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柴胡的功效

柴胡的功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柴胡的功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柴胡的功效范文第1篇

1、清热泻火。柴胡属性寒的药材,具有清热泻火的功效。在炎热的夏季,人们不妨可以适当的食用一些柴胡,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安度整个夏季。

2、抗炎。柴胡具有很好的抗炎作用,这主要是因为柴胡中含有皂苷和挥发油的成分,而这些成分在动物实验中对动物肿胀、抗炎起到不错的效果。

3、解热、退热。柴胡具有解热、退热的作用,尤其对于伤寒、大肠杆菌液、酵母等所引起的发热症状起着解热作用。另外,在动物实验中,柴胡还能够使动物正常体温降低。

(来源:文章屋网 )

柴胡的功效范文第2篇

关键词:汽车行业;实践教学;应用型汽车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2-0036-02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地方高校承担着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人才的任务。而行业特色型高校,是指具有显著行业背景、学科分布相对集中、长期服务于行业发展的高等学校。[1]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是一所具有汽车行业特色的地方高校,一直承担着为汽车行业输送应用型人才的任务。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材料工程系坚持以汽车工业为主线,立足于湖北十堰,依托于东风汽车公司,面向汽车行业,力求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一、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方案

材料成型加工是现代制造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社会对这方面的人才的需要是多层次、多规格的,既需要工程研究型的人才,也需要工程应用型的人才。经过全面分析,在学院总的人才培养目标下,确定了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够在生产一线从事材料成型工艺及装备的设计、制造、试验和生产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目标中确定了人才类型是工程应用型,服务面向生产第一线,并提出了与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素质要求。我们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围绕学院的办学理念及人才培养目标,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了材料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三体系、三平台、三模块”的汽车材料人才培养方案:

由图1不难看出,我院的人才培养方案是以理论教学体系为主线,实践教学体系为核心,以素质拓展体系为支撑的一种着重于学生面向生产一线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模具拆装》实践教学的问题分析

实践教学是高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是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之一。[2]但是,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中存在着实践教学附属于理论教学的现象,是一种严重畸形的教学体系。合理的教学体系应该是以理论教学为主线,而实践教学体系不仅是理论教学的辅助手段,而且还应该是理论知识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并验证其正确性的过程;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有些理论知识会在实践当中慢慢被淘汰和更新,理论和实践本身是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我院所开设的《模具拆装》是一门立足于专业基础平台,面向模具方向的学生所开设的综合实践教学课程,它是实践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实际教学当中发现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模具拆装》仅仅局限于《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等专业课的实验教学环节的授课,学时较少,学生不能充分领会到《模具拆装》的全部知识点。

2.教学多以老师拆装、讲解为主,学生拆装、理解为辅的方式,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影响了教学效果。

3.授课结束后,学生仅仅撰写一份《模具拆装》报告,阐明模具结构及工作原理,这样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不到锻炼与提高。

三、《模具拆装》实践教学的改革及效果

1.《模具拆装》实践教学的改革。根据教学中存在的几个方面的问题,主要采取了以下改革措施:①将《模具拆装》更名为《模具拆装综合实践》,作为实践教学环节独立开课,为期两周,这样就解决了《模具拆装》实践教学环节附属于《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理论教学的问题,使得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衔接更加顺畅。②将学生分组,每组学生按照要求独立完成冲压模、注塑模拆装各一套,拆装过程中,要求学生测量所拆模具的每个零件尺寸并做好记录工作,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动手操作能力,加深工程意识。③拆装结束后,每组学生要根据本组所测得的模具零件尺寸完成模具的三维零件图及总装配图的绘制,最后将模具安装在教学专用压力机上完成模具的安装与调试,撰写《模具拆装综合实践》报告不仅要阐明模具的工作原理,还要讲述该模具的优缺点及改进的方案,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④指导老师统一安排学生进行答辩,成绩评定主要从学生平时表现、模具三维图、报告、答辩几方面进行。

2.《模具拆装》教学改革的效果。《模具拆装综合实践》自改革以来已经经历了四届本科生的实际教学验证,通过对学生进行随机访问调查,发现教学效果良好,这种教学模式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学生由被动式学习向主动式学习转变,综合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图2为我系学生参加科技作品竞赛获奖展示。

