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老舍之死

老舍之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老舍之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老舍之死范文第1篇

中国限量版幻影轿车身采用高光泽度的深秋黑,并饰有上为红色下为金色的车身双腰线。

中国限量版幻影最显著之处在于其标志性格栅上的镀金欢庆女神。其它特征包括:21英寸铬合金轮毂装配高性能固特异防爆轮胎,车身的深秋黑特别色泽,以及在高速行驶中也能始终保持垂直向上的双R标志。中国限量版幻影轿车后部的双排气管印证了车辆的高性能。

客户定制的中国限量版幻影内饰真皮采用了火跃红色彩,配以黑色对比色的座椅滚边和双R标志图案。车辆的木质仪表盘、方向盘辐条、前杯架、后烟灰缸以及野餐桌背板全部采用胡桃木饰面板。

劳斯莱斯汽车对细节的关注在中国限量版幻影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四扇车门内侧面板上饰有欢庆女神标志、车辆前部仪表盘的内嵌钻石图案、12点位置镶有单颗红宝石的特别定制模拟时钟。时钟呈现精细的红釉色泽;表盘装饰的钻石图案与木饰面板的钻石图案完美呼应。

这款具有丰富定制内容的中国限量版幻影后部车厢有两种配置:两个独立座椅,或两个独立座椅结合中间f临时座椅。后者为幻影系列的新配置;它为座席提供舒适性和空间适应性的同时,还增加了后排空间的灵活性,可容纳三名乘客。两种配置均配有饮品柜。

幻影加长版的后排乘客舱还分别在侧窗和后窗配有双层窗帘,为乘客提供了一个更加私密的空间。

此外,该车首次将屡获殊荣的星光顶饰与火跃红真皮搭配应用于内饰;独特的水晶玻璃器皿也镶嵌着钻石主题图案;每个c柱镜面上有手工雕琢的中国地图。乘客步入汽车,亮起的踏板上显示该部中国限量版幻影轿车的名称,车内还铺设单配对红色地毯。

中国限量版幻影的独特之处还包括镶嵌钻石图案的精致胡桃木饰钥匙箱。它装有纯银质地的两把钥匙扣以及一支ConwayStewart钢笔;二者同样饰有内嵌钻石图案,并呈现红釉色泽。

车内科技系统及娱乐设施

为便于驾驶操控,车辆前后影像系统协助驾驶员轻松调转、倒退车辆,拓展了仪表盘监视器的观测范围。

客户定制的中国限量版幻影内还配备了个人电话机。乘客可通过车内蓝牙免提系统及其配套的SIM卡装置拨打并通话。

乘客可以享受专业级别的音像系统,配备2个12英寸显示屏、6碟连放DVD、15个扬声器以及Logic 7环绕声设置。两个超低音设备置于幻影双层底板所形成空间中的16升谐振箱内,100 mm中程与25 mm高频扬声器组合阵列分别位于前门、后门、置物板与仪表盘上方。因此,最佳的听音位置遍布于车内每一处,在乘客在车内任何地方都可以享有环绕立体声带来的美妙听觉体验。

完美性能

中国限量版幻影轿车发动机罩下的临静音6.75升V12发动机提供着453bhp的输出功率。该车0至100公里每小时的加速所需时间仅为6.1秒,其电子最高限速为240公里每小时。

幻影有着代表尖端科技的轻型铝合金空间架构――这是劳斯莱斯工程团队为幻影专门定制的一个独特而先进的平台,从而提供一种优雅而极具成就感的驾驶体验。

老舍之死范文第2篇

 

关键词:退休年龄 养老保险 农村养老保险问题对策

1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基本内容

    一个国家的养老保险制度一般包括:覆盖范围、基金筹集、管理,养老金享受的条件和待遇标准等。

    年龄条件。在各国的养老保险制度中,享受领取养老金权益的年龄条件通常是法定的退休年龄,不过,人均预期寿命存在着差异,发达国家的退休年龄多为65岁甚至更高,且男女退休年龄相同,而在中国,不仅退休年龄偏小,而且男女退休年龄也不等同,这其中就存在着人力资源的浪费和性别的歧视,而且现行法定退休年龄导致高退休人口赡养率。有些国家规定了退休年龄的上限,如瑞典为70岁。有的规定从事艰苦的、有害的、危险的、不利于健康的工作的劳动者也可在65岁法定退休年龄前退休。

