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文物收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K8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08-0234-01
一、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我国文化事业也得到长足的发展。文物作为一种极富观赏价值、艺术价值和升值空间的特殊商品,越来越受到社会人士的重视,民间对文物的收藏逐渐成为一种时尚生活。据统计,目前我国已有的民间收藏品交易拍卖行达200余家,从事文物收藏的人数将近百万人。我国在2002年就在修订的《文物保护法》里新增了“民间收藏文物”一章,从法律上肯定了民间文物收藏的重要性,同时也规范了民间文物收藏的合法途径,促进民间文物收藏市场走向规范、有序。
二、民间文物的收藏及现状
民间收藏的内涵和范围都比较非常广泛。既有历朝历代的历史文物,也有一些现代的工艺品。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目前民间盛行的现代收藏品种有:邮票、火花、烟标、钱币、报纸、商品标证、动物玩具、参观券、字画、挂历、年历片、贺年片、纪念章、磁带等,当然,我国目前对历朝历代文物的收藏是民间收藏的主旋律。
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文物收藏单位以外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收藏通过这些方式取得的文物:(1)依法继承或者接受赠与;(2)从正规文物商店购得;(3)从经营文物拍卖的拍卖企业购买;(4)公民个人合法所有的文物相互交换或者依法转让;(5)国家规定的其他合法方式。同时,也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不得买卖下列文物:(1)国有文物,但是国家允许的除外;(2)非国有馆藏珍贵文物;(3)国有不可移动文物中的壁画、雕塑和建筑构件;(4)来源不符合相关规定的文物。这些规定对民间文物的收藏起到规范的作用。
三、民间文物的保护
文物体现出一个国家、民族的成就、价值和信仰,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如果无限制地开放文物市场,肯定会造成大量的文物流失,不利于我国文物的保护和文物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对我国民间文物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如何保护我国民间文物,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规范民间文物的收藏
仅管我们国家在2002年修订的《文物保护法》里对民间收藏作出了专门的规定,对民间文物的流通有所规范,但是由于该法是规范涉及文物行为的法律总称,在民间文物收藏方面的规定不太详尽。对此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对民间收藏文物应采取鼓励的态度予以支持,有些内容规定得不应太死,宜粗不宜细,只要是不违法的收藏行为,国家就应允许。国家应该集中有限的经费,保护好精品文物。但同时也应看到,当前的文物市场,存在部分文物收藏者是为了获利而不是为了真正的收藏,因此,国家出台相关的民间文物收藏法规对民间收藏文物的流通加以引导和适当控制,防止文物倒卖和投机行为,杜绝非法的地下文物流通。
(二)规范民间文物的拍卖
