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作业设计

作业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作业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作业设计

作业设计范文第1篇

一、优化课堂作业设计

优化课堂设计是让作业动起来的第一步,也是课堂作业的有效训练的第一步,要做好课堂作业的优化设计就必须多方面进行考虑:

1.依据学生的特点,设计趣味性浓厚的作业。单调的学习很容易使人的思维疲劳,对学生容易造成厌学等问题,设计趣味性浓厚的作业首先就可以解决学生对单调学习的厌恶,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对于课堂作业就能够以一种愉快的心情投入,看到作业能够有“完成”或者“征服”的冲动,学生对作业乐此不疲,课堂作业的训练效果不可能不明显。比如在小学语文《游园不值》教学中,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特长让学生做课堂作业,有的学生喜欢画画,就让这个学生画一幅他认为的诗画,有的同学喜欢表演,可以让这个学生把这首诗的情境进行表演等。

2.作业设计要有层次,符合每个层次学生的现实。班级是一个集体,但是这个班级集体却是由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的,每个学生都有其各自的特色,所谓班级中的优等生和差生也是因为这些学生的各自特点而被定义的。世界上不可能存在差生,有的只是不适合于该生的教学手法。因此老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就应该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情况进行设计。好的课堂作业可以令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假如课堂作业的设计对所有的学生都一视同仁,将会造成一部分学生享受不到学习的成功喜悦,这对一些学生的学习信心也是一个严重打击,课堂作业的训练效果也就显现不出来了。因此老师在设计课堂作业时应该要留有一定的弹性空间。

3.设计开放性的作业,让学生把个性带入作业。学生在没有走入社会之前,他们都具有很强烈的个性。因此老师设计优秀的课堂作业就应该要让学生把他们的个性融入到作业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开放性的作业设计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内容和可选择的题材要广泛,能够让学生开阔思维,令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当然这种设计实践方式需要老师彻底的摆脱传统的白纸黑字的课堂作业模式,这不仅是为了消除课堂作业总是重复的弊病,还是学生摆脱传统束缚,充分发挥性格的必然要求。

4.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设计实践性和可行性强的作业。作业“动”起来应该是符合实际的“动”,而不是盲目的“动”。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作业“动”起来离不开生活实际,因此设计能够“动”起来的作业就不能够脱离学生的生活,学生对作业进行操作也不能脱离现实。在设计课堂作业时要让学生的手、脑、眼、口等都能够获得发展,这不仅是实践操作的基本要求,还是培养学生实际中的生活能力。比如学生学习了《将相和》这篇课程后,要学生领会这篇文章的含义可以布置学生自主去寻找几个伙伴组成一个表演小组,用他们自己生活中的一个事情作为蓝本进行表演,这不仅使学生把知识内化到了现实生活,还提高了学生将来处理人际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能力。

二、让作业“动”起来

作业设计范文第2篇

语文作业设计问题数量难度重复率革新“作业”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可以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评价。学生在作业练习时,可以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增强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体现。因此,作业设计就成为了教师备课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业设计得好,既可以让学生及时巩固其所学的知识,也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进而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但是,大多时候,学生对语文作业产生畏惧感,老师一布置作业,学生就惶恐不安。然而老师对作业的设计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作业设计量太大、作业设计机械重复等。因此,重视高中语文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要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就要对语文作业的设计进行革新,笔者通过自身实践,提出了革新高中语文作业设计的对策。

一、高中语文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作业设计数量较大

作业要有一定的量,学生只有经过不断的作业练习,才能积累更多的感性知识,才能发掘问题新的感知,然后掌握一定的规律,所谓孰能生巧。但是,学生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作业是无限的。大多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只注重作业的“量”,然而学生为了完成作业的这个“量”,往往总是只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作业,不仅完成的作业质量不高,还打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生在课堂内外有做不完的作业,试卷越来越厚,也越来越长,这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精神负担,学生要加班加点的完成作业,导致他们晚上睡眠不足,白天课堂学习精神也不集中,从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作业设计难度不适

