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头等大事

头等大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头等大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头等大事范文第1篇

“十三五”开局,贵州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将大扶贫上升为省级层面的战略行动,省委主要领导深入基层密集调研,多次召开扶贫工作会议,对脱贫攻坚再动员、再部署、再推进,确保打赢这场输不起的攻坚战。

贵州要实现493万贫困人口全面脱贫,时间越来越紧,难度越来越大,标准越来越高,所面对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采用常规思路和办法、按部就班推进难以完成任务,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众志成城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说,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过去五年,贵州聚焦“两有户、两因户、两无户、两缺户”,坚持“六个精准”、“六个到村到户”,脱贫攻坚成效明显,但仍存在精准识别不够精准等问题,必须在精准识别上再深化,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扶贫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才能实现扶真贫、真扶贫。

开对“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对贵州而言,就是聚焦493万贫困人口,落细落实基础设施、易地扶贫搬迁、教育医疗、产业发展、生态扶贫等脱贫任务。尤其是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需要精准发力,把解决好搬迁群众后续生计问题摆在更加突出重要位置,统筹解决好搬迁家庭就学就业就医等问题,做到“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安居与乐业并重、搬迁与脱贫同步。

脱贫攻坚号角已经吹响,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检验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干事能力和工作作风。“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各级党委和政府需要紧紧扭住“党委主责、政府主抓、干部主帮、基层主推、社会主扶”五个关键环节,层层压实责任,级级传导压力。立下“军令状”,把脱贫责任扛在肩上,把攻坚任务抓在手中,横下一条心,抓铁有痕,踏石留印,一步一个脚印落实脱贫攻坚各项任务。

头等大事范文第2篇

Leighton Meester(莉顿·梅斯特)的今天,但很明显,莉顿不想再做Queen B了。

从电视剧女王努力羽化

当第五季《绯闻少女》落下帷幕,剧情已盖不过主演们的动态更为吸引眼球,莉顿·梅斯特这个名字的知名度也渐与剧中大名鼎鼎的Queen B相抗衡,对于戏里戏外都被戴上Queen B帽子的莉顿而言,当然是喜闻乐见。

早在两年前被问到《绯闻女孩》还会播多久时,莉顿就答道:“还有两年,因为这是合同定下的时间”,而计划总赶不上变化,两年后,第六季《绯闻少女》已被CW续订,她一心想跳往电影圈专心发展的时间又被延后。Queen B的角色太过深入人心,以至于莉顿每次在电影界出现,宣传也总是以“Queen B担任女主角”的语言来吸引观众。一旦莉顿出现在其他电影,多多少少都带来一些绯闻少女的穿越之感,不论演技如何,她都先输一筹。

于是,她见缝插针地跑往电影圈,即将上映的《唐尼的儿子》可算是她目前为止最“有料”的电影作品,不仅与《初恋50次》的男主角亚当·桑德勒合作,还遇上擅长癫狂、青春、性、喜剧四者合一的导演希恩·安德斯。

莉顿说她在这个故事里的角色是个“新娘哥斯拉”:“ 故事一开始的时候,杰米看起来亲切又可爱,就像一个正常的准新娘一样。但是,她很快就变成了一个让人恐怖的新娘。稍有不如意的地方就发飙,任何小细节不到位都不满意,事事要求完美,其实是一种婚前综合症。”

作为从电视圈来的新人,莉顿·梅斯特这个名字的噱头远远大于角色的本身意义和分量。其实,莉顿从2006年开始便几乎年年有电影作品问世,但很不幸都没能抹去Queen B的影子。强大的好莱坞从来不会轻易收留一个来自电视圈的小女王,两年前的她和《绯闻少女》其他演员都已对电视剧主创和电视台表达过要去电影圈发展的念头,双方都没有谁舍不得谁的意思。

去年,剧中另一女主角S的扮演者布莱克在接受《ELLE》采访时说:“我们已经处于全剧的收尾部分,我们感受到了大结局的氛围。”可见炉火纯青的《绯闻女孩》姐妹都不满足于小荧屏的束缚,二十五六岁的大好时光,怎能是个见好就收的年龄?

