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九年级历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知识不是智慧,只有学习也不能达到智慧的境界。智慧必须是知识与事实的相辅相成,智慧使你感到学无止境,虚怀若谷。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1第7课 法兰克王国
一.法兰克王国
1.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日耳曼人在西欧建立了许多大小不同的王国,被称为“蛮族王国”,其中最为强大的是481年建立在高卢地区的法兰克王国。
2.法兰克王国的建立者克洛维,是当时很有远见和才干的国王。
3.克洛维保留了原来罗马大地主的土地,把原属罗马国有的土地和无主土地赐给自己的亲兵和官吏。
克洛维统治时期,法兰克王国不断扩张。到他去世时,法兰克王国的版图已经延伸至高卢南部地区以及莱茵河以东至多瑙河之间的大部分地区,实力强大。
二.封君与封臣
1.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不再像以前那样只是将土地无偿地赏赐给贵族,而是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
这样,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则为封臣,封臣必须效忠于封君、封君则须保护封臣的观念日益流行开来。11世纪时,这种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已经普遍存在。
2.封臣对封君要忠诚,在封君需要的时候,无偿地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钱等;
封君对封臣也有义务,封君不能任意侵害封臣的荣誉、人身和财产安全;当封臣受到外来攻击时,封君必须提供保护。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而且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带有一定的契约意义。
三.查理曼帝国
1.8世纪,法兰克国王丕平之子查理继承王位,成为法兰克国王。
继位后,查理四处征伐。800年前后,法兰克王国的版图扩展到今天的意大利北部、西班牙北部和德国西部的广大地区,与原来西罗马帝国的欧洲部分基本相当,成为当时西欧最大的王国。800年的圣诞节,教皇在罗马为查理举行了加冕礼,称查理为“罗马人的皇帝”。因此,查理被称为“查理大帝”或“查理曼”。他统治时期的法兰克王国,史称“查理曼帝国”。
2.814年,查理曼去世,强盛一时的帝国很快走向分裂。
843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缔结条约,将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以后德意志、法兰西和意大利三个国家的雏形。按照约定,三个王国彼此间不存在隶属关系。
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2第9课 西欧庄园
一.庄园的领土与佃户
1.从9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逐渐流行开来,这就是庄园。
大约到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自那时起,欧洲绝大多数人口居住在庄园里。在领主统治下,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的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
2.庄园的土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领主自己保留,直接经营,称为“直领地”,通常占庄园全部可耕地的1/3到1/2,收入全部归领主所有;
剩下的耕地是佃户的“份地”,是佃户的生活来源。佃户取得份地的条件是义务耕种领主的“直领地”,一般每周要在直领地上劳动3天,剩下的时间才属于自己。领主还向佃户征收其他捐税。庄园的周围大多是林地、荒地等,被称为“公用地”,全体佃户都可以放牧,按照规定共同使用。
3.自由农民是独立的小生产者,拥有自己的生产工具和财产,有份地保有权,领主不能随意没收他们的土地。
自由农民的土地权利受到法庭保护。
二.庄园法庭
1.庄园还具有司法权,设有庄园法庭,主持法庭的是领主或他的管家。
佃户在劳役中怠工、不能完成劳役或未按规定缴纳足额的租税,这些侵犯领主利益的行为,都会受到起诉与处罚。庄园法庭没有专门的工作人员,也不像现代法院那样随时开庭,一般是每隔一段时间为解决一批问题而开庭一次。法庭开庭的地点也不固定,有时在领主宅第的厅堂,有时在教堂,有时就在庄园里的大树下。
2.庄园法庭也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
佃户之间关于土地、借贷和婚姻的纠纷,违反庄园公共规则的行为等,也都要通过庄园法庭进行审理。惩罚各种违法行为的基本手段通常是处以罚金,罚金全部归领主所有。出席法庭是佃户的义务,没有经过领主允许而无故缺席,也会被罚款。法庭审判依据习惯法或村法。领主可以凭借法庭奴役佃户,佃户也可以利用法庭维护维护自己的权益,甚至有权参与案件的审理。庄园法庭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3第10课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一.自由和自治的城市
1.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在长达400多年的时间里,西欧的农业、工商业普遍衰落,罗马时代的很多城市变成了废墟。
从10世纪起,西欧开始恢复起来,农业技术提高,农业剩余产品增加,商业贸易发展,人口增长,旧的城市开始复苏,新的城市不断产生。那些以手工业和商业为中心的城市发展更快。意大利、法兰西、英格兰、德意志等,都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城市。‘
2.由于城市一般坐落在封建领主的领地上,因此,领主像控制庄园一样,对城市居民任意的征税,甚至要求居民像佃农一样履行义务。
城市居民采取各种方式反抗,争取城市的自由和自治,常用的手段包括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到13世纪,许多城市取得了某种程度的自由与特权,成为自由城市。在这样的城市里,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的财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部分城市还取得选举市长、市政官员和设立城市法庭的权力,成为自治城市。城市取得自由和自治权的形式,是从国王或领主手里取得一种证书,这种证书就是“特许状”。国王给在封建主领地上的城市颁发特许状,既削弱了割据势力,又获得城市的拥护。
二.城市居民的身份
1.手工匠和商人是城市的基本居民,他们一般是从周围农村的农民转变而来的。