作业的难度不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作业设计的难度过大,作业的内容偏向于课外的迁移,没有结合课本知识,而且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践,使学生无法凭借自己所学和自身所实践来完成作业,学生也因此失去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学习成绩也会因此下降。其次,是难度过小,有些同学已经很好的掌握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如果作业设计的难度过小,让学生花大量课外的时间来完成这些简单的作业,有的学生不屑于完成这些简单的作业,导致学生对作业的问题思考不积极,不仅会使学生对作业感到厌烦,失去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而且不利于学生学习的提升,不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较好的发展。难度过小的作业,占据了学生课外的娱乐时间和用来学习其他知识的时间,没有起到作用的本身作用。

(三)作业设计重复率多

作业在设计时重复率比较多,主要有题目的重复和题型的重复。题型的重复在作业中是最常见的现象,让学生重复的完成这些重复的题目或者重复的题型,会让学生浪费太多宝贵的时间,而且得不到提升学生成绩的效果,学生的思维也得不到更好的发展。

(四)作业设计不创新

很多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只是运用传统的方式,而不对作业的设计进行重新研究。很多作业的形式比较单一,缺乏多样性。目前,高中生的作业仍是以写为主,不是抄写就是默写,而且全都是书面作业,题型也老是那一套。教师布置的作业也不管适不适合现在的学生,全部设计统一的作业,这样就容易导致学生抄袭,使学生的综合能力无法得到有效的发展。

二、高中语文作业设计革新的对策

(一)根据课本知识设计作业

语文涉及的知识面很广,人文特点很强,很多作业的答案都是开放性的,没有固定或标准的答案。教师要根据课本资源来设计作业,减少语文的书面作业,尽量要学生在课内完成作业,然后保证学生在课外有更多的时间来阅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能力。

(二)设计有价值的作业

每个学生对事物都有好奇的心理,爱追求新鲜的事物,同时学生在完成作业是,也希望作业不仅有价值,而且还要有趣,这样学生完成作业的效率就比较高。作业是无穷的而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如果让学生完成一些没有意义的作业,不仅浪费时间,而且还会适得其反。因此,设计有价值探讨的作业有很重要的意义,教师必须花一定的时间对作业题目进行选择,使学生能够更加有效地完成作业,让学生在练习作业的过程中,积极思考问题,积极地与其他同学讨论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三)设计的作业要联系生活

教师可以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来设计作业,这样学生就可以联系生活完成作业,让学生感觉到语文与生活贴切性。作业的内容要根据教学和学生的需要来设计,设计的内容既要符合教材上面的知识,也要贴切于学生的生活实践,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作业设计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作业设计量较大,作业设计难度不适,作业设计重复率多,作业设计不具有创新性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学生完成作业的效率不高,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因此,笔者提出了一些高中语文作业设计革新的对策,如根据课本知识设计作业,设计有探讨价值的作业和联系生活设计作业,这样就能更好的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参考文献:

[1]黄雨.高中语文作业设计改革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2]周家翠.高中语文作业设计的策略探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3]夏俊华.关注学生的作业本――高中语文作业布置研究[J].新课程学习,2010,(12).

[4]班小玲.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个性化作业设计[J].新作文,2011,(02).

作业设计范文第3篇

新课程改革后,许多教师注重作业设计的人文性、创造性和开放性,让历史作业与新课改理念互动融合。但是,从作业设计的内涵上看,不少教师还没有形成引导学生去关注生活的开阔视野,答案的设定也以标准性为特征,挑战性、综合性明显不足。

目前,作业设计主要存在四方面的问题:第一,作业内容大量重复。很多教师要求学生将已学过的历史知识点简单诵记,练习也是不加选择,每题必做。第二,很少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往往是“一刀切”,要求所有学生完成完全一样的作业内容。第三,作业形式简单机械、缺乏弹性,过分注重书面作业,忽视布置其他形式的作业。第四,作业的内容脱离学生生活实际,枯燥乏味,因循守旧,不能给学生提供自主创造的空间。

例1:“近代列强侵华”学习完成后,教师要求学生完成下列课外作业:

1.分条目整理出《》《》和《》的主要内容。

2.熟练记忆《》《》和《》的主要内容,并找出记忆方法。

3.用图示表示出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线索。

例1中的作业,只是在做中练,单纯记忆主干知识点。无可否认,追求“记忆”的作业对历史学科有其积极意义。但久而久之,这种作业也成了学生的一种包袱,变得枯燥乏味,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历史作业的布置,不能单一地注重“记”的作业,而应力求体现考查能力的多元化,设计要新颖,形式要多样,使做作业成为学生的乐趣。

那么,学生喜欢什么样的历史作业呢?