女王出生监狱

莉顿的朋友们说,你显然没有经历过莉顿·梅斯特所经历的事情,她和别人非常不一样,她不会把这些当成绯闻来博取头条,她不喜欢告诉别人这些事。但越是如此,记者们越是不会罢休,关于莉顿身世的新闻随即被曝光。

莉顿·梅斯特的母亲康斯坦丝·梅斯特在得克萨斯监狱服刑期间生下她,所以莉顿确实出生于监狱。

还有更戏剧化的新闻接踵而至,她的姨妈朱迪曾因成功越狱成为全美第一位位列15大通缉犯的女性,父亲与母亲皆是贩毒分子。

大家实在难以将外表甜美、演着不知人间疾苦的Queen B的莉顿与她的家庭背景结合起来。在接受杂志专访时,莉顿一字一顿:“莉顿·梅斯特出生在一家医院!”

根据联邦法律,莉顿母亲在慈善医院里一间专门为新妈妈准备的房间中照顾了襁褓中的莉顿3个月,之后她就又被关进了监狱。

在刑满16个月之后,经过假释委会员的人道主义考虑,莉顿的母亲获得了假释资格,重新跟家人团聚。曾经的毒贩之家恢复了平静,在佛罗里达海滨小镇马科岛开始了新生活。“在我小时候父母亲就已金盆洗手,我们全家人会在一起吃隆重的感恩节晚餐,我的意思是说,难道这样的生活还不算正常吗?”

父母带来的教训令她比同龄人成熟不少,她从未涉足过家中的一切丑事,却承担着这些破事带来的恶果,如今做着风光小女王的她在复杂的演艺圈中仍然保持自我,从不沾染,也无一串男友来给杂志做八卦专题,亦不刻意隐瞒童年,对于自己在众多富贵子弟的高中念书时是同学嘲笑对象的事更是一笑置之。

“扮演布莱尔或者其他什么角色的关键是要找出这个角色和你有共鸣的地方。布莱尔最大的缺点就是她老是缺乏安全感,所以她总是想成为最漂亮的和最受人喜爱的人。我也十分没有安全感,这是我能搞定这个角色的原因。”

最好的面具便是“真我”

莉顿天生一头金发,喜欢写东西,说一口流利的法语。《绯闻少女》导演米切尔·费尔德这样评价她:“她不是那种试图隐藏自己观点的人。但是她总是很安静,默默地坐在一边,观察着。她是我见过的非常能吃苦和超强忍耐力的女孩,这一切都超乎了她的年龄。”

她说她对现在拥有的一切都抱着感恩的态度,话语间平静得令人难以想象这是个一炮而红的女孩,“我不在乎别人怎么定义我,如果他们认为我是演员就不应该涉入歌坛,OK;如果他们因为我的歌认识我,但并不看我的电影和电视,也OK,我做我自己这辈子想要做的事情,我只是做我自己而已。”

在最易产生绯闻的年纪,她低调恋爱、分手,不去争抢It Girl的头衔,却轻松在2011年全美票选“最美一百人”中得到第四,纽约的时尚圈亦有她一席之地。回应和布莱克的不和传闻,她说道:“女人被传互相龃龉很不幸,就像人们总说《欲望都市》的主演互相不和。算了吧,她们都是很有钱、很棒的女演员。”

除了Gossip Girl 她还是……

小成本电影女主角

小成本小制作电影,考验的是剧本和演技,莉顿可以将布莱尔演的炉火纯青,却难以把握一网打尽其他角色,关于这一点,她本人应是心知肚明。挑选这些剧本来做女主角,不仅是因为莉顿还没有被大制作好莱坞电影人看上,更是她磨练演技的机会,何况,去挑起一个极易走红但华而不实的花瓶角色,还不如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好前方的路,她说过:“我甚至认为《绯闻女孩》太轻浮了”,这样一个女孩子,走不了名媛路线,回归到她自己的世界,小成本电影的才是最适合她成长的路径。

热门美剧亮点客串

莉顿的妈妈一直和媒体强调女儿不仅漂亮,过人的聪明才是她最引以为傲的事。从莉顿参与的美剧来看,几乎部部都家喻户晓,从小到老,观众群亦是庞大。虽然《绯闻少女》受人欢迎,但是狗血剧情还是流失了不少观众,且差评也如一波一波的潮水一样,在这样的情况下,从讨人厌的剧里跳出去开发新路,不仅是给自己多条活路,更是主动迎合了讨厌绯闻少女式时尚的观众。而即使电视圈再不受电影界待见,从电视圈出发的好莱坞明星仍不在少数,莉顿以亮点的方式去别剧现身,可不是一般的小明星可以承担得起的,这已经在告诉电视圈,莉顿·梅斯特已经混出了名堂,红出电视圈,进军电影界是指日可待。

