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易经与人生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人体经络的每一个穴位都是灵丹妙药,通过正确按摩、敲打、刺激经络穴位就能达到防治疾病、养生保健的目的,下面我们将用简明易懂的语言介绍各经络穴位的保健作用。
心经――清心除烦之要经
中医讲“心主神明,魂魄意志,皆为其统”。有人说,脑才是思维的中枢,心不过是个“血泵”,与情志有什么关系呢?其实,一个人心脏跳动的缓急强弱,也就是心脏自身的节奏韵律,完全可以控制人的心理变化。改变了心脏跳动的节律,也就改变了人的心理状态。
按摩心经,就是最好的保健方法。沿着心经的走向,可以找到以下要穴:极泉穴,在腋窝顶点,点按可使心率正常,又治劳损性肩周炎;少海穴,在肘横纹内侧端,拨动可治耳鸣、手颤及精神障碍;神门穴,在掌纹边,点掐可促进消化、帮助睡眠、预防老年痴呆;少府穴,在握拳时小指尖触及处,点掐可泻热止痒,清心除烦,通利小便。此外还有4种常用调心的中成药――柏子养心丸、天王补心丹、牛黄清心丸和人参生脉饮,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质和症状,参选而用。
以下顺口溜也可以助您一臂之力。
心慌气短食不下,
可服柏子养心丸。
口燥盗汗大便干,
快用天王补心丹。
夜晚难眠心烦热,
牛黄清心神自安。
常服人参生脉饮,
气阴同补功效全。
化生气血的小肠经
《内经・灵兰秘典论》上说:“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受盛”“化物”是指小肠能够将胃输送来的食物进行加工,分清泌浊,清者化生成气血津液,给全身供应营养,中医叫“运化精微”;浊者通过大肠、膀胱以二便的形式排出,中医叫“排泄糟籼”。
小肠经从小指旁的少泽穴起始,沿着胳膊外侧循肩膀一直向上刮头部,直到耳朵旁的听宫穴,左右各19个穴位。其中有7个穴位在肩膀上,自己按不到,暂时可忽略不记,您只要记住它们的循行路线就可以了,以后为亲人、朋友刮痧按摩的时候会有用。现在要记住的是那些容易找到又确实有效的穴位,
后溪穴:它的功能很强大,按摩又极为方便,位置在手掌面掌横纹小指侧尽头处,可握拳取穴后溪穴为小肠经的“俞木穴”,俞主“体重节痛”,因此此穴可治腰膝痛、肩膀痛、落枕又因后溪穴是八脉交汇穴,通督脉,督脉人脑,所以又治头枕部痛、颈椎病和神志病。此穴还有个特殊的功效,就是可以治疗麦粒肿,但最好用艾灸的方法,可做成麦粒大小的艾炷,用几上林粘在后溪穴上,点燃,通常缝灸三炷就会有效,病在左取右后溪,病在右取左后溪、灸后一天,麦粒肿通常可自行消退
养老穴:听这个穴名,就可以猜到它的用途,此穴对许多老年病有很好的疗效,可治疗眼花目暗、眼睑下乖、听力减退、肩酸背痛、起坐艰难、脚步沉重,此外还有降血压的功效,此穴在手腕上(小指一侧)取穴有一个窍门,先掌心向下,用另一手食指按住腕上尺骨小头最高点,然后再将掌心面向自己的胸口,另一手食指本来按在骨头上、这一转掌,发现食指已经按在了骨缝中了,这个穴正在骨缝中。
支正穴:它在养老穴直上4寸处,是专门治疗扁平疣的。《景岳全书》上说:“正虚则血气不行,大则为疣,小则为痂疥之类,用灸法常效验。”可选择上面灸后溪穴的方法,用艾炷每日灸5炷,连灸1周。
天窗穴:这个穴是笔者最喜欢的穴位之一,“天”指头部,“窗”指孔窍,这个穴最善开窍醒神。目窍开则眼明,听窍开则耳聪,鼻窍开则神怡,所以此穴是我每天伏案工作后必按的法宝:天窗穴非常好找,在耳颈外侧部,胸锁乳突肌的后缘,与喉结处相平。点按此穴,通常酸胀感能窜到后背,顿时会觉得肩膀有轻松之感,所以此穴还是预防颈椎病的要穴。诸位经常守在电脑旁的朋友,若能经常按按此穴,自会获益良多。