四、《模具拆装综合实践》教学的发展方向

综合实践评价体系是对学生的课程学习目标是否实现及实现程度的价值判断,是鉴定学生学习效果和综合能力的手段。[3]《模具拆装综合实践》课程的考核应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包括:考勤、小组讨论、综合实践过程(包含软件应用能力、设备操作、与人沟通交流等)、写作及答辩(语言表达能力)的情况。这就对《模具拆装综合实践》课程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目前该课程的教学工作是由理论授课教师和实验教师共同承担,大多数教师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际动手能力,但是还比较缺乏企业实战经验,遇到实际问题时往往不能迅速做出相应的对策,导致教学效率低下,甚至该课程综合实践的内容和实际生产不能衔接。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可通过校内教师互相交流学习、指派青年教师下厂定点学习、聘请本校或其他高校具有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的老教师及企业知名技术骨干人员来指导青年教师学习等方式来不断提高我校青年教师的实践经验和素质。最终建设一支过硬的双师型的实践教学团队,为培养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提供有利的保障。[4]

2.不断优化考核体系。本课程是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仅仅做简单的指导性的工作,其余部分由学生分组独立完成,需要学生之间相互配合协调。这就使得每个学生的工作量、表现及成绩的优劣不易评定,加大了考核的难度。因此需要在综合实践过程中不断细化考核标准,优化考核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情况,从而保证考核结果的公正、合理。

《模具拆装综合实践》作为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模具方向)的一门专业综合实践类课程,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前面所学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又为毕业设计甚至到工作岗位中面对实际工程问题奠定了良好的实践经验基础。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通过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我院毕业生的问卷调查中发现,学生普遍反映该课程对他们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而签约单位也反映学生就业后的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较强,能够很快适应工作岗位,投入到工作当中。

参考文献:

[1]封希德,赵德武.建设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9,(7).

[2]胡明星,范海燕.以科学发展观构建高校实践教学可持续创新体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7):17-20.

[3]张保丰,陈小伟,蒋爱云.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综合实训的思考[J].价值工程,2012,(4).

柴胡的功效范文第3篇

【摘要】本文对柴胡进行了考证,阐述了柴胡的临床应用,对北柴胡、南柴胡和银柴胡三者的异同进行了对比鉴别。

【关键词】中药;柴胡

柴胡性苦、辛、微寒,归肝、胆经,具有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举陷的功效,主要应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肝郁气滞、月经不调、胸胁疼痛,气虚下陷、久泻脱肛,也可退热截疟,为治疗疟疾寒热的常用之品。《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一部》收载柴胡来源为伞形科植物柴胡Bupleururri chinense DC.或狭叶柴胡Bzc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的干燥根。[1]

据学者考证,柴胡属植物在我国有36种17变种7变型,其中作为药用的有25种8变种3变型。

一、柴胡本草简考

柴胡原名茈胡,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本草名考》云:“其根类如前胡,老则采则为柴,因名胡柴”。 它还有许多别名,如柴草、蒿、茹草、地薰、山菜。直到宋代《本草图经》才易其名为柴胡。《神农本草经》谓其“主心腹脾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 [2]《别录》言“柴胡,除伤寒心下烦热, 诸痰热结实,胸中邪气, 五脏间游气, 大肠停积”[3]秦汉至唐中叶时期,柴胡药用为北柴胡单一品种。五代以后,随着唐藩古道的兴盛,银(州)柴胡开始流入中原。这一时期,医家、药家均以银(州)柴胡为柴胡上品,银(州)柴胡广泛替代了北柴胡。苏颂在《图经本草》中记载“今关陕江湖间近首皆有之, 以银州者为胜”。明初缪希雍始将柴胡分为北柴胡和银柴胡“柴胡有两种, 一种色白而大者名银柴胡, 专治劳热骨蒸, 色微黑而细者为北柴胡, 用于发表散热。”此时北柴胡和银柴胡并用于临床。

李时珍始将柴胡分为北柴胡和南柴胡。《本草纲目》载“北地所产者,亦如前胡而软, 今人谓之北柴胡是也, 入药亦良, 南土所产者不似前胡, 正如蒿根, 强硬不堪使用。”当时,南柴胡已广泛在江、浙等江南地区为医家习用。吴仪洛《本草丛新》“柴胡味薄气升为阳, 主阳气下陷, 能司清气上行”。自明以后,北柴胡、南柴胡、银柴胡便都在临床上使用了。