现今,国内进行文物拍卖的拍卖行有一百余家,但我国文物拍卖市场并不规范,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拍卖品难以保证较高的水准、有哄抬价格之嫌、专家的鉴定等等,赝品、炒作以及诚信的缺乏成了文物拍卖行业最大的问题。缺乏相关的规范也是文物拍卖行业存在的问题,这对我国民间文物的保护有消极影响。
(三)加强公众教育,促进民间文物保护
教育应成为未来我国民间文物保护中的关键因素,通过对公众开展教育,促进民间文物的保护,让人们充分认识和了解到我国文物的价值以及公众在保护文物方面的义务等等,这对于我国民间文物的保护有着广泛的影响。教育应注重加强人们对文物的非经济价值的了解和欣赏,广泛宣传民间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尽管教育不能及时解决面临的问题,但是对公民加强文物保护方面的教育在我国民间文物保护的长期过程中却是十分重要的措施。
四、结语
民间文物的收藏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而越发活跃,我国民间文物的收藏现象反映出我国文物的流通情况,加强我国民间文物的保护可以从规范收藏和规范拍卖行的拍卖以及加强教育等方面入手。规范对我国民间文物的收藏与保护才能有效促进民间文物市场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古书画文物保护管理收藏利用
1、影响古书画保护的各种因素
我们都知道,古书画文物没有金刚那样坚硬的质地,古书画大多以纸、绢或丝织作为依托材料,材料中的纤维结构不稳定,对外界的各种变化具有很大的反应,温度或湿度过高过低,光线的亮与暗,有害气体及害虫等,反应轻的书画藏品颜色会变淡,反应过重会损坏书画品。
1.1温度对书画文物的影响
书画藏品主要在纸张上进行创作,纸的主要原料是植物纤维,在装裱的时候需要加入浆糊、淀粉等其他的胶质液体,因此,要控制好温度,较高的温度会使纤维质的老化程度加快,影响书画品的质量。若温度过高,如果大于30℃,书画品的含水量就会急剧的下降,书画颜料粘合剂以及裱糊封料的失水导致粘度与强度降低。水分的丧失会造成书画品层与层之间距离的收缩,导致书画藏品的卷曲、变脆易碎等问题,导致剥落状况。同时,水分的丧失使书画藏品抗张程度有强到弱,纸张易碎易烂,材料中的纤维素变化为氧化纤维素,白色光滑的纸张会出现褶皱和黄褐色,不易翻阅,缩短书画物品的正常寿命,不易保管。如果温度太低,同样会对书画品产生不良的影响。温度的变动幅度太大,使书画物品的纤维频繁的冷热不均,不断相互摩擦会降低纤维的强度。
1.2湿度对书画文物的影响
外部潮湿的环境对书画品的危害更大。由于不同的季节,湿度也不一样,湿度的变化过大,会严重损坏古书画品。北方地区由于气候相对干燥,这个问题还不是太严重,南方地区受海洋性季风气候的影响,潮湿期较长,湿度相对较大,季节从4月份持续到6月份。环境中的湿度增加,不断增加的湿度侵入到古书画品的材料内部,导致纤维素受潮,那么与空气中的氧气之间发生急剧的氧化反应,反应会生成氧化纤维,具有粉碎性的破坏作用,很容易损坏书画藏品。空气中的湿度与大气环境具有密切的关系,温度在20℃时,每立方米的空气中含有12克水,书画藏品在这样的情况下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产生膨胀,如果温度继续升高,空气中的水分也会增多,藏品的本体就产生褶皱走形。还会产生光氧化老化的催化作用,书画藏品的在催化的作用下慢慢发生质变。氧化氢在较高湿度的情况下,不断蒸发随空气渗入到书画藏品的纤维内部,在内部升成氢氧基因,这种基因对纤维质具有很大的破坏作用,会使纤维水解,释放出来的水分造成页与页之间的粘连,使画面的颜色褪色或变淡。一般来说,书画藏品的湿度保持在55%左右比较适宜。