很多人进入城市以前还是农奴,一旦进入城市,就意味着享有一定的自由权利,因为城市是有着一定特权的地区。当时,农奴在自由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他就获得了市民的身份,从此享有自由,领主无权强迫他重新变成农奴。随着更多的城市取得自由,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成了自由人,而且,城市工商业还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因此,越来越多的农奴逃离庄园,进入城市,促进了城市的发展。
2.手工业者主要从事小商品生产,拥有简单的生产资料,自己和家属都参加劳动,靠出卖产品换取其他生活用品以维持生活。
家庭既是生产的作坊,也是店铺。商人专事商业和贸易,通常比手工业者富裕。
3.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市民阶级逐渐形成。
城市手工业者和商人不断分化,出现了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等,他们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
三.大学的兴起
1.11世纪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希腊、罗马的古典著作开始在西欧传播,阿拉伯文化也不断传入西欧。
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2.12世纪,巴黎出现了许多教会学校和教师私人办的学校。
教师私人办校也须从教会那里得到授课许可证。为了维护自身的权利和经济利益,巴黎的教师组成教师行会,选举会长管理学校。13世纪,巴黎教师行会得到罗马教皇和国王的支持,自治权利得到保证。大学的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在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国王希望大学成为本国的教育和文化中心,一般都尊重大学自治。教皇支持大学,但不允许异端言论。在不违反正统教义的情况下,大学的日常教学和管理有相当大的自主权。司法特权指大学师生免受地方世俗法官审判,而须按教会法规定由当地主教审理,或由大学法庭独立审理。
3.中世纪大学生须先上基础性课程,它们是: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
学完之后进入专业课程,包括法学、医学和神学。
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4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一.查士丁尼及其法典
1.马帝国的版图囊括了希腊以及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地区,这些地区有农业比较发达的埃及、叙利亚,有许多大都市和国际贸易港口。
因此,东罗马帝国的经济比较活跃,社会比较稳定。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则延续下来,并且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
2.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
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他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从529年起,委员会历时6年,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查士丁尼法典》,同时把历代罗马法学家有关法律问题的论文和著作汇编为《法学汇纂》,又编成指导学习法律文献的《法理概要》。后来,查士丁尼又命人将自己执政时期的法令编辑为《新法典》。以上这4部法律文献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
3.《罗马民法大全》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不再像以前那样把奴隶看作“会说话的工具”。
《罗马民法大全》还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11世纪末期,《罗马民法大全》的手抄本在意大利被发现,西欧开始对《罗马民法大全》进行研究。《罗马民法大全》被誉为欧洲民法的基础。
二.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1.从7世纪起,阿拉伯人不断攻击拜占庭帝国,占领了帝国的部分地区。
9世纪以后,拜占庭帝国又面临着多个外部军事势力的进攻,帝国版图不断被蚕食,11世纪时仅剩希腊半岛和爱琴海地区的希腊国家。
2.长期的对外战争导致帝国内部财政枯竭,拜占庭皇帝不得不求助于西欧封建主的军事援助。
早就垂涎东方土地和财富的西欧封建主组建了十字军。东征的十字军不仅没有给拜占庭以军事援助,反而攻打拜占庭帝国,占领了君士坦丁堡和拜占庭的大部分领土。拜占庭帝国一度灭亡,不久后又复国,但领土大为缩小,国势日渐衰弱。14世纪初,拜占庭帝国受到新崛起的奥斯曼土耳其人的不断进攻,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
3.拜占庭帝国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一、顺应教改,更新观念
北师大教材以单元为中心,单元下设课,课内设标,这样在同一板块内知识点的层递关系相当明了。教师应该根据新教材的这一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相信学生,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因为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课内标目为单元,指导学生阅读、分析、归纳相关标目的内容,并要求用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来。同时结合图文及“议一议”、“想一想”,摘录的语段等引导学生去理解所学内容,鼓励学生产生疑问并解疑。
二、把握历史知识,整合教材内容,进行整体教学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坚持整体观。成功的历史教学应该强调对历史的整体理解,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个整体认识后,既能加深理解,也能记忆深刻。整个初中历史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九年级的学生虽然已具备一定课内标目的归纳梳理能力,但对历史知识整体把握能力相对较差。所以我认为,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要恰到好处地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把一个时期中的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纳入历史的大背景之中,整合教材,形成整体脉络,提示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联系性,帮助学生把从课内标目里得到的“历史信息”用相应的线索串起来,并进行合理的补充,这样不仅能使人物形象丰满,而且也能增添历史教学的生动性。