    缴费条件。缴费条件是指参加养老保险的年限和缴纳养老保险费的年限。如德国规定享受养老金的条件社会年满63岁且投保35年,而像意大利则规定只要已缴纳保险费满35年均可领取养老金。

    政府监督下的资质机构管理。采用这种管理模式的代表性国家有新加坡、瑞典等,政府承担主要的监督责任。中国则主要是通过专门的机制进行管理。这与我国的实际情况有很大关系,人口众多就必须要有专门的机构分类处理此类事务。

2社会养老保险和农村人口老龄化

    (1)社会养老保险Social Pension Insurance是指劳动者为预防年老不能再从事劳动时的生活有保障,在法律规定的劳动时间内缴纳部分保险金在他们年老丧失劳动能力离开工作岗位后,有权向国家或有关保险机构申请领取养老,费用开支最大的项目。

    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家庭的生产功能和保障功能随之弱化,同时,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农村人口进城务工经商的年轻人不断增加,农村中老龄人口比重不断上升,家庭养老不能满足老年人口养老的需要,社会养老保险就成了农村养老的现实问题。它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应该在经济发展的前提下,有计划、分阶段地在全体公民中,逐步实现普遍、平等的社会保障。在城镇企业职工和国家机关、事业单位职员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已经基本建立的今天,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应该扩大其覆盖面,及时将重点转移到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上来,尤其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这是时展的必然要求和趋势。

老舍之死范文第3篇

关键词:和谐社会;农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积累制

中图分类号:F323.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09)03―0026―04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十七大”报告提出的重要任务。我国是人口大国,并且80%人口在农村,因此,农民问题的解决便成了完成这一任务的关键,而农民问题中养老保险又是重中之重。鉴于旧农保制度由于种种原因出现停滞和落后,所以亟需探索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一、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必要性

1 建立健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树立科学发展观的需要。2006年3月16日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鲜明地提出了“探索建立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其他保障措施相配套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这一战略举措为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努力建设和谐社会,为开创性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新的内容。构建和谐社会在当前面对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解决好“三农”问题,如何缩小城乡差距,这不仅是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也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能否实现。当然,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2 传统家庭养老功能日渐弱化。养儿防老是我国农村几千年来的传统养老方式,然而传统的家庭养老开始面临诸多挑战。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副院长王海波委员认为,过去一般是几对夫妇供养一对老人,现在乃至今后一般是一对夫妇供养一对甚至两对以上老人,子女的养老负担加重。安徽省旌德县白地镇洪川村党支部书记余的娜代表认为,大部分村子70%以上的老人是和子女分开过的,就算子女孝顺,一年也只是给父母几百斤粮食和少量的钱,这仅能解决老人的基本温饱,农村老人的生活很艰难。河北农大资源环境学院院长许嗥委员认为,大量农村青壮年进城打工,迫于竞争压力和传统孝道观念的减弱,使他们无暇顾及农村的父母,而是把有限的时间、精力和财力都向子女倾斜,产生了重幼轻老现象。而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的寿命也在不断延长,患病率和伤残率同时也会上升,这都加大了养老的成本。以前农村养老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土地,而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张晓山代表指出:“土地收益只是农民的生活保障,可以提供粮食等生活必需品,但这不是社会保障,而且现在农民从土地上获得的收益很有限,承包土地的保障功能也在日益弱化。”

3 原有养老保险制度存在弊端。(1)原有的农村养老保险保障水平低,名不副实。目前农村养老保险适用的仍然是1992年民政部颁布的《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统筹范围是在县级,一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农民缴纳的保费比较少,到老年时无法提供养老保障。(2)原有制度强调个人自愿性,是一种农民个人储蓄养老保险制度,体现的是商业保险的特征,而不是社会保险的含义,所以无法给农民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

二、国外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介绍

从养老保险资金的筹集、管理、发放方式以及各种保障的性质划分,国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基本上可归纳为社会保险型、福利保险型、储蓄保险型三种模式(如表1所示)。

三、国内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模式试点

总理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鼓励各地开展农村养老保险”。这对1亿农村老年人来说无疑是个福音。

