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圆的认识

圆的认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圆的认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圆的认识范文第1篇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实践,明确画圆的方法,在活动中逐步熟练用圆规画圆的技能。

3.利用教学过程中设置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运用电教媒体形象化手段,诱发学生的乐学情绪。

4.在“用圆规设计美丽图案”的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美,初步激发创新意识。

1.拿出圆形铁环,提问:这个铁环是什么形状的?

2.说说生活中那些物体有圆?

的确,很多物体都有圆。

3.圆与我们前面学过的平面圆形有什么不同吗?

围成这些图形的线有什么不同?

这些平面圆形都是由线段围成的,是平面上的直线图形。

围成圆的是曲线,圆是平面上的曲线图形。

4.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圆,还有很多有关圆的知识有待大家探讨研究。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圆。[板书课题]

(一)认识圆心

1.你会画圆吗?利用你带来的工具画圆。

你们是怎样画的?(1)用圆规画(2)用实物描画

2.两种不同画法画圆,除了大小不同之外,还有什么不同?你仔细观察。

这一点就是圆心用字母0表示。[板书:圆心(0)]

3.发给大家的圆片上没有标出圆心,你能想办法找到它吗?先自己独立想一想,再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讲讲。

(二)认识半径、直径

1.除了圆心之外,关于圆还有很多重要的概念,让我们通过自学来认识它们。

根据要求自学课本p107

(1)认真看书,把你认为重要的概念划一划,读一读。

(2)理解概念,在圆形纸片上标出这个圆各部分的名称。

2.汇报自学情况

(1)通过自学你认识了哪几个概念?

半径(r) 直径(d) [版书]

(2)什么叫半径?

什么叫直径?

3.这些概念你理解了吗?对照概念来判断。

4.通过两组判断我想同学们对半径、直径的概念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不看书,配老师的图说概念。

(三)认识半径,直径的特征。

1.在你自学过程中,注意到书上还给大家提了一些问题,谁来读一读。

想一想:

(1)在同一个圆里,有多少条半径?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

(2)在同一个圆里,有多少条直径?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吗?

(3)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与半径有什么关系?

请同学们先仔细想一想,也可以动手画一画,量一量,然后把你的想法和小组交流一下。

2.汇报讨论结果:

你们都有哪些发现?

(1)你们怎么得出半径有无数条,并且都相等这个结论? [版书]

画.折.看屏幕。

(2)直径也同样可以用画量的方法得出结论,看屏幕。

(3)半径,直径关系,你是怎么知道的? [版书]

(4)为什么强调在同一个圆里?

小结一下。 [划线]

3.学到这儿,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和需要提出来大家讨论的问题吗?

我们见过车轮都是什么形状的?车轴应安装在哪里?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让我们带着问题来看一段动画片。

你们能结合今天学到的知识来解释一下吗?

这是圆规,大家都知道它可以画圆,到底怎样画呢?大家来试一试。

1.用圆规画几个任意大小的圆,完成作业纸上第一题。请一位同学上来讲讲.边讲边画。

注意画圆心 (1).定两脚距离。 (2).旋转一周。

2.用圆规画圆规定大小的圆。

画一个半径3厘米的圆,画一个直径4厘米的圆.

拿两张作业纸对比.大家来评判.怎样画呢?谁来演示一下。

强调:圆规两脚距离就是圆的半径。

利用我们的圆规和五彩的蜡笔。我们可以设计出许多美丽的图案。下面就请同学发挥想象,也来设计几个图案.设计好了,就贴到黑板上来。

今天同学们凭自己智慧的头脑和灵巧的双手捕捉到了数学中图形的美。同学们课后还可以再多画几幅,相信大家会有更多更新的创作。

总评: 圆的认识一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十一册的内容。它是从平面上的直线图形发展到了平面上的曲线图形的一个转变.教者的设计致力于:

1.设置多元化的教学目标,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2.教法上立足于学生自主学习,促进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3.发挥电教媒体优势,促进学生认知过程优化,体验更多成功的喜悦。

圆的认识范文第2篇

一、感受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因此,我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身边具有一定数学价值的、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学生探索的事物作为学习的素材,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调动他们学习的机智,从中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就存在于自己熟悉的现实世界里。

例如新课开始,可创设一个精彩的动物赛车表演的情境,在比赛之前提问:“你猜谁最快到达目的地?”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体验回答:车轮是圆的那辆车最快。接着追问:“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的呢?”这一问题为学生创设了“心求意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这样一个“愤悱”境界,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又如,让学生举例说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圆形物体,教师再用多媒体演示,引出圆在生活中的应用广泛。“为什么它们都要做成圆形的呢?”再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且使学生具体地感知数学应用的广泛性。