清代赵学敏将银柴胡单独录入《本草纲目拾遗》“俗用柴胡两种,一种色白黄而大者名银柴胡”。

二、柴胡的临床应用

柴胡在临床中运用广泛。柴胡配方运用的源考首推张仲景。张仲景在《伤寒论》中以大柴胡汤、小柴胡汤, 治胸胁苦满, 往来寒热, 腹中痛, 胁下满痛。昔人用柴胡之方不胜枚举,《千金药方》中柴胡配决明子治眼目昏暗,《杨氏家藏方》记柴胡治咳血,柴胡汤加芒硝主治胸胁满痛,此外如补中益气汤、逍遥散等。在《中医方剂大辞典》中以柴胡为君药的方剂有580首,在第五版《方剂学》中有14首方剂用到了柴胡,且其中有6首是作为君药。

三、北柴胡、南柴胡与银柴胡的鉴别

1. 北柴胡

北柴胡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柴胡(Bupleururri chinense DC.)的根,经拣净杂质,洗净晒干入药,主产于辽宁、甘肃、河北、河南等北方地区,外表浅棕色或土棕色质较坚硬,不易折断,少弯曲,称“硬柴胡”;根头膨大,多分歧,并多须根,木质部白色或黄白色,如轻扭曲,可见木质部碎裂或条片状,幼细的支根则易于折断,微有香气,味淡。《本草汇言》概括为“北柴胡出于山东诸路,色黑而细密,形短如帚”。又因其唯根入药,且常于秋季采集,故又名“秋胡柴”。

北柴胡和解退热、疏表之功效显著,且以生者为佳,用量宜稍重,多用于外感热病。正如《本草求真》所言“解散宜北柴胡”。朱东生先生亦云“北柴胡解热,至伤寒邪热也”。

2.南柴胡

南柴胡系狭叶胡柴(Bzc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的根系,拣去杂质,洗净切片(或切段)晒干入药者。主产于我国南方湖北、四川、江苏等地,其中产自四川者名川柴胡。其外表呈黄棕色或红棕色,质较轻软,性脆,易折断,独根疏须,木纤维少或无,气微轻,有油腥气味,味淡,又称“细胡柴”、“软胡柴”。因南柴胡常于清明前后连根带茵采摘,故有“春柴胡”之称。有些地区仅以其根入药,其根呈红棕色,又有称“红胡柴”。

南柴胡偏于疏肝解郁、升阳散邪,常用于因郁致热的内伤杂病,疏肝解郁宜醋炙,升阳可生用或酒炙,用量宜稍轻。《本草汇言》“脾虚劳倦,用补中益气汤;妇人肝郁劳弱,用逍遥散,青蒿煎丸,少佐柴胡”此柴胡指南柴胡也。叶天士、陈幼清等人有“柴胡劫肝阴”之说。此柴胡亦指南柴胡。因其性升散,所以在临床中肝阳上亢、肝风内动、阴虚火旺及气机上逆者忌用或慎用。

3. 银柴胡

据植物学家考证银柴胡(Stellaria diohotoma L.var larlameoate Bge.)为石竹科繁缕属植物银柴胡的干燥根,气微味甘,主产于陕西、内蒙古、宁夏,呈圆柱状,长约15-40 cm、直径约1-2. 5 cm,表面呈淡黄色或黄白色,有支根痕和扭曲的纵皱纹,有孔状凹陷;从凹陷处折断,可散出粉沙,可见棕色裂纹,皮薄;木质部可见黄白色相间的放射状纹理。195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药政局编印的《中药材手册》将其正式收载。对于阳虚发热、骨蒸劳热、凉血,银柴胡的功效优于北柴胡和南柴胡。清代汪昂《本草备要》“热有在皮肤,在脏腑,在骨髓。在骨髓者,非柴胡不可,若得银柴胡只须一服,南方者立减,故三服乃效”。

4.小结

柴胡在我国作为药材使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最早药用仅为北柴胡一种。随着历史的发展,出现了银州柴胡和南柴胡。从古至今,中国大部分地区的药用柴胡以北柴胡和南柴胡为主,而西南地区则用银柴胡。北柴胡、南柴胡、银柴胡三者俱为柴胡,均有疏散外邪、疏肝解郁的功效,但因其出处生成不同,其形色长短不同,故其功用内外两伤、主治亦不同。这就要求我们在临床使用中要严格加以鉴别,对症使用,方可取得最佳疗效。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

[2](清)顾观光著,杨鹏举校注.神农本草经[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4.