而在此之前,我国已经在广东的东莞市和江苏的苏州两个地级市进行了试点研究。东莞市2000年由市财政出资10亿元作为基础资金的新型的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正式建立。从2001年起,东莞所有20岁~60岁的男性农民20岁~55岁的女性农民全部纳入社会养老保险。苏州各县、市(区)也加快了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探索和尝试,2003年4月苏州市颁布了《苏州市农村基本养老保险管理暂行办法》,对全市各市(区)的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框架进行了相对的统一,这标志着基本养老保险“苏州模式”的正式建立,截至2005年3月末,苏州全市农村劳动力累计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155万人,已有70万农村老人每月享受着80元~150元的养老补贴,农村劳动力的参保率和老年农民养老补贴的覆盖率均达到80%左右,居全国领先地位。

从2007年开始,位于西部地区的陕西省宝鸡市被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列为全国唯一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城市。该市的基本做法是:凡18周岁以上的农民均可参保,实现了全体农村居民的覆盖,农民在上年人均纯收入的10%~30%的范围内自由选择缴费标准;实行县级统筹、个人缴费、集体补助、财政补贴相结合的方式筹资并全部记入农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实行完全个人账户积累制;缴费时,每人每年政府补贴30元,参保人年满60周岁时,每人每月领取养老金金额等于个人账户积累总额除以139个月,再加上政府养老补贴的60元;实行激励约束机制,只要家庭成员(儿子、儿媳、上门女婿及配偶)按规定参保缴费,家里年满60周岁的老人当年不缴费就可按规定领取每月至少60元的养老金。目前,当地农民参保的积极性很高,试点村45岁以上农民参保率达到85%以上,2008年开始在全市12个县(区)全面推行。

2008年1月1日,《北京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在北京市全面实施。《办法》规定参加北京市基本养老保险的北京市进城务工人员,达到退休年龄时不符合按月领取条件的,可将资金划转到本人所在区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按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规定享受待遇。与原来的农村养老保险不同的是,按月享受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个人账户资金的基础上,增加了每人每月280元的基础养老金,基础养老金由市、区县财政共同筹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政策的实施,是市委市政府贯彻“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以人为本,解决民生问题的重大举措;是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一项重大措施。北京市农民将从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四、综合国内外农村养老保险模式,探索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模式

通过对国内外农村养老保险模式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1 立法先行,加快法制建设。从中央这个层面上讲,要加快制定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法,即使是由于历史的原因,统一的社会保障法不能马上建立,也要首先建立一些统一的部门规章,然后这些

部门规章逐步上升为法规,最后形成法律条文。任何新鲜事物的出现,只有做到有法可依,才能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否则会半路夭折。从地方这个层面上讲,要制定与中央的法规不冲突的地方性法规,力求合理高效。

2 加大国家财政的支持力度,让农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农村人口减少以及老龄化的发展态势,决定了政府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必须承担更大的责任,这也是发达国家为我们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提供的经验。过去,我们国家实行的是个人缴费、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扶持的筹资办法。农业税取消后,大部分地方集体经济成为空壳,集体补助难以落实。因此,财政投入非常重要。今后国家应尽可能完善农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补贴制度,提高集体补助的比例。当然,政府对收入水平不同地区的农民补贴水平应有区别,可通过加大转移支付的力度,使贫困地区农民养老有保障。

3 建立多渠道的筹资方式,改变单一的农民个人储蓄形式。1992年民政部颁布的《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规定以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政策予以扶持,由于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则变成单纯农民个人缴费,个人储蓄积累的形式。随着经济的发展,应把单一的个人账户模式改为个人账户和待遇调整机制相结合,个人缴费完全计入个人账户,国家补贴和集体补助的90%以上计人个人账户,留下一小部分作为待遇调整基金,这部分基金用来支付管理费用和个人账户不足以支付的高龄老人的养老金以及到60岁仍然缴费而没有领取养老金的个人补贴部分,这样可以调动农民缴费积极性。

4 缴费标准和待遇水平多样化。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发展很不平衡,所以在制定缴费水平时不能搞“一刀切”,可以适当提高经济发达地区象中东部地区的个人账户的缴费水平,适当减少国家补贴,即大账户,小统筹。而不发达的西部地区则应加大国家补贴的力度,个人缴费标准适当降低,即小账户,大统筹,从而平衡东中西部农村地区的养老保险待遇,实现国家统筹规划,保障制度的可持续性,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待遇水平根据本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生活消费指数、物价指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以及待遇调整储备金的规模等因素适时调整,改变过去待遇水平一经确定终生不变的方法。