第一,任务活动型作业

“任务型活动”是以“任务”为指向,以“活动”为载体的学习实践活动。它具有任务的目标性、活动的开放性等特点。在任务型活动中,学是做的前提,做是学的目的,“做”促进“学”,两者是辩证的统一。设计任务型课外作业,要紧扣教材又形式多样,这些作业的策略要求有:其一,在实践学习中,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索,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外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二,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多种途径(如:图书、网络、实地调查等),广泛搜集信息,通过自主探索来解决问题。

例2:揭秘“都江堰”之旅

作业的设计思路:

1.通过都江堰工程史料的搜集、整理,尝试不同渠道获取历史信息的方法。

2.通过对老师所提问题的思考、探究以及参与调查等活动,学会合作和自主探究的方法。

3.通过对都江堰工程历史遗迹资料的研习,认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初步运用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方法。

4.简述你对都江堰工程社会调查活动的研究计划和具体方法。

例2说明历史作业既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活动型的。有的教师觉得课外活动型作业的目标不好操作,担心重视“开放”,就会淡化了知识基础,使学生学不到东西,因而在作业的设计中有意忽视“开放”性。忽略了课外“开放”的活动,学生获得的仅仅是“知识”而不是“智慧”,仅仅是“知道”而不是“感悟”。在课外任务型目标的具体落实时,必须解决好问题的指向目标和过程的评价性,即学生的参与过程中,既要有肢体(眼、耳、口、手)的参与,思维的参与,还要有情感的参与,更要有策略指导。案例2中的作业设计就体现了这一点。任务型作业的落实还要讲究效率,避免形式化,走过场,要关注过程参与,追求过程价值。

第二,体验型作业

“体验型作业”是以课堂教学为本,教学目标为载体,基于教材知识进行设计的作业。把作业设计作为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体验不断凸显教学价值,以作业巩固、反馈、促进学生的学习,是提升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体验型作业设计既是一个教学环节,又是一个教学系统,它涵盖设计、布置、练习、反馈多个层面。体验型作业应遵循的原则:其一,可体验性原则,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参与;其二,质疑性原则,鼓励学生在学习中产生质疑,并鼓励学生大胆提出来;其三,反馈、回授原则,在体验练习的基础上进行回授和小结,使学生能全面地在深层上获得一次系统的提高。某教师在讲授《夏商周政治制度》时,以宗法制为切入,较为成功地布置了角色体验式作业。

例3:师:为了理解宗族的性质,请同学们观赏一个继承财产的小品。

(说明:学生甲为一位族长,学生乙扮演本族一富家的女儿,学生丙扮演妾氏之长子,学生丁扮演妻之独子。家主去世,请当地族长,判决遗产继承。以下为小品的台词。)

学生甲(族长):把本家所生的三个儿女带上来!(三个角色人物上场)

学生乙(女儿):太老爷,家父病故,留下家产百万。父亲生前对我最疼爱,理应由我继承家业。

学生甲(族长):闭嘴!不知羞耻的东西。你眼里还有没有祖宗、家规。女子怎么能有资格继承家业!退到一边去!

学生丙(妾氏之长子):太老爷英明!我是家父的大儿子,年龄最大,应该继承家业!

学生甲(族长):胡说!难道你不知道宗法的规定吗?正妻所生的长子才能继承家业。

学生丁(妻氏之独子):太老爷!我虽年龄小,但是我为嫡长子。我应该继承家业呀!