肝经的五输穴消解生活压力
前面已经讲过,五输穴是12经络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5个特定穴位(井、荥、俞、经、合),因为具有金、木、水、火、土五行属性,所以也叫五行穴。五输穴首见于《灵枢・九针十二原》:“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俞,所行为经,所人为合”,可以说将经络气血流注的状态,用不同的水流,形象地比喻出来,由微至盛,从涓涓细流逐渐汇成滔滔江海。
五输穴对内脏病、五官病、情志病等有独特的治疗作用,是强身保健的方便工具,也是系统学习经络的入门之法。下面以肝经为例,讲述五输穴的具体应用。
大敦穴(井木穴):在足大趾外侧趾甲角旁0.1寸,古代的医家一致认为此穴为治疗疝气的特效穴。此穴为木经木穴(肝经属木),疏肝理气作用最强,善治因气郁不舒引起的妇科诸症,如闭经、痛经、崩漏、围绝经期综合征;同时还是治疗男性阳痿、尿频、尿失禁的要穴。此穴用艾灸效果最好。此外,用指甲轻掐此穴还有通便之效。“病在脏者取之井”,若为慢性肝病,此穴更是必不可少的治疗与保健要穴。
太冲穴(俞土穴):在行间穴上2寸,第一、二跖骨结合部的凹陷中。肝为“将军之官”,太冲穴所表现的功能就如一位横刀立马而又宽宏大度的将军,时时保护着我们的身体,而且有求必应。当我们感到头昏脑涨时(如高血压),太冲穴会让我们神清气爽;当我们觉得有气无力时(心脏供血不足),太冲穴会给我们补足气血;当我们心慌意乱时,太冲穴令我们志定神安;当我们怒气冲天时,太冲穴会让我们心平气和。它不怒而威,能量无穷:发热上火,太冲能去热;身体虚寒,太冲可增温;月经不调,太冲善调理;阳痿遗精,太冲能改善:慢性肝病的调理,太冲也是必选之穴。此外还善治咳喘、感冒和各种炎症,真所谓“诸病寻它皆有效,没事常揉体自安”,这种适合各种体质的好穴,我们要备加珍惜才是:
中封穴(经金穴):在足内踝前1寸中指“中焦”(因肝在中焦位置),封指“封藏”,要封藏什么呢?当然要封藏人体精血,使之不敛轻易牦伤“中封”是保养人体精血之要穴,为肝经金穴,金能克木(这里的“克”是约束之意),所以此穴本身就可抑制肝火过旺金有肃降之性,故此穴可通利小便。“溺窍开则精窍闭”,正是固精之妙法,另外中封还善治脚软无力,步履艰难之症,配合足三里
穴,效果更佳正如《医宗金鉴》上说:“中封主治遗精病,三里合灸步瞪艰。”
曲泉穴(合水穴):屈膝,在膝内侧横纹卜仿‘凹陷中:曲指肝木(木曰曲商),泉指肾水。肝属木,肾属水,水能生木,肾为肝之母,根据“虚则补其母”的原则,肝之虚症,可用曲泉补之,肝虚则易倦乏力,肝虚则阳痿,肝虚则心恐善惊,肝虚则血亏不孕,肝虚则头涨眩晕,肝虚则眼花目涩,另外肝主筋,膝为筋之府,曲泉正位于膝关节部位,最善治膝关节疼痛。膝痛则曲泉穴必痛,所以此穴为护膝要穴,平日可多加按摩,另外曲泉穴也是降血压的要穴,还能治疗各种湿症,不论湿寒、湿热、风湿、湿毒均可选用此穴。头涨眩晕,肝虚则眼花目涩。另外肝主筋,膝为筋之府,曲泉正位于膝关节部位,最善治膝关节疼痛。膝痛则曲泉穴必痛,所以此穴为护膝要穴,平日可多加按摩。另外曲泉穴也是降血压的要穴,还能治疗各种湿症,不论湿寒、湿热、风湿、湿毒均可选用此穴。
调节内分泌从三焦经入手
三焦,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人整个体腔的通道。古人把心、肺归于上焦,脾、胃、肝、胆、小肠归于中焦,肾、大肠、膀胱归于下焦。《难经・三十八难》云:“三焦者,主持诸气,有名而无形。”《灵枢》上说三焦经“主气所生病者”,这种“气”类似于现代医学所讲的内分泌的功能。
三焦经从手走头,起于无名指指甲角的关冲穴,止于眉毛外端的丝竹空穴,左右各23个穴。