二、重视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心理学实验证明,思维往往从动作开始,切断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键是依靠动手操作。基于上面的认识,我在引导学生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圆的特征,以及教学圆的画法时,采用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利用已有的经验用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等方法对圆的特征进行研究,自已发现总结出圆的各部分的名称及其内在联系,以及概括出画圆的三个步骤。

例如教学圆心的通常做法是:教师让学生拿出圆形纸片,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多次对折,打开,再观察折痕,从中发现规律。这样的设计固定了学生的思维。我在教学时一反常规,提出一个既具探索性又具趣味性更具挑战性的问题:请同学拿出圆形纸片开展一次比赛,比一比,看谁能最快找到这个圆的中心。然后老师告诉学生这个中心叫做圆心。这就立即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学生思维放开了,学得更轻松愉快。

又如提出问题:比赛在10秒内谁画的半径最多,然后再量一量每条半径的长度,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等方法自主地探究出圆半径的特征,接着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根据自学提纲用量一量、画一画、比一比的方法自学直径的特征及直径半径之间的关系,自学圆的画法,等等。这样整节课无论在时间上还是空间上学生始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成了学生的活动室,实验室,而教师犹如足球场外的教练。

通过动手实践活动,启发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参加讨论,用耳去辨析同学的答案,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充满着数学,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因此我教学《圆的认识》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让学生试着用圆的知识去解释以下的一些生活情况:

1. 为什么车轮是圆的,车轴应安装在哪里?

2. 如果同学们要在操场上做游戏,老师要画一个标准的大圆,你能帮老师想方法画出来吗?

3. 怎样测量没有标出圆心的圆的直径?小组合作量出你们周围圆形物体的直径,看哪组量得最多,填写调查表。

四、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功能

圆的认识范文第3篇

教学目标:

1.具体情境中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圆规画圆。

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探究圆的特征,理解同一圆内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

3.在观察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探索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探究圆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看篮球比赛吗?让我们来看一场与众不同的篮球比赛:要求先围在篮筐周围,再轮流向篮筐投球,比赛谁投得准。(课件出示相关图片)。可以围成怎样的图形呢?他们议论纷纷,所以我想请咱们班的同学帮忙给设计一下。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情景中初步感知圆,感受圆与其它图形的区别,形成猜想】

二、探索新知

1.小组合作,验证猜想

师:现在我们每个人手中都准备了一个圆,我们就把它想象成同学们投篮时围成的圆形,你们能不能想办法借助它去验证每个人到篮筐的距离都相等呢?下面请小组合作互相说一说你们准备怎样验证?再动手试一试,如果有困难,可以参照老师的友情提示。

(友情提示:先找到篮筐的位置,再找到每位同学所在的位置;想办法证明每个人到篮筐的距离相等。)

生:小组合作探究

师:哪个小组愿意上台来说一说你们是怎样验证的?

生:我们先把篮筐放在圆的中心,再找到每个人的位置,量一量每个人到篮筐的距离,都是5厘米。

师:刚才你把篮筐放在了圆中心的位置,能说一说你是怎样找到圆的中心的吗?

生:演示,对折圆形纸片,多折几次,折痕相交的点就是圆的中心。

师:这个办法真是太巧妙了!那投篮的同学应该站在哪呢?你能在自己的圆上指一指吗?

生:用手指出投篮同学所在的位置。

师:能概括地说一说每位投篮同学应该站在哪呢?

生:投篮的同学可以站在圆上的任意一个位置。

师:刚才这个小组是用量一量的方法证明了每个人到篮筐的距离都相等,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生:我们是用折一折和圆规证明的,(演示)先折一折找到圆心,再用圆规的针尖对准圆心,圆规两脚叉开一定的距离,让铅笔尖对准远的曲线转一圈,发现每个人到篮筐的距离都相等。

师:你们组的方法很直观,也很快捷。

师: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证明了每个人到篮筐的距离都相等,帮助同学们解决了一个生活中的问题找到了投篮时最公平的方案。其实这也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一个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探究圆的特征,满足学生的探究欲】

2.结合情境认识圆心、半径、直径,探究半径的特征

师:刚才大家都认为把篮筐放在圆的中心,我们把圆中心的这一点叫做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请大家在你们的圆片上将圆心O表示出来。

生:标一标。

师:表示投篮同学位置的这些点都在圆上,我们把这些点叫做圆上的点,如果这里有一个点可以说成是圆内的点,这个点就叫做圆外的点。想一想圆上的点有多少个?