灵歌小姐

如果你还没看过她的迷你演唱会,那么不如去搜索一下,她会给你大吃一惊的感觉。褪去华丽的布莱尔套装,站在黑夜里的舞台上,只需要一束不必太强烈的聚光灯,一个稍有水准的年轻乐队,她就可以带给你一整夜的音乐享受——真的是音乐,丝毫没有瞎吼和跳瞎舞的凌乱;也真的是享受,你看到莉顿·梅斯特居然在唱着算可以的歌,而且本人比台下的观众更加享受。并不好说她擅长什么路线的歌曲,灵魂、爵士皆有尝试,小草莓乐队式的感觉亦是出现过,就像歌手想去拍个电影,她虽无演而优则唱的意思,但是喜欢唱歌有什么不好,不难听,而且认真得可爱。

B&L隐形擂台

绯闻男友

L目前为止,莉顿与参演《绯闻少女》的Sebastian Stan(塞巴斯蒂安·斯坦)分手后,亚伦·希梅尔斯坦是她第二个见 光的男友,两人还被诬陷拍过“录像带”,她毫不留情地斥责媒体,解释过录像带不是真的,不幸的是传得就像真的一样。“现在我对人性有了更好的理解,像这样的事情只要辩解就会成为头条新闻。就像谎言说了千遍就变成真理,大家都说它是真的,它就变成真的了。”莉顿与亚伦闹过分手,但在前段时间,记者拍到了他们共同在海滩度假的甜蜜照片,看起来复合不假。

B有过4个男朋友,如果我花时间和某位男士在一起了,那一定是因为他对我很好,我们都是从朋友开始的。”从一开始假戏真做的Penn Badgley ,到现在的“绿灯侠”瑞恩· 雷诺兹,中间还经历了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这串名单引发了极具新闻性的话题,且次次高调的布莱克作风大胆不羁,个人外泄夹杂在复杂多变的恋情里,实在够桃色。

曝光率:布莱克完胜

时尚活动

L从前被嘲笑衣着和包包的高中小女生摇身一变,坐到了各大时尚会的前排,也是各大品牌设计师喜欢的女明星,不仅是与布莱克合拍各种时尚大片,自身独有的气质被Vere Wang看中,成为品牌香水的代言人,随后又代言Missoni,人气攀升不断,来上海做Harry Winston活动嘉宾时,粉丝们更是造成了交通混乱。在时装周、各大时尚杂志中,我们常看到莉顿的出现。

得到过:2008年被人物杂志评为最美的100人之一 ;2008maxim杂志最美100人中排名48名;在MAXIM09最美100人中排名第十二,在FHM网上评选08电视最美人物中排第一。

B布莱克的时尚感仿佛与生俱来,连在厨房都要穿着Christian Louboutin5英寸高跟鞋的她似乎没有一刻“不时尚”,自我描述“身在纽约,心在巴黎”,老佛爷卡尔·拉格非也十分中意布莱克的时尚品位,令她来当香奈儿的代言人。设计师Alexander Wang,Justin Giunta、Tim Hamilton都抢着要与她合影留念。布莱克从来街拍不败,时尚于她,早已熟稔于心,IT GIRL的名号响当当又硬邦邦,想取代她的时尚地位,没有“詹妮弗·安妮斯顿的率直眼神、卡梅隆·迪亚兹的爽朗微笑、杰西卡·辛普森的大波浪长发和20多岁的无敌青春”便不必费心。

得到过:People网站21岁最美影星;《Maxim》杂志最性感一百位女性排名三十三;《Glamour》杂志2010年度最佳着装女星第三;《FHM》杂志 2010年全球最性感一百位女性 排名第五;《Vogue》杂志2010年十大最佳着装(惊爆新天后奖);福布斯 2011年十二名最有看点的年轻演员之一;ELLE Style Awards 最佳电视明星奖;Askmen网站 最具吸引力的女人排名第一……