液门穴(荥水穴):津液之门,在无名指,小指缝间。此穴最善治津液亏少之症,如口干舌燥、眼涩无泪。“荥主身热”,液门还能解头面烘热、头痛目赤、齿龈肿痛、暴怒引发的耳聋诸症,此穴还善治手臂红肿、烦躁不眠、眼皮沉重难睁、大腿酸痛等疲劳诸症。
中渚穴(合木穴):此穴在手背侧,第四、五掌骨间。俞主“体重节痛”,木气通于肝,肝主筋,所以此穴最能舒筋止痛,腰膝痛、肩膀痛、臂肘痛、手腕痛、坐骨神经痛,都是中渚穴的适应证。此穴还可治偏头痛、牙痛、耳痛、胃脘痛、急性扁桃体炎。此外,四肢麻木、腿脚抽筋、脸抽眼跳等肝风内动之症,都可掐按中渚穴来调治。
外关穴(络穴):此穴非常好找,在腕背横纹上2寸。外关即与外界相通的门户。胸中郁结之气可由此排出,外感风寒或风热可由此消散。此穴可治落枕、肩周炎、感冒、中耳炎、痄腮、结膜炎。此穴更善调情志病,与胆经阳陵泉同用,有逍遥丸之效。与胆经丘墟穴配伍,有小柴胡汤之功。此穴还能疏肝利胆、散郁解忧,可治月经不调、心烦头痛、厌食口苦、胸胁胀满、五心烦热、失眠急躁之症。若脚踝扭伤,用力点按外关穴,可即时缓解症状。平日多揉外关穴,‘还可以防治太阳穴附近长黄褐斑和鱼尾纹,以及青少年的假性近视。外关穴功效众多,且又是防止衰老的要穴,不可小视。
支沟穴:此穴在外关上l寸。所以与外关穴的功用较为类似。其治疗“肋间神经痛”,即俗称的“岔气”最为有效。当岔气时。用拇指重力点按支沟穴,即时见效。
人体血液清道夫――大肠经
皮肤病可以说是最让人心烦意乱的疾病了,荨麻疹、神经性皮炎、日光性皮炎、牛皮癣、疥疮、丹毒、疖肿、皮肤瘙痒症……都让人痛苦不堪。在百治无效之际,取大肠经刮痧,通常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大肠经为多气多血之经,阳气最盛,用刮痧和刺络的方法,最善祛体内热毒。若平日常常敲打,可清洁血液通道,预防青春痘。大肠经对现代医学所讲的淋巴系统有自然保护功能,经常刺激可增强人体免疫力,防止淋巴结核病的生成。下面说说这条经络里面的几位“隐士高人”。
三阍穴(龠木穴):位于食指近拇指侧根部,第二掌指关节后、三间穴最善通经行气,上可通达头面,治疗三叉神经痛、齿痛、目痛、喉肿痛和肩膀痛;下能通腹行气,泄泻可止,便秘可通。另外,有研究指出此穴有消炎、止痛、抗过敏的功效。三间穴可作为日常的保健穴。常揉多按。笔者常用大拇指内侧指节横向按揉此穴,效果甚佳。
阳溪穴(经火穴):翘起拇指,拇指根与背腕之间有一凹陷,凹陷处即为此穴。此穴最善缓解头痛及眼痛酸胀,但若用按摩法,一定要闭目,掐按1分钟。才能有效。此穴名为阳溪,是指阳气像溪水般穿流不止,所以此穴最善通经活络,经常按摩,并配合练习金鸡独立,可以有效防止脑卒中和高热不退等症。
手三卫穴:曲肘取穴,在肘横纹头下2寸。此穴善治胃肠病,与足三里穴并用,效果更佳。此穴还善治腰膝痛,不论是急性慢性,都可点按此穴,可即时缓解症状,手三里穴善消肿止痛,对于头面肿、牙龈肿、肩臂肿都有疗效,此外经常点按手三里穴还是治疗鼻炎的妙招。手三里穴可增强体质,是人体的强壮穴,所以平日可多揉以健身。 似乎大肠经上每个穴都有其独特的杀手锏,曲池穴是治痒奇穴,通治各种皮肤病。还能降血压;偏历穴善消水肿;肩最散风寒;臂能除眼疾,常点揉此穴可预防白内障,还能治疗麦粒肿。
人体防御屏障――膀胱经
人体有一个“马其诺防线”,固若金汤,那就是我们的膀胱经。有人说,马其诺防线不是没放一枪一炮就被攻破了吗?有什么坚固可言呢?是呀,您说得对,它是那么不堪一击,但它不会被来自外面的进攻所攻破,而是从里面被瓦解的。我们的身体也是一样,如果我们不是被自己的不良情绪与生活习惯打倒,那么任何外界的疾病也别想战胜我们。膀胱经就是我们抵挡外来风邪侵入的屏障,我们只要经常加固它,把住几处保命的要塞关口,那我们还有什么可怕的呢?