1.3发霉和害虫
霉变,指的是在古书画文物的收藏中出现的变质现象,包括有有霉味以及霉斑的出现。其主要是霉菌所致,由于温度和湿度控制不当,霉菌和害虫在这种条件下不断生长,因为在空气中含有霉菌孢子,书画藏品在保管和使用过程中遭遇霉菌孢子的污染,出现大量的霉斑,闻起来有一股难闻的霉味,降低了纸张的柔韧度,容易破损。对书画藏品有危害的虫类大多属于多食性或杂食性昆虫,这种害虫在空气中湿度过高,温度在29℃左右,繁殖的速度最快。它们喜食书画藏品中所含的木质素和半纤维素,这些害虫抗干热,对药物的抵抗能力也很强,容易存活不断繁殖。当高温的空气中含有一定的酸度时,害虫的生长也最为猖獗,增加了书画藏品管理的难度。
1.4光照和光辐射
光线和各种射线会对书画藏品带来严重的损坏。日光中含有紫外线,会产生紫外光,是太阳中紫外线散射出来的,紫外辐射是一个缓慢的化学过程,在没有光线的时候也会损坏纤维质地的书画藏品。书画品在陈列展出的时候,最容易受到长波紫外的辐射。而且,射线中的红外线辐射也对书画品具有破坏力,它可以提高书画品的温度,导致书画品出现变形、裂纹等现象。书画藏品陈列展出的地方,如果忽视对照明设备的重视,安装之前不进行科学的分析,使用亮度很高的设施,提高展出地方的环境温度,也会不同程度的损坏书画品。
2、古书画的保护与管理措施
通过对书画品影响因素的分析,想把各种各样的书画藏品置于最佳的保护状态,应当实施科学有效的保护管理措施,使书画藏品发挥应有的历史文化价值。
2.1合适的存放温度
古书画存放的温度包括收藏馆内部的自然温度和人
工用设备调度的温度。存放古书画的馆内的温度在 15℃~18℃之间最好。在温度较高的6月-8月,库房温度也不能高于20℃,库房温度的差距不能太大。温度过高的时节要降低温加促进空气流动,防止高温下书画藏品的纸张强度下降,缩短使用寿命。
2.2适宜的存放湿度
温度和湿度都对书画品的存放产生一定的影响,相比而言,后者的影响更加明显。湿度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温度的高低直接影响温度的强弱,两者紧密联系。书画品的管理可以参考联合国文物保护和修复中心规定的保管书画藏品湿度的条件,书画藏品库房要缩小室内的湿度差距,而且配备一定的设施,努力防止外界潮湿空气和热气流侵入书画藏品室内损坏书画品。
2.3防尘、防霉与除虫
控制温度和湿度保持在适宜的数值内,可以抑制霉菌的的生长,防止灰尘的入侵。对环境的要求是温度差和湿度差不能太大,空气保持洁净,灰尘和各种有害物质少,尽量避免产生霉菌的环境,霉菌没有了适宜的生长环境,就无法进行繁殖。环境许可的情况下,可选用合适的防霉药剂来杀灭微生物,防霉药剂的使用要定量。为了提高书画品自身的抵抗能力,可以在书画裱褙浆糊中溶入一种低毒广谱性质的防霉剂。发现书画品中存在害虫,要及隔离,认真研究周围的环境,分析来源。每年3月或4月可在藏品之间放一些樟脑丸,它是一种挥发性物质,气味能杀虫防霉,挥发完之后没有任何遗留物,不会损坏藏品。2.4光辐射与照明的管理措施
日光中的紫外线对书画藏品的损坏特别厉害。对光特别敏感的书画作品容易受到紫外线的损伤,应该采取有效的手段防范。古代书画的光吸收最好采用长波可见光来改善光源品质,降低紫外线辐射的强度。善于利用能吸收紫外线的材料吸收光源中的紫外线。
书画陈列展出时最好采用紫外线含量极少的白炽灯作为照明设备,它的亮度弱,发光率不高,紫外线含量很少。一般情况下,不能用高强度气体放电灯和卤钨灯。为了避免红外线辐射,可以采用荧光灯或在灯前安装滤光器等方法降低红外线的辐射。书画品展出时候的照明要按照严格的规范进行操作,不能随意安装各类灯具,既要保护书画品,又要方便观看。
3、古书画的收藏程序