三、领悟教材新理念,课堂教学切忌人云亦云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把学生看成是“容器”,强行灌输,新一轮教改开始后,好多教学理论的专家都在说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为主,所以教师不能够在课上多讲,讲多了就会使学生被动,结果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不能很好地领悟又走向极端,表现为在课堂上少讲或者不讲新知识,对教材内容不整合。
我个人认为,作为历史教师应该注重对历史的讲授。因为从教学理论上来讲,教学活动是由教师、学生、教材三位一体而构成的,缺少或者弱化任何一方,都将对教学造成不利影响。教师帮助学生解读教材,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教材,才造成了教学的发生,促成了教学的发展。事实上,历史教材系统性本身不是很强,有很多知识需要补充、需要适当地展开,使历史教学鲜活起来。所以,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是非常重要的。当然,教师的讲授不能是“一言堂”、“满堂灌”,这关键在于教师是怎么进行讲授的。如果教师的讲授内容是具体的,教师的讲解分析是深刻的,教师的教学语言是简明形象、生动幽默、情感浓厚的,就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如果教师的讲授适应学生心理需求,能够使学生受到启迪、产生共鸣,就会出现师生之间心灵的互动。
关键词:初中历史;自主;习题
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为了让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取得好的成绩,也为了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效率,我们的复习往往就是教师将知识点串起来进行讲解,之后,便进入了习题练习中。再加上历史课程很多学生将其看作是“副科”,所以,很少有学生能够认真地完成练习,久而久之,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历史复习质量、自主学习意识等都受到了影响,严重不利于学生能力水平的提高,也不利于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因此,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如何在历史复习中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性进行论述,以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复习质量,使学生能够以积极的态度走进考场。
一、自主制作时间轴
所谓的时间轴是指以时间为线索来将相关的历史重大事件进行整理,以帮助学生进行应用,同时,也能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这对提高学生的历史复习质量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课程改革下,我们要做好师生课堂地位的改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相关的时间轴,进而在加深印象的同时,也能大幅度提高历史课堂的复习质量。
例如:
■
以上仅是一个简单的时间轴的制作展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认识特点来制作时间轴,只要能够将时间、事件展示清楚即可,只要方便自己记忆就行。但是,切记不能在网上找、在参考书上摘抄,否则,是起不到时间轴加深学生印象功能的,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一定要鼓励和引导学生自主动手进行制作,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
二、自主探究问题
自主探究问题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有效方式之一,也是提高学生历史复习质量的重要方面。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认真分析教材、挖掘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这样不仅能够完善学生的历史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复习效率,而且对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能力的提高以及历史素养的形成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例如:在复习《的胜利》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复习质量,也为了锻炼学生的自主复习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在复习时,我组织学生重新对“胜利”后对国际国内产生的影响,国际国内的政治形势等问题进行思考,一是因为在新课教授的时候,我们只是在分析胜利后,国内的一些情况,并没有将关注点放在国际上,而在九年级的复习时,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自主地分析胜利前后国际上都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对的胜利有没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胜利后国际上的形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等问题,组织学生结合三年所学的历史知识对这些问题进行重新思考、重新分析,这样不仅能够完善学生的答案,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而且也能将知识系统化,对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进而也为学生综合能力水平的提升以及知识应用能力的锻炼做出相应的贡献。
三、自主习题讲评
习题练习、习题讲评是复习环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内容,也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重要方面。但是,我们也都知道,历史讲评课仅是在订正答案,作为教师的我们也仅是将存在疑问的题目进行简单讲解。因为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我们都认为历史作为一门文科,“背诵”之后足以应对考试。所以,讲评课基本上就成为摆设,没有实际价值。因此,在课程改革下,我们要将讲评课的主体归还给学生,让学生以“小老师”的身份自主地对相关的试题进行讲述,这样不仅能够起到巩固的目的,同时,对学生能力水平的锻炼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例如: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曾说:“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我国宋代重大的科技成就是( )(多选)