膀胱经从头走到足,起穴为目内眦的睛明穴,止穴为足外小趾处的至阴穴,从头到脚,贯穿整个后背,左右各67个穴位把守着我们的身体,是人体中投入“兵力”最多的经络。
膀胱经有许多俞穴,非常重要,如肺俞、肝俞、肾俞等。俞就是通道的意思,俞穴可以直接与相关的脏腑相通。如果胃痛,只要在后背胃俞穴点按一下,疼痛马上就可以缓解。如果觉得心血管有问题,那就多关注一下厥阴俞。膀胱经在脊椎左右各两条,一条在脊椎旁开1.5寸,一条旁开3寸。这两条同样重要。当我们咳嗽时。我们除了要点按肺俞,还要把它旁边的魄户穴也同时点按了。这样止咳的效果才最佳;同样,胃痛除了点按胃俞,也要把胃仓穴一道按了才好;对于心血管的问题,除了要关注厥阴俞,更要关注它旁边的膏肓穴。古人也把严重的冠心病叫做“病入膏肓”,其实当我们的心血管有了问题的时候。通常厥阴俞和膏肓穴这两个地方会经常疼痛或感觉沉重,身体是会提前给您发出信号的。这时您就要多加关注了。您也许会问,你光让我关注有什么用,我得治疗才行呀。那是当然了,早期轻浅的问题,拔拔罐、刮刮痧、按摩几下就会好;虚寒体质的,用艾灸更佳。如果情况没有改善。还是及早去医院检查才是明智之举。
膀胱经的穴位因为都在背后。自己不好寻找和操作,所以不用记得太多,经常敲打臀部和大腿后侧(承扶穴到委中穴)就是最好的膀胱经锻炼法,最有利于排出体内湿毒。有的人臀部及腿后侧极为僵硬。更需要经常敲打。敲得松软、有弹性就可以了。
膀胱经的委中穴,在膝后窝正中。最好找,这是治疗腰背痛的要穴。昆仑穴在脚后跟外踝骨后凹陷中,这个穴很深,要把指甲剪平用力掐才行,可以治头痛、腰痛、足跟痛。因为点按昆仑穴有催产之功,所以孕妇禁用。此穴还能降血压,您做“金鸡独立”时,可以在两脚的昆仑穴同时拔上小罐,降压效果最佳。拔罐若总是拔不住,则说明气血下行不足。可用些软膏将昆仑穴附近涂抹后再拔。当逐渐越拔越有力时,血压也会稳定地降下来了。
膀胱经就说到这里,其实方法不用太多,一招好用就行。
刺激胃俞和胃仓穴可迅速缓解胃痛;
厥阴俞和膏肓穴配伍。可防治心血管疾病:
刺激肺俞和魄户穴止咳效果好:
1、苏轼总是在人生境遇降到最底时,生命境界升到了最高——“也无风雨也无晴”,旷达坦率,超脱潇洒。虽然乌台诗案”的牢狱之灾让他过大庾岭时还未能忘怀,但比起李白诗仙之才,正是他这种根在尘世的思想进化,更能引起平凡之我们的共鸣。
2、被贬黄州、惠州、儋州的艰难困苦,都没有使苏轼这位“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从物质上、从精神上垮掉,反而让他找到了自我内心的真正需求——“心如不系之舟”——这也是中国千古读书人追求的境界。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校风;环境;影响
环境是影响人成长的重要因素。从人的发展过程来看,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是社会因素。它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反映社会性质的几个基本方面,如生产力水平、生产关系、经济关系、政治关系以及思想关系;二是直接的、具体的对人发生影响的社会因素,如家庭学校社会环境和社会文化等。学生来说,学校教育环境更会影响着个体发展。
一、校园环境对学生影响
人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生活,客观环境激发并制约着人的思想和行为,对人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学校是一个特殊的环境,它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对青少年的成长发挥着主导作用。幽雅、文明的校园环境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学会发现美、鉴赏美,学会关心人、尊重人,养成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美化环境以及爱校、爱家、爱祖国、爱科学、爱劳动的品德。《中小学校园环境管理的暂行规定》从物质、精神环境两方面提出了校园体环境建设的标准和要求。创设愉快教育的校园环境,首先要贯彻规定的要求,其次要建成具有特色的校园环境,反映愉快教育的特色,反映本校的特色。创造幽雅、文明的校园环境,可以收到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环境教育等多方面的功效。
二、学校风气对学生影响
校风是校园的精神文化环境,是一所学校师生共同具有的思想行为作风。校风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良好的校风对少年儿童的成长起着陶冶、养育的作用。在良好的校风建设中,教师的表率作用至关重要,教师的行为常常是学生行为的先导。乌申斯基认为,教师的榜样对儿童心灵是一束非常有益的阳光,而这种阳光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代替的。