书画品收藏是许多文化爱好者的兴趣,广义的收藏指凭借经济实力或者其他方面,对收集到的艺术品进行规范整理,聘请相关的专业人士鉴别作品的真假,划分作品的等级档次明确收集作品的价值大小,对残损的作品进行修复,收藏者携带书画品参加各种展览,与文物收藏者进行交流和沟通等各种各样的活动。狭义的收藏仅仅出于个人的爱好,收集喜欢的文物,并把收集的物品统一存放,进行自主管理。
【摘要】昌黎县文物管理所收藏有一件清同治年间的诰命,原为祖籍昌黎的清代直隶天津镇标中营游击刘国瑞的后裔所保存,是同治皇帝为奖赏刘国瑞,封赠其父母而颁发的。
昌黎县文物管理所收藏有一件清同治年间的圣旨——奉天诰命。该诰命原为昌黎县马坨店乡刘林子村刘国瑞的后裔所保存,期间被查抄后存放在大队会计室,1987年9月,笔者在马坨店乡文化站工作时,将其收集并交县文物管理所收藏。
诰命原件为丝,保存基本完好,长135厘米,宽32厘米,由五种颜色的丝线织成,自右至左分别为黑、灰、红、黄色,整个绢面上均匀分布有白丝提花卷云纹。诰命右端起首为两条白丝提花竖龙,其间护卫篆书“奉天诰命”四字。诰命全文分别用黄、红、绿、灰、黑五种不同的颜色书写,字体为楷书,端正严谨。左端文末于黄色绢上书写下诏时间“同治拾壹年拾月初玖日”(1872年),并加盖长方形朱文印,印文已模糊不清,推测应为“制诰之宝”。诰命全文如下: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宠绥国爵,式嘉阀阅之劳;蔚起门风,用表庭闱之训。刘辅清乃二品衔前任直隶天津镇标中营游击刘国瑞之父,义方启后,似光前。积善在躬,树良型于躬冶;克家有子,拓令绪于韬钤。兹以覃恩,赠尔为武功将军,锡之诰命。於戏!锡策府之徽章,存承恩泽,荷天家之庥命,允贲泉墟。制曰:怙恃同恩,人子勤思于将母,赳桓著绩,王朝锡类以荣亲。尔钱氏乃二品衔前任直隶天津镇标中营游击刘国瑞之母,七诚娴明,三迁勤笃。令仪不忒,早流珩之声;兹教有成,果见干城之器。兹以覃恩,赠尔为夫人。於戏!锡龙纶而焕采,用答劬劳;被象服以承庥,允光泉壤。
二品衔前任直隶天津镇标游击
同治拾壹年拾月初玖日
诰命是皇帝封赠官员的专用文书,因封赠官员的品级不同而图案、色彩各有不同。按清制,封赠官员先由吏部提准被封赠人的职务和姓名,翰林院依式撰拟诰文,中书科缮写,经内阁诰敕房核对无误后,加盖御宝颁发。此诰命是清同治时期为封赠二品衔直隶天津镇标中营游击刘国瑞的父母而颁发的。
据刘国瑞后人保存的《刘氏家谱》记载:刘国瑞乃昌黎县城西南15公里刘林子村人。其祖父刘桂芳、祖母宋氏生有三男三女,长子培一、次子辅清、三子必清,其中刘培一、刘辅清分别得庠生和武庠生的功名;刘国瑞的父亲刘辅清、母亲钱氏生有六子,长子廷瑞、次子庆瑞、三子加瑞、四子国瑞、五子逢瑞、六子殿瑞,其中廷瑞、逢瑞、殿瑞获武庠生功名,国瑞得武举功名并升任天津镇标中营游击;刘国瑞生有一子,名子远。
【关键词】耕读文化;博物馆;文化传承;经济效益
楠溪江位于浙江省温州市的永嘉县境内,南距温州,东临雁荡,北接仙居,西连仙都,楠溪江景区面积达六百多平方公里,被誉为“中国山水画摇篮”。楠溪江景色优美,至今还遗存大量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唐宋元明清时的桥梁、古塔、牌楼、路亭和古战场,现今仍然保存着以“文房四宝”和“七星八斗”以及阴阳风水构思而建筑的古村落;留存大批完整的百家姓宗谱、族谱等[1]。这些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迹遗存,可以使我们了解我国古代“宗族社会”和“耕读社会”的概况。2006年永嘉政府邀请专家为楠溪江流域的岩头、枫林等重点古村落编制保护规划,完善全县省级文保和历史文化名镇保护总体规划,加强对6处省级重点文保单位和87处县级重点文保的保护力度,进行科学保护。加大投入保护维修。