学生甲(族长):按照家规,的确如此。来人!财产凭据给他!(手指向学生丁)

(退场,小品完。)

从案例3看,体验式的作业,把问题作为有效的刺激,引起学生相应的行动,通过各自的体验,从而产生明理的效果,并在此基础上获得知识和价值取向。通过体验,在情感教育的同时,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并将过去的历史与现实的生活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成为现实社会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三,协作型作业

深化、提高、发展是协作型作业的重要特征。教学目的在于促进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重在实践和互助。协作型作业的原则有:其一,目标明确化,协作型作业要体现历史课程的目标、教学单元目标、课堂教学应达到的教学目标,要有针对性,而不是只图新颖。其二,个体分层化,由于学生智力开发和学习习惯等不同,造成学生学习水平的不同。协作型作业要注意学生个体间的差异,还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层次,使作业适合于思维能力层次不同的学生参与其中。其三,开放创新化,设计的作业要给学生拓展延伸的空间。作业要有一定的开放性,可根据学生的历史知识、技能和能力,结合教材适当设计一些探索性作业,引导鼓励学生质疑,寻找合作伙伴,完成作业。

例4:访乡情,感真知——走近苏州“昆曲”

背景资料:昆曲被誉为“百戏之祖”,是我国民族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的成果,在我国文学史、戏曲史、音乐史、舞蹈史上均占有重要的地位,2001年列为首批“人类口述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之一,是全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

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探究——赏析——表演——宣传”亲近乡土系列活动

主要活动内容有:

①昆曲发源大揭秘:宣布昆曲的研究过程;

②争当昆曲光荣传承人:小昆班昆剧表演;

③我当“昆曲解说员”。在学生对昆曲有了一个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开展“我当昆曲解说员”活动,组织队员带领游客参观昆曲博物馆,讲解昆曲的形成与发展。

走近苏州“昆曲”协作任务分工表:

①文献资料查阅:视野开阔,文字表达能力强的学生,组内协作分工。

②学习昆剧表演:表演才能强、具有一定艺术天赋的学生,组内形成汇报演出。

③昆曲的解说员:口头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参与旅游实践活动。

作业效果(见下表):

案例4说明,丰富的乡土资源充实了历史作业设计的内容,既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从不同层面和角度为学生提供了协作作业的素材。此外,家庭也是协作型作业的一种资源。家谱、族谱的史料价值,可以作为历史学习和历史教学的作业资料,不同时代的老照片、实物、长辈的回忆等,都可以在不同程度上丰富历史作业的资源。从活动方式上,家庭资源采用了以调查、整理为主的研究活动,这类活动的主要特征是:学生相互间的配合,求得父母长辈的协助,通过对家庭资料的考察,求教历史专家或教师的经验,与历史见证者(家长)进行访谈,获得第一手或近乎第一手的材料,在协作的基础上分析直接经验和间接材料,得出相应的结论。

作业设计范文第4篇

物理作业,作为加深学生对知识理解、巩固学生学习成果、促使学生掌握所需知识和技能的一种有效手段,在每个学生的学习生涯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物理教师经常使用并能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教学内容.物理作业的重要性被很多人熟知,很多一线教师也积极反思物理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这些反思多是从物理作业的“类型”、“数量”和“批改方式”等方面进行的,对提高物理作业的有效性和适用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类型”、“数量”和“批改方式”这些只是物理作业的一些基本特征,而要设计出真正有效的物理作业,使物理作业设计得以优化,还要结合教学目标以及物理作业本身的要求,实现教学目标与作业的要求在知识与认知过程上的一致性,从而使学生真正能够利用作业学到需要掌握的知识和能力.

1 选择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学的原因

实现物理作业的优化就是要结合教学目标及作业本身的要求来设计作业,因此在此之前,我们要选择合适的理论对教学目标及物理作业要求进行分析和分类,从而使两者更好地结合在一起.

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学将教育目标分为知识和认知过程两个维度,其中知识维度包括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反省性知识;认知过程维度包括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和创造,两个维度的每个类目又细分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亚类,细致的分类基本上可以涵盖所有的教学目标,因此也可以较为准确完整地分析出教学目标和物理作业要求所归属的分类.