优良校风具有积极的作用,对生活在其中的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它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着学生的心理,陶冶学生的心灵。在校学生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熏陶和感染,自然地克制和改变自己那些不符合规范的行为和习惯。
1、良好的校风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的可靠保证
当然,一种劣质的校风也时刻发挥着它的负面教育作用。校风的教育力量有隐蔽性、情感性和群众性的特点。它不是固定的课程,而是一种氛围、一种风尚。它产生暗示,时刻予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它激感,具有熏陶感染作用。校风是学生自我教育的形式,是在不知不觉中自然而然地进行的。优良的校风又具有巨大的管理力量,这种管理力量表现为它对学校全体成员的凝聚力、约束力、激励力和同化力。一个新的成员进入一所校风优良的学校,他的行为习惯和精神风尚很快会被新学校的优良风气所同化。校风的管理力量主要通过舆论、案件压力来进行,是以集体的荣誉感、自豪感为出发点和归宿的,带有强烈的情感因素。
2、良好的校风为个体全面发展提供最佳心理环境
学校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学校应当努力建设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环境,同时应当抓好校风建设,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最佳心理环境条件。与物理环境相比,心理环境更重要。
(1)校风对学生产生定向作用。良好的校风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按照党和国家的需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当学生的个人目标与党和国家的要求相一致,并且与学校里多数人的实际行动同步时,个人的需要就能转变为强烈的动机,从而推动其努力行动并不断获得进步和成功。
2、相思弦,尘缘浅,红尘一梦弹指间。轮回换,宿命牵,回眸看旧缘。
3、若是无法成为一支铅笔,书写别人的快乐,那就尽力变成一块橡皮,抹去他们的悲伤。
4、人生有一个地方,有一个人。在这个人面前,可以不必有出息,可以不必有形象,可以全身是弱点,这就是知己闺蜜。
5、《我愿意IDo》:男人永远不会嫌女人太优秀,就像女人永远不会嫌衣服太漂亮。女人放弃漂亮衣服,只有两个原因:一价格问题,二不合身。男人放弃一个女人,也通常是出于这两个原因。
6、我多希望有一天,你会像我需要你一样需要我。
7、假如我能使一颗心免于破碎,我便没有白活一场;假如我能消除一个人的痛苦,或者平息一个人的悲伤,或者帮助一只昏迷的知更鸟重新回到它的巢中,我便没有虚度此生。
8、可可香奈尔:我的生活不曾取悦于我,所以我创造了自己的生活。
9、你失恋,不是因为你不好不可爱不够聪明,也不是你做错了什么。我们见过许多伴侣互相撕咬既爱且恨,也还是地久天长。一天你会遇到一个人,不管你有再多的缺点,他还是爱你,无论他有多么可恨,你终究爱着他,纵使你们都曾被对方伤得伤痕累累,也还是没能分开,你终于明白,你们是彼此的宿主。
10、他若真爱你,你可以是任何一种女子。他若爱你不够,你才需要做一个全能的女子。
11、一个人生活虽然很难,但也必须学会一个人,不要轻易依赖别人,这是为了防止你身边的人都离开的时候,你还可以好好生活下去。永远没有一个人是你离不开的,现在离不开的,不代表永远离不开。
12、放弃并不代表你没本事,有时候正是因为你足够强大,才能够放开曾经紧握的手。
13、累了,就休息下吧,何必把自己逼的那么紧呢;累了,就让自己的心停下吧,它也需要时间去整理;累了,就停下吧,哪怕是驻足拍拍灰尘,让心灵重归洁净;累了,就停下吧,这不是懦弱的逃避,而是自我的释放;累了,就停下吧,哪怕只是轻轻抬头,也许会有更好的风景。
14、不一定要爱上一个漂亮的人,但要爱上一个使你的生活变漂亮的人。
15、如果爱上,不要轻易放过机会。莽撞,可能使你后悔一阵子;怯懦,却可能使你一辈子后悔。(经典语录 )没有经历过爱情的人生是不完整的,没有经历过痛苦的爱情是不深刻的。爱情使人生丰富,痛苦使爱情升华。
16、不能和你在一起的日子,我一秒一秒地数着过。
17、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或许当你在身边的时候,能感觉到的也只是淡淡的温暖而已,并不比一杯热茶更显著。但当你失去的时候,整个世界瞬间荒芜。只知道我们总是在战胜空间,却对时间无能为力。
18、人之相惜惜于品,人之相敬敬于德,人之相交交于情,人之相拥拥于礼,人之相信信于诚,人之相伴伴于爱。
关键词:人本主义;人本主义经济理论;物本主义
中图分类号:F06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892(2007)01-0005-04