5 覆盖方式要循序渐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应本着尽可能广覆盖的原则。但在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条件下,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统一模式还难以实现。贝弗里奇早在1942年就提出了社会保险的“全面普遍原则”和“区别对待原则”,针对我国具体情况,首先应在经济发达地区建立起城乡一体化的统一模式,实现全民覆盖;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实行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农民自愿,国家积极引导,循序渐进,逐步向统一模式靠拢。

老舍之死范文第4篇

关键词:先进国家 养老保险制度 国际启示 中国特色

一、引言

养老保险是根据国家法律规定,对达到退休年龄的老年人,由国家和社会提供物质帮助以保障其晚年生活所需的社会保障制度。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快,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与发展已经成为事关事个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被社会各界所广泛关注和极度重视。虽然经过社会养老保险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得到了极大的完善,但同国际先进国家相比依然还存在不少差距。下面,本文在分析国外先进国家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和特点的基础上,对如何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新型社会养老保险制进行一番简要的探讨。

二、 国际先进国家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现状

2.1 国际先进国家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发展趋势

国际先进国家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一直在不断改革和发展,经过几十年的改革,目前先进国家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正以多渠道养老保险体系代替单一养老保险制度,以自愿性年金计划、企业养老金计划来补充养老保险计划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如美国,目前就有70%以上的职工参与补充性养老保险计划,有效的解决了基本社会保险仅只能满足基本社会保障需求的现状。

2.2 日本养老保险制度

老龄化的到来使老年人在日本全国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不断提高,再加上日本超低利率政策、股市低迷现状,使得日本养老基金运作极为困难,连年出现巨额亏损。为此,日本自2004年起,对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包括提高保险费、降低向被保险者支付保险金数额、调整养老金发放方法等,虽然有效的减轻了养老基金的运作困难现状,但使日本国民对保险制度失去信任,加剧了国民对失去劳动力后的不安心理,很多年轻人甚至拒交养老保险费,成为日本养老金制度又一不稳定因素,为此日本政府不得不采取强制手段促使国民交纳养老保险金。

2.3 德国养老保险制度现状

德国是最早颁布《养老保险法》的国家,采用个人、企业、国家共同负担制,实行代际协调制由当前工作人员承担退休人员养老金。据现有资料现示,德国平均三个左右劳动者负担一个退休者,但随着人口老龄化,2020年左右这一比例将会降到平均1.3个劳动力负担一个退休者,届时整个德国养老金制度将面临全面崩溃的结局。德国政府为了补贴养老金的亏空,已经不断提高补贴支出比例,使德国财政难以承受。为此,德国政府在2002年推出了“里斯特改革方案”,鼓励公民参加法定养老保险以外的其它养老保险计划,以实现政府、企业和个人三者间的平衡;并针对老龄化问题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就业人口、鼓励生育等来增加未来养老金支付群体的基数;同时提高退休年龄和工龄标准,控制提前退休现象,并鼓励退休者参加部分工作。

2.4 美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现状

老龄化给全球各国养老保险制度带来严峻考验的同时,也给世界经济强国美国带来巨大压力。据估计,在2018年美国养老金年支出数额就将超出年收入数额,而在2040年左右美国整个养老金制度也将完全崩溃。目前,美国养老金制度主要依靠公民强制性社会保险、企业年金、个人资金收益三部分支持。为了解决养老金制度所面临的众多问题,美国政府展开了对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包括从社会保险税中抽出一定比例纳入企业年金中,并增加企业和个人交纳比例,使企业年金成为养老金最大的组成部分,同时通过法律以税收优惠等方式鼓励企业和员工建立企业年金计划,在为美国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来源的同时强化养老金基础。

三、国际先进国家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3.1 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特点

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众多、经济水平较低、人口结构差异巨大、各地区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因此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同其它国家相比有着很多独有的特点,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为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方式,这种方式存在不少问题,如养老保险覆盖范围不广,难以适应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新需求;计发方法不合理,缺乏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调整机制不够健全,养老保险制度总体水平还不够高;企业年金制度发展较慢,还缺乏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养老金领取年龄过轻等。

3.2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向

人口老龄化问题是全球大多数国家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共同面临着的严峻问题,针对我国经济和民生现状,从国际先进国家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经验和教训来看,要使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健康发展,抵挡即将到来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所带来的冲击,还需要进一步构建多元化养老体系,如社会统筹、企业补充、个人储蓄相结合的养老体系,加紧大个人账户在整个养老保险制茺中所起的作用,提高社会贡献度对养老金发放的影响程度以刺激劳动者的积极性;同时加快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采取立法强制加入养老保险体系的方法以抵御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诸多问题。