时尚度:布莱克完胜

作品呈现

L莉顿在11岁时意识到,演艺是她想做的事情,于是妈妈与她背井离乡来到大都市,13岁的时候,她终于在《法律与秩序》这部电视剧中得到个小角色,饰演一个死去的少年同学。导演马沙·米切尔回忆当初这个小姑娘时说:“她非常聪明,而且很容易入戏。”她没有将QUEEN B的形象重复在其他戏中,而是挑战着不同的人物,尝试着不同的戏路,到目前为止,她还未有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但是厚积薄发的力量令业界人士相当看好。

头等大事范文第3篇

一、中国的孩子怎么了

――透视“傍老族”“啃老族”现象①

西方社会曾经出现“垮掉的一代”。中国社会是否已经出现“垮掉的一代”?这不好说。

中国新一代年轻人有着前辈不具备的优点。他们有较强的独立、法律、环保、平等意识,对新事物敏锐,但与此同时,他们也存在致命的缺陷,如责任心差,勤劳、勤俭意识较弱,再加上父母溺爱,使得他们心高气傲,常常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困惑。于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加入“傍老族”和“啃老族”。这倒是事实。

作为“新失业群体”,“傍老族”和“啃老族”大多缺少技能,缺少社会阅历,无稳定收入,主要靠“傍老”“啃老”生存。部分中老年人为此背上了沉重的家庭负担。这日益成为全国性的社会问题。

“傍老族”与“啃老族”的出现,与家庭教育有关。在西方,孩子成人后,不管家庭背景如何都要自立;而在中国,父母觉得自己一生的努力就是为了孩子,父母通常会尽全力让孩子成年后过上不错的生活,包括孩子结婚、买房、养育下一代等,父母都要出力,他们觉得这是一种责任。父母的过度资助和过度抚养虽出于伟大的父母之爱,结果却让孩子丧失劳动能力和自食其力的勇气,也因此让孩子错失了 “成长”“进化”所必须经历的过程。按照美国心理学家霍尔(Hall,S.)的说法,孩子的成长过程类似整个人类的进化过程。人类最初是爬行动物,然后能够直立行走;在由猿向人转化的过程中,劳动起了关键的作用。与之类似,孩子最初在地上爬行,然后学会了直立行走;在由儿童向成人转化的过程中,劳动将发挥关键的作用。如果这个假说是可靠的,那么,父母的首要责任,便是把“自食其力”当作教育孩子的头等大事。轻视劳动教育,可称得上是一种“忘本”与“背叛”,因为教育原本起源于劳动。康德的说法是:“儿童要学会劳动,这是最最重要的。人是唯一必须劳动的动物。他必须先做许多准备,才能享有生活的保障。对于这个问题:上天是否能好心地把我们所需的一切都事先准备好,以致我们可以无需劳作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人向往工作,包括带有一定强制性的工作。那种以为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里的时候,除了坐在一起唱唱田园牧歌、欣赏一下自然之美之外无事可做的想法同样是错误的。真的这样的话,他们也会感到极其无聊,就像其他人在类似情况下也会感到难以忍受一样。”[1]

二、关于培养劳动习惯

的两个家庭教育实验

1.大款夫妇为教育女儿装穷17年②

一般而言,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家庭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不过,也并非所有的富裕家庭的孩子都有好的学业成绩,原因在于:富裕是一种高级的教育资源,但是,高级的教育资源需要父母有高级的教育方法。西方人的经验是:“培育一个贵族需要三代人的努力。”如果孩子因家庭富裕而四体不勤、傲慢虚荣,那么,富裕不仅不是孩子成长的资源,反而成为孩子成长的祸害。中国的民间经验是:“富不过三代。”遗憾的是,“富不过三代”这条民间古训几乎成为中国家庭教育的咒语,不少比较富裕的家庭,常常被这条古训言中。

2005年,一则“大款夫妇为教育女儿装穷17年”的消息引起中国教育界的普遍关注:

为让自己女儿“心灵纯洁”,重庆的一对夫妇隐瞒自己大款背景17年。高考前夕,他们向女儿许下重金承诺,无意中透露了这场持续17年的爱心“骗局”。

这位女孩是沙坪坝某重点高中高三文科毕业生。从小学到高中,她一直是老师眼中的乖孩子,善良真诚,成绩优秀。

她的父母曾经给她讲过一个“卖房救子”的故事。她两个月大的时候因发烧引起急性肺炎。为救孩子,父母卖掉了外公外婆在攀枝花留下的房子。从那以后,一家三口只能租房度日。听到这个故事后,她在小学的日记中写道:“爸爸妈妈爱我,我要好好报答他们。”5岁时,她随爸爸妈妈搬到了重庆,住在沙坪坝松林坡的耗儿洞。她只知道爸爸是个推销员,每年至少有一半时间出差,到各个区县去卖书,妈妈有时也要和爸爸一起走。

因为家里“穷”,爸爸妈妈对她管教很严――她从6岁起,寒暑假要到巷子口去卖报纸,每天最少要卖20份;周末也很少放假,在家里温习功课,或跟妈妈一起做家务。除了过年,她很少穿新衣裳。

填报志愿的那天,父母郑重地承诺:只要考上上海一所著名大学的经济系,就奖励她出国旅游,并在上海给她买辆车。

“这些奖励要用十几万元啊!”她很吃惊。可是爸爸说这些年推销学生学习资料,家里有积蓄。那天午饭后,她回学校上课,忘了带寝室钥匙,就回家取。在家门口,她听到爸爸妈妈的争吵。妈妈说:终于要熬到头了,应该告诉孩子咱们瞒了她这么久。爸爸坚决反对:不行,我们说好了的,要等孩子进入大学再讲。

看着推门而入的女儿,爸爸妈妈惊呆了。终于,妈妈告诉她,这是她出生前就和爸爸商量好的办法,让女儿在清贫艰苦的环境中生长,保持“心灵纯洁”。

这位孩子的父母实在不容易。为了孩子的成长,为了一个“贫穷使人心灵纯洁”的教育假设,他们竟然装穷“骗”孩子,而且“骗”了17年!这需要非凡的勇气和非凡的信念。

这样的“骗”对孩子来说可能会构成某种伤害,但是,我们还是愿意把它作为一个“再富不能富孩子”的“思想实验”。并非所有的富裕家庭都必须“装穷”,富裕家庭的父母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如果富裕的家庭不能为孩子提供适合孩子成长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方法,倒不如让孩子过节制的、低调的、比较贫穷的生活。“如果你想开快车,就必须保证你有非常好的煞车。你不能给孩子太多自由,除非你有办法限制他们,让他们的行为举止守规矩。”[2]

2.特别的母爱③

中央电视台曾经播放过一个专题《特别的母爱》。那样的母爱原本正常,并不特别,但在中国家长看来,它是“特别的母爱”:

沙拉是生活在中国上海的犹太后裔,为了锻炼孩子们的成长,1992年,她带着三个未成年的孩子,放弃了在上海的舒适生活来到了以色列。在以色列,沙拉和孩子们遇到了经济上的严重困难。为了生存下来,沙拉后来在以色列靠做春卷、卖春卷维持生计,并供孩子们在当地上学。然而有一天,邻居的一番训斥让沙拉非常震惊。邻居对沙拉的孩子说:“你们怎么这个样子?你们怎么这样看着你妈妈这样子做,你们怎么不插手呀?”原来,在以色列,孩子们从小就要学会生存,并承担家庭责任。在这个国度,并不提倡无偿付出。沙拉体验到了一种截然不同的价值观念。她虽然当时难以接受,但仔细一想也不无道理。如果想在这里生存,就必须去适应。于是沙拉决定把“劳动就应该有收获”这一观念运用到自己的家庭中。孩子下课了,回来要在沙拉的店里做一个小时的工。做工之后,沙拉当场就给孩子钱。孩子们通过劳动体验到了获得报酬的快乐,同时也开始体会到了生存的不容易。虽然孩子们手里有了钱,但他们从不乱花,而是抢着付家里的水费、电费。孩子长到十四五岁时,沙拉由做春卷发展到开饭店。这时,本来有能力让两个儿子继续上学的她,又作出了一个决定:让孩子们进入社会,去体验赚钱的不容易。于是,一个在面包房工作,一个去中餐馆打工。为了能赚到更多的钱,在面包房打工的杰瑞每天要工作近20个小时,一到宿舍倒头就睡。有一天,杰瑞通过面包房的玻璃橱窗向外看到:一个年轻的小伙开了一辆很好的车,一个很漂亮、很时髦的女孩坐进了他的车,然后就开走了。这一幕,让他久久不能忘怀。他光靠这样的打工去积累财富,到什么时候才能够有这样的生活?光靠这样卖劳动力是不行的,必须读书,而且要很好地去读书。他在面包房做工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把书都复印成纸挂在架子上,一边做面包,一边看,一边读。孩子们想改变命运,想继续读书的渴望让沙拉非常高兴。其实这正是她想要的。孩子经过两年的艰苦打工生活之后,沙拉满足了两个儿子的心愿,把他们送回上海读书,而孩子已经自己攒够了学费。读书的钱,都是他们在以色列打工赚来的。沙拉说:我经济一点也不困难,但这个学费我不付。因为我给他付学费他读不好,他自己付学费他读好了。因为他知道他的社会责任,他为他自己心中的目标去读书,而不是为了他妈妈去读书。