在西方,人本主义经济理论发轫于斯密,经过18~19世纪的西斯蒙第、布兰奎、卡莱尔、拉斯金、霍布森和20世纪的阿马蒂亚・森、马克・卢兹的不断发展,这种经济理论仍在延续。尽管这种独特的经济思维方式受到主流经济学的严厉批判,但是,直面主流经济学的巨大成就以及对经济效率盲目崇拜的压力,人本主义经济理论的观点正受到人们愈来愈多的关注。因为,面对不断扩大和恶化的失业环境,持续拉大的收入和财富差距,以及令人惊恐的自然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人们日益觉察到主流经济学对此开不出有效的治疗“药方”,而人本经济学却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法。
一、人本主义经济理论的概念
1.人本主义经济理论的内涵和假定前提
人本主义经济理论是从理论上探索、设计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层次的人类需要的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适当的制度安排,其主旨在于探讨满足人的需要与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把研究促进或阻止人与社会发展的条件和环境作为首要的任务。它采取有机的、历史的、社会的和制度的分析方法,而不是把人类的本性视为原子式的、个人的、主观的、永恒不变的范畴的唯心主义的方法;社会和经济制度不再被当成一个已知条件,而被看成是肯定会发生变化的变量;人也再不是一个独立于社会、只知追求效用最大化的孤立的、原子式的理性经济人,而是有着明确社会需要的人。
针对主流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和给定的“结构前提”,人本主义经济理论也提出了四个假定前提:一是把人放在经济学研究的中心位置,设定“人类研究的对象就是人本身”,“衡量事物的标准就是人”,而人“在被看成生活在社会里的人”加以考察时才最有意义;二是设定人性是复杂的,既有向善性又有向恶性,而利他主义所给予的品质至少是人性中最根本的方面,人的本性就是由这些积极的与消极的、崇高的与卑劣的品质构成的;三是设定人的潜质是生长和发展的,潜质的生长是指人性中积极的、创造性的一面在人身上的凸现,它是人性中崇高方面的展示;四是设定任何社会或文化在任何时候都处于动态过程中,此乃人的潜质生长之关键,即时间及其变化对弄清人类行为与各种制度是至关重要的因素。所以,人本经济学的目标,就是要使经济学人性化。
2.经济研究和经济活动的“物本主义”倾向
经济活动是一种最普遍、最频繁的人类活动,是人类维持生存、追求发展的基本手段。由于经济活动的重要性在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中被无止境地放大,导致物质财富的生产和聚敛成为人们争相追逐的目标,人逐渐变成了经济活动的工具。在物质匮乏时代,物质动机是人类利己行为的出发点,因而经济学在当时被定义为“对稀缺资源的配置和利用的科学”有其合理性。
实际上,在经济学发展早期曾有两大传统,即注重形式化的英国传统和关注现实的德国传统。与之相对应,在研究中产生了两种方法,一种是所谓“工程学”方法,即数学、逻辑的方法,另一种是社会的、伦理的方法。这两种传统和方法,本来应是互补的。但是,受传统哲学“争第一”的本体论思维方式的影响,不同的经济学家关注的方面各有不同。在亚当・斯密那里,经济学还在朴素的形式下包含着全面发展的萌芽。他在《道德情操论》中剖析的“同情心”,以及在《国富论》中剖析的“利己心”,就是这一萌芽的写照。然而,随着边际革命的到来,经济学开始偏离古典学派重视人的价值的研究方向,新古典经济学逐渐成为解决稀缺资源配置与利用问题的学科。人在主流经济学研究中大多只被简化为生产要素、价格要素或经济人、理性人,追求财富增长、实现效用最大化成为近百年来经济学坚定不移的对象与目标,功利目标在西方经济学中表现得很充分。“同情心”范畴逐渐被“利己心”范畴泯灭,主流经济学也开始变得敌视人了。
3.在经济研究中引入人本主义概念的意义
人本主义经济思想的起源可追溯到古希腊哲学思想,尤其是柏拉图在他的《理想国》中所表达的思想。希腊语表示“经济”的词oekonomia,其意思是“家庭的管理”,用更广义的话来说就是“财产的管理”。这门科学的目标在当时不是积累财富或拥有最强大的军队,而只是使幸福的公民制和好生活成为可能。这就是政治经济的通常含义,甚至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也是这样认为的。但在随后的政治经济学发展过程中,经萨伊、李嘉图、马尔萨斯之手,政治经济学越来越明确地被看成一门试图发现自然规律的自然科学,而逐步失去了其原有的人文精神。19世纪末经济学研究的物本化倾向逐步占据主流地位,这是与经济学越来越局限于财富最大化研究的主旨相关,也是与实证主义的分析方法流行相关。
然而,在经济学的进一步研究中,人们发现了问题:人不仅仅是价格要素与生产要素,人类的生存目标也不只是功利的、物质的,人的价值观念、道德欲望和更高的存在境界与欲望等都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类行为的价值判断问题必须切实得到重视。所以,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经济学研究开始重新注重人的因素,“在绕了‘经济学地球’一圈之后,新经济学重新回到了古典经济学所强调的人本身”。