生:无数个。

师:投篮同学到篮筐之间的距离都相等,也就是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板书)。

师:请同学们在自己的圆形纸片上画一条半径,并标上字线r,试试看能画多少条?

生:画半径,无数条。

师:你能结合刚才的探究活动说一说在同一圆里这些半径还有什么特征吗?

生:半径的长度都相等。

师:现在老师画一条线段,你看是不是半径。

生:不是。

师:为什么?

生:因为这条线段通过了圆心,两端都在圆上。

师:像这样的线段叫做圆的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板书)

师:仔细观察,合情推理一下直径 有什么特征?

生:一端在圆上,通过圆心,另一端也在圆上。

生: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师:用字母表示是

生:r=d÷2

【设计意图:在自主探究中认识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探究出圆的特征,理解同一圆内直径与半径的关系,通过了解古人的发现增强民族自豪感,在这同时加强学生的信心】

3.学习用圆规画圆

生:会

师:你准备用什么画圆?

生:圆规

师:请大家在白纸上画一个圆。

生画圆,教师巡视

【设计意图:通过画圆,说圆的画法,再画圆,掌握圆的画法;在比较线绳画圆与圆规画圆中学会灵活选择画圆的工具】

三、拓展延伸

师:今天我们学了圆的特征和用圆规画圆,圆在我们的生活中作用很大看这是自行车,它的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呢?(出示图片)

生:容易滚动

师:它为什么不做成长方形或正方形呢?

生:它们有角,行驶起来会不平稳

师:也就是说没有角是一条曲线他就会平稳是吗?(出示椭圆图片)换成它行吗?

生:不行

师:它没有角也是一条曲线为什么不行?

生:因为它的中心点到曲线上的每一点距离都不相等

【设计意图:感受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到圆的文化价值】

教学反思: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快乐的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通过上《圆的认识》这节课,我的体会更深,反思这节课,我认为这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1.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从课一开始,让学生选择公平的比赛方案,提出猜想,然后实验,验证,到认识半径、直径的特征及关系,以及圆的画法,都是学生自己动手尝试、实验,再总结出来结论和方法,老师给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机会和空间,学生学的很主动。

2.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伊始,通过选择公平的投篮方案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从一开始就处在兴奋点上,课中满足小学生好动的心理需求,充分给学生动手的机会学生始终处在兴奋的状态下,自己动手去求知,边思边动,学得兴趣盎然,最后,一组美丽的圆的图片,使学生感到圆原来如此美丽,如此有用,并感受到圆的文化内涵,对圆的认识得到了升华。

当然,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我认为有有以下几点:

1.老师还缺乏随机应变的能力

在学生回报直径的特征时说道,直径是半径的2倍,老师应抓住不放,利用这一点,让学生共同去验证,自然而然的得出直径与半径的关系,而不是照预定的教案走,这是老师以后要改变的。

2.引导不到位

圆的认识范文第4篇

    在圆的认识这一课程中,学生利用圆规和直尺进行圆的绘画这一操作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动手操作,学生感受到圆的特殊性:圆有无数条半径、半径都相等、直径都相等.通过学生自主操作和归纳得出的结论能更好的被学生记住.π是圆的认识这一课堂教学中的难点.学生在之前的学习和生活中没有接触过π的概念,不理解在圆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中为什么会出现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已经先让学生对“π”有个简单的理解.在圆的周长这一课程的教学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准备一段棉线.在课堂上,教师先让学生画一个直径为2厘米的圆.通过棉线的度量,学生能够知道圆的周长.这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圆的周长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呢?学生的探究能力被激起.经过计算学生会发现,直径为4厘米的圆的周长与半径相除会等于3.1415这样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画一个半径为3厘米的圆,画一个半径为4厘米的圆,通过同样的方法对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经过多次的计算和探究,学生会发现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一直存在一个相同的无限不循环小数,这时候,教师就可以用祖冲之对圆周率计算的故事对教学进行引入,加深学生对圆周率的理解.动手实践可以实现数学模型情景化,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学生能够通过动手操作掌握其知识.