这位母亲的思路是对的:我给他付学费他读不好,他自己付学费他读好了。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是一个人,知道他的社会责任,他会为了一个目标去读书,而不是为了妈妈去读书。他为他自己心中的目标去读书。

三、父母如何帮助孩子建立

劳动意识和自食其力的习惯

在孩子3岁之前,父母可以用爱把孩子包裹起来,甚至可以溺爱孩子,可是,孩子3岁之后,尤其到了9岁前后,父母需要提醒自己,放下“厚爱”,让孩子自食其力、独立成长。第一,凡公共生活,孩子可以不负全部责任,但必须愿意而且有能力参与;第二,凡私人生活,孩子必须对自己的生活完全负责;第三,只给孩子提供有限的零花钱,让孩子自己挣额外的零花钱,并自己支配零花钱。对于城市里的孩子来说,也可以考虑在某个时候让孩子到乡村体验劳动。④

让孩子参与公共生活意味着:孩子不必承包全部的做饭、洗衣、扫地的任务,但他必须尽早接受做饭、洗衣、扫地的训练并愿意而且有能力为家人做饭、洗衣、扫地。孩子不必决定所有的家庭事务,比如购买何种家具、房子或股票,但孩子必须尽早参与家庭事务的讨论并发表自己的意见。可以偶尔邀请孩子一起解决父母工作中的困难。在帮助父母解决工作中的困难的过程中,孩子会更加珍惜父母的劳动,增进对成人世界的理解,而且,孩子本人会感觉自己可以分担家庭的责任,他会变得更加自信,有成就感和责任感,逐步发现自己存在的价值。

让孩子对私人生活完全负责意味着:让孩子尽早学会自己吃饭而不是靠父母喂饭,更不能让父母追着喂饭;让孩子尽早学会自己穿衣并亲自购买自己的衣服;让孩子尽早学会整理自己的房间、书包、书柜。

让孩子挣零花钱的目的不在于让孩子成为商人,关键在于让孩子从小建立自食其力的责任感。善于挣零花钱的孩子,他将来即使不会成为富翁,至少不会成为穷人。

帮助孩子建立劳动意识和自食其力的习惯,秘诀是让孩子尽早学会承担生活的责任。责任感有一条隐秘的通道,它来自人的劳动习惯。让孩子劳动的首要目的不是让孩子学会谋生,而是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生活负责。为此,父母要给孩子提供选择的自由。自由选择导致自己负责。如果孩子丧失了自由选择的权利,如果他所做的事情完全出于他人的强迫与指令,那么,孩子就学会了应付与敷衍。

孩子的成长有一些关键期,错过了关键期,孩子的成长将成为困难。人们只承认1~3岁是孩子学走路、学说话的关键期,却往往忘记或不愿意承认1~3岁是发展孩子责任感的关键期。

成功的家庭教育总是把发展孩子的责任感、劳动能力、自理生活能力作为孩子3岁前后的紧要任务。

从孩子出生那一刻开始,就让孩子隐约形成“责任意识”:凡是自己能够处理的事情,不抱怨,不绝望,不轻易倚靠他人的救助或救济。有劳动习惯的孩子遇到困难时不会坐以待毙或推卸责任,他会使出浑身的力量去抵抗、挣扎。