[3](明)李时珍.本草纲目. [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10.

柴胡的功效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伤寒论》;中药;药物配对组合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5-0100-01

《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多种外感病及杂病的专书,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一线贯穿,理论联系实际的中药经典著作[1]。它成书一千多年来,至今仍有效的指导着中医临床实践。后世医学家称之为“师表万世”之经典、“方书之祖”“活人书”。《伤寒论》中一共有组方113首(缺一方药),多数组方药少力专,是仲景在大量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浓缩、精炼而成,对我们学习中医临床理法方药有着巨大的贡献。我们都知道一味中药功效有多种,临床上中药在方剂中的功效发挥会受到配伍的限制,对于一味中药来说,它没有思想,它的所有功效在某一方剂中同时发挥,如何突出我们所需的某一功效,关键在于方剂的配伍,通过方剂配伍应用,方可控制中药功效发挥方向。《伤寒论》中的方剂有许多经典的中药配伍组合。下面列举《伤寒论》中常用药物的功效发挥方向的配对组合、其它常用组合及方剂举例。

1 常见中药配对组合

1.1 麻黄:麻黄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等功效[2]。麻黄配伍桂枝发汗解表,例如麻黄汤;麻黄配伍杏仁宣肺平喘,例如麻黄汤、麻杏石甘汤;麻黄配伍白术利水消肿,例如麻黄加术汤(金匮);麻黄配附子助阳解表,例如麻黄细辛附子汤。

1.2 桂枝:桂枝具有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等功效[2]。桂枝配细辛温通经脉,桂枝配当归温经活血例如当归四逆汤;桂枝配茯苓温阳化气、平冲降逆,例如五苓散、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苓桂术甘汤(金匮);桂枝配芍药调和营卫,例如桂枝汤。

1.3 葛根:葛根具有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等功效[2]。葛根配桂枝解肌祛风,葛根配芍药升津舒经,例如桂枝加葛根汤、葛根汤。

1.4 生姜:生姜具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等功效[2]。生姜配桂枝解表散寒,例如小建中汤;生姜配大枣和中益胃,例如桂枝汤;生姜配半夏降逆化痰和胃,例如旋复代赭汤、葛根加半夏汤、黄芩加半夏生姜汤、小柴胡汤、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生姜配吴茱萸暖肝胃散寒饮,例如吴茱萸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1.5 干姜:干姜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化痰等功效[2]。干姜配桂枝温阳散寒,例如桂枝人参汤;干姜配细辛、五味子温肺化饮、敛肺,例如小青龙汤、苓甘五味姜辛汤(金匮)。

1.6 石膏:石膏具有解肌清热、除烦止渴、清热解毒等功效[2]。石膏配麻黄表里双清,例如麻杏石甘汤、大青龙汤;石膏配知母除烦止渴,例如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

1.7 甘草:甘草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等功效[2]。甘草配大枣甘温益气,例如桂枝汤;甘草配芍药酸甘化阴缓急止痛,例如芍药甘草汤;甘草配桂枝辛甘化阳温补心阳,例如桂枝甘草汤;甘草配麻黄祛痰止咳,例如麻杏石甘汤;

例如桂枝汤;甘草配桔梗清热解毒、宣肺利咽,例如桔梗汤。

1.8 大黄:大黄具有攻积滞、清湿热、泻火、凉血、祛瘀、解毒等功效[2]。大黄配芒硝攻下积滞,例如调胃承气汤、大承气汤;大黄配茵陈清利湿热,例如茵陈蒿汤;大黄配桃仁泻下逐瘀,例如桃核承气汤、抵挡丸;

1.9 柴胡:柴胡具有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等功效[2]。柴胡配黄芩清泻半表半里之邪,例如大、小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配枳实行肝胃之气滞,例如四逆散。