现代人本主义经济学以现代心理学为基础,认为人类的需要或价值观会发生变化,从注重低层次的生存、物欲的生理需要转变为更重视高层次的社会和精神需要,即归属感、自尊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经济学应跳出物质财富最大化的狭隘视野,将人的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纳入分析框架,从更宽泛的角度研究人类的经济活动及其后果。
二、人本主义经济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过程,经历了一个从神本到人本、从人本到物本,再从物本到人本的演变过程。下面,从理性精神与人本关怀的角度来追溯人本主义经济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1.神本到人本
(1)启蒙阶段:从“宗教人”到“经济人”
资产阶级文艺复兴时期,人道主义思想家从人是自然的产物,人的自然欲望就是从人的本性出发,推出人的本性是利己的,号召人们自由地去追求物质欲望的满足,摆脱宗教枷锁,并初步提出了资产阶级的利己主义学说。
英国哲学家T・霍布斯(Thomas Hobbes)认为,自我
利益是人类行为的最强大的内驱力,而自我利益包括经济利益和非经济利益;英国唯物主义经验论者洛克和法国启蒙主义思想家爱尔维修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了霍布斯的观点,洛克还进一步提出了合理的利己主义;休谟在对前人思想进行综合的基础上,提出人不仅是利己的,而且还具有普遍性的对别人的仁慈感情。“一个只爱自己,不关心友谊和美德的人,是应予以最严厉的谴责的。”他还指出,不同时期的不同人在追求自利方面是不同的,而这主要囿于对幸福与利益的理解不同;人性也不是先天生就的,而是后天赋予的、可变的。
所以,从霍布斯的极端利己主义到洛克合理的利己主义,再到休谟宣称人们具有普遍的对别人的仁慈情感,说明这一时期的思想家是在更一般的层次上解释一般的人或人性。这主要是由于当时社会正处在由封建君主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的阶段,社会更需要从反封建、反神学的方面来高扬人性、贬斥神性。
(2)发展阶段:古典经济学时期
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等人,以浓厚的人本主义精神来展开他们对经济问题的理论阐述,字里行间浸润着对人性本质的洞观和理解,认为人的需求和自利本性是人类经济活动的基本动因。
斯密认为,个人利益是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出发点,经济人是自利、自爱的,而自利并不意味着自私,只是说个人的利益是一个人最密切关心的事,但同样可能包含了家庭情爱、社会义务,甚至还包含在他看来具有重要意义的更为广泛的活动,将自利解释为一定是“物质的”,是一种曲解。经济人是有理性的,这种理性就在于他在各种利益比较中选择自我的最大利益,而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只有在与他人利益的协调中才能实现。由于人是一种不完善的动物,其自利追求行为依靠看不见的手来化解利益冲突,同时还有人的同情心和正义感来遏制经济人的自利行为。斯密从没有将利己主义看作是市场经济最基本的道德准则,而是认为互利才是市场经济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和应有的伦理秩序。
穆勒认为,经济学不研究人性的全部,只研究经济行为中的人性,同时经济学并不否认其他的人性;经济人并不是现实人的全部,而是现实人的一部分,同时承认社会生活中非经济欲望或因素对人的行为的影响。穆勒还是功利主义的集大成者,在《功利主义》一书中的思想脉络是:社会产生于合作,合作产生共同利益,共同利益产生共同的追求目标,于是就有了利他主义。这样,经济人利己的天性和利他的行为终于统一了。
古典时期的经济学,滥觞于启蒙时期,它所关注的,也正是启蒙时期的主题,即关注人,关注人的生存及自身的困境,关注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一种与理性精神并驾齐驱的“人本精神”。这种人本关怀,使古典经济学至今还焕发着人性的光辉。所以,这一时期的经济理论既强调人的理性精神,又洋溢着浓郁的人本情怀。它是处于从神本到人本的发展阶段。
2.人本到物本:新古典经济学时期
随着18世纪末以来的经济自由化过程,经济学也逐步发展成为一门完全独立的学科,特别是在1870年以后,在新古典主义中形成了“纯粹的经济学”。这种经济学以17世纪的机械论形而上学和自然哲学为理论基础,作为一种纯粹描述和说明性地把握事实的经验科学,把经济当作一个自然过程,个人在其中构成基本要素,赢利追求是一种自然的合规律,短缺和竞争是其框架条件,经济问题由此被完全视作一个由效率系统控制的纯粹功能性、技术性、策略性问题,其结果就是形成一种在社会真空中运动的纯粹计算经济学,并导致社会科学中“经济学帝国主义”的产生。所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新古典经济学逐渐抛弃了古典经济学理性精神与人本关怀并重的传统,而走向只注重理性精神的道路。