投入二千多万元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古村进行维修抢救和开发利用,开发了苍坡、芙蓉、林坑等10余个古村,民间集资一千多万元对陶公洞、花坦等10余处文物古迹进行了维修。并且加快推荐申报,已成功申报了芙蓉重点国家保护和“永昆”非物资文化遗产保护,并进一步加强宣传推介力度。但是并没就如何保护楠溪江的耕读文化、文物的具体方法、方式给出合理的、全面的、完整的、具体的阐述和建议。前一段时间有种现象出现,一些到楠溪江旅游的日本游客花上二十、三十元就可以在当地的农民那里买到一只具有考古意义的陶瓷作品,不禁让人惋惜不已。对政府保护楠溪江耕读文化遗产深感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楠溪江流域的农家耕读文化现在已经属于抢救性搜集。这些古代的圆盘、圆罐、圆木和生活家私,在随着岁月的流逝,现代化进程,已经在人们生活中逐渐的消失。楠溪江耕地文化保护已经到了刻不容缓地步,建立楠溪江耕读文化博物馆是最好的保护楠溪江耕读文化遗产方法之一,所以有必要对建立楠溪江耕读博物馆的必要性进行阐述。
一、楠溪江耕读文化保护和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古村村民保护历史文化意识不足
楠溪江耕读文化的承载的主体是当地的一些村民,由于历史的原因当地的村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很难意识到保护楠溪江耕读文化对人类社会具有的特殊意义,很多年轻人都不愿生活在破旧、落寞的农村地区。希望同政府改善其居住环境,改变楠溪江地区落后的局面。这些想法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在改善其居住环境同时,村民却没有对如何保护楠溪江耕读文化给予从充分的认识。再加上政府引导力度不够,更无法唤起村民的宝物意识,致使楠溪江耕读文化保护工作困难重重。
2.相关法规不完善
《土地管理法》在农田保护上执行上加大了力度,农民在自家的宅基地上建房或者拆旧建新得到了政策鼓励,这样很多古代文物在重建中消失。楠溪江耕读文化保护应该是原始的本来的保存,新建筑越多,对楠溪江耕读文化传承破坏就越加严重。
3.政府投入保护资金不足和村民缺乏保护积极性
温州市政府在近些年经济环境困难的情况下,下拨一定的专款保护楠溪江流域文化遗产,但对楠溪江耕读文化来说,还是不能有效的保护楠溪江耕读文化。楠溪江耕读文化的保护和开发是艰苦持续的工作,在保护没有完善之前是很少会有经济效益产生。楠溪江流域村民生产生活都需要资金来源,保护楠溪江耕读文化目前来看还不能很快的给他们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所以村民没有保护动力。虽然知道保护的重要性,但是无奈却缺少保护的积极性。
4.修缮技术要求高、维修难度大
楠溪江耕读文化中许多文物多建于宋、明、清各朝代,每个都具有各时期的风格,表现了当时一定的社会、文化、技术等独特特点,由于技术、工艺、文献的大量流失与失传。现在维护起来难度较大。随着岁月的流逝,现存仅剩的楠溪江耕读文化有濒临消失的危险。
二、建立楠溪江耕读文化博物馆的最重要意义
1.突出教育性与社会性
教育性和社会性是博物馆存在的目的之一。楠溪江耕读文化博物馆的建立运营都要为这先决条件展开。增加人们的知识,了解民族文化历史,传承人类文明,持续为大众服务,以发展社会,增强展品的文化教育意义。[2]就是因为它在文化上、教育上、精神上拥有丰富的资源,人们可以从中感悟人生的意义,转化文明的力量达到文化的提升。这些都对楠溪江耕读文化博物馆提出了首要目标。楠溪江耕读文化博物馆建立的另一个重要意义是在于与群众需求契合,楠溪江耕读文化博物馆的各项措施与功能主要在于让大众从博物馆中得到文化的充实。要改变和提高人们对楠溪江耕读文化保护的认识,要在认识、理论、、文化、调查的基础上,加大力度,采取必要手段,作到体制完善,法律完善、政策完善,宣传完善、资金完善。其中关键的是进行保护管理体制全面、深入、彻底的重大改变。才能挽救和改善楠溪江耕读文化保护的滞后现象,才能避免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楠溪江耕读文化遭到严重、全面的损毁现象。[3] 现今楠溪江耕读文化保护已经严重滞后了,必须坚决、立即采取行动,才有可能亡羊补牢,才能避免将来更大的损失和失误。