1.10 人参:人参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止渴等功效[2]。人参配当归、生地补益气血,例如炙甘草汤、乌梅丸;人参配白术、麦冬补脾益肺,例如理中丸、竹叶石膏汤;人参配粳米、甘草生津止渴,例如白虎加人参汤、竹叶石膏汤。

1.11 黄连:黄连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等功效[2]。黄连配黄芩、黄柏清热燥湿,例如葛根芩连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半夏泻心汤、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白头翁汤;黄连配大黄泻火解毒,例如大黄黄连泻心汤、附子泻心汤;黄连配阿胶滋阴降火,例如黄连阿胶汤。

1.12 茯苓:茯苓具有利水消肿、健脾渗湿、宁心等功效[2]。茯苓配泽泻、猪苓利水消肿,茯苓配白术健脾渗湿,例如五苓散、真武汤、猪苓汤、附子汤。

1.13 附子:附子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等功效[2]。附子配干姜回阳救逆,例如四逆汤、干姜附子汤、茯苓四逆汤;附子配桂枝补火助阳,例如肾气丸(金匮);附子配白术温脾肾阳气,附子配人参温壮元阳,例如附子汤。

1.14 其他: 栀子配豆豉治疗热郁胸膈,例如栀子豉汤;龙骨配牡蛎镇静安神,例如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瓜蒌配牡蛎逐饮散结,例如牡蛎泽泻散。

2 学习控制中药功效发挥方向药物配对组合的意义

多数药物组合为君臣药,是一个方剂里的核心,甚至是决定此方性质的基础。因此,通过学习《伤寒论》中的经典组合,可以探析仲景组方的基本思路,分析方剂的病因病机,以及对应的主症和治疗原则,例如第313条: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此条文症状仅有咽中痛,未提及寒热虚实,再看方剂中有半夏、桂枝、甘草,由于桂枝配伍甘草辛甘化阳,是温阳化气之为用,半夏涤痰散结,方可推断此方适用于寒邪痰湿郁阻之咽痛。年轻医生由于经验水平的限制更应该多多涉猎如《伤寒论》这样的经典著作、学习和探究古方、经方的精华部分,避免处方的杂乱、繁琐。在临床上除了使用经典组合外,还可以借鉴、模仿经典组合的配对关系,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取相关药物和运用仲景组方的思路,以作到对症治疗和灵活运用,创造出更多的药对。

参考文献

柴胡的功效范文第5篇

王铁良教授熟谙经典,博采众长,治学严谨,临证习用经典, 善于运用小柴胡汤随证变通治疗疑难杂症,每获奇效。笔者有幸从师侍诊于侧,兹将王老临床应用小柴胡汤随证变通治疗疑难杂症进行探析。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辨少阳病脉证并治上》是和解少阳、条理枢机的代表方剂,柯韵伯喻之为“少阳机枢之剂,和解表里之总方也[1]”。《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谓“邪在少阳,是表寒里热,两郁不得升之,故小柴胡之治,所谓升降沉浮则顺之也[2]”。王老认为小柴胡汤的应用,凡证但见气郁、痰阻之病机,即可用此方加减灵活应用,不必拘于某症,上焦得通,津液得下,全身气机运行通畅,则去邪远矣。正如日本的丹波元坚所慨叹 :“伤寒诸方,惟小柴胡汤为用最多,而诸病屡称述之。其作用机制实有规律可循。本方以柴胡为君, 既能疏散外邪, 又可调达情志, 用之有“火郁发之”、“木郁达之” 之意 ;辅以黄芩清郁热, 并制柴胡之辛散 ;配半夏降逆燥湿化痰,含“辛开苦降” 之法 ;又因“见肝之病, 知肝传脾, 当先实脾”, 佐以党参、甘草 ;并以生姜、大枣为使, 益气健脾养胃, 鼓舞胃气以助散邪, 扶助正气以防邪入三阴。方中寒热并用,表里同治,升降相因,诸药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故可达到和解少阳,疏畅气机,调节升降,宣通内外之目的。通观王老临床应用小柴胡汤,笔者认为其作用机制不外以下4种 :和解少阳、调和营卫;升中寓降, 降中寓升,使气机协调;行津液 ;理气血、消淤滞。现将其起效机制浅析如下。