另一方面,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学被引进中国是源于1986年经我国学者翻译并出版了《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领域》一书,该书的出版在中国掀起了一股学习布氏理论的浪潮,后又经过一次修订,才最终形成了如今的认知目标分类学.该理论从被引进中国到现在30年间,无数的教育工作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研究,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解读和理解,也证明了该理论的正确性和权威性.

2 运用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学来分析物理教学目标及作业

2.1 物理教学目标的分析

教学目标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的,所以由于学生实际情况不同,每个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都会有一些差异,但其最根本的课程标准是一致的,因此我们对物理教学目标的分析就可以主要从物理课程标准着手.

物理课程标准的表述形式比较固定,一般为动词+名词,动词多对应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学中的认知过程维度,名词对应知识维度.

例1 描述固、液和气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列举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状态的物质及其应用.

该课程要求中有两个动词“描述”、“列举”,其中“描述”是要求学生能够将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转换为自己的语言来进行表述,这就涉及到将信息从一种表征形式转化为另一种表征形式,对应的认知过程就是理解的亚类解释;“列举”要求学生根据物态基本特征这一概念举出相应的、未曾在教学中见到过的例子,因此该词语对应的认知过程为理解的亚类举例.而在整个表述中我们可以看到,该要求一直强调的知识是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也就是将一类物质区别于另一类物质的基本特征,从而根据这一特征将物质分为不同的类目,因此该要求涉及到的知识类型应该为概念性知识.综上所述,该要求的最终目标应该是理解概念性知识.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分析是物理教学目标分析的基础,明确了物理作业设计的出发点和注意点,教师在明确这些基础之后,再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进一步确定物理教学目标,从而为有效物理作业的设计奠定了基础.

2.2 物理作业的分析

教学目标的分析为作业设计奠定了基础,即明确了作业设计的出发点,但最终选择哪些题目,还需要对题目所考察的知识内容和认知过程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从而选择合适的题目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加深理解.

物理作业相对于课程标准来说,在知识和认知过程两个维度的呈现并不那么明显,物理作业更多的是从实际出发提出的问题,很少会直接在题目中出现“回忆”、“理解”、“分析”、“比较”、“说明”等能较明显看出认知过程的词语,因此需要根据多方面信息来确定每道题目所对应的知识和认知过程.

2.2.1 根据题目中的词语进行判断

比如在物理题目中经常有“不能用……解释的是”、“属于……的是”、“不符合……的是”等表达方式,单单从表达上看“不能”、“不符合”、“属于”这些词语好像要求学习者进行的是一个正误的判断,因此涉及到的认知过程应该是评价.但其实不然,这类表达中有些暗含的是一种类属的关系,有些是一种分类,即从四个选项中选出与题干中概念相同的一项,或者是从四个选项中选出与其他三项不能用同一概念解释的一项,因此涉及的认知过程可能是理解中的亚类分类或者举例.

例2 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夜晚墙上出现的影子

B.夏天树下有许多圆形光斑

C.湖中出现的山和树的倒影

D.人在中午的阳光下影子变短了

在上述题目中,与“光的反射现象”相关的知识是光的反射原理,即该题目的要求是学生能够用光的反射原理解释的现象就是光的反射现象,因此涉及到的知识类型是概念性知识;题目中“属于”一词,说明该题是要从四个例子中选出能够用光的反射原理解释的一个例子,因此该题涉及到的认知过程是理解中的亚类举例,由此可知该题的目标是理解概念性知识.

2.2.2 根据知识内容进行判断

公式和定律作为基础内容在物理作业中占有很大比例,但并不是每一道题只要用到公式和定律就一定涉及到运用这一认知过程:如果题目可根据某个定律内容直接推断出答案,不涉及计算,则该题目涉及的认知过程就是理解;如果题目不仅基于对概念的理解,还要利用公式进行进一步的计算,那么该题目涉及的认知过程就是运用.另外,有些题目虽然涉及到公式,但没有运用公式进行具体的运算,只是利用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关系进行推断,则此时所涉及到的知识类型就不是程序性知识,而是概念性知识.