A.造纸术的发明
B.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C.指南针的广泛使用
D.火药的广泛使用
以该题的讲评为例,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由优等生为“老师”来对这道题进行分析,首先,分析题干,之后明确本题的考查点,这样一步步地进行不仅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而且也能逐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性,也为了提高学生的复习质量,作为新时期的历史教师,我们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选择多种复习手段来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性,以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复习的良好习惯。
【背景分析】
(一)学情分析
经过七、八年级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但还缺少学习历史的兴趣和技巧,不能对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活学活用。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2课,主要讲述了人类最早的文明: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三国的文明,因此本课是第一单元的核心部分。
(三)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课标的内容:知道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和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了解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并为下节课的《西方文明之源》奠基。所以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使学生认识到大河流域是古代人类早期文明的摇篮(发源地)。
(2)通过小组合作、课堂讨论,探索汉谟拉比法典石柱、种姓制度等活动,培养学生集体协作意识、科学探索精神以及积极思考、勇于发言的学习态度。
2.能力目标:
通过表格的形式,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和提取信息的能力,以及掌握比较学习的方法。
3.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三大文明古国的相关历史知识,知道它们都产生于大河流域,知道它们的文明代表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种姓制度。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探究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三大古文明王国文明产生的时间及文明代表。
2.难点:三大古文明王国产生于大河流域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在父系氏族社会的后期出现了私有制、奴隶制,进而出现了什么,是原始社会最终解体吗?
对,是国家,而且是奴隶制国家,人类文明由此开启。那大家知道四大文明古国吗?
生: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中国。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导入新知,并通过四大古文明王国的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学习
师:检测预习(相关表格,见板书)
1.古埃及文明产生的大洲、时间、文明代表、发源地分别是?(师生共同完成)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问题的提出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2.那古巴比伦,古印度它们的文明如何呢?(学生自己完成,可让部分学生上讲台在黑板上写出,然后其他学生订正)
教师适当讲述狮身人面像的故事,并结合课本补充一些金字塔和法老的神秘知识,活跃课堂气氛。
(三)合作探究
1.结合《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说说它的实质。
设计意图:通过此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之后的种姓制度也可采用这一方法,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实质)
(点拨:教师可介绍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并讲述“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故事,然后让学生根据课本小字部分,进行小组合作,探讨得出答案)
生:从法典规定的内容来看,奴隶的身份卑微,生命、安全、社会地位都得不到保障,而奴隶主高高在上,可以肆意妄为,所以这部法典完全是维护奴隶主统治秩序的工具。
2.课后活动与探究。
下面是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非文明地图,请你结合地图议一议:
(1)从左至右填出四大古文明王国的名称,及它们产生的时间。
(2)它们是在什么样的地理环境中发生和发展的?这些文明都处在哪两个纬度之间?古代文明为什么多发生在大河流域?
(点拨:(1)结合地图册和已学知识;(2)学生将四大文明的发源地进行比较,找出共性)
设计意图:此题一方面可复习古中国文明,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教给学生比较学习的方法,当然最主要的是要学生明白为什么大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从而突破难点。
(四)成果展示
注:学生展示探究部分,先由组内后进生、待优生展示,学优生补充纠错。
(五)巩固提升
1.有一组考古队从中国出发,自东向西探访四大古文明,请问他们到达的亚洲最后一站是哪里?( )
A.黄河流域 B.尼罗河流域
C.两河流域 D.印度河流域
2.为什么古希腊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
设计意图:通过第一道题,加深学生对四大古文明相关知识的掌握,第二道题是让学生再次明确大河与文明的关系,巩固本课所学。
【小结】
这节课我们领略了大河流域四大古文明的风采,知道了金字塔、狮身人面像、《汉谟拉比法典》、种姓制度等,下节课我们将穿越到古希腊学习另外一种文明,它是什么呢?让我们期待吧!