1和解少阳、调和营卫小柴胡汤原是疏达肝气之方, 使肝气不郁, 则畅行肌腠, 而营卫调和。方中柴胡性苦、微寒, 具有疏邪透热之功, 使热自外散, 透达于表。黄芩苦寒,善清少阳之胆热,使胆热从内而消,与柴胡配伍合以消散肝胆之火。半夏、生姜辛温,祛脾之寒,人参、甘草、大枣甘温以补气和中。诸药相合, 寒热并用, 使寒热协调。因此,王老用小柴胡汤临床治疗不明原因发热有较好的疗效。针对发热为主症的疾病,小柴胡汤往往通过和解少阳、调和营卫、畅达内外气机而起效。

2升中寓降, 降中寓升,使气机协调小柴胡汤和解少阳,疏肝利胆,枢机运转正常,三焦通畅,水火得以升降自如, 脾升胃降, 诸病自除。方中柴胡轻清升散,善于疏肝,解少阳气郁,同时柴胡亦能升阳举陷。由于凡十一藏取决于胆,柴胡升达胆气,则十一藏从之宣化,故心腹肠胃中凡有结气皆能散之。黄芩苦寒清降, 与柴胡配伍, 一升一降, 使胆气得以条达疏畅。半夏宣畅中焦, 升降气机, 以和合于胆, 使胆气藉中气以行,与柴胡相合以宣散升发,与黄芩相合以降泄止逆。生姜助柴胡以宣郁散邪, 与半夏相合以降逆和胃。人参、甘草、大枣甘补调中,益气健脾,脾土健旺, 枢机通利, 气机疏畅, 诸药相合, 升中寓降, 降中寓升,使气机协调。因而,王老应用此方治疗肝胆脾胃病, 且成效显著。另外,肝郁气滞往往引志疾病,由于小柴胡汤有显著的疏肝作用, 临床运用其治疗抑郁症也收得了满意的效果

3行津液

《伤寒论》230 条云 :“阳明病, 胁下硬满, 不大便而呕, 舌上白苔者, 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 津液得下, 胃气因和。” 此证便是邪犯少阳三焦, 枢机不利,致三焦气化升降失司,水火逆乱通条水道功能失常所致。小柴胡汤运用气助液行, 相辅相成之理统法,同样以辛开苦降条畅气机,升清阳,降浊火,透邪外出, 使肝气条达, 脾升胃降, 枢机得转, 三焦通利,水津四布畅达不停,达到通津液、化痰饮的目的。如此散水降火实现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的正常生理局面。临床治疗三焦气郁而致津液疏布失常的癃闭、水肿常用此法。王老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急性肾盂肾炎、肾病综合征所致水肿,尿量明显增加,浮肿消退,概因胃气和, 升降调, 枢纽通, 津液布达,邪随汗散。

4理气血 通经络 少阳经循身之侧,上与耳目相通,中行胁肋两旁,下及阴器,内络心包,与肝相表里,故其发病与以上经脉循行之部位、脏器、外窍有密切联系。小柴胡汤出现在《伤寒论》少阳篇,除了治疗少阳正证以外,对少阳经循行部位的疾患也有很好疗效。因此王老用小柴胡汤治疗少阳经脉气血淤滞引起的血证疼痛,少阳火盛迫血妄行引起的各种出血均有明显功效。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兼之柴胡以气胜,宣通阳气,气得阳助,生机勃勃,推动脉中血液周流不止,从而濡润全身。小柴胡汤虽以和解少阳,疏畅气机为主,但论及气血关系可知其理气为主的病机特征恰好符合畅达气机助血运化的功能,气行顺畅血流通调,故可解除不通之痛、可见,针对少阳经脉循行之所的病症小柴胡汤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

小柴胡汤乃少阳病证之主方, 有和解少阳的独特功效, 且有变通、兼理多经它脏之功,王老认为其所治病种之多,病症之繁, 它方概莫能及, 这一点从其主旨及或然证上可见一斑。诚如《伤寒论》云 :“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点破了小柴胡汤功效繁多的特点,为灵活用其治疗内、外、妇、儿疾病提供了理论依据。希望文章涵盖之小柴胡汤作用机制能启发诸位医家灵活运用本方,取其精髓,更好的指导临床辨证处方。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更多

浙江中医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

实用中医药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湖南中医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湖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