2.建立科学的保护价值观
温州地处浙南,主要是稻米文化,水稻生产离不开水, 工作生产形成了以稻米为主要特点的饮食习俗。在其中的很多用具,比如甄(蒸饭等的用具)、镬(饭锅)、寿桃(拜寿时用的米制的扁桃形的食物)、米筛(用竹条编成的有许多小孔的器具)、番斗、筲箕、稻桶、各式陶器,在生活当中的生活用品如床、柜等。加强历史文化遗产知识的普及,树立科学的、全面的历史文化遗产概念,是做好历史文化遗产的工作前提。[4]当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解决人们当今保护观念和对文化的认识,要采取多种手段,进行深入的贯彻工作,逐步在广大干部群众中树立科学的、全面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概念。减小乃至消除楠溪江耕读文化保护的滞后现状,尽可能避免楠溪江耕读文化在城市化进程、新农村建设和经济发展的进程中被逐渐的毁灭。
三、楠溪江耕读文化博物馆经营策略
楠溪江耕读博物馆运营的企业划,以在成效、机动中展开。它涉及成本、产出与有效的管理。
1.藏品的充实
温州地区现在有部分文物都在个人的收藏手中,收集楠溪江耕读文化风格的文物是建立楠溪江博物馆的一个主要工作。没有好的藏品,博物馆如何经营呢?所以在文物展出时应标明文物的来源和捐赠的姓名,并给捐赠者发放证书,这样可以对文物所有者对文物保护的一种肯定和鼓励。
2.增强学术水平
进行考古收集和学术取证是最佳途径,楠溪江耕读地区专业考古团队几乎没有,博物馆建立之后可以弥补不足。研究,发行学术刊物,鼓励研究、海外进修、行业交流等这些都能提升楠溪江耕读文化的知名程度,使人们更加认识保护楠溪江耕读文化的重要性。
3.社会资源的应用
在企业界树立良好的形象,回馈社会,以及科普公益活动。都可以其高楠溪江耕读文化博物馆的社会效应。应用社会资源,以楠溪江耕读文化博物馆为主导性,以及专业净胜都必须维护,不易喧宾夺主,或是去公益立场,那将失去楠溪江耕读文化博物馆的建馆意义。
4.资讯的传播与应用
网络的资讯、电子媒体、广播、平面媒体都是传播楠溪江耕读文化博物馆最好方法。[5]虽然楠溪江耕读文化博物馆本身也是一种文化的媒体,但它更需要其他媒体的传播才能达成人们对楠溪江耕读文化博物馆的深刻认识,才能达到楠溪江耕读文化博物馆积极营销的目的。
四、结语
楠溪江耕读文化博物馆的建立,可以使本地区的文化遗产得以完整的保存,对历史传播史和人文的传承,科学技术的发展,旅游经济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经营博物馆及符合了经济建设发展需求,同时在企业文化理念、资源优化配置等有很好的借鉴效应,可以肯定楠溪江耕读文化博物馆的建立不仅对传承当地文化有重要的意义,而且还探索出了一条新的建馆经营模式。
参考文献:
[1]胡跃中.楠溪江古村落特色、价值及其保护[J].小城镇建设,2001,(10).
[2]沈坤荣.规范行业管理、促进事业发展――浙江省博物馆评估定级试点工作综述[J].中国博物馆,2008,(1).
[3]徐建光.楠溪江古村落特色及保护开发[J].小城镇建设,2006,(9).
[4]陈国宁.博物馆角色的转变与专业人才培养[J].中国博物馆,2006,(3).