    二、加强知识正迁移作用

    圆的认识的这一课程的学习是为了给学生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学生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时所获得的经验能对圆的学习提供帮助,使学生能够通过自我探究来获得知识.心理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知识有正迁移和负迁移的作用,正迁移是指学生之前所学的知识能够对后来学的知识进行推动,而负迁移则是指学生之前所学的知识对后来学的知识造成影响使学生思维混乱.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够对圆进行探究,加强学生的归纳能力,通过对比引导减少学生之间负迁移所带来的感染.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现在被广泛应用于教学中的一项教学技术,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的应用很好的打破了传统课堂单一枯燥的教学方式,图片动画和几何画板的应用使课堂变得生活有趣.平面几何是数学教学中抽象性较高的一个模板,多媒体技术在平面几何中的应用能够很好的化抽象为具体.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几何画板来进行画圆而不需要使用传统的笨拙的画图工具来画图,可以很好的节省宝贵的课堂时间.如在讲圆的面积时,教师先展示以下题目:用一根长3厘米的绳子把一头羊拴在草地中间,问,羊吃草的面积有多大?学生面对这个问题时可能无法产生相应的数学模型,这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找到羊被拴在一棵树上的插图.这样就可以使学生清楚的明白这是一个求圆的面积的题目,从而轻易的求出答案.同时,多媒体教学的辅助能够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有趣的动画和音频能够很好的吸引住学生的视线,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教学中.

圆的认识范文第5篇

数学的结构性特点在客观上决定了数学教学必须追根溯源,既要关注每一个教学内容的“今生”(内涵意义),又要追溯其“前生”(已有基础),更要约定“来生”(后续发展);既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今生”(方法源),又要追溯其“前生”(知识源),更要约定“来生”(思想源)。这样能让数学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结合,给学生提供发展的平台,实现知识量的扩充和认识水平的提升。

一、追溯“前生”,为新知的理解提供依据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要将新的数学知识纳入认知结构中,并与原有的知识储备发生相互作用,在新旧知识间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才能实现对新知识的理解。理解的实质是把新知识分解和转化,最终与学生头脑中的知识储备有机融合。

案例: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是通过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得出的,在学习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之前,我先引导学生复习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作为知识储备的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是学习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基础和依据,离开这个基础和依据学生就难以获得对圆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

对于全新的数学知识,看似与知识储备没有直接联系,但也总有间接的旧知识或点滴的生活经验(也是一种知识储备)与之发生联系,因为世界上没有完全孤立的知识,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与世隔绝的人或物一样。

二、关注“今生”,为认知结构的扩充提供生长点

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是由数学知识结构转化而成的,无论是认知结构的完善,还是新认知结构的建立,都是随着数学知识量的扩充、更新去实现的,且每次量的扩充、更新都是在已有知识储备的基础上进行的,必须在已有的认知结构中找到适当的内容作为知识的生长点。从学生的发展角度来讲,关注“今生”不仅要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意义,更要让学生学会数学技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案例:“圆的认识”

(在学生认识圆的基本特征后)

师:我准备了一辆小车,用圆形纸片做车轮,那车轴应该装在哪儿呢?

生:圆心。

师:车轴如果不装在圆心上会怎样?

【这时课件播放车轴装在圆心和不装在圆心上的视频,通过对比车轴行进的轨迹,学生发现车轴装在圆心上,车轮在行进过程中车轴与地面的距离都相等(等于圆的半径),车行驶就比较平稳;反之,车轴不装在圆心上,车轮在行进过程中车轴与地面的距离发生变化,车就很颠簸】

师:车轴上没有圆心,你能帮老师找到圆心吗?拿出圆形纸片试一试。

生1:我对折再对折后就找到了。

生2:我对折后,将折痕除以2就是圆心。

师:在折的过程中,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3:圆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对折以后就重合了。

师:它有几条对称轴?

生4:有无数条,因为我不管从哪个方向都可以把它对折。

生5:我发现圆对折后的折痕就是直径,因为它有无数条直径,所以就有无数条对称轴。

……

数学知识的学习如果不能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学生数学认知结构的建立和发展可能如沙漠中的海市蜃楼一样,可望而不可即。

三、约定“来生”,为数学迁移提供重要条件

迁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数学知识的联系和重组也需要迁移。数学知识的正迁移有许多主客观条件,最重要的是有可供迁移的知识储备。充足的知识储备是实现数学知识正迁移的必要条件,但仅仅具备这个条件是不够的。

案例:理解圆的内涵意义,掌握圆的面积计算方法,仅仅会计算圆的面积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掌握圆的实际应用,包括圆环的面积计算、半圆的面积计算以及与圆有关的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等。同时,要为圆的“来生”奠定坚实的基础,如学习圆柱体的表面积与体积、圆锥体的体积计算等。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与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具有一致性和连贯性,如果没有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推导的迁移就不可能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