知识是人们前进的最大动力,因为有知识,我们知道我们从哪里来,也知道我们将要到哪里去。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物理九年级上册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物理九年级上册知识1能量与做功
1、做功
物理学中规定: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简称“做功”)
2、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3、功的计算方法:
定义: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公式:功=力×距离,即 W=F·s
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功W的单位:牛·米(N·m)或焦耳(J)
1J的物理意义:1 N的力,使物体力的方向上通过1m的距离所做的功为1J。
即:1J=1N×1m=1 N·m
注意:在运算过程中,力F的单位:牛(N);距离s的单位:米(m);
4、机械功原理
⑴使用机械只能省力或省距离,但不能省功。
⑵机械功原理是机械的重要定律,是能量守恒在机械中的体现。
5、功率
⑴功率概念:物理学中,把单位时间里做的功叫做功率。
⑵功率的物理意义: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⑶功率计算公式:功率=功/时间
符号表达式:P=W/ t推导式p=Fv(F单位是N,V单位是m/s)
⑷功率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时间的单位是秒,功率的单位是焦耳/秒,它有一个专门名称叫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这个单位是为了纪念英国物理学家瓦特而用他的名字命名的。1W=1 J / s
6、机械效率
⑴机械效率的定义:有用功与总功的比。
⑵公式:
⑶有用功(W有用):克服物体的重力所做的功 W=Gh。
⑷额外功(W额外):克服机械自身的重力和摩擦力所做的功。
⑸总功(W总):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W=FS。
⑹总功等于用功和额外功的总和,即W总=W有用+W额外。
7、“能量”的概念:物体具有做功的本领,就说物体具有能。
总结:在物理学中,能量和做功有密切的联系,能量反映了物体做功的本领。一个物体能做的功越多,这个物体的能量就越大。
⑴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⑵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⑶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
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的物体能做的功越多,表明它具有的动能越大;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的物体能做的功越多,表明它具有的动能大。
物体被举得越高,质量越大,它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物体具有的动能和势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8、内能与热量
⑴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⑵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⑶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⑷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⑸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⑹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
⑺所有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⑻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物体含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
⑼比热(c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
⑽比热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体积、质量、形状、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相同,比热就相同。
⑾比热的单位是:焦耳/(千克·℃),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⑿水的比热是:C=4.2×103焦耳/(千克·℃),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焦耳。
⒀热量的计算:① Q吸 = =cm(t-t0)=cmt升 (Q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焦耳;c 是物体比热,单位是:焦/(千克·℃);m是质量;t0是初始温度;t 是后来的温度。)② Q放 =cm(t0-t)=cmt降
⒁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9、内能与热机
⑴燃烧值q :1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热值。单位是:焦耳/千克。
⑵燃料燃烧放出热量计算:Q放 =qm或者Q放 =qv;(Q放是热量,单位是:焦耳;q是热值,单位是:焦/千克;m是质量,单位是:千克。),有时候气体的热值可以用 Q放 =qv计算(Q放是热量,单位是:焦耳;q是热值,单位是:焦/立方米;v是体积,单位是:立方米。)
⑶利用内能可以加热,也可以做功。
⑷内燃机可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它们一个工作循环由吸气、压缩、做功和排气四个冲程。一个工作循环中对外做功1次,活塞往复2次,曲轴飞轮转2周。
⑸热机的效率: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热机的效率。热机的效率是热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⑹在热机的各种损失中,废气带走的能量最多,设法利用废气的能量,是提高燃料利用率的重要措施。
物理九年级上册知识2电学初步
1、静电现象:
⑴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⑵摩擦起电实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物体显示出带电的状态。
⑶正电荷: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相同,叫正电荷;负电荷: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相同,叫负电荷。
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⑸要知道物体是否带电,可使用验电器;验电器的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⑹闪电是一种瞬间发生的大规模放电现象。
2、电路
电路:用导线把电源、用电器、开关等连接起来组成的电的路径。
⑴各元件的作用:用电器:利用电来工作。电源:供电;开关:控制电路通断;导线:连接电路,形成电流的路径;
⑵短路:导线不经过用电器直接跟电源两极连接的电路,叫短路。整个电路短路是指电源两端短接,这时整个电路电阻很小,电流很大,电路强烈发热,会损坏电源甚至引起火灾。做实验时,一定要避免短路;家庭用电时也要注意防止短路。
⑶画的电路图说明注意事项:⑴用统一规定的符号;⑵连线要横平竖直;⑶线路要简洁、整齐、美观。
⑷通路是指闭合开关接通电路,电流流过用电器,使用电器进行工作的状态。断路是指电路被切断,电路中没有电流通过的状态。
⑸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的区别
(识别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的方法:⑴路径法⑵拆除法⑶支点法)
3、电流
电流是指电荷的定向移动。电流的大小称为电流强度(简称电流,符号为I),国际单位是安培,符号为A。电流方向规定:正电荷运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自由电子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
⑴电流表的读数:一看量程,二算分度值,三读数。
⑵电流表的接法:①电流表必须串联在电路中;②使电流从电流表的“+”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③通过电流表的电流不能超过其量程;④严禁将电流表与电源或用电器并联。(注意:①在不超过最大测量值的情况下,应尽量使用较小的量程测量,对于同一个电流表来说,量程越小测量结果越精确;②在不能估计被测电流大小的情况下,可先用最大的量程试触,根据情况选用合适的量程。)
⑶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处处相等;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特点:并联电路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4、电压
电压的单位:伏、千伏、毫伏。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电压使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原因.