[5] 黄光男.博物馆新视觉[M].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
本文系2013温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基于温州民间收藏建设的博物馆问题研究――以永嘉传统耕读文化收藏为例”课题成果,项目编号(13wsk255 )
地方文献,是指在内容上具有地域性,同时具有重复使用价值的文献。由于地方文献是从地域的角度出发,对特定区域内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现象进行详细的记录和研究,反映了一个区域内的特殊文化及其产生的背景,因而是研究特定区域的重要史料和文献基础。收集、整理、典藏和提供地方文献,是地方公共图书馆不可推卸的职责。
在地方文献的入藏标准中,文献内容的地域特征,以及文献信息的重复利用价值,是两条最重要的判断依据[1]。相对而言,在这两条标准中,前者比较容易掌握,而后者则有必要展开进一步的讨论。
何谓“文献信息的重复利用价值”?就地方文献的原始著者而言,他们的第一写作目的或是行政,或是科研,或是教育,或是文学,肯定不是为了作为文献收藏而进行写作,这一点和文书档案的作者极其相似。而地方文献工作者进行藏书建设的目的,则是通过各种不同的角度,为地方研究者提供研究资料。他们采集文献的依据,是服务对象的使用目标,而非原著者的写作目标,尽管在二者之间有一部分是相互重合的。
例如,地方文献中的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在原作者的写作目标,和文献工作者的采集目标,或是地方文献用户的使用目标之间,就存在着明显的背离现象。文学家所追求的是一种文学、艺术的效应,所以尽管作品可以把本地区作为故事情境中的空间背景,但由于是以主观创作为主,而不是客观记录和科学研究,所以是不能作为真实的地方史料来处理的。然而,有一些描写本地区真人真事,或以本地事物作为基本素材的传记文学、报告文学和乡土文学作品,则不在此限。此外,某些现实主义的文学作品,在铺陈情节,塑造人物的同时,或揭示了本地的社会现象,或表现了本地的语言特征,或探究了本地的风俗民情,或再现了业已消失的地理状况。这些内容,就著者所处的时空环境而言,应该说表现出了较强的客观现实性。而这些内容,却往往是正式史料中表现不足的部分。
武侠小说是一种通俗的文学读物,属于俗文学的范畴。这种在特定时期中产生于特定地域内的文学作品,能否作为地方文献来使用呢?
古代武侠小说起源于唐人传奇,经过了明、清时期的发展、成熟,它已逐渐成为文学殿堂的一员,拥有各种层次的读者,并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人们喜欢它,不仅仅是羡慕主人公的那种亦梦亦幻、亦怪亦仙的戏剧性经历与快意恩仇的性格和通天彻地的武功,也不仅是借“以武犯禁”的侠来宣泄自己内心的最原始的愤懑、挣扎与渴望,还为这种融进了忠、孝、仁、义、礼、智、信的传统思想和周易五行、宗教支派等传统文化的文学形式而叹为观止。
在清末以前,记载有关地方信息的正式史料较少,不外乎官方执纂的方志、实录、正史和少数文人编撰的笔记、文集等。而记载民间原始社会生活的史料更是寥寥无几。在那个时期的武侠小说作品中,作者虽然是以主观创作为主,但在描写人物,叙述故事的同时,还穿插了许多诸如社会背景、地理风俗、典制考释、经济艺术等历史资料,如果把它作为一种地方文献,是否恰当呢?下面我们以明清时期的武侠小说为例,展开讨论。
第一,资料的真实性。
古代武侠小说的创作源于“说话”。后来就有专门替说话人编写话本和脚本的文人,叫书会先生或才人。经过集体的、长期的艺术加工和丰富、完整、再创作的过程,使其成为我们今天看到的小说。一个优秀的说话人,不仅要有相当广泛的历史知识,还须有丰富的自然和社会常识,只有这样,才能“辨草木山川之物类;分州军县城之程途”。
虽然武侠小说中的人物、事件大部分都是经过作者的加工、虚构而成的,但它毕竟是以生活为依据,高于生活而又建筑在现实之中。因此就必须把它们放在一个真实的环境里面(包括人物生活的时代环境和具体的空间环境),才能使作品贴近生活,给人以真实感。因此作品中经常描写到的某一地区的街巷、店铺、寺庙、河流、风俗、社会经济等,大部分都是可以考证出来的非常具有参考价值的历史资料。