人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就必须劳动:凡属于自己的事情,必须亲自去做,不能由他人代劳。他必须自己呼吸、自己饮食、自己负担。在孩子3岁前后,父母必须帮助他建立自食其力的勇气和习惯。凡是孩子自己能够做的,就让孩子自己去做。就此而言,不是“三十而立”,而是“三岁而立”。

为了发展孩子的劳动习惯和责任意识,父母必须节制自己对孩子的爱与呵护。爱孩子是所有动物的本能。爱是美好的感情,也布满危险。在家庭教育中,最大的危险是,父母以爱的名义代替孩子劳动。

无论父母多么有钱,必须为孩子提供相对穷困的劳动环境,家长不要把所有的事都包办下来,要为孩子留出劳动的空间:劳动的孩子,才会早当家。智慧的父母往往善于放手与旁观:凡是孩子自己能够做的,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孩子自己应该负责的,让他尽力去完成。好的父母是孩子的家庭教师,不是孩子的保姆。做孩子的“父母”,不要做孩子的“保姆”。如果母亲太强悍,包办孩子的生活,可能会导致儿子软弱。民间的说法是“母强子弱”。有时候,一个强悍的女人会培养出一窝软弱的男人,儿子软弱,丈夫也软弱。与“母强子弱”相关的另外一个说法是“虎父无犬子”。“虎父”为什么无“犬子”?因为父亲的教育方式与母亲的教育方式往往有一个差异:母亲容易亲自动手帮助孩子,父亲更愿意让孩子亲自尝试错误。尝试错误是最有效的学习。不敢犯错误的孩子是傻蛋,总是重复犯错误的是笨蛋,自己不犯错误,让别人犯错误的是坏蛋。[3]孩子总是在尝试错误的过程中慢慢长大。

父母常常期望自己的孩子把学习当作人生的头等大事。事实上,真正努力学习的孩子,恰恰不是把学习当作头等大事的。学习本身不足以构成人生的目标,真正能够构成人生的大目标只有一个:以自己的劳动,创造自己的幸福。一旦学生有了这个体验和渴望,努力学习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为了让孩子自己愿意学习,家长最好尽早让孩子养成自食其力的劳动习惯。让孩子崇敬劳动,信仰“劳工神圣”。“五育”的通常顺序是德、智、体、美、劳。劳动教育最后才被点名,最后点名意味着最终的决定因素。劳动让人有责任感。对于有责任感的学生来说,家长不让他努力学习倒是困难的事。

为了孩子尽早独立,父母需要有所克制,不代替孩子做事,只做孩子的守望者。父母必须把握与孩子的距离与分寸,远远地守在一个地方,望着自己的孩子:让孩子自己劳动,哪怕孩子的劳动是笨拙的,也绝不干涉,绝不取消他劳动的权利。“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上,不算是好汉!”(陶行知语)

注释:

① 参见《现在的年轻人怎么了――透视傍老族与啃老族现象》(2005―04―01).

② 参见《大款夫妇为教育女儿装穷17年》(2005―05―09)news.省略/gb/news/2005-06/09/content_16103.htm.

③ 感兴趣的家长可以观看网络视频《特别的母爱》。

④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从1995年开始研究并推进“星星河快乐家园” 体验教育模式:让城市的孩子到农村去,住在村民家里,体验农村生活;让他们到大自然中去,去观察、劳动。参见孙云晓、方奕著:《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孙云晓教授谈科学的教育方法》,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07年版,第213页。

参考文献:

[1] 康德.论教育学[M].赵鹏,何兆武,译.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28.

[2] 格雷.孩子来自天堂[M].张雪兰,译.北京:京华出版社,2006:22.