四、结束语

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事关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重要制度,当前全球各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都或多或少的面临着各类问题,相对来说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很多不健全和不完善的地方。要提高我国社会养老保险水平,就必须从国际先进国家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发展进程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以为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借鉴,保障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钟仁耀.养老保险改革国际比较研究[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老舍之死范文第5篇

摘 要:针对《老子五千言》中有利于促进当代政府组织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思想,提出要以老子“无为而无不为”的柔性管理思想来指导政府组织建设,提出以分权与授权为中心的“人性化”治理技巧结合现代信息技术这种客观、精确、高效的管理方法来再造政府组织,从而构建一种融合“人性”与“理性”的理想型政府组织形态。

关键词:政府组织;现代化;《老子》;理思想;建设

1 政府组织建设的概念界定

传统的观念认为,政府组织是“一种机构”,这种“政府机构”常被人们认为是“非人格化”的;但是,组织是“个人”行动的产物,政府组织的建设会受到政府雇员、机关层级以及各个部门思想和行为的影响。从而,我们可以将政府组织建设划分为机构实体与文化制度两方面。因此,笔者将政府组织的建设界定为:是一个以应对外部动态的环境变化与提升政府效能为目的,以政府的决策层发起的持续地再造政府机构及其文化制度的过程。值得注意的是,政府的效能是比效率更为重要、更为全面的一个目标,它充分结合了目标与效率的相符性。

2 《老子五千言》中有关政府组织建设的思想

(1)老子提倡“以民为本”的政府组织管理文化。这可以从其主张的战争观与统治者修养两方面来阐述。对于战乱之害,老子是深恶痛绝的。生活在战乱不断、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春秋战国时期的老子(又名李耳或老聃),不仅自己因为“王子朝之乱”而失去了周朝“守藏室史”之职,而且更感百姓之苦。他认为“兵者”乃“不祥之器”,因此,“物(这里主要指人民大众)恶之”,而且‘有道者’与它‘不处’;进一步,他阐述了“兵”或“师”之危害,即“师之所处,荆棘丛生;大军过后,必有凶年”――军队所到的地方,荆棘丛生;大战过后,一定会出现荒年。因此,他主张“佐人者”,即辅佐君主的大臣们要以“道”为原则,不以“兵强(逞强)天下”。对于统治者的修行,老子主张“有道”的圣人(这里主要指有道明君或统治集团)以“百姓之心为心”,无论百姓对统治者“善”或者“不善”、“信”或者“不信”,统治者都要采取“善之”、“信之”的处事方式来营造社会“德善”(带动百姓向善)、“德信”(带动百姓守信)的良好氛围;同时,他以当时百姓疾苦作为对照物来严厉抨击当时朝政的腐败: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而统治者们“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老子痛恨地将这些骄奢逸、不管百姓死活的统治者称为“盗竽”(强盗头子)!此外,老子反对统治者以“事”(苛政)治理天下,因为这种“猛于虎”的苛政会失去民心,从而“不足以取(管理或治理)天下”。因此,老子主张以“无为而无不为”来处理统治者与人民的关系,“取天下常以无‘事’”。这个“事”的内容包括使天下少“忌讳”,少利器,少伎巧(技巧智慧),国家法令不能“滋彰”(繁苛森严)、不轻诺;以“啬”(爱惜)的精神“治人事天”……而这些结果取得的路径就是“重积德”、“欲先民,必以身后之”,即认为统治者要想得到天下人拥戴而不被厌弃,就要积累“德行”,放下高高在上、盛气凌人的姿态,对民众要甘心退让、居下,以了解民情、听取民意。最后,通过这些治理或管理的路径或方法达到“其政闷闷,其民察察”(政治宽厚清明,人民淳朴忠诚)这种执政清明、社会和谐的结果。然而,老子主张的“无为”不是“在其位不谋其政”的缺位执政,而是汉初休养生息、“萧规曹随”那种“不妄为”、“以民为本”的执政观。