⑴生活中常见的电压值:一节干电池电压1.5V;一节蓄电池电压2V;我国生活用电电压220V;对人体安全电压≤36V。
⑵串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并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的电压相等。
5、电阻
物理学中把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叫电阻。电阻的符号:R
⑴电阻的单位:欧姆;符号:Ω
⑵单位换算关系:1MΩ=1000kΩ 1 kΩ=1000Ω
6、电阻相关特性
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
⑴长度相同、横截面积相同,材料不同,电阻不同;
⑵材料相同、长度相同,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
⑶材料相同、横截面积相同,长度越长,电阻越大;
⑷对大多数导体来说,温度越高,电阻越大。
7、电阻分类
保持阻值不变的电阻简称定值电阻。可以调节变化的电阻简称可变电阻
8、滑动变阻器的结构:
⑴金属杆:金属杆的电阻很小,其两端接线柱间的电阻值几乎为零,可以忽略不计;
⑵电阻丝:圆筒上缠绕的是表面涂有绝缘层的电阻丝,其阻值较大,标牌上所标的“50Ω”即指电阻丝两端接线柱间的电阻值;
⑶滑片:滑片可以在金属杆上左右移动,滑片的上部与金属杆相连,下端通过电阻丝的接触滑道(刮去绝缘层的部分)与电阻丝相连通。
⑷接线柱:有四个接线柱,一上一下接入电路时,能起到变阻作用。连接电路时,要断开开关,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要调到阻值最大的位置
⑸滑动变阻器的原理:通过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大小。
9、欧姆定律: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欧姆定律公式:I=U/R欧姆定律公式变形式:U=IR R=U/IR
10、欧姆定律意义
欧姆定律的物理意义:揭示了“导体中的电流由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决定”这一制约关系。
11、伏安法测电阻:
把导体接入电路,使导体中通过电流,用电压表测出灯泡两端的电压,用电流表测出通过灯泡的电流,再用欧姆定律公式算出灯泡的电阻。
物理九年级上册知识3电功和电功率
1.电功(W):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
2.电功的单位:国际的单位:国际单位:焦耳。
常用单位有:度(千瓦时),1度=1千瓦时=3.6×106焦耳。
3.测量电功的工具:电能表(电度表)
4.电功计算公式:W=UIt(式中单位W焦(J);
U伏(V);I安(A);t秒)。
5.利用W=UIt计算电功时注意:①式中的W.U.I和t是在同一段电路;
②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③已知任意的三个量都可以求出第四个量。
6.计算电功还可用以下公式:W=I2Rt
;W=Pt;Q=It(Q是电量);
7.电功率(P):电流在单位时间内做的功。
单位有:瓦特(国际);常用单位有:千瓦
8.计算电功率公式:P=W/t=UI(式中单位P瓦(w);W焦(J);t秒(s);U伏(V);I安(A)
9.利用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①如果W用焦、t用秒,则P的单位是瓦;
②如果W用千瓦时、t用小时,则P的单位是千瓦。
10.计算电功率还可用右公式:P=I2R和P=U2/R
11.额定电压(U0):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
12.额定功率(P0):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13.实际电压(U):实际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14.实际功率(P):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
当U > U0时,则P > P0 ;灯很亮,易烧坏。
当U < U0时,则P < P0 ;灯很暗,
当U = U0时,则P = P0 ;正常发光。
(同一个电阻或灯炮,接在不同的电压下使用,则有;如:当实际电压是额定电压的一半时,则实际功率就是额定功率的1/4。例“220V100W”是表示额定电压是220伏,额定功率是100瓦的灯泡如果接在110伏的电路中,则实际功率是25瓦。)
15.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16.焦耳定律公式:Q=I2Rt
,(式中单位Q焦;I安(A);R欧(Ω);t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