2.2.3 综合多种情况进行分析

比如综合题型及其考察的知识内容进行判断.

在很多题目尤其是填空题中,会出现几个空格要求学生进行补充填写,这些空格有些是关于概念的细节,则所涉及到的知识类型为概念性知识;有些是关于科学家、实验器材、器材结构等,涉及到的知识类型是事实性知识;物理作为一门注重操作和实践的学科,经常还会考察学生对于实验操作的掌握程度,即对于实验操作中的细节进行回忆,这样的填空题目涉及到的知识类型就是程序性知识.

物理作业中最大的题目一般是实验题,这类题型在初中阶段更多的是考察学习者的基础实验的分析能力,多是需要根据两组及以上实验数据得出初步结论的.实验结论的得出往往需要通过比较两组及以上数据之间一致性,并找出其中的重要信息才能得出最终的答案,因此这样的题目涉及到的认知过程多是分析中的亚类区分和组织.

例3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与3(或4、5与6)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初步结论是:.

这道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分析”“比较”,但仔细阅读题目,首先学习者需要找出这些数据中的重要部分也就是说变量,然后找到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或者说一致性,再将这种一致性抽象出来,因此该题目涉及到的认知过程是分析中的亚类区分和组织;并且因为当进行分析和比对的过程中,学习者需要依托科学实验方法进行分析,在该题目中所利用的科学方法是控制变量法,因此该题目涉及到的知识类型为程序性知识,则该题目的目标为基于程序性知识分析.

总的来说,对于作业的分析,我们教师不仅仅要根据知识本身内容进行判断,还要结合多方面条件:学生认知水平、学生学习成绩、教师课堂教授情况、学生课后反馈情况等等.比如一个物理现象教师已经在课堂上讲过,但学生没有听或者没有记下来,那么当作业中出现类似的题目时,对于学生来说就需要根据自身对概念的理解来解释该现象,这时的认知过程就是理解;但如果学生上课认真听讲将该现象的原理记下来了,当遇到该题目时只需要从记忆中将原理提取出来就可以了,这时涉及到的认知过程就是记忆.所以,对作业的分析也要求教师对学生学习状况及自身授课情况有一个较为明确的把握.

3 结合教学目标与作业要求,实现物理作业优化设计

教学目标是作业设计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作业自身的要求是有效作业选择的标准,只有基于出发点选择合适的作业,才能实现真正的作业优化.

作业设计范文第5篇

一、语文作业的现状不容乐观

不少学生对语文作业感到乏味,甚至老师也感到批改作业很机械。语文考试与平时的语文作业似乎脱节了,所以有些学生认为语文作业做不做无关紧要。久而久之,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厌倦情绪。究其原因,是语文教学还没有走出传统的“守成教育”的怪圈。课堂上老师把优秀的作品肢解成支离破碎的字、词、句、段,把语文课堂当成单一枯燥的语言技能训练基地,让学生远离了美丽的文字、文化与文明;课后语文作业的设计,也局限在巩固课堂教学的范畴内,如,抄写字词,背诵课文,完成课后问题答题,等等,只是把课文的有关内容重新展示一下,以达到巩固记忆、培养能力的目的。这样的语文学习学生喜欢吗?重复甚至机械的作业,不但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反而成了学生学习的“负担”,成了许多学生对语文丧失兴趣的“罪魁祸首”。所以,在优化课堂教学的同时,语文教改也应体现在语文作业上,语文作业跟不上,语文学习的效果很难达到。所以,注重作业的设计是很必要的。

二、作业设计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布置课前预习,培养学生勤查工具书的习惯;要求书写规范,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丰富扩大他们的见闻,让他们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不断丰富他们的生活积淀,培养他们坚持练笔的习惯。

三、作业设计要注重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

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他们的阅读量,加强他们的阅读积累。《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九年义务教育要求学生语文阅读总量不少于400万字,其中初中三年不少于260万字。要求学生一学期要看两三本名著,如,《爱的教育》《安徒生童话》《繁星春水》《鲁滨逊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昆虫记》等,可在班内建一个图书角,由学生管理借阅。

四、培养学生的儒雅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