而且作者生活的时代和环境,使他具备有描述与他朝夕相伴的当时社会生活的写作条件。他们熟悉生活,忠于现实,继承传统,即使作品中所讲述的是前朝的故事,但他仍会不自觉地描绘出他所经历过的、熟悉的社会生活画卷。如《儿女英雄传》,“书中人物亦常取同时人为蓝本;或取前人”[3],因而作品中的历史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也就大大提高了。
第二,其史料对地方文献研究的价值。
在没有录音设备的时代,关于一个地区语音、词汇、语法,以及语源的研究,可供参考的资料非常之少,而能够直观地提供史料信息的,除了文学作品外,再没有其它载体。而明清时期的作品,基本上就保留了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纯口语化的语言,与比较浅显的文言融为一体,通俗、生动,对研究明清两代的地方语言很有参考价值。随着时代的变迁,有许多词汇至今已逐渐消失,或者读起来与现在的发音不一样,这是因为那时主体语言的构成与现代有所差别,并且在其改变的同时曾受过其它语系的影响,但仍然能够从古代武侠小说中看出明清时期地方语言的概貌。例如:清代道光、咸丰、同治时期的北京话,受过满语的影响,两者相互磨合后,又叫“旗人话”,可以用《儿女英雄传》为代表,其作品中的许多用词仍存在于现代北京话中。如:走方步(指行事循规蹈矩)、拍花(指拐卖儿童)、意意思思(指犹豫不定)、分(去声)儿(指地位身份)等等。为研究北京话提供了非常丰富的资料。
对于地方戏剧,古代武侠小说也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从戏剧的本事、对白和小说的题材、对话中可以看出。例如:《三侠五义》第一回“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就是出自元杂剧无名氏的《李美人御苑拾弹丸 金水桥陈琳抱妆盒》。还有人物的出场,小说大多都对人物先进行一番描写,然后再讲述其身份。例如:《永庆升平前传》中马梦太的出场,先是“听得门外喊嚷说:“别打,我来也!’”然后人物出场,“只见蹿进一人”,接着描写人物:“见此人年有二十上下,身高七尺,细腰窄背;身穿蓝春绸长衫一件,足登三镶抓地虎靴子一双;面皮微黄,细眉大眼,精神百倍;”最后挑明身份:“此人住家在安定门里国子监,姓马,双名梦太,自幼家中学艺业。”这与戏曲表演中的角色上场时的亮相、定场诗或自报家门极为相似。两者在表现人物的手法上相互借鉴,有异曲同工之妙。
还有,从武侠小说的部分故事情节中,可以分析出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社会矛盾冲突、典制礼节的演变、民俗风土的绵延、建筑结构、行政职属、历史地理等等。例如:《雍正剑侠图》一书中第四十五回和第四、五回提到顺天府的管辖范围与协尉官厅、五军都督府、大兴、宛平两县衙门的地理位置;第四十六回讲述牛街清真寺历代的修建情况;第四十六回、五十二回描写了清朝时老北京每月初七、八的护国寺大集,正月十五灯市口的“打灯虎”,和第四十二回中的老北京年下收帐的民风习俗等等。或是对前朝典制的追忆,或是对作者所处时代民俗的记录,具有较好的客观真实性。
这些内容在当时都是一些司空见惯或是不登大雅之堂的现象,因而多为官方典籍所不载,即使在文人笔记中也很少见到。
古代武侠小说虽不是正史和科学研究著作,但它相对客观地描述了本地区的自然、社会现象,对正式史料中付诸阙如的部分,起到了重要的补充作用。当然,近现代的武侠小说,由于其内容背景距离作者的生活空间很远,主观臆造的成分占了很大比例,所以它的史料价值很低,可以不予以收藏。
由古代武侠小说进而可以推广到包含众多地方信息的其它形式的文学作品,它们包含了一些其它地方文献中所不具有的重要内容,地方文献采访人员都不应轻视、忽略它,有选择、有重点地去研究和挖掘其史料价值,将这些分散的文献信息摘录出来,分门别类地编辑成专题资料汇编,收入地方文献专藏,为地方研究事业提供更完整、更详细而又相对客观的具有较高使用价值的文献信息。
参考书目
1 韩朴.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北京:文津出版社.1992
2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
3 胡士莹.话本小说概论.北京:中华书局.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