头等大事范文第4篇

1、《我在时间尽头等你》大结局:到最后一刻,司徒说“至少他们是圆满的”,眼泪还是不停地流下来。回不去的过去,只有在梦里才能相遇。

2、姚起云车祸昏迷,他本有苏醒的可能,他却选择了安静地沉睡,而离开时在机场匆匆一睡,他们俨然已在梦中在一起,看到了对方,过去的和姚起云,没有我爱你,而是在一起。

(来源:文章屋网 )

头等大事范文第5篇

金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当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那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美国诗人佛洛斯特

车子从以前代步的工具演变至今――它们变成代言的工具。

――小王子

主持平安夜弥撒时说我真希望我家穷,穷得要把钢琴卖掉。

――被父母逼迫学钢琴的小学生的盼望

追到小偷可以把损失拿回来;追到女朋友时,你的损失才刚开始。

――蔡永义在《金玉凉言》一书中有此言论

不需要自己做每一件事,90%你要做的事别人会比你做得更好。

――英国石油化学公司总经理约翰・布劳菲

成就一件事业,从一个主意开始。成就一个人,从改变其个性开始。

――秀芝

成功的时候,最难得的是没有敌人;失败的时候,最难得的是还有朋友。

――萧铭洲

有果子的大树常被人扔石头

刘燕敏

周末,喊上丈夫,带着儿子,沿着山上的小路挖野菜。远离尘嚣,物我两忘,心情格外地舒畅。

山上有棵银杏树,合抱那么粗。大银杏树挺拔如苍松,硕大的树冠遮天蔽日。

“树大了就结石头吗?”儿子问。

“怎么可能呢!”我答。

“那上面为什么有石头?”儿子指了指山上的树。

我们顺着儿子的小手看去。果然,一棵大银杏树的树杈上布满了小石头,并且有的石头已“长进”了树里。

“那是别人扔上去的!”丈夫答。

“别人为什么不向那两棵树上扔石头?”儿子又问。

果然,另两棵树上没有一块石头。

丈夫停了下来不解地摸着嘴巴,我也呆望无语。

这时从山那边走来一个放羊的老人。“爷爷,那棵树上为什么有那么多石头?”儿子问。

老人摸了一下儿子的头,赶着羊群走了。这时我们才恍然大悟,想起银杏是种特殊的树,有的结果子,有的不结果子。

在山上,儿子掐了一大束蒲公英,回去的路上不停地吹,我也跟着吹,但总不如他显得轻松愉快。因为丈夫在为儿子解释树上的石头时,说了一句让人惊心的话――只有果实累累的大树才被人扔石头。

山风格外凉爽,到处散发着野花的清香。面对这美丽的山色,我在想,在自然中的树和世间的人有时竟是如此地雷同。

泉涌的井

那年,北国。大雪茫茫。我和一位长辈行走在雪原上。

那位长辈大约怕我走得寂寞,问我:“你能辨得出哪儿是水井吗?”

井?在这茫茫的雪原中?要知道,连偌大的房子都给掩盖得浑然一体了,到哪去找那小小的肯定被掩盖起来的井。我摇摇头,觉得不可思议。

长辈笑笑,指着道边不远处的一栋房子前面:“看,那就是一口井,冒热气呢”

细看,果然在皑皑白雪中有一处似有似无地冒着水汽。走近一看果真是一口井。

长辈说,雪能掩盖住地上的很多东西,却埋不住井,因为井里有“热气”。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在冰天雪地的北国农村旷野上走过了。我终日在拥挤不堪的城市建筑物群中为生存奔走着,被诸多的烦恼和不如意侵袭着,心灰意冷。

一个风清月朗之夜,不知怎么,一下想起了那茫茫雪原中的井,不禁扪心自问:如果心底有一口泉涌的井,那么,还怕大雪封埋吗?!

把注意力放在最小的地方

美国第四大家禽公司――珀杜饲养集团公司董事长弗兰克珀杜,在回顾他的成功经历时讲过一段有关他童年的故事:

我10岁时,父亲给了我50只他挑选剩下的劣质仔鸡,要我喂养并自负盈亏。在我的精心照料下,这些蹩脚的鸡日见改观、茁壮成长。不久产蛋率超过了父亲的优质鸡种,每月卖蛋的纯收入可得15美元左右,这在大萧条时期可是一笔大钱。开始父亲不相信,当他亲眼看到我把鸡蛋拿出去卖时才开始夸奖我。后来我开始帮助父亲管理部分鸡场,事实再次证明了我的管理和销售能力。我管理的几个鸡场的效益超过了父亲。1984年父亲终于将他的整个家禽饲养场全部交给我管理。

相关期刊更多

今日民航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民用航空局

传奇文学选刊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河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