在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结构中,人完全被物化成“生产要素”,与其他生产要素如土地、资本的作用完全一样。亚当・斯密从人的需求、人的自利本性出发来研究人的经济活动,无论农民、手工艺人,还是工场主都始终是自身经济活动的主体,始终在追求着自身的福利与快乐。而新古典经济学则是从效用最大化或产出最大化的角度来设定人的经济行为,人成为经济这架轰轰运转的大机器身上的一部分构件。经济运行的刻板法则湮没了人的个性、情爱和偏好,湮没了人的道德、理想和创造力,人身上那些美好与崇高的东西在经济活动中都消失不见了,从而使经济学在偏离人本关怀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3.物本到人本――新时期下的人本主义
近代工业革命以来,随着人类对自然开采、利用甚至制服力量的日益强大,人类的有限理性又把人本主义逐渐发展成为人类中心主义,世界观偏向了另一个极端。由于人本主义被发展成唯人主义,过分突出了人在世界的中心地位,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平等、和谐关系。
到20世纪50年代后,由于社会实践问题突出,人们发现:人不仅仅是生产要素;市场、竞争、效率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也会产生不公,很容易蜕变为社会分裂和冲突,产生种种恶果;人的价值理念和更高的生存境界对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类行为的价值判断等问题必须得到重视,经济学研究又开始注重人的因素,即经济学重又回到了古典经济学所强调的人本身。
最近几十年来,欧洲国家的福利主义制度安排实际上是一种人本主义的制度实践。这一制度产生的深刻原因是,通过福利制度安排,鼓励人们对过度物质主义的放弃和人与自然和谐环境的期待。而当前我国大力提倡的“以人为本”思想,则更是争取“人”对“物”的自由和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全面和谐。这既是新世纪人本主义思想的根本特征,也是当今世界逐渐上升的思想主流。
经济学要走向现代化,就必须将理性主义和人本主义加以整合,重新回到人类自身,而不是仅仅将人作为物理生物来看待。从这个意义上说,回归古典,重新关注人,重新将启蒙时期的两大思想成就――“理性主义”和“人本精神”――加以发扬,是经济学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三、人本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趋势
现代经济学的一个根本缺陷在于其人文传统的丧失,这导致经济学尽管在数理分析技巧上取得重大进展,但最终仍不能回答古典经济学家提出的经济学命题,经济学既然是一门“使人幸福的科学”,那么它就应该贡献有价值的思想,应该重新把视角投向人,从而再次关注苏格拉底提出的“人应该怎样活着”的根本性问题。
从这个意义上说,经济学不应只是理性的产物,还应是信仰的产物;它不单是逻辑推理和数理建模,还应是人类信仰和良知的载体;它不仅应在智力层面上拓展经济学的内涵,还应在人类终极关怀的意义上演绎经济学存在的真正价值,总之,经济学应该具有理性和信仰的双重维度,应该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和谐统一。
随着物质财富的日益丰富,把人放在经济发展的中心位置,以人的需要而不是对物的需要应成为经济研究和经济政策实践的指导原则。所以,人本主义经济理论对经济学的个人主义观念提出挑战,对传统经济学的福利观念提出挑战,认为人是一切经济活动的主体,经济研究应从以物为中心转变为以人为中心,倡导具有社会价值导向的经济理论与政策。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应当通过认识并整合所有基本的人类价值观来促进人类的福利。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18023296号-3 川公网安备:51010802001409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蓉零字第CH-B061号 统一信用码:91510108MA6CHFDC3Q © 版权所有:四川好花科技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本站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主要从事期刊杂志零售,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特此申明。