《蓝鲸的眼睛》(赵冰波)、《西顿野生动物故事集》(加拿大西顿)、《嘭嘭嘭》(童喜喜)、《大林和小林》(张天翼)、《狐狸列那的故事》(浙江少儿出版社)、《美丽的巴拿马》(德米切尔恩德)、《中国童话》(黄蓓佳,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汤姆索亚历险记》。与大师对话、与名师对话,与经典对话、与智慧同行。。读书使孩子们成了主动学习的人,他们会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通过各种信息渠道来解决问题;读书,使孩子们成了生活的主人,他们的独立精神、自我意识在多样的读书中升华。

第三,保证读书时间。为了让孩子都有时间读书,我每周都抽出了一节课的时间让孩子静心阅读。在孩子读书的时候进行巡视,有针对地给予孩子读书方法的指导,教给孩子学会浏览书籍,选择性地读书。例如:五、六年级推荐的《逃逃》(秦文君)、《昆虫记》(法国 法布尔)、《城南旧事》(林海音)、《女生贾梅》《男生贾里》(秦文君)、《幻城》(郭敬明)、《窗边的小豆豆》《小时候的故事》(黑柳彻子)、《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三重门》(韩寒)、《青铜葵花》(曹文轩)、《寄小读者》(冰心)。孩子们喜欢得不得了,没有看完的部分,自己做好记号,期待下次阅读时间接上。刘畅同学自己把《巴黎圣母院》、《安娜卡列妮娜》、《三个火》借阅个其他的同学,让其同学,此外,和家长沟通,保障孩子每晚都能有半个小时的阅读时间,大大地提高了孩子读书的效率。

第四,成果展示。

1、搞好班级宣传动员。充分利用每次的黑板报、手抄报、班会课等多种手段,加强对学生“书香溢满班级,好书伴我成长”读书活动的宣传动员,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

2、举行背古诗比赛、讲故事比赛、读书知识竞赛、演讲比赛。

3、举办“读书交流会”,以“名人名言”、“书海拾贝”、 “好书推荐”等小板块,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看过的新书、好书,交流自己在读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

4、举行个人作品集锦、读书手抄报、读书成长册等展评活动。

5、开展 “背诗大王”、“读书小博士”、“阅读明星”、“读书小状元”等多种评选活动。

6、拓展延伸语文课堂。在语文课前5分钟口语训练,开展背古诗、讲名人故事、成语故事……使语文课堂得到拓展延伸,展现活动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