(2)老子提倡“小国寡民”的政府组织建设思想。首先,老子的“民本思想”有利于营造一个“小政府”。如上所述,运用老子提倡的“无为思想”来治国――以“政闷闷”、“民淳淳”为统治目标,以“啬”民精神来提升统治者的精神境界,而以“不妄为”、“不扰民”的统治方法来管理国家,这从侧面烘托出一个“大社会、小政府”的社会统治形态――要使盗贼少有,国家法令就不能“滋彰”;要使民不“缺缺”(狡黠、抱怨),国家政治就要少“察察”(苛酷黑暗),等等。然而,导致法令不“滋彰”、政治少“察察”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小政府”,即治理国家、管制百姓、施行法令的官僚机构与执行人员要尽量“最小化”,以防止官僚的“利益本位主义”,以防止官僚利益“集团化”。其次,理想化的“小国寡民”的统治思想有利于促进政府与政府之间、国家政府与人民之间的和谐关系。小国寡民,意即“王室少,人民少”。所谓“小国”,笔者认为是因为当时诸侯割据、诸侯混战的现实情况造成的;而国“小”“民”自然不多。由于国“小”民“寡”,虽有十百之器(十人、百人共同使用的战具)但不使用;国内和平后虽使民重死而不远迁(百姓重视死亡但不向远方迁徙);虽有车舆无所乘;虽有“甲兵”也是“无所陈之”(没有地方去布阵打仗)等等。然而,老子又指出了这种民风淳朴的社会情态的前提是“国家管束好自己”,这样百姓才得以 “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即解除周朝礼制关于百姓不能吃肉、不能穿有色彩的服装、不能自定住房面积的规定,等等。从而达到一种国内外和谐的状态;一言以辟之,由于国小民寡而且人民锦衣玉食会使“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国与国之间,由于国家距离分散并充分享有物质而不打战,最后导致“邻国相望,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天下太平盛世”的社会和谐局面。由此观之,老子主张一个“小”政府,一个“少管制”的“和谐型”政府。

(3)“无为思想”的局限。首先,“无为思想”往往造成政府不作为而非“不妄为”的口实。俗话说得好,“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句话不仅受到现代民主社会价值观的抨击――在民主、自由、平等的社会,政府雇员是人民公仆而不是作威作福、高高在上的“官老爷”;而且,这句话好说不好做,往往励精图治的人容易遭奸佞小人排挤、打压,因此想有作为的政府雇员也变成“无为”的了,而为了明哲保身,没有坚定政治立场的政府官员就更会曲解或片面理解老子的“无为思想”了,认为公务处理应该“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任其发展”这样的“无为”。然而,对“坏人”视而不见往往就是一种“助纣为虐”。此外,人的惰性与利益动机也是导致“不作为”的为官之道的重要原因。其次,“无为思想”是否适应社会发展与历史潮流要因时代而定。当时,国家分裂,群雄并起。国家统一是历史的“大流”,战争是国家统一的唯一路径,因此法家思想胜于儒家、强于道家而成为各诸侯国所推崇的,而改革最彻底、法家思想最盛行的秦国则成为一统华夏的“始皇帝”。因此,道家主“无为”的思想刚好是与国家统一相悖的,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可惜的是,无为的思想在汉初这样的和平与发展的时代占据了统治地位。当前,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世界已经变成一个“地球村”,这种国家的现代化以及国与国之间利益共赢的状态,从社会稳定的层面来说它有利于社会成为老子期盼下的“十百之器”、“舟舆”、“甲兵”不用的和平状态,同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民可以“甘其服、美其食、安其居、乐其俗”;但是,从各国政治、经济与社会文化这些“无硝烟”的竞争领域看来,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与各国利益的紧密关系致使各国可以“相望”但不可以“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中国在清末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已饱受了“落后”而遭“挨打”的痛楚。最后,“无为思想”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局限的――春秋战国时期烽火硝烟、民深处“水深火热”之中,人民与诸多大臣都不愿意生活在社会动荡的战争中,因此,他们希望“无为”,希望“天下安”;同时,当时并无信息技术这种强大的信息储存、传递与处理工具,也没有现代化的交通设施与其他享受性物质条件,等等。以致人们将“吃饱喝足”、人民“安居乐业”而非当今世界人们追求各种物质的享受最为最大愿望。

3 以老子“无为”、“自然”的管理思想探讨未来政府组织的再造

一个硬币尚且有不同的两面,时隔两千年五百以前老子的管理思想更为其后诸多的学者批评与指正。可贵的是,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相关期刊更多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全国新书目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国家新闻出版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